2012年11月30日 星期五

狗的名字叫「放下」

  一個著名的寺院裡住著一位非常有道行的道長。

  他每天都要在傍晚六時去餵他的狗。

  狗的名字很奇怪,叫做「放下」。

  每到日落時分,靜修道長就為「放下」送飯,嘴一邊呼喚著:「放下!放下!」

  小弟子覺得很奇怪,就問道長:「為什麼要給狗起這個怪名字,人家的狗都叫阿黃、來福什麼的,為什麼您的狗叫『放下』?」

  靜修道長不語,讓他們自己去悟。

  小弟子就觀察老道長,終於發現:

  每天當道長餵完狗後,就不再讀經書,到院中打打太極拳,散散步。

  小弟子到道長面前,訴說了他們觀察的收穫。

  老道長微笑地點點頭說:「你們終於明白了。」

  其實我在叫狗的時候,其實也是叫自己「放下」,讓自己放下許多事情。

※ ※ ※

  太上清靜經有云:「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然當如何才能讓己心歸於清靜呢?惟有「放下」一途耳!放下我執、放下攀緣,沒有人、我對立而隨順因緣,空於心,事來則應,事去則空,常使己心不受塵染,如蓮花生於淤泥之中而不被淤泥所染,自能無所罣礙,自在逍遙。

  又當知人心如猿猴跳動不安,故要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凡「貪、嗔、癡、愛、欲」皆應戒之!常見己過錯,並須改過遷善,內心自可日漸清靜矣,須知能多放下幾分「執著」,自能多幾分「清靜」。

摘鏑自虛原雜誌190期

2012年11月29日 星期四

自欺欺人

  唐朝的陸元方,是個誠實不欺、忠厚待人、遠近聞名的正人君子。

  家境日益衰落後,他想賣掉東都洛陽的一座住宅。與商人談妥價格,商人付了定金。豈料太守也看中了陸元方的住宅,並願意以高出一千萬的價格買下房子。

  陸元方為不失信于商人,堅決不同意賣房子給太守。

  在得知商人買這個住宅是為了開酒樓後,他對那個買主說:「我這座住宅,大致來說還是不錯的。不過也有一個缺陷,我必須告訴你。就是它沒有出水的地方,使用起來很不方便。」

  買主聽後,回去跟家裡人一合計,便決定不買了。

  陸元方的兒子和侄兒對陸元方的做法很不滿意,認為他太傻了,齊聲埋怨說:「我們想隱瞞都來不及呢,您怎麼主動告訴人家呀!」

  陸元方嚴肅地說:「我一生從來沒有做過虧心事,如果我不把真實情況告訴買主,這不是自欺欺人嗎?使用欺騙的手段得到錢財,結果卻虧損了自己的品德,這才是最愚蠢的事啊!」

※ ※ ※

  人性本「善」,要能在一生之中秉持天性之善真,其實並非易事也。人之一生在種種之過程中,受凡塵各種不同之誘惑,實在不易把持得住,所以得靠自己能明白己理而力求改善,始可為功也。

  「善真」之性,其實經常含存在人之身,並未有所偏離,總因為周圍之因素而使之改變,惟有靠己身之修持,秉持不變之原則,堅志而力行,就可發揮出來。然本來人就是赤裸裸的,並沒有什麼可隱瞞的,也並沒有什麼須隱瞞的,只要有這種觀念,那你在行事上,或是言語上,就不會有違心之舉了,所以應先明白此理,要做到「善真」就不難矣。

  再者,善真存附於人之本性上,含存於人之本靈上,是多麼的清麗、光明,何需有任何塵間之遮掩,來破壞其純真呢?故凡每一事物之先,就不要想有掩飾之念頭,清清白白的攤開來,每事均如此,就不會有不善不真之存在矣,但盼世人能將己心坦然面對生活的一切時,均能無有欺瞞的面對,善真自可完全流露矣,希齊加修勉之。

摘錄自心志歸向-第廿六章 立心善真

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凶器地獄

…………(省略)

定一歎曰:「在生動講文明,今日到了地府,受這種刑罰,卻不文明。在生享自由,今日到了地府,反不得自由,可是把文明自由講錯了。」(數語真讜言正論喚醒癡迷一字當值千金)言畢,與獄吏轉身向外,到了靜室,見了真君判官,備述所見。

真君曰:「世間人中了洋毒,學些皮毛,(中國人一般通病)高談文明、自由、平權者,盡皆殄滅五倫,反背八德,罪大惡極,焉得不懲治之。若不嚴加懲治,竭力挽回,風俗愈趨愈下,則神州淪於夷狄,人道同於禽獸矣。後患尚忍言哉?」真君說畢,起身又觀他獄。當下判司上前領路,真君定一隨後,出了門,直向東行,望見對面有一大獄,聽見內中似有槍砲之聲,抵門,門上書三個大字,曰:「凶器獄」,獄吏已候於門,請三人人,到了靜室之中安坐,獻茶。真君曰:「吾等不多留連,就要去觀獄情矣。」獄吏遵命,即導入場,請真君上糾刑台上安坐,姚判右邊相陪,真君曰:「請獄吏先領定一師弟四處一覽,覽畢,還有吩咐。」

【凶器獄中,世上凶器,般般俱有,可見人能巧於機謀,天能巧於報應,造凶器者,何苦用盡心機害人,而自害哉。】

獄吏領命,定一隨行,只見場中兵器,森列如林,而槍砲尤居多數,惟未經見者甚多,不能悉舉其名。以問獄吏,獄吏一一指示曰:「此近年德國所造五子無煙也。」指一大砲曰:「此二十四生的徑口,一等克虜伯也。」又指各種大砲曰:「此開花大砲也,此機關砲,此機關槍也,此十子連珠槍也,此拉筒也。」又見一小亭,似屋非屋,似船非船,一頭設電機,四面開窗櫺,製作巧妙,不知何物?獄吏曰:「此飛艇也。」後繫一圓毬,曰:「此氣毬也。」又有一艇,較飛艇尤大,曰:「此潛行艇也。」飛艇內貯有圓形大彈,曰:「此炸彈也。潛行艇內亦貯有圓彈。」曰:「此魚雷、水雷也。」又有一大木箱,封鎖甚固,內中不知何物?指而問之,獄吏曰:「此箱內之物,更為凶毒,故用鎖封住,少時自見分曉也。」

【此段敘述凶器,文字錯落整齊,如數家珍。】

又往前看,有一大廳,其中兵器尤多,已為塵灰蛛網封蔽,似久廢棄不用者。獄吏曰:「此中兵器,善長自能辨之。」定一就而觀之,乃是中國之刀、槍、劍、戟、戈、矛、弓、矢;及火器槍,銅帽槍,自來火,大鳥機,單響毛瑟,櫃蓋槍,撒七開斯,老式九子等類。

【槍砲一出,世人之死於槍林彈雨者,已不知萬萬數,何莫非造槍造砲之人,為之作俑,五殿設此大獄,請君入甕,仍以槍砲治之,縱一日行刑千次,亦難償其萬一之辜也。】

定一正在觀望,忽姚判慌慌忙忙,來到面前說道:「帝君請師弟速速轉回台上。」定一聞言,即與姚判轉回,見了真君,略述大概,話未說完,即聽見司刑官傳諭道:「可將那創始製造槍砲的罪魁提來。」

鬼卒領命,提來數人,司刑官曰:「即以所造之槍砲,處治之可也。」(如此報酬真是格外優待)鬼卒即將該犯等縛於對面木樁上,取出快槍快砲,迎面打去,這槍砲果真利害,只見那些犯人,中槍的洞穿胸膛,鮮血直注,中砲的尸分幾段,血肉橫飛,(害人實以自害,今日受此慘苦,其亦自悔前非否?)剛纔槍砲聲息。又聽見司刑官說道:「可將造炸彈、魚雷的提來。」霎時又提數人來到,司刑官曰:「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如此辦法,雖置於海牙和平會,定能各各認可決無異議的。)眾鬼卒依言,立取伊等之炸彈魚雷,迎頭擲去,只見火星四射,那些犯人,立刻化為齎粉,較之槍砲尤覺猛烈百倍。(唉今日也到自家身上了)炸彈魚雷方纔放畢。

司刑官又傳令道:「可將那貯軍器的木箱扛來。」眾鬼卒合力扛至,司刑官曰:「快快取鑰開鎖,將這種毒物取出,與遊生看看,並將造作之人提來。」少刻亦提到,司刑官以目授意,鬼卒即將數犯拖去五百步之外,拴在木樁之上,折轉回來,即以所造之砲彈打去,彈子飛在犯人身邊,起了一股綠煙,彈子並未著身,犯人俱悶死了(惡毒如此,大傷天和,天甯輕宥之哉?)定一望著,深為詫異,說道:「這種毒砲惡彈,真真利害,怎麼不著肌膚,僅見一股綠煙,人便昏死了,果乃奇怪。」

司刑官曰:「善君不知,此乃外國所造之綠氣砲,又名毒煙砲。彈子名曰:『達摩達摩彈。』(前清庚子之變,八國聯軍,中國人中此炮彈,死者已不知凡幾矣。唉!唉!)西人以人之陣亡,不傷身體,又美其名曰:『仁慈彈。』(如此惡毒,尚以仁慈美名加之。則不仁慈者,又將何如?人心之毒,真過乎虎狼也。)據我看來,這樣的奇毒,也就不仁慈了。」

【槍砲一銷世界,人類定然漸次澌滅殆盡,我勸造軍械諸君,各以研究殺人利器之心思,而研究性命倫理,日在春風和氣之中,何苦肆其狠子野心,造無窮之極惡大罪,而受無邊之苦惱哉!】

定一曰:「此彈不著人膚,使人立斃,弟子不解其故,望乞指明。」司刑官曰:「此彈內之藥,乃是選擇世界上極毒之物,製配而成,彈子到處,毒煙布散,一觸於鼻,上射腦經,下注肺腑,人即迷悶而死,其痛苦較之服砒霜鴆毒,尤為難受。西人用心,誠狠毒也。」(歐洲一戰,天公亦小小懲治之矣。)

司刑官說畢,又傳令道:「可將氣毬飛艇扛來。」數十鬼卒,霎時扛到。司刑官向真君稟曰:「演試這氣毬飛艇,卑職等無此法力,要求帝君顯個神通。」真君曰:「吾柳略施小術可也。」司刑官即命將各犯推入毬艇之中,真君下了臺階,向空中攝取電氣,又將機關一扭,口中念念有詞,「叫聲起」;那幾個氣毬,幾隻飛艇,簌簌有聲,便冉冉而上,一霎時即飛到半空,盤旋搖晃,如兒童放風箏紙鳶一般,真君騰身而上,到了毬艇之側,用扇一揮,將電力收了,機柄立刻不動,只見那毬、艇如折翼之鳥,飛下相似,耳中聽得卡叉一聲,毬艇墜地,打得粉碎。毬艇中人,頭顱跌破,體無完膚。(也有今日耶)定一看見,駭得面如土色,說道:「誠危險矣!仙師真有破毬艇之妙法矣!(柳真能破冥中毬艇,必能破陽世毬艇。其中妙法我亦知之,曰:「此書即破毬艇之妙法,亦即銷刀兵凶器法之妙法也。」)

【你們莫道飛艇利害,到真人出時,亦是這般墜地粉碎也。呵呵!】

言話間,真君已到面前,仍上台坐定,少刻孽風吹動,已死各犯,依然活轉過來,個個呻吟叫苦,說道:「疼煞我也。」(也知道疼煞的嗎?)

