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0日 星期日

虧本事小 輸贏事大

  我在土耳其旅行時,很快便對土耳其人為了價格而爭論不休產生了興趣。我經常發現在這種爭論中交易的成敗要比價格的高低更為重要。



  一天,在一個鄉村的公共汽車站上,兩個相互競爭的旅遊公司的代表分別向我走來。當我問他們其中一人關於旅途的費用時,那人回答說:「坐我的車需要600 里拉。」



  但話音剛落第二個人便立刻走上前來說:「跟我走吧!你只需付500 里拉。」


  一場競爭就這樣開始了,那兩個人你來我往的爭執著,而我卻默默地站在一旁感到其樂無窮。


  「400 里拉。」


  「300 里拉。」


  「200 。」


  「100 。」


  最後,那第一個人用手在空中猛地揮舞了一下:「好!好!我免費!我免費送你,我的朋友,我不要錢!」


  我目瞪口呆地看著他在一張車票上潦草地寫著什麼。


  「你不要錢,是嗎?」我遲疑地問道。


  他的臉上很勉強地綻開了一絲笑容。


  「是的。」他回答。


  「因為我贏了。」


※ ※ ※


  「好勝逞強的人,最終必然害了自己;不仁不義之人,終於自食惡果。」


  氣者,乃維護人身之壯,此用於使人有朝氣、活力,可面對生活上之一切。人身失去了氣,則性喪命亡,氣可說與人身之關係大也。但此人身之氣,得須適其所用,始能發揮其妙,如此氣偏用,則必戕身害命也,更當慎之。


  世間種種之禍害,更由於氣之偏用所致,在各年齡階層都是相同,有如年輕氣壯者,為了瑣事,鬥氣耍狠,不顧一切,或打架、或用刀用槍,傷及對方性命,說什麼為了賭一口氣才這樣做,造成多少悲劇。又甚多之人為了賭氣,傷了和氣,朋友之間、親人之間,因而相互仇視,不能化解,亦因而恩怨愈結愈深,難以開懷,致而想辦法漏對方之氣,或以各種不當方法來傷及對方,以為快意。


  如是為了做生意賭氣,那更是兩敗俱傷,虧了血本兢賣也在所不惜!試問到頭來是誰佔了便宜?爭勝了那一口,詳細檢討起來,都是愚蠢的舉止,更得怪自己不智,等到倒了生意,後悔莫及也,會因而傷及他人跟著受罪,使得社會增添了不少悲慘之事來。又有甚多之人,其氣偏用、不當,凡是其見不慣之事,其定亂加評論,惹事生非,招怨惹禍,使得原本祥和的社會動盪不安,這也是值得檢討的,世事甚多皆因偏氣而來,能不戒慎乎!


  如今之社會,此等慘事還是屢見不鮮,這即是真正的悲哀世間之情也。氣當養之,並能使之浩然,或須將人之氣,養於善道,正理而行,此不虧為人也。天之降人於世,非要世人偏用其氣而造罪造業,當能思悟此理,才屬智者,否則氣之亂,又不只傷己,更是傷及天地之和,希能思及理之,世人不只不能在此有所了悟,更甚而不顧一切的莽行,最為可悲!盼世人能多思養自己,鍊涵己氣,來光明己性、己靈,在此勉之。


摘錄自
悲哀世間情-第二十八章 賭氣招怨,惹禍臨身

2011年10月29日 星期六

最美的人

  從前古印度拘留國有個名叫摩訶密的大財主,儘管他富可敵國,卻仍然貪得無厭,唯利是圖。


  他有七個女兒,個個花容月貌,摩訶密視如掌上明珠,不惜用金銀瓔珞、奇珍異寶遍身裝飾她們。因此,看上去燦若仙女。


  不料有一天,某來客同摩訶密打賭:「你將女兒披上盛裝,去各地街上行走,假如大家都說美麗,我就給你五百兩黃金;假如有任何人批評說不美,你就輸給我五百兩黃金。」


  摩訶密欣然同意:「行,一言為定!」


  摩訶密請了專人打扮女兒,然後讓她們上街遊行,招搖過市。果然人人誇獎摩訶密的女兒美貌絕倫,但他還不滿足,帶七個女兒來到相鄰的舍衛國拜見釋迦牟尼佛,他心裡盤算:「如果能得到佛陀的一句好話,不就可以抬高身價,贏得更加光彩嗎?」


  摩訶密叫七個女兒排列在佛陀面前,然後得意洋洋的對佛陀說:「佛陀,您遊化各國,可曾見過這樣的女郎?」


  佛陀回答:「這七個女人,沒有一點可以說得上是美的。世間的人都以面容作為評美的標準,而我認為,身能不貪錢財,口能不說惡言,意能不起邪念,這樣才是美!」


  佛陀論美的一番話說得大財主摩訶密啞口無言,只得別過身,領著女兒們回國。


※ ※ ※


  貌美之相人人好,而在美醜之間如何來作論定呢?


  凡俗者皆端看外相來斷定一個人美醜,此種心態皆是俗心之執,相貌的美醜並非用眼睛所見來作論定,俗世間不是常言蛇蠍美人之說嗎?此就以說明心念若無至善的心,只有這身體相貌能得別人的讚賞,而心皆處於惡心害人之態,那何不是美中不足?故一個完美的人,是要心地美才算真正的美麗。


  又世人本具清秀莊麗之相貌,只因後天身、口、意業之不淨而染著,而變得面貌醜陋。為何天上的仙女們面目姣好不老呢?乃是心中沒有慾念、煩惱,一片純真清白,「無惱」即「無老」,存著貞潔的心性,臉上自然清秀光澤。假若心理不平衡的話,用什麼珍珠洗面皂,高級按摩霜,也是無法保持長久豔麗矣。


  觀現今的人都重視外在的打扮,總是要將自己的臉部化粧得與別人不一樣,讓別人多看一眼,如此心情就非常的喜悅,愛美是人性的一種貪婪,但卻也是傷害心靈的一大問題。要知道人的臉長得醜與美是天生的,身體生成這樣是沒有辦法改變,但是有辦法改變的是個人的氣質。世人若然能多學取聖賢智慧以充實心靈,放下這美醜觀念,在日積月累的浸潤下,自能散發莊嚴優雅的氣態,人人都能恭敬尊重也。


轉載

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

滅罪自焚

  久遠以前,在裴扇闍國中,有一婆羅門女名叫提違,提違家中雖然非常富有,但卻早年守寡,並且上無父母、膝下又無子女可依怙,總是孤伶伶的一人,終日悶悶不樂的。當時婆羅門中有一習俗,若是生活中總是不順遂、不如意的人,可以先設大會齋供養一百位婆羅門後,再以家中所有的財產供養五百位婆羅門,而後到恆河水邊,用木材堆架成床,自己躺在上面,點火燒掉這個色身,此時婆羅門會為此人祝願,如此便可滅除過往的一切過罪,往後生生世世所生之處,六親眷屬眾多,壽命無量,快樂無窮。


  因此,婆羅門中的一些長老們,在商量過後,一大群人滿心歡喜地往提違的家出發,準備去告訴提違這個解脫的方法。提違聽完之後,想想自己一生命運乖舛,希望能早日脫離此種生活,於是同意了這個方法,便馬上命僕人,上山砍材及清點家中的所有錢財。這樣的舉動,使得裴扇闍國的人們議論紛紛,大街小巷中都在討論著這件事情。


  有一位名叫缽底婆的比丘,正好路經此國。缽底婆比丘精進持戒,博學多聞,智慧聰穎,辯才無礙,總以大慈悲心教化天下,使人們因得法受益,而能改邪就正、捨惡修善。缽底婆比丘聽見了人人議論的話題,心生憐愍,便迅速地趕往提違的家中。


  缽底婆比丘問:「夫人為什麼準備了那麼多的柴火呢?」


  提違回答:「我是要燒掉這個不幸的身體,除滅罪殃呀!」


  缽底婆比丘說:「罪業並不是隨著身體的毀滅,就可以消逝的,人們的禍福是隨心而起。夫人這樣的做法就像有病的人,已經是痛苦不堪,又遇到可惡的人,來到病人床前胡亂罵之後,又打了病人一巴掌,這時病人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呢?」


  提違回答:「這個病人的忿恨、痛苦,一定是更增百千倍吧!」


  缽底婆比丘答:「正是如此!夫人要知道,當大猛火燒起的時候,氣息還未斷絕,神識還未離開身體,此時身心被火燒烤,這樣的苦毒如何能讓人得解脫?甚至命終時,因為最後一念瞋恨心起,而墮入地獄,所受的苦又更增百千萬倍。一失人身萬劫不復,想要離開地獄之苦都已經是遙遙無期了,怎麼有可能得到真正的解脫?」


  提違聽完缽底婆比丘的話後,心開意解,想要自殺的念頭因此而息滅,並且請缽底婆開示真正滅罪的方法。


  缽底婆比丘說:「前心作惡,如雲覆月。後心起善,如炬消闇。罪惡之源,都是由身、口、意業而來。今當至心懇切的懺悔,發願從今以後,改惡修善,守持十善,如此生生世世直至成就佛道。」


  缽底婆比丘說完,便為提違受十善法。提違歡喜踴躍,即準備種種上好齋食及珍貴寶物,要供養缽底婆比丘作為報答,並懇請比丘能留在此地教化。


  缽底婆比丘說:「夫人受了十善法,就是三寶弟子,今後要以十善法教人,這就是對我的最好報答。如今你已能信受正法,已經得度,我不宜在此處久留,因為還有更多的人須要度化。」說完後,缽底婆比丘不帶走任何一物,便離去了。


  提違自從聽了缽底婆比丘的開示之後,對缽底婆比丘的開示、教誨沒有任何的懷疑,一心一意的精進用功,信受三寶,廣行布施,始終如一。運用各種的方便,使身旁的人受持十善,大眾還能再以十善輾轉的教人。提違知道是三寶讓她的生命得到重生,讓她的人生找到了真正的光明大路,所以對三寶的信心堅固不移。命終之後更生天為天人,受福無量。



摘錄自
佛典故事-提違遇比丘得救

斷疑生信

  一個和尚出家悟道多年,依然沒有開悟長進,他自認為自己不是出家人的料,他便想下山返回塵世。

    
  於是和尚便去向禪師辭行,言道:「師父,我天生愚鈍,我的腦袋像一塊頑固不化的石頭,不是悟道的料,我只好下山還俗了。」

    
  禪師並未言語,而是帶著他來到寺廟裡面一尊佛祖像前。

    
  禪師問道:「你面前的是誰?」

    
  和尚回答道:「神聖的佛祖。」

    
  禪師悄悄地走到佛祖像跟前,他用手輕輕地撫摸著佛祖像問道:「這尊佛祖像是什麼做成呢?」

    
  和尚回答道:「它是石頭做成的。」

    
  禪師說道:「連石頭都能開發成為神聖的佛祖,這可是天下的奇蹟了。」

    
  和尚聽了禪師這番話,他立即打消了下山還俗的念頭,立志安心修身養性悟道。日後和尚成了一代著名的大師。


※ ※ ※


  修行有成,全憑信心,信心不堅,則必疑惑叢生,心有疑惑,則道難明也。其實大道含藏天地陰陽妙理,萬事萬物,皆合道機,豈有可疑之處,所以說,疑惑是敗道的根基。


  堅定生信心,疑惑道難成,搖擺己身,疑惑重重,疑東疑西,疑這疑那。缺信心,工夫難成;乏信心,普度收圓無期;少信心,則心灰意冷,恍恍忽忽。使得己心無有定向,朝三暮四,鑽營旁門,步履左道,盲目神通,妄求玄妙,不知失誤多少真修的工夫?所以當斷疑生信,誠心向道,始終如一,定下苦功,勇猛精進,依道法修持,真正大道就可明開矣。


  上天慈悲,大開普度,正是收圓的好時機,怎可錯過。接受考魔,和氣耐煩,善事力為,培養菩提心,明自己之道,收自己之圓,了自己之生死,誠心不二,就可悟入大道矣。


  世人當知心生疑惑之人都是道根淺薄、業孽迷失之人,現今情況已異往昔,怎可再溺陷自己而沉淪呢?不可再生疑,堅定信心,勇往直前。


摘錄自
迷途知返.思歸覺路-第十五章 斷疑生信,大道明開

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

泰國 地獄公園 (圖)

  據曼谷40公里處,有一座最離奇的旅遊景點——班派戎寺廟公園maleangpo「地球上的地獄」,你會看到罪人被魔鬼折磨的酷刑場面及許多各種恐怖的怪物雕塑,彷彿是「人間地獄」的再現。其實,這些場面都是體現佛教的六道輪迴及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的報應理念,無非是通過這種直觀形象的形式勸人行善積德,廣結善緣。




































延伸閱讀:



