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

兩位女尼的同性戀

  妙法老和尚帶著我在某大道場挂單期間,該院的尼衆住持向老和尚講述她們這兒有兩位女尼,相貌莊嚴,二十出頭的年紀,出家前同是某大學的畢業生,都有碩士學位。發心出家後,誦經拜懺、敲打念唱、四大威儀,樣樣出色,大部頭的《楞嚴經》都背下來了。

  她們應當是尼眾當中的佼佼者。然而卻有一個令住持調教不過來的毛病——「同性戀」。

  我把她們稱作女尼甲和女尼乙吧。起初是兩個人誰也離不開誰,睡覺倆人要挨著(通鋪),站隊要站在一起,進殿早晚課也要一前一後,禅堂打坐、齋堂用齋都要坐在一起,這麽說吧,就是去洗手間,倆人都不分離,起初大家誰也不注意,時間久了,大衆中便開始議論和注意上了。

  因爲,就是住持派其中一個去辦事,另一個也一定跟著,不讓去就鬧情緒,這一發現問題不要緊,卻影響到道場內所有尼衆的清淨。雖然大衆嘴裏不說,可心裏隨時都在注意著她倆,倒也沒有發現她倆真的有不軌行爲。

  在住持找她倆多次談話、甚至批評後,女尼乙開始疏遠女尼甲了。誰知這一下倒壞了,女尼甲不能忍受乙的疏遠,倆人之間出了爭執,雖然不敢大聲吵架,可倆人常常急得面紅耳赤。吵歸吵,甲仍然不許乙離開半步,就好像母親呵護剛會走路的孩子一樣。

  據她倆說,她們的這種情感從中學剛認識時就開始了,可以說是「一見鍾情」。說來也怪,從認識就再也沒有分開過。到了大學開始住校,倆人是上下鋪,可常常是倆人睡在一個鋪上。

  女尼甲對住持說:「她只要不在我的視線之內,我心裏就忐忑不安,我也覺得這不正常,可是無法控制自己的心。」

  住持希望妙法老和尚能幫助解決這個難題。老和尚沈默一刻後說:「她們倆前三生是母子,母慈子孝,恩愛至深。再一生成爲夫妻,關係更加親密,如漆似膠,厮守一生。因爲淫心重,來生墮爲一對燕子,朝夕不離。這對燕子把窩建在了一個寺院內的大樹上,所以天天都能聽經聞法,今生才能同轉爲女身,聰明強記,又一同出家修道來了。好好修行,今生就可以了生脫死,如果多生以來溺於情愛的心還不能放下,來生會墮地獄,再想接觸佛法就難了。」

  老和尚應住持的請求,又特地爲女尼甲乙作過一次長談,當她們明白彼此因緣後,當即發願要放下,去大殿求懺悔去了。

※ ※ ※

  末法時期,萬法齊降,佛魔並生,但並非真的有所謂「魔」同時轉投在世間,魔乃是天竺語轉譯,其意指眾生中言行違理之人。

  於時下乃是佛性與魔性相拉扯的年代,因此有「性別多元化」之趨勢,並且無論是男性或女性,皆有存在同性戀之事件發生。時下有不少女性因為面對本身之身材豐盈,乃深覺不能適應而厭惡,因此紛紛轉性乃至喜歡同性者,本身則扮演較具剛性之男子身份,與同性大談感情。亦有男子不愛女人,反而深愛與自己同性別的人,認為與同性在一起比較有默契,並且合得來。這些現象,不但一般人或販夫走卒有之,縱使富貴人家亦有之。這些人的無奈表現,在於無法認清自己現在的真實身份。

  既然目前已經投生為「男子身」,理當認清我是男人而不是女人,不該和我同性的男子有異常關係及感情產生;女人亦是一樣,既然我已經投生為女子之身,理當認清我是女人,不是男人,我不該和我同性的女人發生感情,更不能發生異常關係。在這性別意識混淆的時代裡,處處充斥著許多無奈及無助,明明互相喜歡,卻又不能在一起,縱使勉強在一起,乃要面對許多人的指指點點,甚至被當成茶餘飯後之話柄。

  若是聽到別人對自己之批評及諷刺,心裡乃非常難受,但本身又有著與眾不同之性向,無法拔除;這樣的一群人,通常在過去生中有過一段甜蜜且深厚的感情,甚至是青樓摯友,乃至是過去的太監、宮女。因當時在感情世界裡並無自己的自由,並且無法過正常的家庭生活;過去恩愛的情侶或嫖客與藝妓,如今已轉世成為姐妹之身,乃至兄弟之體。因緣際會中,情慾作祟下,在認不清現實真相裡,於是產生同性之戀,在外人看來是有違人倫的,在彼等的眼裡及心中,身邊的同性兄弟姐妹,乃彼此認為是自己深愛已久的情人。

  過去係太監轉世為如今男子之身,因為習慣無性之生活,乃在轉世為男子身時仍無法適應,一旦與愛人相逢,則容易形成男同性戀。過去生的宮女因深居宮廷而行動不自由,又長期與同性的宮女相處,產生有一種特殊之情誼,在現世相逢且能認清事實真相者,便能成為摯友;而無法認清事實真相者,便會成為女同性戀,這些全都是很無奈又很無助的事。

  因此,修行乃是要眾生能認清當下的事實真相,並且把自己的角色扮好。有些男子本應投生於女子之身,但因為與現世父母因緣深,且祖上有德須轉生為男子之身,如此容易形成性別無法適應,這種不適應乃緣於「潛意識」,是一種甚難拔除的根識。

  是故,《心經》云:「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乃在使眾生從根本淨化起。又《普門品》曰:「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在在暗示眾生要認清事實真相,並將自己的角色扮演好。

寶德雜誌第42期-述論:同性戀的無奈與因由

小麻雀與大鵬鳥

  有一個學僧道岫,雖然精進於禪道的修持,但始終不能契悟,眼看比他晚來參禪學道的同參,不少人對禪都能有所體會,想想自己實在沒有資格學禪,既不幽默,又無靈巧,始終不能入門,心想還是做個行腳的苦行僧吧!

  於是道岫就打點二斤半的衣單,計畫遠行。臨走時,便到法堂去向廣圄禪師辭行。

  道岫稟告說:「老師!學僧辜負您的慈悲,自從皈投在您座下參學,已有十年之久,對禪仍是一點消息也沒有。我實在不是學禪的根器,今向老師辭別,我打算雲遊他去。」

  廣圄禪師非常驚訝地問:「哦!為什麼沒有覺悟就要走呢?難道到別處就可以覺悟嗎?」

  道岫誠懇的再稟告:「我每天除了吃飯、睡覺之外,都精進於道業上的修持,我雖用功但就是因緣不合。反觀同參的道友們,一個個都契機地回歸根源。目前我內心深處,起了一股倦怠感,我想我還是做個行腳的苦行僧吧!」

  廣圄禪師聽了就開示:「悟,是一種內在本性的流露,無法形容,也無法傳達給別人,更是學不來也急不得的。別人是別人的境界,你修你的禪道,這是兩回事,為什麼要混為一談呢?」

  道岫說:「老師!您不知道,我跟同參們一比,立刻就有小麻雀遇大鵬鳥的慚愧感。」

  廣圄禪師裝著不解似地問:「怎麼樣是大?怎麼樣是小?」

  道岫回答:「大鵬鳥一展翅能飛越幾百里,而我只能在方圓內的草地上活動而已。」

  廣圄禪師意味深長地反問:「大鵬鳥展翅能飛越幾百里,請問牠已經飛越生死了嗎?」

  道岫默然不語,若有所悟。

※ ※ ※

  學道起初,雖發心宣誓,皈依三寶,以守五戒,亦須要謹遵師尊之法言法訓,常要慈心下氣,恭敬一切大眾,不可使性縱情,依心所欲亂作,或妄念千般,自損真氣,更宜捨己從人,以身作則。

  道場修子,勿謂吾不如人,即起嫉妒之心,而欺賢壓智;休謂他人不及吾,便生輕慢之意,而不尊敬上下。莫抱好勝心,只歡喜事事勝過他人,則生欺凌侮辱心;休起槓高念,而驕傲看不起道伴或朋友。須能反思,吾不如他,是自己修積未到,又他人不及吾,是其時運未來。所以學道,不分大小尊卑之別,亦不論富貴貧賤智愚,男女老幼,皆用平等心,以化渡修學,須要看有道德者,尊為大,不可自作聰明,反被聰明所誤。可見古今,許多聰明,反誤自身,看天下之事,只有學而知之,若全無學,只生而知者,能有幾人乎。

  故好學者,必定事事成功,即如金如玉之可貴;若不好學,而放蕩者,半項不成,就如草茅之不貴也。雖有金銀財寶,亦不為貴,貴在仁義道德;身為天子無道,亦不為貴,若乞丐成道,就不為賤。切莫看富貴,而動其心,逢貧賤之時,則移其志。能視自身,為已經死之人,實學死中得活,以無生無死也。所以若無結生之因,就無死之緣,有因後結果也。

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

言多必失禍從口出

  沙皇尼古拉一世登基後,國內就爆發了一場由自由分子領導的叛亂,他們要求俄國現代化,希望俄國的工業和國內建設必須趕上歐洲的其他國家。

  尼古拉一世殘忍地平定了這場叛亂,同時判處其中一名領袖李列耶夫死刑。

  行刑的那一天,李列耶夫站在絞首台上,絞刑開始了,李列耶夫一陣掙紮之後繩索突然斷裂了,他猛然摔落在地上。

  在當時,類似這樣的事件被當成是上天恩寵的征兆,犯人通常會得到赦免。

  李列耶夫站起身後確信自己保住了腦袋,他向著人群大喊:「你們看,俄國的工業就是如此差勁,他們不懂得如何做好任何事,甚至連制造繩索也不會!」

  一名信使立刻前往宮殿報告絞刑失敗的消息,雖然懊惱于這突如其來的變化,尼古拉一世還是打算提筆簽署赦免令。

  「事情發生之後,李列耶夫有沒有說什麽?」沙皇詢問信使。

  「陛下。」信使回答:「他說俄國的工業如此差勁,他們甚至不懂得如何制造繩索。」

  「這種情況下……」沙皇說:「讓我們來證明事實與之相反吧。」于是他撕毀赦免令。

  第二天,李列耶夫再度被推上絞刑台。這一次繩索沒有斷。

  如果你想要在言語上逞強或者征服別人,你說得越多,出現纰漏的可能就越多。另外,話一旦出口就無法收回,那麽由此造成的失誤也就很難避免。

  控制自己的言語,尤其避免譏諷別人的言語。從刺人的話中得到的暫時的滿足遠遠不及由此引出的災禍。

※ ※ ※

  長舌就是多嘴,多話的意思。愛說話,而每一句話卻很少經過謹慎的思考,不管是有意義或者無意義,該說或者不該說,是否會傷及別人,或者事關於別人的隱私。這些因素都沒有考慮,隨興所至就說出口,如此好談是非就是長舌,男女皆有此毛病。

  語云:「言多必失」,又云:「禍從口出」,古有名訓,皆是訓人慎言。多話並非多才博知的表現方法,須知話一多就會牽涉到別人,若果因而使別人的秘密公開了,或者因言語的失當而傷害到別人的心靈、名譽、於是禍端旋起,傷人殃己,則何苦來哉!也因為話多,就少思考,則見解也必隨之不能中肯,此所以多話者會使人輕視之理。古聖賢有「一語興邦」此乃因此話慎重而思慮多,慮熟則言重,是以,一言既出,而得國家大事迎刃而解。

  男女若不遵守言德,平日喜愛談人是非,揭人之隱私,評人之長短,則容易種下禍根而不自知,一旦引起事端,禍人殃己,後悔已遲了。當然口德非僅婦女須守,男人亦然,尤其男人之出言若不謹慎,明辨利害,而貿然說話,其引起事端之大比之婦女尤烈。因婦女只在人後談說是非,作為閒談話題,而男人之說話多為當面而言,如此直接與間接的傳到別人耳中,其心中的感受自有差別,而引起糾紛之大小,亦因之而有差別!

  所以不修口德,長舌之害,由此可知,願世人須知「是非總是口語多」,豈可不慎乎哉!