司刑官又欲再為操演二次,眾犯受苦不過,哀哀告饒。又看見台上紫氣盤繞,坐著一位神仙,大家朝上叩頭,口稱救命菩薩慈悲我等。(煩世間造凶器之野心家,一齊皈依菩薩,畏神服敬,世界自然清平矣。)真君曰:「吾柳代爾等講情一次,到也不難,只是我有一段金玉良言,大家可願聽否?」眾犯道:「願聆聖訓。」真君點頭說道:「既是願聽,聽我道來。」於是元陽帝君,端坐案上,未曾開言,想起世界眾生,盡遭槍砲之劫,不禁悽然淚下。(想到此處我亦心傷)

【好箇慈悲菩薩】

因對眾演說:「悲哉!世道之愈趨愈下也,人心之愈巧愈險也。夫上古之時,人心渾噩,耕田鑿井,各安生業,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無怨無爭,風何醇也?俗何美也?(天良未喪是以如斯)乃傳至黃帝之世,蚩尤作亂,遂起戰爭之端,帝作指南車擒之。(兵器之始)厥後舜伐三苗,共工、驩兜,殄除凶暴,聖人不得已而用兵,誅不仁也。(聖人之用兵如此其慎)乃未幾而揖讓之風,變為征誅之局,而兵革之禍,從此起矣。(人心變遷世風遞降)

但古人禦寇克敵,不過以弧矢干戈刀矛劍戟而已,(原出古人用兵之心)未聞有槍砲也。(側重在此)不料明季,火器突焉發明,然尚未適於大用也。迨傳至清朝道、咸年間,此物忽流傳於泰西,西人逞其聰名智慧,加以研究,精益求精,近數十年來,所製槍砲炸彈,日新月異,愈出愈奇。今歲某國造一新式槍,明年某國又出一新式砲,摩厲以須,躍躍欲試,無非以利於殺人為目的。(目的在是,世其有寧謐之期哉?)吁!營此業者,亦不仁甚矣。

近則聲光化電,均研求至精至微,已大洩天地之奇秘,奪造化之神工,登峰造極,其亦可也。何爾等心猶未足,日夜窮思,極深研幾,孳孳不已,(研求道德如此精進,定證神仙。)恨不能殲盡同洲之鄰邦,滅盡世界之種族,而後快心,抑何忍也?(不於身心性命道德倫常上用工夫,而於奇技淫巧,凶殘器械上求學問,勢不至人吃人不止也。)

故世界之人心愈壞,而殺人之凶器愈精,以致戾氣觸天,上干帝怒,故有甲寅年夏歷七月十四日歐洲戰爭之禍,約計此四五年中,互相殘殺,民之死於兵燹者,已居大半,此天之所以深忌造槍砲之惡,而降此鞠凶也。(此不過小小懲創之耳)倘人心再不悔禍,殺心未已,將來兵器益精,彼此戰爭益烈,我以槍砲往,彼亦以槍砲來,世界人民,無異自殺,(歐亞人民,黃殺黃,白殺白,同種同族相殘,非自殺而何?)十年之後,恐無人類矣。(此定自然之理,但當局者迷,不知覺察耳。)

縱澌滅不盡,天必降之以十劫,天地為翻覆,海水為簸揚,火山為噴燄,世界為邱壚,大家同歸於盡,寧不傷心矣乎?(讀到此間,而仍無感覺者,真涼血動物中之蛆蟲類也,遑云人哉。)且爾等在生,下作利人之物,而酷好造此殺人之具,良心早已死絕,大傷天地之和, 上帝焉能福汝。(老仙常見造槍製砲之人,皆死於槍彈,從無幸免者。)我中國至聖先師有言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像人而用之也,夫像人且不可,而況造作殺人之具乎?孟子言:「矢人惟恐不傷人,函人惟恐傷人。」巫匠亦然,故術不可不慎也。(這兩位聖賢之言,他們未曾聽過,所以如此。)

【痛哭垂涕勸導,真是慈悲生佛。】

今爾等不思操術之非,不顧後來之慘報,姑勿具論,當造槍砲之時,曾亦念及我與人,皮膚相同也,受痛一致也。人造凶器,而我因之以死,我心甘乎?(推己及人,反己細思,殺心自歛矣。)以公德心理言之,無論戰勝何國?彼當兵而死於疆場者,皆良民也,皆父母所生也,以生人血肉之軀,而當此槍砲炸彈之猛烈,能受乎?不能受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對照參觀,公理自見矣。)爾等設身處地思之,其亦廢然返矣。(不思不返,不得謂之為人。)

吾柳今夕到此,瀝膽披肝,(真君此種深情,世界萬國人民,大家知否?)特揭明爾等之罪過,所望世界各國,從今以後,仍立續立海內和平大會,言歸於好。各君其國,各子其民,戢其雄心,去其貪心,化其妒心,遏其殺心,勿再啟兵端,勿再造凶器,以外國有益於民之制作,輸入中華,以中華五倫八德之綱維,傳之外國,將來萬國互市,五大洲大一統,同享太平之福,豈不美哉?豈不樂哉?」

真君演說畢,問眾犯曰:「爾等可聽明否?可悔悟否?」眾犯一齊含淚答道:「大仙這段金玉良言,我等聽入心坎,深知在生造孽,如今已懊悔不及矣。(未識各國之槍砲大製造工業家曾亦聽入心坎否深自懊悔否也)今晚三生有聿,得遇大仙,也算奇緣,還望拯救一二,如蒙赦宥,得再出陽投生,我等再不敢如此行為了。」

真君道:「爾等罪孽重大,焉能遽然赦免,只要痛悔前非,自怨自艾,待世界各國停兵息戰,不造槍砲之日,爾等之宿孽,可漸漸消除矣。」(祇要各國人民,講求道德,服敬畏神,這也不難。)各犯聞言,個個叩頭致謝,眾鬼卒仍將他們帶回去監禁。真君與定一、姚判,亦離席告退,逕出門來,又往觀他獄矣。

摘錄自《洞冥記》卷四-第十六回 楊定一三次面閻羅 柳真君幾番演妙論

心好就好

蓮生/文

  我個人在弘法的一生之中,遭遇到很多人,他們告訴我:「所有的宗教都是一樣的,教人做好事,教人行善。我什麼都不信,心好就好。」

  這句話。

  很多人均這麼說的。

  「心好就好。」

  這句話初看之下,好像很有道理,也沒有什麼不對。

  但,我總覺得,似乎有一點點的不妥當。



  我分析給大家聽:

  「所有的宗教都是一樣的,教人做好事,教人行善。」

  我認為:

  這是所有宗教的「共法」,共同的信念,做好事,行善,是基礎點。

  如果教人做壞事,教人行惡,那就是「邪教」。

  但,所有的宗教也有「不共法」的。以佛教為例子,除了做好事,行善的「資糧道」之外,尚有:

  「加行道」。

  「見道」。

  「修道」。

  「解脫道」。

  「究竟道」。

  所以,所有的宗教有「共同」的,也有不「共同」的,所以所有的宗教也有不共同點。

  又,「基督教」的教義,和「天主教」的教義,本身也有很多的不同。



  「我什麼教都不信。」

  我認為:

  這句話更是有病。

  信國家、信政府、信家庭、信人、信自己、信錢、信權。……

  其實這些信,可靠不可靠?(很容易破碎腐化)

  尤其是信自己。

  我執更重。

  信錢。

  功利主義。(貪執亦重)

  什麼也不信,大海中的「無舵之舟」也。



  「心好就好。」

  這句話最多人說,我也會說。

  但,摸一摸自己的「良知」,你自己是不是真的「心好」。

  聖人,一日三省,就是要「心好」。

  你真的「心好」嗎?

  如果你真的「心好」,那已是聖人之位,至少上升「天人」毫無疑問。

  再問一遍,你真的「心好」嗎?

  在佛教來說,除了「心好」之外,還要學習「般若」(智慧),學習「禪定」,主要是破除我執、法執,斷除所有的煩惱,包括「無明」及「一念無明」,以「正見」去證「真如」。

  學唯識的,要證第八識如來藏。

  學中觀的,要證般若中觀見。

  如果只是「心好就好」,那只是上升天界,還在六道輪迴之中,福報享盡,仍然要墮落的,「心好」並不能代表解脫。

  所以「心好」之外,更要學習佛法的「解脫道」及「菩提道」,如此才是正理。最後,以救度天下為己任!

《清涼的書箋》心好就好

2012年11月26日 星期一

擇善固執

  過去,佛陀在古印度的舍衛國祇桓精舍裡,為諸天神及人類宣演經法。

  當時,羅閱祇國有二位新學比丘,想要來拜見佛陀。

  他們二人千里迢迢趕來見佛,途中路經一處荒野,該處渺無人煙,由於天氣酷熱,以致於泉水都乾涸枯竭,他們疲累交加,又餓又渴,虛脫到幾乎不能呼吸,他們發現幾近乾涸的湖泊,尚有些許未蒸發的餘水,但是水中卻有肉眼可見的細蟲在飄游,不能生飲。

  他們二人相互對望,其中某甲比丘感嘆道:「我們今日從遠地來,欲見佛陀,可惜沒有這個福份,我們恐怕都會渴死在這裡。」

  另一某乙比丘卻不同意道:「性命重要,沒了命,什麼都別談,我們先喝了水保住命,繼續前進,這樣我們就能見到佛,其餘等以後再說吧。」

  某甲比丘卻堅持道:「佛之明戒,仁慈為首,若殺生而保住自己性命,那麼就算是見到了佛,又有何益?我寧可因守戒而死,也絕不犯戒而苟活。」

  某乙比丘覺得甲比丘太過迂腐,也太固執,不懂權變,也就不管甲比丘的死活,逕自暢飲有蟲的泉水,接著起身獨自上路。

  甲比丘因未飲水而渴死於半路,但他卻因堅守淨戒,以此功德死後立即重生於欲界第二忉利天上。

  甲比丘當了天神的第一件事,便是思惟自己是如何生天。他發現自己是因持戒不犯,故而生天。於是他更加深信淨戒能招福報,故而持香花下凡,以神通快速地來到佛前,跪在地上,額頭觸地,頂禮佛足後,然後恭敬的站在一旁。

  乙比丘雖喝了有蟲水而保住了命,但因身體虛弱,加上路途疲頓,經過了數日才抵達。

  乙比丘見到了佛陀,便稽首佛足,禮畢後向佛陀哭訴甲比丘不幸的遭遇。

  佛陀等乙比丘說完後便以手指著身旁的天神說道:「站在我身旁的這位天神,就是你的同伴,他因堅守戒律而生天,他以神通比你先到。」

  佛陀接著說:「你雖然見到了我,但不奉我所制的戒律,就算是見到我也等於沒見到。反之,若能奉行經戒,則此人雖離我有萬里之遠,卻等於在我的眼前。」

※ ※ ※

  人在世上,有生必有死,以一身而言,身與真則無法相提並論,有昧真以保身者,有喪身以全真者,當然這都得看每個人內心的想法來作判斷了。

  人身呱呱落地,以至於老死,莫不歷盡千辛萬苦,這乃是上天的磨鍊,也就是輪迴,輪迴即是磨鍊之意也,欲磨鍊其身,以求其身死,得身死,人事盡,天道存,是故人在世上,貧富與之無關,莫以貧為賤,莫以富為貴,同時,亦與壽夭無關,不以壽者為成,以夭者為敗,經云:「無壽者相」是也,就是不以壽命之長短而著相。有違道而圖存者,雖壽亦不壽也;有求道而受死,則雖不壽亦壽也。其實人之肉體無壽,而道之真,才有其壽耳。

  人浮沉濁世,總是一生受苦,若能苦中求樂,其樂無窮;若是在樂中得苦,其苦亦無涯也。什麼是苦中求樂?餓其肌膚,空乏其身,使性命以得其正。在生前受苦,死後則樂也;若是在生前求樂,不顧死後之苦,那其苦無盡也。盼世人能看破生死,能看明苦樂之真諦以勉之。

摘錄自迷途知返.思歸覺路-第二十章 生死苦樂,明思真諦

2012年11月25日 星期日

為你而忙

  佛光禪師有一次見到克契禪僧,問道:「你自從來此學禪,好像歲月匆匆,已有十二個秋冬,你怎麼從不向我問道呢?」

  克契禪僧答道:「老禪師每日很忙,學僧實在不敢打擾。」

  時光迅速,一過又是三年。一天,佛光禪師在路上又遇到克契禪僧,再問道:「你參禪修道上,有什麼問題嗎?怎麼不來問我呢?」

  克契禪僧回答道:「老禪師很忙,學僧不敢隨便和您講話!」

  又過了一年,克契學僧經過佛光禪師禪房外面,禪師再對克契禪僧道:「你過來,今天有空,請到我的禪室談談禪道。」

  克契禪僧趕快合掌作禮道:「老禪師很忙,我怎敢隨便浪費您老的時間呢?」

  佛光禪師知道克契禪僧過份謙虛,不敢直下承擔,再怎樣參禪,也是不能開悟。

  佛光禪師知道不採取主動不可,所以又一次遇到克契禪僧的時候,問道:「學道坐禪,要不斷參究,你為何老是不來問我呢?」

  克契禪僧仍然說道:「老禪師,您很忙,學僧不便打擾!」

  佛光禪師當下大聲喝道:「忙!忙!為誰在忙呢?我也可以為你忙呀!」

  佛光禪師的一句話,打入克契禪僧的心中,禪僧克契立刻言下有所悟入。

※ ※ ※

  疑心是心理之不安全感,習慣性的往壞處想,及往消極的方面去思索,使得自己陷入緊張和焦慮的情緒之中。

  「疑」是禪宗入道悟法的出發點。當對人生的究竟或事物產生懷疑時,為了悟得真象作開端,這也是禪者重視懷疑的基本立場。如果懷疑的對象是人,或是自己的能力,或是對自己將來缺乏了信心,這都會產生心態上的不安,缺乏建設性,所以當以懷疑去求知、求真,建立良好的信念和自信上。

  疑心之人,自我強度差、脆弱,凡事憂柔寡斷,焦慮難安。克服自我強度的方法,就是信仰,藉正信而產生無比的力量,孕育工作的能力與信心。禪者認為生活的理則:「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信心建立在虔誠的信仰上,藉以培養向上、積極的精進力量,努力過著現實的人生。所謂:「一念覺,煩惱即菩提。」排除一切的煩惱,不被「貪、嗔、癡、慢、疑」五毒所牽,生命即可展現芳馨蓮華。

摘錄自禪-第廿二章 化疑心為信心

嚴厲的懲罰

  舍衛城過去有一隻狗,這隻狗本有人家飼養,不是野狗,可是這狗卻離了本家,向另一家討東西吃。

  野狗討飯的時候,牠十分謹慎,身體雖進入門內,但把尾巴留在門外。

  這家主人是一位居士,他見狗來討吃,就把狗打出,不給牠吃。狗便跑向官廳告狀:「有一位居士,我到他家討吃,他不給我吃,反而打我,可我並沒有破壞狗的規矩啊!」

  眾官聽了問道:「狗有什麼規矩?」

  答道:「狗在家時,出入坐臥可以隨意,到人家屋裡去的時候要身入門內,尾巴留在門外,不能胡亂闖進去,這便是狗的規矩。」

  眾官就使人叫這居士來,問道:「這狗向你討吃,你是不是打了牠,不給牠吃?」

  居士回答說:「是的。」

  眾官又問狗道:「依你,要怎樣處罰這個人呢?」

  狗道:「請罰他做個舍衛城的大居士。」

  官道:「大居士是富厚有勢力而享福的人,那麼,是賞他不是罰他了。」

  狗道:「不是這樣說。我前世本是舍衛城的大居士,因為憑藉勢力,身口作惡,所以轉世受狗身。這個人的惡比我更甚,倘使他有了職位勢力,一定會大作惡事,好叫他死後入地獄,受大苦惱。」

※ ※ ※

  「生長在富貴叢中的人,嗜欲如猛火,權勢似烈焰。若不帶些清冷氣味,其火焰不至焚人,必將自焚。」

  娑婆世界損福德多,植福澤少:消福者眾,造福者鮮。又眾生數十年間富者驕逸,貪者媚曲,長期以來,富戶邪淫者眾,敗人貞節者多,礙人自由者多;因此,消福於不自知。

  富並非有何罪過,怕的是為富不仁,為富不義、不慈,致而削福去富,富盡而貧。試看現今之世人,富者驕意縱情,說起話來咄咄逼人,不留餘地,行為乖張,無以謙恭,憑有幾分財力,為所欲為,悖情而行,不知惜福,造罪造業,這都是可見到的實情。

  世人之貧富,歸根於己身前世德福之厚薄,並非是其他之原因,知之所以然。富者多思仁、多及義、多念慈,不止可長享厚福,也才是知福、惜福之智者;絕不可胡行而福盡,必當禍臨也!

