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31日 星期二

雷電之神

  雷神,又稱雷公,乃是司雷之神。《搜神記》記載雷神是「色如丹,目如鑑,毛角長三尺,狀如六畜,似獼猴桃」。


  相傳雷公乃是周文王的義子:雷震子,背插二翅,額有三目,臉赤如猴,足如鷹爪,左執楔,右持槌,能辨人間善惡,代天執法,懲奸罰惡。電母則是閃電之神,協助雷公明辨善惡,再發射雷殛,以免誤傷好人。


  傳說,電母原是凡間一個孝順的寡婦,她總是很盡心的侍奉著與她相依為命的瞎眼婆婆。


  有一年,碰到大旱,田裏的稻子全部枯死。為了讓婆婆吃僅有的白飯,她三餐都喝絲瓜種子湯,或吃菜根、菜渣等。


  有一天,婆婆無意間發現實情,十分心疼,不忍心媳婦挨餓受苦,與媳婦搶喝菜根湯,卻不小心把湯潑到窗外,雷公剛好看到,以為她是一個不肖媳婦,於是就把她劈死了。


  玉皇大帝知道內情後,命令雷公娶此女為妻,並說:「為了怕你又打錯人,以後打雷前,都要請閃電娘娘先用寶鏡照一照。」這就是為什麼打雷前,會先看到閃電的由來。


2021年8月30日 星期一

人生的智慧(佛慧)

 

蓮生/文


  如來的智慧,不是一般人的智慧,這二者是不同的,有人問我如來的智慧是什麼智慧?


  人問:


  「人為何來此世間?」


  我答:


  「酬業。」(佛陀說的)


  人問:


  「有眾生譭謗你,你如何應對?」


  我答:


  「默然。」


  人問:


  「如果譭謗永不止息,如何?」


  我答:


  「忍辱。」


  人問:


  「一些頑劣弟子,無法救度,當如何?」


  我答:


  「不捨一個眾生,用一切方便度化之,也可以一世又一世,不可放棄。」


  人問:


  「若一切方法用盡,仍不成,如何?」


  我答:


  「佛說默擯,我說默然。」


  人問:


  「什麼是生命最珍貴的擁有?」


  我答:


  「佛法。」


  人問:


  「什麼是永恒的快樂呢?」


  我答:


  「到了極樂的佛國淨土。」


  人問:


  「什麼是最有價值的人生?」


  我答:


  「正見的修行。」


  人問:


  「如何可以拋棄煩惱?」


  我答:


  「無我、無生。」


  人問:


  「如何可以得到清淨?」


  我答:


  「知幻離幻。」


  人問:


  「知幻離幻用什麼才可得?」


  我答:


  「智慧(佛慧)。」


  人問:


  「佛慧是什麼?」


  我答:


  「明心見性的智慧了。」


  人問:


  「如何知道此人明心,也見證佛性?」


  我答:


  「這種人有四德,真誠、善德、精進、佈施。」


  人問:


  「缺一者?」


  我答:


  「不是。」


  人問:


  「你以前的弟子XX,你為何寫書批判他?」


  我答:


  「說謊、邪見、恐嚇。」


  人問:


  「你拋棄他了?」


  我答:「置之死地而後生,仍是救他之法。」


盧勝彥文集第260冊《天上的鑰匙》人生的智慧(佛慧)

2021年8月29日 星期日

虛假安全

 

  二戰結束後,英國皇家空軍統計在戰爭中失事的戰鬥機和犧牲的飛行員以及飛機失事的原因和地點,其結果令人震驚:奪走生命最多的不是敵人猛烈的炮火,也不是大自然的狂風暴雨,而是飛行員的操作失誤。


  更令人不解的是事故發生最頻繁的時段,不是在激烈的交火中,也不是在緊急撤退時,而是在戰鬥機完成任務勝利歸來,即將著陸的幾分鐘裏。


  但是心理學家對這個結果絲毫不驚訝,他們說這是典型的心理現象。在高度緊張過後,一旦外界刺激消失,人類心理會產生「幾乎不可抑制的放鬆傾向」。飛行員在敵人的槍林彈雨裏精神高度集中,雖然外界環境惡劣,但由於大腦正處於極度興奮中,反而不容易出紕漏。


  在返航途中,飛行員精神越來越放鬆,當他終於看到熟悉的基地,自己的飛機離跑道越來越近時,他頓時有了安全感。然而恰恰是這一瞬間的放鬆,釀成大禍。因此人們管這種狀態叫「虛假安全」。


  在人生的路上,也有很多「虛假安全」。當成功近在咫尺的時候,千萬別放鬆警惕。


2021年8月28日 星期六

地獄菩薩

  釋迦牟尼佛在成佛之前,曾經在六道中輪迴,有一世轉世為商人。


  有一次,他與五百商人一同出海經商。在途中,有一名叫「短矛黑人」的強盜,企圖凶殘的要殺害五百商人,搶走五百商人的財富。


  釋迦牟尼佛知悉,這五百商人今世都會得到善果,會到八地菩薩的果位。


  如果「短矛黑人」將他們殺死,這位「短矛黑人」將會得到地獄果報,而且永無出期,不得超生,實在可憐。


  佛陀想:「不如我殺了這強盜,他就不會入地獄,反而我入地獄替代了。」


  於是,釋迦牟尼佛殺了這位強盜。


  而果報是:佛陀為了五百商人的生命,拯救商人,是大善業,反而圓滿七萬劫的資糧,使他更向成佛進一歩。


  而殺「短矛黑人」方面,沒有私欲在其中,而是為救五百商人,更為了替代「短矛黑人」入地獄,反而變成極大的善業。


  沒有惡報,卻有善報。殺人反而有善報,這是非常特殊的。


 ※ ※


  普天之下的眾生,一心嚮往天堂之境,因為天堂逍遙自在,無拘無束;但菩薩卻是偏好地獄,因為置身地獄,便能盡一己之所能,教導苦境眾生離苦得樂之法。


  娑婆世界,唯有人人呈現出一顆真誠的愛心,才能夠令社會人群感受到祥和之氣,只要社會上有愛心的人增多了,祥和的社會便能逐漸成為溫馨的國土,蓮花佛國將跟隨眾生的愛心及誠敬不斷增擴版圖,興旺慈悲之精神,讓慈悲喜捨活化在每一位眾生的身上。


  迷愚的眾生,由於追求之物慾太多,當本身的經濟能力無法達成自己的物質欲念時,內心就會感到非常的痛苦,面對心中的欲求,又考量到本身實際的經濟能力有限,就覺得很困擾,形成煩惱長期糾纏不離於心。但菩薩行者不求物慾,故時時得自在,乃能慈悲善待眾生,菩薩願以大愛之精神看待人人,每當眾生因心而緣苦時,菩薩便慈心施予法華滋潤眾生,讓法雨來洗滌眾生苦境中的心念,令長期置身於地獄憂苦的人們,普遍接受妙法薰陶,從心地拔除苦根,由身地遠離苦緣,如此帶領眾生朝蓮花邦國之路邁進。