《茫海歸舟》第三十六章-述:不修口德,長舌之害

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祇要是對的

蓮生/文

  最近讀奮鬥月刊,裏面有一段話,於我心有戚戚之感:「歷史上有許多偉人,在他們一生的奮闖歷程上,往往會遭遇到不少的誤解和毀謗。因為他們接觸的範圍廣,負的責任大,當一項偉大的理想尚未被人透徹了解,或其理想之執行與部份人利益直間接發生衝突,抱怨與流言即隨之而生。然而,偉人之所以為偉人,即在於他們有過人的眼光和隱忍的功夫。當他們認定了真理,他們必然堅持到底,只求問心無愧而無視於環境之險惡。像從前周公攝政,人們以為他耍篡位,後來證明他走一位公忠謀國之士;子產執政,人們起初不了解他的政策,恨他入骨,可是過了幾年,人們體會到他走一位真正為民謀福利的好長官,大家不但不再罵他,反而編歌謠讚美他,奉他如神明。」

  這一段文字,令我非常的感動,是的,祇要我認定了真理,祇要是真的對的,我一定堅持到底而不退縮。最近有位「古月」的朋友,在報紙的副刊上替我辯執,他相信我「研究靈學」是為了使這一代人的人心,在失去宗教信仰之後有一個目標和心靈昇華的方向,而不是如外頭所說的:「盧勝彥研究靈學,是出奇制勝成名的方法,是沽名釣譽的行為。」

  總有一天,是的,總有一天,人們曾發現,誤解和誹謗會化之於無形。所有的人們會知道這個人祇是為了大眾的理想在奔跑,他沒有向別人要求什麼,他擁有的就是一股傻勁,他用靈魂的實在性,來鼓舞這一代的人心向善,使人生更美好,更輝煌。當然,在保守的宗教界,會對他起了很大的誤解,並且說了一些不著邊際而毫無事實根據的謾罵,然而時間會證明一切的,當他得到證明,人們的歡呼會跟著而至。

  祇要是對的,放膽去做吧!不要不滿意,不要抱怨,因為人們還不瞭解的緣故。就算是親朋都離開了他,有人反過來誤會他,給他致命的打擊,但,不要氣餒,不要灰心,不要失去原有的鬥志,因為他的目標太遠大,他總有一天,仍然會令所有的人有信心,因為這麼做是對的。

  在這心神散亂的時候,讚到奮鬥月刊的那段話,差一點淚水也淌了出來,要遭遇到的,畢竟遭遇到了,誤解和誹謗也有一大籮筐了,流言到處飛,我祇有一忍再忍,忍而無忍,把忍看成了家常便飯。我惟有依靠自己的努力來表明心志,不能依賴別人,此所謂「己不能自立,而依人以為重,未有不窮者也。」

  信哉!斯語。

盧勝彥文集第032冊《載著靈思的小舟》祇要是對的

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

半夜撞鬼

  從前有一個人下午出去趕集,天快黑時,肚子餓了,就在一個小飯舖買了幾個粽子,坐在那裡吃了起來。

  待他吃完粽子,天色已經很晚了,他便起身匆匆趕回。

  此時路上行人很少,又是荒山僻野,他不免有點兒害怕。忽然,他聽見自己身後有嘩啦啦的聲響,他更加害怕了,急忙加快了步伐。

  不料他走得越快,嘩啦啦的聲響得越急,只要他放慢了步伐,那響聲也緩慢了,但仍然在他身後嘩啦嘩啦響著。

  「天哪!這荒山野嶺,莫不是遇見野鬼了吧!」這麼一想,他幾乎嚇得汗毛都豎起來了,於是放開腳步,急跑起來,並且邊跑邊喊:「鬼來了!鬼追我來了!」

  他越跑嘩啦啦的聲響越大,聲響越大,他越害怕。就這樣,一直氣喘吁吁地跑到家門口。

  這人一頭撞開門闖了進去,屋裡有幾個親朋好友正在閒聊,等他歸來。見他如此狼狽,便問道:「你這是怎麼啦!汗淋淋的樣子!」

  這人說著:「不好啦!快點!鬼追來!」

  一屁股坐在一張板凳上。不料這一坐,嘩啦啦大響了一聲,且屁股下覺得有什麼東西。

  他嚇得大叫道:「媽呀!鬼在我屁股底下呀!」

  眾人急忙讓他站起來,一看,原來是一片粽葉黏在他屁股上。

※ ※ ※

  人之靈體會有先天之恐懼心理,就是因為它很弱,怕驚嚇!怕不良之靈體侵入其體內而無法自主。

  例如一個稚子若被一個陌生人盯著看,他就會心生畏懼,不知所措,然後悄悄退縮趁機走開。又若是一個人在夜黑風高的僻壤小徑上,突然聽見背後有人大喝一聲,此舉就足以將其嚇得渾身發抖,靈魂顫動,六神無主,心緒不平穩。

  靈魂體一旦不穩定,人之身體和靈魂就會出差錯,判斷事物就會不準確,運勢也會不佳,甚至身體容易生病,因為一個人的肉身內皆有一個靈魂體,一旦靈魂體離開了肉身而散開,生命就不存在了,故世之人所聽聞一個人活活被嚇死,就是此理。

  又例如一個時常偷盜之人,大多會罹患心臟、肝臟和神經系統方面之疾病,此種之人就醫時,醫生常會判斷其為睡眠不足而開立安眠藥處方讓其服用,但卻無法治癒,此乃是沒有找到病因對症下藥之關,因為其病因,乃在其為人時常行偷盜之舉,總是會提心吊膽,故心臟、肝臟、神經系統時常處於緊蹦狀態之關。

  如何才能使靈魂穩定不慌神呢?首先要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讓靈魂體增加理性認識和道德觀念,一個人若循規蹈矩,做事不違背良心,行為舉止合乎道德,心就會穩定下來,一個人若是居心不良,時常做奸犯科,表面上雖然是很鎮定,但其實他的內心是恐懼、慌張,疑神疑鬼,心緒不平穩的,縱然是一位十惡不赦之人作惡時,其心情也是起伏劇烈、不平穩的。

  要想擺脫先天的恐懼心理,就不要有惡念頭,莫為非作歹,因為這些壞事、惡念頭會讓一個人之恐懼感增強,靈性之慌張加大,讓其整日處在害怕之煎熬中,即便是已沒有了肉身,靈也是會存在於驚嚇之中,故世之人當懂得「修心」,因為修心就是安心、定心,是以德為本,如此心緒自然能平靜詳和,靈性也才能逐漸提升也。

自然之道-第三五章 靈魂之弱點-恐懼性

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

你缺個什麼

  唐代的五洩靈默禪師,俗姓宣,毘陵(今江蘇常州)人。他集青原、南嶽兩派佛學之大成,被稱為禪門第九代祖師。

  靈默禪師最初參禮馬祖道一禪師,契入法義;後來又參禮石頭希遷禪師,豁然有悟,之後,就在石頭禪師座下隨侍學道二十年。

  幾年後,駐錫於婺州(今浙江)五洩山弘揚禪法,聲名遠播,在當時吸引了不少十方學僧前去參學。

  有一次,一位學僧問靈默禪師說:「學人在您座下學習也有二十多年的時間了,平常看您行住坐臥、衣食住行並沒有奇特的地方,也沒有一些特異的方法來接引學人,老師,您就這麼簡單嗎?」

  靈默禪師微微一笑,說:「接引學人的方法因人而異,你說你不曾看到,可是並不表示沒有啊!」

  學僧又問:「學人還是不懂,請老師指點。」

  靈默禪師說:「就好比叩鐘,不叩不鳴,要等到你想請求接引的時候,我才接引啊!」

  學僧見機不可失,於是恭敬地說:「那麼,學人今日請求老師為我接引。」

  靈默禪師忽然大喝一聲說:「你缺個什麼?」

  學僧被他突然這麼一喝,頓然有所領會。

※ ※ ※

  禪乃是一種生活的態度,是清靜、不造作、直心是也,也是每個眾生皆本自具足的,只因墮落於後天,沾染太多後天的習氣,才漸漸失去原本最真純的心。

  修行者不可忽略「禪心」,惟藉「禪」以靜息念慮,每日禪寂片刻,以止心、以離散亂、以消弭諸慾叢生之煩擾。然禪示眾人一切皆空,而真空妙有,接受生命中的不圓滿,莫與他人比較,正視自己。眾生皆有不同之能力,而天生我材必有其用,如此思惟方能使自己更好、更上層樓。勉之!

虛原雜誌202期

2014年10月26日 星期日

禮敬處世,以德服人

聖示:天生我人,必有所用,代天宣化,替天行道,可從日常生活之中,說好話、做好事的義行做起。

陳生:學生恭向恩師頂禮五叩首!

關聖:賢生免禮!

陳生:唐朝詩人杜甫,《前出塞詩》有這麼二句話:「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說明了用兵之道,要想打敗強敵,必先制服敵軍所依靠的主力,馬一停蹄,騎馬的人就只好束手待擒了;要想平定賊寇,必先擄獲賊王,眾兵卒在群龍無首的狀況之下,也只有逃之夭夭,作鳥獸散了。

關聖:非但用兵如此,待人接物也是這樣。

陳生:孔子也是一位能夠掌握人性特點的聖人,因此,他所提倡的道理,都能深獲民心。他曾說:「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禮者,敬而已矣。」一句話就說明了「禮」和「敬」本是一回事,並且是人際交往唯一的正道。

關聖:所謂:「禮」,就是禮儀法度,也就是君臣、父子、兄弟的上下之別,作一個明確的區分。

所謂:「敬」,即是尊敬,如果一個人能夠以敬人之心對待周遭的人,這個人就該稱得上是一個謹守禮儀法度的人了。

陳生:重信義是掌握民心之道。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曾經逃亡他國達十九年之久。十九年後,由於秦軍的幫助,才得以順利回國繼承王位,他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晉文公。

晉文公繼位之時,並未獲得老百姓的尊重,因為百姓對這位異國回來的君主感到十分陌生。一個長年流落在外的君王,怎麼可能待我們如同胞手足,又怎麼可能對這個曾經不容於他的國家,而竭心盡力施行仁政;他只不過想藉著權力,總攬一國大權,又怎會顧及我們百姓之死活呢?由於百姓心懷忐忑不安,晉國強將呂省、郤芮趁機反叛,糾集眾軍直搗王宮,一把火燒燬富麗堂皇的宮殿,晉文公只好又出城求助於秦軍。秦穆公看見晉文公如此狼狽,便派遣三千精兵,護送他回晉國都城;呂省、郤芮懼於秦軍的威猛,只得不戰而降。至此,晉文公才算順利的登基了。

由於經過這次慘痛的教訓之後,晉文公明瞭了治國之道,要想一攬大權在身,需先掌握住民心,而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堅守信諾,大行義政了。於是晉文公就在任人舉官方面,本著大公的原則,不計恩怨,唯才是用。他不特別禮遇逃亡十九年與他同甘苦、共患難的臣子,也不敵視曾經暗殺他的人;他虛心接納大臣趙衰的建議,擴充軍隊,將人員適時的給予編配。他並且明立規定,曾經跟隨他逃亡的人,軍職最高止於副將,而幫助他處理政務而獲得民心的人,才有資格掌權最高統帥。因此,眾官、百軍都樂於為他竭力效忠,鞠躬盡瘁。

關聖:晉文公的言出必行,也因此讓晉國百姓人人都養成守信用、講義氣的良好風範。晉國百姓不只在待人處事是如此,在生意場上也不再錙銖計較、索求高利了。掌握民心並不是僅憑一次守信用就可以做到的,必須時時刻刻以信義之道自勉,才可以獲得百姓衷心的擁戴。希望諸子在待人處事與進德修業之中,也能時時刻刻以信義之道自勉。

一個和樂平易的統治者,必定能夠通達人情世故,了解民心的需求,並且能讓自己的言行成為百姓言行的模範。所以教忠、教孝,撕破了喉嚨,也難以收到實效,必須為政者以身作則,率先行孝盡忠,影響民心,感化民眾,使大家不約而同的群起仿效。

是故,身為一國之君除了要具備豐富的學識以外,還應該要能依理行事,以親切和藹的態度體恤人民,對人民如同對待自己親生的子女一樣,能做到這個地步,才算真正是百姓心目中的好君王。可。停筆。吾退!