轉載

2012年11月23日 星期五

送他一位秋秋

蓮生/文

  在「神行」中──

  聽見三個鬼仔細聲講話。

  「這個富豪得來的錢財,全是不義之財,應該會有現世報才是。」

  一鬼曰:

  「讓他翻船吧!」

  「罪不至於死。」

  另一位鬼說:

  「別墅失火吧!」

  「恐怕會傷及無辜。」

  最後一位鬼說:

  「送給他一位秋秋!」

  「這樣最好。」

  坦白說,這鬼仔細語都被我聽見了,只是「秋秋」是什麼?我也不明白,又不好意思問,聽了也就算了。

  原來是這樣的,富豪被人帶到酒廊去,認識了一位酒廊小姐,這小姐長得細皮白肉,杏眼桃花,富豪一下子便被迷住了,想盡辦法娶回家當小妾。

  大老婆及子女,很生氣,鬧了一陣子,分家了。

  富豪與小妾生活在一起。

  後來,小妾運用手腕,把富豪的不動產全歸在自己名下,又將一切財物捲走。

  跟人跑了。

  富豪人財兩空。

  而那位酒廊小姐的藝名就叫:

  「秋秋。」

  這是女禍,報在貪色之上,色字頭上一把刀,不但傷身而且傷財,不但修行者碰不得,一般人也碰不得,很厲害的。

  有一偈:

  「愛語原虛假。

  錯認假為真。

  請君高著眼。

  妄情是惡緣。」

《忘憂國的神行》鬼仔細語

感恩之心

  一名成績優秀的青年去申請一個大公司的經理職位。

  他通過了第一級的面試,董事長做最後的面試,做最後的決定。

  董事長從該青年的履歷上發現,該青年成績一貫優秀,從中學到研究生從來沒有間斷過。

  董事長:「你在學校裏拿到獎學金嗎?」

  青年:「沒有。」

  董事長:「是你的父親為您付學費嗎?」

  青年:「我父親在我一歲時就去世了,是我的母親給我付的學費。」

  董事長:「那你的母親是在那家公司高就?」

  該青年回答:「我的母親是給人洗衣服的。」

  董事長要求該青年把手伸給他,該青年把一雙潔白的手伸給董事長。

  董事長:「你幫你母親洗過衣服嗎?」

  青年:「從來沒有,我媽總是要我多讀書,再說,母親洗衣服比我快得多。」

  董事長說:「我有個要求,你今天回家,給你母親洗一次雙手,明天上午你再來見我。」

  該青年覺得自己錄取的可能很大,回到家後高高興興地要給母親洗手,母親受寵若驚地把手伸給孩子。

  該青年給母親洗著手,漸漸地,眼淚掉下來了,因為他第一次發現,他母親的雙手都是老繭,有個傷口在碰到水時還疼得發抖。

  青年第一次體會到,母親就是每天用這雙有傷口的手洗衣服為他付學費,母親的這雙手就是他今天畢業的代價。

  該青年給母親洗完手後,一聲不響地把母親剩下要洗的衣服都洗了。

  當天晚上,母親和孩子聊了很久很久。

  第二天早上,該青年去見董事長。

  董事長望著該青年紅腫的眼睛,問到,可以告訴我你昨天回家做了些什麼嗎?

  該青年回答說,我給母親洗完手之後,我幫母親把剩下的衣服都洗了。

  董事長說,請你告訴我你的感受。

  該青年說:

  第一,我懂得了感恩,沒有我母親,我不可能有今天。

  第二,我懂得了要去和母親一起勞動,才會知道母親的辛苦。

  第三,我懂得了家庭親情的可貴。

  董事長說,我就是要錄取一個會感恩,會體會別人辛苦,不是把金錢當作人生第一目標的人來當經理。你被錄取了。

  這位青年後來果真工作努力,深得職工擁護,員工也都努力工作,整個公司業績大幅成長。

  假如一位孩子從小嬌生慣養,習慣了被人圍著寵著,什麼都是“我”第一,父母的辛苦都不知道,上班後,以為同事都應該聽他的,當了經理後,不知道員工的辛苦,還要怨天尤人。

  這樣的人,會有好的學校成績,會有得意風光的一時,但社會上的這類人,都不能成大事,都不會感覺到幸福,都要跌跟斗,那父母是愛孩子呢?還是害孩子呢?

  你可以讓你的孩子住大房子,吃大餐,學鋼琴,看大屏電視,但你在割草時,也要讓你的孩子在大太陽下拔拔野草,你在吃飯後,也要讓你的孩子洗洗碗,不是你沒有錢雇人,而是你真心愛孩子。

  你要讓孩子知道,即使父母掙不少錢,但早早的白髮,和那位洗衣服的母親沒有本質的差別。但更重要的是,要讓你的孩子學會感恩。

※ ※ ※

  日月照耀天地,長養萬物,而人生於天地之間,即戴天地萬物之大恩。

  因為氣象萬千的大自然,孕育出清澈碧藍的大海,巍峨聳立的群山,芳草萋萋的草原,肥沃綿亙的土壤,蜿蜒甘美的水源,令世人生活的環境如此豐富多彩。而芸芸眾生組成的社會,亦提供了人們衣食住行之便利,故古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之感念。而生養、培育的父母亦如微風細雨般,潤物無聲,深情無言,在每個靈魂的深處撐起了一片綠蔭。傳道授業的師長,則讓世人漸明事理,學富五車。互相鼓舞提攜的摯友,助你渡過曲折的逆境,創造生命的絢爛……等等。可見如滄海一粟之個人,所接受的恩惠實在是太多、太大了,不論是一衣一食或一草一木,都是彌足珍貴,值得世人感恩,此亦是處世之道與做人之境界。

  感恩之心是人生必修、必學的一門功課。因為,學會了感恩,就是學會不忘恩負義;學會了感恩,就是學會原諒敵人;學會了感恩,就是學會謙遜之德;學會了感恩,就是學會敬畏之心;學會了感恩,就是學會包容之義;學會了感恩,就是學會懺悔之行;學會了感恩,就是學會慈悲之理;學會了感恩,就是學會設身處地之想;學會了感恩,就是學會降服傲慢。

  感恩會使人變的善良,感恩會使人更加聰慧,感恩會使人學會思考,感恩會讓人懂得奉獻,感恩會使人心靈平靜……。

  一朵玫瑰需要春雨的滋潤,陽光的洗禮,園丁的呵護,方能綻放艷麗的花瓣。而一個人的成功也是由來自社會的、自然的種種力量的烘托所完成,不論是春花、秋月,還是夏日、冬雪,世人都應謙虛感恩一切幫助你的人和事物。

  一個不懂感恩之人,必定會怨天尤人,覺得人人都虧欠他﹔也會遇事逃避排斥,而覺得人生充滿眾多的不如意,甚至忘本斷根、憂悲惱苦隨身。如果世人囿於這種「不如意」之中,終日惴惴不安,那人生就會落入索然無趣的窠臼。

  所以時時感恩,事事感恩,人人感恩,不但是內聖功夫的表現,亦是讓自己處於愉悅情境的睿智表現。

摘錄自在家修行法要-第十章第四節 學會感恩

2012年11月21日 星期三

真心

  有一個信徒想要找自己的心,可是他的心並不聽話,都在六塵裡出入而找不到,因此感到很煩惱,煩惱覆蓋了他的真心。

  有一天,他到寺院找無德禪師,問說:「禪師,請問怎樣去除煩惱、安住真心呢?」

  無德禪師對他說:「煩惱如烏雲,你把烏雲去除了,青天不就出現了嗎 ?」

  信徒煩惱地說:「我那能去除烏雲呢?您可以去除給我看嗎?」

  無德禪師說:「好比家裡髒亂,你打掃乾淨不就可以了嗎?」

  信徒說:「我家裡的庭院那麼大,那能打掃得乾淨呢?」

  無德禪師就領了信徒到棒球場邊,指著寺院旁正在打棒球的小朋友說:「你看,這許多小朋友正在打棒球,你看得懂嗎?」

  信徒疑惑地說:「棒球規矩我很熟悉,這和煩惱的去除有什麼關係嗎?」

  無德禪師說:「你有看過界外全壘打嗎?」

  信徒回答:「有啊!他們常常把球打進寺中的庭園,可是不知道球落在雜草堆的那一個地方,所以找不到。」

  無德禪師說:「跟我來。」

  然後,禪師找了寺裡的僧眾一同到庭園裡,花了一、二個小時,把庭園裡的雜草都割除,過去小朋友丟失的幾十顆棒球終於一一出現了。

  無德禪師說:「雜草去除了,真心不就如棒球一般出現了嗎?」

  信徒恍然大悟說:「我懂了!」

  人雖然知道自己的缺點,但是往往沒有勇氣修正缺點,只是任憑貪瞋愚癡的煩惱覆蓋住真心。想要找真心,先要把貪瞋煩惱去除,貪瞋煩惱不去除,真心怎麼會出現呢?所以,無德禪師只有不辭辛苦地為信徒做了現場說法。

※ ※ ※

  人性雖有善有惡,但其本清澈,就因執著煩惱放不下、妄想紛飛,致使心靈所變現出來每個念頭無以擺脫三毒貪嗔痴束縛。

  此從坤道愛美為此臭皮囊每天在打扮,衣著亮麗,就能看出痴迷不斷。又乾道者好勝好強,為追求財利貪心不止,借用各種手段來達目的,此何嘗不是貪念使然。

  世人皆有一顆明亮的心,但因迷戀塵世假相,進而認假為真,才使清淨的心靈起了漣漪,如要保有清澈自在心境,那唯有清心寡慾不執著、放得下,如此一切塵障定不能左右您的身心靈。

摘錄自慈聖雜誌第105期

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

「無所謂」則近道也

蓮生/文

  我過去常常講:「無所謂、無所謂、無所謂。」而我的人生也差不多在「無所謂」中度過。

  我說:「無所謂則近道也!」

  我這「無所謂」是從《法句經》而來:

  <忿怒品>:

  智者身調伏,亦復語調伏,

  于意亦調伏,實一切調伏。

  這調伏,就身口意清淨了,也就「無所謂」了。

  <佛陀品>:

  諸佛說涅槃最上,

  忍辱為最高苦行,

  害他實非出家者,

  惱他不名為沙門。

  這《法句經》的這一句,真是妙妙妙,涅槃最上,忍辱最高。

  又說,會害人的不是出家人。

  又說,會惱怒的人不名是沙門。

  簡單幾句,把「無所謂」發揚光大了,這裡面根本深含「無所謂」。

  雖然有人以為「無所謂」並不屬於「明心見性」的,然而汝仔細想一想──

  明心,明心。

  知「無所得心」,表現出來的外相,就是這「無所謂」。是也不是?

  再說親證佛性之後,便知曉了宇宙之間的一切真理(真如),更是「無所謂」,而不會「有所謂」了。「有所謂的」根本不達「明心」,也不達「見性」,這是非常明顯的道理。

  在這方面,你要了解《金剛經》<離相寂滅分>第十四:「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

  告訴大家,三個字,這即是:「無所謂。」(忍辱及非忍辱即無所謂)

  如來常說:「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如來講這些話,無非實話實說,揭破「真如」的大祕密了。

  我今天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金剛經》是一部「無所謂」經。這境界實在是太高了,超出人的想像!

  你們不要大吃一驚。

  眾生(無所謂)。

  佈施(無所謂)。

  一切相(無所謂)。

  佛法(無所謂)。

  得失(無所謂)。

  福德(無所謂)。

  莊嚴(無所謂)。

  多少(無所謂)。

  供養(無所謂)。

  諸心(無所謂)。

  說法(無所謂)。

  我人(無所謂)。

  聖凡(無所謂)。

  斷滅(無所謂)。

  以「無所謂」三字來印《金剛經》的證。大家只要想一想,細心的以這三個字去印證,近道矣!