  自古以來,人間菩薩常現身於眾生苦難之處,每當世間有大災難之時,就有許多人間菩薩押解救災物資,深入災區,以撫慰世人身體之苦楚,再輔以心靈勵志,激發其心,增其善智,促使地獄中人早日走出苦境的陰霾,勇敢的往前踏出一步。更讓人人可以從地獄的苦刑者,轉化成一名新手菩薩,跟隨那些倒駕慈航的活菩薩們,慢慢學習以愛心去看待眾生,學習以慈悲心關懷世間每一個人;學習過後的將來,自己還懂得如何獨立造福人群,並努力學習做佛菩薩,普行天地德澤,因為倒駕慈航而來的活菩薩們時間有限,最後都還得各返其原本居住的蓮花佛國,繼續為下一次的倒駕慈航做經濟能力的蓄積。


  因此,每一個人必須時刻秉持愛心,日常間多行菩薩行願,令置身於地獄中之人能夠不斷減少,由心拔離諸苦根,促使身心安居於蓮邦中的人可以逐漸增生,則不枉人生走一遭也。


寶德雜誌124-述論:慈心能令地獄化為蓮邦


2021年8月27日 星期五

天人永隔,哀慟逾恆。

 

  人生在世,別離容易,聚會很難,所以古人特別注重分離。在江南餞別送行時,總是淚眼相看,在悲泣中離去。


  當時有一位宗室列侯,梁武帝的弟弟,奉派治理東郎,臨行前向武帝告別,帝說:「我已經年老,和你分離,心中感到非常難過。」緊接著淚水也就無法自制的流了下來。而列侯竟然沒有流淚,只是張紅著臉走出來,因此被人責備無情。


  他坐在船上,飄搖於洲渚間,經過一百多天,最後還是無法離去。


  北地的風俗,卻不屑於這種舉動,在岔路口告別,勸笑著分離。可是就人性來說,自然也有很少淚水的人。即使內心難過得肝腸欲斷,可是他的雙目,仍是光彩明亮,一點也看不出難過的樣子。像這樣的人,是不可以強行責難的。


顏氏家訓-風操第六

2021年8月26日 星期四

宗教如何融合?

 

蓮生/文


  一位「原住民」的記者,她是屬於電視台的,她問我一個問題:


  「台灣的原住民,現在大部分的信仰,已轉變成基督教。而你是一位佛教密宗的活佛,你對於各種宗教,有如何特別的見解?」


  我答:


  中國原有的宗教,我歸類為:


  儒教。


  道教。


  釋教。


  這是中國文化原有的,釋教雖由印度傳入中國,但,在中國落地生根久矣!所以也算是中國的一大宗教。


  後來移入的宗教是:


  耶教。


  回教。


  這二教,應該是近代才移入的外來宗教了!這些宗教,各有教主,各有教義,雖然都不盡相同,但,都有它的道理在,也各有偏重。


  儒教教主是孔子,他專重於人倫、道德方面,這是人成即佛成,應該是人乘的佛教,也可以說是佛教的戒律學了。


  道教教主是老子,真正的道家,是性命雙修的,性是心靈,命是肉體,二者一半一半。修成了,可以稱神,可以稱仙。道家的修行,一部分類似佛教,一部分不是,但,其最終的成就,與佛教似乎一致。


  釋教教主是釋迦牟尼,佛陀的教法,較重於出世解脫,也就是出離心。救世方面,則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其明心見性更是第一義。統攝人乘、天乘、聲聞乘、菩薩乘、佛乘,以佛乘為最高成就。除了密宗之外,對命修較忽略。


  耶教教主是耶穌基督,以信為基礎,以願生天國,以行為達到救度。這是屬於佛教的天乘,信者上天國,不信者下地獄。


  回教教主是穆罕默德,它的教義來自於「天啓」,其中亦有許多戒律,類似人乘。一樣宣揚「天乘」,以升上帝之國為成就。


  這五位聖人是孔子、老子、釋迦牟尼、耶穌、穆罕默德。


  我說:


  五位聖人,都是人類的老師,傳道各有不同層次,但教法全是形而上的,除了孔子之外,孔子偏重於人倫,也較注重行為。


  外國移入的宗教,以「上帝」為中心的有:


  「基督教」。


  「天主教」。


  「回教」。


  另:


  「猶太教」。


  「東正教」。


  這五個宗教,全是同一個「上帝」,同一個「天國」,但教義各不盡相同。事實上,本是同根生,相煎均太急了些,全是天乘。


  我說:


  「釋教似乎包辦了所有的教理,一切宗教、哲學、文化、人文、均在如來的心中,其「明心見性」更是無上的形而上,是最高的成就。


  道教從物理、心理入手,性命雙修均是有功夫的,其修命的方法,有些類似密教。成神成仙,是最高的目標。


  儒教似倫理立人為標準。


  基督、回教、天主都是「天國乘」。


  在我盧師尊的腦海中,我的教法,是完全包容的,沒有分別,只是層次的問題,因人而異,這是宗教的融合。


盧勝彥文集223冊《無上殊勝的感應》宗教如何融合?

2021年8月25日 星期三

財富瓜分

 

  一個富翁的太太,對金錢非常愛惜,那種愛惜金錢的程度真有點過了份。富翁家有四億財產藏在寶庫中,每天,太太都要點數一次,看金錢為娛樂。


  後來富翁死了,家中的一切人都死了,太太因為對金錢過於愛著,死後投生為鼠,棲居在寶物庫下。以後,這村子也消滅了,變成一片廢墟。


  一天,有一石匠經過這片無人居住的廢墟,給這老鼠看見了,老鼠心想:我雖然有這許多寶物財產,可惜的是我不能使用分毫,這樣子拖下去,這些金錢一定會損失的,不如依靠這個人,我趁機享受一番。


  老鼠口中銜著一個金幣,石匠很溫和的對牠說:「你銜了金幣來有什麼事嗎?」


  「是的,我拿這個金幣給你使用,請你幫忙我給我一片肉吃。」


  石匠答應了,就這樣,老鼠每天給一枚金幣,同時牠也得到一片肉吃,這交易繼續了一段時期。


  有一天,老鼠銜著肉,正要回去的時候,不巧遇到一隻貓,牠被貓捕住了,老鼠說:「吃我是不行的呀!」


  「為什麼不行?我肚子餓得發慌,吃了你,正充我一頓美餐。」


  「你的美餐,是一頓的事,還是每天的事?」


  「當然是每天的事了。」


  「那麼,你放了我,每天我都送上一塊肉給你,好不好?」


  貓一想,也是一個辦法,就放了牠。從那天開始,老鼠得到肉時,就把它分成兩份,一份給貓吃,一份留給自己享用。這樣又過了一段平安無事的生活。


  可是,有一天,老鼠又被另一隻貓捕住了,牠以從前的方法哀求貓放走牠。從此,老鼠便把所有的肉分成三等分來吃,繼之又被另一隻貓捕住,老鼠又以同樣的條件求得生命,牠每天得到的肉分成四等分,後來又來了一隻貓,老鼠又以同樣的條件獲釋,以後便把肉分成五等分來吃。


  自從把肉分成五等分以後,老鼠因食物不足,身體衰弱,肉瘦血減了。


  貪財、儲藏、取巧,不管怎樣,金錢總不是自己的。有財,就會有人來瓜分,對五家所共有的金錢,為什麼還要這麼貪執呢?


