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1日 星期二

為己為人

  「為了大家的舒適,請隨手關門。」


  告示貼出後,情況雖有所改變,但收效不是很大。


  後來,列車長想出一個新的方法,將告示改寫成:


   「為了您自己的舒適,請隨手關門。」


   從此以後,車門基本上都關好了。


※ ※ ※  


  古人做事,無不是盡心盡力努力付出,圖得並非眼前利益,乃是謀求後世子孫永久受益之建設。昔人犧牲奉獻,但求社會安定,唯社會能安定,家庭方有平安的一天。


  觀察現代社會人心不古,人情淡薄,換來的是社會無情,莫道人情冷暖,先問自心是否有付出於人群之熱忱;自心冷淡,豈望眾生熱情看自己?必須人人先熱忱待人,才能彼此得到幫助。凡事以不為己為優先,此即是積德累功之法也,如處處為了私己而過重,不但無功可言,恐亦造罪。

2020年3月30日 星期一

出門便是草

  石霜慶諸禪師後避世,混俗於長沙瀏陽陶家坊,朝遊夕處,人莫能識。


  後因僧自洞山來,師問:「和尚有何言句示徒?」


  曰:解夏上堂云:「秋出夏末,兄弟或東或西去,直須向萬里無寸草處去。」


  良久曰:「只如萬里無寸草處作麼生去?」


  師曰:「有人下語否?」


  曰 :「無」。


  師曰:「何不道‘出門便是草’。」


  僧回舉似洞山,山曰:「此是一千五百人善知識語。」(《五燈會元》)


※ ※ ※ 


  《太上清靜經》提及:「眾生之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本文乃是《太上老君》說明眾生之所以流浪在生死的苦海中,難以脫離,這是因為妄心的緣故,至於「妄心」就是造成「不得」以及「永失」真道的罪魁禍首。


  修道之人,針對妄念必須加以克服,因為一個妄念生起,就足以擾亂本性的清靜,使先天真如墜落到凡塵中淪為凡人,此後,便輾轉流浪在生死的漩渦當中,苦無出期。本來世間一切事物,皆是自自然然而很平常的產生以及自然的消失,但一念起妄之人,卻可以將極為自然之變化,執著到認為世間之生滅,唯有一種得到,所以得到之後,便害怕失去。竟不明世間諸種生滅變化本來就存在,因緣合則生,因緣散則滅,自自然然的生滅,絲毫沒有存在或失去的問題;但眾生憑著愚昧之心,竟然誤認為虛假的表相乃是實有,更將真常的實相誤以為虛幻不存在,因而使自己陷入煩惱痛苦的深淵中,甚難出離苦境。


  迷者以妄念碰觸到妄緣,進而由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對上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形成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從此生活在虛無的妄境中,得之恐怕再度失去,尚未得到的則苦不能得之,完全無法自在自若,此皆妄心使然。


  修道之人必須真修,使真道本性之清靜永常入住,唯有常住清靜,才能成聖、成賢,然而面對一切人事物之自然變化,才能平常心看待,內心保持平常一般對待,則能清靜無染。


  但願修道之人,可以秉持一己之本心清靜,恰似嬰孩本無善惡之分別,故無妄念;因此,赤子童真無猜無疑,清靜本性亦復如是,無分別,無對待。能得如此,則不因妄心而使善惡之業執染不清,導致善業變成惡業,聖業變成魔業;若妄心執染至此,則礙道日深,真道永難修成也。


清靜真詮 -第卅五章 不得真道‧為有妄心

2020年3月29日 星期日

天地不仁

  同治初年,雲南大亂,賊人所到之處,殺人如麻,白骨盈野,通都大邑,都成了廢墟。亂定之後,流民稍稍聚集,收拾荒野殘骨,也只是簡單掩埋了事,很快就來了瘟疫。


  瘟疫將要發作時,他家的老鼠無緣無故先死,或在牆壁中,或在天花板上,人並不能看見。時間久了就腐爛,聞到這個臭味,沒有不病的。


  疫病都是突然而起,身上先鼓起一個小包,堅硬如石,顔色微紅,摸一下極疼。很快渾身發燒、說胡話,或者第二天死,或者當天死,醫生們都束手無策。


  有的用刀割去小包,但是這個地方割,那個地方又起。得了這個病還能活的人,千分之一二而已。


  在瘟疫剛剛起來時,村民經常在夜間看見鬼火,數百數千,成隊成行。靠近些還能聽見鼓聲、鑼聲、鈴铎聲、吹角聲、馬蹄聲、器械相碰聲,如果有月亮還能隱約看見旗子。往往有人忽然倒地,好像酣睡一樣,過了幾天才醒來,說是有大隊人馬經過,自己被叫去搬送貨物了。有的則說自己是護送傳令牌,牌上大書「某官帶兵若幹,到某處,沿途注意供應糧草。」等到了數日之後,所說的到的某某處,就開始瘟疫大作了。


  瘟疫一般從鄉間發起,延及城市。一家有病,則左右鄰舍數十家都搬家躲避,整日顛簸在路上,可終究不能躲開瘟疫。甚至有全家死光、舉戶皆空、一個村子絕無人迹的。


  老子說:「軍隊駐紮過的地方,糧田被踐踏,房屋被毀壞,一片荊棘叢生的荒涼景象。」真是這樣啊。


  馬星五是雲南人,親自對我說這事,是他親眼所見的。馬星五又說:鹹豐八九年間,李樹不結果,反倒長出了王瓜;楸樹本無果實,而反結出果子如豆。有好事人收藏了一些。之後瘟疫發生的時候,所有的藥都不管用了,有人說李瓜、楸豆,自古未聞,天地既生此異物,應該有它的作用吧,也許可以治瘟疫?一試,果然效果不錯,但數量太少,很少人能得到。


  近些年來沒有了瘟疫,李瓜、楸豆也不見了。於此可見,天心仁愛,即使在大劫之中,也還存著一份盡量救人的意思啊!


※ ※ ※ 


  天地四季流行萬物化成,而人存活在天地間就必需依循天理,正所謂順天者存,逆天者亡,世人在一切心念行為上如不循天理做事,那自會受到報應。現代社會甚多為惡暗室害人,這種事件每天上演著,如此之人都是背離天理,故下場定是淒慘。  


  凡世間人能安守為人本份修善積德這與天地之間和祥共存,那就是順應天理,在這世間存活要明白世間的眾生都是隨順各自因緣來到人世間,既有緣共存在世開這就表示大家皆有緣,不分你我亦或是身形奇異不同,然生存在這塊土地上就是有各自生存權利空間。  


  蓋天理不偏不倚化孕一切眾生,人之居於世間不應有違背天理才是,如今的社會罪犯者所造作的事,不只是人無法諒解,天地更無法容忍這等違背天理之眾。  


  世間本是給予化孕生存之眾生有個祥和安逸淨土,奈皆因那些違背天理之眾造成淨土遭到污穢,真是悲哉。望世人能在這人間淨土循著天理處世。 


慈聖雜誌117期

2020年3月28日 星期六

人間地獄

蓮生


  弟子問:


  為何師尊常說,人間就有地獄?地獄不是在陰間嗎?


  我答:


  佛陀曾說,佛由心成,道由心學,德由心積,功由心修,福由心作,禍由心為,心能作天堂,心能作地獄。


  據我所知,只這一句「心能作地獄」,這就是地獄決非只在陰間而已。佛言,地獄就是你自心的招感。


  我們知道,六道中最苦之處,其位置於地下,故名地獄。地獄有三類,一名「根本地獄」,有八熱八寒之別,是為十六大地獄。二名「近邊地獄」,即八熱四門之十六遊增地獄。三名「孤獨地獄」,在山間、曠野、樹下、水濱、場所無定,為各人別業所感,因此苦報及壽命,亦各不同。若論受苦,根本最甚,近邊次之,孤獨又次之。


  這段文字中的「孤獨地獄」,是在山間、曠野、樹下、水濱,場所無定,由此證知,「孤獨地獄」是在人間。


  我常說,醫院即地獄也,醫院雖是幫助病人的場所,但,事實上也是消除病業的地方。像開腦、挖心、換肝、換腎、洗胃、洗腸、截肢。......


  我深深明白,當業障降臨,心靈受折磨,身體被病纏得死去活來,很多人痛不欲生,這和活在地獄又有何不同?


  再說,人在生病時,四大不調,發寒發熱,形同八熱八寒地獄一般。


  我說,世人恥笑,根本就沒有地獄,地獄是宗教家誑人之語,但,大家當明白,只要業障一降臨,不管你生否死否,你己活在地獄之中,哀哀慘叫矣!


盧勝彥文集第156冊《清風小語》弟子問疑之一

2020年3月27日 星期五

七嘴八舌

  數月前,台灣著名女演員A病逝了。A去世前,只有五秒鐘的一個錄像鏡頭。這段鏡頭被八家電視台反復播放。畫面一模一樣的,說法卻南轅北轍:


  一台說,看,她在去世前的一個月,還如此精神,樂觀向上,對生活充滿了信心。A的這種精神是她一慣的人生態度。


  二台說,看,她去世前已顯出精神的虛弱,對人世的灰心。看來,在病魔面前,人人都是一樣的。該悲悲,該喜喜,她的人生一直都是如此真實。


  三台說,看,她病成這樣,還在演出,據說,她還要參加一年一度的台灣影星大評獎,舉辦個人演唱會。如果她不如此強求,也許會使生命多延長一些。人是不能為金錢、名譽拼命的……


  七台和八台都評價了A最後登台時的服裝。這最後一條,猶為讓人驚訝。同樣的衣服,七台說成艷麗的,而八台說成樸素的。


  同一個鏡頭,可以把A說成好,說成壞,說成灰色的,說成亮色。說成自然的,強裝的,痛苦的,歡樂的……這就是我們面臨的社會和人際關系。


  我們身邊永遠都有八張嘴。一件事上,都會有八個,或十八個不同的你。這就是別人的目光,別人的尺寸。


  這是一個老話題。但對A的評論,仍然讓我震驚。A在死前是怎樣?也許誰也不知道,誰也說不清,但每人都有一張嘴!