陳生: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

微言大義集-第十章 禮敬處世‧以德服人

2014年10月25日 星期六

證量的象徵

蓮生/文

  白空行母說:

  「修行人常常提到證量兩個字,有人把證量與神通劃上等號,其實這是很可笑的一件事,因為證量與神通是毫無關係的。」

  「那什麼是證量呢?」我問。

  白空行母答:

  行者對任何痛苦的事,已能承受,而且不覺得痛苦。

  這即是了悟無常的證量。

  行者的煩惱不會生起,就算生起了煩惱,也能馬上止伏。

  這即是降伏煩惱魔的證量。

  行者在任何環境之中,不管是順境,或是逆境,都能平靜自己的心,完全不起波浪。

  這即是禪定的證量。

  行者的修法,從來不覺得厭倦,恆長的精進,不懈不怠。

  這即是心氣任運的證量。

  行者對根本上師視之為佛,根本上師的優點,是佛,根本上師的缺點是教化。

  這即是無分別心的證量。

  行者妄念不起。

  (定的證量)

  行者明覺恆住。

  (慧的證量)

  行者五毒不侵。

  (戒的證量)

  白空行母說:

  「真正的證量,是指這一些,這才是證量。至於眼通、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這是通力,只有漏盡通,可算煩惱漏盡的證量。



  白空行母又說:

  另外有些小小的證量,也在此,特別述一述:

  執著少了些。

  煩惱減輕了,看得透了些。

  比較不那麼的自私。

  名利心看得淡了,一切自然來,一切自然去。

  不再嫉妒比自己更有成就的人。

  離開了渴望求取。

  就算在沒有禪修的時候,也沒有失去禪修的明覺。

  任何念頭的生起,均能一剎那之間的摒除,而不殘留心中,就是無念法門。

  涅槃也可,輪迴也可,也就是無分別心的證量。

  不攀緣了。

  一切安住。



  白空行母說:

  有一些行者自稱已擁了證量,而且證量大得很,大到上了九重天外。

  這些行者如果:

  好名位。

  爭利。

  爭地盤。

  迷惑其他行者。(不如法的)

  攀緣。

  背棄根本上師。

  誇大神通。

  創造自己的名聲。

  搞自己的團體。(分宗分派)

  如果這些就是證量,這是鬼迷其心,下三惡道名冊中,列有其名。

盧勝彥文集214冊《瑜伽士的寶劍》證量的象徵

2014年10月24日 星期五

勸君在外莫風流

  出自《警世寶筏》

  以前在京都有位鐘秀才者,以教職維生,桃李滿天下,且頗有盛名,傳遍京城各地。但鐘秀才有一毛病,就是極其好色,喜歡到處沾花惹草,不顧妻小,是其最大的敗筆。

  有一次到京鴛鴦村,見一少婦美若天仙,徑眉目傳情,心被勾去,魂不守舍,就跟隨其後,看能不能成其好事。

  複來跟丟了不知去向,就在鴛鴦村裡繞了半天!直到黃昏方歸,一回到家,因疲憊臥床就睡。

  在睡中夢見一老僧人向他說:「我也是一位風流之人,到處尋花問柳,你是否為情所困,我可助汝一臂之力。」

  鐘秀才曰:「我喜歡鴛鴦村的某位美女,你能否代為周全?」

  老和尚說:「可以啊!但你絕不可後悔,我可很快將此女帶來給你。」

  沒多久,果真把其思慕之女人帶來,並說:「我也帶來了一位!能否借你的房間成就好事?」

  於是帶老和尚與那位女的到東廂房,正聽得東廂房兩人言語。女的說:「我先生喜歡在外沾花惹草,我也可以和你相好。」

  鐘秀才一聽此話,正是其太太的聲音,即刻破門而入,此時鐘秀才方驚醒過來,原來是一場夢。

  自此之後痛改前非,不再風流,認真教學,夫妻恩愛倍增,此即是警示其非,而端正其行,獲福匪淺也。今世之人能可不明而醒之乎!

※ ※ ※

  《玉皇育德真經》提及:「郎君在外莫風流,出軌亂心惹憂愁」,古來眾生常有風流之史,但風流一時,常令自己及家人痛苦或煩惱一世。

  本文所言之「郎君」並非單單指向男子,亦包含女士在內,統稱為「郎君」;所言之「出軌」,乃是對婚姻不忠誠之行為。眾生若是身為男子,建立有家室者,旅居在外有可能因為任職官務,古時候當官者,經常要遠離家鄉,告別父母及元配,十之有八必須終年與家人分居異地;因此,不少官員都有納小妾之習慣。在過去的年代,女子長期受到「女子無才便是德」之壓榨下,比較容易接受丈夫另納小妾在外或家裡,但彼時早有爭風吃醋之現象,有些元配及小妾在丈夫跟前表現的甚能和合,但暗地裡互相較勁,有些則擺明有意無意就彼此冷嘲熱諷,造成家庭不和睦等事件層出不窮。

  現代之女權抬頭,男女從十分之八的文盲,由接受教育到十分之九的高教育水準,普遍持有一種態度,那便是「寧願擔蔥賣菜,不願與人公家丈夫」〈閩南語〉,並且五教聖賢,大都主張一夫一妻為標準人生,一來家庭好管理,二來不會有太多紛爭,有時續絃都非常容易出現「您子,我子,打咱子」的情形產生;因此,男女在外,切莫與第三者有曖昧不清之事發生,以免最後三方都吃力不討好。

  時下不少家庭風波,出自於夫妻間有一方外遇,甚至於雙方都有外遇,若是第三者出現在夫妻之間盤旋,此時若是夫妻倆為了維護辛苦建立的家庭關係,斷然與外遇對象從此保持距離乃是有所必要;但是如此一來,對於第三者又是情何以堪,因為第三者很有可能是最無辜的。若夫妻倆某方要為第三者說話,則家庭關係又恐怕會陷入紛爭及膠著,乃至家庭粉碎,有時夫妻倆與外遇對象,最後演變到三方面彼此都不再往來,豈不是應驗了「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名言。

  普天之下,有些男女因為出軌而想要息事寧人,一方面不敢讓配偶知情,故而常要配合第三者之予取予求,造成自己的不安及困擾;有時,經過夫妻雙方冷靜溝通之後,打算恢復往昔之關係,卻逢外遇對象糾纏不清,此等風波便將會持續困擾著夫妻雙方。凡我眾生,豈能不審慎之。

  是故,迷愚的眾生,做事僅憑一時之衝動行事,完全未考慮到後果;凡是有智慧之人,必定擇一而終老,不給自己與家庭徒增困擾也。

寶德雜誌127期-述論:郎君在外莫風流‧出軌亂心惹憂愁

2014年10月23日 星期四

學道莫爭辯

  洪英禪師,邵武陳氏之子,自幼警敏,讀書一目五行。出家之後,前往黃檗山拜訪慧南禪師。

  慧南與之交談,夜語達旦,深受讚賞。慧南曾譽之云:「汝乃我家英雄,具正眼者,善自護持!」

  洪英禪師議論嘗傾四座,一時聲名籍籍。後來開堂說法於石門寺,久飲遷洪州泐潭山寶峰禪院。世稱「英邵武」,又稱「泐潭洪英」。

  洪英禪師繼承了黃龍慧南的宗風。他雖然善於議論,機鋒銳利,卻又反對禪僧沉浸在文字口舌的紛爭之中。

  他曾講法道:「問也無窮,答也無窮。問答去來,於道轉遠。」

  「言中取則,句裏馳求,語路尖新,機鋒捷疾,如斯見解,盡是埋沒宗旨,玷污先賢。於吾祖道,何曾夢見?」

  他接引前來參學者,在於啟發各自內心覺悟,嘗有偈云:「青山重疊疊,綠水隌潺潺。未到懸崖處,抬頭仔細看。」

  又曾上堂云:「石門路險鐵關牢,舉目重重萬仞高。無角鐵牛衝得破,毗盧海內鼓波濤。」禪師之啟發自性,指示禪機,可以想見其為人。

  洪英禪師對於禪林中不顧道德廉恥,追求權勢利益的種種現象經常表示譴責之意。他見禪寺內部紛爭不止,曾經當眾自責道:「領眾不肅,正坐無德,吾有愧黃龍!」

  他的這種嚴於律己的態度,受到後人的稱許。

※ ※ ※

  道也者,無形無相,無聲無臭,是不可摸,不可觸之玄妙法體。是故,學者必由心靈深處去體悟,由日常言行舉動去領會,要之以心靈神會道之妙締,絕不是時下一般修士以為讀幾本經典,說幾句不知所云之玄語,甚或寫幾篇佶屈聱牙之晦澀文章,即已得大道之真諦,而口肆不慚的大放厥詞,互相攻訐。若持此而自大自狂者,心已不正,靈已混濁,何可大言其悠遊於大道之領域乎?!明理者悲其愚昧,修身者嘆難挽其迷墮,有知之士尤是恥與為伍,蓋學道者淪此境地,誠乃可悲可嘆矣哉!

  世道不興,由來已久矣!觀世人之熙攘,莫不為名,莫不為利,名利枷鎖之禁錮,使世人之心胸閉塞不興,謀奪益趨。雖有一時悟前非而興善道,借聖堂而潛修,即美其名曰學道。所謂學道,乃須脫胎換骨,將以前污染之習氣穢臭,盡付東流,從而平心靜氣地秉受聖佛之教誨,力行人倫綱紀,見人之善,則思齊焉,見人不善,如探湯,苟若是,斯可謂之學道也。無乃世人心未能去私,行不能正途,見人之善者,則譭謗中傷,見人之不善者,則刻薄謾罵,而標榜自己所強所能,嗟乎!大道之所廢,廢於此輩名利客矣!

  奉勸有志諸君,養性靜靈,邁進大道門牆,唯誠而已。人皆有因果與業障,亦各有福報與禍劫,祇要誠持堅修,必可除業消劫,進而精益所見,益明所學。則日夜不輟,戒慎所行,學道預期可哉,何須乎嚷嚷而爭辯?!希悟之!

儒宗寶典第二卷-談:學道莫爭辯

2014年10月21日 星期二

披毛戴角還不盡

無極皇母大天尊 降

詩曰:公務人員盜公款,藉職賄賂傷民心;

   蹺班溜職遂私利,披毛戴角世世還。

聖示:娘見公務人員藉職務之便,收受賄款,集體貪污,使人民怨恨在心;監守自盜,利用職務迫使人民花錢奉獻,可惡至極。另公務人員不請自己的法定假期,卻蹺班、溜班做自己的私事,吃人民納稅的公款,做昧心之事,未來生生世世必須披毛戴角,償還給人民。娘悲憐諸兒女之無知,今夜便以「披毛戴角還不盡」為題,與諸兒女共同參研之。

  「披毛戴角還不盡」

  臺疆有位鄭姓公務員,仗著祖先福德,幸運的考上公務人員,又是在建設局,所以每天接觸的民眾,皆是有求而來,申請這個,申請那個。

  有一天,鄭姓公務員看到大建商的祕書來拜訪局長,送來二幅漂亮的匾額,寫著「功在人民」、「為民福祉」。鄭姓公務員很好奇,為何局長這麼受人民愛戴?於是便仔細觀察局長。

  常見局長接完電話,便出公差去辦事,常有建商、建材老闆、地方民代表等有權有勢的人請局長吃飯應酬,地點很隱密,時間常在下班後。局長很低調,但其親信忙著替局長「喬」事情,有些建案會優先通過,有些檢查被要求不要太仔細,連鄭姓公務員也受局長關照,要對「某些」人士特別通融。

  後來,鄭姓公務員嘗到甜頭,覺得當公務員受人尊重,又有很多不能公開的好處,便有樣學樣,吹拍逢迎無所不會。沒幾年他就升上課長,過幾年又升上了副局長,其前程似錦,待局長退休,他就能接手局長手中的人脈。

  但好景不常,新上任的市長有自己的樁腳,決定將市府內的不同派系一一剷除,換上自己的國王人馬。建設局長、副局長早被盯上,被人蒐集了不少貪污的證據,為了醜化對手政黨,市長人馬決定利用媒體公開局長和副局長貪污的內幕,可憐局長、副局長身陷囹圄,相關公務員皆提前退休,並將罰款繳回公庫。

  鄭姓公務員雖身為人民之公僕,卻遂個人之貪欲,不但無法積功累德,還鋃鐺入獄。未來歸空後,除下地獄「享受」酷刑,更得生生世世披毛戴角,做牛做馬,償還欠人民的債。

  娘以上述實例勸喻諸兒女,若想當公務人員者請務必三思,若無服務奉獻之決心,切勿輕易嘗試。一但拿人民之錢財,遂個人之私利者,皆有禍及子孫之悽慘報應,慎思!已是公務人員者當警醒之,莫造新業,改正自己不良的言行舉止,認真服務大眾,莫眼高於頂,結交權貴,輕視市井小民,一旦業報臨身,悔之晚矣。可,娘回。

本堂主席法主聖君 登台

聖示: 母娘今夜之慈訓點破眾人之迷思,現今經濟不景氣,薪資偏低的情況下,諸賢生暨眾善信大德拼命想考公職。不管是鐵飯碗或是金飯碗,只能裝自己該吃的公糧,莫「吃碗內,洗碗外」(國語),貪不義之財。更不能假公濟私,未正當請假而做自己私人的事,這樣的地獄受苦亦會加倍懲之,望諸賢生暨眾善信大德慎思悟之。可,吾退。

全真月刊134期

2014年10月20日 星期一

「降伏法」是暴力否?

蓮生/文

  有聖弟子問:

  「密教降伏法是暴力否?」

  我答:

  「是!」

  聖弟子又問:

  「師尊使用過降伏法否?」

  我答:

  「否!」

  「為什麼?」

  我答:

  「虛空無邊,眾生無盡。請問,我需要降伏什麼?」



  我說:

  在西藏,一般學佛人,修學了一些惡咒語,以青粿粉捏成阻礙自己的人或障礙道的魔,就誦惡咒降伏。

  祭葷腥。

  用兇器。

  誅殺人魔。

  或設立文武壇城。

  這一類的設壇立相,修「降伏法」的人甚多。

  我個人認為,此類學人應該知道,凡真正學佛行持者,其障難一定不少,因為道高,魔就跟著高。

  如果常修「降伏法」,以法力去降伏魔力,愈是降伏,魔就愈多,以降伏而遭魔怨,反而不是妙法。

  十惡魔雖然非善類,是可以降伏的;但,還是先以慈悲心去開示,先求轉變魔性;再不然,用平等性去化解;再不行,則須通達「二無我」。

  無我法。

  無魔法。

  這樣才是正理。

  據我所知,如果不是這樣,用「降伏法」誅魔誅人,對方固然十惡不赦,但,一生瞋心,用了誅法,也是有因果的。

  舉例:

  佛犯頭痛。(殺魚)

  佛出佛身血。(殺盜)

  均得受報。



  以前有一位活佛(仁波切)至我處,我就告訴他,你修「馬頭明王」降伏,以馬之牙,噉食一切小鬼為樂。

  你起的瞋心太多,樂此不疲,不能成佛,反成了大魔。

  以後當少修降伏,發「菩提心」為要,你以為如何?