2021年8月24日 星期二

慈悲要有慈悲的手段

 

  一個禪者在河邊打坐時,聽到掙扎的聲音。睜開眼睛一看,是一隻蠍子正在水裏掙扎。


  他伸手把它撈上來,被蠍子豎起的毒刺蟄了一下,他把蠍子放到岸上,繼續打坐。


  過了一會兒,他又聽到掙扎的聲音,睜開眼睛一看,蠍子又掉到水裏了。


  他又把牠救上來,當然又被蟄了一下。他繼續打坐。


  過了一會兒,他又有了相同的不幸遭遇。


  旁邊的漁夫說:「你真蠢,難道不知道蠍子會蟄人嗎?」


  禪者:「知道,被它蟄三次了。」


  漁夫:「那你為什麽還要救牠?」


  禪者:「蟄人是它的本性,慈悲是我的本性。我的本性不會因為它的本性而改變。」


  這時,他又聽到掙扎的聲音。一看,還是那只隻蠍子。


  他看著自己腫起來的手,看看水裏掙扎的蠍子毫不猶豫地再次向牠伸出手去。


  這時,漁夫把一個乾枯的樹枝遞到他手上。禪者用這根樹枝撈起蠍子,放到岸邊。


  漁夫笑著說:「慈悲是對的,既要慈悲蠍子,也要慈悲自己。所以,慈悲要有慈悲的手段。」


 ※ ※


  『慈悲』乃是佛門提倡心性修持之方式,是『無為而無所不為』,在行持中增長智慧,然智慧的產生是從動與靜當中煉得,靜時度己身之『六根』,動時於待人處事、應對進退中而生『智慧』。


  慈悲與智慧,缺一不可,有慈悲而無智慧,無法幫助更多眾生;有智慧而沒有慈悲,有失『己立立人、己達達人』之宗旨,所以,諸賢生要修智慧兼慈悲,行內聖外王,如此才會圓滿,願諸賢生能好好加油,努力代天宣化。勉之!


虛原雜誌196

2021年8月23日 星期一

妙慧童女十問佛 

 

  在《大寶積經》中,有一段經文,是敘述妙慧童女的故事。


  妙慧童女,家住在摩揭陀國的王舍城中,父親是有名的長者,年齡才八歲的時候,耆闍崛山的講經法會,她就常常在座。


  年輕的小姑娘,面貌生得秀麗無比,行動舉止也端莊溫和,佛陀座下的弟子,無論是盛德的長老,或是年輕的比丘,沒有一個不喜歡她。尤其是比丘尼的女眾僧團,對於妙慧童女,更是心愛萬分。


  大家喜歡妙慧童女雖然她年幼聰明,但想不到在一次佛陀說法的法會中,她竟然以菩薩的心境和口吻,向佛陀問長道短,使在會的大眾,個個都驚奇不止!


  妙慧童女,有一次當佛陀升座說法時,她不慌不忙,從從容容地先走到佛前,頂禮三拜,右繞三匝,然後就長跪合掌,對佛陀說道:「偉大無比的佛陀!您是世間上的明燈,可以照開眾生心地的黑暗。弟子對於菩薩所作所行,現在尚未能完全了解,想懇求佛陀給我請問,為我解答!」


  佛陀一看,原來是妙慧童女,佛陀知道她的來歷,想到今天菩薩們和羅漢們有妙法可聽了,因此就很歡喜的告訴妙慧童女道:「你太好啦!今天發大願心,來向我問話,現在你就隨意的問吧!」


  妙慧童女聽了佛陀承認隨她發問,心中的歡喜感激,自不用說,她就一口氣提出十個大問題來向佛陀請求解釋道:「佛陀!我有十個問題,敬懇解答:


  請問佛陀,用什麼方法,才能獲得端正的身體?


  請問佛陀,如何獲得大富的尊貴之身?


  請問佛陀,怎樣才能使眷屬免除不和以及多病死亡呢?


  請問佛陀,有什麼辦法,能夠不受父母所生的這無常不淨的血肉之身,而很快的能夠見到自己受用變化之身,和您佛陀一樣坐在大寶蓮華之上?


  請問佛陀,怎樣才能證得自在神通,可以隨意遊行無量國土,禮敬諸佛?


  請問佛陀,如何才能沒有怨仇對頭?


  請問佛陀,我們說的話,如何才能叫人家一聽就信仰呢?


  請問佛陀,我們宣揚佛法,照佛法修持,怎樣才能免除障礙呢?


  請問佛陀,心裏的煩惱魔障,如何降伏呢?


  請問佛陀,當我們一期生命終了,怎樣才能得見諸佛,聽聞清淨之法,不受一切苦惱?」


  佛陀聽後,很嘉許妙慧童女的問題。佛陀對妙慧童女的每一個問題,都提示了四個方法。比方說:


  第一、得到端正的身體,要做到:


   一、對惡友不起嗔心。


   二、安住於大慈悲。


   三、歡喜修學正法。


   四、造佛形像。


  第二、如何得到富貴,要做到:


   一、應時布施。


   二、不起輕慢的心。


   三、帶著歡喜的心情給人。


   四、不希求果報。


  第三、眷屬怎樣免除多病和死亡:


   一、不說離間的語言。


   二、度脫邪見眾人於正信。


   三、護持正法。


   四、教諸有情成佛菩提。


  第四、如何不受父母肉身而得佛應身:


   一、如來塔廟供奉華果。


   二、不妄自損害他人。


   三、鑄造佛像。


   四、對佛菩薩深生淨信。


  第五、怎樣有神通:


   一、見他修善不為障惱。


   二、他說法時未嘗留礙。


   三、燃燈供養如來。


   四、於諸禪定常勤修習。


  第六、如何沒有怨家仇敵:


   一、以無諂心親近善友。


   二、於他勝法無嫉妒心。


   三、他獲名譽心常歡喜。


   四、於菩薩行無輕毀心。


  第七、說話如何令人起信:


   一、言行一致。


   二、於善友處不覆諸惡。


   三、聞法不求過失。


   四、於說法者不生噁心。


  第八、宣揚佛法如何離諸障礙:


   一、持三律儀戒。


   二、聞甚深經不生毀謗。


   三、見初發心者生一切智心。


   四、對諸有情大慈平等。


  第九、如何降伏煩惱魔障:


   一、了知法性平等。


   二、常行精進。


   三、常勤念佛。


   四、一切善根皆悉回向。


  第十、臨命終時諸佛現前:


   一、滿他所求。


   二、於諸善法深生信解。


   三、於諸菩薩施莊嚴具。


   四、於三寶所勤修供養。


  佛陀對妙慧童女的十大問題,提出了四十種修行的方法以後,妙慧童女歡喜踴躍,發願奉行,並且說:四十行中,若有一行不修,則違佛教,那就是欺誑如來了。


  妙慧童女的願心很大,座中的目犍連尊者就以懷疑的口吻問道:「妙慧童女!你知道菩薩的修行,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你今發此殊勝大願,難道真能做到嗎?」