  我告訴你一件天大的祕密,佛陀根本就沒有講「金剛經」。因為佛陀說,他如果有說法,就是謗佛,所以講經或不講經,在佛來說,根本就是無所謂。

  大家讀了這篇文章,而能不驚、不怖,就算是有緣的真佛弟子了。

  你更能一切「無所謂」,近道矣!

《不可說之說》「無所謂」則近道也

2012年11月19日 星期一

愛心

  有位年輕人,與父親相依為命,靠著一塊小小的農田來維持生計;雖然家境貧困,但是父慈子孝,日子過得心安理得。

  時間一年一年地過去,父親年紀愈來愈大,體力逐漸衰退。雖然他們的田地並不大,但只靠年輕人來拖犁耕田,仍然感到吃力。

  有一天,父親取出多年來省吃儉用存下來的一筆錢,要兒子到城裡買一隻牛回來。年輕人走啊走,走到河邊,覺得累了,就坐在石頭上休息。

  遠處傳來幾個小孩子嬉鬧的聲音,他感到好奇,尋聲走去,看見幾個小孩拿著竹子敲打石頭,但是那些石頭好像會動,仔細一看,原來是五隻烏龜,一隻比較大,四隻比較小。

  小孩們將烏龜翻過來,像轉陀螺般使烏龜團團轉,還用竹子打牠們,要逼牠們將頭伸出來。

  年輕人覺得很不忍心,向這群小孩說:「你們為什麼要玩弄烏龜呢?牠們一樣是生命,也會痛、也會怕啊!」

  這些孩子不高興地說:「好不容易才抓到這隻母龜和小龜,我們愛怎麼捉弄就怎麼捉弄,不關你的事!」

  小孩們故意用更殘忍的手段虐待那些烏龜,年輕人又說:「子女看到父母被人虐待,心中會很難過;父母看到子女受災殃,也會很痛苦!你們還是放了母龜和小龜吧!」

  這些孩子仍然無動於衷,而且用繩子將五隻烏龜綁成一串,甩來甩去。年輕人問小孩要如何處置這些烏龜?他們說要賣給別人,年輕人問他們想賣多少錢?他們隨口說出一個很大的數目,年輕人摸摸腰包裏的錢──如果把錢給了小孩,就沒辦法買牛了。但是他看到烏龜被虐待,實在不忍心,於是毅然將所有錢都給了孩子們。

  年輕人看到孩子們走遠後,蹲下來小心翼翼地解開烏龜身上的繩子,將牠們一隻隻捧到河邊,牠們抬頭望著年輕人,眼神流露出依依不捨的樣子。

  年輕人說:「去吧!如果那群壞孩子再回來,你們又要遭殃了!趕快游走,讓我放心吧!」

  烏龜們好像能聽懂似地,游入河裏,但是到了河中央仍再三回頭。

  年輕人回到家,向父親說明經過,父親聽了歡喜地說:「你做得很好!用那些錢救了五條生命,比買一隻牛更有價值!我們身體還很健康,努力工作就能賺回那些錢。」

  那天半夜,父親忽然聽到「叩叩」的敲門聲,他把門打開一看,竟然有一隻牛站在門口!牛脖子上掛著一張紙條:「烏龜們在河邊收集碎金,換得一隻牛來回報恩人。」

  這雖然只是一則傳說,但鮮活地顯現了兩種看待生命的態度──一種是輕浮草率地對待其他生靈,無視於牠們的恐懼與痛苦;另一種則是大愛普及眾生,即使其形貌與自己有很大不同,仍然尊重、關懷其生存的權利。

※ ※ ※

  修道中人在這個娑婆世界上,無論種族、不分身份與地位的高低,都必須要有一顆善良之心,並且是非常仁愛的心,來對待生活於此世間的一切(人、事、物)。

  彼此之間都要存著「愛、敬、關懷、衛護」的心加以對待,並且要「愛、敬、珍、惜」在身邊的任何一項資源,絲毫都不能有所浪費。而且每一日面對周遭的每一個人,都要施以關愛的心,來互相關懷與照料,讓身旁的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人世間的溫暖與溫馨,以及我人的無私善待之熱情,而使身邊的每一個人能不再感覺到世間人情冷淡。

  另外,對於周遭的貓、狗或是鳥禽,亦都必須要付出一份仁慈的呵護及憐惜,並善加對待,切不可任意傷害動物,更加不可愛作弄的對動物施以丟擲石頭、異物或虐待。當知現在的禽鳥及獸類,與我身都一樣俱存相同的靈性,只是身體的長相不同而已。

  再言之,世間上若無這些鳥禽及貓、犬存在著,是否令人倍顯單調與乏味?世間亦因為有鳥隻的鳴叫,為人們帶來歡樂及喜悅,世間亦因為有犬隻的忠心,為人們帶來一股教育的典範及相處的樂趣。

  然而愛心時時的啟迪與萌芽,正可培育出修道人的內心德慧光明,人生也就更加愉悅與自在,善念亦復如是。念念存在於善意,這樣身體所施行之造作,便能更加真誠;並且能持久性的實行諸善事,而對於每一次的善行為,都只是應作則作,當為則為,絲毫沒有任何的圖求。於是能日日不斷的再增長善的念頭及行為,福德便在不停的增長耕耘,智慧也在不斷的與日俱增。

  修行中人,必須明白愛心要無時無刻的啟迪,而善良純正的念頭更必須要每日不斷地展揚;那麼我人在這個紅塵俗世間,亦才有立足之地。身處於人間的生活,亦才有福德耕作萌芽的地方也。

摘錄自寶德雜誌第52期-述論:愛心時啟迪‧善念常展揚

2012年11月18日 星期日

身體病痛與保健

無極皇母大天尊 降

  聖示:身體是一部機器,每個人使用期限各個不同,長者百來歲,短者一出生即夭折,除與諸兒女之宿業及今世之殺業有關外,亦與是否懂得保養有關,娘今夜就以「身體病痛與保健」為題與諸兒女共同參研。

  「身體病痛與保健」

  人自呱呱墜地,迭受病痛之折磨,以致於死,其病苦只有當事者方能體悟,旁人無法替代者。只要懂得方法與竅門,人人皆可長壽健康也,但要如何做呢?娘提示以下諸點,望諸兒女能明而行修,則可保身健也:

  一、心情常保愉悅:不要憂心喪志,常學彌勒古佛笑口常開則諸病不起。

  二、三餐飲食有規律、勿暴飲暴食:人之養生飲食當法「地道」(就是人的飲食應遵循節氣變化。),居處當法「天道」(天亮了人就應該起床。)如此則病不侵不入矣。

  三、要常做運動:現在的人最缺乏的就是「運動」,以致氣血循環不良,諸疾叢生,故每日須保持至少一個小時之運動,以強壯身體。

  四、不亂服藥物:俗話說:「藥即是毒」,不要有事沒事就口裡塞一堆藥丸,這樣不但無益身健,反倒易引起藥物中毒。

  五、吃全素,多放生:素食是最好的養生之法,既安全又無副作用,也可保身健,何樂而不為呢?多放生屬無畏施,無畏施是因,其果報則是健康長壽。

  六、少去煞氣重的地方:如PUB、卡拉OK、網吧、山上、海邊、喪宅、殯儀館、醫院及發生車禍、有人上吊或自殺之處及曾發生重大災劫死了很多人的地方,不要去觀光或旅遊。

  七、不要隨便靜坐,以免外靈上身:現代之人追求心靈之平靜,喜以靜坐而行之,偏又不擇地點,以致坐到外靈上身,精神不正常及性格異常。

  八、修行、行善:修爾之身、口、意三業清淨,則百病不起、不生。多行善則身上正氣充滿,諸邪不近、不侵,可保身健無事。

  以上八點,諸兒女若能明而奉行則可保長命百歲也。

摘錄自全真月刊

2012年11月17日 星期六

最後一面

  「弘一大師」原名李叔同,是名垂大江南北的音樂家,他曾致力於文學、藝術、音樂、戲劇、圖畫、金石等等。

  是一位才子。

  於三十九歲看破紅塵、遁入空門,發願不見一切眷屬。在出家十數年中,總是將天津家人的信件退回,絕不生拆閱之念。

  弘一不但斷絕了與家人的往來,甚至閉關時也不願接見訪客,說道:「弟子出家,妻子幼兒都拋棄不顧,還管得了什麼朋友呢?」

  他的傳記中最令人感動的,是有一段:

  弘一在自己的寮房裡,正在讀《華嚴疏鈔》,忽聽有個婦人來要見他,他已知道是妻子誠子來了,這給他吃了一驚,但瞬間便平復了那種突然而來的起伏情緒。

  而後有個僧人來對他說:「弘一師兄!上海…您的夫人…」

  話未完,弘一起身向他深深一躬:「阿彌陀佛,慚愧!」

  「她要見您最後一面!」

  弘一搖搖頭。

  「難道不成嗎?」

  弘一垂目示意,嘴角邊浮出一絲淒涼的抑鬱:「師兄!我出家不久,恐業力牽絆,斷失佛種,因此禮佛發願,不見一切眷屬,此時一切眾生均無不是同體之親,再存個夫妻父子之情,豈不是留一條地獄之根!」

  「哦!」這位僧人睜大了眼:「這倒是確實的見地!」

  「拜請師兄,請她回去,弘一恕難接待,未來際,她自會體念此中因緣。」

  僧人走了,弘一心底一陣酸楚,悲從中來,便直起身走到明間佛像前,焚上一柱香,翻開《地藏菩薩本願經》為懺除自己宿業,為消除誠子的積欠,虔誠地持誦一卷。

  「願一切有情,共生安養,同圓種智,佛陀的光輝,照耀這苦難的世間……。」

  祈禱畢,大師掩卷,默然良久。

  為了生死大事,為了與佛發願,連妻子的最後一面也不見,怎不令人肅然?

  對弘一而言,發心為渡芸芸苦難眾生,他的無情事實上是為了多情;為了憐憫世人受此無常之苦而捨身獻佛。

  「人,活在世間,猶如在夢中。生不知來,死不知去。徒為名利或私情而殫精竭力,梯山踏海,行盡世界數萬里,也不過同在枕上做一個夢那般虛幻而已!」

※ ※ ※

  世人在血氣方剛之時,馳損六慾,無所不為,待血氣耗盡身亡,人生在世就是子孫滿堂亦無法替代,縱有家財萬貫,難買不死。試問誰人不怕死?在世有生之年當戒慎之,若死期來臨,無法解脫。又何人不怕病?待病入膏肓則難醫治矣。天下萬物,何物比生死更寶貴;天下萬事,何事比生死更為事大。

  世人都希望長生不死,不想有死日,然生、老、病、死,循環不已,只在於早死與晚死之別耳!欲尋長生不老之法無他,全在正心持道,把塵世四苦、五蘊看淡,把牽纏數十年之世情廢棄,堅志修道,了悟生死大事。

  未死當作已死之想,試問世人有何人、何事、何物而放不下呢?斂元氣,理養身性,了悟生死大事,持道堅志不二,在有生之年不但可健壯而長壽,若假體身亡,一點真靈亦可飛昇返本。大道寶貴,速速向修,了悟真機,速修性命,死期來臨,真靈可超矣。

摘錄自迷途知返,思歸覺路-第五一章 明悟生死,大道勤修

無爭王

蓮生/文

  「阿支山神」帶一位他的朋友,來到閉關小屋與我見面,我們相談甚歡,這位朋友,外號是「無爭王」。

  「無爭王」生前是一名巫師,是人與神的中間代言人。後來他老了,入山修行,修行有了悟境,因而死後,自由自在,一切神祗稱他是「無爭王」。

  「無爭王」告訴我:

  當他老的時候,發覺身體有些不妥當,因此他退出巫師的行業,他是一名老巫師,生意很興旺,日進斗金,人人都要來請他幫忙,但,他淡出巫師行業,進到深山裡去,人生觀整個改變,他說沒有健康的身體,一切都是枉然。

  在過去,他的工作很忙碌,情緒上也處在亢奮的狀況之下,這裡的人很尊敬他,請他出來任職地方民意代表,於是他同其他的人競爭,常常工作應酬,於是身體就弄壞了。

  住入深山之後,一改過去「忙碌」及「壓力」的日子,精神放鬆了不少,一切腳步放慢了,緊張及焦慮也沒有了,他開始思索人生的問題。

  他覺得,不管富貴貧賤,人生的最後都是一樣,最後通通要「死」,「死」後什麼也沒有了。

  土地。

  房子。

  車、金銀珠寶。

  官位、地位、名譽。.........

  一切都是空空如也!

  「無爭王」說:

  生前,他認為身體健康最重要,因為身體健康才能活得快樂,活得自在。

  他楞住了,當他得了病的時候。他第一個直覺的反應是:「怎麼會是我呢?」

  因此他體會到身體最重要。

  後來,他又想到「如果有一天,身體沒有了,又怎麼辦?」就在這時候,他才開始進入人生的思索,於是,他領悟出「無爭」的道理:

  「什麼事都不要緊!」

  「什麼事都無所謂!」

  「什麼事都是好事!」

  不去爭什麼,不要去辯什麼,不用去說什麼,對一些以前認為必爭的「原則」,完全不再堅持!

  豁達了!

  樂觀了!

  就算他身體的病,是永遠也不會好的,他也完全放下,不要緊!有誰能保有身體永遠?

