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30日 星期一

晏子談治國

  景公對外傲視諸侯,對內輕賤百姓,喜好勇力之士,崇尚享樂而放縱自己的啫好和欲望,因此諸侯不高興,百姓也不親附他。景公對此很憂慮,向晏子請教,說:「古時候有聖德的君主,他們的德行是怎樣呢?」

  晏子回答:「他們的德行公正無私,不做邪惡的事,所以進讒言誹謗的小人插不進來,他們不曲從私黨,不偏愛女色,所以各種邪惡的人終究沒有容身之處;他們廉潔自己,豐裕人民,所以貪財囤積的人無法胡作非為;不侵犯大國的土地,不損害小國人民的利益,所以諸侯們都樂見他受到尊敬;不憑藉武力去劫持別人,不憑藉人多劫眾去威脅別人,所以天下的人民歸附於他就像不停的流水。


  可是現在世道衰敗,做國君的人,邪惡乖僻,曲從私黨,所以進讒諂諛、挑撥附炎的人越來越多;豐盛自己的供養,鄙薄輕賤人民,所以貪財聚斂的人暢通無阻;還侵犯大國土地,損害小國人民的利益,所以諸侯們都不願尊崇他;又憑藉武力去劫持別人,依仗人多勢眾的威勢壓迫別人,所以天下諸侯都不想他強大;把災難禍害帶給諸侯,把勞役的痛苦強加給百姓,所以讎敵進攻討代他時,天下人不去援救,顯貴的國親和近臣離心於他,老百姓不願相助。」


  景公說:「這該怎麼辦呢?」


  晏子回答說:「請您用謙恭的言辭和厚重的禮物去取悅於諸侯,在國內滅輕刑罰,少派勞役,向百姓謝罪,大概這些能做到吧!」


  景公說:「好。」


  於是用謙詞和重金禮待諸侯,因此他們親附了齊國;少用刑罰,滅輕徭役,百姓親附;所以小國朝見齊國,燕國、魯國上供貢品。


  墨子聽見這件事說:「晏子善懂治國之道,治國之道在於為他人著想,失道在於為自己打算。為他人著想,便為人看重,為自己著想,便為人輕視。景公為自己利益著想,所以小國也不親附於他。為他人著想,諸侯都願替他效勞。這就是說,道的真諦,在於為人,而在行動上嚴於律己。所以說晏子懂得治國之道啊!」

平和

蓮生/文

  我常常想到一個問題,人類幾時才有真正的和平﹖


  記得有一位聖哲如此說︰


  「人類群居,過一種膚淺的生活方式,不久就會變得令人厭倦,覺得無意義。漸漸的,由於個人或團體的求變,就會有衝突和暴力的產生。」


  秩序被破壞。


  傷害加深。


  混亂無止無盡。


  最近我讀「西藏佛教歷史」,有的西藏王是護持佛教的,有的西藏王是毀滅佛教的,印度佛教與中國佛教的鬥爭,印度佛教與笨教(黑教)的鬥爭,西藏大家族互相的傾軋,蒙古族的護教及毀教,佛教四派(紅、黃、白、花)互相的制衡。在西藏,權勢家族的鬥爭,相當激烈。


  整個「西藏宗教史」,詳述了國王、王臣、家族、異族、四派之間的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一回兒混亂,一回兒平和,一回兒制衡,一回兒暴亂又起。


  宗教,是慈,是愛,但仍然導致衝突和悲愁,人類豈有真正的和平!


  在實際的戰爭裡,巨大的戰車,低飛的噴射機,威武的戰艦,陸海空的屠殺,政治家是在談和平,但以武力做為談判的籌碼,戰爭仍然在世界處處,動亂無休止之時,到處有哭泣的女人,不是為孩子,就是為先生。


  應該如此說︰


  人類的眼淚是一種無奈。


  人類自然有殺戮的欲望。


  宗教一樣在鬥爭中成長。


  新的戰爭武器一一發明,互相販賣求利。


  國家的存在,寄託在「武力」上。


  和平處於孤立狀態之下。


  我個人深入研究人類的心靈,我發覺野心與競爭有的時候是帶有攻擊性的,而單單互相「比較」之下,產生的嫉妒及羡慕,同樣帶來了敵意及危險性。


  心靈是深沉的,心靈也是微妙的,由嫉羡之中,由競爭之中,由制衡之中,會引發不可收拾的粗暴及殘忍的表現。我用簡單的分析,發覺原因很小,然而其結果相當可怖畏,是暴力的喜愛,是無止盡的恨,是虐待,是恐嚇,是醜化。溫和完全失去,只呈現了暴力。


  衝突是暴力的起源,暴力到處可見。


  各種形式的分裂,帶來衝突和痛苦。


  暫時的平和都要靠革命嗎﹖


  人類的心靈到底是什麼回事﹖


  政治是武力主義。


  國家主義導致戰爭,經濟主義也是戰爭的因素,人類從死亡中並未學習到如何制衡,戰爭是持續著,並未有完全的平和,日落的地平線充滿了殺戮戰場。


  我又發現,我在靜靜的禪定之中,知道了「靜寂」的本義,原來「靜寂」才是平和,靜寂裡面不一定要有思想,靜寂不一定要有動態,靜寂就是智慧,不用去經驗到其他的事物,也不是一種逃避,不能被描述的。


  靜坐是最有秩序的。


  靜坐是美德。


  靜坐可以找到平和。


  平和的心。


  無窮盡的是天,安寧的身體,是超然的,只意識到尊嚴及莊重,和任何事物都是親切的好友,它們和我之間是平和的。


  大地的一切息息相關,要小心的處理人事,要關心人,要容忍,要慈悲,要修養。


  我衷心盼望︰


  佛菩薩金剛護法空行諸天之中,有平和,所有的佛國淨土之中有平和,二十八天有平和,三十三天有平和。衷心盼望,所有的人類之中有平和。在空中飛的,地上爬的,水中游的,均有平和。阿修羅境界有平和,地獄餓鬼境界有平和。


  願不互相傷害,願互相關懷。


  願修行清淨的人,心中有平和。


  願智慧增長,平和增長。


盧勝彥文集第123冊《流星與紅楓》平和

2019年9月28日 星期六

讓種子發芽成長

  一天,父親給我兩只杯子,裏面裝滿了泥土。父親要我把杯子放在窗台上,每天給它們澆水。

  兩個星期後,其中一只杯子的泥土裏冒出了兩片細細的嫩葉,我把這個消息告訴了父親。


  父親問我說:「你同時給兩只杯子裏的泥土澆水,同時為它們付出了辛勞和汗水,為什麽一只杯子裏長出了新葉,而另一只杯子裏卻什麽也長不出來呢?」


  我確實不知道裏面有什麽奧妙。父親接著說:「那是因為我在其中一只杯子裏埋入了一粒種子,另一只則沒有。」


  「這粒種子就代表著生命的理想、信念和目標。那個沒有種子的杯子就意味著生命沒有理想、信念和目標,這說明如果生命沒有理想、信念和目標,就是付出再多的辛勞和汗水,生命也不會有收獲。」


  第二天,父親又給我兩只杯子,裏面也裝滿了泥土。這次,父親要我只給其中的一只杯子裏澆水。


  兩個星期後,那只澆水的杯子裏冒出了新葉,而另一只沒有澆水的杯子裏卻什麽也沒有長出來。


  父親又說:「在這兩只杯子裏,我各埋入了一粒種子,為什麽澆水的那只冒出了新葉,而沒有澆水的那只卻沒有呢?」


  父親又說:「那是因為,生命僅有理想、信念和目標是不夠的,還要懂得為它付出,沒有辛勤汗水的澆灌,就是再好的種子,再好的理想、信念和目標,也只是海市蜃樓、空中樓閣,永遠成不了現實。」


※ ※ ※


  世人最怕的是心無志,凡人在這世間中經過的種種歷練,順心不多,而不順心居多,這可由一個人一生的過程了然。


  而人的心若有志,則動力自源源不絕,這個動力出自於心中的志,如果一個人要想事業或功名成就,定要有自勵勇往之志,就算先天的福報不足,但只要志不退,勇於努力向上,自然可從此生的努力扭轉命運。


  在道場中的每一個修行人也一樣,若自身在道程中志不堅定,必定在遭逢逆境時受不了考驗退卻修道心,此時自我慧命修程必無以圓證。


  志可說是一種力量,它能夠讓一個失敗者再成功,讓一個修道者,證覺無上果,因此世人對自己一定要保留心中的志向,對每一個目標定要一志始而至終。


慈聖雜誌-第一五三期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日本禪師明庵榮西(西元1142—1215),於南宋乾道四年(1168),淳照十四年(1187)兩次來中國學禪,終於心開得悟,得授臨濟宗心印。此後,他一直追懷敞禪師,並與雍熙二年(1191)得到師父的衣缽。他得法回國,建立了日本最早的禪寺:建仁寺。他是日本禪宗的開山祖師對日本文化的發展影響及為深遠。

  然而,他剛剛回到日本,開始傳播禪宗之時,作為新興宗派,人們一時之間難以理解,更受到了其他傳統教派的傾軋,排斥與壓抑。他所住持的建仁寺,信徒寥寥,香火稀少,舉步維難。平時,莫說興趣辦法事,就連一日一餐的食物都難以為繼,他與弟子們不得不經常「修煉」避穀之法—絕食。


  一日近午,榮西禪師正在為「日中一食」而犯悉時,一位面黃餓瘦,精神憔悴的中年漢子來到寺院,向他哭訴:「大師慈悲,救救我們一家吧……我上有老人,下有小孩,已經四五天沒有開夥了,眼看老人與孩子就活活餓死……」