2020年3月25日 星期三

楚弓楚傳

  有個楚國人有一把非常好看的弓,他愛不釋手,十分珍惜,常常拂拭,拿出來給人看。可是有次打擸不小心把它給丟了,後來聽說這把弓,被本國的一個人拾了去。


  家中的親屬以及友鄰,便勸這位楚國人,向人家索要。


  丟弓的人笑笑說:「楚國人丟了弓,被楚國人拾了去,又沒有流落到國外,還去索它幹什麼呢?」


  孔子聽說了這件事後說:「何必要局限在一個“楚”字上呢?天下人丟失弓,天下人得到它,不也是一樣嗎?」


  老子聽說後,又進一步說:「何必要局限在一個“人”字上呢?人是天地一物,來於天地,又回於天地。由此而論,就無所謂“得”了!」


※ ※ ※ 


  無極老母曰:道乃萬有之主宰,亦即天地之母,萬物所由出也。道有三無私之德,禮記: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


  專題本文天所覆者萬物也,不分人之善惡,不分富貴貧賤,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山嶽河川,不分禽獸草木,不分動物與不動物等等,凡在天下所有之萬物皆一視同仁,絕無偏私而皆覆之也。


  地所載者萬物也,不分山川河嶽,不分人之善惡,不分富貴貧賤,不分男女老幼,不分禽獸草木,不分動物與不動物等等,凡在地上所有之萬物皆一視同仁,絕不偏私而皆載之也。


  日月無私照者,凡日月之光所及,皆一視同仁而普照之,絕無偏私。由此可知道心是至無私也。


  然則何謂:道心?道心者正大之心,天地之心也。道心為先天道之心法,即良知、良能也。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明德即是良知;在止於至善,至善即是道心之極點。道心本無欲,有欲者,不是道心,乃人心也。人心多貪,故曰:道心惟微,人心惟危。人心為後天之心法,即貪欲與自私,是故,人心危險也。


  道心與人心原是一體,一念之善,即是道心;一念之惡,即是人心。道心與人心之分別在於欲,無欲就是道心,有欲便是人心。


  人心由來不善不惡,其關係在染,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三字經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此習即染也,即教育也,教育之好壞而分別造出善惡者也。須知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也。


  道心即是天道之心法,凡修天道者必須先修心法,修心法者必從無欲開始,少私寡欲為道之基礎。人心惟危,可善可不善,善即道心。欲者動,無欲則靜,無欲即道心,即至善也。


  時運變遷法亦遷,上天大開普度之門,今之修道與昔不同,不必如古人遯跡於深山,隱居於古剎,只要從日常生活修起,就在塵世上修煉,出污泥而不染,乃是真修道者。娘今夜所述者,為道心惟微,人心惟危之概要,願諸兒女應有善覺,少私寡欲,致力勤修天道之心法,則可進道矣。


《道心秘藏》第一章 道心惟微,人心惟危

2020年3月24日 星期二

一個馬掌釘

  這個著名的傳奇故事,出自英國國王理查三世遜位的史實。


  他在1485年的波斯戰役中被擊敗,莎士比亞的名句:「馬,馬,一馬失社稷!」使這一戰役永載史冊。


  國王理查三世準備拼死一戰了。


  裡奇蒙德伯爵亨利帶領的軍隊正迎面撲來,這場戰鬥將決定誰統治英國。


  戰鬥進行的當天早上,理查派了一個馬夫備好自己最喜歡的戰馬。


  馬夫對鐵匠說:「快點給它釘掌,國王希望騎著它打頭陣。」


  鐵匠回答:「你得等等,我前幾天給國王全軍的馬都釘了掌,現在我得找點兒鐵片來。」


  馬夫不耐煩的叫道:「我等不及了,敵人正在推進,我們必須在戰場上迎擊敵兵,有什麼你就用什麼吧。」


  鐵匠埋頭幹活,從一根鐵條上弄下四個馬掌,把它們砸平、整形,固定在馬蹄上,然後開始釘釘子。


  釘了三個掌後,他發現沒有釘子來釘第四個掌了。


  鐵匠說:「我需要一兩個釘子,得需要點兒時間砸出兩個。」


  馬夫急切的說:「我告訴過你我等不及了,我聽見軍號了,你能不能湊合湊合?」


  鐵匠說:「我能把馬掌釘上,但是不能像其他幾個那麼牢固。」


  「能不能掛住?」馬夫問。


  鐵匠回答,「應該能,但我沒把握。」


  馬夫叫道,「好吧,就這樣,快點,要不然國王會怪罪到咱倆頭上的。」


  兩軍交上了鋒,理查國王就在軍隊的陣中,他衝鋒陷陣,鞭策士兵迎戰敵人。「衝啊,衝啊!」他喊著,率領部隊衝向敵陣。


  遠遠的,他看見戰場另一頭幾個自己的士兵退卻了,如果別人看見他們這樣,也會後退的,所以理查策馬揚鞭衝向那個缺口,召喚士兵調頭戰鬥。


  他還沒走到一半,一隻馬掌掉了,戰馬跌翻在地,理查也被掀在地上。


  國王還沒有抓住韁繩,驚恐的馬就跳起來逃走了。理查環顧四周,他的士兵們紛紛轉身撤退,亨利的軍隊包圍了上來。


  他在空中揮舞著寶劍喊道:「馬!他一匹馬,我的國家傾覆就因為這一匹馬。」


  他沒有馬騎了,他的軍隊已經分崩離析,士兵們自顧不暇,不一會兒,亨利的士兵就俘虜了理查,戰鬥結束了。 


  從那時起,人們就說:


  少了一個鐵釘,丟了一隻馬掌。


  少了一隻馬掌,丟了一匹戰馬。


  少了一匹戰馬,敗了一場戰役。


  敗了一場戰役,失了一個國家。


  所有的損失都是因為少了一個馬掌釘。


  就像百里長堤可以毀於一個小小的蟻穴,人生中一些看似不起眼兒的疏忽大意很可能成為未來慘痛失敗的禍根。


  讓我們努力培養踏實嚴謹的美德,認真做好手中的每一件小事,因為正是這一點一滴的小事的積累才築起了我們扎扎實實的成功的基石。


※ ※ ※ 


  俗話云:「輕忽小事,小隙沉舟;輕忽小物,小蠱毒身。」此小事、小物,顧名思義,就是指不起眼的丁點小事小物,但如果疏忽了它,那後果是不堪設想的,如同星星小火就可燎原,在山上有時會因一小火苗(或煙蒂等),經風一吹,就會燃起大火,造成無邊的傷害,傷及物靈,多麼可怕!


  又如一件衣服破了個小洞,不及時縫補,必越來越大洞。又如同人身感染小感冒,輕忽它-不去診治,極有可能是因為這麼個小毛病而引發其他的病症,達不可收拾地步,影響了生命。又如家中的小龍頭無法鎖緊,水雖只一滴滴的落下,時日一長,其積累之水量是相當的可觀,造成不明的浪費……。


  凡為人也是一樣,任何之處世不可因小事而疏略了它,在不知不覺中只是小事,造成別人極大之痛恨而不自知,引來了殺機都說不定,故而任何大小之事都得謹慎處理,絕不可淡漠之。


  世人都是聰明人,但有時都會不以為然的疏忽了小事,造成甚大無以彌補的缺憾,盼能提醒藉以明修之。


皇母慈音第四輯-防微杜漸

2020年3月23日 星期一

超聖潔之魔

蓮生/文


  有一位很漂亮的女子,拜了一位出家法師學佛法,法師教她要學「觀世音菩薩」。她回家後,便在靜室供奉了一尊非常莊嚴的觀世音菩薩,每日唸觀世音菩薩的聖號,燒沉水木香,使整個靜室充滿了無形的香息。


  這位女子聽法師講經,便心中歡喜,她聽法師說:「自得開顯本具的佛心,就如同染香的人,身上自有香氣,這就是香光莊嚴。」


  她皈依了法師,也信了佛,時常去聽講經。過去的一些遊蕩的朋友也疏遠了,平時,她在靜室唸佛的時間增長,也學一點打坐,服飾從五花十色變成純一的白色及灰色,但仍然掩不住她的美貌。


  她一心想學「觀世音菩薩」的聖潔模樣,非常莊嚴也充滿了香息,於是她穿白色的長裙,頭髮梳成「觀世音菩薩」之形,頭上也戴著類似菩薩的寶冠,一言一行非常莊重,她衣衫上也洒了檀香,使之香習重重。


  很多出家人見了她,讚不絕口,簡直就是「觀世音菩薩」化身,同修也稱讚她,她的一言一行,她的模樣與「觀世音菩薩」毫無分別,這樣一來,使她更模仿觀世音菩薩,一心一意要學觀世音菩薩。