  他被人毀謗,被人誤會,被人攻訐,他也根本不去解釋,一切都無所謂!有誰能得到所有人的讚揚?

  有人侵佔了他的財產,反而說他是欠他的,他也笑笑,不去爭,不去辯。有誰能得到世上的財物,而且永不失去?

  最後,他認為:

  「什麼都可以,一切都是好事!」

  「無爭王」住在深山裡,思索人生的哲理,覺得爭和無爭最後的結果都一樣。他看清楚世人的一切,從內心再反觀自己,其實自己從前也是這個樣,於是他變了,他看周遭旁人的缺失過錯,都如同菩薩示現,像一面鏡子提醒自己不要去重蹈覆轍。

  「無爭王」真的通達了,他在實踐自己的理想,想是想通了,想開了,事實上他說得一丈,也行得一丈,明明他是有道理,別人根本無理,他也不去辯解,也不說,他認為,說了,就算贏了,對於自己的入山修行,沒有任何一點真正的助益。

  「無爭王」告訴我:

  「國家與國家爭的是國土,人與人爭的是名與利,然而到頭來全是一場空啊!」

  我說:

  「不錯!」

  無爭王說:「爭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我說:「就因為看他人鬥爭,才令我們修行有成就,也是好事吧!」

  我與「無爭王」談到「流言」的問題。

  無爭王說:

  「當地方民代的時候,一直憑著良心,忠誠廉潔的替地方服務,自認操守好極了。」

  「然而對手卻編造了流言,捏作了惡事,去讒毀我,這種惡毒的言語,比刀斧虎狼還要厲害啊!我是自認正直的,一點小過也不犯的,卻被一位小人讒言攻訐。我以為其他人不會相信,但,原來眾人大半不明事理,也就跟著起哄毀謗,我想了想,聽到讒言的人,也實在很難以分辨出誰是誰非,這就導致了賢人與小人混淆不清了,是非善惡全顛倒了。」

  我說:

  「這世界上的眾生,有誰能是智者呢?有人說,謠言止於智者,這句話初看是不錯,但是並不符合事實。第一,這世上的人,跟著起哄的人多,跟著鬧事的人多,喜聽謠言人多。第二,所謂智者,應該是指了解你人格的人,但,這種人有幾個?大部份的人都是不了解你的人,所以謠言根本就無法真正的止啊!」

  無爭王點點頭:

  「這就是所謂的流言可畏!對方本身未能做到正直,而以毀謗別人卻稱自己為正直,這個人的良心早已喪失了啊!這種人也稱做正直呢?我認為正直的人,必須要使自己正直到沒有一點的邪僻!」

  我問:

  「你當初恨不恨對手?」

  無爭王說:

  「當初我也是一名凡夫,但,心存忠厚,我恨對方手段非常卑劣殘忍,污衊了別人的名聲,想奪得他人的地位,不擇一切手段,而且還認為自己是正直,這種人豈不是可恨可厭嗎?」

  我問:「對方污衊你什麼?」

  無爭王說:

  「貪污與嫖妓!我這一世所取得錢財,原來是自己命中本來就有的,我沒有來路不正的錢財,不會去侵吞政府的錢糧。另外,對方收買一女子,指我操守不佳,嫖妓!」

  我說:

  「仍然是財與色啊!最後,你怎麼辦?」

  無爭王說:

  「錢財之事,分毫都不苟取;色慾之事,自認清心寡慾,但,仍然遭遇毀謗。以為別人不會相信,但,事實上,原來眾生是盲目的,如同你所說,又有誰能真正了解你,這個時候,說什麼也沒有用,我無法保身保家保名聲,只有保持沉默。」

  「哈!」我笑了:「這就是無爭王!」

  無爭王說:

  「古來大聖人都是如此。」

  我對無爭王說:

  「佛教的五戒,其中有一條是妄語戒,妄語的罪業,死後當墮入刀兵拔舌地獄;而在生的時候,則容易遭受到意外,以及受到形體殘障的果報。很可惜的是,世間的人說真話的人少,說假話的人多,說假話的人還振振有詞呢!甚至自以為正直呢!而其他無知的人,跟著造謠起哄!」

  我送一古詩給無爭王:

  謠言慎莫聽,聽之禍殃結。

  君聽臣當誅,父聽子當決。

  夫妻聽之離,兄弟聽之別。

  朋友聽之疏,骨肉聽之絕。

  堂堂七尺軀,莫聽三寸舌。

  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

  我的師父了鳴和尚曾對我說:

  「金錢之事,給人隨意吧!」

  「清心寡慾吧!」

  如果這樣還有謠言,還有流言,還有人言,一切就隨它去了!

  我又問「無爭王」:

  「對於名譽,你又如何看待!」

  無爭王答:「譽之所至,謗亦隨之。」

  無爭王提到,當初他當巫師,恭敬他的人很多,很多人讚揚自己,於是,他更想獲得別人讚揚自己,可以使名譽更好,所以就出來選地方上的代表,這是要花費金錢的,要用手段去籠絡人們。

  由巫師走上政治之路,無爭王成了地方上的頭人,而當享有光榮名譽的時候,毀謗就跟著來了,於是遭受到困厄的逆境。

  無爭王於是領悟到,原來是「有名」招惹來的禍患,自古以來,樹大招風是至理名言,一切享大名的人,往往有悲慘的命運,這都是有名的緣故。

  我告訴無爭王:

  「名譽也是福報的一種,在天地之間,名譽未曾有完美無瑕的,所以當名譽最高峰的時候,就一定在某一方面有缺陷,這是一定的道理。」

  我講一個故事給無爭王聽:

  「中國宋朝有一位高士陳希夷,他一生淡泊名利,人家請他出來任高官,他都拒絕,他寧可睡覺,他一睡就睡了好幾個朝代。他曾經提醒一位高官種放說,名是古往今來人們最喜愛的東西,世人追逐不捨的,但是天地鬼神最深忌名譽,所以天地間,幾乎沒有一個人能享有完美的名譽。而種放你名譽最好,但是一定會有人出來害你,使你名譽破壞,所以要小心謹慎才是!後來,種放晚景不保,因為生活較奢侈,一下子被檢舉,就被放逐了,喪失了他美好的名譽。」

  無爭王聽了,感受良深。

  我說:

  「急流勇退是很重要的!」

  無爭王說:

  「陳希夷才是無爭王,我算是什麼無爭王!」

  我說:

  「陳希夷是中國有名的睡仙,他是睡覺王。」

  無爭王問我:

  「你為何隱居閉關?」

  我答:「逃名而已!」

  「為何要逃?」

  「我一生都在逃名,我住在那裡,名氣大了,就準備要逃了,名氣大是一種禍害也。人的名氣愈大,害的人就愈多,這正是譽之所至,謗亦隨之。」

  「你隱居閉關,做何事?」

  「最重要有二事!」

  「是寫作與修法嗎?」

  「不!」我說。

  「是什麼?」

  「我修吃飯與睡覺。」

  「真的?」無爭王很驚訝。

  「當然真的。吃飯與睡覺有大學問在裡面,吃飯是佈施與超度,睡覺是禪定與精進呢!我現在是吃飯王與睡覺王,哈哈!」

  我又說:

  「因為我的名氣大,當然會妨害了他人的光芒,他人會產生妒忌的,一般人會妒忌他人成功,樂見別人失敗,所以一些人會出來害我,就算毫不相干的人,也會如此,這個時候我就要逃名與逃命了,今天我在閉關小屋閉關,正是逃名和逃命啊!」

  無爭王對我說:

  「你才是無爭王!」

  我說:「無爭王、睡覺王都是自在王。」

  我告訴無爭王,一首詩:

  「臥時念佛莫開聲,鼻息之中好繫名,一枕清風秋萬里,半床明月夜三更。更無塵累心難斷,唯有蓮華夢易成,睡眼朦朧諸佛現,覺來追記尚分明。」

《讓陽光照進來》無爭王

2012年11月15日 星期四

拖著尾巴在泥土上爬

  昔日莊子在濮水邊釣魚之時,一邊釣魚,一邊哼歌,一副悠閒自在的模樣。

  突然有二個穿著官服之人走近他的身旁,打躬作揖,向莊子說道:「我們楚王欣賞先生之才華,特命我二人前來邀請先生入朝為官,以為國效力。」

  此時的莊子想了一想說:「聽說貴國有一隻三千年的神龜,不久前剛死了,你們的大王因疼惜之故,將此神龜以布包裹,裝在一個匣子內,放在高處,以茲悼念!」

  莊子接著說:「我問你們二人,如果你們是那隻神龜的話,你們是寧願拖著尾巴在泥土上爬呢?還是將自己的骸骨放在高處,讓人憑弔呢?」

  那二位臣子聽了齊聲說:「我們寧願拖著尾巴在泥土上爬!」

  此時莊子笑笑的說:「那你們二位可請回吧!因為我也要拖著尾巴在泥土上爬!」

  莊子一向愛清淨,不愛當官,因為官場上繁瑣之事,會將自己弄得焦頭爛額,煩心不已。

  「睡到二三更,什麼功名都成幻影;想一百年後,無論老少皆為古人。」

※ ※ ※

  「路是人走出來的,人當走自己的路。」即是說明一個人當有自己的主見,在正正當當、合情合理的正途上邁進,就是正確的心志,絕對不可迷失了自己,而踏入錯誤迷途之路,這是所謂的不歸路,不但無法長久,更會受其所害,造罪造業,待回頭悔之晚矣。

  一個人要能於善途上作正確的選擇,絕不可受利之所惑,而偏差了自己要走的路,因錢財之多寡並不能代表一個人之人格,也無法去證明一個人身價的高低,只有在你所走的路途上,善惡與否來作價值的評定,所以世人當明此理,正然的選擇自己所要走的路。

  然除世間生活必須所求而抉擇正當的路外,然最光明、最能光輝己靈的,當然就是能走「修持的路」,世人常常可見人因年紀愈大、歷練愈多後,就漸可了悟應走哪一條路,可見當人老時才知修持,就是這個道理,但有時會有為時較晚的遺憾!故吾在此特為提醒世人,不論年紀大小,除了生活上之外,得正確去探討這修持的路,則應隨時行之,可免有悔晚之日也,希以此勉之。

摘錄自心志歸向-第七章 走自己的路

一口好牙

  佛光禪師門下有很多的弟子,他對這些弟子們非常慈悲、愛護,不僅養育他們、教育他們,弟子當中有人生病了,他也用心地看護、醫療。

  此外,對於徒眾們的出外參學及生活所需,他也都考慮周詳,因此弟子們的衣食日用從來不曾短少過。

  有一天,掌管財務的職事拿來一疊請款收據,蹙著雙眉對佛光禪師說:「師父!最近住眾們患牙病的人特別多,花費相當龐大,是不是考慮稍加節制醫療的費用!」

  可是佛光禪師仍然交待財務人員,好好照顧大眾,不必吝惜醫藥費。

  負責財務的職事聽佛光禪師這麼回答,非常不以為然地說:「可是有些人受到常住這樣的恩惠、照顧,不但不思回報,有時還不知足地批評常住,不滿常住,想想為他們花費這筆錢真是不值得啊!」

  佛光禪師聽了以後,只是淡淡地對負責財務的職事說:「這些人口中雖然說不出什麼好話,但是卻不能不給他們一口好牙。」

※ ※ ※

  語言乃是人間給予人與人溝通之媒介,人際關係因此產生,然而有少數人,卻生來無法言語或有少數人,到了某些年紀或因疾病,或因食物造成有口無語,聲音無法傳出,在啞口人心裡,多麼不是滋味。

  有時想要表達些情感卻得勉強用(手語)來溝通,但畢竟不是人人皆會通手語,於是常有溝通不良之現象,甚至於誤會百出。而(啞口人)遇到危急事故時,實在是有口難言,甚至遇到(喜樂時)更無法表示出心中之感受,心中甚至多麼感傷與無奈。

  然而在感傷、無奈心情下,甚少有人知悉,「啞口」皆為過去生中,造作(口業)極深重,或有因為(一句話、一詩詞)之言語令人(家破人亡),或因(一句話)使人國家戰亂,或因(一句話、一文字)阻斷他人生活籌計,更有殘虐無辜,奪人舌根喪人性命,或因嫉妒敗傷,種種惡業,俱是形成啞口果報之因緣,故君子慎口德,揚善重德也,勉世人有空不妨多持念(佛菩薩聖號)以漸解口業之惡也。

摘錄自寶德雜誌

2012年11月14日 星期三

禪修是所必須

蓮生/文

  人問:

  「我們一定每日修法嗎?我們一定要每日做功課嗎?我們一定要每日禪修嗎?」

  我答:

  「一定。」

  為什麼?

  道理很簡單,我們是信仰佛法的,是依止佛法的,我們實修佛法,憑藉著佛法,就能夠得到救度。

  我覺得:

  「這是人生最有價值的。」

  現代人,所追求全是外在的:

  「財」。

  「色」。

  「名」。

  我說:

  「財富只在人世間暫時擁有,色相只是在青春期暫時擁有,名位亦然只是暫時擁有。我非常坦白說,我瞧不起『財』、『色』、『名』。」

  有人是鉅富,自以為了不起!

  有人青春貌美,自以為了不起!

  有人當大官,自以為了不起!

  我哈哈哈大笑,不屑!