  真是憂愁偏向愁人說,說向愁人愁更愁。寺院裡的僧人也餓得眼冒金星,恨不得將泥土當成麵粉煮粥喝,哪裡還有能力救濟這個可憐的窮人呢?無能為力,束手無策的榮西禪師不甘心,急得大殿裡轉圈圈。忽然,他發現,每當轉到佛像前面時,總能感受到閃閃的亮光。那是剛剛裝飾在藥師佛像後面的背光片所折射出來的明燈的光芒。榮西禪師毫不猶豫,馬上爬上佛蓮花座上,將佛像上那些銅的背光片卸了下來,交給那個窮人:「實在對不起,寺裡一粒糧食也沒有,能變賣的東西,只有這個了。你去用它換些糧食吧。」


  榮西禪師的大弟子們見此情景,急了,撲通一聲跪在了榮西面前:「師父,這些背光片已經安裝在佛像上,就不是普通的銅片了,它象徵著聖神的佛光啊!我們凡人褻瀆佛像,盜用佛物,是大不敬,要下十八層地獄的!」


  榮西禪師冷靜說:「你說得很對,如果我們無果私用聖物,的確是犯了大戒,應該受到嚴厲的果報。但是,你應該知道,佛陀在因地的時候,曾經多次割捨自己的血肉,手足,眼睛甚至於生命,用來救度眾生。這些絕對不僅僅是傳說,而是我佛大慈大悲的真實體現。所以,為了拯救瀕臨餓死的人,縱然整座佛像熔化,也完全符合我佛普度眾生的心願。再說,就算今天因擅用佛物而要背因果,下地獄,老僧也心甘情願。」


  佛陀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莊嚴,就是修行慈悲積聚功德而成的,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只要有益於眾生,錢財房舍、田園宅第、身體性命,全可布施,金箔又算得了什麼?榮西禪師真正奉行了佛陀的慈悲。你不必是他的親人,也不必對他有什麼利益,他都施予同體的慈悲。


※ ※ ※


  在《玉皇育德真經》提及:「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無緣」二字,不單單指無所因緣,亦非專指無所緣份,乃是廣指無血緣關係。


  人生在世,日常生活間,每一個人所接觸最多並且接觸最廣泛的,並非是有血緣的親人,接觸的人群當中,十之八九都是與自己毫無血緣的人,諸如:同學、師長、同事、主管或下屬、朋友、客戶、…等,這些人完全與自己毫無血緣關係,尚有許許多多從未謀面的人們。


  眾生在日常之間,難免需要面對此般毫無血緣之人們,此時就必須秉持大度慈憫之心量,廣泛接納來自於不同層面之意見,並予以融會貫通;並且以慈愛的心,對待周遭一切人、事、物,凡事盡一己之能力,從中成全來自於各界的賢德者,以利善慧互增,妙智互長。


  眾生既然置身在這個五濁惡世裡,人與人之間不分親疏,皆屬生命共同體。是以,時時都該存有大悲化人之心志,以悲願善化群黎,見人之饑,如己之饑,見人之溺,如己之溺。因此,有了此等強烈的同理心,便不難抱持悲願,時時想方設法利樂群生。


  日常之間,一旦遇見他人陷落,基於慈悲胸懷,凡是本身能力所及,無不極力拯拔濟度,以成全他人,使之早日出離苦淵,諸如:社會上一旦傳聞,某地發生災劫,不少人雖然與這些災區民眾未曾認識,並且完全沒有血緣關係,卻肯慷慨解囊,盡一己之力量共善而利濟災戶,這便為無緣中之大善大慈。雖然善心人士來自於十方,從未曾照面,卻能廣發慈念,見人之傷,如己之傷;見人之厄,如己之厄。


  在同理心薰陶的作用下,乃形成同體大悲觀,尤其是勸人修身養性,願人人皆能脫離三毒五蘊之荼毒,此便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凡一切眾生能行持不懈,則菩提必現,真常永住也。


寶德雜誌第186期

2019年9月27日 星期五

禪讓天下

  堯把天下讓給許由,許由不接受。又讓給子州支父,子州支父說:「讓我來做天子,那還是可以的。不過,我正患有很深、很頑固的病症,正打算認真治一治,沒有空閒時間來治天下。」

  舜又把天下讓給善卷,善卷說:「我處在宇宙之中,冬天披柔軟的皮毛,夏天穿細細的葛布;春天耕地下種,形軀能夠承受這樣的勞作;秋天收割貯藏,自身完全能夠滿足給養;太陽升起時就下地幹活兒,太陽下山了就返家安息,無拘無束地生活在天地之間,心中的快意只有我自身能夠領受。我又哪里用得著去統治天下呢!可悲啊,你不瞭解我!」也就沒有接受。於是善卷離開了家而隱入深山,再沒有人能夠知道他的住處。


  舜再把天下讓給他的朋友石戶地方的一位農夫,這位石戶的農夫說:「君後的為人實在是盡心盡力了,真是個勤苦勞累的人!」他認為舜的德行還未能達到最高的境界,於是夫妻二人背的背、扛的扛,帶著子女逃到海上的荒島,終身不再返回。


  統治天下是地位最高、權力最重的了,可是卻不能用它來替換生命,更何況是其他的一般事物呢?這就是懷道的人對待天下跟世俗大不一樣的原因。


※ ※ ※


  貴,就是高貴;富,就是富裕,貴富即是一般人說的升官發財。《呂氏春秋·本生》云:「貴富而不知道,適足以為患,不如貧賤。」意思這就是說,一個人真正富貴了,若不知向正道而行,將面臨許多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即可能遭災惹禍,還不如貧賤。


  許多人追求升官發財,當理想實現,成了貴富者時,卻衍生出許多問題,如有錢亂花,不知養身之道,花錢買病;或不知事親之道,對老人不敬,對子女溺愛,傷老害幼;或不知回報社會,只知自己享受,買奢侈品,滿足虛榮心。


  此種現象,古今中外皆然,如《呂氏春秋·本生》云:「出則以車,入則以輦,為招蹶之機;肥肉厚酒,為爛腸之食;靡曼皓齒,鄭衛之音,務以自樂,為伐性之斧……。」貴富者在沒有勞累的情況下,懶得走路,出入乘車,腿腳逐漸退化,於是產生“蹶”的毛病。


  營養充足的情況下,還要再進補,不但增加了腸胃負擔,還會由於營養過剩導致心血管疾病產生。聲色的享受也應該有節制,否則也會導致疾病。貴富者若不知節制之道,儘情享受,必然引生諸多害處。


  在封建制度的兩千多年中,更迭了數百位皇帝,大多壽命不長。而他們都是「貴為天子,富有天下」的最高富貴者,為什麼無法長壽呢?主要原因就如莊子說的以「養」傷身。因為身為皇帝者日理萬機,國政問題錯綜複雜,此種費神之事,精神壓力非常大,若是情緒過激,就會損害健康,所謂「怒則傷肝,喜則傷心,思則傷脾,憂則傷肺,恐則傷腎。」即是此理。


  一般人若富貴了,就想要封妻蔭子,給子孫留下一筆可觀的財富,但是從歷史經驗上看,留財富給子孫,卻常成為危害子女的禍端。


  許多貴富者不會正當花錢,卻將錢花在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上,或因為錢多,養壞了身體;或因為錢多,破壞了親情;或因為錢多,敗壞了名聲。其實錢多不是壞事,但若不懂得好好運用,就會招災惹禍。


  正是:世上沒有不散的宴席,也沒有長富貴的家族,故有錢要想沒錢時,有錢要多做善事,多積德,不要驕奢淫逸,不要財大氣粗,如此方能安享人生也。


虛原雜誌第225期

2019年9月25日 星期三

無善無惡

蓮生/文


  在佛經中,分別善惡,如下:

  一、順理為「善」。


  二、違理為「惡」。


  三、一切眾生識始起一想住於緣,順第一義諦起名「善」。


  四、背第一義諦起為「惡」。


  五、上通佛菩薩,下極人天,其所修之行,名為「善」。


  六、招三途之因及人天中苦果之別業報,名為「惡」。


  七、人天之善,五戒十善之事「善」也。然人天之果報盡,則還墮於三途,故亦為「惡」。


  八、二乘之善,二乘能離三界之苦,故名「善」。然但能自度,不能度他,故亦為「惡」。


  九、小乘菩薩之善,慈悲兼濟故是「善」。然彼身中未斷一毫之煩惱,(小乘菩薩三大劫中不斷惑,最後一坐成覺)如貯於毒器之食物,食者乃死,故亦為「惡」。


  十、通教三乘之善,三乘同斷見思之煩惱是「善」也。然墮於二邊不見別教中道之理,未斷一分之無明,故亦為「惡」。


  十一、別教菩薩之善,見中道之理是「善」,然猶為隔歷之中道,不能見圓教圓融之妙中,所行帶方便不稱於理,亦是「惡」。


  十二、圓教菩薩之善,圓妙之理,是至極之「善」。然此有二義,一者順實相之圓理為「善」,背之為「惡」。二者達此圓理為「善」,著之為「惡」。圓之著尚為惡,況復其餘。


  由此觀之,善惡之判,經論諸師之說,種種不一。


  由此觀之,今之世上人,全是邪見、邪人,豈非全惡耶。


  我們再看看「四種善惡」、「五種善惡」、「十種善惡」。

  四種善惡:


  一、勝義善──涅槃是最極安穩,眾苦永滅,如無病之體者。


  二、自性善──無貪無瞋無痴之三善根,如良藥一般。


  三、相應善──其他信勤等善,待慚愧與三善根相應而起,始為善。


  四、等起善──身語二業,由自性善與相應善等起之善。


  此四種,反之為惡。


  五種善惡:


  五惡即殺、盜、淫、妄語、飲酒。


  反之,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是五善。


  十種善惡:


  十惡即是一、殺生。二、偷盜。三、邪淫。四、妄語。五、兩舌。六、惡口。七、綺語。八、貪欱。九、瞋恚。十、邪見。


  反之,即是十善業。


  佛經中的善惡,如雷貫耳。

  我想起四十年前的小時候,我小小年紀也懂得「行善」,唯一的方法是出沒無常的「走向街頭」。


  到處撿碎玻璃,怕傷了赤足行人的腳。


  撿香蕉皮,怕老太婆滑倒。


  撿鐵釘,怕刺穿腳底。


  我傴僂著身子,到處撿拾垃圾,這樣子撿來撿去,好像是流落街頭的流浪漢。


  冷不防一陣聲浪襲來:


  「哼!盧勝彥又在童子軍的日行一善了。」


  一群高貴典雅的書香子弟嘲笑著,掀得我連滾帶爬,慌亂間,把到手的香蕉皮拋得滿地都是。


  無法想像,行善也得左看右看,偷偷摸摸。


  有乞丐向我伸手,我若裝著看不見,我的臉會又紅又燙。但是,我若迅速的給他兩個銅板,我又會注意到是否有其他的人的眼光,我的臉同樣的又紅又燙。


  我坐公車,總是遲疑在「讓」與「不讓」之間,「讓位」就是善,「不讓位」就是惡?