  妙慧童女安詳的回答道:「尊者!假若我的弘願真實不虛,能夠做到諸行圓滿,那麼,我願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天雨妙華,天鼓自鳴,請尊者印證吧!」


  妙慧童女說後,真的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天空華雨繽紛,鼓樂和鳴。並且在座的大眾身體皆變成金色。


  文殊菩薩見此神異,也感覺難以思議,他對妙慧童女問了很多法性的問題,妙慧童女都一一回答。


  佛陀在他們停止問答的時候,就說道:「文殊菩薩!妙慧童女已於過去發菩提心,經過三十劫後,我才發趣無上菩提。文殊菩薩!難道你記不起了嗎?她曾做過你的老師,令你住於無生忍!」


  文殊菩薩經佛陀這麼一說,像是恍然大悟,即刻很歡喜地從座位上起來,對妙慧童女頂禮說道:「大德!我於往昔無量劫前,以曾供養,想不到今日仍然親近!」


  年少的妙慧童女,得到大智文殊菩薩向他頂禮,這可見她的來歷不凡。從妙慧童女的故事看來,對於小孩子不應輕視,就是對初學者也不可傲慢。看他是年輕,我們那能知道他的過去?


2021年8月21日 星期六

割人頭的土人

 

蓮生/文


  在一九九二年的十二月三十日下午七時。


  我已由古晉飛到詩巫。


  詩巫妙理堂的毛起貴堂主,招待我們看一場婆羅州土著的舞蹈,其音樂以「鑼」及「鼓」為主。


  我發覺婆羅州土著的舞蹈,有三:


  一、走步子。(變化步子)


  二、手勢。(手的指法)


  三、擺動。(身之扭擺)


  而每一個土著的族,有每一個土著的傳統服飾,好像是服裝表演一般。他們的舞蹈輕鬆活潑,但高難度不大,動作簡單,卻韻味十足。依照節慶之日而舞蹈,往往是在:


  一、新年。


  二、豐收。


  三、祭神。


  其中有一個舞蹈是比較特殊的,是表演「依班族」的英雄,出外割人頭的舞蹈,用刀用矛,將陌生人射殺,割下陌生人的人頭,提著人頭狂歌狂舞,而妙齡的少女,看到英雄割人頭,欣喜異常,就嫁給了英雄。


  毛起貴告訴我:


  婆羅州的土著,有殺人族,他們迷信人頭:


  一、割下陌生人的人頭,當著建橋的橋基,這座橋有人頭橋基守護,就會非常牢固而不壞。


  二、割下陌生人的人頭祭神,神最歡喜,會風調雨順。


  三、割下陌生人的人頭,愈多愈好,掛在家門口,是最光宗耀祖的事,是最尊貴的,最富足的,最令人肅然起敬的。


  四、割下陌生人的人頭,掛在自己的脖子下,表示自己是英雄,女性的最愛,美麗的女人選夫,就要嫁給割人頭的英雄,割得愈多,愈顯得自己的英雄地位。


  毛起貴告訴我:


  早期的移民,到婆羅州,是冒著生命危險,有的人一去不返。甚至有一村子的人,全部人頭被割。


  我聽了,手自然的摸摸自己脖子。

  ●

  對於割人頭,我的感想如下:


  原本的人性與動物的鬥爭性是相差無幾的,在遙遠的時代,無文明而未開發之地,更是黑暗。


  人性原本就是動物性,不是扭曲變形,而是原有的姿態,所謂「弱肉強食」、「天演淘汰」這是人類早期的歷史。


  當別人倒下去的時候,人性是充滿了幸災樂禍的,攻擊對手的時候,是一種充滿深入骨髓的怨毒。


  殺死對方,就是一種勝利。


  割下對方的人頭,就是一種成功。


  他們殺的都是陌生人,決不知道他是誰,那刀那箭那矛,全是不長眼睛的,這是非常詭異的心理。


  祇聽自己笑。


  那管他人哭。


  死了,那是陌生人該死,誰說深沈陰險,這祇是表演人性。殺人的人,毫無罪惡感,祇為一個虛無縹緲的信念,這信念如冷煞人的風,一場屠殺之後,祇留下一具暫時還不會消失的屍體,和一個割下血淋淋的人頭。


  殺人的。


  被殺的。


  他們之間在這一世之中,有深仇大恨嗎?


  答案是根本沒有,絕對沒有。


  祇是:在這地球上,原本有各式各樣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不同的臉,居住在各式各樣不同的地方,過著各式各樣不同的生活習俗,有著各式各樣的殺人方法。


  祇是機緣湊巧,碰上了,碰上了就殺。


  對於割人頭的土人,碰上了,遇到了,唯一念頭是:「無可奈何,這是命運。」割人頭的家,掛滿了人頭,縱然貧乏,但卻是最尊貴的,少女們欽慕的對象,他們的刀經常磨得很利,矛經常磨得很尖,箭無虛發,腳力很好,他們可以保護女人,女人會綻開笑容,讓每個夜晚過得更甜蜜。


  太軟弱的,應該死。


  太善良的,應該死。


  因為他們無可奈何,因為他們對於暴力,根本無法反抗。


  我有一個感慨是:現代的社會和古代的社會,野蠻與文明,生活習俗是有不同了,殺人的方法也改變了。但,人類的鬥爭性是否完全消失了?還是改變另一種型態繼續存在?


盧勝彥文集第104冊《層層山水秀》割人頭的土人


2021年8月20日 星期五

禁屠殺,守婦女

 

  曹彬是宋朝的一位大將,他幫宋太祖平定天下,功勞很大。


  有一天,曹彬遇到精於相術的陳搏(希夷)先生。陳搏告訴曹彬:「你的邊城骨隆起,印堂寬闊,目長光顯,必定可以早年富貴。所忌諱的是頤削口垂,可能晚年沒有福氣。今後你出兵作戰,宜網開一面,得饒人處且饒人,或許可培植一些晚福!」


  曹彬聽了陳搏的建議,心裡頗為認同。平時對於蟄藏在地下的各種昆蟲,都不忍心加以傷害。


  起初曹彬帶兵攻打四川,佔領遂甯,他部下的將士都主張要屠城,曹彬堅持禁止屠殺。士兵們擄獲了敵方的婦女,曹彬下令開闢房屋妥善地加以保護,絕對不許有姦淫非禮的行為。


  到了戰爭結束後,對於有家可歸的婦女,發車旅費遣送還鄉;無家可歸的女子,也都替他們準備聘禮選擇佳偶嫁人。因此民眾都很感謝曹公的德政。


  後來曹彬奉命攻伐江南。李煜危急。曹彬派人告諭他:「事情和局勢演變到這樣,我所惋惜的是全城的老百姓,如果您能歸服,實在不失為上策!」


  曹彬因為不忍心生靈塗炭,所以當城快攻下來時,他便忽然說自己有病無法去巡視戰事。同僚的武將們都來探望他的疾病。


  曹彬對來探病的將士說:「我的疾病,絕不是吃藥能夠痊癒的。只要你們各自誠心誠意地發誓,攻克江南那一天,決不妄殺一個人,那我的疾病便可痊癒了!」


  將士們聽了曹彬的話,大家無不焚香對天發誓。那裡知道這樣做得到江南的人心,翌日,民眾們都簞食壺漿以迎接王師。曹彬沒用武力就收復江南,他不但保全了李煜君臣,而且保全了千萬人的性命。