  她對家人說,她不結婚。


  她對家人說,她也不去上班,不賺世俗的錢。


  她對家人說,她要一心一意修身學佛。


  家人最初以為她開玩笑,過一陣子就好了。然而,她靜室唸佛的時間更長了,平時就躲在靜室中不出來,後來奇怪的是,她一出來,就拿一絲緞毛巾,掩住鼻口,人家問她怎麼回事,她說,祇有她是聖潔的,別人都是臭的,果然,她發覺每一位俗世之人,身上都發出臭味臭氣,因此,祇得用絲巾掩住口鼻,以防臭氣薰人。


  她發覺父母兄妹的體味也是臭的,令她厭惡非常。


  她去找皈依師父,最初尚覺師父的體味還可以,後來也發覺連師父的體味也是臭的,如此一,她根本無法忍受,她把一修絲巾結在口鼻之間,就如同阿拉伯女郎一樣,以避免世俗人的臭氣薰人。


  一出門,一入門,一定要沐浴,漸漸的,不知不覺的,她的沐浴次數一次又一次的增加,一天沐浴三次是最少,十次也不算多,有兩處地方她滯留的時間最長,一個地方是靜室,一個地方是浴室。


  祇要有人碰了她的衣服一下,她就趕快拿去洗,她的手去碰觸了東西一下,就馬上洗手,洗衣洗手,是經常的事。


  事情的演變更奇,她始終覺得,別人都是臭的,而別人都是故意來污染她,她也發覺,洗澡十次也不能避免被污染,每天洗手,手一次要抹上香皂五、六回,好像也洗不乾淨。


  最後,一天中,沐浴十五次。


  洗衣十次。


  洗手無數次。


  她的家人,帶著她去找出家師父。出家師大驚,認為「入魔」了,出家師父替她拜水懺,唸佛誦經,全寺上下亂成一團,最後結果是無濟於事。她的雙手,每隔五分鐘要洗一次手,洗得皮破了,血淌了出來,仍然洗,她根本無法控制自己,她想不洗,但,心裡又想手太髒,不洗怎行,於是手泡手,泡得都腫了。


  最後出家師父,無法可想,便想到我,認為「走火入魔」最好找盧勝彥上師,他才有辦法。但,這位出家師父,平時講經,一提到「走火入魔」,便把盧勝彥當樣板,罵我是修不對頭,走火入魔者,如今,如何拉下臉來,反來求我呢?


  出家師父,叫他的弟子帶著那怪異的女子來我處,她到我這裡時,我一看她,真是莫名其妙。頭上插了髮夾,髮甚長,臉浮腫,皮膚很白,洗得發白了,雙手纏著白色的繃帶,洗得手出血,用繃帶纏住。


  我問她:「你修何佛?」


  「學觀世音菩薩。」她答。腦筋很清醒。


  「妳祇學觀世音菩薩的表面,沒有學到內在。」我再說:「妳連表皮也沒學到,觀世音菩薩的手豈有綁繃帶之理。」


  她一怔。默默無語。


  「妳知道觀世音菩薩的內在嗎?」


  「不知?」


  「第一、觀世音菩薩的內在,上合十方諸佛的本覺妙心,與佛同體,有大慈悲,可運用無緣大悲,普度十方。第二、觀世音菩薩下合十方六道,也是一切眾生心性,能與十方眾生相處,同憂患共悲仰。」


  我再說:「觀世音菩薩不是最聖潔?」她問。


  「正是,但要度眾生,也要同眾生相觸,隨機赴感。」我答。


  我叫人取來一條死魚,放她手上。她大驚失色,大叫「不要碰我,不要碰我,這是髒東西,不要碰我。」


  我叫另一女子及其帶來的人抱住她,使她緊緊的抱住臭魚。她驚慌了十分鐘,才漸漸平穩,又想去洗手,我叫她聞一聞臭魚的滋味,她嗅了一下,作嘔連連,我禁止她去洗手,要她聞到不作嘔為止。


  我告訴她:「魚也是眾生之一,觀世音菩薩要度眾生,連碰一下就作嘔,如何度?」


  我唸了密咒,畫了密符。


  囑她飲下。


  叫她的家人,拆了靜室,移走那尊莊嚴的白衣觀世音菩薩相,且三天內,不得叫她去沐浴,嚴禁三天不得洗手。最初大吵大鬧,後漸趨平靜,也就正常了。以後這位美貌的女子,生活恢後正常。她也想再次學佛,但家人恐懼之心未除,不敢讓她獨自前去,每回聽經,有人陪之。


  這篇文字,我教導世人如下:


  第一、學「聖潔」過了份,就著了「聖潔」的執著,總以為自己是完全清淨了,世間的一切全是污穢的,對世俗的人均不滿,且產生了厭惡脫離的心,認為他人是臭的,自己是香的,輕一點的著魔是「孤僻」與「潔僻」。重一點的著魔就是如本文的女主角一般。


  第二、學佛者,祇要有一絲不正之念,或有一絲執著,天魔就飛遣精靈來附,使修學者更執著,這個女子執著「聖潔」,天魔就以「聖潔之魔」來縛她,使她因「聖潔」而產生魔障。


  在這天下間,能辨識「聖潔之魔」者,沒有幾個,我是這少數中的一個。


盧勝彥文集第53冊《佛與魔之間》超聖潔之魔

一點餘臭

  梁朝有一人名叫到溉,他的祖父曾經挑糞謀生。等到到溉作了吏部尚書,有一次何敬容請他,他沒有答應,何敬容就對人說:「到溉還有一點餘臭味,現在就學著一副貴人的架子。」


  到溉聽了,很恨他。(何敬容依到溉的種姓過失嘲諷他,堂堂吏部尚書,聽了有何反應呢?就是懷恨在心。人心普遍就是這樣的報復心理,以惡口而結怨。)


  到溉的弟弟到洽有一天問劉孝綽:「我很想買東鄰的地,可是地主不讓,怎麽辦?」


  劉孝綽說:「只要多裝幾車糞堆在他家旁邊叫他難受,他就搬了。」


  到洽聽了,很憤怒,後來以這件事把劉孝綽害了。


  所以,一句話會傷天地和氣,一件事會釀成終身禍患,爲人處世的時候,不能這樣冷嘲熱諷,這會使人心的怒恨深入骨髓。古人說:打人莫打膝,道人莫道實。


※ ※ ※


  在各行各業已經分工合作密切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已無法像往昔的眾生,能夠樣樣都自行處理,於時間上、於能力上、於環境上以及空間上都已全然不同,因此,分工合作便成為現代人息息相關的一件事,待人接物之間,難免必須與一些不同階層的人物接觸。


  世人從學校、家庭單純的生活環境步入社會人群中,所接觸的人群,所謀求之工作,開始五花八門,無論是人際關係上,無論是職場的主管、員工的上下關係上,皆各有其問題與衝突存在著,只是有些地方衝突大,有些地方衝突小,而產生之衝突,不外乎就是言語衝突。千萬不容輕忽一句話的力量,因為簡單的一句話,只要不夠圓融,只要不堪入耳,只要是會錯意,皆能造成彼此的口角,又由口角演變成紛亂、鬥爭,甚至衍生到衝突事件,甚而產生流血,最後彼此則在僵持不下時,乃可能演變成分裂,職場如是,家庭亦如是。何以有些人之六親緣薄,其主因則在於彼此紛爭不已。


  在宗教亦如是,何以教門由一分為二或由一分為眾多支線?除了少數宗門是為了弘法需要,增設出來的分支,欲使人才能各展其能外,大部份的宗教團體,無不是因為人事方面,或因理念不同,或因言語格格不入,或因生活習慣差異太大,或因教派禮法觀點不一,彼此不能認同,方才造成分裂,形成支脈,另起爐灶,造成宗教團體林立,而且多數不能傳承久遠,即告消逝,此皆包容心之不足,所造成之局面。


  眾生每當聽聞一句剌耳的話之時,必須忍耐下來,若是別人的一句話不夠中肯,太過於刺耳,讓自己的無明火燃燒起來,輕則身體之肝火過旺,產生毒素,且令膽分泌失調,進而使得胃功能失常,更令全身氣血不順,直接影響腦神經,得不償失。若是因為口語問題,而又演變成肢體衝突,若不是傷人,便是被傷害;一旦情節嚴重時,若不是殺人,就是被殺,皆是後悔莫及的事。


  因此,包容身邊每一個人的言語失當,應視如幼童之口無遮攔,只是一時心直口快,並沒有惡意;能這樣思惟,必定能夠予以真心的包容。又見他人行為不如己意,比如:在職場上,有人動作過慢,亦不該與之起口角或產生衝突,理該包容;人人動作皆有其習性,並非別人故意如此慢,必須能包容,並且時常關心對方的身體狀況,則能更為增添人際善緣。


  大眾會有口角、紛爭等種種問題產生時,大都發生在熟識的人之間,因為彼此都不熟識,縱使有些令自己厭惡以及不滿之處,只會動念而閃避,並不會發生口角及衝突,或者話不投機而馬上走人,因而甚少有機會與陌生人在言語上起口角且發生衝突的。一般而言,會起衝突的這些必定是熟識者,便是因為長期的生活習慣互不滿意,於是起了嗔心或惱怒,既然容易令自己有種種紛爭,當然熟識者為最。


  該設身處地的為身邊人多加著想、包容,而異於自己的言行舉止之人,要知道「天生我才必有用」,並非人人之理念、思惟、言談、行為、動作、生活習慣等皆能一致,若一切皆能一致,就像一部機器一樣,人生一切都將落入單調,並沒有燦爛光明的存在。是以故,學習包容能增長本身智慧,亦能長養人際善緣,更藉由包容使自己福德不斷增長,使之無往不利也。


