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1日 星期四

陰間的烏鴉

蓮生/文

  我在陰間看見「烏鴉」,大為吃驚。


  我們曉得,「佛說阿彌陀經」有記載,西方極樂世界有「孔雀」、「鸚鵡」、「迦陵頻迦」、「共命之鳥」,均有和雅之音,念佛、念法、念僧。


  這些鳥非畜類,因為西方極樂世界不在六道輪迴之類,這些鳥全是阿彌陀佛的變現。


  如今,在陰間,我看見烏鴉,是何變現?我甚驚異。


  冥王說:


  「你看,烏鴉沒有腳!」


  我仔細一瞧,果然沒有腳。


  「你聽,烏鴉不叫!」


  對啊!我根本沒聽到烏鴉的叫聲,「阿!」「阿!」「阿!」的。


  唯一相同的是:「天下烏鴉一般黑。」


  我問:「何以故?陰間烏鴉無腳?」


  冥王答:「無根譭謗。」


  「何以故?不叫。」


  冥王答:


  「叫夠了,便不叫了!」


  我問:「為何天下烏鴉一般黑?」


  冥王答:


  「喜抹黑之故!」


  冥王說:


  「你知道為什麼你在陰間看見烏鴉嗎?」


  「不知。」


  冥王實實在在的告訴我,這些烏鴉的變現,全是為了我才變現的。牠們在世間,譭謗了盧勝彥,抹黑盧勝彥,以訛傳訛,無根譭謗,如今,就變現為陰間的烏鴉了。


  牠們無舌所以不叫,舌已在「拔舌地獄」拔掉了。專門抹黑才全身黑。無腳,是因為毫無根由的譭謗。


  冥王指其一隻:


  「這是吳……。」


  我大駭。


  「這是屈……。」


  我大駭。


  「這是黃……。」


  我大駭。


  「這是……。這是……。這是……。」


  我問:「怎麼這麼多?」


  冥王答:


  「十嘴九屁股,個個臭!」


  他們這些譭謗的人到了陰間,全變現成無舌烏鴉及無腳烏鴉。


  我又問:


  「那世間的烏鴉?」


  冥王答:


  「犯妄語重的,變現陰間的烏鴉。犯妄語輕的,變現陽間的烏鴉。」


  我在此,普勸世人,所謂口業,很容易犯,閒談莫論人之非,人的口,很容易造口業,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真知也。


  修行人,宜禁口。


  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


  口出「善語」、口出「柔語」、口出「正語」、口出「佛語」。勿「妄語」、「兩舌」、「惡口」、「綺語」。


  切記!切記!


  我在此,有一問題問大家,題目是:

  「什麼時候天下烏鴉全變白?」


  請答來。


  也許大家會回答我,「永遠也沒有這個時候!」從古至今,未見有白烏鴉。


  不過聰明的聖弟子,請回答我這一問,答對的有獎,是有答案的。


盧勝彥文集187冊《地獄變現記》陰間的烏鴉

面具商人

  過去有個專門制造假面具的人。一天,朋友拜訪他,一見面就覺得他很冷漠,便問:「近來有什麼不如意嗎?臉色看起來不太好。」

  過了半年,這位朋友再次來訪,一見面就說:「你的臉色真好,和以前都不一樣,滿臉喜氣洋洋?」


  原來,半年前他做的是鬼面具生意,想的都是咬牙切齒、凶狠怒目的樣子,凶煞的模樣自然就呈現在自己臉上。


  而最近剛好在做菩薩面具生意,所想的都是慈眉善目、和藹的面孔,因此臉上就呈現出親切的面相了。


  不僅面相如此,世上的一切事物皆是,所有景像都是由心而生的。


※ ※ ※


  所謂「相由心生,心由念轉」,亦即人之外貌凶惡或和善,與潛藏內心之善惡念想,有絕對關聯。通俗編有云:「有心無相,相逐心生;有相無心,相隨心滅。」,雖曰世人外貌隨年齡增長,五官變化而定型,產生善惡、或和祥與凶惡之貌相。但其絕大動力卻是內心之善念與惡念。


  縱然有極少數凶惡貌相之人,實則內心善良;或者外在相貌善良,實則內心凶惡,但畢竟是為極少數。故人心一念長存,乃係左右我人行善,或作惡之關鍵動能。往昔鳳儀與了凡二位賢者,命程是壽不有永,及貧賤之貌相。但以一心長念行仁慈,喜善德,心心念念俱為利他,不私己,因此轉化命程,相隨心轉,已不再夭折相,亦不再貧賤相;可知由此一念之善念,相隨心轉。


  際此末法時中,諸大正教宗脈無不極力弘揚教法、引渡有緣。故此際眾生幾是都有親近道場行持教法,在家之修行者。按理說,應該個個其貌和善,縱非仙風道骨、慈眉善目,亦應有修行者之風範及相貌。但實則不然!究其因原,即乃目下行者或多或少繫念親情、愛情、名利,以及自身火性及習性。因而心念深處仍然不免時有流露不能「淨」「靜」,甚至偶有暴躁火性。因而此一心念潛藏,乃致「相由心生」,其貌隨之,偶有不能祥和之處。


  吾今夜主旨,實乃殷盼諸家行者,雖非能夠如佛菩薩之「慈悲、喜捨」長存意念之間。但以善德之念,取代因凡事之不順遂,而起暴惡之念,乃可使修行者因此轉化不善心念,不使此不善意念有所影響。