  仁波切聽了我的話,即修本尊,而且產生了很好的瑞相。

  有名的米勒日巴尊者,先習黑教降伏法,雖有大力,不是佛法。

  所以犯了許多黑業。

  因此,馬爾巴尊者,才要磨練他,把他的黑業掃除乾淨。

  要發菩提心。

  若無菩提心,與魔何異?如果沒有菩提心,一定成魔。在藏地,修生起次第及圓滿次第而成魔的,也不少。

  要知道:

  降伏須從菩提心出發。

  降伏須從大悲心出發。

  降伏須超度彼生極樂蓮邦。

  如此才不會有過患。

盧勝彥文集209《魔眼》「降伏法」是暴力否?

2014年10月19日 星期日

鞭撻眾生,身長惡瘡

濟公活佛 降

聖示:環境影響人心甚大,如一個人進入道場而隨喜,則修行之念就會勃興,登丘墓而徘徊,則名利之心就會頓盡,故世人當謹慎擇居、擇友,才能不偏於正道也。

濟佛曰:徒兒隨為師上蓮台,準備出發著書。

王生曰:徒兒遵命!

(此時濟佛口念真言,堂外現出蓮台,師徒二人上了蓮台,快速飛往目的地。)

王生曰:叩問恩師!徒兒觀許多不孕夫妻,為了求子四處求醫問卜,拜盡各地宮廟,可說歷盡艱辛,箇中滋味只有當事人方能體會,但徒兒又常聽聞「兒女本是債,討債還債,無債不來」的古訓,二者似乎有點矛盾,恩師您可否說說其中道理?

濟佛曰:台疆早期的傳統社會以農業為主,人丁興旺自然就被視為是家庭幸福的基礎,加上自古有子嗣傳宗接代的觀念,因此對一般人而言,結婚、生子、養育下一代就成為一生的使命。若是男女結婚後沒有子嗣,就會被認為是福薄、命苦,當事人也常會感嘆不如別人有子女承歡膝下,因此想方設法要求得一男半女。

其實此乃是傳統習俗的看法,但若以因緣果報來看,會成為一家人都是有因緣才會來聚會,因為每個人都是為了卻因果而來的。所以說:「兒女本是債,欠債還債,有債方來」,而且通常是討債的多,還債的少。所以沒有生育兒女,不代表福薄、命苦,反而是他的冤親債主少。

故人生在世,只要能「積德立福」、「保身節欲」,其餘之事「隨順因緣」就可,如此不是很豁達嗎?

王生曰:恩師所言一派輕鬆,但許多人背負長輩期許,親朋好友的關愛,其所受壓力無與倫比,應該很難豁達看開吧!

濟佛曰:哈哈!那就要看個人的智慧了。

(師徒二人談論間,蓮台已抵達一民宅。)

濟佛曰:目的地已到,徒兒下蓮台。

王生曰:徒兒遵命!下了蓮台,映入眼簾的是一間典型的農家屋宅,隨著恩師進入屋內後,即聞到一股濃濃的惡臭,並且看見一位身上長瘡流膿的男子,半躺在椅子上閉目養神,叩問恩師,今日是要訪談此位男子嗎?

濟佛曰:然也,待為師將其元靈調出,你訪問他為何會遍體生瘡之因由,以做為世人之警惕。

(此時濟佛以佛扇一搧,男子之元靈即被調出。)

王生曰:先生您好,因為今日濟公活佛恩師奉旨領我訪遊著書勸化世人,而我看您遍體生瘡,坐立難安的樣子,令人同情,不知您罹患此症多久了?可否說說因由,作為著書案例,積一些功德。

(男子經濟公活佛點化後,恍然大悟自己的前因後果,隨即娓娓道出。)

男子曰:我罹患惡瘡已有十三個月之久,本來只有大腿上有長,後來漸漸蔓延,連手上、身軀都長滿了膿瘡,尤其是臀部最嚴重,簡直是體無完膚,而且不能手抓,一抓就破皮潰爛,惡臭不止。雖然有給幾位皮膚科的醫師看診治療,但病情反反覆覆,就是無法痊癒,剛才經過活佛指點後,才知道是因果病,怪不得醫不好。

我罹患此病的因果是緣於前世造惡而引起,因我前世務農,家中種有水田和種植果樹,為了耕作,也養了一頭牛,但因我個性急,脾氣暴躁,因此每逢要耕作翻土時,我都會嫌家中的牛不賣力,一股怒氣上來時就用鞭抽打,完全不管牛兒已經氣喘吁吁,勞累不堪。

另外,因我果園種有果樹,有時會有人偷摘,所以我都會準備一支竹鞭,只要被我逮住,必受我一頓鞭打,尤其有一次一群小孩子集體偷摘食,被我發現,於是我就追打他們,下手毫不留情,打得他們舉身傷破,哀號不已。

因為這些惡因緣,所以今生罹患惡瘡,身軀不斷地流膿流血,且惡臭難聞,以償還前世惡業。

濟佛曰:你前世鞭撻眾生,今生就讓你身受皮開肉綻,瘡口難斂難癒之苦,而你的業力還有八個月才會消,故你要好好懺悔思過,或許可因此縮減你受苦的時間。又吾在此亦盼世人不論做什麼事,都應將心比心,切莫因一己之私而造下惡業,否則必定會遭受果報的。

(此時濟佛佛扇一搧,男子之元靈又重返體內。)

濟佛曰:好了!今日就訪談至此,我們回去吧!

王生曰:徒兒遵命!

(此時師徒二人上了蓮台,蓮台往虛原堂飛回。)

濟佛曰:虛原堂已到,徒兒下蓮台。

可,吾回。

因緣與果報-第十九章 鞭撻眾生 身長惡瘡

2014年10月18日 星期六

冷灰

  昔時有一位修練者名趙通,雖各項修為皆不錯,但唯獨遇事控制不住脾氣,因此為了警惕,即自取別名「冷灰」。

  冷灰住在山區,門前有溪無橋,對於老弱、童子過河有困難者,冷灰就背他們過河。

  一日,一位瘸子要過河,冷灰就背他過去。過河後,瘸子對冷灰說:「我走路不便,你能否再背我一段路程。」

  冷灰說:「可以。」

  而在往山坡上走的時候,瘸子問冷灰說:「聽說你為克制脾氣,不發無明火,還特意另取別名,是什麼名兒來著?」

  趙通回答說:「冷灰。」

  往前走了幾步時,瘸子又拍了一下冷灰的腦袋問:「叫什麼來著?」

  趙通回答說:「冷灰!」

  這瘸子連拍三次連問三回,冷灰就生氣的高聲喊道:「冷灰!冷灰!冷灰!」

  話音剛落,頓覺身上背的人消失了。正在驚凝之際,忽聞空中傳來話語說道:「冷灰灰不冷,冷灰堆中冒火星,吾乃鐵拐李特來度爾,看來爾的火氣不滅,難成正道,再修幾載吧!」說罷離去。

※ ※ ※

  世之人皆知心平可以和氣,中醫亦言怒氣過盛傷肺充血,而心平氣和可平衡陰陽,調和六脈,祛病延年。因此,修道之人更應戒浮躁之心,淡化得失恩怨,自可達到「心靜神安,老而不衰」的境界。

  張三豐在《玄要篇》中指出,「未煉還丹先煉性,未修大藥且修心」,此皆言其暴氣躁性,有害於道,必須用心除去也。然而世間許多糊塗修道者,喜人奉承,好人抬獎,只愛人順己,自不去順人,稍有磕撞,即躁性發作。怒由此而起,忿由此而生,甚至以力爭勝,彼此兩傷,入於死地,自喪性命者有之。

  暴躁一生起,則只知有己,不知有他人,不但清靜心消失,佛號遠遁,也失去禪定的境界。故可知暴氣躁性一發,大火燒身,性亂命搖,任性而行,隨心而作,妄想明道,難矣。

修道基本功-第八章 化暴躁

2014年10月16日 星期四

崇高的法律價值

  德意志帝國皇帝威廉一世在波茨坦有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名叫「無憂宮」。

  有一次這位皇帝登上無憂宮遠眺美景,視線卻被緊挨宮殿的一座磨坊擋住了。

  不合時宜的「違章建築」讓國王非常掃興,但他畢竟還是愛自己的子民的,他想以一種公道的方式來解決。於是派人前去與磨坊主協商,希望能夠買下這座磨坊。



  這幅畫中,威廉一世出門遛狗,用手杖指著磨坊,好像與路遇的磨坊主人格勒文尼茨在爭執,而磨坊主人拖家帶眷,也給國王施加道德壓力。

  豈料磨坊主人約翰.威廉.格勒文尼茨(JohannWilhelmGrävenitz)一點不把「市政規劃」和「國家形象」放在眼裡,堅決地拒絕了皇帝的請求,理由竟然是:磨坊是祖先留下的,不想賣!

  要知道這可是一個國家的門面,來這兒的國際友人很多。一百多年以後的波茨坦公約就是在這裡簽訂的。

  真是個不識抬舉、不可理喻的「釘子戶」。

  威廉一世皇帝龍顏震怒,立即派警員把磨坊給拆了。

  這個「釘子戶」此時倒很配合,他站在一邊,嘴裡嘰嘰咕咕:「別看你是一國首腦,待我到法院與你理論。」

  第二天,約翰居然就在當地一紙訴狀把皇帝告上了地方法庭。

  判決結果居然是:威廉一世擅用皇權,拆毀由私人擁有的房屋,違犯了帝國憲法第79條第6款。應立即重建一座磨坊,並賠償損失費150塔勒。

  威廉皇帝貴為一國之君,拿到判決書也只好遵照執行。

  而那個「刁民」約翰此時躺在新蓋的磨坊裡,一邊數鈔票,一邊偷著樂,壓根用不著冒著被遣送拘留的危險,也不擔心什麼打擊報復,秋後算帳。從此以後,不管什麼國際友人來訪,他天天心安理得地磨他的麵粉。

  數十年後威廉一世和磨坊主相繼去世,磨坊主的兒子因經營不善而瀕臨破產。他就寫信給威廉二世,自願將磨坊出售給他。

  他覺得皇宮肯定認為這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情,既可以給行宮以開闊的視野,又可銷毀威廉一世在世時官司失敗的物證。

  威廉二世接到信後,感慨萬千,便親筆回信:

  可愛的鄰人,我怎麼忍心讓你丟掉這份產業,你應當竭力保住這份產業,並傳之子孫,使其世世代代在你家主權之下。

  這件事與我們國家關係極大,這座磨坊應當長期保留下來,以作為我們國家司法裁判公正的紀念。

  你現在很困難,我十分同情,今贈給你6000塔勒,請務必收下。如果你不好意思收的話,就算是我借給你的,解決一時之急。

  你的鄰居威廉二世。

  歷經了多少代統治者,到現在,那個磨坊像紀念碑一樣屹立在德國的土地上,它代表了一個民族對法律的信念,每年都吸引不少觀光者,特別是一些法律專業畢業的大學生,他們以觀摩磨坊為自己從業的必經程式。

  約翰.威廉.格勒文尼茨。也許他才真正是「世界上最牛釘子戶」!威廉一世,為了祖國,在法律面前低下了他那高貴而傲慢的頭顱!