  因為鉅富又如何?撒手時,一無所有。青春貌美又如何?轉眼老態龍鍾。當大官又如何?過幾年便灰頭土臉了。

  那只是暫時。

  真正最有價值的是,解脫生死,自主生死,明心見性,即身成佛,不生不滅,證明了自己的佛性,恆在佛性。

  我敬佩修行成就者。

  這世界唯一最有價值的是:

  「佛性」。



  古德說:

  「佛性非實修所得,它原本就存在的。」

  我說:

  「如果不經過長久的禪修,你就不會明白,佛性非修行所得。」

  這看來似乎矛盾。

  然而你要仔細意會,古之行者,如果不到「曹溪」,怎知是「無所得」呢?

  佛性非修而得。

  但,禪修是所必須。



  密敎認為:

  禪修心識的細微層次,當身清淨、口清淨、意清淨的時候,能夠了悟本具的空性,這本具的空性,可以解脫生死輪迴及解脫煩惱痛苦。

  氣的智慧。

  脈的解脫。

  明點的淨光。

  這些修行的經歷,是能看透俗世慾望的庸俗,明白了生命的真實,甚至以空性的智慧,摧破了煩惱、慾望、無明。

  我們應當:

  敬禮自生的佛性。

  佛性是如如的舞者。

  世俗虛矯的衣裳全被脫去。

  觀破幻象之海。

  唯有禪修的聖者。

  才能認識您。

  我說:

  「禪修是所必須,就像佛法一樣,都只是一種工具。我已開挖了四十年,總於見證稀世至寶的佛性。固然禪修及佛法只是工具,但沒有工具,不能見到佛性啊!」

《當代法王答客問》禪修是所必須

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

不怕寂寞的老僧

  幾個年輕人嘻嘻哈哈地走進了山中小寺,只見一位老僧正手敲木魚,虔誠地在大佛的一側誦經。

  年輕人圍著小寺轉了一圈,不僅見不到一個遊客,連沙彌也沒看到一個,只有那咚咚的木魚聲和清風在耳邊迴響。

  年輕人覺得有點奇怪,再次回到那間小寺,問仍在閉目頌經的老僧道:「和尚,你這廟裡咋不見人影呀?」

  老僧微睜雙眼反問道:「我不是人?你不是人?咋說不見人影呢?」

  「哦,我是說這寺裡咋就只見到你一個僧人呢?」年輕人說。

  「本來就只有我一個僧人,這又有什麼奇怪的呢?」老僧平靜地回答。

  「天啦,你一個人在這深山古寺裡不害怕嗎?」

  「成天面對古佛清燈,與日月為伴,和山野為鄰你不寂寞嗎?」

  「要是叫我在這裡生活,我早就成瘋子了,太孤單了呀!」

  年輕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叫了起來。

  老僧停住了手中的木魚,睜大雙眼看著眼前的幾個年輕人,緩緩地說道:「喜歡熱鬧的人是因為心靈感到寂寞,想用喧囂來充實那顆寂寞的心;我不怕寂寞是因為我的內心無比的豐盈與充實,不需要別人的介入,所以我也就不懼怕冷清與寂寞了。」

※ ※ ※

  人需要有正確的信仰,有了正信,生活才有根,終究人生才有幸福與美好。

  圓滿的人生,信是最為重要,因信確立了生活的朝氣與希望,有活力、有承擔、有喜悅,這也是生活的道理。內在的心念,決定一生的方向,也影響一輩子成敗的所在,所以說:「一念萬年,無在不在。」

  一個人沒有正信,心裡頭就會感覺空虛,感覺人生沒有目標,就會徬徨與墮落。一個人要有好的信念,這就是覺醒,可看出生命的美麗與豐富的意義,可使自己振作起來,活得起勁,提昇精神生活的層面,可免墮入低階層的享受與佔有,使自己陷入痛苦與煩惱。

  信念是精神生活的一部份,但必須是正信,因為如此才不會迷失。信念是生活成敗的關鍵,信念可使人心中激發出創意,增強努力的意願。

  信念也是為人處世的法則,有了它,就有了依賴,行為可得恆遠有效的準則,使自己邁向美好的人生。

  註:「一念萬年,無在不在。」-即是一念即生,其影響是長遠的,如萬年一樣而無可改變,同時,其所表現出來的也是無所不在也。

摘錄自禪-第五三章 禪孕正信

2012年11月11日 星期日

勇敢去愛

  艾美莉和強尼是無所不談的好朋友。艾美莉健談爽朗、個性直來直往;強尼則玩世不恭、花名在外。兩人像哥兒們般相處,卻不知不覺產生曖昧的情愫。

  面對這樣的擦撞,雙方都有些警覺,也假裝不在意。彼此都知道對方有部落格,會不定時去拜訪瀏覽,美其名是「衝人氣指數」,其實還是想知道對方究竟在想什麼。

  「愛情沒有答案」

  有一天,她留意到強尼在網路日誌中寫著:「原以為她是我最單純的紅粉知己,但最近常感覺到自己控制不了,但是她明明知道我是個很花心的男人,她會接納我嗎?」

  隔天,艾美莉也在自己的網路日誌中打出以下的字句:「迷惘是我此刻的心情,失落是未來可能的答案。萬一,我真的喜歡上他,怎麼辦?」

  她問了許多朋友一個傻問題:「我和他之間有沒有可能?」

  大家都給出令她非常失望的答案:「不可能!」

  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兩個人都太過於「理智」、而且太懂得「保護自己」,真正的愛情在開端的時候,必須有些勇敢,像是「雖千萬人吾往矣」那般的志氣,而是不用盡試探來躲避自己可能受的傷害。

  在愛情中,過多的試探,無法得到任何答案,只會證明自己不夠勇敢。艾美莉和強尼兩個人都是渴望被愛的人,卻也都從現實的生活裡逃亡,躲在網路日誌後面,訴說著看似真情流露的感言,其實裡面也藏著一些,因為恐懼而必須編織的謊言。

  每個人在寫私人日記時,都未必能夠對自己百分之百誠實,更何況是公諸於世的網路日誌,當「希望對方看到」的動機,大於「只寫給自己看」的欲望,很多感情就會有所扭曲。

  躲在網路後面的真情,也不能完全被推翻說它就不是真情,只能說它還未經現實生活的考驗。想像總是美好的,現實卻難免殘酷,如果強尼不能下定決心割捨未來可能出現的新誘惑,無法給艾美莉一個具體的承諾;而艾美莉也因此缺乏真正的安全感,長期處於「看對方怎麼對我;我再決定用什麼方法因應」的狀態,這樣的感情開始在一個很不確定的問號,也可能結束於彼此都遺憾的驚嘆號!

轉載

2012年11月10日 星期六

嬌妻妾美為何因

  經章十:「嬌妻妾美為何因?前世佛門結善緣。」

  經文明白告訴世人善緣締結,可延生貴人與植下嬌美妻緣亦或俊貌夫緣。

  實例案述:台灣北區有一商界名人姓名嚴○泰,其在事業上貴人相助,以使事業發展能得順利,更娶嬌妻賢內助,賢慧智聰。

  嚴氏今生能有此福報自有因,前世乃京城市集攤販,對人都是以禮相敬,善言交談,不論事非更在市集中時常幫助其他攤販,也在收攤之際販賣所剩果菜,皆拿到寺廟供養僧侶,每逢節日慶典,就將自己栽種的水果上供敬拜聖佛,也百忙參予慶典活動,幫忙寺廟供膳與來參拜善男信女結深善因,然每逢年節也採果菜佈施給京城內窮貧人家,其前世都是付出真誠才植下今生善果福報。

  世人當知凡與眾生結締下怨因之緣,必相對來世必逢諸怨緣惡果;而知深結善因緣則來世必逢善緣善果也。

摘錄自三世因果傳記-經章十:「嬌妻妾美為何因?前世佛門結善緣。」

唐朝宰相

蓮生/文

  我在地府,一位瘦瘦的老頭,抬頭望了望我,然後拘著身子向我行了跪拜禮。

  「你是?」

  「我是李德裕。」

  我想不起李德裕是誰?又是真佛宗的弟子嗎?我真佛宗的弟子只記得李德鉅、李德賢,卻不知李德裕。

  「蓮生活佛!我不是現代人,我是古代人。」

  「那一代?」

  「唐朝,大唐時代。」
  「唐朝李德裕,你是李德裕!」我很驚訝。

  我大駭的原因是,李德裕是唐朝宰相,是一位權高位重的大宰相,他在當宰相時,掌大權勢,威震當朝。而今天,經過了唐、宋、元、明、清、中華民國,李德裕仍然在冥間地府,豈不是令人駭然。

  我問:

  「你怎麼還在地府?」

  「求出無期,恐怕還要經歷三代,才能出生在陽世。」李德裕說。

  「為什麼會如此?」我仍然很吃驚。

  李德裕說:

  當年在朝廷當了宰相,連皇帝都聽他的,所有的權臣全向他靠攏。

  他有權有勢,除了皇帝,他還禮讓三分之外,其他的,只要有點不順遂,他就下了一道命令,推出去宰了。宰相就是宰相,專門宰人的。

  只要不屬於自己勢力範圍,不管是忠臣賢良,一律全部宰殺無赦。

  後來皇帝看不過去,勸李德裕下手勿如此殘忍,李德裕才將一些不合心的人,貶放到海南島去,海南島在唐朝稱為「珠崖」。

  其實流放到珠崖也是死,一般是回不來。因為那裡漠無人煙,是墾荒去的,當時的海南島,瘟疫盛行,一到那裡,非病即死,因此,李德裕殺死的人實在不少,流放海南島而死的更多。

  後來,皇帝重新掌權,也一樣將李德裕貶放到「珠崖」海南島去。

  李德裕到了海南島,見到一間小小的佛寺,佛寺裡住著一位老僧人,佛寺四周掛滿了無數的葫蘆,葫蘆上又寫滿了人的姓名。

  李德裕問老僧:

  「這是為什麼?」

  老僧告訴他:

  「這葫蘆裡,存放的全是人的骨灰,這些人都是因為得罪了當朝的宰相李德裕,因而被貶官流放到珠崖來的,也都死在這裡,屍體無人掩埋,實在太悲慘了,所以焚化了,放在葫蘆裡面,掛在寺牆。」

  李德裕聞知,心中害怕。

  這個寺,就是「返鄉寺」。

  當然,後來唐朝大宰相李德裕在海南島也不好過,最後死在海南島。

  李德裕一死,魂神馬上下了地府,眾怨鬼在地府等著他,李德裕的魂神受報應,經歷了六個朝代,仍然還報應沒有完呢!

  李德裕說:

  「當了君王,要仁厚。掌了大權,要不計私仇小怨。至於至大的仇恨,自然有天理報怨的方法。做一個人,要有理性,要有感情。如此,一切怨恨因此而消除化解了,若是念念不忘,則怨怨相報,永無了時!」

  「善哉!李德裕!」我說。

  李德裕向我跪叩!

  然後跚跚的離去。……

  我告訴大家,成就佛菩薩,沒有小心眼的佛菩薩,佛菩薩的心最是寬宏無量,大如虛空,根本無私。

  怨恨是內心層層的障礙啊!

盧勝彥文集第153冊《讓陽光照進來》唐朝宰相

2012年11月8日 星期四

官場生活

  很久以前,有一個國王住在一座華麗的宮殿裡,宮殿內有許多美麗珍貴的東西,有隨時聽候他命令的僕役,而他就只需等著他們服侍。

  國王擁有這麼多的財富和權勢,當然會有許多人羡慕。

  有一天,國王的一個朋友對他說:「你多麼幸福啊!你擁有所有人想要的一切,你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國王對他說:「你真以為我比其他任何人都快樂嗎?」

  「難道不是嗎?」朋友答說:「看看你擁有的巨大的寶藏,你掌握的強大權勢。在這世界上,你沒有什麼需要煩惱的,還能有比這樣更好的人生嗎?」

  國王說:「那麼,我們就交換一天的位置來看看如何?」

  於是,他們真這麼做了。

  第二天,國王的朋友被帶進宮裡,所有的僕役被命令要像對待他們的主人一樣服侍他。

  他們為他穿上了皇袍,在他頭上戴了一頂金冠。

  他坐在宴會廳的餐桌前,滿桌的山珍海味擺在他面前,還有珍貴的名酒、美麗的花卉、珍奇的香水和愉悅的音樂。

  他半躺在柔軟的椅墊上,感覺自己是全世界最快樂的人。

  當他端起一杯茶到唇邊剛要喝時,抬眼看到天花板有個東西懸掛在他頭頂上,那東西的尖端幾乎要碰到他的頭,那是一把劍!