增福開運寶鑑-第八章  包容增福妙法

2020年3月22日 星期日

知命安然

  孔子周游到匡地,衛國人一層又一層地包圍了他,可是孔子仍在不停地彈琴誦讀。


  子路入內見孔子說:「先生如此歡心是為什麼呢?」


  孔子說:「來,我告訴你!我違忌困窘蔽塞已經很久很久了,可是始終不能免除,這是命運啊。我尋求通達也已經很久很久了,可是始終未能達到,這是時運啊。當堯、舜的時代,天下沒有一個困頓潦倒的人,並非因為他們都才智超人;當桀、紂的時代,天下沒有一個通達的人,並非因為他們都才智低下。這都是時運所造成的。


  在水裡活動而不躲避蛟龍的,乃是漁夫的勇敢;在陸上活動而不躲避犀牛老虎的,乃是獵人的勇敢;刀劍交錯地橫於眼前,看待死亡猶如生還的,乃是壯烈之士的勇敢。懂得困厄潦倒乃是命中注定,知道順利通達乃是時運造成,面臨大難而不畏懼的,這就是聖人的勇敢。仲由啊,你還是安然處之吧!我命中注定要受制啊!」


  沒有過多久,統帶士卒的將官走了進來,深表歉意地說:「大家把你看作是陽虎,所以包圍了你;現在知道了你不是陽虎,請讓我向你表示歉意並且撤離部隊。」


※ ※ ※


  人生在世,知命,並非是認命,因為認命乃是消極的觀念,並且自我將生命進取的機會給放棄掉;然而知命是積極的,便是認知天地之間的萬事萬物都各有其因緣,會發生的事情,遲早都會發生,無論順逆皆然。


  眾生一旦對於生命有了正確的認知之後,就有更坦然的態度,好好的應對日常生活上所發生的每一件事情,若是遇到好的事情發生,當然內心就會喜悅無比;若是碰到不好的事情發生時,內心並不會有太大的驚訝,亦不會想要去逃避所發生的事情,因為任憑自己再怎麼不想去面對,事情畢竟已經是發生了,不想坦然面對都是不行的。


  知命者,因為有光明坦蕩的心,所以做起任何事情來,都是非常的積極。雖然生活上有許多阻擾自己向上發展的人事物,但由於認知到了這一點,既然向上無法發展,所以懂得改往橫向學習,並且朝橫向發展,遇到障礙設法突破,絲毫不被障礙給牽絆,故而能不斷克服種種困境,更為自己創造許多先機。


  ……


  奉勸大眾,面對生活上的順逆之境,無須徬徨,無須恐慌,也無須埋怨;若是遇上難題,必須積極尋找方法去處理,無須自擾身心而亂了生活步調也。


寶德雜誌第162期-述論:知命安然

2020年3月21日 星期六

見義而行

  杭州市場中,有一家賣燒鵝的酒店。有一天,酒店中的一隻燒鵝被毒蛇圍繞,正好被一位在私塾教書的蒙師看見了。


  蒙師心想:「這隻燒鵝,若是賣給人吃,吃的人必定會中毒啊!」


  於是他就買下這隻燒鵝,和店主講好了價錢二百文,但是身上只有一百文錢,就再向鄰居的熟人借了一百文,就買下了這隻燒鵝。


  三人就一同前往附近空曠的地方,埋掉了這隻燒鵝。正在挖土的時候,從土中啟出了一大錠紫色的金子。


  鄰居說:「這錠紫金是我藏的啊!」


  店主則說:「紫金是我掉的啊!」


  剛巧縣令經過,問得了詳情之後,嘆了一聲說道:「這明明是蒙師的善念所感應的結果嘛!而你們兩人卻都想要爭佔蒙師的利益,這就是逆天啊!」


  於是縣令就下令,把店主和鄰居用杖責打了一頓,而將紫金歸給了蒙師所有。


※ ※ ※


  凡能事其宜而安其心,即是義之所在,然只要能憑良心面對生活之一切,不愧心,不巧詐,自能合乎於義心。如此不但可養本性、本靈,尚可造功立德,成就果證也。


  見今之世人往往利鑽不已,違心而行,逆性而為,不顧前因後果,只要能稱意於私心,絕不感到後悔,這此等之心態就是在戕義背道,並非真正良知之所現。所以道德沉淪,無以復明,造成社會頹廢,無以壯清,這都是缺乏「義心」所造成嚴重之後果。


  故而能使社會康莊,惟心能安於「義」,一切得其所宜,自然清明安和。盼能多自勉之,相互勉之、行之。


禪化闡道篇第三輯-義心

2020年3月20日 星期五

我在人間遊戲

蓮生/文


  有人問我:


  「盧師尊在人間為何?」


  我答:


  「遊戲!」


  聽到的人都感覺很新鮮。


  過去。


  曾有人問釋迦牟尼佛:


  「人在世間為何?」


  佛答:


  「酬業。」


  佛陀的答案最好,人因轉劫到人間,不是善業,就是惡業,隨著業力到人間來,這個業若不消,總是在六道輪迴,永遠是無了期的。要把業消盡,才不受輪迴,所以人間是酬業的地方也。


  我答遊戲的因由是:


  人生是大幻,也是大夢,認識是大幻,認識是大夢。


  所以我說:


  遊戲一場。


  既然是遊戲,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所以要收拾起:


  貪心、妒心、痴心。


  患得患失。


  計長計短。


  恩仇報復。


  這些都不用去計較。


  學佛的人,不去羨慕富貴,不厭惡貧賤,須知日銷萬金,總不如簞食瓢飲,曲肱而枕之樂。


  貧是養生之本。


  賤為入道之基。


  消除業障,富貴人不易;遊戲人間,富貴人亦不能得。


  在官場,權力地位,功名利祿,很難修行。


  在商場,金錢往來,也很難修。


  富貴榮華功名利祿,修行皆難。


  清淨一事,不易得。


  我遊戲人間—————


  把功名看淡。


  把利祿看淡。


  把富貴榮華看淡。


  氣不漏。


  精不漏。


  神不漏。


  少思寡欲,聲色自無。


  虛心弱志,神氣永寧。


  我的遊戲是,清心寡慾,無思無慮。


  人問:


  「為什麼你自稱活佛?」


  我答:


  「我因遊戲人間,弟子們稱我活佛!」


  「有什麼特別?」


  我答:


  「沒有特別。」


  雖然是沒有特別,但我的四周,總是天垂異象,例如我精神專一的說法,周遭光明迸射,手一指,光明就出來了。這些異象都在法會現場照片中呈現,並總為弟子們所津津樂道。


盧勝彥文集248《天垂異象》我在人間遊戲

2020年3月17日 星期二

什麼是你最需要的

  那年,我在暴風雪中搭上了回家的長途汽車。車行到荒山野嶺、毫無人煙的一段高速路上的時候,我們的車拋錨了。


  已經一天沒吃沒喝的我們面對窗外呼嘯的寒風,都在詛咒著老天爺的可惡。天越來越晚了,我終於體會到了飢寒交迫的真正含義。


  夜色中,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了一個提著竹籃子的人,他朝車上大聲地喊著:「誰要雞蛋,一個五元!」盡管肚子飢餓難忍,但聽到他的叫賣聲,我的第一反應就是他是不是喊錯了,平時才五角錢一個的雞蛋成五元了。


  在我猶豫的瞬間,那個人提著的十多個雞蛋被搶購了。看著買到雞蛋的人吃著雞蛋,我的口水在嘴裡打著轉,肚子感到更加飢餓。但想到他們一個雞蛋等於平時十個雞蛋的價錢,我又自我安慰:等到了有吃的地方讓他們後悔去吧!


  窗外的寒風依舊呼嘯,一個小時已經很漫長。吃了雞蛋的幾個人也許身上增加了熱量,他們在閉目養神。兩個小時過去了,有人說:「真可惜,我沒有買到雞蛋。」


  夜已經深了。突然,提著竹籃子的那個人又冒了出來:「誰要雞蛋,一個十元!」


  聽到他的喊聲,我心想:「搶銀行呀!剛才五元,轉眼十元,誰也不會買的。」可依舊是在我猶豫的片刻,他的雞蛋又被搶購完了。


  沒有買到雞蛋的人說:「你就不能一次多帶點?」


  賣雞蛋的人說:「說得輕巧,這荒山野嶺的十裡八裡才一戶人家,哪有那麼多雞蛋,我是找一戶人家,買了立即加工送來的!」他說完掉頭消失在夜色中。


  大家再次詛咒著老天爺的可惡,說不知道困在這裡要幾天幾夜呢!這裡已經跟外面的世界沒有了任何聯系,司機說這條路可能被封了,因為這麼久都沒見一輛車通過了。


  我聽了心裡開始害怕起來,心想,吃了雞蛋的肯定可以比我們沒吃雞蛋的人挺得時間長,到時候他們能挺過去,而我可能會因為寒冷和飢餓離開這個世界。


  天快亮的時候,那個賣雞蛋的人又來了。他說:「現在雞蛋二十元一個,誰要?」


  我毫不猶豫地往前擠,同時,還有很多人伸出了手。可在這時候,賣雞蛋的人說:「別擠!要的快拿錢!」我乖乖地拿錢,身後還有十多人在爭搶……


  五元一個的雞蛋不買,二十元一個卻搶著付錢。這錢花得冤枉,卻也給了我人生中最值錢的經驗:不要因小失大,一個人,必須在不同的時刻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什麼,自己最需要的才是最珍貴的。