  凱旋後,他只帶一些圖書和衣物回京城。他又遇到陳博。陳搏告訴他:「數年前,我看你的相,頤削口垂,那時我認定你沒有晚福。可是現在你的相已經改變了。你口角頤豐,金光聚耀於面目和鬚眉,你不但能增加官祿、延長壽命,而且後福不可窮盡!」


  曹彬問:「什麽是金光呢?」


  陳搏答道:「金光就是德光,它宛如一種晃亮的紫光。一個人如果積了大陰德,臉上便浮現金光,眉毛也現出彩光,眼睛表露神光,頭髮出現毫光,皮膚呈現祥光,身上的氣外明而內徹,不但增長壽命,而且也能福蔭子孫!」


  曹彬果然應了陳搏的預言,晚景非常美好,活到九十六歲高齡才安詳逝世,皇上追封他「濟陽郡王」。


  他有九個兒子,長子曹瑋、次子曹琮、三子曹燦都是一代名將。連幼子也被封賜王爵,子孫昌盛無比。


  (評)顧九疇說:「古代人說:『三代都做將領,是道家所忌諱的』。然而,當將領如果能像曹彬那樣,正可以廣作功德,又有什麽忌諱呢?」(取材於《相法秘傳》第九章「改相變相秘訣」、《德育古監》第六十三頁、《歷史感應統紀》第四卷第六頁至第七頁)


  古德有云:「心好命亦好,富貴直到老;心好命不好,禍轉為福報;命好心不好,福變為禍兆;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貧夭;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實造於心,吉凶唯人造。」


 ※ ※


  德善是一切之萬靈丹:德善可除一切之苦,德善可解一切之厄,德善可使生活安詳,德善可致稱心如意,德善更可助己靈之光明,德善可致一切之功德也,故而,言德善是一切之寶也。世人自累劫以來,隨身之罪業都有,且要想除去,或減輕這些罪業,惟有以德善之功來解化,否則別無他法也。


  世人生活於世,往往都想得一切能稱心如意,事事都想圓滿,一切都思能和諧,誠不知其解決之道而胡亂作為,這是不對的,只要能思歸德善,自然可逐次的化解。甚至於有身疾之人,雖花了甚多之錢財醫治而罔效,這又是為何呢?如不以積德善之功來化除,那疾總永遠無法克服的,故可明證德善是一切萬靈丹之理據也。


  盼世人能及時的回省,能及時的歸悟,堅心立志於德與善,這才是解決世間苦最有效之妙方也,希齊勉行之。


思歸覺路-第七十六章 德善省歸

2021年8月19日 星期四

兵臨城下,態度自若

 

  有一位德行頗高,又有智慧的國王。有一回,他正繞行一座佛塔,尚未完成百圈之際,突然一支外國軍隊來犯。


  滿朝大臣都非常恐慌,趕緊跑去禀告國王,並央求國王停止繞塔,設法應付敵人的進犯。


  不料,國王仍舊慢條斯理地回答:「縱使有敵兵犯境,我也不停止平時的修行。」只見國王面不改色,繼續繞塔。


  敵軍靠近,目睹國王毫無戰備,一心一意地繞行佛塔,以為有詐,不敢冒然進去,便自行退去。


《舊雜譬喻經下》


 ※ ※


  修行宜守心端正而行,如有行為錯誤就必須導正,如心念有所偏差就必須淨化改正。


  在道場聽經聞法,若是在家居士,必定有俗業束縛,因而會有甚多的阻擾礙及修行。如是家庭亦或事業等都有可能不順心意事情發生,受到了以上諸等俗事煩鎖擾心,定使修行百般受挫,嚴重更退了修道心。


  在這花花世界諸相迷誘人心,如有心修行者不能看透各種境相,定會受惑染而放棄修行。對這些一定要修行人心念堅定,更要有百練無俱的道心,唯是如此修道才不會半途而癈,更不會自斷慧命。


慈聖雜誌-第一八四期


2021年8月18日 星期三

追悔善行

 

  魏晉時,華歆和王朗一起搭船逃難。開船前有一個人跑來求助,希望能跟著他們一起逃亡。華歆露出為難的神情,遲遲不肯答應。


  王朗說:「船上還有位置,有什麼不行的呢?」


  王朗都這麼說了,華歆只得勉強答應。船開到一半,敵軍駕著船追來了。華歆和王朗的船因為多載了一個人,所以走得比較慢。


  王朗看情形不對,就想把後來那個人推下船。


  華歆阻止了他,說:「我先前擔心的就是這種情形。現在既然答應幫忙他,怎麼可以在最危急的時候丟下他呢?」


  如果那個求助的人一開始就被華歆拒絕,那麼他還能夠向別人求助。如果他在河中央被王朗推下,那可真是死得冤枉了。


 ※ ※


  女子喜與人施,追悔責人,毀訾高才:即是指有些女子喜歡布施,但布施時不夠真心,故常生起後悔之心,反倒去責備受他布施或要求他布施的人;或誹謗、怒罵有才華、不隨順其意者。又許多女子也易犯要人自誓,施人望報之心,亦即是說喜好他人發誓,或常忘不了給他人的小恩小惠,若布施他人,則常希求回報。


  施恩求報,乃是貪心尚存,與人追悔,則是吝心未化,貪而且吝,乃是修行者不應有之作為。布施可以拔除一個人之慳貪,若有求報、後悔之心念,則慳貪煩惱就無法拔除。其實眾生無始劫以來,煩惱習氣甚重,如能布施,已屬不易,但求報、後悔,亦是現今常見之現象。故一個人行布施之時,若能內不見能布施之我,外不牽掛接受布施之人,亦不著所布施之物相,即可達到三輪體空之境界。


  貧若慳吝,後世益貧;富若行施,來生益富。«業報差別經»有云:『若有眾生,為人所勸,歡喜行施,施心不堅,後還追悔,以是因緣,生在人間,先雖富樂,後還貧苦。『因為一個人若無法真心布施,好求他人恭敬回報者,必會增長慳貪之心,故未來世雖先富足安樂,但福報享盡之後,終究會歸於貧苦,而得不到真實之利益。


  若有眾生,受他人勸導而挽仰少量布施,布施時又內心歡喜,心無吝悔,以是因緣,未來生在人間,初時雖然捉襟見肘、生活貧苦,但日後還是能因善緣福報而過著富樂之生活。


  若有眾生,喜好親近有德之士,聽其勸令而行布施,即生歡喜心,一生皆堅修布施善業,以是因緣,未來生在人間,初時即能過著富足安樂之生活,且日後一生依舊能得安康富樂。


  布施者富,慳貪者貧,此乃『因果定律『,尤其當一個人身處逆境時,就常會心中暗忖思考,而多思有所悟則善心生,善心生即會量力為善,命運也就隨之改變也。


坤道與習氣-第廿一章女子喜與人施,追悔責人,毀訾高才

2021年8月17日 星期二

『人』的無數經歷

蓮生/文


  佛陀說:


  「一人於此人世間,其實已積骨如須彌山,這些人骨不滅,永遠堆積在娑婆。」


  又說:


  「一人於此人世間,其實苦無處不在,親離死別在在多是,父死母死,兄弟姐妹之死,甚至兒女之死,多世亦然,所流的淚水,早已堆積如同四大海之水。」


  又說:


  「一人於此人世間,你的過去世的經歷很可觀,或為牛,或為馬,或為狗,或為羊,或為種種大大小小的生物,你經歷了相互咬噬,天演淘汰,弱肉強食,你的斷頭,所流出的血,早已渲染了整個大地之沙。」


  又說:


  「一人於此人世間,你有時殺人,有時是強盜,有時姦人妻女,有時詐欺他人錢財,有時離間,有時破和合僧,有時殺害聖者,有時喪盡天良,有時欺師滅祖,有時壓迫善良,貪、瞋、痴,無一不犯,所造的罪業比須彌山還高,比海還深,六道輪迴,永無出期矣!」


  ……。


  佛陀說完這些話,說:


  一人在此人世間。


  痛苦。


  折磨。


  不幸。


  病劫。


  親離。


  苦、苦苦、苦苦苦。


  現在你只有一條路可走:


  「醒悟而解脫自己。」


  人會墮落到地獄,其主因是「貪」。


  人會墮落到餓鬼,其主因是「瞋」。


  人會墮落到畜牲,其主因是「痴」。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


  明眼人可以看出:


  人的存在只是業力短暫的暫時存在,其存在只是承繼了上一輩子的業報。


  從「天」來的。


  從「人」來的。


  從「阿修羅」來的。


  從「地獄道」來的。


  從「餓鬼道」來的。


  從「畜牲道」來的。


  都可以由身形看了出來。


  以「畜牲道」來做比喻:


  人身可以顯現畜牲的習性。這等於是沒有被根除的惡業力,突然之間暴露了出來。


  亂咬人──蛇。


  躁鬱──猴子。


  奸計──狼狐。


  貪吃──豬。


  殺人──虎豹。


  ……。


  例如:


  提婆達多,是有高貴情操的王子,是佛陀主要僧團的要員之一,也具足神通及法力,但敵不過內心的「貪」,想要領導僧團,因此要殺害佛陀。


  所以,


  聖人也許在明天,變成歹惡的罪人。


  同樣的,罪犯也許會變成聖人。這是因為懺悔的緣故,種子產生了大變化。


盧勝彥文集第260冊《天上的鑰匙》『人』的無數經歷

2021年8月16日 星期一

李煜降宋

 

  五代時,南唐後主李煜畏懼宋太祖趙匡胤勢大,派使者向趙匡胤表達願為屬國的意願,後來還主動去掉國號「唐」,自稱「江南國主」。


  開始時,趙匡胤因為尚未平定天下,也就放著南唐不予理會。南唐的大臣如潘佑、李平等勸李煜積極備戰,但他不愛聽這樣的話,反而下令囚禁兩人,不久他們就死在獄中。


  當趙匡胤消滅了大部分的敵國,就開始回過頭來對付南唐。他先要求李煜到宋朝國都汴京見他,但李煜不敢成行,只好派弟弟李從善過去。趙匡胤立刻把李從善捉起來當人質,並再次要求李煜前來。因為李煜還是不敢去,趙匡胤就派將軍曹彬攻打南唐。


  聽到宋軍南下的消息,李煜派了能言善道的徐鉉去求饒。徐鉉對趙匡胤說:「南唐以兒子侍奉父親的心情對待宋朝,宋朝為何要苦苦相逼呢?」趙匡胤冷笑一聲,說:「李煜既然自稱為兒子,哪有兒子和父親分家的道理呢?」南唐就這麼被消滅了,李煜也被押解到汴京,不久被毒死。

2021年8月15日 星期日

了生死

 

  金山曇穎禪師是浙江人,俗姓丘,號達觀。十三歲皈投到龍興寺出家,十八歲時遊京師,住在李端愿太尉的園宅裡。


  有一天,太尉問道:「人們常說的地獄,畢竟是有或無呢?」


  曇穎禪師回答:「諸佛如來說法,向無中說有,向有中說無。有無是分別心,如眼見空華,是有是無?太尉現在向有中覓無,向無中覓有,為何不在心內見天堂,何必在口中說地獄?」


  太尉不明白:「心如何能見天堂?」


  曇穎禪師回答:「善惡都不要去思量。」


  太尉問:「善惡都不思量的話,心歸何處?」


  曇穎禪師道:「心歸無所住處,如《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太尉又問:「人若死時,歸於何處?」


  曇穎禪師答:「未知生,焉知死?」


  太尉說:「生則我早已知曉。」


  曇穎禪師就問:「請道一句生從何來?」


  太尉陷入沉思,曇穎禪師用手直搗其胸說:「只在這裡思量個什麼?」


  太尉云:「會也,只知貪程,不覺蹉路。」


  曇穎禪師云:「百年一夢!」太尉於言下契悟。


 ※ ※


  涅就是不生,槃就是不滅,涅槃之意義,就是不生不滅。


  有人以為一個佛徒死了,就叫涅槃。其實不然。所謂不生不滅,非有道行有功德而深明佛理者不能達到。而且涅槃亦非生時可能決定,一定要到中有時期,以自己之定力願力,去制止業力之牽引,能閉胎門方可達到。故涅槃並非普通佛子所能得到。但佛徒起碼應該達到「了生死」之一地步。


  了生死者,就是了了分明生從何來;了了分明死從何去。世人誤解了生死是了卻生死,此乃誤會,實與涅槃有別。


  生從何來?生從慾來,人乃慾身所成,故所謂無慾不成胎。至於死從何去?則一定要自己主宰;即使不能逃避胎門,亦要有自己選擇機會,甚而投身為人,亦有選擇來生父母之權力,此乃謂之了生死。


  如何能達到了生死之地步?就是要趁有生之日,深研佛理,精進修持。佛理貫通,則性定心明。等到了辭世時就能自作主宰而得解脫矣。


雨華再集 40-涅槃與了生死

2021年8月14日 星期六

人鬼共存

 

  有位能看見鬼的人曾說:


  鬼和人一樣,也是整天忙忙碌碌、坐立不安,似乎是有所經營,但不知所經營的是什麼。鬼也表現出喜怒哀樂,但不知這感情上的變化所因何事。大概是鬼與鬼之間也展開竟爭,就像人與人之間經常爭斗是一樣的。