地獄遊記:http://www.boder.idv.tw/duuj.htm


漫畫地獄遊記:http://delta.xxking.com/hell/


冥遊記:http://k5744038.pixnet.net/blog/category/1460638

鬼態百出

  有一位老鄉身染重病,困卧於草榻之上。他神情恍惚,不覺之中魂靈已經走出了自家的大門,走了一程,所走的都是陌生之路,是他有生以來從未走過的。


  正走著,迎面碰上他一位多年不見的老朋友,重逢之際,悲喜交集,不免寒喧。他忽然想起:這位老朋友不是已經過世了嗎?因自言自語道:「莫非我是到了陰曹?」老朋友一聽,說道:「仁兄還不到該死的時候,不過是魂靈遊離,偶然到此而已。話又說回來,這可不是一般人所能輕易到達的地方,是不是讓我帶領你游覽一番,你也長長見識。」


  於是,這位老鄉便隨老朋友走去,走了約半里之路,只見四野空曠,像是到了墓地。這時候,就看見了一個鬼。他的面貌和人完全一樣,只是鼻子下邊沒有嘴。老鄉便問道:「這是為什麼?」朋友說:「此鬼在世之時,善於巧弄唇舌,阿諛奉迎之詞、歌功頌德之語不離其口。他從此媚世悅人,確實得了不少實惠。所以,到了陰間,讓他得了這沒嘴的報應,看他還鼓唇弄舌不?碰上有人辦喪事放焰口,吃的喝的大量供應,別的鬼都搶好的吃,他就只能從鼻子眼兒喝點兒什麼而已。」


  之後,又過來一個鬼,只見他的屁股高聳在上,腦袋卻折曲在下,臉面緊貼在肚皮上,用兩只手支撐著走路。老鄉驚問道:「這又是為什麼?」朋友說:「此人在世之時,一向妄自尊大,誰都看不起,總是高昂著頭走路,目空一切,所以,到了陰間,遭到這屁股朝天頭朝下的報應,叫他永世不得抬頭,再去傲視他人。」


  又看見一鬼,從胸口至肚皮,裂開一條幾寸長的大縫隙,那腹腔之內,五臟六腑全然皆無。老鄉不禁問道:「這是為什麼?」朋友說:「這個鬼在世的時候,心腸機巧萬變,任何人也摸不著他的壞主意,因此使許多人受騙上當。到了陰間,該他受裂腹脫腸之報,讓他那壞心眼兒沒處藏!」


  又有一個鬼,腳有二尺多長,腳指大得像棒槌,腳掌重大如斗,好像是千萬斤重的一只船,要使勁半天才能移動一寸。老鄉問道:「他這是為什麼?」朋友說:「此鬼在世之時,依仗高才而聰敏,事事搶在前頭,捷足先登,一切利益搶到手裏。所以,到了陰間,叫他受這重腳之報,行動艱難,沒法兒再事事搶先了。」


  又一個鬼,只見他耳大如輪,一直拖拉到地面上,好像是拖著兩扇翅膀,而上面卻沒有耳孔。老鄉問:「他為何這副尊容?」朋友說:「此鬼活在人世的時候,妒嫉多疑,愛聽取和傳播流言蜚語。所以,到了陰間受大耳之報。使他徒有此耳,妄作累贅,卻任何聽覺也沒有。看他還妄聽妄傳不?」這位老鄉目睹耳聞種種報應,不禁喟然長嘆。


  此時一位冥官路過於此。那冥官一眼就看見這位老鄉,問道:「此乃生魂,怎麼跑到這兒來了?」那受友忙上前叩見,說:「此乃鄙人之世友,偶染病疾,昏厥不知,生魂誤入地府,還求大人見諒。」冥官說:「這也罷了。不過,時間長了,他會迷不知返。你既是他的舊交,就送他回去吧!」朋友磕頭稱命。


  這位老鄉恍恍惚惚,不覺中又走回了自己家的大間外。他出了一身大汗,猛地從夢中醒來,那沾身的疾病,也頓然皆失了。


※ ※ ※


  世人心中常會生起:『我死了之後會如何?』之念頭,並對之懸念不忘,甚至惴惴不安。


  其實一個人活著之時,其靈體即充分表現出其往生後之概況,例如一個人自幼即特別敏感,易驚易咋,此人死亡之後,其靈體之感應即會幾倍、幾十倍的益加敏感,其靈體對微風之流淌,及空氣中發出之響就會特別敏銳,細微的空氣流動與聲響,對他都會是極大的震撼。


  故若要往生之後,能躡風雲而凌霄漢,跨日月而駕星雲。一個人在世之時,就會學習淡泊心性,涵養靈性,使之深遂寬廣,定靜寧謐,進一步看透世間之『成、住、壞、空』 乃是如鏡裡虛花之自然過程,若世人能真正了悟此自然現象,就可不驚不懼了。


  有些人活著之時,薄倖寡恩,甚為貪焚,如被膠粘,如同繭縛,此類之人往生之後,其靈性就會在貪婪之靈體中循環,難以擺脫貪焚之束縛桎梏。貪焚是一種『負能量』,雖然貪焚能滿足一個人之欲望,使之竭盡心力追求,然而在逐臭趨羶之過程中,貪焚會斵損不少靈體之能量。


  而且極多的貪婪是經由剝削他人而得到,因此,此舉會形成另一種的潛意識反擊,縱能逃過陽律,亦難逭於陰讉,當其靈體脫離肉身進入空後,此種反擊會更加突出明顯,貪婪者之靈體會不斷受到傷害、攻擊與摧殘,並進入黑暗、昏濁的空間(地府)。


  因此,若世人有此種桀驁頑冥的不良智慧習氣,其靈體就會飽經斷年、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痛苦。屆時,他就會明瞭痛苦不是離開肉體就能解脫,而是在生之時,就要在靈魂深處修持消弭這些不良智慧習氣,有道是:『途分善惡憑君擇,境判升沉在己求。』即是此理也。


摘錄自
自然之道第十二章 生死之間(一)

2011年10月24日 星期一

災由人造

  給別人留有餘地,往往就是給自己留下了生機與希望。


  在以色列農村,每當莊稼成熟收割的時候,靠近路邊的莊稼地四個角都要留出一部分不收割。


  四角的莊稼,只要需要,任何人都可以享用。


  他們認為,是上帝給了曾經多災多難的猶太民族今天的幸福生活,他們為了感恩,就用留下田地四角的莊稼這種方式報答今天的擁有。


  這樣既報答了上帝,又為那些路過此地又沒有飯吃的貧困的路人給予方便。


  莊稼是自己種的,留一點給別人收割,他們認為,分享是一種感恩,分享是一種美德。


  無獨有偶,韓國北部的鄉村公路邊有很多柿子園。


  金秋時節,這裏隨處可見農民採摘柿子的忙碌身影,但是,採摘結束後,有些熟透的柿子也不會被摘下來。


  這些留在樹上的柿子,成為一道特有的風景,一些遊人經過這裏時,都會說,這些柿子又大又紅,不摘豈不可惜。


  但是當地的果農則說,不管柿子長得多麼誘人,也不會摘下來,因為這是留給喜鵲的食物。


  是什麼使得這裏的人留有這樣一種習慣,原來,這裏是喜鵲的棲息地,每到冬天,喜鵲都在果樹上築巢過冬。


  有一年冬天,天特別冷,下了很大的雪,幾百隻找不到食物的喜鵲一夜之間都被凍死了。


  第二年春天,柿子樹重新吐綠發芽,開花結果了。


  但就在這時,一種不知名的毛蟲突然氾濫成災。


  那年柿子幾乎絕產。


  從那以後,每年秋天收穫柿子時,人們都會留下一些柿子,作為喜鵲過冬的食物,留在樹上的柿子吸引了許多喜鵲到這裏度過冬天,喜鵲仿佛也會感恩,春天也不飛走,整天忙著捕捉樹上的蟲子,從而保證了這一年柿子的豐收。


  在收穫的季節裏,別忘了留一些柿子在樹上,因為,給別人留有餘地,往往就是給自己留下了生機與希望。


  自然界裏的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給予,是一種快樂。


  因為給予並不是完全失去,而是一種高尚的收穫。


  給予,是一種幸福,因為給予能使你的心靈美好。


  留幾枚柿子在樹上,那是一道人間最美的風景。


※ ※ ※


  世間種種示現災難都有一定的安排,這個安排主要掌握在每一個眾生身上,何以故?


  世人每天所想所行若是有益每一眾生,山河大地,亦必保護不讓其受到傷害毀壞,那自然就會受到眾生與山河大地的保護無災無難。相對的若一再的念不仁慈,行為舉止皆盡作一些有害眾生與山河大地,那這些遭到傷害眾生必產生難予消滅怨戾,而破壞山河大地其毀損當難再有能力給與保護免於災難了。


  其實人與天地共存與一切生命息息相關,天地萬物皆有靈,奈人為己私利貪求無度,過分的造作毀滅性的事情,才致原本清靜淨土演變成動盪災劫之地。


  希世人能從各種不同示現災難中,了解自然界為何會越來越難予捉摸。又為何災難會一再頻傳,了解其因皆是人們的心念異動舉止難守善,故凝聚成整個淨土成浩災啊。


摘錄自
慈聖雜誌98期

2011年10月23日 星期日

慈悲惻隱

  佛陀有兩位弟子,某日相偕於沙漠,因天氣炎熱,口乾舌燥,適遇一賣瓜女欲買瓜解渴。


  賣瓜女不理會其中一位弟子,反而獻瓜一粒給另一位解渴。兩位弟子身份相同,竟遭受天壤之別的待遇,頗覺納悶,於是向佛陀請教解疑。


  佛陀以神通力看三人的前世,原來賣瓜女前世是個死囚,當眾行刑時,兩位弟子在現場觀看,其中一位弟子鼓掌稱快:「死得好!惡貫滿盈該當死!」另一位弟子發惻隱之心:「唉!真可憐,怎麼這麼無知犯罪,年紀輕輕就結束生命?」就因為兩人心念不同,分別結下惡緣及善緣,因此,在來世浮現不同的際遇。


※ ※ ※


  世間所發生的天災人禍,絕大部分是因為缺乏「慈悲心」所導致,因為缺乏「慈悲心」之人,易起貪、瞋之心,貪、瞋一起即動輒作惡矣!故培養慈悲心能促使世人不會繼續製造惡業,不想以言語傷人,更不願以暴力侵犯別人,如此不但可化災劫於無形,亦是修行者學道證果最佳之助緣也。


  《大智度論》有云:「大慈予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故所謂「慈」就是愛念眾生,時常以安穩樂事來饒益眾生,念念希望能為眾生帶來幸福快樂。所謂「悲」就是愍念眾生,不忍眾生受六道中種種的身苦與心苦,念念欲拔除其苦難。故救災濟貧、關懷他人工作與學業、消減他人的痛苦、推展社會福利、使人安居樂業、給人真理快樂等,都是慈悲心的具體表現。


  釋迦牟尼佛曾言,其過去生中因修習慈心,而作大梵王、帝釋天、轉輪聖王等之果報。釋迦牟尼佛亦教導弟子:修習慈心,不但能感應大福利,也會因俱修念覺分故,而獲得離欲、滅盡。所以《大涅槃經》有云:「一切聲聞,緣覺、菩薩、諸佛如來,所有善根,慈悲為本。」故一個人要布施別人慈悲,自己應該先具足滿懷的慈悲心才是。


  培養慈悲心有其技巧存在,亦即在修慈心時,先從上親開始作觀。上親即是敬重的長者,包括父母、師長、親族長輩等,皆可作為慈心指向的首位對象。接續才逐漸擴展至中親,如兄弟姊妹、配偶、同參道友,然後是下親,如子女、晚輩,再來擴及中立人(無直接關係者),至於最後才對怨敵起慈觀。然而對怨敵修慈則從下怨、中怨、上怨次第而起,將忿恨最重的對象置於末後,如此才不會一開始修即出現疲憊之態。


  有了明確的次第對象之後,還要逐一地更換慈心觀的對象,亦即修行者應輪流地散播慈愛給上親、中親、下親、中立者及怨敵,直至修習到心境平等,而不會對任何一種人產生偏愛的無分別心境界。


  一個有慈悲心之人,其心必是柔軟的。有柔軟心就不會執著、不會染雜、不會僵化、不會粗俗,因為其言語行為皆是柔軟,故能得梵音相,能圓梵行相。《道德經》有云:「上善若水」,正是以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闡釋了柔軟可征服天底下最鋼硬、最固執之事物。


  當你能依此漸次修習至圓滿之時,再將這慈心、柔軟心的目標指向一切有情眾生(含胎、卵、濕、化等眾生),則必能達到修慈禪定之究竟矣!