  學生要懂禮貌,處處要謙卑,隱約有老人家走近我──


  我又得遲疑與掙扎。我最後總是站了起來,剩下的是,讚許與推辭。


  臉紅了老半天。


  我曾寫過一首「善惡」的詩:

  其實,善離不開惡


  就像刀


  可以切菜,可以殺人


  人也是一樣


  再怎麼做


  難免都會有過錯


  修行也罷,世俗也罷


  戒律


  法律

  教人樣樣守規矩

  有人說


  是善就不可能是惡


  有人說


  是惡就不可能是善


  其實我說


  善離不開惡


  一如化學作用


  會變出更多的東西


  (這首詩是早期的作品,當時自己覺得甚有思想及見地。最近翻出來重看,竟然覺得理念和佛學非常接近,我的舊詩居然沒有逾份。我始終覺得每一個人都會犯錯行惡,我們對這樣的人,還是要關懷,還是要敬重,要把尊嚴還給他們。人祇要真正能懺悔,就像創傷得到了療癒,就像寒冷被溫暖包容。所以我覺得一切懺法及密教的懺悔法均非常非常的重要。)


  惡行得到真懺悔。(注意真字)


  立地成佛。


  我曾為了一句「不思善不思惡」想了很久。……

  此句出自:


  無門關廿三則曰:「六祖因明上座趁至大庾嶺。祖見明至,即擲衣缽於石上。云此衣表信,可力爭耶,任君將去。明遂舉之、如山不動。踟躕悚慄。明曰:我來求法,非為衣也,願行者開示。祖云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明當下大悟,遍體汗流。」


  這「不思善不思惡」是「絕善惡之思量也」。


  正原曰:「滄溟幾度變桑田,唯有虛空獨湛然,已到岸人休戀筏,未曾渡者要須船。」


  西天七祖婆須蜜曰:


  心等虛空界。

  亦等虛空法。
  證得虛空時。
  無是無非法。

  我盧勝彥常常如此說:


  虛空無是非。

  無是非善惡。
  若了虛空故。
  是達真如理。

  盧勝彥的金句如此說:「在太初混沌時代,虛空的虛空,無人類的存在,請問,什麼是善?什麼又是惡?思之,思之,悟之,悟之。」


  盧勝彥的金句如此說:「令每一件善事,皆由悟境中出之,毫無執著。」


  達摩祖師示楊衒之:「亦不觀惡而生嫌,亦不觀善而勤措。」


  本淨禪師曰:「捨惡送何處?取善令誰守?傷嗟二見人,攀緣兩頭走。」


  慧忠曰:「善惡不思,自見佛性。」


  法常曰:「心但不附善惡,而生萬法,本自如如。」


  這些境界是「心本無作,道常無念。」


  我終於明白了:


  無心常用。


  用而實無。


……

盧勝彥文集第95冊《盧勝彥的金句》第九章:善惡


2019年9月24日 星期二

舉枉錯諸直

  邾國是個介於齊國與魯國之間的諸候國。魯襄公時,由於齊國掀起戰爭,魯國不是忙於征戰,就是忙於與其化諸候國訂下盟約,一同對抗齊國。

  邾國屢次趁人之危,出兵侵略魯國。魯國忍無可忍,終於在魯襄公二十年的秋天率軍攻打邾國作為報復。


  隔年,邾國大夫庶其叛逃,將自己的兩個封邑獻給魯國尋求庇護。主持魯國國政的季武子對他十分禮遇,甚至把魯襄公的姑姑嫁給他,隨從也得到不少賞賜。


  從此以後,魯國的盜賊就多了起來。頭痛的季武子忍不住向擔任司寇,負責治安的臧武仲抱怨:「盜賊猖獗,你為什麼不好好懲治!」


  臧武仲回答:「盜賊難以禁絕,我沒能力剷除他們。」


  這樣的回答當然引起季武子的不滿:「這是你份內之事,怎會沒能力懲治!」


  逮到機會的臧武仲於是說:「庶其偷了邾國的城邑到我國,您不但接納他,還這麼禮遇他們,不異於召來外面的盜賊還加以款待,這樣國內的盜賊怎麼可能會禁絕?不論是許婚、贈予土地,您都是在賞賜盜賊。您禮遇盜賊,又要我除去他們,這樣當然很難辦到了!」


  《論語》有云:「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若不是季武子優待庶其,立下不好的榜樣,國內也不會出現盜賊四起的局面。也難怪臧武仲要以「夫上之所為,民之歸也」提醒季武子,在上位者的一言一行都對百姓造成影響,若無法使自己的思想、言行合於法度,讓人信服,怎麼能管理一方百姓呢?

抽貝殼

  傳說,宙斯命令赫耳墨斯把人間的罪惡都記錄在貝殼上,放到他旁邊的箱子裡,讓他來裁決。

  然而箱子裡的貝殼都相互混雜在一起,因此,宙斯拿到的貝殼有先有後,但總歸會被拿到的。


  所以,不必因那些惡事和壞人沒有及時受到懲罰而不快。古人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 ※ ※


  世人皆誤認為暗室欺人無人知,壞事盡做無人曉。慎知舉頭三尺有神明,凡事造作必留痕跡,莫以為所作所為無人知,天知地知,自心知矣。


  社會中太多的迷惑誘因,讓人心念無法克制,故而在貪慾妄念下頻造諸惡業,這等雖一時間能暫時逃避法律制裁,但如真正來說卻無法逃離自造惡業果報,此世就算不報待三寸氣斷,蓋棺論定,必無法逃出幽冥之苦。是以人的每一個念頭,是評斷此生功過,凡一念一行皆有三司神載記,任誰也逃不了。


  因此世人需自我謹慎在一念一行凡之都要慎重想清楚,不能因自我的心念行為偏差背離了為人正剛之本,一但背離為人之道,那終是無法了脫,更是直墮九幽矣。


慈聖雜誌第160期

2019年9月23日 星期一

滋事庸人

  唐朝有個官員名叫陸象先,他平時做人頗有原則,很能明辨是非。

  他在任職蒲州刺史時,曾有個小吏犯錯,他僅僅責罵了幾句,就讓那小吏離開了。


  在一旁的錄事官,忍不住就說:「他犯的這種錯,依法來說,應該受到杖責。」


  陸象先便回答說:「我剛剛訓他的話,他應該都聽懂了,如果每次犯這點錯,就要依法杖責,我看,你才是那個最需要被杖子打的人!」錄事官聽了,羞慚的滿臉通紅。


  陸象先常常對人說:「天下本無事,祗是庸人擾之,始為繁耳。但當靜之於源,則亦何憂不簡。」


  他認為天底下本來沒那麼多事的,都是一些腦袋庸碌、不知通情變通的人滋生出來的。

2019年9月22日 星期日

對人人均有禮貌

蓮生/文

  不捨一個眾生的道理,其基本點,就是「對人人均有禮貌」。


  寺院常有一位流浪的洋人,來吃飯。


  他身子發臭。


  他臃腫。


  他有病。


  穿著汙垢破衣。


  失業。


  牙黃。


  他經常對我頂禮合掌,我則一樣對他合掌微笑。


  他隨著我們在大殿繞佛、念佛。只要他走過的地方,或脫下衣物置放的地方,均會飄送著莫名的異香。


  無法形容。


  但,中人欲嘔。


  我們首先是忍耐,但實在受不了,最後只有派代表去告訴他:


  我們非常歡迎他來。但,寺院清淨,務請沐浴,穿洗淨的衣服才來。


  我們送給他清香的沐浴乳。


  我們送給他最好的洗衣粉。


  後來他接受了我們的建言,穿著乾乾淨淨的衣服,沐浴後,才來寺院。


  我們的笑容更親切。


  他對我們也很親切。


  其實,要做到這一點,是很簡單的。


  又:


  另有人,是非常「八卦」的人,個性又粗魯,毫無禮貌。人人厭惡。


  鄙視寺院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師尊,無禮又高傲。


  我對他,仍然很「恭敬」。他來了,請坐請坐,他去了,我則相送。


  我對他:


  彬彬有禮。


  他對我:


  嗤之以鼻。


  雖然教養上不良,非常可鄙。但,我對他均以禮貌待之。


  我是人人一視同禮的。


  至今,三進三出真佛宗,但我,仍然以禮貌待之。實在想感化他。


  又:


  我實實在在的對大家說。


  我非常想,很有禮貌去拜訪對我有敵意的人,我用的是「真誠」。侮辱、毀謗、破壞,不介意。


  我真的很有誠意。


  想讓他人明白,我確實充滿了真正的「愛心」。認真說:


  心化虛空。


  無障無礙。


  圓融一切。


  教化大愛。


  任何一個人,我都敬愛,我是非常「真誠」的想去探望你啊!