  「相」雖非必定絕對左右一個人之一生禍福,但絕對影響人際之觀感;至希閱者有所體悟。


拱衡雜誌第270期-述論:一念善惡

2019年10月29日 星期二

善性的覺醒

  一個年輕人去拜訪住在大山裡的一個禪師,討論關於美德的問題。

  這時候,一個強盜也找到了禪師,他跪在禪師面前說:「禪師,我的罪過太大了,很多年來我一直寢食難安,難以擺脫心魔的困擾,所以我才來找您,請您為我洗淨心靈。」


  禪師對他說:「你找我可能找錯人了,我的罪孽可能比你更深重。」


  強盜說:「我做過很多壞事。」


  禪師說:「我曾做過的壞事肯定比你還要多。」


  強盜又說:「我殺過很多人,閉上眼睛我就能看見他們的鮮血。」


  禪師回答說:「我也殺過很多人,我不用閉上眼睛就能看見他們的鮮血。」


  強盜說:「我做的一些事簡直沒人性。」


  禪師回答:「我都不敢想以前我做過的那些沒人性的事。」


  強盜聽禪師這麼說,就用一種鄙夷的眼光看了看禪師說:「既然你是這麼一個人,為什麼還在這裡自稱為禪師,還在這裡騙人呢?」於是他起身輕松地下山去了。


  年輕人在旁邊一直沒有說話,等到那個強盜走後,他滿臉疑惑地向禪師問道:「我很了解您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一生中從未殺生。為什麼您要把自己說成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壞人呢?難道您沒有從那個強盜的眼神中看到他對您已經失去信心了嗎?」


  禪師說道:「他的確已經不信任我了,但是你難道沒有從他的眼神中看到他如釋重負的感覺嗎?還有什麼比這更能讓他棄惡從善呢?」


  年輕人激動地說:「我終於明白了什麼是美德!」


  遠處傳來了那個強盜歡樂的喊聲:「我以後再也不做壞人了!」這個聲音響徹了山谷。


  禪師不惜醜化自己來感化強盜,一顆慈悲之心令人敬服。其實人心都是善的,哪怕是再十惡不赦的人,也有一顆從善的心。所以,對待惡人,使用適當的方法使他們從內心意識到自己善良的美好,就是對他們再好不過的幫助了。


※ ※ ※


  人世間多有做錯,而此錯皆是一時迷昧迷惑,對於那些做錯事的人,世人應給機會改過向善,何以故?乃人心本善,雖有一時的做錯,但非就是永遠的錯,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只要做錯的人真誠有心改過,此心就已是覺醒善良了。


  需知人無法避免犯錯,但不能犯同樣的錯,在這五蘊色界種種迷惑最易牽擾人心,而人們有肉眼迷障也最易受到這些誘惑沉淪。因此世間人自心本俱善良,只是三毒侵蝕受不了外在一切誘惑,才使原本善良的心,一時間受到迷昧行之背離人道事情,錯與對是一體兩面,差在一念形成能永保正心正念,自不會犯下同樣過錯。


慈聖雜誌141期

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遵守法規.尊重他人

道德天尊 降

聖示:尊重自身及於他人,懂得捨得的人才能得的更多。


陳生:學生恭向恩師接駕五叩首!


道德天尊:賢生免禮!


陳生:自由是人類所共同嚮往的,它可說是無價的寶石。


每一個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自由為範圍,若是超過此一範圍,便是違法。是以,若是要享受自由,首先得守法。譬如:在學校遵守學校校規,聽從老師的教導,做一個好學生。


道德天尊:的確。任何一個人在社會上的種種行為,也都應該遵守社會秩序法。


人生在世,身處於社會之中,大家都努力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的價值,然而每一個人應該捫心自問,你們對社會的秩序、道德倫理、公德心是否成正比,是向上提昇,還是向下沉淪,相信大家心知肚明,點滴在心頭。


陳生:國家為了維護社會秩序、保障每個人的自由而制定法律,這法律是人人必須遵守的。遵守法律,並不是自由受到了約束,而是保障了個人的自由;若是不遵守法律,反而會失去了自由的保障。


所以,大家都渴望自由、享受自由,每個人就必須崇法、護法、遵法、守法,且力行實踐。


道德天尊:任何一個人,無論做什麼事情,守法的重要高於一切,把握心中的一把尺,嚴格的遵守社會秩序及法律,可以增進諸子生活上的安全保障和幸福。


所以,遵守法律,不只是一種崇高的道德,最大的意義,乃是能導引人生走向最光明、最平易、最幸福之路。


陳生:謝謝恩師慈言!


現代人都快失去禮節了,許多事情沒了戒律,哪管什麼誠信、信實,心中的一把尺也總是搖擺不定。若是不加緊規範自己的行為舉止,任憑放縱的發生,甚至於不顧及他人而為所欲為,屆時勢必又會犯下許多的罪、過、錯。


道德天尊:由於每個人都有很多的面向,而且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秤,孰好孰壞,誰對誰錯,可以不可以,要或不要,人人標準不一;因此,要在不同的水平之間取得大家都能接受的平衡,並不容易啊!


人生在世,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重要的是利人利己,而不是損人利己,時時在設身處地為對方設想,將他人的利益擺在前面,自己的利益放在後面。凡是你自己希望得到的,必須讓別人先得到,你期望得到快樂,你必須先帶給別人快樂;你希望交到真心朋友,你就必須對朋友真心。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並不意味著自己會失去甚麼,由於你的幫助,反而能得到別人的友誼、信任與尊敬。如果你們冷漠以對,他人必定冷淡看待;你們若盡是批評與指責,他人也會對你們嗤之以鼻;你們要是冷言冷語,他人就會對你們擺架子。是以,幫助別人,就是給自己一個信心、一個能力,也是給別人力量,更是藉由幫助別人的體悟來成就自己。


真心、誠心的付出,保持「勿以善小而不為」,所有你們給予他人的佈施或幫助,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將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有時還會加倍的回到自己的身上,這就是「善的循環」;是以,你們想得到何種回報,就先以同樣的態度去對待他人。


奉獻是不求回報的付出,心甘情願的捨,歡天喜地的做,無怨無悔的勞動。生活中多一點關心,少一點自私,多一點滿足,少一點計較,世界就會充滿愛的能量、充滿希望。祝福各位啊!


可。停筆。吾退!