2014年10月15日 星期三

做人勿太狠

蓮生/文

  昔日。

  我因神算聲名大噪,所以惹人眼紅,又因勒索我不成,便請了流氓,欲傷我身。

  這即是「樹大招風」之禍也。

  在埋伏傷我的前一天,流氓自己騎機車,出了車禍。

  真是瑤池金母憐我、惜我,救了我的一命。(此事寫於早期的書中)

  今日。

  我閉關於「葉子湖」,在修「三昧」時,知了一事。

  有一位弟子,自己本無負債,只因替哥哥背債,自己卻成了負債的人,哥哥逃了,而自己遭殃。

  他平時念佛很勤,很虔誠,同時念《阿彌陀經》不斷,他被黑道捉去。黑道是討債的。

  黑道人物很凶狠,極力拷打他的股脛,說也奇怪的是,明明打的很重,卻毫不痛楚,只有幾道痕跡而已,彷彿有神人替他擋住,他自己也覺得奇怪。

  三個打他的人,第二天都臥病不起,同時三個人都做了同一個夢,夢中有人來告訴他們三人:

  「此人是佛弟子,打不得的,有福神護著他,毒打了他,你們就會臥病不起。」

  三人面面相覤,只好放了他。

  後來,我的弟子做了一筆生意,很順利的賺了錢,就把哥哥的債務解決了,方罷。

  我寫一偈:

  黑道生活槍與刀。

  不分皂白亂糟糟。

  容易造業及遭禍。

  其中因果最糟糕。

  但見生涯日夜倒。

  心中浮亂未能定。

  勸人做事勿太狠。

  及早回頭歸正好。

盧勝彥文集第173冊《一夢一世界》做人勿太狠

2014年10月14日 星期二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明朝萬歷年間,在揚州有一富商,當他快要離開人世的時候,便交待他的兒子說:「我這一生所以能夠富有,就是靠這一把秤。這把秤是用烏木合成的,中央是空的,在空的地方暗藏水銀。當要賣出的時候,就將水銀導向前頭,要買入的時候,便將水銀導向後頭,這樣就可以賣出的時候多賺一點,在買進的時候少花一些,所以我才能夠富有。」

  兒子一聽,心裏不免有些難過,但是不敢對父親直言。等到父親過逝之後,便把這把秤給燒掉了,而所焚燒出來的煙竟化作一條龍飛升上天。

  經過三個月,他的兩個兒子相繼死亡,他便心生怨悔的說:「以前父親在世用心不公平卻能平安無事,而今我用公平、老實的心來買賣,反而兩個兒子相繼死亡,老天如果有善惡的分別,怎麼能這樣呢?」

  當他心中升起這樣的感嘆之後,忽然頭感暈眩坐在椅子上,看到一間官府有一位神官坐在屋中,為主的官員對他說:「你的父親生平輕出重入,欺騙他人而肥厚自己,他能夠有今天的財富是因為他命中本就應該有的,但是因為他的這種做法,違反了天地間的道理,以至於得罪了上天,所以上天派下消散、破耗兩星轉生到你們家,準備花盡你們的財產,並且要用大火燒死你們全家,以顯示惡報。」

  神官接著說:「今天你能改惡向善,買賣公平,事事都能公正,上天決定不讓你受到惡報,所以將消散、破耗兩星收回,你不要誤會才好;上天會再派好的來作你的孩子。在不久之後,你仍會有兩個孩子來光耀你的家門,而且還會增添你們的財富,你以後還是要認真的行善,不要有怨尤的心。」

  兒子醒後,銘記在心,從此更加努力行善事,三年中果然生了兩個兒子,長大後都中進士,家產豐盛,子孫也眾多。

  後來有位名叫張拱辰的說:「我在邢關的時候,跟這家的公子是鄰居,所以知道的很清楚。」

  他證明此事不虛。可見福祿天定,是自己修來的,命裏有時自然有,所以不要以為福祿是可以用奸巧的手段而得來。

  人世間的一切,冥冥中還是有上天在作主,因此若不真心修德積福,則一旦福盡祿絕的時候,惡果還是要自己承受的。

※ ※ ※

  財者,為世人之所愛者,然財之給與均有其道,非每個人想欲得財,財就可隨心而來。若財之不能如願而得,用不當之法強求得之,即是所謂之不義之財,那不但不能如意得之,反而會因而造下了災禍,不能不知也。

  所謂:「財是有福者得之」。何謂有福者呢?即是有德、有功之人也。有德、有功自可解業而得福,如無功無德,財不聚而苦之也,若強求必違天理而逆之,造災造禍隨之而來。故世人應能明知「財福」之來,非人心之所隨意可得之者也,亦即是惟有「積德」、「存功」,始能造己真正之財福。

  世人處處可見前述道理之印證,非吾之戲言,亦希能啓悟,在功德上多下工夫,就等於在己身之「財福」上多培根基也。今日藉此以惕醒之,並勉行之。

禪化闡道篇第一輯 財福之來

2014年10月13日 星期一

男女有別,授受不親

  出自《四十二品因果錄》

  昔日大雙林有一寺,有二位主持僧,分為兩房居住。師兄名悟號,為五戒僧。師弟名達號,為七戒僧。

  一日,七戒僧無事清閑,同一位徒弟下山,勸世度人。行到三叉路口,忽聽見一個幼兒在路邊呱呱啼哭。七戒僧就叫徒弟,你將幼兒抱起來我看,是男子抱回寺撫養,若是女娃仍然安放路邊。

  徒弟走近前抱來看,卻是女娃。徒弟就不敢來抱,這時女娃啼哭更甚。

  徒弟說曰:「師父咱是出家人,須慈悲為本,咱無由此經過,由她生死,與咱無干,既然有看着,就救伊一條性命纔是。」

  七戒僧言曰:「徒弟說得有理。」就叫徒弟,將幼女抱起來,同我到老懼家中,自有道理。

  二人行到老懼門前,老懼就叫師父,今日難得下山來,請入堂上用茶。七戒僧入內,坐在校椅,老懼入內捧茶,請師父喫茶。

  七戒僧用畢,開言對老懼說曰:「我今日下山之時,拾得一個女娃,叫徒弟抱來,我見你並無一男半女,不如交與你撫養,我有數兩銀子,付與你家中應用。」

  老懼接了銀子,就撫養此幼女。七戒僧作別同徒弟回寺。

  不覺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過了十六年。一日七戒僧又下山,去勸世度人,行到三叉路口,心中思起,早年在此處拾一個女娃,交付老懼家中撫養,如今未知事體如何?不免到他家中看看。

  老懼就請師父入廳中喫茶,七戒僧就入堂中坐下,喫畢就問曰:「我當年拾有一位女娃,交付你撫養,未知現在如何?」

  老懼答曰:「此女年紀及筓,名曰碧蓮,生得甚為伶俐,足不出門庭。」

  七戒僧對老懼答曰:「你可叫碧蓮出來與我看。」

  老懼答曰:「這件事吾也不敢自主,吾自去問她,欲見你乎?」即隨入內,對碧蓮言曰:「今日妳師父來,妳可去見他。」

  碧蓮答曰:「今日是吾師父來,吾自然去拜見。」

  碧蓮隨懼出來,七戒僧看見碧蓮,生得美貌,十分姿色,心中頓生愛慕。

  碧蓮見了師父就入內去。七戒僧向老懼言曰:「吾這數兩銀子與你,吾要回去寺中,今夜等吾寺中課誦已畢,你將碧蓮帶到寺中,從後門入來。」

  老懼應允。其後七戒僧與碧蓮二人有私情。

  不覺半載有餘,一日五戒僧坐禪之時,就知七戒僧與碧蓮作不正之事。一日正是八月十五夜,中秋佳節,五戒僧就辦一桌齋筵菓品,叫徒弟去請你師叔過來企茶。

  徒弟卽請七戒僧來到,師兄弟倆人飲數杯茶,五戒僧言曰:「今夜是中秋佳節,咱二人將蓮花為題,各吟詩一首。」

  七戒僧卽尊五戒僧先吟,五戒僧言曰:「今夜是吾請師弟過來喫茶,自應尊你先吟。」

  七戒僧就吟曰:

  「日照紅霞滿池中,含盡秋風幾度長,斜臥一枝偏點水,呈芳萬紫紅蓮香。」

  五戒僧隨即和曰:

  「月映碧霞遍池中,迎秋沾露夜轉長,熟茗同賞中秋月,碧蓮賽過紅蓮香。」

  七戒僧聽了,心中知悟,滿面羞恥,不辭而去。回到房中,即對碧蓮言曰:

  「吾與妳情意之事,已被吾師兄知覺,我這數兩銀子,交付與妳下山而去,任從所行,自今以後不必再念吾。」碧蓮遂接銀子,拜別下山而去。

  七戒僧作偈曰:

  「吾年四十七,萬事要歸一,只因念頭差,今朝去得急,對以悟和尚,何勞苦求乞,幻聲如雷電,依舊沖天密。」

  七戒僧作偈畢,放在桌上,撞壁而亡。

  次日徒弟報知五戒僧,五戒僧就去觀看,知七戒僧墜落雞胎出世,就將七戒僧身屍埋葬。

※ ※ ※

  學佛正氣,清心寡慾,須先斬絕情根色淫,不為恩愛相纏,心不起邪念,眼不看邪色,意不追邪情。淫為種下萬惡之原,世間男女要有分別,視自身是舍利寶珠,若不守身中至,亂淫做傷風敗俗的事,豈不是失了父母面目,誤去一世人身。

  欲學聖賢,要男女有別,授受不親,常抱住一箇禮字。何況學修行的人,更要思想大千世界男女,皆吾同胞,一性姊妹,是無極老母的皇胎兒女,靈山的親骨肉,夫婦能相勸同修,方為合理。須知淫為萬惡之首,何苦來犯此彌天大罪。

  若能戒到細微之處,不但不邪淫,眼耳口心意清淨,正己化人,守道如水清,守身如玉潔,端正行為,不犯淫慾之戒,這是和儒家的禮字意義相同也。

誠信為立身之本

  一個自稱著名貨運公司的司機,走進一家汽車維修廠說:「幫我把發票金額多開一些,我回到公司報帳後,有你一份好處。」但是店家拒絕了顧客這樣的要求。

  顧客仍然糾纏著說:「我的生意很好,會常來的,你肯定會賺很多錢。」店主告訴他這種事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做的。

  顧客氣急敗壞的嚷著說:「很多人都是這樣,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立即下逐客令,要求這一位顧客馬上離開到它處去談這種生意。

  這時顧客露出微笑,並滿懷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說道:「我就是貨運公司的老闆,我一直找尋具有誠信的維修廠來長期合作,你們是最適合不過了。」

※ ※ ※

  誠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惟有讓人信得過的人,才能在社會上立足。如果失掉信任,不僅難以立足於社會,甚至要身敗名裂。

  日常生活之中,只有待人誠信,才會使你獲得朋友,更在複雜的人際交往和生意事業中立於不敗之地。人而無信,百事皆虛,誠信是做人的準則之一,若想獲得知己,必先以誠信待人,雖說是老話,但其效益的宏大,古今中外頗少例外,歷史中講究誠信的人,數不勝數。

  林肯曾經說過:「我不求必勝,但矢志真誠,我必言行如一,貫徹始終,我必將與正人君子並肩,是其是,非其非。」做人的道理,最緊要的是建立健全的人格,有健全的人格,才有健全的事業。如果人格不健全,隨時有身敗名裂之患。

  是以故,做人處事要講究誠信,如果不講求誠信,無論什麼事也做不成。盼世人謹記在心也。

2014年10月11日 星期六

玄旨遺失了

蓮生/文

  福州,芙蓉山,如體禪師。

  僧人問:「如何是古人曲調?」

  如體禪師答:「聽到了嗎?」

  僧人說:「沒聽到。」

  如體禪師寫了一偈:

  古曲發雄聲。

  今時韻亦同。

  若教第一指。

  祖佛盡迷蹤。



  對於如體禪師的這個偈,及對話,我發出會心的微笑。

  我說,我作夢的時候「聽到」,我醒來時聽不到,古人曲調,我反問,誰是古人?

  如體禪師的偈,我說明如下:

  古德的經論,如同雷音,如同海濤,雄壯又威武,果然貫耳而來。

  到了今天,古德曲調,今日聖賢,是一不是二,完全是相同,一樣的。

  但是如果談到「第一義諦」,就算是祖師,就算是佛祖,就全部不見了,無踪無跡,成了一個大謎題了。

  也就是:

  古德。

  今人。

  第一義。

  迷迷迷。

  敬愛的聖弟子,你有何見解?三字、五字、七字、就可以了,你可以破這個謎題嗎?大家何妨參上一參!