摘錄自
在家修行法要-第十章第五節 培養慈悲心

2011年10月22日 星期六

民風敗壞



  昔日,觀世音菩薩以天眼觀察,看見世人道德淪喪,人心敗壞,死後多投身三惡道,因而慨嘆。


  為了點化世人,菩薩便化身來到人間,化裝成一個村婦模樣,拿著一個錦匣,匣中放著一面青銅寶鏡,走到洛陽市上求賣,當時就有一班人去向她問價。


  菩薩道︰「我這面鏡子,是件希世的寶物,實實的要賣一千兩紋銀,多一文也不要,少一文就不賣,若然失此機會,往後去,就算出十萬八萬銀子,也是買不到哩!」


  有一個好事的青年插嘴道︰「小小的一面銅鏡,卻要這大價錢,畢竟有甚好處,你且說說看來。」


  菩薩道︰「我這面鏡子好處正多著哩!第一便能照見人心的善惡,第二便能照過世去的一切,好好呆呆,絲毫不爽,有這麼兩樣好處,難道一千兩銀子還不值嗎?」


  那少年道︰「老奶奶你休打謊,世間那有此等寶物,卻叫人有些不信,不知你肯讓我試照一下嗎?」


  菩薩道︰「這倒也使得,只是借你一照,須納三文青錢。」少年果真摸了三文青錢給菩薩,菩薩便從匣中取出銅鏡,執在手中,向少年道︰「來照來照,但須要聚精會神,不要胡思亂想,才照得真形。」


  少年對鏡約有一桿煙功夫,果然見鏡中現出的一切,都是自己已往的所作所為,臨了兒卻墮入畜牲道中,投生為一條母狗,他看了不覺心驚意亂,連稱奇怪。可是別人從後面看去,仍舊是一面空空洞洞的銅鏡,一些兒痕跡都沒有。菩薩將鏡收了,問道:「照得可滿意,三文錢值不值?」少年額汗涔涔,神色灰敗,連稱好好好,值值值。


  旁人見了他如此神氣,爭著向他詢問所以然來,少年那裡肯說出真情,自出其醜,只向眾聲言道︰「眾位也不必問我,如其有意思,不妨化費三文,也照一照,包管能夠滿意是了。」


  畢竟好事的人多,一聽了少年的話,爭著要試一試這新鮮把戲,你也出三文,我也出三文,輪流著試照,沒有照過的爭先恐後,照過的不是哭喪著臉,便是攢眉蹙額,現出失望的顏色,最低限度,也得露出十分驚異的神情。大家你看著我,我看著你,口雖不言,卻是彼此心照不宣,這麼一來,瞧熱鬧的人,也著實不少,風聲一傳開去,真有萬人空巷來觀之慨呢!


  菩薩卻只向著大眾含笑不言,由辰至酉,足足照了三千來人,這三千來個人裡面,照了憂愁懊喪的倒要占十分之九,喜悅愉快的不過十分之一,當下菩薩向眾說道:「如此寶物,只賣一千兩銀子,卻終於只有照的人,沒有買的人,可見俗眼,到底沒有識貨的人,天已不早,老身卻要走了。」


  說罷便將銅鏡收放在匣子裡邊,站起身來,彈了彈衣上塵沙,抬起頭時,法像卻又換了,在各人眼中變成種種不同的形狀:在惡人眼中看去,那老奶奶頓時變成金神七煞模,十分凶惡,看了令人膽戰心驚;在尋常人眼中看去,或作瞋怒之容,或作忿恨之狀,也是令人寒心;只有在善人眼中看去,卻是慈眉善目的一位觀世音菩薩,當下有一班人受了驚嚇,紛紛逃走,在一陣烏亂之中,那老奶奶已不見了。


  於是大家知道是菩薩來點化大眾,於是各述所見,大概可分為三副面目,一付是慈眉善目的菩薩面,一副是大忿怒面,一副是含瞋面。其中有幾個老人提議,好在剛才每人所出的照鏡錢,仍留在此,就用來在原處建庵塑像供養。這一尊像,也分三面,正面菩薩面,左廂是大忿怒面,右廂是含瞋面,手持寶鏡,俗稱為三面觀音,其實是遊戲三昧觀世音啊!


  自此之後,那一班有過作惡之人,因為照見來生受苦情形,也都憬然覺悟,改過自新,湔滌罪業,此間民風,因受了這個感化,真是醇良了不少哩!


摘錄自
觀世音傳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不知思省,捨善良而入邪偽,廢禮教而入濁污。又思想偏差,導致社會怪異,層出不窮,放辟奢侈,姦淫盜賊,橫行四起,以致使社會敗亂不已,良可嘆哉!


  觀今世間道德頹糜,每每翻開報章雜誌或新聞,大多是暴力、色情、搶劫以及殺人事件,足以證明人心之不古。雖諸天仙佛時時著書立說,以勸化世人,然而聽者藐藐,行者更是茫茫,眾生處於如此之敗亂之社會中,豈不終日提心吊膽,怎不更令人憂心?


  社會上很多暴力傷亡事件發生之時,都有許多人在旁圍觀,卻沒有人肯出手相助,實嘆之!但是這樣的一種人直到自己或其家人遇上了這樣的事情,又會怪別人不肯相助,實該各自檢討!如此沒有設身處地的為他人想想,只要自己好就好,不管他人之死活,從來不會將心比心,推己及人,此等人實沒有資格稱之為「人」矣!


  其實萬事萬物欲善或惡,全在世人的一念之間而已。盼世人皆能明白,人與人之間是互助合作的,要有安和樂利的生活環境,便要大家團結一致共同創造,如此才有祥和的社會。盼世人切不可再各自為政,自私自利,否則世人只有自食惡果矣!

五官不全為何因

古佛:今夜探訪之目的已到達了!


(只見雲霓停駐於產房,現正有一婦人正忍受著剪刀開剪產道的疼痛,不時發出尖叫與哀嚎的聲音,此情此狀實令人不忍與心疼。就在接生的醫護人員導引下,終在一聲尖叫中產下一名嬰兒,只見護士用大毛巾將小嬰兒接抱,加以清洗,此時婦人虛弱的躺著產床上,雖很疲憊,但臉上洋溢著為人母之喜悅!)


文筆:難怪世人常說母親很偉大,真的不是一句口號,忍受十月懷貽之苦,終了還須忍受刀剪之痛,只為迎接一個新生命的到來,所以常言道「百善孝為先」。


古佛:要知十月懷胎苦,三年哺養苦,父母一生勞心勞碌,無非為兒更為女。烏鴉算來是鳥隻亦知報答母鳥恩,羊隻算來是禽獸吃乳,尚知跪前腳,何況是人呢?


(此時護士抱著小嬰兒來到母親之面前,並將嬰兒抱給母親觀視,只聽到母親一聲尖而悲的哀嚎聲劃過寂靜的產房。)


文筆:發生什麼事了!


古佛:爾看小嬰兒之面容!


(文筆上前一瞧,天呀!這叫初為人母的心情何以堪啊?只見小嬰兒的面容,下巴少了一半嘴唇,且耳朵大小不齊。)


文筆:恩師!小嬰兒是何因果,方帶此業力投生,跟雙親又有何因果牽連呢?


古佛:小嬰孩於宿世謗道,且取笑五體不全之人,見其向他乞銀,非但無有憐憫,反而加以嘲諷取笑。


文筆:那與母親又何之關聯?


古佛:此之母親亦為其彼世之母親,見子不當的行為,非但無加以約束管教,還與其子同戲笑身殘之人,並嘲笑其家親曰:「祖德敗壞方生殘缺之小孩,故連接此世之因果。」


文筆:常言道:「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言一句六月雪。」一句不當的言語,亦會造下日後不善的因緣果報,果真的要謹言慎行。


。。。。。


摘錄自
穿梭陰陽界-第十七回:五官不全訕笑因

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

禍國殃民罪業深

濟公活佛 降


詩曰:禍國殃民罪業深。損人利己害良心。一朝得勢稱人禍。苦獄無門爾自臨。


聖示:紅塵滾滾,人心不善,個個為自我私欲而設計謀奪他人,或陷害賢良,是以有所謂「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之語。此中不長命未必一定喪命,而廣泛的指凡是真心為國為民服務,落實代民請命之聖賢,常招致有心人之迫害,或假傳旨令剷除,或勾結匪類加害;亦或同朝之爭,為了鞏固自我勢力,便用權勢地位打擊,陷害忠良。但權勢不一定專指官場,連一般稍具規模之企業界亦如是,百家各有其權勢範圍,亦各有忠奸存在,只差多與少而已!而高位者如不能大公無私,積極培養人才,其主體必定早敗。而一個能以培育人才為要務之團體,必然人才輩出,企業規模將日漸宏展。世人若處處為求私欲而時時打壓他人,迫害他人,有朝一日恐怕淪落阿鼻地獄,求出無期!


邱生:弟子參見恩師聖駕!


濟佛:吾徒免禮,速上蓮台。


(邱生坐上蓮台,一路飄飄然,緩緩而降,涼風徐徐吹過,熱中帶有寒意。)


濟佛:吾徒!前方仙官等候久矣!速上見禮。


邱生:弟子參見仙官及二位將軍!


仙官:賢生免禮!亦見過濟佛聖駕!請入內。


邱生:(一進入獄所,熱氣逼迫,汗水淋漓,)此地居然連個空調都沒有。


濟佛:此乃阿鼻地獄,怎麼可以有空調,此為受刑場所啊!


仙官:濟佛說得是!在此全為在世福報殆盡,惡事做絕,方淪落此阿鼻大地獄接受更大酷刑,怎麼可以讓受刑罪魂太享受呢?


邱生:話雖如此,恩師可查看陽世間監獄所設進修之所,亦有套房設備。


濟佛:就是人世間處處講人權自由,使有心人專走法律漏洞,即使伏法亦不懼,以至於社會亂象頻生。而會恐懼監獄者都是善良百姓,一般有心人因洞悉獄所情形,故不感害怕。


邱生:依恩師之言,陽世間只有善者無路逃,所以容易伏法,而真正匪類乃處處有管道,縱然身繫囹圄中也不怕。


仙官:但是天地是公平的,在陽世間受刑,按律若罰得淺,到了地府一律重新審理,該補刑的補刑,該加刑的加刑,一切到了此地都變得公平了!


邱生:眼前一片黑暗,四周烈火惱溢,一群群受刑罪魂被壓土機滾輪壓得個個粉身碎骨,皮肉不存,滿灘碎肉血污。又有一群罪魂被巨石滾擊全身,腸肚盡洩於外,真噁心!


濟佛:吾徒感覺如何?


邱生:弟子只感到可憐,同情又無能為力!


濟佛:吾徒不用感傷,這些人全是自做自受,同情又如何?


仙官:濟佛說得對!若同情這些人,對於以往被害者情何以堪?


濟佛:今夜就帶東昏侯接受訪問。


仙官:左右速帶東昏侯。


將軍:罪魂押到。


邱生:請問閣下何人?為何頭分兩半?自挖心肝?


罪魂:我乃齊國人稱東昏侯,因為當權而暴虐無道,對於下屬及百姓決不予好臉色,一有不稱意便欲殺欲砍,因為脾氣暴燥如雷,又失理智,常造成無故傷命罪因,今在此受刑,真痛苦呀!嗚……!嗚……!


仙官:不然怎麼稱無間阿鼻大苦獄?


濟佛:奉勸世人不要一朝得勢就忘卻以往受苦的日子,只有受過苦才知道苦人家的生活,故而推己及人,互為考量設想,互助互敬,天下必太平。今夜已晚,該回程。


摘錄自
新阿鼻地獄遊記-第廿三回:禍國殃民罪業深

天主利誘

  佛陀住世時,舍衛城中住著一位赤貧如洗的佛弟子,名叫須賴。他雖然貧窮潦倒,卻十分深信佛陀所開示的教理,因此絲毫不把貧苦放在心上,日日寡欲知足,修持梵行,並且時常到僧團當中聆聽教義,恭敬地供養禮拜佛陀。


  須賴堅苦卓絕、一心向道的願行,使他善名遠播,許多人常跟隨著他到精舍禮佛、聽法,就連忉利天主釋提桓因也知道了他的修行,不禁憂心地想著:「世間居然有這麼一位罕見的行者,假若他繼續積善修福,將來恐怕連我天主的位子都要不保了!」


  於是釋提桓因以其神通力,化作一群人,向須賴住處走去。須賴在家,突然聽到門外有一群人正對著他謾罵嘲笑,極盡屈辱之能事。然而,出乎釋提桓因意料之外地,須賴絲毫不為所動,不發一語地繼續禪修著。於是,這群化人改以刀杖、瓦石破壞須賴的住處,甚至危及他的色身。沒想到,須賴竟然安忍於眾人百般的迫害與侮辱,甚至心懷悲愍地看著他們。


  兩次試驗都沒辦法動搖須賴的心志,眼看自己的天主地位即將要被奪去了,這時釋提桓因可急壞了,於是化身成另外一個人,對須賴惡狠狠地說:「好哇!這麼多人侵害你,你都不為所動,倘若他們要來殺害你了,看你怎麼辦?」沒想到須賴竟以平穩的口氣回答:「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假若有人想要將我殺了,我對他既不憤恨,也不會想報復,反而十分同情他們。因為將來他們會自作自受,得到墮落惡道的果報。」


  忉利天主釋提桓因的計謀失敗了,於是決定採用利誘的方式,企圖動搖須賴的修行,他變化成許多人與一座金光閃閃的七層寶塔,向須賴勸說:「你就收下這座金塔吧!不但可以用它來布施,將來你的食、衣、住、行都不用憂愁了,享受人生不是很好嗎?」


  「謝謝你的好意,但我自知今生的貧困乃是過去生所種下的因。假若現在又輕易接受了這座金塔,來世恐怕會更加困苦了。所以,我是不會收下它的。況且,不義而取是盜賊之行,為智者所恥。為了虛妄不實、無常的色身,而鬼迷心竅,做出不智之舉,將來勢必要嚐受無量的苦果。」


  顯然,財寶無法迷惑須賴的心。於是釋提桓因又現另一個化人,試圖以人情說服他收下價值連城的珍珠,無奈又被拒絕了;再派遣嬌豔無比的天女下凡,以美貌來誘惑須賴放棄修行,同樣是無功而返!