  詩:


  高高的柳

  淺淺的波
  歡會少
  怨特多

  浮世本如此

  但我心清和

盧勝彥文集244《心的悸動》對人人均有禮貌

2019年9月21日 星期六

舌癌之業因

  在三十一年前,於宜蘭地區,有位柯某,生長在小康家庭裡,凡生活諸般瑣事,都有兄姐與弟妹協助打理得非常完善,柯某本身僅需要將學業努力完成便可。

  後來,柯某一生平順,直至六十歲那年,忽然感覺到(舌頭)有問題,後來也未予理睬;不久情況愈來愈嚴重,乃到醫院徹底檢查,發現原來柯某已經是舌癌末期;經過手術切除罹病之處,雖然保住了柯某性命,卻也因為切除部份舌頭,使柯某說起話來根本讓別人聽不清楚。


  追溯柯某在過去生中,乃是一名少婦,由於年輕時便嫁給當地的布匠家為妻,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卻又得面臨大家族之姑、叔…等一人一句的數落與冷言冷語。原本非常溫柔嫻淑的少婦,逐漸展開報復,從此大家族間不斷產生宗族鬥爭。因為少婦不滿長期遭受家族成員們的欺凌語辱,逐一對家族中最痛惡者製造是非,並且以不實言語在外流佈。當然最後家族人人便間接耳聞某某人的閒言閒語,再加上少婦刻意製造的巧合,使么叔公家的二房夫妻因此離異,並且二房夫妻離異後分別被逐出家門。


  後來,更製造大伯公與三叔公的紛爭,原來大伯公乃保守思想,而三叔公乃新潮流思想。一日,少婦對大伯公言道:「三叔公將家中僅有的米送給窮人家,而三叔公的原意,乃是現在地方有災情,家族中於過去亦曾向這些災民借貸過,應該是趁此還一點人情。」但從少婦口中說出來,便故意強調為三叔公也是好意要為大伯公拉攏些人心;而其大伯公心想,原來你在收買人心,為自己在將來爭家產、爭事業人脈預做鋪路;於是,同宗二家親人便從此演變成分裂,到後來少婦則逐漸取得眾人的認同,而成為宗親財產管理人。


  因為善於挑撥,並且以有發生過一些的事件,佯裝成好意要代為說明白,使雙方皆未察覺其用心所在自家人不斷惡鬥,因此少婦才能獲得眾人最後的信賴,自家人反而一直分裂,最後讓少婦坐收漁翁之利。憑此惡心腸之挑撥與是非口業,閻君乃判少婦必須遭受舌癌之苦。今世給予柯某有機會修口善業,無奈是柯某在口善業方面卻不曾修持,反而經常「惡口」,所以在業報現前時,便救治無效,僅能控制病情,多延長苟延殘喘的時間罷了。


  雖然有些業愆在過去生中已經造作,但在業力尚未現前之時,尚有機會能夠修善而搖動改變業力,而(心念)便是極其重要的元素。心若不能真誠,雖然行造許多的善事,如同拿著小刀在切硬肉一樣微不足道;而每行一件善若能(恭敬、真誠)由心而散發出來的造作,雖然僅是施些片微小善,乃猶如手持鋼刀切細肉一樣。


  願世人時時修口,並將心施於每一刻也。


因果形成之業報因暨命格之果報-第十一章 舌癌之業因


2019年9月19日 星期四

心如大地

  一次,世尊對舍利弗說:「我觀察你的臉色,平靜如水,你平時入的一定是無願無求的無相三昧吧?」

  舍利弗點點頭,向師父滙報著自己修行的體驗:


  「無相三昧,也就是空三昧。我的心入此三昧,所以極為平靜。世尊,大地寬厚,不管什麼東西都能容納。甚至連屎尿,痰液等一切污垢,它都一概接受,從不拒絕。我的心就像大地。正因為大地宏忍、厚重,所以,它能盡現一切物質的所長,充分發揮其功用,從而生長出一個豐富多彩的絢麗世界。」


  「世尊,恒河之水能將任何東西沖刷、清洗干浄,它能將玉石磨礪得晶瑩圓潤而不貪,它融化膿血、淨化腐朽而不憎。我的心猶如此水,不起愛憎之念。」


  佛陀贊嘆道:「如是,如是,我便是以空三昧而開悟,從而得道成正覺。」


※ ※ ※


  所謂:「有容,德乃大。」可見容德,為人生之要素。天之量大包羅萬象,地之量大生育萬物,人之量大得天高地闊,量大則德廣,量小則德薄。


  舉凡困苦艱難,毀謗辱罵,均應大度包容。譬如飢寒勞碌,勿生怨恨;困苦患難,勿生煩惱。尤其毀謗辱罵,勿與計較。蓋飢寒勞碌乃為自己命運,分有應得,無從怨恨;困苦患難乃為自生定數,欲逃不能,煩惱何益;至於受人毀謗辱罵,如其曲在我,乃為當然報酎,不應計較;如其曲在彼,乃彼德有喪,與我無損,又何庸計較。況今生享受,為前生所造,所以毀謗辱罵未必盡無為因,亦或前生冤債孽帳,今生討要。果如此,又何嘗不是消孽解冤之良機,不惟無損反而有益。如必須計較則冤孽未解,而又重結,冤冤相報何有了時。


  人生世界往往痛苦多而快樂少,殊不知痛苦快樂純由自取,全在我心。任何痛苦,我心不為痛苦,即非痛苦矣;任何快樂,我心不為快樂,即非快樂。即受人毀謗辱罵,在他人以為極大恥辱,在我並不介意,而又何痛苦之有?推而及之,任何困苦煩惱,如淡以處之,即能轉苦為樂。


  若此,則必須涵養心性,擴大容德,實行無畏施,方能作到圓滿地步。否則氣量扁淺,容德不足,遇事不加思索,不分青紅皂白,驟然怨恨煩惱,或怒髮沖冠,致起衝突,一時無名火,燒壞許多功德,甚至惹起無數糾纏,既損私德,復增痛苦,突屬不值,此皆是無容德之流弊。


  要天性能無無明,心經云: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人若識透天性,認清真假,凡合於天性者為真,發揮之。凡不合天性者為假,滅度之。自不動心矣,自可無無明矣!道理多研,堅忍不拔,行之無礙,天性自能發揚光大,一切超然無累,何患修真不成!


禪化闡道篇第四輯—容德素要

御車之道

  春秋時魯定公曾向顏淵問說:「東野畢善於御車吧!」

  顏淵回答說:「他是善於御車,然而雖然善於御車,但他的馬最終會跑失。」


  三天之後,東野畢的馬果然跑失了,而且車兩旁套馬的韁繩也斷裂,四匹馬中只有兩匹馬回廄,魯定公便向顏回詢問緣由。


  顏淵說:「他是根據為政的道理來推知的。從前,善於治理國家的舜,會以巧妙的方式教育人民;善於御車的造父,會以巧妙的方法驅使馬匹,這巧妙的方法就是舜不把人民逼到盡頭,而造父也不會把馬匹逼到盡頭,所以舜所治理的國家,沒有逃跑的人民;造父所御的車,沒有逃跑的馬匹。


  如今東野畢御車時,一上車就緊緊拉住馬轡,因此馬銜口的地方,安排得很正,於是馬一起步就會馳騁快速。雖然他符合了朝廷的規範,也歷盡艱險到達很遠的地方,但卻同時用盡馬力,然而他卻還是繼續要求馬匹不停奔跑,因此我據此論斷他的馬終究會受不了疲累而逃跑。


  鳥如果被逼到盡頭,就會開始啄人;野獸被逼到盡頭,就會開始攻擊人;而人被逼到盡頭,就會去欺詐傷害別人。從古至今,尚未出現國君將人民逼到盡頭,而自己還能夠安然無恙的!」

2019年9月17日 星期二

口業最容易犯

蓮生/文

  密教修行最重「清淨身口意三業」,以在外的形式,口持咒、意念觀想、身(手)結印,這就是密教修法的最佳儀軌形式了。


  在造業方面,有人以為三業中最厲害而且犯業結果最重的應該屬於「意業」,話雖不錯,但,我覺得口業也最容易犯,為什麼?因為人們口快、口雜,在一知半解之下,動輒得咎,隨口而出的語言,很容易「造口業」。


  我可以如此說,我們一天到晚在不斷的「造口業」,人們最喜歡的是,談論人們的是是非非,茶餘飯後的閒聊天,手機聊天,電話聊天,聊的全是聽來的謠言,讚揚的話少,譭謗的話多,口實在惡毒也,造謠、說謊、譭謗、兩舌、惡口、綺語。


  古來一句名言:「人言可畏!」(造口業而不自知)


  所以密教為何又名「真言宗」,是以咒音(如來的真實語音)取代了「造口業」,使口業變成「口密」,如此,從口清淨開始修行起,故名「真言宗」。


  有一偈:「一切如來語清淨,一言具眾音聲海。隨諸眾生意樂音,一一流佛辯才海。」


  詩:


  眾生口業如天雨

  綿綿不斷造成大業海
  禍從口出少省察
  唯有持咒
  密教確確實實的修法
  口能遮止
  意也能轉
  一一融入光明海

盧勝彥文集174《一道彩虹》口業最容易犯

2019年9月16日 星期一

三權分立原則

  西元一九七二年六月十七日的晚上,水門大廈的保安和夜班值班人員交接完工作準備離開時,抬頭看了一眼這個美國民主黨的總部。而就這一眼,讓他最終把總統拉下了臺。

  他看到漆黑的辦公室裡有幾個手電筒的光柱在閃,在這個時候,辦公室絕對不可能有人辦公,莫非是非法入侵?