2020年3月16日 星期一

拉車上山

  以前有個老和尚在打坐的時候,小徒弟就跟他說:「老和尚啊!你看我們坐了這麼久,是不是該休息一下了?」


  老和尚說:「小徒弟啊!你看看,有一隻牛,牠拉著一輛車子在山坡上跑。跑啊、跑啊!時間久了,這牛也慢慢長大了,當然肩上東西也越來越重了,可是牠還是不斷的跑,為什麼呢?」


  小徒弟說:「為什麼牠要一直跑呢?不能休息一下嗎?幹嘛跑得這麼累?」


  老和尚跟他說:「你現在爬在山坡上,你怎麼可以休息呢?你休息了一下,可能就滑下來了,你怎麼能夠休息呢?當然是一口氣街上山頂,這樣子才能夠得到真正約休息。」


※ ※ ※


  修持重在守,堅定,不管修持何種法門,如無守、堅定心,修行則必功虧一簣。在家居士的修行,因牽繫諸多凡務雜事,使修行怠惰更易放逸,因此修持是要固守這心。一般修持方便法,首重在規戒持守,當然各宗教門皆有殊法傳承,方便修行者依法修持,但無論何種法門都只是方便。


  論修持,初接觸者,對自身的修持,要有規劃性,因為身心易在不知不覺當中,隨外境生成對修行退卻,而規劃是一個安守的指標,可作為提醒作用。若能把持,依規劃而行,自然修行有所得。在家居士于修持上,要認知持為何?又持什麼?各需隨著因緣入法而持啊! 


修行綱繹大解 - 修持的規劃(二)

上錯車

  有一位鐵路局的稽查人員,攀上一列火車,開始了查票的工作。


  起初他發現有幾位乘客搭錯了車。他對這些乘客說:「你們坐錯車了,下次要小心點。待會兒到下一站,你們得下去換車。」


  稽查人員繼續他的查票工作,發現所有的旅客都搭錯了車子。


  他不厭其煩的告訴這些乘客,待會要換車,可是卻沒有先冷靜下來,想想是不是自己搭錯了車。


  直到一位旅客好心的提醒他:「檢查先生,我想是你自己上錯車了吧!」


  我們常常對別人的對錯明察秋毫,對自己的缺失卻視而不見。當我們用一隻手指頭指著別人時,不要忘了那其餘的四隻手指,正指著我們自己呢!


※ ※ ※


  世俗人易在無知當中,做出錯誤事情,也易受到一切外相誘惑,但在做出錯誤事情時,大多能真正反省懺悔者鮮少,執迷不悟者多,俗有云:知錯能改善,善莫大焉。世人應知古之聖賢皆由凡人做,如果知反省而改進,自能出俗庸,成聖成賢。  


  修行人與世俗人有相同問題,那就是犯錯,此就必須修行人有時時反省,時時改進,時時解脫,更要有自我督促自我檢討,自我超越,這樣在修行道程方能寸進。一般人皆認為戰勝別人是英雄,戰勝敵人是英雄,然修行人定要能戰勝自我才算聖賢。人的心念萬變,如不能自我檢討改進再精進,恐會不斷的在錯誤中度日。  


  道修是要自我將錯誤降到最低,漸而淨化,因此不能如一般世俗人之心態,應明道程如何端在於自我的信心、堅心,多給自己反省懺悔,道能不能成就,完全看自己啊。 


慈聖雜誌 第130期

2020年3月15日 星期日

人生有「旅行」的本質

蓮生/文


  一九九○年五月十六日晚上七時。


  地點在「洛杉磯」。


  在蓮山上師、蓮仁上師主持的餐會上,與會中尚有洛杉磯雷藏寺籌備處的蓮煥等人暨真佛宗的弟子約數十人眾。


  蓮生活佛盧勝彥懇切的教導他們「旅人」的道理:


  「人生」就是一種「旅行」。


  沒有起點。


  沒有終點。


  暫定「生」就是起點。


  暫定「死」就是終點。


  我們所有的人類,祇是地球上短暫的過客而已,我們要好好體會,人生有「旅行」的本質。


  我告訴大家,人生之苦,乃過去世之報,這不須怨尤。而今世之樂,同樣是過去世之報,要好好惜福。這要由「旅人」之應理而玥白,修行人要不違道的繼續「旅行」下去。


  「苦樂」全是過去因緣而生,在「旅行」之中一一呈現,但,因為全是短暫的現象而已,勝敗勞譽不必太執著,要懂得隨因緣而進,心中保持平衡,這種「隨緣旅行」的心,是合乎「自然」的心。


  生與死之間,這一趟的「人生之旅」,是空手而來,也空手而去,在物質上來說,萬「有」本來皆「空」,當然包括了「愛情」等等。所以「行者」要無所求,祇要順乎自然,合於「道」的修行,就容易明心見性。


  我們要明白,每一個人的自性皆是清淨的,不清淨的原因是「客塵」所染。我們知曉「旅行」的本質之後,祇要:


  不怨尤。


  惜福。


  隨緣。


  無所求。


  合道行。


  如此的「人生旅行」之中,大家的內在靈性會漸漸的滋長,本覺自性會開明而得悟境,智慧與禪定,就會把人生的種種煩惱掃除乾淨。


  我要大家勿自尋煩惱。


  人生有「旅行」的本質啊!


  大家冷靜的想一想:


  一百年前,你在哪裏?


  一百年後,你在哪裏?


  在時光的洪流之中,勝敗毀譽苦樂,全部都會化為烏有。我要大家,勿執著煩惱而活。


  我如此說:「如果常常保持旅人的心態,就不會去執著,捨去了煩惱,皈依真佛,此時的你,漸漸明白自他凡聖均相同,堅定不移的修持真佛密法,無有分別,達於寂靜的定境,是為近道。」


  「旅人」的內心永久不生煩惱的心思。


  「旅人」的內心寂寂而不動。


  我想起寒山子的詩:


  我見世間人。

  生而還復死。

  昨朝猶二八。

  壯氣胸襟士。

  如今七十過。

  力困形憔悴。

  卻似春日花。

  朝開夜落爾。


  另一首:


  隱士遁人間。

  多向山中眠。

  青蘿疎麓麓。

  碧澗響聯聯。

  騰騰且安樂。

  悠悠自清閒。

  免有染世事。

  心淨如白蓮。


  我到洛杉磯,祇是「燕子東南飛」的過境,洛杉磯祇是一個中途站,我將繼續我的人生弘法之旅,我早已把自己當成地球上的一名過客,雙手空空而來,雙手空空而去,帶不走一片煩惱的雲彩。


  我現在尚不是一名隱士,但,我的內心早已是一名隱士,我的內心寂寂而不動,世上一切無動我之心者,我一切可以得,一切可以捨,這正是「免有染世事,心淨如白蓮。」


盧勝彥文集第90冊《燕子東南飛》人生有「旅行」的本質

2020年3月14日 星期六

幸運兒

  如果您今天早上醒來時還算健康——


  恭喜您,因為有一百萬人將活不過一星期。


  如果您不曾經歷戰爭的危險、被監禁的寂寞、被凌虐的痛苦或是飢寒交迫——


  恭喜您,您比5億人還好命。


  如果您可以參加宗教活動而不必擔心被騷擾、逮捕、凌虐或死亡——


  恭喜您,您比15億人還自由。


  如果您的冰箱裡有食物、有衣服穿、還有地方住——


  恭喜您,您比全世界70%的人還富有。


  如果您在銀行有存款、錢包裡有鈔票、還有一些零錢——


  恭喜您,您是全世界前10%的有錢人。


  如果您的雙親還健在,而且沒有離婚——


  您算是幸運兒。


  如果您經常抬頭帶著微笑,而且心中感謝老天——


  您是幸福的,因為大部分的人可以辦到卻不這麼做。


  如果您會握住某人的手,或給他們一個擁抱,或是拍拍他們的肩膀——


  恭喜您,因為您具有愈合人們心靈的能力。


  如果您可以讀到這篇文章——


  恭喜你,因為有15億人根本不識字。


  您大概從來沒想到過——


  自己是多麼幸福吧?


  那麼,請善待自己的人生吧!

2020年3月12日 星期四

忙中閒

  根根和爸爸坐在公園的大樹下喂鴿子,涼風從樹梢間穿入,樹影婆娑,雖然是夏日的午後,也感到十分涼爽。


  爸爸對根根說:「如果能像樹那麼悠閒,整天讓涼風吹拂,也是很好的事呀!」


  根根說:「爸爸,你錯了,樹其實是非常忙碌的。」


  「怎麼說?」


  根根說:「樹的根要深入地裡,吸收水分,樹的葉子要和陽光進行光合作用,整棵樹都 要不斷地吸入二氧化碳,吐出氧分,樹是很忙的呀!」


  停了一會兒,根根接著說:「你看,地上的鴿子悠閒地踱步,鴿子其實是覓食,也是 很忙的。當我把玉米撒在地上的時候,悠閒的鴿子就忙碌起來了。」


  爸爸說:「對啊!如果我們有悠閒的心,那麼所有的忙碌的事情都可以用悠閒的態度來完成 。」


  有很多時候我們對生活不滿,往往並不是因為生活本身有毛病,而是我 們自己的態度有問題。我們應該時常想一想:自己對生活的期望是否現實?