  最後,釋提桓因終於按捺不住了,親自來到人間問須賴:「請問大德,究竟你所追求的目標是什麼?是怎樣的願心,讓你對修行如此堅定呢?忉利天主之位是大家所渴愛的,莫非你也想追求?」只見須賴搖搖頭,然後說道:「縱然忉利天主位高無比,終究還是免離不了生、老、病、死苦呀!既然都是無常的世間法,為何還要渴求它?我所衷心企求的,就只是令世間所有苦難的眾生出離苦海而已,再沒有別的了。」


  忉利天主聽到須賴的答覆,深受感動,歡喜讚歎他能以無比的悲心願力,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即發願帶領諸天,護持須賴的願力及修行。


※ ※ ※


  修道者,最忌無端遊想,將閉一分道機。首在戒欲,倘欲根觸動之時,應速予以降伏,莫可使之流轉,如一流轉,則心蕩神失矣,故當嚴密謹守,否則道不成也,故得收制放心,以寓神善性存真。


  鍊心乃成道最緊要關頭:如處順境,聲色貨利,欣羨之事,引誘此心,心一動則放肆矣;如處逆境,則一切憂患憎厭之事擾亂此心,心如一動,則怨尤生焉。其實不論順境、逆境均可鍊心:如遇順境,自思與性命無益,且恐陷溺,以恬淡處之;如遇逆境,當自思與性命無關,當須磨礪,以鎮定面之。


  鍊心當鍊到人之不能捨,我能捨;人之不能行,我能行;人之不能苦,我能苦;人之不能屈,我能屈;人之不能受,我能受,方屬真道。


  鍊心必須在動中鍊來,動則紛擾,乃鍊心之好境界。如不能在動中鍊過,即使靜坐十幾年,自認自信。一動時,試以色、怒、財則必打不過、克制不住矣!如繫馬則止,解繩則奔馳不停。


  鍊心即養性,鍊氣即鍊命;鍊命是補元之道,養性是去病之藥;鍊命必先鍊性,補元則須先去除雜病。如此方能將神光提出,明得真心,靈得真性,可達聖境矣。


摘錄自
迷途知返,思歸覺路-第六章 鍊心養性思聖境

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

兩年前你是怎麼過的

  一個年輕女子因為生活不如意,投河自盡,被一個白鬍子艄公救起。


  艄公問女子:「你年紀輕輕,為何要尋短見?」


  女子哭訴道:「我結婚剛兩年,丈夫就遺棄了我,接著孩子又夭折,你說,我活著還有什麼樂趣?」


  艄公稍作深思,問:「兩年前你是怎麼過的?」


  女子眼睛閃過一絲亮光:「那時我一個人自由自在,無憂無慮。」


  艄公說:「那麼你不過是被命運之船送回到了兩年前,現在你又可以一個人自由自在地生活了。請上岸吧!」


  女子回到岸上,看著艄公搖船遠走,剛才的一切恍若只是一場夢。從此,她打消了輕生的念頭。


  如果人不執著於世間的一切物質名利,那就不會被物質名利所控制,由於人追求這些,才因而被它們所纏困不得解脫。如果人能無我的不在意自己內在的感覺、感受、思惟、觀念,那就不會被自己的情感所控制。但由於人太在乎自己的感覺、感受,因而才被它們所纏困不得解脫。


※ ※ ※


  所謂:「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而靜則必能淨,如久靜之水,必能沉雜而淨清,故可知一個人之心如果能達淨靜,天地間之萬事萬物即可洞悉矣。


  又人之心本靜(淨),而世人自擾之,使之無以淨靜,經常勞擾自己,不得安寧,所以對生活上所接觸的事物,無法明清而陷於無限之困擾,這即是煩惱心擊倒了清淨心,如能倒而思維,必可無憂煩矣。


  再看世事有何可憂、可煩、可惱的呢?皆因看不開、識不破、放不下、耐不了所造成的結果,故而要想清淨汝心,惟只真正的能看淡一切,心惟思道,自能清淨了。


  世人為了沒有銀兩而煩惱,為了沒有財富而奔波憂慮,為了沒有高級轎車而煩悶,為了沒有功名而愁苦,為了沒有美妻而失意,為了不能稱心而賭氣,為了凡事而自擾等等,讓自己終自陷入無限的煩惱之中,請問這顆心怎麼清淨得下來呢?回思一下,古人是怎麼過活的,真的要有那麼多需求才行嗎?又世人有沒有想過:就讓你擁有再多,一旦三寸氣斷,能帶走得了什麼?還不是雙手空返而已。


  所以要打開你身邊的一切煩惱,讓你那顆「靈心」能真正的清淨。思勉之!


摘錄自
斷迷悟理-第二十四章 清淨心,莫煩惱

男人的錯

  明朝的呂青,平日喜好談論淫穢之事和偷窺婦女;他到了三十歲的時候,家裏貧窮到了極點,兩個兒子相繼的死去。


  有一天,呂青忽然暴斃,見到了祖父很生氣的對他說:「我們家兩代積善,你命中該發巨萬的財富,沒想到你心愛美色,口眼都在造孽,福報都快要折盡了;我恐怕你會真的去犯邪淫的惡事,那麼我們呂家的後嗣,就沒有指望了;所以我才哀求懇請冥王,把你拘到陰曹地府來看一看,你便會知道厲害了啊!」


  呂青說:「聽說姦淫別人的妻女,會得到絕嗣的報應,事實上我也很害怕會得到這個報應,所以我未曾犯過啊!」


  旁邊一位冥官說道:「豈只是絕嗣而已啊!如果是女子主動來勾引,而自己就順水推舟不推辭,這個罪孽,就是只有絕嗣的報應;若是自己引誘逼迫人家,以及屢屢再犯的人,迫害別人的倫常,使人家墮胎殺子殺丈夫,這些都是何等的大罪,豈只是絕嗣而已呢?對於邪淫的罪惡,在陽世間的法律太寬鬆,但是陰間的法律卻是最嚴。凡是人一動了邪淫的欲念,三屍神就會自首,灶君和城隍,就會據實的申奏,如果他們隱匿或是漏掉,便是大過啊!你試看今天的發落,便知道了。」


  過了一會兒,鬼卒們就帶了許多犯過邪淫罪惡的犯人來到殿前,他們都帶著枷鎖跪在地上,冥王厲聲的吩咐道:「某人變乞丐瘋啞,某人變娼妓眼瞎,某人兩世為牛,某人十世為豬。」冥王吩咐完畢,鬼卒就押他們出去投胎。


  呂青看了嚇得毛骨悚然。冥官說:「還有比這個更嚴重的呢!你千萬不要貪圖片刻的歡情,失去了人身;應該要避色如同避箭一般,而且要刻印文章勸世啊!」


  沒一會兒,冥王就把呂青放回了陽間。呂青刻印遊冥錄一萬張,以警惕世人,而且盡力的行善。


  呂青到了四十歲的時候,連續生了兩個兒子,而且家財萬貫,非常的富有。呂青後來決定避絕塵緣,往南海修道去了。


※ ※ ※


  人之性,本是純淨無瑕,智慧明朗,但因己身周圍之人、事、物之影響,造成種種的煩惱,此煩惱一來,就造成了心結,此心結就是自身人生諸苦的根源也。


  人都是因為貪愛,所以造成了悲劇之來,心結亦屬此種悲劇的禍害。何謂貪愛?就是不該貪而貪,不該愛而愛。如果不能安定自己的心念,不該貪的,硬要去貪;不該愛的,強要去愛,這就會造成家庭離散,社會悲哀的所在,在現今之社會裡比比可見,令人悲哀也。


  不當情愛,造成多少世人之功名受到了傷害。又因不當的淫愛,毀掉多少世人的光明前程,因為不應該的貪愛,導致多少不幸家庭的悲劇,這都是大家有目共睹者也。


  長官利用權勢,騙取部屬的情愛,造成多少不意的誹聞,使得家庭支離破碎。「老闆」己身已有妻室,利用工作之便,貪愛女秘書,或是會計師,也使得家庭產生風波。有甚多之不良者,利用錢財之誘惑,導使少女失貞,造成前途之黯昧,毀了他人一生。又有少數之父親,還姦淫親生女兒,可說是豬狗不如,亂倫敗德。


  觀上述之種種,實在令人心驚,這也是如今社會敗壞之主要根源,如不能澈底思悟,往後實在令人擔心也。綜研探討之,如今世人之心,淫亂相效,敗亂相仿,更是可怕。盼世人能深明事理,謹慎行止,三思而行,存道德之念,爾後可免地獄之苦,能明思之。


摘錄自
悲哀世間情-第十四章 病態社會,淫亂沉迷

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

見死不救

  這是一個1974年夏天發生在山東高密縣律家村的故事,現在三十多歲以上的人都記憶猶新。


  這村有家單姓人家,有個姑娘二十多歲了,這一天她用自行車帶著她娘去高密縣城她姐姐家親戚的家作客。


  回家的路上,在路邊發現一個新的小毛毯卷,打開一看是個小孩,還有些錢,她娘說:「抱著吧。」


  姑娘說:「要這個幹什麼?」於是就把小孩抖摟出來,拿了小毛毯和錢就走了。這小孩過了不長時間就死了。


  事隔沒幾天,她到離她村十幾裡地的村去修水利設施出工,突然天氣突變,烏雲風湧而來,驚天動地的霹靂一個接一個,幹活的社員沒等生產隊長下令就扛起掀往家跑,跑到離她村不遠的一個地方,這姑娘在後邊喊:「你們快跑吧,我跑不動了!」


  跑在前面的人拉開她約有一節子地的距離,這時有人看見一個霹靂的同時,從天上下來一根碗口粗的大火柱子,直通她頭頂霹了下來,震倒了一片人。不多時前面的人慢慢地爬了起來,只有她趴在地上沒起來,身上光光的,衣服霹成一綹一綹的爛布條零零碎碎的,有掛在樹上的有在地上的。


  誰也不敢過去,生產隊長大著膽子過去把她翻過來,剛過去的時候,發現她背上寫著金色的字:「見死不救。」不一會就消失了。


  誰也不知道她為什麼遭到雷擊,也沒人問,過後每逢下雨打雷就嚇得她娘打著哆嗦往棉被裡鑽。


  後來有人問她因為什麼事這麼害怕,她娘就講出了前面的故事。


  事後不多日子,那姑娘的爺爺、奶奶相繼死去了,隨後又接上她哥哥得了重病也死了,嫂子改了嫁,她父母沒幾年也死了,好好的一個家庭沒過幾年就這樣全完了。


  切莫見死不救,因為這是犯了有悖良心的大罪。也不要以為沒人看見,善惡有報,自有冥冥在衡量這一切。


※ ※ ※


  人之所以為人,乃是存有著先天所降賦的「仁」心,仁者慈也、悲也,慈於眾生之苦,悲於群生之難,時時思及,常常念及,這方不愧為人也。


  人本慈心,內含無窮,往往因無修或是塵垢的蒙蔽而壞了真性,這當然會損靈及傷性,不得不慎,人都知道慈悲濟人,但大多礙於私利而犯戾,造下無邊的罪業,難以甦復。


  理能知,則當力行,這始可有所成就,簡單的一句「慈悲喜捨」,煞折了多少靈子,當能多存善以長慈,多苦心以助悲,則天性可復矣。盼希勉悟之!