  盡職的保安愈想愈不對勁,和同伴一起往樓上跑,將幾個戴著醫用外科手套、形跡可疑、非法入侵的男子當場抓住,並且報了警。


  員警趕到,對幾個男子進行了審訊,其中一個男子自稱是前中央情報局的雇員,他是尼克森總統連任委員會安全方面的負責人,他們這次是總統尼克森派來在民主黨總部安裝竊聽設備的。


  這個消息在第二天成了各大報紙的頭條,正在度假的尼克森看到這個消息暗叫不妙:在自己的競爭對手總部安裝竊聽設備,總不見得是件光彩的事,這下真是凶多吉少了。


  當天,尼克森緊急返回華盛頓,在白宮和幾個親密助手商量對策。助手們讓尼克森堅決否認自己參與過這次策劃。


  尼克森照做了,在之後的大選中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


  連任之後,尼克森的好運象是用盡了一般。媒體抓著他的水門事件不放,連他的助手曾毀掉證據掩蓋事實真相的事都被翻了出來。


  西元一九七三年,美國參議院成立專門調查小組,在搜集證據中,尼克森利用自己的行政特權拒絕交出證據。一年後,聯邦大陪審團以妨礙司法自由指控了七個人,包括尼克森的兩個最親密的助手。在這次審判中,白宮法律顧問迪安被揪了出來,尼克森看時機不對,準備棄車保帥。


  迪安可不是任人宰割的角色,他得知尼克森要放棄自己後,主動向法官交代了眾多內幕,想讓法官從輕發落。


  尼克森向公眾發表聲明,聲稱自己跟水門事件毫無關聯。但隨後檢方得知白宮有個關於水門事件的錄音帶,尼克森在錄音中向助手交代掩蓋事實真相。


  尼克森以行政特權為理由拒絕交出錄音帶。三星期後,法官以「三權分立、總統也要受到司法限制」為由再次向尼克森索要錄音帶。


  尼克森惱羞成怒,下令免除水門事件的調查小組負責人的檢察官職位,這一決定惹惱了民眾。在輿論的推波助瀾下,白宮不得已交出錄音帶,尼克森指示他的助手,讓中央情報局阻撓聯邦調查局調查水門事件的錄音震驚了整個美國。


  國會有彈劾總統的權力,面對隨時可能會爆發的彈劾,尼克森在西元一九七四年八月八日晚上,向全美人民宣布,辭去總統職位。


  三權分立原則最初是由孟德斯鳩提出,指的是國家的行政、司法、立法三種權力分別由不同的職能部門掌控、相互之間發生聯繫、相互制衡,但又都獨立行使權力。施行三權分立原則具有代表性的國家主要是美國和英國。


  美國憲法規定,為了保障公民自由和限制政府的權力,國家的行政、司法、立法三種權力必須分開,由國家最高領袖——美國總統行使行政權,司法權屬於最高法院及其下屬的各級法院,立法權屬於由參、眾兩院組成的合眾國國會。不過,即便是三權分立最成功的美國,在如何真正劃分三種權力之間的界限也是存在爭議的。


出自《用故事推開法律之門》徐子良

天堂地獄,全憑一心

  宋朝有太尉李端愿問達觀禪師說:「天堂和地獄,到底是有還是沒有?」

  禪師回答說:「諸佛向無中說有,就像是病眼生翳看見了空中的花朵一樣;太尉從有裡尋無,就像是用手去撈水中的月亮一樣;這也像眼前見到了牢獄,卻不知道要迴避,心外聽聞到天堂,卻想要求生的情形一樣的可笑啊!


  欣喜與恐怖,全都是在我們的一心;而『天堂與地獄』也都是心的善惡所造成的境界啊!太尉,只要您能夠了悟自心,自然也就沒有迷惑與煩惱了。」


※ ※ ※


  自古以來,聖賢傳佈真理不少,天堂與地獄之說,古今聖賢焉敢罔言之,人雖聽之半信半疑矣。


  奈何奈何其實天堂地獄之分,最為明顯者,意簡而言之,白天日光普照大地,行走自如天堂也;夜間黑暗起居不便,宛如地獄矣。再而言之犯罪者,在受刑地獄也,未犯罪者,在社會一般自由,即天堂矣,何用疑信參半哉?又再言之,生即天堂,死即地獄,天堂地獄之分,如同天淵之別,如白天與夜間之行動,及犯罪,未犯罪者之別,豈可天堂地獄無分而不信乎?


  天堂,地獄有天淵之別,我等何不向天堂而行,而偏走地獄之門,是否地獄路近,而天堂路遠之差?非也,天堂地獄低一線之隔而已耳,因人之智慧思想之距離所相差,思想不差正氣凜然,不受外來之誘惑,你必走向光明大道;若思想偏激,經不起物慾花色之迷亂,不知自檢,必自入鬼魅黑暗之路,而入地獄門也。


  以上乃淺見之例,世人何不信天堂地獄之分哉?再而言之,人生在世,事事不背天理,而到處受人欽敬,與一生作惡,到處被人唾棄,抬不起頭,如此之差,人兮人兮。蓋該提出理智,不可走向歧途,而墜地獄,人生不可不信天堂與地獄,更不可不加謹慎哉。

2019年9月14日 星期六

情緒奴隸

  有一個法官在宣判一個殺人犯的死刑後,走到這個囚犯面前,對他說:「請問,你還有什麼話對你的家人說嗎?」

  「你去死吧,你這個偽君子、混蛋,你對我的裁決不公正!」囚犯狠狠地把法官駡了一通。


  法官非常生氣,對著囚犯非常粗魯地數落了十多分鐘,囚犯等法官一說完,臉上立刻露出了笑容。


  這一次,他很平靜地對法官說:「法官先生,您是一個受人尊敬的法官,受過高等教育,讀了很多書,可以說是一個文明人,可是,我只不過是罵了您一句,您就如此失態;而我,一個文盲,小學沒畢業,大字不識一個,做着卑微的工作,因為別人調戲我老婆,我一時沖動,殺死了對方,而最終成了死刑犯。雖然我們的結果不一樣,但有一點卻是一樣的,那就是我們都是情緒的奴隸!」


※ ※ ※


  塵間有情甚易起無明怨火,一但受人欺凌,心生怨恨,一但受人斥罵,心生怨恨,又受傷害,心生怨恨。以上諸等皆是世人心難釋懷,身受之感觸,由耳聞身觸引起內心潛藏之惡念,這種都是無明亦無智。如何在身受下轉化心境?


  心如能轉則無礙,身心靈更不起惡念怨恨,用智慧來轉心念,感恩那些欺凌傷害斥罵的人,因為他的作為使我更堅強,志氣更增長,忍辱品性更進步,如能用這樣的心來看待面對諸受種種境,不但能增進自身高超修為,也可由此除卻種種業力。


  修行人是已經聞法參研,甚有體悟,理不應如凡俗世人一般,要能突破種種百態,經歷種種考驗,不管身處何境,身受何考,都要能一念不動,道心堅,不起無明,不生怨恨,用大慈悲心來看待每一事情,如此才是大智。


  修者若能用大慈悲心來對待逢遇人事物,定無任何敵人,若能用大智慧來判斷與轉化每一無明心念,定可無任何煩惱。


慈聖雜誌-第一四二期

大圓滿的法教

蓮生/文

  我問白空行母:


  「藏密紅教的大圓滿法,白度母有何特別的口訣嗎?」


  白空行母答:


  「口訣是有,但是至高的大法,行者要修到如此的成就很難。世間之人,還是一步一步腳踏實地修持才好。」


  我問:


  「先修資糧道,再加行道,直至見道、修道,最後達究竟道,大圓滿成就是何道?」


  白空行母答:


  「大圓滿法成就,即究竟道。」


  我問:


  「妙覺成佛?」


  白空行母答:


  「是的。」


  我問:


  「我修大圓滿法究竟如何?」


  白空行母說:


  「蓮生佛!」


  我說:


  「請白空行母談一談,大圓滿的口訣,好嗎?」


  白空行母說:


  請仔細聽:


  一元非二元,這就是重要的口訣。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輪迴即涅槃,煩惱即菩提。


  佛魔一如。


  淨垢一如。


  善惡一如。


  等等等等......。


  我說:


  「這些,一般人無法意會。」


  白空行母說:

  這些只有「見地」到至高時,才有可能明白,一般行者是不知道的。


  修行的口訣是:


  在禪定中,不知是禪定。


  無知如虛空。


  煩憂也等於是沒有煩憂。


  你我他皆不存在。


  有相皆空。


  (財、色、名、食、睡)


  顛倒恐懼根本沒有。顛倒恐懼不生起。


  名譽不存在。


  親眷不存在。


  沒有愛憎。


  沒有悲哀,也沒有快樂。


  明白器世界的幻。色、聲、香、味、法是幻。


  連我亦不存在。


  我說:


  「這不是空了嗎?」


  白空行母說:


  「這是大空而住。」


  我說:


  「空怎會快樂?」


  白空行母說:


  「捨棄就是快樂,開悟就是快樂,自在就是快樂,安住就是快樂,不牽掛就是快樂,沒有我就是快樂,無念就是快樂。......這種樂才是永恆的大樂。」


  白空行母說:


  「可惜!世間人很難明白,他們也不懂。」


盧勝彥文集214《瑜伽士的寶劍》大圓滿的法教

2019年9月13日 星期五

月光下的殺人案

  林肯做律師的時候,有一次。他的一個好朋友前來找他諮詢法律案件。原來,林肯好友的兒子啊姆斯特朗被別人控告謀財害命,並且已經初步被法院判定有罪。

  林肯就擔任了朋友兒子的辯護律師,前往法院調查案件卷宗材料。在查閱了所有有關的案卷材料,回到家之後,林肯意識到,被告被控有罪的關鍵證據在於原告方的一個名叫福爾的目擊出證人。此人咬定說在10月18 日的月光下,清楚地看到小阿姆斯特明開槍打死了死者。林肯仔細分析了一下證人的言辭,並查閱了一下曆法知識後,找到了這個證人的漏洞。於是,林肯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複審。


  法院複審中,林肯和這個目擊證人展開了一場精彩的對話。


  林肯: 請問證人,你說你當天晚上看到小阿姆斯特朗開槍殺死了死者,並且對你的證詞發誓?