  然而,鬼的微弱陰氣不足以敵擋人的亢陽,故而他們沒有不回避人的。那些不怕人的鬼,是出於多種原因;第一種,就是他們的盤據之地被人佔領了,他們局促不安,被迫生出變怪,以把人從他們的盤據地逐出去;另一種鬼作崇於人,無非是為了索求祭享,以飽餐一頓了事;還有一種是凶暴倔强之鬼,死後依然暴戾不消,經常出來搗亂騷擾,就和人世間存在著的流氓無賴是一樣的。


  但是,這種鬼碰上正直强壯的人,他是不敢欺辱的,碰上有缺點又時運困頓的人,他就要下手了。有的鬼負有深仇大恨,他們總想伺機報仇雪恨。但他們的報復行動事先得到了神的批准,則不屬於流氓無賴之列。


  那些被淫欲之心所迷惑的人,淫亂之鬼就會找上門來;那些被殺戳之心所支配的人,凶悍之鬼就會來幫忙;那些被憤怨之心所埋沒的人,怨鬼自然會來作梗。


  所以說,凡是中了邪魔鬼道之事的,鬼魅全然因人而來,這就更不屬於鬼魅害人之列了。


 ※ ※


  人身賦有陰陽二氣,陰者暗淡也,無有光明,陰森可懼,似陰間鬼魂被禁森羅內一樣。若世人心地光明,如陽光普照十方,則處處光明天堂。故人身賦一點靈光,若光明即為佛也;如染塵埃,黑暗不明,則下地獄也。由此可悉,佛鬼皆在一靈光之造就,性同,名異而已矣。


  如世間小孩,人往往呼為「小鬼」,蓋寓意人乃為鬼魂轉世也。若小小年紀,無惡不作,又被稱為「人小鬼大」,此乃言其已成鬼也。只是形體似人,然其靈光已暗,如行屍走肉,雖身軀未死,但已在人間為鬼也。


  又若成群喝雉呼盧者,「賭鬼」也。東倒西歪,語無倫次者,「酒鬼」也。脅肩諂笑者,「馬屁鬼」也。吞雲吐霧者,「煙鬼」也。花街柳巷遊蹤不停者,「色鬼」也。瞎三話死者,「謊鬼」也。伸手要錢者,「貪鬼」也。好鬥打架者,「凶鬼」也。巧計謀詐者,「老奸鬼」也。現時社會流行披頭散髮者,「厲鬼」也。可畏也!


  世間眾鬼佈滿,世之活人,每日與鬼相處而不自覺,實是今人悲嘆也。清淨人間已成鬼國,若不早日回頭向善,則將永遠被禁「鬼門關」,萬年不得超生也。


  總而言之,此鬼皆是人心之作怪而變成鬼也,希世人速去鬼形而現人影,世界始有清平之日矣。


修緣寶典-述:鬼谷風光


2021年8月13日 星期五

人間如火宅

 

蓮生/文


  佛陀證道之後,先說了幾部經,其中是:


  「轉法輪經」。


  「無我經」。


  「一切燃燒經」。


  有人問我:


  「什麼是一切燃燒經?」


  我答:


  「人間如火宅,要思出離!」


  人問:


  「為什麼人間如火宅?」


  我答:


  「你看見了美女,眼睛冒火;你聽見了靡靡之音,耳朵冒火;你鼻子嗅到了脂粉味,鼻子冒火;你舌頭嚐到了美味,舌頭冒火;你身子觸到了美女的身,身體冒火;你意念慾火昇起,意念冒火。」


  (這只是遇到美女)。


  另外:


  財。


  名。


  地位。


  享受。


  汽車、房子等。……


  全令人冒火。


  由這原因,人間是火宅,一切的貪、瞋、痴、生、老、病、死、悲傷、苦惱、吃醋、嫉妒。因此而起,全在燃燒。


  人問:


  「為何我覺得無燃燒感?」


  我答:


  「那是你順境時。」


  人問:


  「我會有逆境嗎?」


  我答:


  「一定有逆境,逆境就生出了煩惱火。佛陀說,有順必有逆。」


  人問:


  「請舉例說明?」


  我答:


  「例如陳水扁,他當到最高領導者,最終變成階下囚。」


  「又例如王永慶,他是經營之神,最終變成分產紛擾。」


  「又例如,當年的崔苔青,他是大美女,最終變成黃昏美女。」


  故,


  人間是火宅,一切都在燃燒。


  人問:


  「既然如此,為什麼人人全往火宅跳?」


  我答:


  「人只知外表,不知內在,所以在燃燒中,仍然殺、盜、淫、妄、酒。」


  人問:


  「為什麼佛陀會知道一切燃燒?」


  我答:


  「佛陀是覺者。所以佛陀在轉法輪。」


  人問:


  「佛陀在轉法輪,先轉什麼?」


  我答:


  「四聖諦的法輪。苦、集、滅、道。」


  人問:


  「什麼在燃燒?四聖諦中?」


  我答:


  「苦集在燃燒。」


  人問:「什麼是滅、道。」


  我答:「出離證果。」


盧勝彥文集第260冊《天上的鑰匙》人間如火宅

2021年8月12日 星期四

子產不毀鄉校

  鄭國人到鄉校休閑聚會,議論執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壞。鄭國大夫然明對子產說:「把鄉校毀了,怎麼樣?」


  子產說:「為什麼毀掉?人們早晚干完活兒回來到這裡聚一下,議論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壞。他們喜歡的,我們就推行;他們討厭的,我們就改正。這是我們的老師。為什麼要毀掉它呢?


  我聽說盡力做好事以減少怨恨,沒聽說過依權仗勢來防止怨恨。難道很快制止這些議論不容易嗎?然而那樣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樣:河水大決口造成的損害,傷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開個小口導流,不如我們聽取這些議論後把它當作治病的良藥。」


  然明說:「我從現在起才知道您確實可以成大事。小人確實沒有才能。如果真的這樣做,恐怕鄭國真的就有了依靠,豈止是有利於我們這些臣子!」


  孔子聽到了這番話後說:「照這些話看來,人們說子產不仁,人們説子產不行仁政,我是不相信的。」


2021年8月11日 星期三

自淨諸般情慾,火焰亦足清心

 

  十六世紀之時,日本四分五裂,戰火連天。


  一次,織田信長打敗了鄰近的武田一家,武田一家中有一人逃到禪寺尋求保護。


  織田的軍隊來要人,住持不肯,說:「我是佛陀的信徒,講求捨己救人,我不能把他放下不顧。」


  軍隊首領威脅說,如不放人,便連人帶寺一起燒毀。住持仍不肯屈服,於是被趕到佛塔的第二層,被放火焚燒起來。


  在塔裡,有幾個願意與住持一同犧牲的和尚,住持便要他們把死前所想的說出來。


  最後輪到住持,他盤腿就坐,只是平靜地誦出了一首小詩:「為了平心靜思,不須山中隱退;自淨諸般情慾,火焰亦足清心。」


  然後,便與他的追隨者們一起被燒死了。


 ※ ※


  所謂:「禪定」,簡單的說,就是靜心默想,進入冥想或靜觀,甚而融入浩瀚大道之中,悠遊自在。


  人生在世,欲望不斷,雜念叢生,以致內心擾攘不安,憂苦不已。


  人的悲歡離合,陰晴圓缺,在人生中一再的重演,有的人喜歡這個、厭惡那個,有人懼怕某種現象,有人喜好某種事物,這些都是人心的分別,這些分別之心念,如水結冰一般,不易暢通,如重物壓身,不可翻身。