轉載

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

宜默不宜喧

  靈樹院有一年夏安居的時候,五代時的後漢劉王堅持禮請雲門禪師及其寺內大眾全體到王宮內過夏。諸位法師在宮內接受宮女們禮敬問法,鶯鶯燕燕,熱鬧非凡。


  劉王虔誠重法,故禪修講座,無日無之。寺中耆宿也都樂於向宮女和太監們說法。但唯有云門禪師一人卻在一旁默默坐禪,致使宮女們不敢親近請示。


  有一位值殿的官員,經常看到這種情形,就向雲門禪師請示法要,雲門禪師總是一默,值殿官員不但不以為忤,反而更加尊敬,就在碧玉殿前貼一首詩道:「大智修行始是禪,禪門宜默不宜喧,萬般巧說爭如實,輸卻禪門總不言。」


※ ※ ※


  禪者,示其單也,亦即是能單獨個人之示意,也就是能藉以己身之靈以定靜,如能本此之意,即是禪也。然禪定可使己之靈能靜而清明,能使己之靈藉定靜而達於安良之境,故能禪定者,且能著其功者,受益無窮也。


  世人往往不知禪之意,不明禪之要,不白禪之妙,將己之心茫然四處飄泊,四處遊蕩,無有所歸依,致而傷靈害性而無法返本還原,更無法藉來成就己身之元靈,更無法使自己之性靈達於昇華之境,這就是最令人婉惜者也。


  世人每日慌忙的過日子,每天鑽鑽營營的在某方面努力,為的是什麼呢?其實有甚多無意義的事情在浪費,還不如每日能騰些許之時間來禪定自己,讓自己之本靈能有光芒散出之日。



摘錄自
方寸當知所安-第三十章 心當安於禪

2011年10月15日 星期六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出自於唐朝.杜甫的詩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朱門」就是指豪門,古時候只有富貴人家才會把門戶漆成顯目的紅色,是以,「朱門」就成了形容富豪人家的代名詞。


  據說:杜甫四十四歲的時候,他終於得到了一個所謂《右衛率府冑曹參軍》的小官,於是他急忙到鄉下去接回妻小,途中經過玄宗和楊貴妃正在避暑的驪山華清宮,看到了皇室的奢侈。可是他到家一看,小兒子已經餓死了。於是,杜甫在悲慟之中,寫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而這首詩接下來,還有他發自肺腑的慟訴:「所愧為人父,無食竟夭折」。


  不久之後,安史之亂就爆發,這場打了八年的內戰,使得唐朝的國力更加衰微,幾乎滅亡,但是受苦受難的還是一般的人民。


  「朱門酒肉臭」,就是有錢人家很浪費,酒和肉都吃不完,不但放到腐爛,而且有臭味。「路有凍死骨」,就是路邊有窮人凍死的骨骸。此二句乃是描述社會現象的貧富差距太過於懸殊!


※ ※ ※


  「珍饈百味,不過一飽;人生所須,其實甚少。」


  現代人對人生富貴的定義,大都以財富、地位、高壽、兒孫滿堂、……等來論斷。其實,真正的貧窮是貪婪,所謂:「家有穀米萬石,一日不過三餐之食;家有廣廈千間,夜臥不過七尺之床。」世人擁有了十萬,還想要百萬、千萬,費盡心思,招權納貴,巧取豪奪,苦苦追求,人忙心也盲,而換來的不過是虛名和短暫的快樂。


  貪者三毒之一,乃世人最容易犯的毛病,也是修持上的障礙,除了有傷品德外,更帶來了無限的煩惱。觀身擁金錢者,吝於一文喜捨去樂助貧困,利益世間人,非但本身不肯喜捨錢財助善,更口出胡言謂浪費金錢,雖然惜財亦累積堆如山高,無常一到,亦必須兩手一攤,任何喜愛之物,一件亦帶不走,只有業力隨之而到,接受應得苦磨。


  故人生的目的是在求得來到人世間幾十年之活的有意義,而且能夠看到身旁的人也都快樂,那麼我們也活的有價值。以「當願眾生得離苦‧不為己身求安樂」的心來奉獻社會,放下執著、淡泊名利、好好修身養性,利用世間錢財以行善積德,貢獻眾生,才能找到真正的快樂也。


轉載

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施予的快樂

  這是個關於施與受...發生在美國的感人故事。


  每年公司都會為全體員工舉辦一個聯歡活動,雖然形式和地點每年各異,但一直保留著一個傳統的抽獎遊戲叫「幸運波多黎各」。


  遊戲規則很簡單,開會前每人拿出10美元作為獎金,公司200多人,因此獎金有2000多美元,足夠一個人去波多黎各群島旅行的花費。


  慶祝會結束的時候,每人都把自己的名字寫在小紙條上放進一個空的玻璃魚缸裡,再由主持人隨機叫個人上台,從魚缸裡摸出一個幸運者的名字,被抽中的人就可以用這筆獎金在波多黎各享受兩周的假期。


  今年的慶祝會如期舉行,唯一不同的是,今天也是看門人維利﹒瓊斯退休的日子,他從20歲時來到公司工作,已在公司當了40多年的門衛了。


  維利因為小兒麻痺而下肢癱瘓,不過他性格開朗。


  上下班的時候,人們都能看見老維利在輪椅上微笑招手。


  想到這次將是維利最後一次參加新年慶祝會,大家心裡不免有些失落。


  慶祝會快結束的時候,主持人催促大家把寫好名字的紙條放在魚缸裡。


  我靈機一動,在自己的紙條上寫下了「維利﹒瓊斯」。


  雖然被抽中的可能性不大,但總算給維利增加了二百多分之一的希望。


  如果運氣好的話,老維利就可以在海灘上度過兩周美好的時光。


  想到這兒,我開心的把字條捲成一個小團放進魚缸裡。五點鐘,抽獎正式開始了。


  沒想到主持人竟然選擇讓我負責摸紙條。


  我把手伸進魚缸,在一群小紙團中間摸索了半天,最後撿出一個跟我的紙團手感最接近的紙團遞給主持人。


  她展開紙條,大聲念出上面的名字:「維利﹒瓊斯!」我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沒想到我實在太幸運了。


  這時台下也一片歡呼雀躍,全體員工都擁向維利,大聲祝賀他,跟他握手擁抱。


  每個人都異常興奮,比他們自己中了獎還高興。


  我突然意識到了什麼,把手再次伸進魚缸,悄悄抓出四五個小紙團。


  抽獎結束後,我發現每張紙條上都有不同的筆跡,但卻寫著同一個名字「維利﹒瓊斯」。


  我終於明白大家為什麼這麼開心,每個人都以為自己的紙條被抽中了。


  得到免費旅遊固然值的高興,但能送給維利一個驚喜更令人激動。


  施與的快樂,真的遠比獲得的快樂要大得多。


※ ※ ※


  人本天性,若能藉修以昇華己身所存含之天性,則善良無比也。爾天性者,乃人性至善至愛之性靈,或可說乃至淨純之炁靈。故人之性靈本俱存含有其善愛之成份,所以說,人俱存善性,人皆有愛心,這應是不爭之事實。


   喚醒天經云:「..原靈投入凡間地,附體以成形,人初性本善,習善德芳馨,習惡而成孽,業障難凋零。」可鑑人之性靈確實是極易受凡塵諸習染所影響而會輕易變質的。當一個人習好,則可昇華善良天性而慈仁悲憫,懂得去關照別人而不斷付出;學壞者,則昧心喪性而墮落而惡劣不堪,盡做些為非作歹、傷天害理之事-這是人性沉淪之悲也。論世人幾乎每個人累宿世而參雜著層層疊疊諸善惡業,以及受世世代代所積習難改之弊病與缺失等等,而塑造成今身各不相同之運命、之條件、之優劣秉性與個性。由而可驗證「一種米,養百樣人」這句話之寫照。


  「眾善奉行,諸惡莫做。」雖是簡單一句話,但誰能做得到?然簡單一句話,卻含藏世間無盡道,因修不離善惡範疇,不外行善去惡,唯善惡二途而影響靈元之清與濁。善者,靈顯清淨光明;惡者,則靈顯昏暗濁重。唯修可淨靈,唯人可勝修,所以應知生為人之可貴,貴在能知修,不修亦失其貴,可惜!


  然修,一定要掙脫己「私欲」之束縛,一定要跳脫出「私欲」之牢籠,也惟能少私寡欲,才有可能將先天賦予之善性愛心生發出來,使之昇華。否則任憑怎麼修也是徒然,那己天性亦將永遠受蒙蔽而難展現光華,更失去做人之真諦與價值,況有欲靈濁重,談何回天?


  修旨淨靈,故修之真義與目的,主在去私欲以清淨心靈。可謂修之道程,即是心靈淨化之過程,惟能不斷去私欲,才能漸次淨化己心靈。凡修而始終執著私欲而牢牢不放,或無法稍予減除,試問那要如何淨靈呢?恐再怎麼用功,或用何方法修,將也是難達淨靈之效果(因私欲者,靈之垢;有欲者,靈沉濁)。其實人不著欲時,猶如赤子之心,最是天真無邪,所以,要想去「欲」,應該放下的是不要執著,只要能下定決心去除一些礙心之執念,即能放開心懷,則一顆心就可回歸淳樸、天真,那應是很自然而然的就能啟發善良、生發愛心。是以,簡言修,即是昇華己愛心,以致於至善至愛。


  人無不存含愛心,蓋「愛是生命之真諦,愛是生命的精神源泉,愛是人性最俱摯誠的一股心力」。總之,在修程中,惟能生發出愛心,惟能抱持著愛,惟能用一個「愛」字以待人者,才有可能付出精神去真心關愛、幫助、救濟別人,此等愛人、助人、救人之行舉,久而為之,自可存養一身善氣,鍊就一身是愛,如斯,將可不斷充實己心靈之臻昇,而愈趨於摯誠、於善真,而宏開博愛、大愛無私之心懷。


  愛乃心靈之光芒,凡心有愛者,即可呈顯其光芒。吾人只要秉摯誠而不渝,就能恆持愛心而不息,則其性靈將可恆顯正善光芒。慇望人人都能奮力做到把己愛心生發出來,只要能注意寡少私欲,只要有心,應無有做不到之事-會突破去私欲之瓶頸的。讓我們及早點燃己愛心之火把,及時多盡一份心力,也能多付出些、奉獻些,好有所照耀、溫暖、關愛一些周遭之人群。共勉之!


摘錄自修回真心(第一輯)-十 把愛心生發出來

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

舌頭宴

  古希臘曾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智者年輕時曾給一位貴族當奴僕。


  一天主人設宴,宴請城中的貴族名士。主人傳下話來,讓智者準備最好的酒肴待客,智者接到主人的命令後,便四處收集各種動物的舌頭。


  開宴時,主人大吃一驚,智者忙笑著解釋:「我尊敬的主人,舌頭是引導各種學問的關鍵,對於這些名士貴族們來說,舌頭宴不是最好的菜嗎?」


  主人對智者的機智表示讚許。


  次日,主人又吩咐智者說:「明天給我辦一次酒宴,菜要最差的。」


  次日,開席上菜時,依然是舌頭,主人見狀,勃然大怒。智者不慌不忙地說:「禍從口出,舌頭不是萬惡之源嗎?」


  主人聽後,無話可說。


※ ※ ※


  娑婆眾生,每一個人自出世以來,便擁有一隻舌頭,而舌頭乃是提供說話,可以發出音律及語言的準確率,做為人際溝通之使用,並且舌頭的功能,更可以讓眾生盡情的唱出抒懷的樂章,藉以讓廣泛的大眾可以獲得喜悅。


  有些人喜歡把舌頭所賦予人們善良的功能,錯用在談論東家長、西家短的是非當中;並且有些人錯用舌頭所給予的美妙功能,將之使用在批評他人;更有人將舌頭帶給世人的良好用途,錯用在指天罵地、怨天尤人,或者將舌頭所授予人們的功能,使用在咆哮公堂;有時乃錯用舌頭所應有之本能,更將一己不滿之情緒,發洩於神前,而盡造誹謗、詆毀…等。


  切莫以為偶然之過,不足以掛齒,更莫誤認為僅僅是一時之咆哮公廳,無礙於事;事實上已犯造難以彌補之過失,其罪:「罪在舌頭」。在造罪之人捨報之後,將墮「拔舌地獄」受盡苦楚,而地獄報後,或轉生人間以「舌癌」苦其身心,或是投生於動物身,讓屠夫宰殺其身,拔其舌販售,如:豬舌、牛舌:等,使之飽受錯用舌鋒之口業也。


轉載

2011年10月12日 星期三

愚弄味覺

  那一天是長女的三歲生日。當時的我,是拼命三郎型的上班族,很少在家吃飯。正因為如此,為了做一些補償,我在女兒生日那天,趕緊結束工作回家。


  餐桌上擺滿太太準備的美食。其中有一盤肉丸子,插著可愛的米老鼠竹籤,我隨意拿了一個放進嘴裡,但是那一瞬間,我整個人都僵硬了。


  這不就是我開發的肉丸子嗎?