  福爾:是的。


  林肯: 那麼,你自稱當時是在一個草垛後面,而小阿姆斯特朗是在二三十米遠之外的大樹下,你能看清嗎?


  福爾:我看得非常清楚,因為當天晚上的月光很亮。


  林肯: 你確定自己不是從衣着方面進行判斷的?


  福爾:絕對不是,我清楚地看到了他的臉,因為月光剛好照在他的臉上。


  林肯: 那麼,具體時間呢? 你在證詞上說是11時,你能肯定嗎?


  福爾:完全可以肯定,因為我回屋時專門看了看掛鐘,那時是11時05 分。


  林肯問到此處後,轉過身來,面朝法官和陪審團,底氣十足地說道:「那麼現在,我可以肯定地告訴大家,這個證人是個十足的騙子!」


  法官和陪審團以及聽眾席上的人頓時感到十分驚愕,並開始交頭接耳。


  林肯是如何拆穿證人的謊言的?


  請看看林肯大律是的解釋。


  林肯解釋道:


  證人一口咬定是在10月18 日的晚上11點清楚地看到了被告的臉。我請大家想一想,10 月18 日那天正是上弦月,晚上11時月亮已經落下去了,哪裏還有月光? 即使退一步說,證人所記的時間不夠準確,就算將時間提前一些。請諸位想像一下,當時的月光是從西往東照,草垛在大樹的東邊,如果被告面對大樹,月光可以照亮他的臉,但是證人就只能看到他的腦後勺;如果被告背對大樹,月光只能照到他的腦後勺,證人又怎麼看清他的臉呢?」



月光 ——> 大樹        草垛
         被告      證人



  福爾節節退敗,最終承認自己是被人用錢引誘,專門來陷害小阿姆斯特朗的。

  在這個故事中,林肯面對對方的謊言,沒有直接進行反駁,而是先引着對方把話說完,將自己的錯誤完整地暴露出來,以免其在後來抵賴。


  林肯再運用嚴密的邏輯使得對方啞口無言。


2019年9月11日 星期三

燃亮心燭

  有一天小徒弟問老和尚說:「老和尚、老和尚,我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夠成佛啊?到底什麼時候人家才能夠來供養我?」

  老和尚拿來兩根燈燭,一根有燭芯,另一根則沒有。老和尚就跟小徒弟說:「來,你去把兩根燈燭點上。」


  小徒弟回答:「有一根一下子就點上了,有一根怎麼點都點不上,為什麼?」


  老和尚說:「你看,沒有芯的就不叫燈燭,它只是個空殼,美其名叫燈燭,其實它一點作用都沒有。咱們看著那一根點燃的燈燭,點燃了好美啊!雖然只是小小的光芒,也能讓暗室照亮。」


  小徒弟又問:「老和尚啊!這燈燭點上來做什麼?」


  老和尚說:「這燈燭也其是夠笨啊!你看它照亮了別人,痛了自己;可是痛的是它的外殼,它燃燒的是永恆不朽的精神。」


※ ※ ※


  何來燃燈乎?燈者,光明、燈者,心香也!燈懸於庭,燈燃於案,爾等之意,普照幽冥。善哉!善哉!燈燃普照,引渡迷茫,當由自心生起光明、當由自心生起憫念、當使自心有那同體大悲之意忱也!


  燈燃以火,火何來乎?火來自人心,以人心之火燃燈,滅除自性熾盛心火,生出德光,以照幽苦也!現今科技以電燈代替燈燭,惟爾等亦當細思電燈如何可亮?亦為電流、電絲相結而亮。那人心之光又如何燦生乎?心光之生,亦在意念,心志之交感而露出德香。惟此德香方能感應群生,以渡挽淪沉哉!


  法會以燈為具,當要明白涵意而轉迷茫,方能由悟解中明白真意,發露慈悲,解先人之倒懸也。


悟道箴言-述:「行善積德,利樂祖孫」

責人之心責己

  大家都回家去了,耶穌卻到橄欖山去。

  第二天一早,他回到聖殿;群眾都來找他,他就坐下,開始教導他們。


  經學教師和法利賽人帶來一個女人;她是在行淫時被抓到的。他們叫她站在中間,


  問耶穌:「老師,這個女人在行淫時被抓到。摩西在法律上命令我們,這樣的女人必須用石頭打死。你認為怎樣?」


  他們想用這話陷害耶穌,找把柄控告他。但是耶穌彎下身子,用指頭在地上寫字。


  他們還是不停地問他,耶穌就直起腰來,對他們說:「你們當中誰沒有犯過罪,誰就先拿石頭打她。」


  說過這話,他又彎下身子,在地上寫字。


  他們聽見這話,就一個一個溜走,從年紀大的先走,只剩下耶穌和那個還站在那裏的女人。


  耶穌就直起腰來,問她說:「婦人,他們都哪裏去了?沒有人留下來定你的罪嗎?」


  她說:「先生,沒有。」


  耶穌說:「好,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別再犯罪!」


約翰福音 8:1-11


※ ※ ※


  人雖至愚,責人則明。雖有聰明,恕己則昏。但當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聖賢地位。


  人總易對別人所犯的過錯用不悅的心來來看待,常因人的過錯發怒責罵,此等毛病是俗人之過也是病象。
 

  昔日賢人見過皆用仁德悲心來看待,更發慈悲的心來開導教育那些過錯之人,這等是世人急需要學習,所謂用責人之心來待己,用恕己之心來恕人,此是仁者之風,德者之作為也。

2019年9月9日 星期一

油鍋裡的人

蓮生/文

  有一則笑話,是如此說的:


  當初上帝造人,是以麵粉捏成人形,放入油鍋中炸。


  第一次油炸過火了,就成了黑糊糊的一團,於是放到非洲去,就是黑人。


  第二次上帝很小心,害怕過火了,很早就取出,油炸還未熟,於是就放到歐洲去,就是白人。


  第三次上帝知道了,炸過久,成了黑人,炸的不夠成了白人,於是就炸得剛剛好,不黑不白,就成了黃種人,放到亞洲去。


  這是上帝油炸人的笑話。


  我在陰間地獄,真實看見「油鍋炸人」,那是特大的大油鍋。

  裡面有幾個人在內。


  冥吏準備點火。


  油鍋內的人大叫:


  「不要點火,不要點火,千萬不要點火,我們會被炸死!」


  冥吏笑了:


  「是你們點火,不是我點火。」


  油鍋裡的人,默然無語。


  火點著了,油鍋裡面的人,吱吱叫的被燒炸而死了。


  我問冥王:

  「為什麽冥吏說是你們自己點火,而不是冥吏點火呢?」


  冥王答:


  「炸油鍋的人,都是在陽間放火的人,故而,是他們自己點火。」


  據我所知,這些放火的人,其罪業甚重,不可不知:


  一根火柴,一桶汽油,其業不可數。


  一丶殺人業——燒死人。


  二丶搶劫業——燒人財物。


  三丶瞋業——無名火起,欲毀滅他人。


  四丶怒業——遷怒他人。


  五丶妒業——嫉妒他人。


  六丶醋業——吃醋他人。


  等等等等。


  這等放火的人,不管你在森林放火,在工廠放火,在民宅放火,在運輸工具(舟丶車丶飛機)放火,這都是業障深重的,也即是引火自焚,罪業實不可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克制非常的重要,千萬千萬不可玩火。


  我見到,有感情不順者,心中火起,便放火洩恨,結果燒死了無辜的人。

  試想想,這筆賬,如何算?

  在陰間地府,上油鍋的,下刀山的,全是這等人。

  也有人並未真正點火,而是在旁邊煽風點火,這等人,雖未自己點火,也等於是點火人。


  一怒衝冠為紅顏。


  值得嗎?


  我們行者,要化悲憤為力量,更加精進修行,千萬不可造業,不可害人。


  永嘉大師云:


  「捐法財丶滅功德丶造殺業,莫不由斯心意識。」


  有云:

  「身壞時,如舍被燒,舍主出去,舍是無常,而舍主常在!」


  問我:「是佛法否?」


  我說:「這是方便說法,邪正莫辨。舍主也不一定常在啊!試問一句,心是常?還是無常?請大家仔細意會!」


盧勝彥文集187冊《地獄變現記》油鍋裡的人

剛愎之害

  晚清劉鶚於《老殘遊記》提到兩個酷吏:玉賢和剛弼。玉賢和剛弼並不是因為官貪贓而可恨,乃是為官過分剛愎自用的「清廉」而可恨,如此的清官甚至比贓官更可怕。

  因為他們自信不貪財便可以俯仰而無愧於天地,因此完全不講求證據,研判事實的曲折,只相信自己武斷的成見,最後卻因他們的陋見而殺人誤國。


  故劉鶚假書中人老殘歎道:「贓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蓋贓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為非;清官則自以為不要錢,何所不可為剛復自用,小則殺人,大則誤國,吾人親目所見,不知凡幾矣。」


※ ※ ※


  剛愎就是凡事認為自己的意見都是對的,而對於別人的意見不願採納,這種人的自我主觀很重,所以對於事情的處理判斷往往會流於差誤或偏激。剛愎自用的人,對於公眾所認定的事情會提出相反的意見,因為他不能忍受別人來支配。


  這是人類劣根性的一種,它輕則使一個人成為不受歡迎,不願親近的人,重則妨礙了成就大功名,大事業的機緣。試觀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君、名臣、钜子,就因為這剛愎自用的劣根性而招致身敗名裂的厄運。


  人的才智有限,活於世上所學所知,並未能使自身成為萬能萬知。在有限的成長中所學到的最多只能使處世立身有所本的知識而已。若有其中特殊成就者,亦不過比常人多為廣知,這還必須具有更高的智慧,經歷等種種因素才能充實自己,增加才智。所以說:人非萬能。既然所知所學不足以對任何事來作適當的判斷及處理,而卻又因劣性剛愎自用,於是行為上自足以造成缺憾了。


  俗云:三個臭皮匠湊成一個諸葛亮,又云: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就說明了人活在世上,所知所學各有所長。唯有取人之長方能補己之短,集思廣益,就說明了處事若要圓滿無遺漏,那麼就要聽取他人的意見,綜合加以判斷,對則取之,錯則棄之,如此方為明智之見。絕非自以為是,固執己見而能萬事順利成功的。


《茫海歸舟》第十九章 述剛愎之害

2019年9月8日 星期日

不忘因果

  洪英禪師看見學佛法者經常不守戒律,為所欲為,不怕因果報應的懲罰,他便長歎不已,並說道:「人生勞苦如在旅途中,就像行舟暫時停泊某地,住在一地則隨緣依止,離去之後則蹤跡全無。其人所得能有多少呢?