陳生:謝謝恩師慈悲!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


誠信人之本-第七章 遵守法規.尊重他人

2019年10月27日 星期日

向蟑螂學習

蓮生/文

  有一位弟子,他常常自稱「自己是蟑螂」,又說自己是「賊頭賊眼」的。


  這位蟑螂弟子,平時不太修邊幅,髮長鬚長,穿著非常隨便,外衣從不塞在褲子裡,衣褲每件不超過五元美金(約合台幣百多元)。


  他的吃,非常隨便,大部份是「路邊攤」或「自助餐」而已,有時根本不吃,或碰到什麼吃什麼。


  他的住,沒有人知道他住在那裡,如果問,他也是含糊以對。


  他的行,開著一部車,各地「走透透」,大街小巷都知道,任何有「康頭」(台語)的地方都知道。


  他懂的事情非常多,大至國家大事,小至女人的內衣內褲,他都知道。


  不只知道,頭頭是道。


  他的眼睛東看西探的,真的像「蟑螂」。


  「無所不知。」


  「什麼都懂。」


  「隨便。」


  這就是他的特徵。


  這位「蟑螂」弟子和我相處了一段日子之後,我差一點被他影響,快變成「蟑螂」了。


  原則上,換一個角度來看「蟑螂」,是指他的適應能力很強,任何惡劣的環境,均可以無動於衷,很坦然的面對,面不改色。


  你或許會以為他是一位窮小子,其實你看走了眼,他是一位大財主呢!


  你或許以為他是知識水平不高的無賴,其實又錯了,他英文呱呱叫,貿易公司的董事長。


  你或許以為他看的局面小。他世界走遍了,尤其是歐洲。


  蟑螂到處竄。


  蟑螂最能適應環境。


  蟑螂放下身段。


  這是我應該學習的。尤其是他能快快樂樂的生活,一點也不受外界影響,活得輕鬆自在,過一日算一日,嘻嘻哈哈的。


  他能連續睡很長久的時間,也可以幾晚不睡,他說他能調整。


  我自嘆不如。


  我不如「蟑螂」。


  他腦筋動得快,很會講幽默的話,自得其樂的過著日子。


  坦白說,有些事,我向他是學不來的──


  例如:


  我定時吃飯。


  定時運動。


  定時睡眠。


  定點睡覺。


  定時寫作。定時修法。


  我無法調整。


  而他能。


  我在大風大浪來臨的時候,會自哎自嘆,悲觀哀傷一陣子。


  而他(螂螂)很堅強,人一個,命一條,他能視若浮雲,無所謂,照樣活得很起勁。


  我當然知道,悲觀也是活,樂觀也是活,學佛的人又不能「自了」,不如樂觀的活。


  但,心總像雲在翻滾。


  事實上,學一學蟑螂的生活,倒是不錯的,到處亂跳亂跑,偶而飛一飛翔,快快樂樂,嘻嘻哈哈,這樣的日子好過多了。


  我要向「蟑螂」學習,拜「蟑螂」為師,學他那「無畏」及「無所謂」的精神,連「生死」也不當一回事,那就是至樂。


盧勝彥文集178《登山觀浮雲》向蟑螂學習

阿米緒人

  美國有一群默默無聲地生活在自己世界裡的阿米緒人。

  如果我們稱美國的生活方式是現代的,那麼阿米緒可以說是古代的;如果我們稱美國是技術進步的,那麼在同一個價值體系裡,阿米緒不僅是落後的,而且是拒絕進步的,等等。假如再形像化一些,如果我們對美國人的印像是眼花繚亂、五彩繽紛的,那麼阿米緒人永遠是平淡的,是只有黑白的單色調的。


  說起他們的來龍去脈,還得上溯到五百年前的歐洲。


  在十六世紀歐洲宗教改革的大潮中,從蘇黎世產生出一個人數不多的激進改革派,被稱為「再洗禮派」。他們主張嚴格實踐《聖經》教義,排斥不符合《聖經》的虛文縟節。他們認為宗教信仰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時刻加以實踐,不能說一套做一套。他們認真地尋求《聖經》中對於大小事情的說法,弄清楚了就一定要去做,而且要做到。


  他們認為,教會應該是信仰相同的成人的集體。所以,嬰兒出生以後「被動的」第一次洗禮不能算數。而在一個人成年之後,如果他確信自己真有信仰的話,應該「主動」地再接受一次基督徒的洗禮。這就是「再洗禮派」這一名稱的來歷。


  十六世紀還遠不是一個宗教寬容的年代。再洗禮派一問世,就遭到來自羅馬天主教教會和其他新教徒兩個方向的迫害。在再洗禮派發源的瑞士和德國南部,當時曾有幾百個再洗禮派教徒被燒死在火刑架上。在這樣殘酷的環境中,再洗禮派卻顯示出驚人的宗教執著。他們認為,雖然他們面對的世界是傲慢的、富有的、褊狹的、暴戾的,而他們卻仍然應該是善良的、清貧的、謙卑的、非暴力反抗的。


  在嚴酷鎮壓下,再洗禮派逐步形成了一些與其他新教教派不同的特點。他們無法形成良好的教會組織,一開始甚至只能在山洞裡悄悄地聚會禱告。他們甚至沒有明確的領袖,因為領袖一出來就給殺了。他們的一切都只能悄悄地做,恐懼、不安和受苦受難始終伴隨著他們。


  然而,在現代美國社會中,還是有一些與阿米緒宗教信仰完全衝突的法律,是他們無法妥協的。這種衝突有時還相當尖銳。這就是考驗這個社會的時候了。因為制度意味著按照多數人的意志行事,但是如何對待少數人,始終是一個難解的課題。美國也經歷了一個逐步認識的歷史過程。


  首先遇到的就是一個大問題:戰爭與和平。當美國卷入兩次世界大戰以及以後的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時,都需要有人當兵打仗。征兵法應該對所有的公民一律平等,這是現代國家的一個常識。但是阿米緒所屬的再洗禮派是絕對的和平主義者,他們的信仰使他們堅守不動刀兵。於是他們和美國的法律開始了曠日持久的衝突。


  絕對的和平主義者究竟意味著什麼呢?在阿米緒代代相傳的一本書中,記述了他們人人熟知的一個歷史故事。早年間,有一個荷蘭再洗禮派教徒叫迪爾克。他由於遭受宗教迫害被警官追捕,追捕過程中警官掉進了一條冰河。迪爾克明知自己一旦被捕將會性命不保,他還是不能見死不救。他反過身來救起警官,自己卻因此被捕,被燒死在火刑架上。這件事發生在1569年,在他們來到北美大陸以前。