  益州,普通山,「普明禪師」。

  僧人問:

  「如何是佛性?」

  普明禪師答:

  「你無佛性。」(佛性無實體)

  僧人反駁:

  「蠢動含靈,皆有佛性,學人為什麼却沒有?」

  普明禪師答:

  「因為你向外求。」

  僧人又問:

  「如何是玄旨?」

  普明禪師答:

  「這箇不是。」(玄旨無實體)

  僧人再問:

  「那箇才是?」

  普明禪師答:

  「玄旨遺失了!」



  我聽普明禪師說:「玄旨遺失了!」便哈哈哈大笑。因為僧人的問題,都是很可笑的,那個才是玄旨?玄旨原來是看不見的,聽不到的,嗅不到的,感覺不到的。無形無相,無影無縱,任你千尋萬尋,也沒有這個東西。

  佛性也一樣,能見性者,是見不著佛性的,因為見不著佛性,才叫見性。

  玄旨,非玄旨,才是玄旨。

  普明禪師乾脆說,玄旨遺失了,這位僧人當然無法契合它的義諦。

《拈花手的秘密》始終是一個「大謎題」

2014年10月10日 星期五

四海一家

  明朝時候,瓊山地方有一個人叫邱普,家裏很有些財産。少年時候,星命家給他推算,都說他富而不壽,且無子孫。

  邱普笑道:「若命裏派我富,使我得廣行慈善事業,也就夠了。」

  那時候鄉間農民,大都是很窮苦的,一年的收入,還了田租,吃也不夠。等到春天,便連藏著的谷種也吃完了,春天不下種,秋天哪裏來收成,這真是一個民生大問題。

  邱普知道他們有困難,便把自家收藏的谷子發給他們做種子。於是效野之間,稼穑耕耘,依然充滿著一片生機。

  到了秋天,農民收獲了,來償還谷種時,邱普只照原借的數目收取,對於他們自願加償的利息,一概謝絕。

  有的欠著不還,邱普也不計較。第二年春天,那欠的人不敢再來借,邱普就差人對他說:「你沒有種子,盡管來借,欠著的以後再設法吧!」一般窮苦農民,靠著他真像父母一般。

  有一年,地方上受了天災,田地裏粒米無收,一般平民,素無積蓄,逢到這樣的荒年,更把什麽來維持生活?官府裏又是怎樣颟顸的,得到災荒的報告,卻一味延擱,罔恤民命。

  邱普看見這種情形,就很慷慨的說:「宇宙內事,是我分內事,當此大難,我姓邱的正該當仁不讓!」於是把家中所有的米糧,除了自己吃的都捐出來,救濟鄉裏中的災民。

  這樣給他救活的人也不在少數,但終究災區廣闊,不是一個人施赈所能遍及,所以各處餓死的人仍然很多。

  邱普看見那路旁骸骨縱橫,不勝淒恻,於是在四郊買了許多荒地,立做幾個義冢,雇了人役,每日出外收擡死屍,擡到義冢地上一一掩埋,並備了酒飯和紙錢,自往設祭。以後每年逢著清明節,也都是如此。

  邱普常對人說:「凡民都是我的同胞,四海之內,都是一家,休戚禍福,息息相關,怎能袖手旁觀呢!」

※ ※ ※

  夫,人生首重講義氣,有義則招千里客,無義雖對面不相干也。義者,宜也,宜者為作事能合於正道之義。又曰:行而得其宜,曰「義」。義者,宜也,謂製裁事物,使能得其宜也。然義者,為正身處世之本,為人者,不可無義,故似家中之門戶,若不義,似家中之無門戶以之相對也。

  何謂人義,曰:父慈子孝,兄愛弟恭,夫綱婦從,長惠幼順,君仁臣忠,以此為人之十義也。故有先人而後己,小我大我之分,雖三尺孩童均知。然小我乃屬個體,小我以後復成大我,係是整個社會,大我能生存,小我方有可托。若社會每一份子,患有自私自利之心理,則必糾葛紛亂,而成同類殘殺之舉,則社會無有寧日,個人安全,將失其憑藉。

  是以義之所在,不惜損己利人,以完成大眾矣。公而忘私,只見一義,不見其利,正其行宜,不計其利,此惟公而無私,國而忘家者,方克為之,方足致之。故擔當公之大事也,必須犧性個人之利益,完成大眾之利益,置個人之利益於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身為天下矣,捨生取義。世人普遍存有貪生畏死,趨吉避凶之心理,然古人可有泰山與鴻毛之分,則生得其義,死得其所,謂之重於泰山,若反之謂輕於鴻毛也。

  生死乃是自然之現象,人生百年終難逃一死,故死得其時,死得其所,雖死猶榮,以義為是精神長存,雖死猶生。故人應於日常生活之中,實行明辨是非,明取捨,慎行止,負責任,知其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非份之財莫貪之,行為言止,秉守光明正大,清清白白,恪守職任,盡自己之能力也。

  如今社會競爭,攘利惟恐不後,爭利惟恐不先,因此爭殺搶奪,而心中無存一義,只見其利,不足為之。故人宜造福社會,利於人群,高尚其行,發為正義,合乎義者,雖百死亦不辭;不義者,即反掌折枝之易,亦終身不為也。時窮而後節見,義盡而後成仁,至生死關頭,亦不變其操,亦不易其守也。

  可惜者,今日下層社會之中,有所逞江湖義氣之流,為朋友死義,為報仇而殺人,因小不忍,而甘犯大不違,致成社會暴氣乖張,秩序大亂,皆誤解義之為物也,既不足為尤,當引為戒焉。

警世箴言-述義

2014年10月9日 星期四

自我警惕的五件事

  佛陀曾經這樣教導比丘們:

  有五件事,所有的人,包括女人、男人;在家或出家,都應當時常拿來自我警惕:

  我會變老;我不能免於變老。

  我會生病;我不能免於生病。

  我會死亡;我不能免於死亡。

  我所擁有的一切,都有離我而去的時候。

  我所做過的惡業,終究是會由我來承擔。

  這樣,可以警惕以年輕力壯、沒病痛、能活著、能擁有、心存僥倖作惡而自豪的人,免除他們的沉迷與行惡,引導他們走向出世的修學之路。

※ ※ ※

  朝日剛從東昇,倏忽夕陽西下;明月前照東窗,轉瞬又滿西樓。人生由幼至老,數十年光陰,即在日月兩輪迴轉中消逝。初生幼兒,頭光無毛,而至老年,落葉歸根,頂上禿頭,還原之期逼近矣!

  再看人生降凡時,兩手空空,不能提任何東西。晚年到來,手腳混沌,已覺一切不太「靈光」,縱有百萬金銀,手已抖震乏力,無法掌握矣。雖美物現前,則似小孩無牙,只有把垂涎滴下之份矣。又如美景妙處,腳已遲純,不但無法赴會,有眼視物已覺糢糊不清,此時人生即人死也,正是「去老返童」之期,猶如嬰孩「落土」之時近矣!一點「靈光」已被塵埃覆蓋,如陷幽冥。

  值此科學發達時代,人類追求物質享受,雖物類奢侈滿足,然日夜操勞,精神疲狽不堪,無有一時清閒,所以遇有休息「假日」,必成群結伴郊外踏青,以避囂囂塵勞。但所遊之風景,如人所云:「青山易改,景色善變。」今日美景,不日淍謝,如風吹散無蹤矣。故此景名曰「風景」,誠非虛言也。俗語云:「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即言此意也。

  但世人不悟此理,事事斤斤計較,以為「萬有」能永遠享有,真是「浮生枉作千年調,小鬼看了拍手笑。」世人生此「假合」世界,於「假」日遊此「假景」,其可笑乎,希世人悟之。

修緣寶典-述:假日遊假景之道義

2014年10月8日 星期三

退位讓賢

  一次,孟子會見齊國的一位地方長官孔距心。

  孟子問孔距心:「在你的軍隊中,如果有戰士,在一天中三次失職,你會開除他嗎?」

  孔距心毫不猶豫地答道:「不用等到第三次,我就要開除他了。」

  孟子又問道:「但是,你就沒有失職的地方嗎?如今,連年災荒,據我所知,你所管轄的地方中,有一千多災民,有許多體弱多病的老人死後被拋屍於山溝荒野之中,而年輕力壯的年輕人都逃亡在外。」

  孔距心為自己申辯說:「我的能力有限,實在無法妥善安置那些災民啊。」

  孟子搖頭道:「我打個比方吧:如果現在有一個人,接受別人的牛羊,替別人放牧,那麼,他就必須要找到牧場和草料喂養這些牛羊。如果沒有能力找到牧場和草料,那麼,他就只能把牛羊退還給原主,他不能眼睜睜地看著牛羊一個個餓死吧?」

  這個比喻的意思再明確不過了,就是說,如果在一個位置上,就得做這個位置必須做的事,如果做不好,或者不能做,那就不要佔著這個位置,騰出來讓給更有能力的人來做,這樣既不會傷害到自己的名譽,又不會傷害別人的利益。

  上天賦予世人擁有某些權柄,同時給予其相對之責任。而隨著權柄愈大,所應該承擔之責任也就跟著大起來。眾生多數希望本身可以擁有權柄,能夠對他人發號司令,但遭逢問題點時卻一點都沒有擔當,連絲毫的責任感都沒有,實有負上天所賦予之使命。

2014年10月7日 星期二

世界不平靜

蓮生/文

  如果有人問我:

  「這世界公平嗎?」

  我答:

  「公平。」(依因果律論)

  又答:「不公平。」(依一切外相來看)

  為什麼不公平?很簡單,這世界太不平靜了。強的欺負弱的,惡的欺負善的,有力的欺負無力的,有錢的欺負沒有錢的。動物世界,弱肉強食,形成吞噬世界。天天如此,時時如此。

  大魚吃小魚。

  小魚吃蝦米。

  蝦米吃泥巴。

  「吞噬世界」現代名詞就是「食物鏈」。

  現代人有糾紛,上法院互控,法律公平嗎?司法公正嗎?有識之士哈哈大笑,司法之下,冤枉而死的,不知有多少?所以「依一切外相」來看,這世界不公平,也永遠不會平靜。

  (大至於國家對國家,小至於細菌對細菌,這世界豈有平靜的時候?能平靜,才奇哉!)

  要真正得平靜,只有佛法的正見,才會得「真靜」。

  佛法大公無私,不殘害一切眾生。不只不殘害一切眾生,還要救度一切眾生。

  學佛是不妄想、不執著、不顛倒。慈悲為懷!

  只有佛法的「淨土」,才有清淨世界,捨棄佛法,大家想想,這世界何處有平靜?

  寫一小詩:

  因為人類不知足
  貪瞋癡
  所以才墮落入三途

  娑婆世界都是在爭執
  不平靜
  活得糊裏糊塗
  期盼行者不要太世俗

盧勝彥文集第168冊《孤獨的傾訴》世界不平靜

2014年10月6日 星期一

鼠輩橫行終淒慘

濟公活佛 降

詩曰:微涼氣候近中秋。普度蒼生又一週。
   遊記天書皆玉律。用心研讀道勤修。

又詩:真機妙理現鸞壇。聖德無非救世丹。
   雜誌慈刊資普化。家家拜讀得平安。

濟佛曰:光陰似流水,一年容易又中秋,但見月圓花好,眾生德性是否一樣圓滿無缺?或者如秋風飛揚,落葉片片呢?聖德堂諸生皆是有道之士,人人本乎至公之精神,日夜辛勞於普化蒼生工作,心如明月,性似潭水,願祝人人明心見性,道業光明。

楊生曰:感謝 恩師之眷顧,五年來與師朝夕相處,神靈相交,完成了「地獄遊記、天堂遊記」著作的任務,這段時間使我得到了無窮盡的靈源及智慧上的開發,欣見兩書普傳世界,但也遭受了不少魔難,冷靜時刻常自省檢討,覺得為人不易,尤其處於當今現實功利社會,要尋一大道為公者,實寥寥無幾,所以有時想隱居自修,不問紅塵世事,來得清淨瀟灑些。然蒙天恩師德普照,今又奉命著作「畜道輪迴記」,任務重大,請 恩師能夠加賜靈光,助徒一臂之力,以免有負 上天委任的聖命!

濟佛曰:楊生你不要嘆氣,俗語云:「生有人身易,要為人事難。」在人生旅程,沒有一條始終平坦直線無彎的道路,我們已盡天職,不負天心,仁盡義至了,舊的車子坐久了,總是需要下車,再換一部新車,人生的際遇都是因緣,聚散分合原有定數,我們是在追尋目標與理想,況人往高處爬,水往低下流,仙佛為度眾生,雲遊四海,豈拘一小處或定一形象,千變萬化,才是無極之妙法。俗語云:「與君子爭理,勿與小人爭氣。」新的旅程,新的使命,金雞啼唱,三陽開泰,聖德應運而出,光輝普照三界,我們往目的地去吧!

楊生曰:今日要往何處呢?

濟佛曰:我們往屏東去訪問「鼠輩!」

楊生曰:遵命!已坐穩蓮臺,請 恩師出發吧!

濟佛曰:……已經到了!

楊生曰:今天 恩師怎麼帶我站在人家的屋頂呢?這裡好像是一個鄉村,住的還是舊式土瓦房屋,主人好像在家裡看電視?

濟佛曰:林姓主人一家吃過晚飯,正在客廳欣賞電視節目,還不知道自己屋上已經來了二位「樑上君子」!

楊生曰:恩師喜開玩笑!我們是靈性來到此地,身輕如羽,所以他們不會察覺。我們就在這裡乘涼真好!

濟佛曰:不是來這裡乘涼!今天要訪問幾隻老鼠,牠們現刻躲在屋樑上,不敢到處走動,恐怕被人發現。定下慧眼一觀,老鼠就在我們腳下,這個地方藏著老鼠窩,我掀開一塊瓦片,你就可以發現牠們了!

楊生曰:請 恩師動手吧,但要小心些,以免驚動牠們!

濟佛曰:你放心,我對付鼠輩自有一手妙法。……掀開瓦片,你看這是什麼呢?

楊生曰:果然奇妙,一個老鼠窩內,藏著四隻老鼠,牠們伏著不動,好像有些驚怕。

濟佛曰:牠們在此等待深夜來臨,再下樑走動,偷吃飯菜。「老鼠!老鼠!伏著不動,等待什麼?大盜無能,小偷專家!今日濟顛為你送來幾粒「蓬萊米」,吃了快覺醒,爬上蓬萊仙島修道吧!」

楊生曰:恩師唸動法語,粒粒白米往鼠口裡送,牠們正吃得津津有味!