※ ※ ※


  人生在世,忙碌乃是經常會發生的情形,有時候因為事情非常多,所以顯得工作很繁忙,有時是瑣碎的事情層出不窮,都能使眾生處於忙碌中;但是千萬不能在內心產生煩躁,心一煩而性子就毛躁起來,這個時候情緒就紛亂了,心中一煩躁,伴隨而來的便是苦惱。


  日常生活中,有太多時候能讓眾生陷入繁忙時刻,只要手中的事情一忙碌就顧不得其它事情了,就好像許多父母一忙碌,此時只要小孩問東問西,或吵著要某些東西,就會覺得心煩,當場予以打罵都有可能。生活上雖然事情有夠忙,但仍然可以在忙中取靜,忙碌的只是身體在不停的動作,至於內心卻必須一直保持平靜,這樣才能將手中的事情逐項完成,並且品質都維持在一定的水準上。若是身體已經處於忙碌之中,內心卻無法取得平靜,輕易的隨著身體的繁忙而心地起煩躁;內心一旦產生煩躁感,慢慢的做事情就會不耐煩,心中因為煩躁而開始有了鬱悶之氣,隨之而來的就是苦惱。


  眾生一旦失去耐性,負面情緒必將逐漸發酵,若此時再有人前來想要詢問一些事情,就容易因為本身心煩,於是在言語與對待上顯得耐性不足,口語態度將顯得不友善,語言用詞就會有失妥當,甚至是一些尖酸刻薄的字句都將講得出來,不自覺中輕易的就得罪他人,但平時自己卻是言語非常謹慎的,這種情形就是忙中生煩所造成的不佳狀況。如果想要不斷在人際關係上有良好的互動關係,如果想要有好的人緣,那麼無論生活上再如何的繁瑣,不管工作上再如何的忙碌,都應該保持內心的寧靜,將煩躁從心中掃除掉才好。


  奉勸大眾,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上如何的繁瑣,無論在工作職場上如何的忙碌,都應該保持一顆寧靜之心,因為忙碌是身體的事,內心不能夠再跟著攪和;雖然身體做事繁忙,但內心可以保持平靜,那麼忙完事情之後,自在就立即重回身邊也。


寶德雜誌161期-述論:忙中不煩

斤兩不偷.材質精良

岳武穆王 降

岳武穆王:賢生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恩師聖安!


岳武穆王:賢生免禮!今夜,吾等要探討「斤兩不偷‧材質精良‧程式莫減」這個議題。


邱生:「偷斤減兩」,自古就有訓戒,但似乎偶而就會有人誤觸。


岳武穆王:「偷斤減兩」便為盜賊,這是一種小偷之行為,生意上若如此,則有損毀商場名譽,同時亦屬折損福德之一環。


邱生:生意人應該怎麼做才好呢!


岳武穆王:做生意需做到:「童叟無欺」這是做人基本之道德亦是商道,士農工商百家都應該如此,方不致於自招愆尤。


邱生:買東西時,若是被人偷偷減少斤兩數,因為是少許,大部份是不知情的;但只要對斤兩較敏感者,仍會感覺到怪怪的,只是一時說不出哪裡奇怪罷了。


岳武穆王:生意上的買賣往來,影響的層面都僅屬於單一個人。


邱生:「偷斤減兩」還有分個人與群眾的嗎?


岳武穆王:「偷斤減兩」有分輕重的,例如造橋、築路及一切公共建設,當然包括房屋的建築,影響的層面就非常廣泛。


邱生:造橋、築路、一切公共建設、房屋建築、…等,若「偷斤減兩」會怎麼樣?


岳武穆王:造橋、築路及一切公共建設、房屋建築、…等,只要一個稍微不謹慎,便是傷人奪命,一旦造成公共災害,恐怕並非折損福報這樣簡單。


邱生:恩師言下之意是說這些公共性建設,只要出事情都會比折福報還慘。


岳武穆王:是的。一般生意上的往來,若是「偷斤減兩」都會點點滴滴損耗本身之福報,當福報折減到一個程度時便折損到祿格,一旦祿格又折減到一個程度時,接下來就開始折損到壽元。


邱生:一般生意上的「偷斤減兩」就已經如此,公共建設的豈不是更慘!


岳武穆王:眾生之所以會「偷斤減兩」乃是因為「貪」字而來,所謂「貪心不足蛇吞象。」有些人貪念不知滿足,這個工程之利益已經得到手了,仍然想要繼續從下一個工程,看能不能獲得更大之好處。若肯老實做,顧好品質,尚能憑各自之福份永續經營;若只想「偷斤減兩」,日後將會不斷遭受到「折減福德,折減祿格,折減壽元」的下場。因為「偷斤減兩」不義所得乃是千千萬萬眾生之納稅錢及辛苦錢,所以折損的福報、祿格、壽元將會更大並且更快。


邱生:動則得咎,還是「戒貪禁瀆」為宜。


岳武穆王:果報如此可怕,因此,凡諸眾生在各自份內都該督促自己戒貪禁瀆。


邱生:稍有不慎就是損福、減祿、折壽,好恐怖喔!


岳武穆王:但在商言商,天底下沒有不為利益而經營的行業,尤其是做工程的,哪怕只是清一條小水溝,都得付出時間與體力,若是無利可圖,便難以安家。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秉持商業道德者,在獲取利益之時,能顧及到道德良心。有正知正見者,無論進行任何工程,都能秉持正心誠意熱忱認真,並且材質方面,都能維持在適當的等級,絕不以劣質材料混搭使用,是故所經手之工程,問題都極少見。因為良知之促使下,程式密度不任意變動,每一環節都如實進行,無論是材質或流程或密度,都逐步踏實做,最後程都是很穩當的,時間再久亦相當牢靠。這便是以德為輔,一切盡其良知,守其正道而已。


邱生:感恩恩師慈悲開示!


岳武穆王:時候不早,也該回道院。


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恩師聖駕!


岳武穆王:可。停筆。吾回!


行道育德遊記-第十二回 斤兩不偷‧材質精良

2020年3月10日 星期二

不宜太貪婪

蓮生/文

  據說:


  法皇路易十四,在自己金碧輝煌的皇宮內,共設有四百一十三個床 。


  路易十四最大的期望是:


  他換來換去就是盼望其中有一個床,讓他能夠睡著。


  路易十四有四百一十三個床,聽了令人舌頭伸出來,再也縮不回去。


  比起美國的有名總統富蘭克林,富蘭克林差遠了,他只有四個床。


  有一位精神科的醫師對我說:


  「盧勝彥,你知道嗎?在路上走的三個人之中,就有一個人晚上是睡不著的。」


  「怎麼回事?」


  醫師說:


  「很複雜,現代人壓力大。」


  我說:「貪婪。」


  「也是其中之一的原因。」醫師說。


  「貪婪是知足的反面,貪婪在各宗教中都是罪業,尤其貪婪無厭,貪婪使人腐化,有了一棟房子,又想第二、三、四……。有了一塊土地又想二、三、四……。企業家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家中奢侈豪華氣派,有了億萬,更想億億、兆兆,貪心的人,哪有知足的時候?於是貪贓枉法全來了。」


  我們行者,最忌貪婪。只消衣食稍足便夠了。


  如果太貪婪,你會注意力轉移在財貨的契約上、私有財產權上、生產理財上、競爭財富上、追求富貴上、如何得利上,……。這一來,如何一心修行?如果把修行度生當成企業賺錢來經營。我認為這也是貪婪。


  我們曉得財富是身外之物,然而,又被財富迷惑了,貪求無厭,這樣用心機就離佛法愈遠了。


  我認為一個修行人,要:


  節儉。


  正直。


  樂善。


  為公。


盧勝彥文集171冊《玻璃缸裏的金魚》不宜太貪婪

佛法難逢,宜勤修學;人身難獲,慎勿空過

  忽然有一天,那連提黎耶舍告訴弟子們說:「我已經年紀老邁、氣力微薄,很快的就要離開人間了,趁現在清楚的告誡你們這些徒眾,佛法是很難遇到的,應該勤加努力修學;人身是很難得到的,要謹慎利用時間,不要空過時光。」

  話說完後就上床休息,忽然間就圓寂了。


  那連提黎耶舍晚年在廣濟寺譯經講學,有一天,耶舍忽然對弟子們說:「我已經年紀老邁了,精神體力都大不如前,我很清楚自己在這一世的緣分將要告一段落了,很快的,就要離開人間了,趁著現在,我必須明白的告誡你們,在有如火宅的三界中,能夠遇到佛法是很困難的,大家應該好好努力,深入經藏,勤加修學。在六道輪迴裡,想要得到人身是相當困難的,你們一定要謹慎的利用有限的時間,千萬不要白白的浪費光陰。」


※ ※ ※


  人生在世須要有正確人生觀,了解做人的道理,為人之價值才有光明之人生。聖神仙佛耳提面命諄諄告誡曰:夫,乾坤有萬年,人生只百歲,此身最難,日復又一日,此日最易逝。有幸生於此,常知今日之望,不可不懷虛生之憂。


  人秉天地正氣而生,天、地、人三才,人居其中,得至尊至貴大道,今生此世能入呂祖門牆,學修領悟行功了願,豈可等閒視之。所謂百歲三萬六千日,蝴蝶空梵忙送春,此一時終身之一時,彼一日終生之一日。


  時處天時緊急之際,學修超生了死,豈可猶豫不決,躊躇不前,流浪三途,不知回返而浪費光陰矣!