  在他們來到北美大陸以後,也有類似的事情發生。在白人和印第安人互相追殺的年代,有一次一伙印第安人在夜間包圍了一個叫雅各布的阿米緒家庭。雅各布的兒子們本能地操起了打獵用的獵槍准備自衛。雅各布卻奪下他們的獵槍扔了出去。結果是,他們一家除了兩人被擄走以外,全部被殺。這並不是一個孤立的例子。不僅是阿米緒,其實當時還有大量教友派教徒也由於堅持和平主義而被印第安人殺死。以上這些歷史都是阿米緒教育後代的典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些阿米緒的年輕人被迫入伍,參與軍訓,甚至被迫拿起了槍來。然而,不管是什麼理由的戰爭,對於再洗禮教徒都是不可接受的。所以阿米緒抗拒軍令者甚眾。那是近一百年前,美國政府戰爭當前,顯然不打算在這個時候與阿米緒探究什麼宗教哲學問題。因此,在這次戰爭中,有很多阿米緒教徒因拒服兵役而被逮捕入獄,也有人因為在阿米緒的報紙上告誡教徒遵從教義反對殺戡而被判「煽動不服從罪」。


  當時,有一個叫魯迪的阿米緒被征入伍。軍官逼著他穿上了軍裝,列隊操練。幾個星期以後,輪到實彈演練的時候,他再也受不了良心的譴責,脫下軍裝,要求退伍。按當時的法律,違抗軍令要受軍事法庭的審判。軍官把他帶到軍營外的三座新墳邊,拍著手槍警告他,明天早晨如若不穿上軍裝報到,他就將是第四座墳墓。魯迪一夜無眠。


  第二天早晨,新兵們吃早飯的時候,魯迪來了。他穿著一身黑色的阿米緒傳統服飾,戴著黑色的帽子。為了宗教良心,魯迪作了死的選擇。從來就說一不二的軍官看著這個阿米緒,卻沒有槍斃他,讓他退伍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這個問題每個個案遇到的情況不同,處理的方式也不同。衝突發生了,問題卻沒有解決。由於阿米緒人數不多,牽涉的面不廣,沒有引起太大的注意。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是主要敵對國,恰巧很多阿米緒祖先的故鄉就是德國。他們在教育中很重視保持故鄉語言,阿米緒的日常語言往往是高地日耳曼語。所以,這一次他們的反戰行為在美國引起了關注。有人懷疑他們拒絕作戰,是因為他們站在自己的母國一邊。美國國會為此專門舉行了聽證會。為了闡明再洗禮派的和平主義宗旨,爭取不上戰場的權利,一向不願拋頭露面的阿米緒派出代表在國會聽證會上宣誓作證。


  他們以自己的歷史向全美國人民證明,他們反戰只是出於他們的宗教信仰。他們反對的是任何一種戰爭,不論其交戰國是誰,也不論其戰爭原因如何。


  在他們絕對和平主義的宗教立場被確認之後,多數向少數作出了讓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樣的險惡環境中,國會依然承認一個事實,人和人不一樣,少數人有少數人的理由。美國軍方為稱作「良心反戰者」的阿米緒作出了特殊安排,稱為「替代性服役」。他們必須在軍方安排的醫院或工廠從事兩年沒有酬勞的、與戰鬥沒有關系的工作,以代替服兵役打仗的公民義務。


  阿米緒歷來只在自家農莊上務農,很少外出就業。他們認為,這樣的兩年「替代性服役」仍然使他們被迫融入外部生活,並把外界躁動的氣息帶進了再洗禮派虔誠平靜的生活。再洗禮派再次向國會申訴。經過長期的努力,現在的「替代性服役」改為「自願性服役」,阿米緒可以在自己的教會管理的農莊上從事兩年沒有報酬的農業工作,以代替服兵役。


  美國國會作出這樣的決定並不容易。二次大戰對所有的參戰國來說,都是一場慘烈的廝殺。在戰爭接近尾聲之前,誰也說不上勝負的必然走向。在這種非常狀態下,作為一個國家的「多數」,同意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為一些聲稱是「和平主義者」的「少數」抵擋敵人的子彈,其原因僅僅是因為尊重這些「少數」的宗教信仰,假如沒有理性的精神,幾乎是做不到的。


  美國在歷史上屢有無視少數的過去,成為他們迄今為止不斷反省的原因。現在你如果在美國游覽的話,常可以遇到一些歷史紀念牌,記載了插牌所在地發生的一段歷史。有不少這樣的牌子在檢討當年對待印第安人和黑人的不公正。正是這樣的反省使得美國在對待少數的問題上,變得越來越謹慎,也越來越寬容。


  這個國家的多數和阿米緒是有衝突的,但是雙方都以理性為基礎,尤其在處於多數優勢的主流社會一方,逐步地在學會如何尊重少數,以達成妥協。因此,阿米緒雖然是美國公民,但是他們的公民義務和權利與一般美國人是不完全一樣的。


  例如美國的稅收很高,這樣的稅收雖然不在阿米緒傳統的自給自足生活方式之內,阿米緒還是依法納稅。可是另一方面,他們也和政府達成協議,他們以傳統方式頤養天年,從不出現老無所養的問題,他們不享受美國的老年福利金,也就不繳納稅收中用於社會養老的社會安全基金。他們也不承擔美國公民的一項重要義務,就是他們不擔任法庭的陪審員。因為在他們的宗教信仰裡,只有上帝有權判定人們的罪孽或清白。


  在歷史上,美國法律與阿米緒的一次最大的衝突,是在教育領域發生的。這場衝突,很典型地反映了「少數」與「多數」在文化上的差異可以有多大。


  阿米緒的傳統學校是所謂「單室」學校,顧名思義,學校只有一間房間。它也只有一個老師,所有的孩子都在一起上課,為的是讓他們學會互相幫助。美國人一貫認為,選擇怎樣教育子女,這是父母的權利,美國歷史上延續至今一直有家庭學校的做法。問題是,阿米緒還認為,孩子讀書到十四歲,相當於八年級,就夠了,從十五歲起就應該到農田裡干活了。他們認為外面的孩子從十五歲開始的高中教育對阿米緒是有害無益的。可是,教育立法和他們的教育方式直接衝突。