  你們不識廉恥,冒犯名分,褻瀆佛門教義,乃至於此!大丈夫應當決心弘揚佛祖之道,引導扶持後學之輩,不應專門追求滿足一己之私慾,為此無所忌憚。這種行徑只能招來一身的禍患,造下萬世不復的罪殃。在火途、血途、刀途地獄受苦還不算苦,此世既然身披袈裟,來世卻落得輪迴作畜牲去,那才真正是苦啊!」


※ ※ ※


  人皆有纏業,差別在於深淺。凡眾如是,若過去生造下罪業深重,則恐墮畜道果報來還罪業與償債,能投胎為人,乃尚因前世知種福田,知懺悔修善福慧,故才尚能有此人身,不論過去生種有何罪業,已來到今生就要洞悉因果,明白業力的可怕。
 

  由此生當下立德修功,斷惡修善,將心中三毒貪嗔痴淨化消弭,讓心自在清靜,克守戒律,這樣才不會再造新業。再則恆心修功積福,業自可消,無受業力牽掣。世人的罪業都由心起諸般惡念,身行諸般傷害,這就是業的由來,還有內心不得清靜,煩惱,憂愁,痛苦,這也是業障。
 

  是以不論是過去生所造罪業或是此生新植罪業,唯一能消業方法,只有真誠懺悔,不再造業勤行善功善事,淨化心靈,如能保留一真純善、純性,那定無業力糾纏。

慈聖雜誌第一六一期

2019年9月6日 星期五

攻佔巴士底監獄

  法國《雅各賓憲法》

  法國一七九三年憲法是法國大革命的產物,是法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法律。


  法國著名心理學家勒龐在他的著作《烏合之眾》中記載了法國大革命荒唐的一幕——在法國大革命中,因為巴士底監獄是封建統治者用來關押政治犯的地方,所以,對巴士底監獄的攻佔一直被視為是徹底推翻封建制度的象徵。


  但是,讓我們回到西元一七八九年七月十四日,革命者帶領狂熱的民眾炸斷吊橋鐵鍊後,全體人員都衝進這個傳說中殘暴的場所,準備救助那些被封建國王關押的政治犯。


  可是,當他們進到巴士底監獄時,所有人都呆住了。


  這怎麼可能!巴士底監獄裡沒有政治犯,沒有傳說中貪婪暴躁的看守,只有一個監獄長,四個辦假證的小販、兩個精神病患者和一個性變態者,其中性變態者是他的父母管不住他將他委託給巴士底監獄的監獄長代為照顧的。


  監獄長實際上更像一個保母在照顧這些所謂的「犯人」,當革命者和民眾衝進來時,他正在替一個精神病患者擦鼻涕,還回頭警告革命者說:「你們不要鬧出這麼大的動靜,會嚇到他們的。」


  幻想中的解救在哪裡?革命者問自己,恰好監獄長的態度給了他們發洩的藉口。好吧!既然你警告了我們,那就是你了!請為革命獻身吧!


  監獄長被殺了。


  隨著監獄長最後一口氣的呼出,革命者向狂熱信徒們宣布:「我們的革命勝利啦!」


  眾人一片歡呼,又蜂擁衝上街道。他們見到工廠就衝進去宣布工廠停業,讓工人們回家勞作。如果工人拒絕,他們就把工廠主抓來一頓暴打。在他們看來,一定是工廠主平時過於殘暴,才導致工人們恐懼害怕到這個地步。


  他們還開始了對貴族的瘋狂殺戮,革命者和狂熱信徒在屍體邊跳舞,為女士們準備長椅,供她們觀看貴族被殺場景;他們走上街頭將精美的建築和雕塑夷為平地,號召人們在上面種植小麥,文化被破壞的慘不忍睹。


  在當時,婦女遭到的迫害也比較深。革命者和狂熱信徒們認為性資源也屬於社會公共資源的一部分,他們讓婦女們(這其中不全是性工作者,也包括別人的妻子、女兒)到一個公社中將自己的情況登記在冊以便「公平分配」,如果有婦女不配合,就會被扣上「拒絕參加革命」的罪名而被視為「人民公敵」。


  但另一方面,婦女的自由權利也被鼓吹得神乎其神。一些婦女運動的人甚至認為蹲著小便是女性地位低下的象徵,他們發明了專門供女性站著排尿的工具。


  世界上從來沒有哪國的革命像法國大革命那樣,高尚進步的目的卻要以殘忍粗暴的手段來實現。


  法學講堂


  法國一八七五年憲法是法國大革命的產物之一,又稱《雅各賓憲法》。


  它規定法國實行三權分立政策,國家為議會共和制,國家最高立法機構是立法會議,最高司法機構是執行會議。公民除了享有平等人權外,還享有勞動權、受教育權、獲得社會救濟權,以及對侵犯人權的政府的起義權。雖然這個憲法並沒有被實施,但是其深遠意義影響到了法國後來的立法原則。


  西元一八四八年,憲法被重新設立,它規定總統是國家的元首,由民眾選舉產生,掌握軍政大權、國家主要官員的任免權。議會為一院制的國民議會,擁有較大權力;公民享有民主自由權。


  此後, 一九五八、一九六○、一九六二、一九六三、一九七四和一九七六年憲法又被不斷修改,形成法國現行的憲法——《第五共和國憲法》,削弱了議會的力量,擴大了總統權力,使得法國憲法擁有議會制和總統制的特色。它規定法國總統擁有行政權、軍事權、外交權、任命高級官員權、簽署法令權,還擁有解散國民議會、宣布緊急狀態等非常權力。


出自《用故事推開法律之門》徐子良

2019年9月5日 星期四

掏撈糞池的人

蓮生/文

  朋友!


  你還在繼續的「扒糞」嗎?你不覺得你已經是一身的腥臭嗎?


  我們都知道:


  「極少的人全無缺點!」


  佛。


  菩薩。


  聖賢。


  祂們全在「四聖」界。


  在人間,根本就沒有「完美的人」,是有,只是極少極少。


  在人間,不懂修行的人,他她活在父精母血的基因之中,當然活在七情六欲之中,思維停滯於粗淺的層次,語言則停留在是非之中。


  電視。


  電腦。


  報章。


  雜誌。


  網路。


  你可以看到「掏撈糞池的人」在四處傳播「八卦」與「是非」。


  被譭謗的人,譭謗人的人,也彷彿是一個愚蠢的人,在嘲諷愚蠢的人。


  誰是真正的王八蛋?


  說不定二個人,全是臭雞蛋呢?


  一個真正的行者,只有:


  「善意!」


  「祝福!」


  不會揭人的瘡疤。


  唯有內心不具足修養及不高尚的人,才會用惡意來看人,他她喜歡製造流言、謾罵、嘲笑、譭謗。


  很簡單的說,這是以他人的瑕疵,來凸顯自己的正義。


  以他人的缺點,來顯示自己沒有缺點。


  以他人的恥辱,來顯示自己的高尚。


  這種壓扁他人,來提昇自己。


  在我們看來是:


  愚蠢的行為。


  「人間」是眾穢所集的糞坑。


  而掏撈最深者,落得自己渾身髒臭,我們很容易看的出來,他是一位極其卑鄙的仇恨者。


  早已顯示了醜陋的真面目。


  我說:


  天下少有聖賢!聖賢無仇恨。


  揭人隱私者,本身是魔鬼的心。氣息濁臭。


  明慎的人,只看人家的優點。


  詩:


  誰無錯失

  不要老是心負負
  修自己最是要緊
  反省無數

  從古至今多少故事

  明朝何處
  風徐徐
  雪落落
  心又何地住

  祝福行者上路

  直直去
  不要左右回顧

盧勝彥文集244冊《心的悸動》掏撈糞池的人

2019年9月4日 星期三

正向思維.鼓舞邁進

天上聖母 登台

聖示:玉要無暇,才能光澤耀人;心要無欲,才能悉通天地。


陳生:學生恭向天上聖母恩師接駕五叩首!


天上聖母:賢生免禮!