  如果是純粹的添加物,我幾乎可以用舌頭區分出全部的每一種;如果是混進食品裡的,我大概可以區分出一百種左右。也就是所謂的「添加物品嚐師」、「添加師總管」吧(只不過,這跟品酒師不同,大概沒什麼人想當…)。


  例如,在吃便利商店的便當時,我也會不禁一一評分。「這個火腿的『磷酸鹽』有點太強了。」「為什麼要用這麼多胺基乙酸(Glycine)呢。」


  那個肉丸子,確實有我加入的化學調味劑、結著劑、乳化劑的味道。


  「這是怎麼回事?是買的嗎?是╳╳的嗎?袋子給我看。」


  我急忙詢問,妻子則若無其事回答說:「對呀,是╳╳食品的肉丸子啊」,並把袋子拿出來。沒錯,那是我開發出來的商品。但是,因為有米老鼠的竹籤,加上妻子花了一點功夫淋上的醬汁,讓我一時疏忽,沒有吃出來。


  「這個肉丸子很便宜,○○(小女的名字)也很喜歡,所以我常買。每次只要端出這個,孩子們都會搶著吃哦。」


  轉身一看,女兒和兒子確實都一副品嚐美味的模樣,大口吃著肉丸子。「等…等…等一下,別吃別吃!」我急忙用兩手掩住那盤肉丸子。


  面對父親慌張失措的樣子,家人都愣住了。


  那個肉丸子是我受某家廠商委託,特地開發出來的,要做為超市的特賣商品。


  事件起因是這樣,那家廠商大量採購了廉價的「肉屑」。所謂肉屑,就是從牛骨上刮下來、不能稱為肉的部分,一般都是拿來做成寵物食品。在原來的樣子下,肉屑既不能成為絞肉,也沒有味道。但是,無論如何,那確實是「牛肉」。而且,很便宜。廠商來找我商量,看能不能用這個「肉屑」做出什麼來。


  在原來的狀態下,它的外形是黏黏爛爛的,水水的,沒有味道,不是能吃的貨色。要把這個做成能吃的東西,那應該怎麼辦呢——這就是想法的出發點。


  首先,加進廉價廢雞(不會再下蛋的雞)的碎肉,讓整個量增加。接著,要製造柔軟感,則加入一種叫做「組織狀大豆蛋白」的東西,這也稱為「人造肉」,目前在便宜的漢堡肉裡,一定會使用這個。


  這樣處理後,基礎總算是完成了。不過,這樣子還是沒有味道,因此,就大量使用「牛肉精」、化學調味劑等,來增添味道。而為了讓咀嚼感更加滑溜,也加入豬油及「加工澱粉」。


  因為要用機器大量生產,為了使作業更順利,還加入結著劑、乳化劑。為了讓顏色更好看,加入著色劑;為了延長保存期,加入防腐劑、pH調整劑;為了防止褪色,也使用了抗氧化劑。


  就這樣,肉丸子的形體完成了。


  最後,用醬汁及蕃茄醬攪拌在一起,就大功告成了。附帶說一下,醬汁、蕃茄醬都不使用市售的商品,因為那麼做很不划算,無法壓低肉丸子的售價。所以,為了降低成本,就利用添加物,做出「類似的東西」,方法如下:


  首先,稀釋冰醋酸,用焦糖讓顏色變黑,再加入化學調味劑,做出「類醬汁」。至於蕃茄醬,就用「著色劑」幫蕃茄糊上色,加入酸味劑,再利用「粘稠劑」製造黏稠感,做出「類蕃茄醬」腐蝕藥。


  將「類醬汁」、「類蕃茄醬」淋上肉丸子,放進真空袋,最後再加熱殺菌,「商品」就完成了。就添加物的種類來說,大概使用了二十到三十種吧,這幾乎可以說是「添加物集合體」了。


  本來應該是產業廢棄物的「垃圾肉」,因為加入大量的添加物,升級變成了「食品」——而那就是這個肉丸子。


  由我開發出來的肉丸子,售價一袋不到一百日圓。價錢能夠訂得如此低,理由就在於成本只要20到30元日圓而已。


  肉丸子推出販售,立刻成為熱賣商品。銷售成績好到讓人高興得笑不停,據說那家廠商甚至只靠這個商品,就蓋了大樓。


  肉丸子熱賣的理由,在於小孩跟主婦都能接受,而那也是當初開發的目標。


  雖然使用的肉本來是很難吃、根本不能吃的東西,但因為用了添加物,創造出小孩最喜歡的味道。就連柔軟度,也是以小孩兩三口就能吞下的程度來做。另外,採用真空包裝,只要微波爐熱一下就能吃。這種「方便」也是讓主婦能接受的主要原因。


  銷售法也有訣竅。在超市進行試吃推銷時,要插上受小孩子歡迎的卡通人物造型竹籤,還要蹲到跟小孩子視線一樣的高度來推銷。另外,我還指示他們,務必要先向媽媽確認「可以(給您的孩子吃)嗎?」。


  小孩開心地大口吃著肉丸子,並說「好吃」。而當小孩子說「好吃」時,約有八成的父母會買。


  「沒錯吧,很好吃喲。這個味道只有我才做得出來。換成其他廠商,一點也模仿不出來。」看著開心買走肉丸子的親子的背影,我一臉得意。


  「爸爸,為什麼那個肉丸子不可以吃?」正在回想肉丸子製造經過的我,被孩子天真無邪的聲音喚回到現實世界。


  「總之,這就是不可以吃!吃了就糟了!」拿走盤子,說著不成理由的理由;這時,我的胸口難過得快要爆炸。


  在黏黏爛爛的垃圾肉裡加入大量添加物做成的肉丸子,我自己的孩子卻開心地吃著。現實情況就是這樣。聚磷酸鈉鹽(Sodium Polyphosphate)、脂肪酸甘油酯(Glycerin Fatty Acid Ester)、磷酸鈣(Calcium Phosphate ,Tribasic)、紅色3號、紅色102號、己二烯酸、焦糖色素……。


  喜愛這些滋味的孩子們,毫不在乎地攝取。現實情況就是這樣。


  可是我當時甚至認為,本來應該是沒有用途、遭廢棄的東西,卻可以做為食品而生存下來,這不僅可以保護環境,而對便宜1塊錢也好的主婦來說,更是救世主。我所使用的添加物全都是經過國家認可的東西,因此對自己在食品產業發展上做出貢獻這件事,也感到自負。


  但是,現在我清楚地瞭解,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吃這個肉丸子。——沒錯。原來我自己和我的家人也都是消費者。過去都只認為自己是「製作者」,是「賣方」,但原來自己也是「買方」。到了現在,我才發覺這一點。


  那一夜,我無法入睡。


  決定將「添加物銷售者」當作自己一輩子的工作,並幹勁十足地想成為日本第一的添加物達人,我是抱著這樣的心情才做到今天的。而且,還認真地思考過,要利用添加物來建立日本的新飲食文化。


  但是,自己「一輩子的工作」似乎有點奇怪。以前的自己,是毫無猶豫地、整個腦袋只裝著「推銷添加物」這件事。像玩遊戲般,享受著業績的節節高升,因為能「讓師傅出賣靈魂」而感到得意洋洋…。


  或許這樣的比喻並不適當,但我覺得這跟軍火業是一樣的;那些藉著販賣殺傷人武器來賺大錢的「死亡商人」,我跟他們不是「一丘之貉」嗎?


  再這樣下去,我會不得好死——我這麼想。


  《恐怖的食品添加物》一書作者安部司,從食品添加物工廠辭職,並寫下真相的契機。

懈怠心

  有一小鐵塊被拾得丟入煉爐裡。爐中的火燄熱得它好難過。於是它對火燄說:「火燄哥哥,可不可以以稍微降低您的溫度呢?」火燄因經不起鐵塊的聲聲請求,最後降低溫度。


  不久之後,鐵塊被人取出放置鋼板上,開始被鐵鎚給一下一下重重的敲打,鐵塊又受不了了;於是又開口:「是否可以將您搥打的速度放慢一點,擊力輕一些,讓我少受點苦!」



  之後,鐵塊在經過沒多少鍛鍊的情況下出了工廠,可是沒過多久,它就滿身鐵鏽地回到原廠。



※ ※ ※



  凡夫通常在心念上無時無刻不在放縱自己,每每替自己尋找許多藉口,做為身心之理由,目的在使自我身心放縱於享受欲念的荼毒。



  一旦眾生之心被懈怠所牽引,其身體行為必然退步不前,人心若是遭受欲念所左右,則其人必將日漸沉淪於逸樂當中,久之便不能自拔,如此則與聖境之旅愈差愈遠。凡夫非常容易受到名利所糾纏,因此常令眾生心地不得清淨、無法安寧,於是身行造作皆處於業過之間而不自知也。



  雖然偶而放慢自己的腳步,有助於前景所在,但久久無法向前邁步,則難以有所成就,唯有把握住每一個當下,善用每一個機會,好好的往前邁進,才能創造出美好之人生。



轉載

2011年10月11日 星期二

貪字貧之殼

  昔時明朝大將軍戚繼光治軍頗為嚴格,故而軍紀嚴明,軍威壯盛,戰無不勝。


  其在未得功名之前,有一次與友人一同上京赴考,因饑餓難耐,故在路邊攤販買食。因老闆不小心掉了一文錢在地上,其同行之友人見狀,立即以腳踩之。等老闆不注意時,立即俯身拾之,據為己有,這一幕剛好被一位大官撞見。


  後來放榜之後,戚繼光考上了狀元,而文章、文筆比他好的友人卻名落孫山。主考官拿起他應考的文章慨然嘆曰:「文筆如此之好,卻連一文錢都要貪,如若讓他錄取,豈不成為貪官污吏一名?」逐捨棄其上榜之機。


※ ※ ※


  俗云:「貪字,貧之殼」,貪字反寫則成貧,亦即提醒世人,如若種下嚴重之「貪」,易導致「貧」之果。


  所謂貪得無厭,世人總喜錢財房舍愈多愈好,故而便處心積慮為求得錢財做算計。有人專喜謀奪他人財物,有人專門強奪國財,有人則是專佔親人財物以為快,無論何者總是貪字作祟。


  貪心常使人失去慈悲、仁愛、信義,甚至於親情友誼。世間財物總是嫌少,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得一欲十欲百,心的欲望無窮盡,愈愛錢財對於窮困人家愈是輕視,愈是不肯施濟,是故今生富而慳貪,後世淪為貧苦。而貧困之人如又不知修行慈悲之心、憐憫之心,後世必更為困苦。世間上有多少人本為富戶,因貪得無厭終究使富而瞬間化為貧困潦倒。是以欲得自在,必戒貪也!


  每一位賭徒總在贏錢之時欲贏更多,而在輸時愈想翻本,以至於成為貧人,故知貪字不可得,人心知足總常樂。戒之在貪也!


摘錄自
修戒-第十九章 戒貪

2011年10月10日 星期一

勿貪口腹

陳生:人類的欲望是永無止境的,有了這個,就想那個,有了好的,就想要更好的。而民以食為天,口腹之欲更是人類最基本的慾望,世人鑽研吃的食材,以致流於濫殺牲畜。有人為了做一道與眾不同的菜肴,居然殺了一百多隻鴨子,只是要炒一盤鴨舌頭;有人為了尋求刺激,抓來活生生的猴子,腦袋上敲破一個洞,就用湯匙舀鮮血淋漓的猴腦來吃。各位師兄師姐!相信你與我一樣,曾在電視螢幕上看過這個畫面,既刺激又恐怖,嚇倒許多人,問到是真是假!


龍王:如此的做法,的確是殘忍了。做人呀!要有悲天憫人的心思,不要為了自己的欲望,便濫殺牲畜或欺負孤寡。諸佛時常教導世人要惜福,這惜福含有知足常樂的意思,為人處事固然需要如此,能愛人處且愛人,讓自己養成推己及人的觀念,愛自己的親人,同時也關心別人的親人,而在物質生活享受方面更是需要惜福。一個生命的形成和長大,是非常不容易的,諸位不但不應該任意摧殘或傷害牠們,而且更應該進一步愛惜牠們、保護牠們。


陳生:就因為這樣,我對粗茶淡飯甘之如飴,我不追求財富、權勢,自然不會患得患失,自然無所牽掛,無拘無束。


龍王:修道中人能簡樸的生活,可去人之貪欲,沒有貪欲,便能無掛無礙。


陳生:國曆100年3月11日,日本發生9級大地震、並引發海嘯、火災,接著又有核災、雪災,接踵而來的傷害,一幕幕的飛躍在眼前,實令人不忍。一般修子雖然明白因果業力,心中或許也會存疑,是否為業力所召感?若是看到從龍宮海族迎面而逃的景象來看,基本的是殺業因果,當然也有共業牽纏。


龍王:龍宮海族破繭而出,海面又豈能平靜,這就是人類累積下來的殺業,也就成了劫難。


陳生:人類為了貪圖口腹,造下彌天大罪,在都市中,每日所割下的眾生的肉,高如山丘,所流出眾生的血,多如江河,無論是剮、割、斬、斫、烤、撏毛、剔鱗、剖腹,毫不容情,也毫不動心,豈知因果分明,報應不爽。當果報成熟時,乃演變為刀兵劫,使人類自己互相屠殺,所以許多的禍根,便是從殺生食肉而來,這一點只要學佛者都明白。


龍王:若要天下太平,並非難事,人人只要做到愛人如己,愛眾生如己。實行素食,若不能吃全素,亦可吃六齋或十齋,非齋期時,可食三淨肉,即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戒殺生,凡有生命之物,皆不可殺。


禁小孩玩弄昆蟲、蝴蝶等,培養慈心,隨緣隨力放生。如此一來,刀兵盡息,人樂天年,若人人能全做得到,固然是最好,否則就是做到一部份,也是非常有效的。若能大家都做得到,固然是最好,否則一個人能做得到,這一個人也能單獨免難呀!


陳生:破除迷信也是大家應該即時改變的風俗習慣,為什麼?從前在印度地方,有一位國王信奉邪教,要宰殺牲口做祭祀品,這種風氣已成為全國的風俗。有一次國王的母親生病了,許久都不能痊癒,國王就命人預備宰牛、馬、豬、羊,共一百頭,作獻祭品,祈禱母親早日復原。然而,母親之病,並未因國王的祈禱而痊癒呀!