  美國的教育管理權歸屬各州,對中小學最有發言權的是各地的學校理事會,由家長和教育界人士共同組成。各州的議會有教育立法權。為了維持整個社會全體民眾的教育文化水平,各州議會在十九世紀末就先後立法實行強制性的義務教育。各州的普及教育立法是順應時代潮流,立足於提高全民文化水平,深得民眾的支持。至今為止,我還很少聽到有其他人反對義務教育法規的。當阿米緒所定居的那些州開始立法規定強制教育至十六歲時,阿米緒教徒教育自己孩子上學只到十四歲的做法就違法了。


  阿米緒當然也理解,州政府在教育上的強制立法,並沒有惡意。但是他們認為,公立學校的教育方式,會引導他們的孩子脫離他們代代相傳的宗教追求,是對他們的宗教傳統的威脅。這不是沒有道理的,專家們曾經指出,再洗禮派的教育,在維護傳授價值觀念方面起了不可低估的巨大作用。對於他們來說,能否自己教育子女,等於自己能否生存延續。


  少數人不可以借著不同意而不服從法律,這是美國的游戲規則。唯一的合法途徑是申訴,而少數人的合理申訴能夠得到公正的對待,也是游戲規則能夠操作下去的前提之一。


  1972年年底的一天,最高法院大法官以壓倒多數做出了有利於阿米緒的判決。首席大法官沃倫在判詞中指出,現代中等教育所教授的內容和價值同阿米緒宗教生活的根本方式有尖銳的衝突,強制實行的教育法規侵犯了阿米緒教徒的宗教自由權利。


  在最高法院的判詞中,沃倫·博格首席大法官寫下了如下這段現在還常常被人引用的話:


  我們不可忘記,在中世紀,西方世界文明的很多重要價值是由那些在巨大困苦下遠離世俗影響的宗教團體保存下來的。沒有任何理由假設今天的多數就是「正確」的,而阿米緒和類似他們的人就是「錯誤」的。一種與眾不同甚至於異僻的生活方式如果沒有干涉別人的權利或利益,就不能僅僅因為它不同於他人就遭受譴責。


  最高法院的判決,一勞永逸地解決了各州與阿米緒在教育問題上的衝突,沃倫大法官的判詞,更是對長久以來的思考和反省,做出了一個總結。制度要求少數服從多數,同時要求多數不能壓迫少數,不能侵犯少數的自由和權利。要做到這一點,在制度的設計上,一開始就要為持不同意願的少數預留下申訴、辯解和反抗的渠道。在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一致之下,仍要為百分之零點一的異見留下呼吸的空間。這也是美國法律強調個人的憲法權利必須歸屬個人,而政府「不得立法」侵犯這種權利的根本原因。


  如果法律不打算保護千分之一萬分之一,也就保護不了「百分之五」,那麼,「多數」本身也就岌岌可危。我們曾經習慣於法律對「百分之五」的不予保護,這是因為,當我們身處「多數」之中,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多數」就是對的,我們只知道慶幸自己不是少數。誰也沒有想過,今天你不挺身而出保護你所不同意甚至不喜歡的百分之五,你怎麼有把握下一次你不在另一個百分之五中呢?今天你看到與你無關的百分之五遭受的不公正扭過了頭去,下一次輪到你的時候,你還向誰去呼喊呢?


  一個社會要發動成千上萬的人並不難,要達到多數人的一致也不難,難的是公正善待只有百分之幾的少數。有時候,少數顯得如此人微言輕,他們的生死存亡是如此地微不足道,可是,能否保證這微乎其微的少數得到公平的善待,恰恰是檢驗文明和人道的試金石,也是決定能否長治久安的一個關鍵。


  也許,最平凡的阿米緒正默默地以他們的存在,在給人類講述著一個並非無足輕重的故事。


摘錄《掃起落葉好過冬》

2019年10月26日 星期六

光宅寺慧忠國師

  常州僧靈覺問曰:「發心出家,本擬求佛,未審如何用心即得?」

  師曰:「無心可用,即得成佛。」


  曰:「無心可用,阿誰成佛?」


  師曰:「無心自成佛,成佛亦無心。」


  有人問:「如何是解脫?」

  師曰:「諸法不相到,當處解脫。」


  曰:「恁麼即斷去也。」


  師曰:「向汝道諸法不相到,斷甚麼!」


  魚軍容問︰「師住白崖山,十二時中,如何修道?」

  師卅︰「惺惺直然惺惺,歷歷直然歷歷。」


  師與紫璘供奉論議。師陞座。

  奉曰:「請師立義,某甲破。」


  師曰:「立義竟。」


  奉曰:「是甚麼義?」


  師曰:「果然不見,非公境界。」便下座。


  一日,師問紫璘供奉:「佛是甚麼義?」


  曰:「是覺義。」


  師曰:「佛曾迷否?」


  曰:「不曾迷。」


  師曰:「用覺作麼?」奉無對。


  奉問「如何是實相?」


  師曰:「把將虛底來。」


  曰:「虛底不可得。」


  師曰:「虛底尚不可得,問實相作麼?」


  師上堂:「禪宗學者,應遵佛語。一乘了義,契自心源。不了義者,互不相許,如師子身中蟲。夫為人師,若涉名利,別開異端,則自他何益?如世大匠,斤斧不傷其手。香象所負,非驢能堪。」

  僧問:「若為得成佛去?」


  師曰:「佛與眾生,一時放卻,當處解脫。」


  曰:「作麼生得相應去?」


  師曰:「善惡不思,自見佛性。」


  曰:「若為得證法身?」


  師曰:「越毗盧之境界。」


  曰:「清淨法身作麼生得?」


  師曰:「不著佛求耳。」


  曰:「阿那個是佛?」


  師曰:「即心是佛。」


  曰:「心有煩惱否?」


  師曰:「煩惱性自離。」


  曰:「豈不斷邪?」


  師曰:「斷煩惱者,即名二乘。煩惱不生,名大涅槃。」


  曰:「坐禪看靜,此復若為?」


  師曰:「不垢不淨,寧用起心而看淨相?」


  問:「禪師見十方虛空,是法身否?」


  師曰:「以想心取之,是顛倒見。」


  問:「即心是佛,可更修萬行否?」


  師曰:「諸聖皆具二嚴,豈撥無因果邪?」


  又曰:「我今答汝,窮劫不盡。言多去道遠矣。所以道:說法有所得,斯則野干鳴。說法無所得,是名師子吼。」

2019年10月24日 星期四

奸臣趙高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最後一次東巡,在返回途中病死,趙高把秦始皇要其大兒子扶蘇繼位的詔書,扣留不發,威逼利誘丞相李斯。李斯屈服,與趙高合謀篡改詔書,賜扶蘇死,立始皇二兒子胡亥為帝,是為秦二世。