  其實,人存在於一個受時間、空間、生理、心理諸多限制下,易於產生大小、高低、多少的相對比較之心態;如此一來,不是蔽於貨利的追逐,就是根於意見的堅持。


  自古以來,凡是修道者,都認定這些是自身的無明使然。然而欲跳脫此一無明與煩惱,讓有也自在、無也自在、得也自在、失也自在,縱使生活在現實人生中,也能活出清新自在;欲得如此,唯有走修道這條坦途大道,始能體現本來清淨良善之心。


  生活在現代的人們,由身心幻起的散亂,要靠禪定才能得渡。諸如:文天祥一介書生,不忍國破家亡,生靈塗炭,毅然的變賣家產,組織反抗軍,抵抗蒙古人,終因寡不敵眾,被押解到大牢裡,承受著土氣、水氣、火氣、糞氣等邪氣,一般人受不了都生病了,只有文天祥一股浩然正氣,外邪不侵,蒙古人威脅利誘勸他投降,文天祥做了一首振古鑠今的正氣歌以表白了心跡。另有關聖當年落入曹操手中,曹操上馬一斗金、下馬一斗銀的利誘,關聖絲毫不為所動;千里護嫂尋兄,孤男寡女共處帳下內,關聖秉燭,夜覽春秋,正氣凜然;忠孝節義,實亙古第一人也。


  原本,修子只要心不散亂,制心一處,即可稱為三昧;在一切三昧境界中,由於佛門特別重視智慧與定力同等重要的禪定境界,又稱禪那。此外,儒家在《大學》一書提及:「定、靜、安、慮、得」,亦是異曲同工。願修子體悟之。


寶德雜誌161-述論:禪定的意義

2021年8月10日 星期二

萬法唯心.修行修心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菩薩 登台


聖示:萬法由心生。


陳生:學生恭向恩師頂禮五叩首!


菩薩:賢生免禮!


陳生:業不是不能轉,念不是不能空,只因一個在意,當我們不在意時,一切都阻礙不了我們的。


當我們的內心不再執著、牽掛著生活中的凡情瑣事時,我們就不會被生活所累了。累是因為我心裡總想著,當我完全忽略它們的存在時候,我們的內心清淨了,身體也就放鬆了。


菩薩:這個世界是心的世界,你們所看到的世界其實都是你們內心的反射。所以,同樣的現象在不同的人眼裡會有不同的樣子,即便是在同一個人的眼中有時候也會有不一樣的判斷。


陳生:恩師慈言!學生明白。如果我的小孩走失了,這個時候,剛好遇到傾盆大雨、雷電交加,那麼什麼聲音會引起我的注意呢?肯定是小孩的哭聲。


小孩的哭聲,怎麼能夠跟雷電聲比呢?當然是不能比。但卻能引起我的注意,為什麼?因為我的心就在小孩那裡啊!


菩薩:萬法由心生,就是這個道理。若想成佛,只能求心,不是佛作。佛就在心中,想要修道成佛,必須明心見性,從心靈深處尋找答案。


《淨土經》說:「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所謂:「水清月現,心清佛現。」凡心生起,但佛性見不到,罪已經現在前面,所以修子要小心,起心即差,動念即歪,起心動念都有罪。


陳生:達摩祖師曾經說過:「我只求心不求佛。世界上有那麼多尊佛,到底要求哪一尊?」其實,佛就在自己的心裡。


佛說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無色界。古人云:「三界別無法,唯是一心作。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大意是說,很多人還末認識此心,迷了此心,受苦無量,生死輪迴無了期,惟有諸佛菩薩明了此心,圓滿明白此心時名之為佛,所謂:「水清月現,心清佛現。」


菩薩:修行就是修心,一切佛法皆由心生。


拜佛禮佛心要誠,有相滅相心相滅,自性菩提心中做,外在形象借鏡用而已。悟透鏡破歸虛無,修行莫要著形象,應要時時拂拭靈鏡台。不管是人間百態,不管是千奇百怪,你們都應該保持一顆堅定不變的信心,切莫被外界的形形色色以及真真假假所擊倒,只要你們往內求,時時迴光返照,時時刻刻警惕自己,就不會有所差錯,也莫須驚慌,一切以平常心看待也。


可。停筆。吾退!


陳生:謝謝恩師慈悲指導!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


2021年8月9日 星期一

鬼的形體?

 

蓮生/文


  人問:「鬼有沒有實體存在?」


  盧師尊答:


  「原則上,鬼只是氣,所以是無形。但也可能聚氣而成形。」


  人問:「既然是無形體,又如何干擾人?」


  盧師尊答:「這鬼的干擾其實和信不信鬼無關,你信有鬼,祂能干擾,你不信有鬼,祂也能干擾。祂存在於與人重疊的空間,可以如此說,存在於人自己的憂慮和幻想之中,很顯然的,很多情緒被無形操控著。」


  人又問:「或聚氣成形,非個人幻想,又如何干擾人?」


  盧師尊答:「能聚氣成形,也是有因緣的,如借地氣成形,如借人氣成形,如借修行成形,如借諸鬼氣成形等等。若能成形,也會變化,忽然變佛,忽然變仙,變金母、變觀音,入夢中,入禪定中,實像變,均有可能。這樣子一來,干擾更真實了。」


  人問:「鬼會承認自己的罪行嗎?」


  盧師尊答:「很少承認自己的罪行,因為只要不認錯,就永遠沒有錯。明明是錯的,祂們都會不承認,其實人也是一樣,當人贓俱獲時,盜賊被捕時,很少承認自己的罪行,就算面對證人,他仍會找理由或其他方法來替自己辯護。」


  人問:「人鬼都一樣嗎?」


  盧師尊答:「這都是人鬼大部份的傾向,算是人性,也是鬼性。」


  人問:「鬼從何處生?」


  盧師尊答:「人是由父母所生,鬼是由人死而生。人又是生於無明,鬼也生於無明,人有無明及貪愛,鬼也有無明及貪愛。」


  人問:「如此相應?」


  盧師尊答:「人很容易與鬼相應的原因就是在這裡,不必修行,無明與貪愛不除,也能與鬼相應的。人如鬼,鬼如人,××就是如此。」


  人問:「現在似乎明白了,如果要與菩薩相應,就要去除無明及貪愛,去除煩惱,去除五蘊魔,那才能與菩薩相應?」


  盧師尊答:「這是真諦!」


  人問:「養鬼者的心理是什麼?」


  盧師尊答:「盼望借養鬼的力量,去達到貪愛與慾望,他祂均不知羞恥。貪愛及慾望,像洪水淹沒良知良田。」


  佛陀的教化,當然摒棄「養鬼」,那只是追求世俗的邪法。


盧勝彥文集第259冊《鬼與盧師尊》鬼的形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