  他的笑容從唇邊隱去,臉變得慘白,手也顫抖起來。

  他不想再享受什麼美味和音樂了,只想趕快離開那個位置,遠遠地躲開。

  因為那把劍只用一根細細的馬鬃,綁在天花板上。

  它尖銳鋒利的劍刃閃亮著,直指著他的眼睛。

  他開始跳起來要跑開,但又驚嚇地停了下來,惟恐他的動靜弄斷那根細線,而使那把利劍落下來。

  他一動不動地坐在椅子上。

  國王問道:「怎麼啦?你好像沒有什麼胃口?」

  朋友小聲說:「那把劍!你難道沒有看見它嗎?」

  國王說:「我當然看見啦,我每天都看到它,我把它懸掛在我的頭頂,以此提醒我總是有人想殺害我。可能我的臣子嫉妒我的權勢,想謀害我;可能有人會散佈不利於我的謠言,我的人民想推翻我;鄰近地區的王國也可能會派兵奪我的皇位;我可能作出一個不智的決定,而導致我的滅亡。如果你要享有權力,你就必須承受這些風險,要知道,這些風險是伴隨權勢而來的。」

  宋朝的司馬光在寫給他姪子的信中說道:「近日我承蒙聖上的恩典,任命我為門下侍郎,滿朝文武官員忌妒我的為數不少啊!而我只是以愚魯正直的態度和他們相處;我就像是一片黃葉在狂烈的風中飄盪,要想不掉下來都很困難啊!所以我自從受命以來,只有恐懼而無喜悅,你們應當知道我的用意啊!」

※ ※ ※

  《太上感應篇》云:「誅降戮服‧貶正排賢。」一個國家之所以能夠強盛,除了這個國家之百姓的生活富庶之外,尚且朝廷中的文武百官皆能充滿中正、中直之賢德人才,岳武穆王曰:「文官不貪財、武官不怕死。」像這樣的愛國情操,才能使百姓生活富饒,漸令國家強盛興旺。

  然而一個國家之信譽,乃在於朝廷對待官民的態度上,不分貴賤彼此,亦不分皇親國戚,一旦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如此之國家在社會上,才擁有充足之公信力與公權力,但歷代以來國之長治久安者幾希,原因都出在朝中上下無法一心,甚至於貪婪的習慣腐化了政治家之心靈,促使原本該擁有厚實的愛國情操之政治家,卻淪落成為政客的地步。

  往昔之政治家,乃一心圖謀萬民福祉,並且盡獻其一生心力,皆全心全力於貢獻一己所能,圖求的是百姓生活能有提昇空間,謀求的是萬民福祉,無論住於都市或鄉村、高山或濱海,乃至遠近一切人等,皆得生活富足,而後自己才稍做寬慰。無奈是政治家一代不如一代,只思客居政壇而佔其缺額,只圖國家食祿且做食客之想,既以考量財利為目的,進而開始排擠一些清正而阻礙自己利益前途的賢德志士。

  甚至於有些惡劣政客感覺到因為有了這些一心只圖地方建設,但求百姓居家環境清新與安全之賢德政治家存在,使得自己貪婪之欲望倍受障礙經常無法如願;於是對這些清正志士常造謠生事,亂發黑函,目的在搞垮賢良政治家,使其退出政壇;或許所發黑函內容於過去曾經有過,但對於一個能夠真心悔改往昔錯誤而全心貢獻一己能力,謀萬民福祉之賢良仁德之人將之排擠出政壇,從此讓萬民喪失依怙,導致政客間彼此貪婪輩出,則令地方建設久滯不前,造成公共設施之偷工減料,危安頻傳,隨後民風敗壞。

  政壇爾虞我詐,不同派系及同系政客互疑、互忌,政客根本無心理政,僅談利益,久之國出妖孽,政治必將改朝換代,或因外侮或因內亂,藉此導致民意強烈要求下,這些惡劣政客首當其衝在改朝換代時,被過去所逼急之萬民所誅。

  另外,對於已經表示歸從自己之人士一再逼害,乃至陷其諸不義,將會導致眾人之不悅,在因緣際會下必進行一連串之清算總結,最後導致本身的名譽俱毀乃至身首異處時,能不感嘆過去之不智乎!更有政客喜好以種種理由,施予各種手段製造出對手之不實緋聞,乃至千方百計陷害對手落入牢獄之災,而使其飽受身心傷害,如此之人,到頭來若不是家產敗於子孫,便是自己受種種磨難之報應。

  願身為團體的一份子,理該盡心謀民福祉,並非貪圖個人私利,方能終其一生無災長壽而子孫顯榮也。

摘錄自消災延壽錄-第十九章  誅降戮服‧貶正排賢

2012年11月7日 星期三

當總統的兒子

  哈裡•S•杜魯門當選美國總統以後,有記者到其家鄉採訪杜魯門的母親。

  記者首先稱讚道:「有哈裡這樣的兒子,您一定感到十分自豪。」

  「是這樣。」杜魯門的母親贊同道,「不過,我還有一個兒子,也同樣使我感到自豪。」

  「他是做什麼的呢?」記者問。

  母親回答:「他正在田裡挖土豆。」

※ ※ ※

  世人的生活價值為何?其價值的高低又如何去評定呢?這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人各有其靈性,依理念的差異,在生活價值評議也就有所不同,所以造成各種價值層面的生活百態,故而,生活的價值是值得加以探討,方能使得自己真正的活在逍遙中。

  世人愚智的迥異,對價值的認定相差甚遠:有人認為能成為富豪,受人百般的奉承,受人千樣的供捧,這就是生活的價值;又有些人認為裝飾外表,穿著華麗,配金帶銀,珠光寶氣,能炫耀於人,這就是生活的價值;有些人認為擁有嬌妻美妾,樂不思蜀,逍遙快樂,這就是人生活的價值;有些人認為天天花天酒地,逍遙似神仙,這就是生活的價值;有些人認為圖有良田美廈,傭人蜂擁,似如帝王,這就是生活的價值;有些人認為………,實在太多,難以盡書。其實深入想一想,以上的種種,只不過都是虛幻的假象罷了!何來的價值存在?說不定在這等等的追尋中造下了不少的罪孽,價值又從何說起呢?這當特別惕醒之。

  其實老衲認為必須要能存有其實質性與永久性的生活,才是真有價值:像是很多世人專心於「義工」(各類義職)之奮力上,犧牲自己,奉獻自己;有些人維繫道德的復興上貢獻心力;有些人為了造福社會人群而不眠不休。這些例子,足可瞭解到充滿了真正的生命力,才是真正的生活價值。

  然而不論身份、地位、有沒有財力,只要有正確的生活價值觀,能確實的在德善上多勉勵自己,你生活面的層次就會提昇,價值就在於此,希世人能加以了悟思勉之!

摘錄自斷迷悟理-第二十三章 生活的價值觀

放下重擔

  和一位美國籍的出家師父約在新竹的一家茶館,用英文談論著心經,師父用英文跟我解釋因果、輪迴這些事情,這都還不稀奇。

  有趣的事情在後頭呢!

  師父一聽完我跟他提到的個人煩惱的時候,索性要我左手提起他剛買的三罐番茄汁,一邊提著,一邊跟他說話。

  可想而知,我左手感覺到疲勞的程度,跟時間成了正比。也懊惱著為何師父要我一邊提著三罐蕃茄汁,一邊跟他說話。

  受不了這樣的酸楚,我自行把左手放下,卻聽到師父跟我說:“Hold it up, and keep talking to me.”

  聽到這樣的話,心理不免起了疑心,我手提的那麼酸,為何不讓我放下手上的重物,輕鬆地與他對談?

  約莫過了十五分鐘,我的左手實在承受不住了,才聽見師父跟我說:“Now you can put it down.”

  看著我狐疑的臉,師父笑了出來。

  「你不喜歡提著重物跟我說話,為何你卻喜歡帶著煩惱來跟我說話,過著你的生活呢?手酸了,放下就好,對待煩惱,不也是這樣?或是這些煩惱就像是那些番茄汁一樣,是你自己用手把它們給舉起來的呢?」

  有趣的經驗,對吧?

  最近我開始這樣的練習,一手舉起有重量的東西,一邊想著事情。手酸了,自然會放下手上的東西,看看有一天,我會不會也學到,心累了,就把心事給放下來。

  我們能很容易的放下有形的重物,卻很難放下無形的重擔。

  執著的人生會讓自己承擔莫需有的重擔。所以學習放下執著也就在學習人生自在。

※ ※ ※

  修行要求得心靈的安適,無愧心,無昧意,提昇精神生活的標的,以達美妙安貞。修行的生活,清靜寡慾,心息無惱,戒瞋恚,戒殺生,遠愚癡,有規律的生活,藉以度化他人同登正道,圓滿如意。

  修行當從制心伊始,以持咒經典,禮拜、禪靜,以達制心的目的,在沒有任何壓力下,自由自在,平常心去面對,所謂:「平常心是道」,道在平常日用中,修行的過程,就是修行的結果。專注腳踏實地的做去,使心中無憂無慮,無風無雨,萬里晴空,寧靜和諧。

  何謂無住?無住就是不可在一念頭、或任何事物的現象上產生執著、不受干擾;也就是說,不受外界一切名利、財富、慾念等的牽擾,身在紅塵,不為紅塵所困惑。

  無住修行,心念無住,救度眾生,以慈悲心與智慧心說法度化,以達佛菩薩的境界。

摘錄自尋回失落的的自我-第二十五章 無住修行

2012年11月5日 星期一

我與資深媒體人的對話


蓮生/文

  有一次,一位真佛宗的弟子,安排我與資深媒體人吃飯,共來了五位,有電視媒體及平面媒體,這裏記載了當晚的對話。

  我們互相自我介紹。

  甲說:

  「聽說盧師尊以前是報刊記者,也是專欄作家是嗎?」

  我答:

  「是的,早期我是台灣日報及民聲日報記者,在台灣日報寫『靈的世界』專欄及民聲日報『給麗小札』專欄。我在軍報社,亦會任記者。」

  乙說:

  「那我們是同行。」

  我說:

  「然而,現在我的負面報導怎會那麼多?」

  甲說:

  「你曾在媒體界,你當然知道媒體的力量,現代社會,眾生的資訊來自於媒體,眾生是一張白紙,媒體給他什麼,他就接受什麼了。你不曾經營媒體,所以負面報導多。」

  我說:

  「我們以前稿子上,印著公平、公正、客觀。」

  丙說:

  「現在印的是XX、XX、最重要的,還是XX。」

  丁說:

  「是我們在選總統,盧師尊知道嗎?」

  「知道!」我答:「每位候選人,全由媒體塑造,灌入群眾腦海。」

  甲說:

  「媒體可以使一個人跳樓、跳海,你知道嗎?」

  「當然知道。」我答:「跳澎湖大橋的事,記憶猶新。」

  乙說:

  「媒體可以未審先判,你知道嗎?」

  「本來如此。」我答:「我被整過。」

  丁說:

  「我們要一個人變壞人,只要用烏賊戰術,將對方抹黑即可。要把一個壞人變好人,只要用漂白方法,他就可以變好人。」

  戊說:

  「這全是技術問題。」

  甲說:

  「要叫一個政治人物下台,也很簡單,捉住一點小缺點,連續天天報導,他就下台一鞠躬了。」

  「我的負面報導,如何洗清?」我問。

  他們笑了:

  「同理。」

  *

  我當然了解「媒體」的力量,眾生本是一張白紙,眾生被「媒體」牽著鼻子走,可見這種微妙的關係,「媒體」的力量,實在太大了。

  每一個人的形象,是由「媒體」塑造而成。

  可以變一個人為「聖」人。

  可以貶一個人為「賤」人。

  我盧師尊的形象,原是「媒體」所塑造出來的。如今,未來的路如何走,全由「媒體」來決定。

  「上人」有電視台。

  「大師」有電視台。

  「混元」有電視台。

  ……。

  我的電視台在哪裡?

  (沒有促銷,就是報銷。)

  建立形象,靠什麼?

  我很認真的思考這些問題,雖然這些問題和生死輪迴的解脫,毫不相干,但,活在人世間,這「媒體」的力量,不可小視啊!

  我怎麼辦?

  蒼天!蒼天!蒼天!

盧勝彥文集222冊《逆風而行》我與資深媒體人的對話

2012年11月4日 星期日

企鵝的故事

………(省略)

濟佛曰:傻徒兒欸!遊歷著書去也。

(此時濟佛口誦真言,童生元靈隨即被調出。)

童生曰:徒兒向活佛師尊叩請聖安!有好久未能著書,徒兒甚念恩師。

濟佛曰:好說!好說!徒兒之孝心為師知曉,你也甚為辛苦及難得,為了堂務、為了眾生、為了心中之宏願,即使遭遇再多之挫折與考驗亦不退心志,甚為難得也。

童生曰:徒兒一心只為「普化眾生」著想,無有個人之私念,只求此世圓成道果,脫離六道輪迴耳。

濟佛曰:確實!人生像一場夢,在夢中一切是那麼真實,但醒來之後,一切又不復存在,短短數十寒暑,轉瞬之間,老已至矣!又將走入死亡之途,有人說:「人死一了百了。」此乃「斷見」,又有人言:「死了之後,廿年後又是一條好漢。」此乃「常見」,皆是不明因果報應之理也。可邊走邊談好了,以免影響著書。

(此時濟佛口念真言,手中佛扇頓時變大,師徒二人上了佛扇,佛扇以飛快之速向今日之參訪地,南極洲前進。)

………(省略)

童生曰:恩師啊!怎麼眼前一大片冰原、冰山,哇!還有好多企鵝,整個大地一片厚厚冰雪,徒兒居處亞熱帶,能來此極寒之處著書,真乃生平第一遭,頗覺新奇。眼前一片黑鴉鴉,多得數不清,恩師啊!到底有多少企鵝呢?

濟佛曰:約有一萬四千多對,企鵝素有「冰中紳士」之美稱,你不要看牠在陸地上走路搖搖擺擺的,牠在水中之速度可矯健著呢!

童生曰:今夜本來就冷,又來南極洲,蒙佛扇佛光之佑,否則徒兒將凍斃也。

濟佛曰:然也,南極洲溫度極低,一般人甚難在此生存,若非著書之需,你亦難得有機造訪也。

童生曰:我們要訪問那一位企鵝先生或企鵝小姐?