  胡亥為報答趙高擁立之功,拜趙高為郎中令,從此,趙高成為二世皇帝胡亥的大內總管,是胡亥最親近的大臣。


  趙高得勢後,胡作非為,清除異己,殺人很多,怕二世知道真相,追究他的責任,趙高就想出辦法,使二世與大臣隔絕。


  他對二世說:「天子所以貴者,但以聞聲,群臣莫得見其面。」接着像是特別關心二世的樣子,繼續說,「陛下年輕,未必事事皆通,如果上朝,處事不當,則示短於大臣。不如居深宮,學習法令,事來則處之。這樣,大臣既不敢欺騙陛下,又稱陛下聖主,一舉而兩得。」


  糊塗的秦二世胡亥竟然聽信了趙高這些鬼話,從此,居深宮之中,日事宴樂,不再上朝,而趙高呢,則成了二世的代言人。


  把二世與群臣隔絕後,接下來,趙高開始除掉丞相李斯的驚天大陰謀。他對李斯說:「關東盜賊成群結隊,皇上還急急徵發徭役修繕阿房宮,聚狗馬無用之物。我想諫阻皇上,覺着自己位卑職小。這是你丞想的事情啊,你為什麼不去見皇上,勸阻他呢?」


  李斯哪裏知道這是趙高設下的圈套,毫不懷疑地說:「我早就想進去向皇上諫言了,只是皇上住在深宮裏,不上朝,我沒有機會見到皇上呀?」


  李斯一臉着急,正中趙高下懷,趙高說:「你要是真想進諫,待皇上空閒沒有事的時候,我給你通報就是,那個時候,你馬上去見皇上。」李斯很是感激。


  趙高是可以天天見皇上的,皇上清閒的時候有,但這個時候,他絕不會讓李斯來見皇上。待皇上宴樂正歡,宮女在二世前嬉戲歌唱時,便着人告訴丞相:「皇上現在正閒着,可以奏事。」


  李斯急急來宮門,要求奏事,被二世回絕。接下來,在趙高安排下,李斯都是在二世歡宴正酣,宮女簇擁下要求奏事。這樣一連數次,二世終於發火了,罵丞相道:「平常我閒着的時候,丞相不來,我一開始宴樂,他就來了,丞相這是瞧不起我,存心讓我難堪!」


  這個時候,趙高覺得二世對丞相已不高興了,便趁機進言給二世說:「丞相參與沙丘之謀(指矯詔殺扶蘇,立胡亥為二世事),是想讓皇上封他為王,分他土地。」又說:「李斯之子李由與反賊陳勝有勾結。」二世對李斯有了懷疑。


  李斯知道後,十分緊張,立馬上書二世,揭露趙高,指出趙高心術不正,有叛亂之心。要求除掉趙高,消除隱患。二世對趙高十分龐信,哪裏聽得進丞相的意見。二世不僅不懷疑趙高,還把李斯的揭發告訴了趙高。


  於是,趙高進一步誣陷李斯說:「丞相害怕和討厭的唯有我,我死後,他一定會像田常亂齊國那樣篡位的。」這話說的太歹毒了。二世聽信了趙高的讒言,把李斯交於趙高懲治。


  趙高嚴刑拷打李斯,強迫李斯承認與兒子李由一起謀反。李斯經受不住折磨,屈打成招。接着趙高又令十餘人,冒充朝廷命官,審訊李斯。李斯申述冤枉,說出真相,總是遭到一頓毒打。


  後來,二世親派官吏複查李斯案情,李斯以為又是趙高的人,不敢再說真話。這是李斯申冤的一次絕好機會,卻被李斯錯過了。再聰明的人,也有抓不住時機的時候,可惜!


  於是,二世對李斯謀反信以為真。二世二年(公元208年)7月,李斯具五刑,即先在李斯臉上刺字,然後割鼻子,再砍掉左右腳,接着用鞭杖或竹板活活打死,把頭割下來懸掛在木杆上示眾,最後當眾將其屍骨剁成肉醬。夷三族。


  一代名相李斯,就這樣慘死在同朝為官的趙高手中。

2019年10月23日 星期三

悟境的差別

蓮生/文

  三賢異七聖。青眼慕青蓮。


  乞飯從香積。裁衣為水田。


  上人飛鍚仗。檀越施金錢。


  跌坐簷前日。焚香林下姻。


  寒空法雲地。秋色靜居天。


  身逐因緣法。心過次第禪。


  妖魔空費力。慧目超三千。


  這首詩指出一種悟境,此悟境縱然有差別,但祇有上下之分,卻無左右之分,我的意思是說悟境之差別,在高明或次等,祇要不走邪徑,自然非賢即聖。


  黃清華律師告訴我一個故事。


  以前有一位財主,經營數家企業公司。土地房子無數,但他的生活非常儉樸,儉樸得接近於吝薔,他非但捨下得自己吃穿,甚至對慈善捐款一毛不拔,在居家門口貼上「僧道無緣,聾啞自處」,表示僧人或道土化緣,一律不給予。聾子或啞巴,請他們自己想辦法,他仍然一毛不拔的。


  這位財主檀越,「自以為是」的過一生,總認為人生祇是賺錢,錢多了,名譽和一切都會有了,於是,他祇是賺錢,不停的想辦法賺鈔票。


  有一天,下了一場雨,院子裏低窪的地方積了一點水,地上也滑溜溜的,財主的年紀大了,他順步走向後院,無巧不巧的竟然一不小心的滑了一跤,這一跤跌得不輕,一頭栽在低窪的積水處。鼻子浸在水中,他一時的暈眩,使財主爬不起來,雙手無力動彈,接著,因為鼻子和口皆在水中,呼吸漸漸困難,他腦海中雖想抬頭,但頭顱如千斤重擔,彷彿有人壓住一般,頭兒抬不起來。