善道薪傳-淺述尋求光明人生

2020年3月8日 星期日

窮思苦索

  山西河東有一位出家人,叫釋道英,年少時就參禪修行,注重明心見性,不注重外在的威儀。然而對經律中深奧的義理,無不是一接觸就能徹底明瞭;遠近出家求道的僧人和尼姑,都慕名而來向道英法師請教疑難。

  道英卻常對他們說:「你們還沒有真的疑惑,應該對有疑惑的地方認真思惟,認真思惟後還不能明白再來問我。」


  問的人回去後,認真思考疑惑的地方,大部分都能自己解開疑惑;認真思考後還不明白,再來問的,道英法師都能為他們解說其中的要義,他們都能明白歡喜地回去。


  道英法師有時給人牧牛駕車,有時吃大蒜,有時穿著俗人衣服,頭髮長到好幾寸長。曾經有一次到仁壽寺時,道懸法師恭敬地安排他住下,晚上他向道懸要晚飯吃。


  道懸說:「你是有大道行的人,雖然心中沒有吃與不吃的分別之相,難道不能為了避免世人譏嫌,而過午不食嗎?」


  道英法師笑著答道:「你心裡的妄想雜念,一刻也不能停止,何必白白地忍受飢餓,讓自己受苦呢。」


  道懸法師聽了,非常佩服道英法師的修行。道英法師於唐朝貞觀年中圓寂。


※ ※ ※


  世俗人在人生過程,對每一件事都易因不明理犯諸錯解之過,更也因智慧不明難能理解人意。


  以上就必需世人自我從開發智慧著手,專心在認理通達,所謂「一理通,萬理徹」,如果能從道理中認知,那智慧自然漸漸的增長,再遇種種事情就不會有愚昧之錯解。


  修行人亦如是,如果在聞法中不知勤以悟,體會法中妙義,智慧定不能增長,那對道程必只有停頓不進。是以不論是世俗人或是修行人,都定要有自我立志學習,用心參悟,唯有如此才可突破無明無知。


慈聖雜誌 第一五五期

同族異類

  在猴的家族中,有一類叫猿的,有一類叫做王孫的,它們雖同屬猴族,可是不同類。猿和王孫的性情、生活習慣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它們分別居住在不同的山上,彼此間很不友好,互不相容。

  猿們大都很安靜,舉止穩重,性情溫和,它們居住在一起,老幼強弱彼此愛護。有了食物,它們彼此相讓著吃;出外時,它們列隊行走,很守紀律;走到溪邊飲水,都是井然有序。如果行走途中有誰不幸走失了,猿群便發出悲哀的叫聲,呼喚著那離散的伙伴。當它們遇到有危險,猿群便會馬上緊緊靠在一起,讓弱小的猿藏在中間不致於受到傷害。


  猿對人類也很友好,它們不踐踏人們種的莊稼,也不去毀壞人們種的蔬菜。在它們居住的山林裡,到處長滿了野果子,當樹上的果子還沒成熟時,猿們從不去破壞它,還輪流著盡心看守果樹;等到果子成熟了,猿們便呼喚大家都來,聚集在一起才開始吃,顯得十分和睦溫馨。


  山中生長的那些小草、小花,猿也從不去侵犯、踐踏、摧殘,當它們要經過那些長著花、草的地方時,總是繞道而走,盡量保護著草木。所以,猿居住的山林常常是郁郁蔥蔥。


  王孫類就大不相同了。它們性情暴躁且放肆,即使是同一群王孫,互相之間也不能和睦相處。它們吃起東西來,互相搶奪廝咬,誰也不讓誰。遇到外出,王孫們毫無紀律可言,既沒有隊列,也無秩序。喝起水來,一團亂糟糟,又是嚎又是叫。若是有誰走散了,決沒有同伴思念、憐憫它;遇到危難,更不用說,它們往往就推出弱小者做犧牲品以便自己脫身。


  平時,它們恣意踐踏、損壞人們種的莊稼,還以此為樂,王孫所到之處,全被搞得七零八落。山林中,樹上的果子還沒有成熟,就亂咬亂扔,它們還常常偷吃同伴的食物。山中的小花、小草,常遭王孫們的踐踏。它們肆意摧殘草木,將草木折斷、拉彎,直到草木枯槁了才罷休。因此,王孫們居住的山林也就常常荒蕪不堪。


  由此可見,有清廉自守的主人,便有安居樂業欣欣向榮的環境;而貪婪凶狠的主人,便不會有安寧的環境。

2020年3月6日 星期五

如何讓「心」靜下來

蓮生/文

  人問:


  「我心非常的亂,每次禪定,妄念不止。盧師尊,如何救我?」


  我學達摩祖師:


  「把你的心拿來!」


  那人說:


  「我找不到我的心。」


  我說:


  「我已讓你安心了!」


  (這則是仿達摩祖師的。找不到心,即無心,無心則心不亂)


  人問:


  「心散亂如何?」


  我答:


  「止。」


  人問:


  「止不了!」


  我答:


  「觀。」


  人問:


  「如何觀?」


  我答:


  「以觀來止止也!」


  又:


  人問:


 「為什麼心會散亂?」


  我答:


  「看了不應該看的,聽了不應該聽的,這就會亂。」


  人問:


  「怎麼辦?」


  我答:


  「不看、不聽、不說,這三隻猴子很重要。只要不看、不聽、不說,亂就會變成靜。世人常說,眼不見為靜(淨)!」


  人問::


  「還有其他原因嗎?」


  我答:


  「世緣太多、外緣太多、俗務太多、應酬太多,心自然亂。紛紛擾擾,哪能不亂。心到處奔馳,不亂行嗎?」


  人問:


  「世緣、外緣、俗務、應酬,如何避之?」


  我答:


  「盡量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去除之。若有機緣,閉關最好。若能閉關,心自然靜下來也!」


  人問:


  「如果閉關,心仍然亂,如何?」


  我答:


  「那絕對是行者自己心裡,記憶了一些陳年舊事,在腦海中徘徊不去。唯一的方法,就是把過去的垃圾丟了,忘記它。」


  人問:


  「丟不了,怎辦?」


  我答:


  「用觀來止,例如無常觀、不淨觀,就是丟垃圾的方法了!」


  人問:


  「如果也一樣丟不掉,怎辦?」


  我答:


  「那就去『呷塞』(臺語)!」


  「盧師尊!你怎可這麼說?」


  我答:


  「不可雕也!」


盧勝彥文集252冊《三摩地玄機》如何讓「心」靜下來

2020年3月5日 星期四

安危相易.禍福相生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菩薩 登台

聖示:老子曰:「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意思是說禍與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轉化,禍福是循環倚靠的。《莊子‧則陽》說:「安危相易,禍福相生」,意指安逸與危險相互交替,災禍與幸福相互衍生,彼此互為因果。


一個人在遭遇災禍的時候,大可不必傷悲。俗話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時往往會因禍得福;同樣的,一個人在如意順暢的時候,也不必太過於高興,必須謹防樂極生悲。


陳生:學生恭向恩師頂禮五叩首!


菩薩:賢生免禮!


陳生:擁有食物,覺得珍貴,失去後才感到後悔,這是人的通病。餓到眼冒金星時,一個饅頭勝過山珍海味;渴到唇舌乾裂,溝渠中的泥水堪比瓊脂玉露;累到每個骨頭都在叫酸痛,片刻的休息,抵上無數個貪眠。


因此,人只有在絕境,才明白平常的日子多麼地彌足珍貴;只有到山窮水盡的時候,才感到平凡日子的美好。


之所以覺得活得不幸福,是因為還沒有遭遇過真正地不幸,常抱怨工作太忙、太累,直到經濟危機爆發,許多人的失業,連一份送牛奶的工作都有無數的競爭者;常感到生活貧窮,直到見識到吃不飽飯、穿不暖衣的真正窮人。


菩薩:人的幸福,在於心的滿足。只有內心,唯有一種通透的境界,不需要美妙的音樂,就可感到愜意的快樂;不需要烹茶煮茗,就能使滿室飄香。即使身處陋室,布衣粗食,只要心中純潔,意境空靈,也會忘卻一切煩惱,超脫形骸,從而悠遊地生活在樂趣之中。


幸福常常在他人不幸中展現,不幸也常常在比較中展現,其實真正的幸福,又何須比較、何須相照!


陳生:雪峰禪師、嚴頭禪師、欽山禪師三人結伴同行。有一天,經過一條溪流,三人討論著往哪裡去化緣、講法。突然看見河中有一片新鮮碧綠的菜葉,緩緩地從上游飄來,禪師們正議論著。


欽山禪師說:「您們看河中,有一片菜葉從上游飄下來,可見上游有人居住,我們往上游去,一定可以見到住戶人家。」


雪峰禪師道:「這麼好的一片菜葉讓它流失,實在可惜!」


嚴頭禪師道:「如此不珍惜的村民,不值得教化,我們還是到別的村莊去吧!」


三位禪師熱鬧地討論,一個人匆匆地從上游那兒跑過來問道:「師父!您們看見河中飄來的一片菜葉嗎?那是我剛剛洗菜時把它洗掉的,我一定要找到它,不然實在太可惜了。」


禪師三人聽後哈哈大笑,不約而同地說:「我們就到他家去講法吧!」


菩薩:惜福的人,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人世間唯有惜福的人才有福。因為惜福,所以懂得要尊重每一件事情,尊重每一朵花的恣意開放,尊重每一個生命的獨立與自由。因為惜福,所以知道人與物、物與人,都是在同一個時空相遇,一切就是緣,惜緣就是惜福。由此得知,修子是否已明白:「惜福的人,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盼諸子真明白。


可。停筆。吾退!