濟佛曰:這是「仙餌」不是「毒餌」,這回吃對了,等一會牠們會變為「靈鼠」,你就可以與牠們談話了!

楊生曰:吃了「蓬萊米」的老鼠正發出一種好像哭泣的聲音,好像用感謝的眼光注視我們,現在已開口說話了。

濟佛曰:我是濟公活佛,今日帶臺中聖德堂聖筆楊生訪問你們!

甲鼠曰:感謝 濟公活佛賜我靈米,也謝謝楊善士!剛才吃了靈米,體內一陣熱氣發動,一時昏頭轉向,過後覺得好像恢復前世記憶及人身般,腦海中浮出自己的來歷,請 濟佛渡我上西天吧!

濟佛曰:幾粒蓬萊米總算沒有「白吃」了。老鼠最高只能爬到屋頂,要想爬到天堂恐怕能力不夠,體力也難支持。希望你坦白陳述過去的罪證,供世間的人知道,以造功補過,要改變這付身軀,才能如願以償的。

甲鼠曰:好的!回想我過去,一部罪惡史也寫不完。我前生為人住於香港,是一個無惡不做阿飛歹徒,不務正業,以偷盜、強劫、吸毒過日子,後來覺得收入還是不夠開消,經一些惡朋引誘,暗中走私毒品,獲得暴利,還強姦少女三名,生活在醉生夢死之中,為了害怕警方逮捕,過著偷偷摸摸日子。一天酒醉與人吵架被人殺死,魂魄被陰差押往地府,受閻王嚴刑處罰,計受苦刑十二年。後來轉生為鼠投胎此地,已有半年,這些鼠親都是在世為非作歹的惡人。生為鼠輩非常不自由,白天睡覺,晚上才敢出來活動,還要步步小心,最怕看到警察,一不注意便被捉去!

楊生曰:那裡有警察會捉老鼠呢?

甲鼠曰:黑貓就像警察,牠們的任務就是巡察家中食物安全,我們的行蹤如果被發現,生命難保,這家主人養了一隻黑貓,令我們害怕萬分,要偷點東西吃,都是提心吊膽,構成很大威脅,這樣生活實在太痛苦了。一生偷偷摸摸過日子,只有黑暗巢穴可以安居,後悔前生罪惡太多,今生才會落得這悲慘下場。世間的人,千萬不要學我的模樣,否則遲早會被冥王安排來這個巢穴居住。

楊生曰:請問第二隻老鼠,是否談談你的過去呢?

乙鼠曰:感謝 濟公活佛及楊善士,我現心臟跳動得很厲害,不知怎麼說起。我前世是一個以賭為生的人,因混跡黑社會久了,漸漸變成老江湖,開設賭場,在賭具內做手腳,以搖控方式詐賭,邊來富商或風塵女郎,先假裝賭輸,以激起他們賭興,然後暗作手腳,使他們敗北,再以高利貸款給他們繼續賭博,一樣再輸,然後再以字條寫借據豪賭,許多商人被詐,賭得家破人亡。賭債若要不回來,便雇流氓以生命威脅,如此獲得暴利。後來因有黑道人物前來勒索,我拒絕給錢,所以曾被追殺,由於懼於惡勢力,只得遷移。

後來改做「金光黨」騙錢,以另一男子裝傻想找女人,向老太婆或有錢之婦女偽稱只要代為介紹,可得厚酬,再向被害者言這傻子很有錢,整個皮箱都是鈔票,其實這只是上下二張真鈔,中間夾著流行歌本。向婦女們偽稱我們可用賭博方式騙他的錢,一些貪心的人,一時財迷心竅,利令智昏,結果金鍊、金錢被騙精光。

一生以詐騙為生,雖然得有錢財,也只用在吃喝玩樂,一生也無所得。四十二歲時染患胃癌而亡。死後被陰差押至地府,受各殿嚴刑,三個月前被判轉生投胎為鼠,才到這個小窩裡,覺得很不舒服,吃住都是偷偷摸摸,有黑貓在監視著我們的活動,隨時都有喪命的可能。想來前世如果好好做人,就不會有今天了。

濟佛曰:前生不喜光明做事,今世只得在暗地裡生活。前世騙人錢財,生活在戰戰兢兢生活中,這一世有「貓眼」監視你,使你嚐受到緊張的滋味。既不好好做人,喜歡當「鼠輩」,上天按你的性向為你安排適當的「出路」,轉生為鼠。所以要怪自己,不要怪別人。

楊生曰:為什麼稱「老鼠」而不稱「小鼠」呢?

濟佛曰:牠們都是「老資格、老油條」,所以才配稱「老鼠」。牠們前生專門「吃人」,今生當老鼠,仍尋舊路而「偷生」。不過,已沒有前生那麼舒暢了。這些老鼠吃了我的「蓬萊米」,一旦壽盡可以復轉人身了。楊生準備換一個地方訪問「田鼠」吧!

楊生曰:要到那裡尋找地鼠呢?

濟佛曰:臺南的鄉郊,上蓮臺吧!

楊生曰:我已坐好!

濟佛曰:師徒駕著蓮臺,天正下著雨,可是淋不濕我們的法身。因水災過後農田淹水片片,有瘡痍滿目之感,賦「勸世吟」五首勸世:



光陰誠易逝,一去不重來,
搔首空嗟嘆,問心獨感懷;
少年如過客,暮景亦堪哀,
若不知修早,枉將白骨埋。



世事如春夢,黃粱不久時,
無端心感慨,不料意興悲;
寧免榮枯數,難逃得失期,
明人能感此,立德作鎡基。



天地一逆旅,人生若水流,
東西誰預料,南北不長由;
富貴花間露,榮華水上鷗,
何須圖百計,勞力更招尤。



看破世情事,自然萬慮刪,
打開名利鎖,跳出生死關;
滄海推層浪,孤峰聳疊山,
長城秦帝渺,惟聽水潺潺。



沙盤藏錦繡,無字亦成文,
泣鬼驚豪士,敬神服使君;
賢能參拙任,鳳鳥出雞群,
成就不凡客,名垂百世勳。

吟罷「勸世吟」,我們現在到這裡是臺南縣佳里的鄉郊,現在要訪問住在地洞的田鼠,談談牠們生活情況。

楊生曰:地面甚為潮濕。

濟佛曰:雨後積水關係。

楊生曰:我們到何處去尋找鼠洞呢?

濟佛曰:不管鼠輩躲在那裡,我佛眼一觀便知究竟,這個石堆邊,不是有一個洞嗎?

楊生曰:恩師果然好眼力,石堆邊有一個小洞,但看不見老鼠蹤跡!

濟佛曰:此洞有二隻老鼠,正躲在潮濕洞中,我施佛法引牠們出來。「田鼠!你們吃盡了農作物,卻未曾嚐到鮮魚滋味,今日濟顛從水中捉來二條鮮魚,送給你們做禮物,趕快出來領取,否則被跑掉就太可惜!」

楊生曰:恩師手中化了二條鮮魚,還會跳動,放在洞口,但聞一股濃腥味道,洞內果然有些動靜,已有一隻老鼠兩眼發光,走了出來,後面又跟了一隻,牠們看見鮮魚,只是注視不動,好像不敢捕捉!

濟佛曰:這二隻「膽小」鼠輩,看見跳動的鮮魚,口角流著唾涎,但心裡有些害怕,不敢向前獵取。已經引牠們出洞,我看還是「化魚歸水」,撒些香噴噴的仙餌-蓬萊米,給牠們嚐嚐,以免這「菜鼠」開齋破戒。「水清魚現,水濁魚沒,蓬萊仙米在前,吃吧!」

楊生曰:恩師唸動真言,二條鮮魚,突然不見,變了二把白米在洞口,香味觸鼻,老鼠們已張開口近手前覓食。看牠們身上的毛濕透了,肚子好像很餓的樣子!

濟佛曰:一連幾天大雨,躲在洞內避雨,沒有出動找尋食物,所以肚子飢餓不堪,牠們吃飽了這些仙米,等一下就會脫胎換骨,回復靈光,楊生即可訪問。

楊生曰:二隻老鼠迅速吃盡了白米,突然伏著不動,停思片刻,滿身發抖,漸漸顯出有力氣樣子,已經開口說話了。

鼠甲曰:感謝二位 恩公,賜我「回魂靈丹」。

濟佛曰:我是濟公活佛,他是我的愛徒臺中聖德堂聖筆楊生,師徒奉旨著作「畜道輪迴記」寶典,今日特來訪問二位,剛才所賜靈米,你們吃了已產生脫胎換骨、恢復靈光作用,這算你福份大。希望你們將前生為人做何失德之事,坦白向楊生說出,以便記載寶典之中,勸化世人,趁此機會造功補過,來日可以復轉人身。

鼠甲曰:原來如此,內心感激萬分。剛才我們夫婦在洞內突然聞到一股腥味,因外面下了幾天大雨,洞內又進水,我們躲在裏面,以為會被大水淹死,幸無大礙,但已是饑寒交迫,聞到這股魚味,肚子愈覺得餓,所以夫婦相邀出來看個究竟,一出地洞,二條活魚在眼前跳動,我們有些害怕,不敢向前捕食。一會兒魚兒不見,看見眼前許多香味撲鼻的稻米,已經忍不住了,所以爭相吞食,一生中從未吃過這麼好吃的米,吃飽之後突然覺得渾身發熱,頭昏腦脹,有窒息感覺,漸漸感到身子輕鬆,恍惚間回復前生為人狀態,聽了活佛法語,才明白這一切。

濟佛曰:你們平常只是爬出地洞,偷吃生的農作物,我這種蓬萊米,已用「三昧真火」炒過,專供修道人食用的,所以你吃了這種靈物,會有脫胎換骨情形,快將前生一切說出。

鼠甲曰:我們前世是夫婦,年輕時經營風化事業,專門拐誘良家婦女,及買來年幼少女,供人姦淫。我妻亦是楊花水性之女,一樣在花街打滾,我是好吃懶作之徒,兩人臭味相投而同居,共同經營私娼館,造下了一段罪史。後來利用假名四處招會,標走全部會款,逃之夭夭,又怕被人找到,所以四處躲藏。不正當的錢不能久留,病魔終於臨身,我先得了中風,四肢行動不便,我妻只得重操舊業,自己在花間出賣靈肉,以賺錢維持生活及支付醫藥費,這種長期折磨,痛不欲生,不久妻又患了嚴重性病,無法再出賣靈肉賺錢,精神肉體,受到無限痛創,一日便雙雙飲毒而亡,屍體在一個小屋中,經過十餘,日已經腐臭,才被人發現,草草被埋葬。

夫婦一生害人不少,以拐騙手段經營不淨事業,及詐騙人財,故受此惡報下場,悽慘萬分。死後雙雙被陰差押至地府受到百般嚴刑,我們已經投生三次為鼠,夫妻一同生活在這個不見天日小地洞中,有時還有毒蛇侵襲及大水淹家。平時出洞到田裡偷吃稻谷甘薯、蔬菜作為食物,生活很清苦,世間的人生活富裕,要知道愛惜,否則地府之刑,苦慘萬分,再轉生為畜獸,更是不好受,只有偷吃份兒,一不小心吃了農民放的毒餌,只有中毒肚脹而亡,也沒有醫師解救,只有死路一條,生活全無保障。人類住有高樓大廈,豐衣足食,浪費的有時比食用的多,比起鼠輩,實在天淵之別!

濟佛曰:鼠輩是社會害蟲,田鼠是農家害蟲,俗語云:「過街田鼠,人人喊打」。誰教你們前生不好自為之,才會招來今世惡報,只有怪自己不好。幸今日我已賜靈米給你們,來世可以轉生為人,千萬記著:多行光明大道,少走小洞黑道,才不會再跳到這一個陷阱來!

鼠乙曰:感謝 濟佛及楊善士,今日對我們夫妻之恩賜,金言玉語,句句入耳,來生定要拜佛修善,以報答二位恩惠!

濟佛曰:既有悔改之心,祝你們還本返源,脫離「鼠輩」而做個「正人君子」,我當來度化你們。

楊生曰:人為什麼形容一個沒膽量的人叫「膽小如鼠」呢?