龍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因果法則,例如:種田的人,得到五穀;布施的人,得到富裕;仁慈的人,得到長壽;肯學習的人,得到智慧;好殺害生命的人,會得到不祥。生病了,就應該請醫生醫治和服藥,切莫隨意聽信偏方而害人害己呀!


陳生:就是說嘛!


龍王:的確破除迷信是大家應該即時改變的風俗習慣也。可。停筆。 吾退!


摘錄自
寶德雜誌第94期

2011年10月9日 星期日

莫可欺心

  宋朝有個叫王韶的人極有才幹,為了功名上奏摺給朝庭要求帶兵去拓疆展土,往甘肅一帶一路攻城掠地,殺了許多人,最後他也高升為安撫使。


  但不知怎的他心裏總覺得不好,一日到甘露寺閑遊,遇到高人刁景純,問道:「奉朝庭王法之命殺人可有罪過?」


  刁景純回答說:「先不要問有罪無罪,只要你自己打心裏面過不過得去。」


  王韶硬著回答:「過得去」。


  刁景純說:「若過得去便不必來問我了,想必還是心裏過不去吧!」


  後來王韶得病,總是驚恐地將雙手緊招著雙眼,叫他鬆開眼服藥或吃飯,他常說:「開不得的,眼前有無數沒頭沒腳的人站在我面前哩!」


  這些都是被他下令無辜濫殺的冤鬼。此時才發現,心不可欺,鬼神不可欺!


※ ※ ※


  心者,靈之根,性之要也,也就是人一身之主宰,這理世人皆知也。然明知而故犯,不能保持己心之光明正大以養性靈,偏偏黯昧,欺矇己心,使心晦滅,真是悲哀!


  心之不可欺:欺心則必敗德,欺心則必悔行,欺心則必造業,欺心則必亂行,欺心則必毀靈根,欺心則必滅性源。諸般的禍害,皆因欺心而來。


  試觀現今社會多少欺心之事:明其道之不可行,昧良心而強行之;明知壞事之不可為,違良知而偏行之;明知欺矇敗德之事不能行;卻暗地昧理而行之;明知欺心之有違天理,昧性而背道,真是難以諒解!如今之社會道德之會淪落,皆因「欺心」而起,多少之事例,無以一一例舉,世人均可體會見諸一般。


  然欺心昧天良,即是毀己靈根,滅己之真性,那必定生活在暗無天日之情景,造無邊黯昧之罪業,那到頭來不只人生真諦之失性,更禍及本身無限之遺禍也。心豈可自毀而欺己,心怎可昧而滅之,那人既如此,與禽獸無異也,人之不同與獸禽,就是保性固靈以全假身,藉假身以全真道、正道。希世人明而鍊之,勉之!


摘錄自
斷迷悟理-第十八章 莫可欺心

2011年10月8日 星期六

十牛圖


  禪門十牛圖,分別表示牧童尋牛的十個階段,喻示禪宗修心的十個次第。十牛圖以牛代表世人潔淨無染的心性,因與人失散而展開尋回的過程。



  1.尋牛:牛走散了,決定到深山尋找。

   茫茫撥草去追尋,水闊山遙路更深,
   力盡神疲無處覓,但聞楓樹晚蟬吟。 

   現今物慾橫流的社會,燈紅酒綠的生活易將人心誘惑,一旦忘記把心靈看管,它便很容易走失。後來因為這個清淨的本性走散了,內裏感到不明的空虛,而欲望的滿足又無法填補內心的失落,因此便決定找尋失掉的心靈。

 


  2.見跡:在山中到處尋找,發現牛的足跡。

   水邊林下跡偏多,芳草離披見也麼?
   縱是深山更深處,遼天鼻孔怎藏他?

   在世間茫然尋找心靈失落的地方,後來在一些教義中,找到了一點頭緒,得到了方向。

 


  3.見牛:沿著牛的腳印一路走,在隱蔽的地方見到了牛。

   黃鸝枝上一聲聲,日暖風和岸柳青,
   只此更無回避處,森森頭角畫難成。

   在教義裏不斷深入的探索與追尋下,隱約發現自己本來的心。

 


  4.得牛:上前把牛捉住,但牛性顽冥,四處亂走。

   竭盡神通獲得渠,心強力壯卒難除,
   有時纔到高原上,又入煙雲深處居。

   終於找到失落的心,但此心已受到世間事物的污染,產生「貪、嗔、癡、慢、疑」等障礙,這時心性已變得難以安寧清靜,時時生起各種執著妄想。

 


  5.牧牛:用繩把牛套住,加以馴服。

   鞭索時時不離身,恐伊縱步入埃塵,
   相將牧得純和也,羈鎖無抑自逐人。

   時時把心看管,遠離世間的種種誘惑,調服內心的煩惱習氣,讓心靈得以清靜自在。

 


  6.騎牛歸家:牛已經安靜聽話,騎著牛吹著笛回家。

   騎牛迤邐欲還家,羌笛聲聲送晚霞,
   一拍一歌無限意,知音何必鼓唇牙。

   這時心已經變得安隱受控,但仍須不斷修行精進,以漸漸回復最初潔淨無染的心性。

 


  7.忘牛存人:把牛騎回家中,牛已不會再出走,把牛忘記。

   騎牛已得到家山,牛也空兮人也閑,
   紅日三竿猶作夢,鞭繩空頓草堂間。

   心已經修至一塵不染清靜無瑕的境界,不再受惑,可以把心忘記,如同把呼吸忘記一樣。

 


  8.人牛俱忘:把牛忘記,把自己忘記,把自家也忘記。

   鞭索人牛盡屬空,碧天寥闊信難通,
   紅爐焰上爭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

  心本是虛妄,「我」同樣是虛妄不實,也就沒有「我所有」的觀念,破除「有」的執著,一切皆空,一切俱忘,無一物可得。

 


  9.返本還源:返回本來面目。

   返本還源已費功,爭如直下似盲聾,
   庵中不見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紅。

   前者「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是對「空」的執著,如今「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是對「空」的執著也破除,不落「空」、「有」二邊,不執不棄,圓融無礙。

 


  10.入廛垂手:回到世間,教導其他失牛的人。

   露胸跣足入廛來,抹土塗灰笑滿腮,
   不用神仙真秘訣,直教枯木放花開。

   生慈悲心,渡化苦海眾生。

帶動歡樂的罪過

  有一次,釋迦牟尼佛到摩揭陀國遊化,住在王舍城北方的迦蘭陀竹園精舍。這天,迦蘭陀竹園精舍來了一位當時著名的歌舞團團主。他向釋迦牟尼佛行禮後,恭敬的問道:過去,我曾經聽我們演藝界歷代的前輩耆老們說:「如果藝人在大眾面前,能賣力的作歌舞戲劇表演,娛樂大眾,讓大眾開懷歡笑,那麼,以這樣的因緣,藝人死後就可以生在歡喜天中。」這樣的說法對嗎?

  釋迦牟尼佛則回答道:「團主,我們不要談這件事,不要問我對這件事的看法。」

  歌舞團團主還是不死心,接連問了三次,佛陀只好說了:「讓我來問你,你就依你的想法照實回答。以前,世上還沒有解脫者,人人還在貪、嗔、癡的束縛中,藝人的歌舞戲劇表演,內容也不離這貪、嗔、癡,這樣才能投其所好,吸引大家來觀賞。當大家看藝人表演,放縱開懷時,豈不是強化了大家三毒的增長嗎?團主,這就像一個人雙手被麻繩反綁在背後,又有人存心要為難他,讓他更加痛苦,還不停的在麻繩上澆水,麻繩一吸水就膨脹,繩結就更緊,這麼一來,豈不是讓那人被綁的更緊、更痛苦嗎?」

  「是啊」, 歌舞團團主回答道。

  釋迦牟尼佛又說:「團主,所以還不能離貪、嗔、癡的眾生,再經歌舞戲曲的刺激,豈不是更增加他們的束縛嗎?」

  歌舞團團主聽後也不得不承認釋迦牟尼佛說的有理:藝人們的歌舞戲劇表演,讓大眾開懷歡笑的同時,也刺激了眾生三毒的增長,更強化了眾生被的束縛力量。

  釋迦牟尼佛接著再次講道:「所以,團主!你們歷代演藝界的前輩耆老們說,藝人作歌舞戲劇表演,娛樂大眾,讓大眾開懷歡笑,以這樣的因緣,死後可以生在歡喜天,這樣的觀點,是錯誤的邪見!老實說,持邪見的人,死後只有墮入地獄或畜生兩種惡道,哪里還能升天呢!」

  歌舞團團主聽完釋迦牟尼佛的講法後,當即就皈依了釋迦牟尼佛的佛法。據說這位歌舞團團主後來修成了羅漢果位。

※ ※ ※

  梨園,即是俗稱之戲班,專屬演悟世間古今之情,以怡世人及以悟世情,然即是所謂:「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由戲中去體悟人生之道理真諦,由戲中去體會人生該走的正確道程,並不是以戲來誤導人生,所以世人見各類之戲,應有此之體認。

  在任何之戲碼中,都不外乎忠孝節義之表張與悌理之詮釋,所以無不對世人有所俾益、有所警惕,絕不可習染戲中之奸臣、惡人而為非作歹,那就等於不懂觀戲之理。戲者當藉以惕醒己心,善者習之,惡者棄之,這才是看戲之理念。

  戲班之創立,就是要演活種種足以惕醒世間之歪風與不當之道德,以及教忠教孝,以勉勵世人崇尚道德,務勸化人人為善去惡,以為功德之所在也。然世態之變,戲碼之改,令人痛心!排戲者為了貪財貪利,故用盡心機,傷風敗俗,以圖私利,全屬不當,所以世人更不可藉以習染,造成不可收拾之嚴重後果。

  演藝人之心態,更應藉以己身演藝之才華導引社會風俗於善良,才屬可貴,亦可因而積功,否則造罪延禍後福也,明之、惕之、醒之。

禪化闡道篇第三輯 戲裡乾坤

2011年10月6日 星期四

從忙到死

  過去有兄弟二人,哥哥經商,弟弟出家修道,並證得阿羅漢果。


  弟弟看到哥哥日夜為生意忙碌,就勸他學佛。哥哥每次的回答都是:「我忙啊!生意忙都忙不過來,哪有時間學佛呢?那些事以後再說吧!」


  不久,哥哥突然得了急病死了。弟弟很傷心,用天眼通遍查六道,終於找到了哥哥──他已經投生為一匹馬了。


  那匹馬長大以後給人拉車,經常累得口吐白沫,主人的鞭子像雨點兒一般打在身上。


  弟弟非常難過,走到它身邊,對它說:「學佛,以後再說吧!一心賺錢的結果怎麼樣?」


  馬回去後便不肯吃草,沒幾天就死了。主人和趕車的同伴都很懷疑,說:「一定是那個出家人用什麼法術把它咒死了。」於是找到了出家人,興師問罪。


  出家人從容地說:「它是我哥哥,前生不聽勸導,只知賺錢,以為學佛是老了以後的事情,哪知道人命無常,忽然得病而死,墮落到畜生道。我只是把它前生的話重複了一遍。它感到羞愧,就絕食而死了。」


  眾人聽了這番話,暗自警覺,發心學道,並為那匹馬超度。


※ ※ ※


  「春日才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榮華總是三更夢,富貴如同九月霜。」


   一個人在幼年之時,如春花嬌媚,活潑可愛;壯身時,如夏火熾盛,熱炎洪流;中年時,如秋菊芳幽,而憂氣滿面;到了老年時,如冬木枯焦,氣靡衰頹。噫!人生除了幼年及年邁時期外,中間二、三十年間是全盛之境,這期間尚有憂患疾病之苦,名利衣食奔波之纏,更有酒色財氣紛擾之亂,中間享受有幾年呢?