陳生:謝謝菩薩慈語!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


寶德雜誌第202期-安危相易.禍福相生


2020年3月4日 星期三

真理在何

  有一回,東郭子問莊子:「真理在哪裡?」

  莊子說:「真理在螞蟻上。」


  東郭子說:「怎麼在這麼低賤的東西上?」


  莊子說:「真理在雜草中。真理在磚瓦下。真理在屎尿裡。」連屎尿裡都有真埋,又有什麼地方沒有真理存在呢?


※ ※ ※


  理在天謂天理,在地謂之地理,在人謂之性理,在物謂之物理,在事謂之事理,殊途而同歸一本矣。是以萬象皆有道,萬物皆有理,故窮理然後徹中。


  蓋天失理則星斗亂度,四時無序,日月無光,萬物不生。地失理則山崩穿隘,飛沙走石,能失泉涸,動植物難存。物失理則本末倒置,天物暴殄,未能濟生反而害命。人失理倫常乖舛,道德不顧,福慧不修,無惡不作。事失理則始終失序,黑白不分,世無寧日,永絕祥和。


  故普天之下,萬物萬事得理則善,失理則惡,順理則生,悖理必亡也。世人頂天立地,一氣同生,當徹一理之明,豈不黽守也。


慈懷普澤

2020年3月3日 星期二

敬天知命

  東晉的著名畫家顧愷之的家庭,非常和睦,被州鄉之人所敬重。顧愷之有五個兒子:顧約、顧緝、顧綽、顧縝、顧緄。

  三兒子顧綽的私人財富豐厚,鄉里士人百姓,大多欠他的債。顧愷之多次禁止他借債、討債,卻不見收效。


  等到後來,顧愷之做了吳郡太守,就對顧綽說:「我常常不允許你借貸給人,後來定下心來思考:人太貧窮了,生活也確實不好過。民間與你有關的債務,還有多少沒償還的?趁我做郡守時,替你督促。否則,將來怎麼有這種機會,再來幫你討債?你的債券,都在何處?都拿來,我幫你去討債。」


  兒子顧綽聽了,非常高興,便拿出所有的債券,共有一大櫃子,都交給父親顧愷之。


  顧愷之便把所有債券都燒毀掉,並且在遠近各處,傳言說:「欠我三兒子顧綽的債務,都不需要償還了。所有的債券,都燒毀了。」顧綽為這件事,懊悔了一整天,這才心氣平靜下來。


  顧愷之常說:人的命中,各有天定的分數,這不是人的智慧和能力所可改變的,人只應恭敬地約束自己的行為,信任上天的安排,安份守己,才是正道。然而昏昧的人,卻不了解這些,他們妄求僥倖,競爭強求,這只能毀壞正道,卻不能改變天定的命運。


  於是,顧愷之就以他的意見,命令弟子去寫《定命論》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旁徵博引的講:


  孔子說:「一個措施主張的實行,是天命決定的;這個主張的廢除,也是天命決定的。」


  左丘明又稱:「上天所支持的事物,就不可以毀壞;老天想要毀滅的事情,就無力支持。」


  子夏也說:「人的生死,由天命所註定;富貴也是老天的旨意。」


  孟子就因為沒有遇到魯國國君而寫文感嘆。這些都是命運的不尋常的搭配和安排。命運決定了人們的成敗,命運也決定了人們的離合,從來就是如此。


(據《宋書﹒顧愷之傳》)

佛與魔一樣

蓮生/文

  我這題目一寫,大家都會嚇了一大跳,盧勝彥說,佛與魔一樣,那豈不是佛即是魔,魔即是佛,佛魔不分,是大邪魔也。


  以前,我曾如此說,我如果不是「佛」,那我一定是個「魔」。


  坦白說,我會講出這樣的話,是有道理的,站在「平等性智」來說,的確佛魔一如,魔根本就是「深地菩薩」。


  (但,這種話,只有成就者,才明白)


  如果以「妙觀察智」來看,魔就差佛,那麼小小的一點點。


  在西方國家--


  魔的數目象徵「6」。


  上帝的數目象徵「7」。


  聖經早已明確指出,「天魔」是上帝創造出來的天使長「路錫甫」,「路錫甫」由上帝而出,想超越上帝,因而天使長成了魔的頭頭。


  「路易甫」是上帝的化身,地位僅次於耶和華上帝及耶穌而已。


  我再說:


  佛典上說:「王中之王是第六天王,聖中之聖是大覺佛陀。」


  這第六天王即是欲界大自在天王,也可以就如此說「大自在天魔」,魔王名「波旬」。


  耶穌成道,在曠野四十天,接受魔鬼的考驗,考驗通過了。


  耶穌臉上放出榮光,成道了。


  佛陀成道,在菩提樹下受考驗:


  一、魔王說,佛陀之妻「耶輸陀羅」已被「提婆達多」佔有,但佛陀不驚不怖。


  二、魔王率魔軍攻打佛陀,佛以「觸地印」退之。


  三、魔王派三女媚惑佛陀,以五慾來引誘,佛陀深心寂定,不動心。


  於是佛陀成道。


  魔王害怕佛陀度眾生,即請佛陀不說法,馬上入涅槃。然而由於大梵天及帝釋天的勸請,佛陀才說法,才有了僧團及僧伽。


  按道理來說,魔王這麼壞,到處壞修行人的慧命,為何上帝不收了魔鬼?佛陀不以神通力降伏大自在天魔?


  答案很簡單:


  要想成道有成。


  一定要通過魔王這一關。


  魔王等於是成佛的考驗官,想成佛,就要考試。


  考過了--成佛。


  考不過--成魔。


  我知道日本「日蓮宗」的創辦人「日蓮上人」早己看出佛魔的關係,因此日蓮上人的「御本尊」(壇城),供奉「大自在天魔」,名列其中。


  早期,天德聖教大法會,最後奉請了一尊「混天大魔王」。


  (魔王也列名奉請名單之中)


  在西方國家中,也有魔鬼的崇拜,也就是「魔鬼教」,這些人求上帝不得,求耶穌不得,便轉求魔鬼了,求魔鬼易得之故。


  我說:


  天魔掌管了世俗生活的執著,顯現了「財、色、名、食、睡」五欲的一面。


  而佛解脫了「欲界」、「色界」、「無色界」的牽纏,進入四聖界。


  天魔與佛,就差一念、差一線、就差那麼一點點,佛魔均有大神通、大境界。只是佛出世間,戰勝了「欲」,得殊勝的法樂。


盧勝彥文集179《夢裡的花落》佛與魔一樣

2020年3月1日 星期日

心寬壽長

  一位記者請張羹梅教授談養生之道,一位女士急忙地闖了進來,還帶了位空姐。

  她與張老顯得很熟,她說:「對不起,事先沒約好就跑進來了,這位空中小姐明天又要飛紐約了,請再爲她看一次病⋯⋯」

  趁張老全神貫注地在爲空姐搭脈,記者轉而向這位名叫周雲霞的女士采訪。原來,她在曙光醫院和針灸經絡研究所進修的5年間,一直受到張羹梅教授的精心指導,目前她是民用航空醫院中醫科主任。

  記者問她張老的長壽秘訣何在?她快言快語,說是「心寬,爲人寬厚。」

  他對病人的態度好的不得了。記得有次刮台風,還下著大雨,我心裏想,今天張老師最好不要來,都八十五、六歲的人了,摔上一跤怎麽辦?但他還是冒雨趕來了。

  他說:「只能醫生等病人,不能讓病人等醫生,就是下刀子也要來。」

  他在看病中,不論遇到什麽情況,都從來沒有看到他發脾氣。

  張老說:「人要自體好,精神好是關鍵。心胸要開闊,遇到再麻煩的事也要想得開。在十年動亂中,造反派批我鬥我,說我有這個罪那個罪。由於我是張聞天的爺叔,還說張聞天是我的黑後台。張聞天爲國家大事操勞,我心裏明白,我從來沒有做過壞事,我心裏明白。所以,不管怎麽批鬥我,我就是不怕。這就是俗語說的:平生不做虧心事,夜半敲門心不驚。」

  後來撥亂反正了,曾經批鬥過張老的那些人,上門要求張老爲他看病。張老沒有把這些人的病曆卡丟出去,而像是從來沒有發生過什麽不愉快的事那樣,認真地爲他們看病,沒有半點怨言。

  他說:「這些人認錯就行了,他是病人,我是醫生,我還是要爲他看病。」

  把心放下,不必去計較曾經有過的東西或從來未有的東西,你擁有自己的生命就是最豐富的財富,因爲你可以自由地享受生命之美。

※ ※ ※

  世人當知人身之疾本,主在於己身氣血之不能順適所引起,己身氣血不順,亦由己身「心」之紊亂所引起的,故而可知,不將己心有適當的調適,必有疾之生也。

  由上理可明,愈要安然無疾,首重讓己「心」先能安清,心既安清,身之血氣自可平順,氣血平順,哪來疾苦?這有如任何水之舒通之理一樣,管中有物阻滯,水即受阻而溢氾成災,這是一定之道理,所以調養己「心」,就是保健身體無疾之根本辦法,不讓己心常煩絞,就可安然,簡述以明之。

禪化闡道篇第二輯-疾之醫法

單面紙

  某男上山問禪師:「大師,我女朋友雖有優點,但缺點讓我難以忍受,怎樣才能讓她只有優點而沒有缺點呢?」

  禪師笑答:「方法很簡單,不過若想我教你,你需先下山為我找一張只有正面而沒有​​反面的紙回來。」


  某男略一沉吟下山而去,很快又上山來,隨便遞給禪師一份《人民日報》。


  禪師一看大感驚愕,遲遲說不出話來。不久便遁入深山,不再過問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