  在這一瞬之間,他知道完了,一切都完了,金錢、企業、房子、土地、妻兒、名譽,等等圍繞在他身旁的一切,全部在一剎那化為烏有。他昏迷了,甚至連他自已也不存在。此時,剛好有一個老傭人出來看見,趕快的上前把主人的身體翻轉,在叫人幫忙,抬到房子裡,急忙的請來醫生打強心劑,幸好心臟又跳了,呼吸又正常了,財主活了過來。


  他醒來之後,第一件事,便是走到金庫,把金庫的門打開,對看老傭人說,把所有的錢,全部清點清楚,樂捐給慈善機構,一聞別人貧困,如同自己貧困,盡力去幫助須要被幫助的人。他的作風在一剎那之間全部改變,人生觀全部改變。


  黃清華律師說:「這位財主的改變就是悟。」「悟境」使財主全懂了。


  我讀佛經,知道人間若將身心放逸,迷醉於五欲,或者苛刻一生,都是妄想非實的,這都是人生障礙。而悟境是,勤修身心,奉行善德,將此善行去影響別人;看見那些迷惑的人失去正念,沉淪放大黑暗的人慾橫流之中,我們要現出智慧的燈去提醒迷惑的人。


  「悟境」就像黑暗的大地,突然間來一個閃電,驀然把一切看得一清二楚,此時的恍然大悟,正是整個人生觀的改變,有了「悟境」的人,才算看清某方面的真面目,如此,一個人的行為,也會因為境界的領悟,改變了整個過去的行為,重新踏出人生的第一步。


(省略)


盧勝彥文集第036冊《傳奇與異聞》悟境的差別

2019年10月22日 星期二

社鼠惡犬

  齊景公有一回請教晏子說:「治理國家憂患的是什麼呢?」

  晏子回答道:「憂患社鼠。」


  景公聽了不明白,於是又問:「這是怎麼說?」


  晏子回答道:「神社,是用木材建造再加以粉刷而成,於是老鼠認為有隙可乘,便托身於其中。如果用火熏它,怕會燒掉木材;引水注灌,又怕會弄壞墻壁。如此,老鼠不可得而消滅是因為神社的關系。 」


  「一國之內,也有這樣的社鼠,便是人主左右的近侍。他們對內蒙蔽善惡,淆亂君上視聽,對外又賣弄權術,魚肉鄉里百姓。不消滅他,怕他違法亂紀;要消滅他,他卻又被人主所鍾愛、庇護。這也可以說是國家的社鼠啊! 」


  「在宋國,有位賣酒的人,他的酒器擦拭得很潔凈。可是他的酒都放酸了,也賣不出去,於是向鄉里人打聽原因。鄉里人告訴他說:你們家的狗實在是太兇了,有人提著酒器要去買酒,狗迎頭就咬,這就是酒之所以放酸還賣不出去的原因啊!」


  「一國之內也有猛狗,那就是有權的佞臣啊。有道德學術的人士,想晉見萬乘之主時,那些權位之佞臣就像惡犬一般,迎面狂吠,這也可說是國家的猛狗啊。左右的近侍為社鼠,有權之佞臣為猛狗,君主安得不受蒙蔽,治國又安得不引為憂患呢?」


  又有一回,齊景公問晏子道:「辦理政事所患的是什麼?」


  晏子回答說:「患在善惡不能分明。」


  景公於是問道:「那如何能明察善惡呢?」


  晏子回答說:「審慎地選擇左右的親信。如果左右親信良善正直,則朝廷百官便各得其所宜,善惡自能分辨清楚了。」


  當孔子聽說這件事以後,稱贊道:「晏子講的這番話,實在很有道理啊!善人進用,則不善之人便無由而入了;不善之人進用後,那善人也無由而入了。」


  晏子所講的這個寓言說明,有些地方的壞人壞事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打擊和遏制,就需要仔細查一查他們背後是不是有什麼庇護者。

錯誤的修行

  我在西藏家鄉有一個修行者,剛開始的時候很精進,並持空行母的咒;邊持咒邊大禮拜,總共持咒五百萬遍,大禮拜也拜了五百萬拜。他修行的地方在一條河流對面的山洞。雖然完成了五百萬個大禮拜,也持了五百萬遍的咒,但因為他沒有真正發起去利益他人的心,卻一直希望自己能得到什麼樣的證悟,希望馬上得到什麼善報;以這樣的意樂去苦行,結果並沒有得到什麼證量。

  有一次他很好心對我說:「你也應該要修一修佛法。」


  過了一段時間,他又講一次:「你還是去修一修比較好。」


  後來我就跟他說:「所謂的修行,要修的是我們自己內心。讓這個內心變得越來越好,越來越善良,這樣就是修行,這是最好的修行。你大禮拜、持咒這麼久了,有沒有感覺到自己內心有所改變?有沒有變得比原先更好?」


  他考慮了幾分鐘後說:「好像沒有變好,內心好像變得比以前還壞。」


  我就跟他說:「假如你內心比以前還來得壞,那說明了你修行的方法錯了。你在山洞裡修行了這麼久,按理來講,在聽到敵人打進來的時候,應該修忍辱才對呀!不應該去迎戰,但是我聽到的是,你去跟別人爭吵,也聽說你去打仗,打輸了才跑到這裡。你自己不是也常會講這些忍辱的道理嗎?」


  他又思考了一下說:「那我苦行這麼久,真的沒有修對嗎?」


  我說:「你不是拜了五百萬個大禮拜嗎?那可能積了很多福報,這可能是一種修行。另外,你不是持了很多空行母的咒嗎?我覺得這不是一種修行;因為你是以另一種動機去做,你並沒有去看看自己的內心、發起真正的菩提心,卻一直在持這個咒,這可能不是修行了!」


  他長考一段時間後,認同了我的看法。後來他來跟我道歉:「很慚愧,我不知道你才是真正的修行人,還在修行人面前講『你要修行』。自己沒有真正在修行,卻以為是在修行,很慚愧。」


※ ※ ※


  心乃一身之主宰,處世如不能注重心要,則處世必將受損,而且無任何的收穫,蕩茫度過一生,甚且將造許多業孽而不自知,故此,盼多加研議重要之心義,俾供處世之參考,使世人在生活旅程上,處世可達平坦之道途。