濟佛曰:因為老鼠前世都是「膽大包天」的惡徒,受到地府嚴刑,被罰轉世也只有當個「小偷」的份兒,看到人及貓便逃避躲藏,已經喪失了前世那份「耀武揚威」勇氣,膽量可謂很小,這也是上天對他們一種懲罰,故稱「膽小如鼠」。今日訪問至,此楊生上蓮臺。

楊生曰:遵命,我已坐穩蓮臺,請恩師回堂。

濟佛曰:聖德堂已到,楊生下蓮臺,魂魄投體。

畜道輪迴記-第十回 人生道路本來多坎坷,鼠輩橫行終墜慘下場

自了漢

  南獄下三世,「百丈懷海禪師」法嗣,有一位「黃檗希運禪師」,是「閩」人,幼年出家。

  黃檗禪師,其額間有隆起如珠,音辭朗潤,志意沖澹。

  黃檗禪師有一奇遇:

  他遊天台山,遇一僧人,如舊相識,僧人目光射人,二人同行。

  至一溪流,澗水暴漲。

  那個僧人叫黃檗一起渡河,黃檗便說道:「老兄,溪水這麼深,能渡過去嗎?」

  只見僧人騰空而起,踏水躡波,如履平地,一下子,便到對岸去了。

  僧人回首叫黃檗禪師:

  「渡過來!渡過來!」

  黃檗禪師說:

  「咄!你只是自了漢,如果早知,當砍了你的腳脛。」

  僧人嘆曰:

  「我是小乘出家人,你是大乘法器。實在說我不如你啊!」

  說完,僧人便消杳不見。

  佛教分大乘小乘,小乘重自度,大乘重度他,小乘聖者,縱然得道,也不及初發心的大乘行者。

  云何「菩薩」?即乃行者智慧圓滿、菩提見性,力行弘法利生,是為「菩薩道」;云何「羅漢」?是為先求自我成就,再來利益眾生。故前者是為大乘教義,後為小乘教義。雖然俱屬成就者;羅漢更為佛之十號之一,但終究先求自了,亦有「自了漢」之名。

  佛教奉行菩薩大乘教義,自發心,即不以「自了」為追求目標;而是先利益眾生,體行菩薩悲心,由外行,而洗滌淨化自身之凡識根器。故當有明解,切勿本末倒置!尤其似是而非之論述,譬如:「我未成就,如何渡人?」這是根本錯誤。「自己未度,先能度人。」才是菩薩發心。

  黃檗斥責自了漢,難怪小乘聖者感動,並讚歎為大乘法器了。

※ ※ ※

  道修以「大乘」真法最為妙要。大乘者,乃「有我自無大覺之心」為基本,持以「無我」「忘我」之念頭,拋開萬事萬物皆虛空之理悟,以有限生命之身軀,去除一切之享受,無自我之意念,一切為社會,一切為眾生,且能堅心代天宣化而無懈怠。同時不以一己之私來犧牲自己,來奉獻自己,不求任何之回報,安然自我。此等諸行事以眾生為依歸,眾生之苦就如同己身之苦,眾生之樂亦如已身之樂,大公無私,這就是大乘真法之要訣也。

  相反的,小乘者乃本一己之私念,先行安頓自己能平順,家庭能和樂,如有餘心再行濟助社會,否則絕不放下自我而以眾生為前提。同時亦希望付出而需得有所回報,怕今日助人,他日自己有難,有誰助他的顧慮,造成心礙不前,反正都是礙在「自我」之圈限中去行事是也。

  兩者較之,世人當然可明白,大乘真法是何等之浩然磅礡,是何等偉大之心懷,這就是聖佛仙神之理念也。而小乘者是多麼的渺小微弱,多麼的小氣,當然是無法成就大功德者也。是故,堅志修行「大乘真妙」是應多效法的,不可知而不行,力而不真,否則難有大之功果也。希多悟理勉行之!

皇母慈音第四輯-堅志大乘行

2014年10月4日 星期六

逞強械鬥

  在福建漳州,有施榮華者善醫術,自小駝背,人均稱為背駝子。信仰神佛及因果報應之事,娶妻吳氏,賢慧理家,鄰里稱讚。

  施者一生積蓄購置肥田十畝以補家用。同鄉惡霸陳有力,想辦法藉機侵佔。施雖告官,因官受陳之利誘,乃判歸陳之所有。

  施者心有不甘,是日深夜藏刀一把,潛入陳家伺機刺殺陳某。

  此時心念一動,心想如果是前世欠他的,殺之無用;如果不是欠他的,早晚會受報應。於是殺意取消,將刀丟入河中。

  回家時一不小心被石頭絆倒,起身一伸,身體不駝了,直了起來。模黑返家,一進家門,吳氏見其身已直不駝了,問其原因,施說出始末,吳氏甚為高興,認為乃其夫一念之善,受天之賜而疾愈。

  就在施某身直之同時,陳有力有一子十歲,突然間從床上摔下,駝了起來,形成癱瘓,到處求醫診治都無效。陳有力心想,我佔人家產那麼多錢,將來想由兒子繼承,如今這個樣,怎麼娶妻生子,哀歎不已。

  聽聞施駝子身直了,又是醫術高明,內心有虧不敢前往求助,複來過不得已,前往求助。施說汝何時發生之事,陳有力說明,施心想正是那天要殺他的同時發生之事。

  言及過去,陳心有悔意,願將田產還給施者,並求施者極力救治。第二天將田產立字歸還,施替之診治,經過半年還是無效,因而過逝。

  陳有力不因兒死而痛心,受施之影響而善事力為,果然三年後又添一子,以傳其後。

※ ※ ※

  天下禍患之慘,莫不於械鬥,而械鬥之因皆為口角之爭或逞一時之氣,遂肇事端,輒形殺氣,刀光劍影,槍械到處可見。然,被施者已橫,報者更慘,弱者倚人,糾眾黨羽,怒氣沖天,伺機報復,一決雌雄,小則手足致傷,大則身家難保,而忿愈積愈深,冤愈結愈大,冤冤相報又何能了。一則有欠父母養育之恩,外惹親朋恥笑之端,二則內遺妻子孤霜之苦,孤苦伶丁獨自撫養一家,實不仁不義是也。

  惟世人皆知處世以和為貴,守身以忍為先,但又為何?因某事而逞強,導致種下滔天大罪。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明知忍一時之氣,能保百年身,退一步路海闊天空,只是知者易,行者難也。乃人有「心」而不知用「好心」而已,謂之自棄;人有心而用於邪,謂之喪心。喪心者,乃滅上天所賜予之良心也,人無此良心則無禮義廉恥,更無孝悌忠信可言,種種禍端也就因此而至矣!

  奉勸時下男女,官場紳仕,莫因仗勢而凌弱,莫因逞一時之氣,好勇而械鬥,甚而遺憾終身,愧對家人,多為子孫著想,多為明日的將來而奮鬥,給下一代子孫留下一片美好的前景,才是正人君子所為也。

修緣寶典

2014年10月3日 星期五

大暴動

蓮生/文

  在「三昧」中,我已預先知道某地有「大暴動」,因為所有惡鬼死神全部伺機而動。

  惡鬼出動不是少數,是黑鴉鴉的不可數。

  死神出動不是少數,也是黑鴉鴉的不可數。

  我大駭。

  因為我知道,冥冥中自有定數,有很多在劫難逃的百姓,會在一場「大暴動」被犧牲掉,被打死,被踩死,被擠死,被窒息而死,人人在暴動之中不知意識是怎麼了?

  其實「暴動」是「群眾意識」之一,此時腦筋空白,失去了應有的理智,如同集體催眠是一樣的,受命於一種特殊的聲音、特殊的顏色,進入一種瘋狂的狀態。

  此時,惡鬼趁機收拾人們。

  死神,趁機收拾人們。

  「群眾運動」在失去理智的時候,惡鬼死神趁虛而入,流血事件就發生了,那是恐怖的、無助的、殘忍的、不可收拾的。就算是知識份子亦深陷其中,發揮不了作用。

  我聽死神惡鬼說:「這下子,是我們的天下了。」

  「我要收拾很多人。」

  「我要吃很多血。」

  「我要人人失去理智。」

  ………………………………。

  我為天下人悲,為天下人哭,為天下人而慟。

  然而,正當群眾聚集的時候,虛空中五彩繽紛,現出一尊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騎著神龍,光茫萬丈,觀世音菩薩遍灑甘露於群眾之頂。如同灌頂一般!

  「定、定、定」人心便「定」了下來。

  惡鬼見觀音至,便逃遁了。

  死神見觀音至,便逃遁了。

  大暴動沒有成。

  後來,我知道有人為此「群眾」恭唸『高王觀世音真經』一千遍,迴向大家一切平安。

盧勝彥文集173冊《一夢一世界》大暴動

2014年10月1日 星期三

袁世凱之因果

  袁世凱前生,乃負販子民,因其前生屢行善事,曾於客旅經商,路拾遺金,守候奉還。又曾為陳邑宰僕,其庶主母無子,欲與通姦,急自悟曰:我淫人妾,人戲我妻。遂正氣拒之。

  後因得發掘藏镪十萬,以三成行善事,以三成遍施鄉族之窮苦者,以二成為族中先祖拜祭之資,餘作本營生,上帝念其功德浩大,死後轉生人道,居高官,獲厚祿,此生之富貴,亦前生積來。

  不意其得居高位,便妄作妄為,身受清廷厚恩,不思涓報,乃覷人寡婦孤兒,幼主登位,便騙握兵符,挾天子以令諸侯,而行篡弑之事,效莽操之手段,逼主退位,而降民國。

  偽以種族異族之言,欺人肥己,乃得竊大位而為總統。第既為元首,代表群黎,自應為民造福,為國圖強,詎知又復兵連禍結,賣國暴民,巡借外債,賣官鬻爵。種種行為,營私利己,於心猶未滿足,尚欲窺竊神器,自號稱尊,帝制中原,家天下,傳子孫。

  所最堪惡恨者,為媚謟外夷,不知國恥,遽訂廿一條款,為中原大國,最失利,最可恥之事,莫斯若也。

  上帝赫然震怒,立即傳旨,勅令冥君,即攝其魂,尅歸地府。查袁氏壽本未盡,今帝制未成而即死者,實觸怒上天,不能再忍,故即令袁氏早死十餘年,現已定案於冥府,判令押往阿鼻地獄,受罪五百年。

  俟其如能具有悔心,懺悛罪過,然後免罪。此案本判永不輪迴,長受獄苦,如某某焉,因念其前生為大善,故減輕一等,遂如是判耳。

※ ※ ※

  夫,萬物皆有種,事起必有因,風起雲湧浪濤沙,久旱逢雨甘靈津。眾聞萬物之栽培,須經育曲播種灌溉施肥除草,悉心管理,使根幹枝葉荿盛,待以時日結子成實。即示人種籽是因,耕耘是業力,開花結實是果。此以人而言,男女完婚,結為連理是因,生男育女扶養長大成人,所費教化與照顧是業力,老來有人俸養送終,免淪落街上孤零飄忽是果。

  於是人生應受天地五行之滋潤,殺伐勝負生滅之氣數了卻一生,終得何物以歸,實奈人尋思之處。然而物物壽數不一,速即朝生暮死,或以日與月計,久即數年,數十年,或百歲不定,此以生而具者為因,其生之安危苦樂,乃承受前生業績之果,為因受諸魔難劫數潦倒終生,或享榮華富貴,實前生所造業力之業績,應受之報應。

  但有中途夭折,或脫穎而出,不受天賦所限者,為其生受順逆,得天地氤氳頤養,是否不逆天時,所再造業力之業績,所修之果。於是人生斯世,其為善與惡,是再造業力之業績,善盈補過,有餘當受福蔭;惡貫滿盈,即遭報應無疑。故知當人撤手西歸,上蒼早已以其業績,理結功過加減評判錄籍在案,此說有否,信不信由爾等細察自栽也。

  蓋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因果相生報慹相承,而生男育女,為人處世,何獨不然?就以生男育女而言,天下父母心,愛子情深,扶養教化得宜,即成國家之棟樑,造福桑梓益世,世利己利,反之,則禍國殃民,遺害社稷人羣,是眾有目共睹之實證也。

  觀今世風日下,倫常道德消沉,人心不樸,崇尚奢侈,名利權勢,好高鶩遠,純樸之風,一落千丈,皆由西方唯物之說,排斥與擾亂,致使敬天崇神畏鬼古道美俗已不復存。即行為放蕩,盡情狂歡否定倫常道德鬼神,因果輪迴報應,承認科學萬能,注重現實利害關係,自謂人生壽不過百歲,何必拘束不及時行樂,歲月即逝,一死萬項盡皆空,則視仁義道德,為心身之桎梏,忽視是非正邪,舉世盡遊於縱慾敗度之場,盡入於爭名奪利之區也。

  且夫陰陽五行,造化運命,起伏興衰,人之生途坎坷,富貴貧賤,壽夭不一。若不有因果之在,豈有倫常道德輪迴之報應,豈不成為動物世界,焉可稱為人哉。所以吾人為人處事,善惡因緣,所種業因致受業報,乃當然之理,故俗諺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只因時候未到,此知因果循環業報,乃有遠近之分,近報若肯細察,鄰近左右必有見聞。遠報可及三世,因之,顏子聰明好學有為而短命,盜唔强盜殺人而致富;或善人有慘死,惡人得勢名利雙收,令人費解,難予取捨。

  眾悉天理迢迢,報應遡及三世,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以今世情而言,殺人犯法,必受陽律制裁,但有暗室虧心,以為人不知,此即可逃脫陽律,而難逃陰司之典刑。又如敬人、愛人、終必受仰,可謂求必因,行必果,亦投李報桃之實證也。故吾人立身行事,持身之道,莫論處於任何時地,當存有天理因果循環之報應,所以勿謂善小而不作,惡微而可欺,當有推己及人,亦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本已有古道之固有道德,遵循於己,其而力加宏揚廣大也。

警世箴言 述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