陳生:一條成功的路,並不是平平坦坦走得容易;是以,凡事當要自省,敦品立德,則聖賢門就近了。


天上聖母:忍得住氣,就可以處事;化得氣下,才可以成事。自己不能吃虧,又何必佔人便宜;自己不願受譏,又何必批評別人。


凡事將心比心,退一步為別人想,自然能心安理得。


陳生:有一位小和尚,想畫出一幅人人見了就會喜歡的畫。畫完成,小和尚拿到市場去展出,畫旁放了一枝筆,並附上註明:「每一位觀賞者,如果對這一幅畫有不佳的筆畫,均可在畫面上塗上記號。」


晚上,小和尚取回了畫,他發現整個畫面都被塗上了記號,沒有一筆一畫不被指責,小和尚十分不快,對這次展出深感失望。


師父請小和尚換一種方式試試。小和尚又摹擬了一幅同樣的畫拿去展出,這一次他要求觀賞者,可以將其最欣賞的筆畫塗遍記號。


當小和尚再取回畫時,他發現整個畫面還是被塗遍了記號。一切曾經被指正的地方,如今卻被選為最欣賞的筆劃。


小和尚無不感慨地說道:「我現在發現了一個奧妙,那就是不管我們做什麼,只要使有些人感到滿意就好了,因為在有些人見到是醜惡的東西時,在另一些人眼中恰恰是美好的。」


天上聖母:生活就是這樣,你們不能祈求盡善盡美、人人滿意,當你過分關心別人對你的看法,太小心翼翼地取悅別人之時,自己則會有過度的否定,回饋壓抑以及不良的表現;因此,不管做什麼事,不要企圖祈求人人都滿意。


陳生:嗯!學生明白。謝謝恩師指導!


現代孩童生活物質富裕,嬌生慣養,以致自省能力差了,既不願受譏,卻又喜歡指責他人。若能引導正確的行為思想,要奠定良好基礎才有可能;因此,以身作則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孩子在精神低落的時候,或者身體很疲憊,感覺沒有一點精神的時候,我常常陪他吃飯,並用能提振士氣的言語鼓勵他,這樣一來,孩子受到好幾次的鼓舞。


日常生活中,他覺得不舒服或者無精打彩時,我會告訴他:「如果你想煩惱,今天你就會煩惱一整天啊!在這一天裡面就徹底的煩惱,此事件以後就不要再煩惱了,人生太短暫,一直在煩惱著,浪費時間太可惜了。」


當我很疲勞的回到家裡,他會告訴我說:「很疲勞的時候,就要用笑容笑一笑,只要能笑一笑,身體自然會充電,把疲勞給吹掉了。」


所以,他常常用很正面的言語去鼓勵他的朋友,也就是想辦法用能產生精神的語言去鼓舞他們,使他們也能跟他一樣,很有精神的去工作。


天上聖母:一個人不斷的東想西想,雖然很重要,但是一直在那裡苦惱著,也沒辦法向前前進;因此,期盼你們的語言,是會產生精神鼓舞的語言,奉勸修子每日都帶著笑容去做事。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栽植樹木需要十年,培養人才需要百年。由於培養人才非常不易,教育乃百年大計,所以培育人才,乃是長久之計,而且必須一步一腳印,紮穩根基。


可。停筆。吾退!


陳生:謝謝恩師慈悲!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


學子奠良基-第十章 正向思維‧鼓舞邁進

2019年9月3日 星期二

學做人

  一個青年去請教禪師如何做人。

  禪師說道:「你看看我,再看看自己,就知道怎樣做人了。」


  青年問道:「我怎樣看您呢?」


  禪師說道:「你看我有幾個腦袋、幾隻眼睛、幾隻耳朵、幾個鼻子、幾張嘴巴、幾隻手、幾條腿?」


  青年說道:「大師,每個正常人都有一個腦袋、兩隻眼睛、兩隻耳朵、一個鼻子、一張嘴巴、兩隻手、兩條腿,您也是一樣的呀!」


  禪師問道:「腦袋、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手、腿,它們主要是用來幹什麼的呢?」


  青年說道:「腦袋主要是用來思考,眼睛主要是用來看,耳朵主要是用來聽,鼻子主要是用來呼吸,嘴巴主要是用來吃飯與說話,手主要是用來拿東西,腿主要是用來走路。」


  禪師說道:「腦袋長在人的頭上,人是用腦來思考天地萬事萬物的,人首要的是用腦來生活,腦袋主宰人的一生,人只有一個腦袋,人凡事必須三思而後行,謹言慎行,才能把握人生。


  人有兩隻眼睛,它們都是平行的,它告訴我們應該平等看人,平心看物,人必須睜開眼睛,眼看四面八方,才能看清天地世界。


  人有兩隻耳朵,一隻長在左邊,一隻長在右邊,它提醒我們要傾聽正反兩方面的聲音,不能偏聽偏信一面之詞,方能正確理會人間世界。


  人有一個鼻子、兩個鼻孔,人依靠它來呼吸天地間新鮮空氣,釋放自己心靈的廢氣。


  人有一張嘴巴,它不僅用來吃飯,而且用來說話;人必須吃盡人間酸甜苦辣,才能享受真正的人生;同時病從口入,禍從嘴出,它警示人說話要慎重,做人要穩重,方能四平八穩。


  人有兩隻手,一隻手用來勞動創造,一隻手用來抓住擁有,人要把握機遇,抓住時光,創造財富,才能擁有美好人生。


  人有兩條腿,人不僅要走前人走過的路,更重要的要開創自己的人生之路,人生的前景才會寬廣遼闊呀!」


  青年心情舒暢道:「大師,聽了您這番教誨,我真是茅塞頓開啊!」


  禪師卻平靜地問道:「你剛才能夠看見我的外表,現在能否看到我的內臟?」


  青年如實回答道:「不能。」


  禪師神情莊重道:「我有一個心臟,它有兩個心房,它時時刻刻提醒我──凡事不僅要為自己著想。而且也要為他人著想,才能心想事成;我有兩葉肺,它告訴我在世上要廣泛地與人交心通氣,才能心平氣和、遂心如意;我有一個胃,它既要吸收美好的東西,也要消化不良的東西,才能健康成長;我有不少彎彎曲曲的腸子,它啟示我人生的路曲曲折折,凡事不畏曲折,才能走向遠方;我內臟還有很多重要組成部分,它們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東西,它們昭示我——生命中的每個人都是我的可貴之人。」


  青年欣喜若狂道:「大師,你這深入淺出的解說,真讓我受益匪淺。」


  禪師依然沉穩平和地問道:「你能夠看到我的模樣,現在能否看清自己的模樣?」


  青年誠實回答道:「不能。」


  禪師說道:「是呀。人可以看到別人的表面,卻很難看清別人的內心;你能夠看到別人的模樣,卻很難看清自己的模樣,做人不容易呀!」


  青年問道:「大師,你剛才給我講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你能否告訴我做人最重要的是哪一點呢?」


  禪師說道:「我開始不是就告訴你了嗎?」


  青年問道:「您告訴我什麼呢?」


  禪師說道:「你看看我,再看看自己,就知道怎樣做人了。」


  青年恍然大悟道:「是呀。看清別人,認清自己,認真做人,方能智慧一生。」


2019年9月2日 星期一

自然法

  《安提戈涅》是古希臘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公元前442年的一部作品,被公認為是戲劇史上最偉大的作品之一。劇中描寫了底比斯王俄狄浦斯得知自己拭父娶母,罪孽深重,因此去位,並客死他鄉,留下二子二女。二子為爭奪王位,刀兵相見。

  一子波呂涅刻斯率岳父城邦的軍隊攻打底比斯,另一子厄特俄科勒斯率底比斯軍抵抗,兩人都戰死沙場。他們的舅父克瑞翁繼任底比斯城邦的王位。為懲罰叛徒,克瑞翁下令將波呂涅刻斯暴屍荒野,誰敢埋葬波呂涅克斯就處以死刑。


  俄狄浦斯之女、波呂涅克斯的妹妹安提戈涅,公然挑戰克瑞翁的政令,認為哥哥即使是叛徒,也應當得到安葬,因為人死了入土為安,是天神制定的永恆不變的不成文法。她雖然已是克瑞翁的兒媳,但她還是被克瑞翁下令處死。


  在行刑前,克瑞翁問安提戈涅:「妳明明知道我下令不許任何人埋葬妳的哥哥,為什麼還要違背我的意願?」


  安提戈涅回答:「您沒有權力處置一個死去的人,不管他生前在人間犯下多大的罪過,死後的靈魂都歸宙斯所有。神的法令要求我不能讓自己的兄弟曝屍野外,而您的法令卻違背了神的法令。」


  「天神制定的不成文律條永恆不變,它的存在不限於今日和昨日,而是永遠存在的,也沒有人知道它在時間上的起源。我並不認為你的命令是如此強大有力,以至於你,一個凡人,竟敢僭越諸神不成文的且永恆不衰的法。」


  克瑞翁大怒:「我雖是凡人,卻是妳的王!如果妳執意認為自己沒有錯,那就跟妳的哥哥一起去死吧!」


  安提戈涅被處死後,她的丈夫,也就是克瑞翁的兒子趕了過來,他抱著妻子冰冷的身體,對克瑞翁說:「您冒犯了眾神。您將波呂涅克斯曝屍荒野,就是對神的褻瀆。如今,您又殺死捍衛神靈權威的安提戈涅,您會有嚐到苦果的一天!」說完,抽出匕首殉情而死。


  故事中安提戈涅反對克瑞翁的對白,是自然法學派與法律實證主義之間論戰的經典。


  自然法源於古希臘的哲學思想。古希臘的哲學家們認為,宇宙冥冥之中存在著一種法則,它主宰世間的一切,比如生和死,戰爭與和平。這種永恆的、明智的自然法則就被稱為自然法。


  對於自然法,法學家們認同的一點是,自然法是正義的,是一切法律的根基。


  世界上第一個有重大意義的自然法學說來自於斯多亞學派,這個學派肯定「世界理性」、「宇宙魂」的存在,認為人要想獲得幸福,就必須順從自然生活。


  在西方法律中,很多原則都是受到了自然法的影響。比如,人身自由不可侵犯,權力分立等基本法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