  生死是人生的大事,人無所脫逃,亦常為人所畏懼,雖科學昌明,尚無替代生死之法。人生究竟糊塗,生從何來?生之糊塗;死到何處去?是死之糊塗。中間二、三十年,無有休歇,奮力打拼,縱有大廈千間,黃金滿屋,名利暢達,三寸氣斷,顧不了妻子兒女,帶不走田園財寶,只得青山一片,黃土一坵,伴天地而長眠,以前謀為,功虧一簣。所以,世人當知己身是幻,應行功立德,修持明真自我,跳脫三界,才能永久長春,這才是真正明白有為之人也。


摘錄自迷途知返.思歸覺路-第十六章 明生死歸思我真

燕人悲祖

  有個燕國人,生於燕國,卻長於楚國,到了老年,想落葉歸根,回到故鄉。


  燕人與一名同行者同回燕國,來到了一個城鎮,同行者說:「前面就是燕國的城鎮。」


  燕人見後愀然變容。


  之後來到了一個廟社,同行者說:「這是你鄉里的廟社。」


  燕人見後喟然而歎。


  接著來到了一所宅舍,同行者說:「這是你祖先的房子。」


  燕人見後涓然而哭。


  最後來到了一個墓地,同行者說:「這是你祖先的墳墓。」


  燕人立即哭不自禁。


  同行者啞然失笑,曰:「我剛剛指給你看的,都是騙你的,這裏其實是晉國。」


  燕人聽後當場變得無地自容,憤然而去。


  不久燕人到了燕國,看到了燕國的鎮和宗廟,看到了真正的祖房、祖墳,心裡的悲哀情緒已經十分淡了。


※ ※ ※


  「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缘認得性,無喜亦無憂。」


  物境與心境兩者息息相關,世人為了生活時時將心外馳無法把定,時而入於迷境,常苦而痛膚,時而困於心境中而難轉境。倘能將此境而來轉換心境,必能成為心之主人,若無法轉境必被境來轉,時而心內痛不欲生。所之境轉與轉境,在於人生實有必要來檢討一番。


  心境轉換,乃將一切事務看開,不受其影響,即能放下此心而不被物境來轉。所之應將心放下,必能將物境轉成心境,倘能看開一切,自能適應環境不受境擾,就能不被境困。若能思之一切之物境僅是隨緣促成而已,物境來臨必以心境中去面對,無視於物境之變遷,因而物境無轉,心境已轉,一切事務方能迎刃而解,方不會被境來轉。故云:「心能轉,而境不轉,境已轉,而心不轉」,此境已離人生苦惱之困惑,必能「悟心」而達平坦之人生。


轉載

2011年10月5日 星期三

老婆的照片

  有幸因工作性質常常可以採訪企業頂尖人士或業界翹楚,我總可以看到一個共通點,他們的位子上總會放上老婆或老婆與小孩的相片。一點也不害羞,那麼自在。


  有一回我忍不住問一位較熟的企業人,為什麼你會放老婆相片在桌上,老實說那照片的人實在不特別,放眼望去他辦公室的女同事打扮起來每個都很美。


  他語重心長的告訴我,你知到嗎?這相片對我有多重要。


  我與我老婆結婚已十幾年,幾年前當時我事業一帆風順,我禁不起外面的誘惑我出軌了。


  但有一天我玩很晚回家看到我老婆仍癡癡的等我,想想她嫁我時我只是一名企業的小職員,我們曾一起經歷過許許多多的風風雨雨。


  如今我已是有不錯地位,一堆人主動向我示好我竟出軌,你可以想像這對我老婆的打擊有多大,我們的婚姻岌岌可危,裂痕之大我多以為我們婚姻不保。


  但有一天我從抽屜看到一張以前我們一起出去玩的相片我哭出來了,相片的我們是多甜蜜,她的笑容是多燦爛,今我看到的老婆愁容,她的笑容是我給的,她的愁容也是我給的。


  當我飛黃騰達,別的女人主動向我示好,我只想到老婆的缺點,看到別的女人溫柔。


  我真的迷惑,殊不知我老婆所背負的痛苦與責任,老婆總是在乎家裡大大小小的事,別的女人對我溫柔體貼,想想我老婆婚前也是如此,我怎可拿她與別人比。


  她是我好不容易娶來的。她是我的唯一,愛她就要表現出來不要害羞,雖然愛可以放在心裡但放出來即是昭告天下我愛老婆,我是個愛家之人。


  隔天我立刻將她相片放在我辦公室桌上,你知道這有多神奇,老闆對我刮目相看,他認為愛家的男人是有責任感的,可以託付重責大任。


  大家也再次認定我是個愛家的好男人。


  同事常常看到我桌上老婆的相片總會告訴我,你老婆看起來好好,好賢惠。


  這總會讓我又振奮一下,我要更努力保護她不要受到任何傷害,我要扛起一家之主的重責大任。


  每回我低潮或遇到挫折時我只要看看老婆的笑容,我就又有新力量面對一切,一切又雨過天晴。


  我也時時看到相片提醒自己要做一個愛家的好男人,我所要扛的責任。家是我一手所建立的,但差一點又毀在我手上。


  聽完他的描述我也想到我家的老婆,此時此刻真想緊緊擁抱她。


  謝謝她曾為我做過的一切。明天開始我也要放張"成功的相片"在我辦公桌上。


  自從我與那位成功人士談完後,我總忍不住要說愛要表現出來。


  自此以後我越來越發現真的在成功的人士辦公桌上永遠放上「成功的相片」。


轉載

2011年10月3日 星期一

劉永好

  劉永好,曾是中國首富。他出身在一個貧窮的家庭裏,從小便養成勤儉節約、吃苦耐勞的好習慣,而這種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也正是這種勤儉樸實、吃苦耐勞才使他克服了成功路上的種種困難,成就了今天的事業。


  他曾說自己20歲之前沒穿過新鞋子,總是去市場上買別人穿過的舊鞋繼續穿。每天放後都要去拾樹枝回家生火做飯。生活給他的磨難是一種恩賜,而不是刁難。他曾經說過:「我當過農民,當過教師,有了這些經歷後,我想,即使有一天我忽然什麼錢都沒有了,我也不怕。我還可以去當農民,還可以一步步從頭做起。我可能年紀大了點,但我干活會很勤奮,我也能比別人做得更好,老板還會認同我,也許會給我開高點兒工資。」


  盡管"中國首富"的稱謂已落到劉永好的頭上,可是他依然用一顆平常心去面對生活,主張簡單生活,腳踏實地創業。劉永好從沒有過多的外在修飾,不追求名牌,言語談吐更是平易近人,與他談話總是讓人感到輕鬆愉悅。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他還扮演著幽默大師的角色,與一般普通人沒什麼兩樣。他經常說,希望別人把自己當做普通人看待。


  另外,劉永好還和記者談過他在人生不同階段對財富的看法。他說:「當一個人擁有十萬元時,他對於財富的渴求最為強烈,錢對他的重要性也達到頂峰;當一個人的口袋裏裝著一千萬元時,這時他的感覺就是“要什麼有什麼”,這一階段,人最容易喪失進取的動力,幸好他自己沒有在這裡駐足;當一個人的財富增加到10億,他會感到口袋裏只有一億元,其他九億似乎已經與他無關。」


  如今,劉永好已擁有八十億人民幣的資產。但他坦言,錢對他來說意義已經不大了,無非是在這串數字後面再加一個零或者兩個零,已經沒有實在意義。他覺得追求賺錢和舒適生活固然可以作為人生的一個目標,但是卻不可以把它視為人生的誰一目標,夢想和信念才是使人不斷前進的强大動力。


※ ※ ※


  慾海世間人心貪婪,總是為名利而難予出離種種迷惑,以致造業無止盡。世人何以迷失在這慾海中全因執著貪妄認假為真,有道是智者不受塵埃之染,唯有愚者才執迷不悟矣。


  人間各種境相都畢竟空無一可得,然就因人們總認為什麼皆可得皆能擁有,忽略了其實都是短暫,一味沉迷身心靈才致淪落在慾海苦淵矣。


  是以世人需洞徹這個假相,覺悟到一切境相包括我人皆只是短暫擁有,而利用這短暫的身體與時間來做些利益眾生的事這才不枉費,不可不知醒悟一再沉迷,那可是會將自身慧命給毀滅,世人不可不謹慎。


轉載

2011年10月2日 星期日

如何天天是假期

  當你汲汲營營的為了工作而加班,或者為了考上研究所而挑燈夜戰背後真正的目的是?


  人爬得越高,車子也越大。


  長久以來,大家都是如此地在社會中「進化」。


  升大學時,我告別了單車族,靠家教收入成為機車族,當超越同學的單車,呼嘯而過時,心中隱隱有股優越感。


  出社會後,賣命工作一段時間,我很快地進化為「汽車族」。


  每遇紅燈,車停路口時,看著旁邊日曬雨淋的機車騎士,我是三分悲憫,七分驕傲。


  不久前,旅行到峇里島,這種「進化論」終於被「當頭棒喝」。


  有天,很不幸地,眼鏡摔破了;沮喪地中斷行程,叫計程車回旅館。


  在車上打聽一下,何處可修眼鏡?


  司機說,附近都沒有眼鏡行,只有到首府「淡巴沙」才能修。


  我不禁嘆道:「你們這裡真不方便。」


  司機則笑著說:「這裡的人很少近視,倒不會感到不方便。」


  聽這司機談吐不俗,我決定包他一天車,到「淡巴沙」修眼鏡,兼市區觀光。


  他猶豫了幾分鐘,才說:「那我明早八點到旅館接你。」


  隔天,在「淡巴沙」逛了一上午,發覺此處無啥可觀;我想打道回府,下午就在旅館游泳、休息。


  但是想到司機為接生意,必然推掉許多原有計畫,就難以啟齒。


  掙扎甚久,我結結巴巴地說:「對不起,司機先生,我想改成只包半天,不知會不會對你造成困擾?」


  沒想到司機竟喜出望外地說:「一點都不會。昨天,你要包一整天車,我很猶豫,如果不是因為跟你談得來,我是不接受包整天車的。」


  我困惑地問:「為什麼?」


  他答:「我設定一個工作目標,每天只要做到六百元台幣,我就收工,你用一千二台幣包一整天,那我就沒有自己的時間了。」


  「你可以儲錢,隔天休息呀?」


  他笑著說:「先是做一整天再休息,然後就變成做一個月、做一整年再休息;最後是做一輩子,終生不得休息,工作也會習慣的。」


  我問:「那你們閒著幹嘛呢?時間那麼多,不會無聊嗎?」


  他看著我,像遇到外星人一樣,說:「這裡那麼好玩,怎會無聊?峇里島每家都養鬥雞,收工後,我們就鬥鬥雞、放放風箏,到沙灘打打排球,游游泳呀!」


  這時,我想到一則笑話:一個美國人到大溪地度假,當大溪地人賣力地幫他按摩時,老美滿心優越感,滿臉悲憫地說:「如果你們上進點、積極點、勤快點,你們也可以像我們一樣到大溪地度假呀!」


  大溪地人一臉疑惑地說:「你辛苦一年,只為了到大溪地過兩星期日子,我卻是一整年在大溪地享受生活的,我為什麼要學你?」


  從峇里島回台灣後,司機的話就像禪宗語錄,不斷在腦海盤旋。突然覺得前半輩子完全「誤入歧途」。


  再繼續「進化」下去,可以想見房子應越換越大,大到無力打掃,再請菲傭;為了養房貸與菲傭,只好拚命工作,有家歸不得,那麼大房子又有何意義?


  開車時,我也想:以車代步,四體不勤,搞得日漸臃腫,只好買個腳踏車或踏步機放在臥室踩。


  但時忙,時懶,難以有恆;那何不乾脆騎單車上班,爬樓梯踏步呢?


  在峇里島治好了文明的近視之後,人生境界豁然開朗,步調一放慢,視野更寬,也更清楚。


  人生過程中您是否也是汲汲營營隨波逐流呢?何妨停下腳步抬起頭來看一下方向對否,這是否是您所要的人生。


  忙的時後,想要休息;渡假的時後,想到未來;窮的時後,渴望富有;生活安逸了,擔心結果不如預期;看明白了,後悔當初沒有下定決心;不屬於自己的,常常心存慾望;握在手裡了,又懷念未擁有前的輕鬆;生命若不是現在,那是何時!


  愈是簡單的快樂,愈可以經久不變,不用苦苦追求快樂,就是一種幸福!


轉載

獸父

。。。。。


目的地已到了,文筆快下蓮台。


文筆:(只見蓮台緩緩降於一豬舍前。)我的天啊!恩師!這裡真的好臭,弟子簡直快要被臭昏了啦!


濟佛:待為師略施法術便聞不到了!


(濟佛手扇一揮,頓時臭味全消了!而原來昏暗的豬寮頓時有如白晝般光明,其中一隻逐漸幻化為人形。)


文筆:哇!好玄奇哦!恩師!今夜探訪之對象是豬嗎?


罪魂:罪魂叩見 濟公活佛蓮駕!


濟佛:爾勿用多禮,吾今夜開示爾此生淪為畜牲道之因果!


爾生前因中年喪偶,但身體之慾望無能正當排解,加上爾怕感染性病,所以遲遲不敢去尋花問柳。


一夜酒後看了春宮片,一時慾火焚身,在酒精麻醉下喪失理智,竟夜襲了亡妻與前夫所生之女兒,並恐嚇其不得聲張,否則將其殺害。因小女年齡才十二歲,年紀小又無靠山,只好任由爾之糟蹋,哭訴無門。孰知爾之後更是變本加勵,每有慾望便借酒裝瘋而強行姦污之。


三年前果報成形,爾因心臟麻痺死亡,死後被帶往地府審判。冥王怒責爾行為比豬狗不如,故每過一殿皆被苦刑折磨,最後被判轉生豬隻。這就是爾生前之因果。


文筆:女孩子一生最重要的便是清白之身,但卻毀於爾之性慾上,此情此景教小女孩情何以堪?希爾記取教訓,他日轉為「人身」,可端正行為正衣冠,勿再淪為穿著人皮之畜生了。


濟佛:爾之行為著實比豬狗更加不如,今得此豬身乃是因果不昧之報應。以非法或暴力毀人處子之身,生生世世皆不得人身,如轉人身也必是聾啞殘疾、六根不全之人。


摘錄自
因果牽纏實証篇第廿八回:強暴處女墜畜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