濟佛曰:待為師施法調其元靈來訪問即可知曉。

(此時濟佛口唸真言,佛扇往前一揮,只見一個頭非常壯碩之企鵝,好似領袖企鵝,突然倒下,身上飄出元靈,原是一壯碩凶惡之男魂,男魂跪在濟佛跟前,淚流滿面。)

童生曰:這位大哥你為什麼一直在哭?你有悔悟當說說夙業因由以警眾生,或許可贖罪一、二也說不定。

男魂曰:我在生時,乃一有名之黑幫老大,你見到身旁之其他企鵝即我生前之幫眾。我為人心狠手辣,為爭奪地盤常不惜任何手段,將對方綁至山區予以砍殺,再予以焚屍湮滅證據。又為求暴利,我販毒走私,大賺不義之財,不知毒品會害人家破人亡,毫無人性,只為求物慾之滿足。又對母親極其不孝,父親死後留有一大筆遺產,在父親還在辦喪事之時,即向母要求財產過繼自己名下,誰知母不從,竟將母痛毆一頓,害母遍體鱗傷、傷悲不已。

又見世人好欺,遂設下各種詐騙手法,以各種欺詐之方式向人詐財,一年獲利上億,出入闊綽,以賓士車代步、住華廈、享受各種美食。見有女生頗具姿色,即予強押上車,載至山區或偏遠處予以姦淫,受害之女子因懼我之淫威,多忍氣吞聲,不敢張揚。我一生是個無神論者,見人信神拜佛即予恥笑謂迷信,心中及口中多犯有譭謗之重業。

本以為死後什麼都沒有,但在我往生前,夜夢昔日被我殺害之鬼魂齊來索命,我本能地努力拿刀揮舞,欲將牠們砍死,但怎麼砍也砍不著,及至驚醒,方知是惡夢,但已嚇出一身冷汗,眼皮一直跳個不停,心中頗有不祥之兆。果然不久,在高速公路上,突見他們的出現,我情急之下,汽車方向盤打到對向車道去,被行駛之大貨櫃車迎面撞擊,車毀人亡,手下小弟亦跟著喪命。

見牛頭馬面現前拘提,始知真有鬼神,但已遲矣!除了受盡諸般地府苦刑之外,尚且每隔卅年轉生至寸草不生之南極洲大地共一百世,以消我之惡業,至此悔悟,已嫌遲矣!但上天亦不遺棄我們,定期有上界高真至南海所屬之南極洲佈道場,開示各種修行之理,見仙佛道氣一身、金光閃閃,真恨生前走偏,不知進修大道之寶貴,卻入了黑道,造做諸般惡業,求出苦之無期也。

濟佛曰:「既知今日,又何必當初?」安心懺悔吧!如你能好好修持,萬年以後,當有機重得人身也!

男魂曰:什麼?「萬年」?濟佛的意思是我還要在南極洲待上萬年才能得轉人身,我苦矣!(說完,掩面痛哭。)

童生曰:哇!真慘,但咎由自取,怨不得人也。

濟佛曰:好了,時侯不早回去吧!

(此時濟佛口唸真言,佛扇一揮,將男魂送回,師徒二人上了佛扇,佛扇以飛快之速向全真堂而回。)

濟佛曰:全真堂已到,童生元靈投體,可,吾回。

摘錄自四海遊記《第二十九回》

孟姜女

  秦始皇時,湖洲府白塔村,有一位許員外,僅生一女,名曰孟姜女。幼行孝義,而後配范杞郎為妻。

  成親三日,遇著秦始皇無道,築萬里長城,差蒙刮將軍,遴選丁甲,三丁抽二丁,單丁獨行,將范杞郎拿去築長城。孟姜女送丈夫到河邊上船,夫妻相哭送別而去。

  范杞郎乃是讀書之人,不堪受勞,苦楚難堪,當時死在城下,蒙刮將軍即將死屍填在城牆裡面。

  再言孟姜女到河邊,盼望丈夫回來,見有竹葉,將竹葉拾起,為探丈夫是否還在。孟姜女心生一計,親手寫書一封,回家對父親言曰:「今丈夫寄有書信回來,叫奴送寒衣前去,奴不敢違夫命,將寒衣捲起便要送去。」

  父親言曰:「此去長城,男子行要三個月,女人行要半年,方能得到長城。」

  孟姜女答曰:「行人不怕路途遠,心若堅時石亦穿。」

  父曰:「女兒呆痴,此去長城路多山林,賊馬打劫,幾多山嶺高至半天,幾多山中無客店,幾多江口無船渡。」

  孟姜女曰:「我是結髮夫妻,若不送寒衣前去,那能受得天寒地凍,必然望我寒衣送去。倘若我無命可回來,我亦無失了節義。」

  姜女遂捨命前去,果然途中石磨九難,方能到的長城。看見有一條烏鴉路,就問人夫曰:「范杞郎今在何處築城?」

  人夫答曰:「范杞郎乃是讀書之人,不堪苦楚,已經死了。」

  江女再問曰:「屍首埋在何處?」

  人夫答曰:「死者皆填在城牆中。」

  姜女聞言痛哭三日三夜,感得空中太白金星,鑒察看見姜女,果然行孝節義之人,遂將芭蕉扇搖倒城牆崩開,與姜女收丈夫屍骸。姜女看見白骨如山,即咬破指頭,禱告天神地祇。祝曰:「若是我丈夫,隨手點起,若不是我丈夫兩分離。」

  姜女點起杞郎骨骸捲起,被守城軍兵拿去見秦始皇。始皇看見姜女,生得美貌清秀,必是賢女,欲納為妃。

  姜女奏曰:「從我三件事,愿受為婢。」

  秦始皇遂問姜女曰:「何為三件事?」

  姜女啟奏曰:「一要斬蒙恬將軍,二要厚葬我夫骨骸,三要請僧人開道場拔薦超昇。」

  始皇聞奏,即將蒙恬將軍治罪,遂敕命大臣復將范杞郎骸骨厚葬,供請僧開演道場,拔薦杞郎靈魂超昇。

  道人燒化紙錢,姜女遂跳入火中,但見一朵紫煙托昇天界。

  作偈曰:

  佛化姜女節心堅 感動神明接上天

  苦節千般心不退 女中節義世間傳

四十二品因果錄-第八品 孟姜女哭長城收丈夫骨骸

2012年11月3日 星期六

風流才子

  福建省福州市有一書生花秀圃,聰明好學,相貌堂堂,鄉裏親友見他幼年時就有才學,書畫俱佳,都預估他將來必成大器,他自己也自命不凡。

  可惜,他聰明卻沒有用在正途:寫詩喜歡豔詞,為文偏愛描述男女閨房樂事,喜歡畫春宮淫蕩、赤身露體之圖,在同儕之間傳閱;他認為這些只不過是娛樂而已,卻不知道常常引動人的淫念。

  道光甲辰年,春天二月的時候,花秀圃的姨表妹前來花家探親。表妹素仰表哥的文采,在流覽花秀圃的書畫之際,亦不免生起暇思綺想,兩人遂有不軌行為,可是家長們尚未察覺。

  過些時日,表妹覺得身體狀況異常,恐已有了身孕,又怕事情被長輩知道,將無地自容,竟然自縊而亡。

  大約一個月後,花秀圃得病,忽冷忽熱,頭痛、拉肚子,延醫服藥,昏睡了兩天,在昏睡時忽而喚表妹,忽而又哀號求饒。

  花秀圃醒來時告訴家人:「表妹是因我而死的,我夢見城隍老爺罵我:『作賤有用之筆墨,害死無知之婦女,實在可恥!應該削除祿籍、功名俱廢!責沸湯淋身之刑,先打八十大板再治罪。』之後就將我的名字納入餓冊。」

  家人安慰他:「不要放在心上,不過是夢境而已,別當真;好好的養病,將來功名利祿少不了你的。」

  第二天,花秀圃的兩股俱腫,疼痛難行。一周後,全身上下長滿膿瘡,紅腫奇癢,抓破後瘡水所流之處又生瘡,醫治了很久,還會不定時復發。

  後來花秀圃參加各種考試,不是因為錯字、或文不對題,就是因為墨汁髒汙了考卷而被淘汰;還有一次在試場整日苦思,仍然交白卷,但是出了考場又能振筆而論;每次考試總是令他捶胸頓足,不能如願,可是,實力比他差的同儕反而能入榜。科舉一直無緣得中,事業無成。

  後來,花秀圃潦倒窮困,饑餓而死;果真是入了餓冊。

  天惡淫人,如棄涕唾。花秀圃誤用他書畫俱佳的專才,令人目醉心迷,神魂顛倒;膽怯者雖不敢輕於嘗試,但身體內在,因為心神蕩搖已無形受損;而膽大又不能自持的人,則失足沉溺、耗精耗神。所以誨淫書畫,實殺人之利刃,有毒害之美食;惡業中,淫惡為最,何況以邪書淫畫撩人綺想,誤引歧途,貽害千年!

※ ※ ※

  淫為萬惡首,世人皆知,但因欲、淫之關,使得社會甚多之問題因由而起:有者貪色,見美色而淫亂;有者貪財,藉色以賺錢;有者乃因欲利之關,媒介色情。雖言食色乃人性之關,必然有之現象,但均因其誤而導之淫亂,如屬正倫、正道,色不會有其之亂也。色本身非有亂在,只是誤導而形成淫亂也,故當省思。

  然色之起,主在於心念之不能正確,無法沉思,無以沉靜,至而衝念其志以亂之,設色情以營利者亦是如此,如不貪財利,就不會起心念而致淫亂之源,且人人能正此淫念,不涉足色情之場所,久久其亦會因而消弭於無形矣,但偏偏就有無以把持正念,故而造成淫亂之猖狂,論之各方面均難辭其咎也。又社會到處見之挽救雛妓等,這舉當屬枉然,如不能正世人之心念,於事無補也,故當明此理,世人共同勉勵,端正心念,這些道德自然會歸正於善矣。

  社會淫亂道德之不能徹底加以省思,那社會之敗亂將永遠存在,家庭無以安寧,社會就難有祥和也,大家齊省之。

摘錄自社會道德省思-第二章 淫亂道德省思

2012年11月1日 星期四

請尊重我的人格

  來源:《就業時報》

  皮爾已經是第三次失業了。當他在這天清晨走進這家在國內頗有影響力的建築公司時,他已經暗暗下了決心,一定要盡最大努力得到這份工作。不然的話,拮据的他就只有捲舖蓋離開這個城市,回到鄉下老家去。

  事情還算順利,過關斬將,最後剩下了包括皮爾在內的三個人。

  這時主考官對他們說:「我們要聘任的是一位圖紙設計師助理,你們三個的學歷及專業都符合要求。下面,我們要做的就是請你們按要求畫出三幅樣圖。第一幅,請畫出你見到的最漂亮的建築物,限時三十分鐘,開始!」

  皮爾馬上想到童年那個帶著白色風車的紅房子,在金色的陽光下,閃爍著灼人的豔麗。皮爾立馬把那個美好的記憶畫了出來。其他兩位選手也在規定時間內畫出了他們心中最美的宮殿。

  「第二幅圖,請簡單畫出你們生活社區的平面圖,並簡要介紹一下你們居住社區建築群的優點與不足。限時三十五分鐘。」主考官接著宣佈了第二幅樣圖的要求。

  皮爾略一沉吟信手畫來。皮爾每天出入租賃的樓房,對生活區建築群存在的一些不足早就想了上百遍,並在心裡把它們重新規劃了無數套方案,使它們更趨向理想化。

  皮爾的競爭對手看來對自己生活區建築群的利與弊也是胸有成竹,大家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作業。

  主考官看了看他們三個交上來的作業,然後宣佈了第三幅圖的命題:「請畫出你的居室平面圖,並標出你所用物品的擺設位置。限時二十分鐘。」

  這個命題太簡單了,閉上眼睛都可以清清楚楚地畫出自己的居室佈局圖。其他兩個選手迅速畫起來,這時,皮爾站起來說:「先生,請您再選道命題給我吧。」

  主考官冷冷地說:「不可能。這就是命題。」

  皮爾看著主考官說:「那就請你給我規定一個居室,面積、走向、窗戶陽臺的位置,讓我來佈局。」

  主考官盯著皮爾說:「命題很明確,你的居室,不需要我再說了吧,我們需要的職工,必須是個嚴於律己、有服從意識的人,是個從小事做起的人。只有對自己的居室有個合理的規劃,才可能對整個建築物作出合理的設計。我們要從一滴水來看太陽。」

  「不。」皮爾說,「那是我的個人隱私,請尊重我的人格。如果不能協調,那麼我願意放棄這次面試。」

  皮爾離開面試點,在街頭徘徊了良久。最後,皮爾決定離開這個城市回到鄉下老家去尋求新的出路,雖然這樣做,會讓皮爾的所學一無所用。

  第二天,當皮爾打點好行裝,準備離開時,他的手機響了。他接到了建築公司的錄取通知,並告知他當天就到公司來上班。

  到公司時,皮爾又遇到了主考官。主考官微笑著對他說:「一個敢於維護尊嚴、保護自己合法權利不受侵害的人,才是我們最需要的人。如果一個人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都不敢出聲,委曲求全,失去自我,那麼當公司的利益受到損害時,他會把它當成自己的事仗義執言嗎?」

  其實,成功原來就這麼簡單,就是要維護住自己的尊嚴。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