  一、要存善心:


  人性本諸於善,然而因生活的環境影響,把這顆完美之善心蛀壞了,因而在處世上產生不少困擾之問題,也因此造成了不少處世上之難題。常聞到,我本真善心待人,為何他人對我並不儘然?使我本善之性搖動,跟隨著善念也變,否則難存世道。其實這完全錯了,因處世如不能存此心要,整個世界就不知要壞成什麼樣子?如世人能抱存著善心面對一切,則事無不克,且處世必可達于圓滿,不管他人如何處待,己身必須堅持善根,則必是處世上之能者,不可輕視之。


  二、要存慈心:


  慈乃仁之表現,一個人如不能存有慈心,那麼所留在身上的必是狠心。又人與人相處,或人與其它生靈動物,或是人與其它事物相處,缺乏了慈心,那怎能相和?必定是日日夜夜交互鬥狠,時時常常相爭,你不愛我,我不珍惜你,則人生何以生活?人人又如何相處?將成為恐怖的世界,與地獄受苦之黑暗則何異?故世人當本慈心,你關心我,我照顧你,那麼人生是多麼和諧安詳,盼世人能多體悟之!


  三、要存佛心:


  佛心乃系【自在】之心,不要把他看成深不可測之海底心,其實佛心即是【人本之良心】,人與人相處,尤應本著良心相待,這才是為人之道,良心即是你佛心的顯照,處處如此,每每這樣,付出良佛的心,則你處世必定能成功圓滿,就不會苦歎處世之難也。


  四、要存功德心:


  世人為何歎息世道窮末?為何唉苦世道不良?往往就是缺乏功德心之故,他人如在處世上有缺陷,不能設法使他改進,不能設法從旁糾正,只管好自己就心滿意足,如能設法去除他人錯處,那你的功德心就顯露了,但是世人能如此作的並不多。因你能促使他人無缺點,而你在處世上又那麼完美,使他人與你同善,則整個處世上不就沒有了困難嗎?到此,你就會認為世上是多麼綺麗美好,也就沒有處世之關節了。


  以上四心要,提供世人處世上之參考,希望能了悟其含意,走完人生的旅程。


處世真詮-第四回 處世心要

2019年10月20日 星期日

善惡本性

  孟子的弟子公都子問他說:「告子說過:『人的本性沒有善和不善的分別。』也有人說:『人的本性可以是善良的,也可以是不善良的,因此周文王、周武王統治時期,人們的本性就越來越善良,周幽王、周厲王時期,人們的本性就變得越來越不善良了。』

  也有人說:『有的人本性是善良的,有的人本性是不善良的。因此說,即使有堯這樣好的君主,也會出現象這樣壞的百姓;有瞽叟這樣不善的父親,卻又有舜這樣好的兒子;紂王如此殘暴卻坐上了君王,但是,卻有微子啟、王子比干這樣好的叔父和臣子。』如今,先生您說『人性本善』,難道他們說的都不對嗎?」


  孟子說:「每個人他的本性都應該是善良的,這個是天生的趨向,所以說人性本善。對於那些不善良的人,並不是他們的本性不善良,這和本性是沒有關係的。每個人生下來就具有同情心,這是與生俱來不可改變的。每個人生下來就有羞恥心,這是人的本性。恭敬他人的心,每個人生下來也是有的。同樣是非之心,也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所謂同情之心就是仁,所謂羞恥之心就是義,恭敬之心就是禮,是非之心就是智。


  如此說來,仁、義、禮、智並不是他人給予的,而是每個人天生帶來的,人性本善,至於那些不善良的人只不過是不向自己的內心索取仁、義、禮、智罷了。因此說:如果索取就會得到,不索取就會失去。人和人之間之所以會有差別,甚至會相差數倍、數十倍、數百倍,就是因為他們不向自己的內心探求的原因,善於探求的人則會越發善良,而不探求的人則會距離仁、義、禮、智越來越遠。


  《詩經》說:『上天創造的人類以及任何事物都是有他的規律的,百姓的本性,就是喜歡良好的品德。』孔子是這樣評價這首詩的:『寫這首詩的人才是真正懂得道的人!因此天下的事物都是有它的規律的,百姓的本性就是喜愛良好的品德。』」


※ ※ ※


  昔時先秦時期,有二位大思想家,即孟子與荀子;此二聖對人性之看法,是迥然而對立。孟聖曰:人性本善,荀聖曰:人性本惡。是以故,後世對人性之善惡所本,即乃依此二聖思想、學說而衍生。


  吾今夜,不是論斷人性本善、或本惡,乃是闡述,不論人性本善或本惡,其本質是什麼?二聖對人性之主張,雖然對立,但取向有一共通點,即認同需要由仁義禮智等,加強教育。


  因為,孟聖認為人本具仁義禮智等善性,只是需要加強教育;但是荀聖認定人性本惡,因此,必要加強道德仁智禮義等之教育。至此,二聖只是對於以在世上所行善惡之針砭,認定不論是善是惡,均需加強道德教育,否則,縱然人性本善,不知善為何物,若屬人性本惡,不知仁智禮義,不受道德束縛、規戒,則如脫韁野馬,世上盡皆惡人。


  然則,人性之本質是什麼?眾生依二聖之主張、學說,恐亦不能完全明瞭。所以,吾直言論斷人性之善惡之本賦,乃來自夙世造作之業障。試看眾生,有仁慈悲憫者,有善良、知書達禮者,有寧捨自身性命而救人,但也甚多自私自利,更有凶心惡膽,為非作歹。雖然,此乃後天環境及學習過程中,重要之關鍵。但是,在出生之前,十殿輪轉之際,已經明確註成;今生因善惡業,所形成心地仁慈善良或窮極凶惡。換言之,人性本質上,在投胎之際,已形成善、惡之賦性,只不過,是窮凶極惡,或者善良慈悲,可在道德教育過程中,使此本性扭轉,或者薰陶學習而有改變。


  因此人性本善或本惡,其關鍵是在投生所形成善惡業,職是故,眾生當下廣行善德,即是為未來世,形成性善之關鍵動能


拱衡雜誌第294期-述論:本質

2019年10月19日 星期六

無分別心

蓮生/文

  我們瞭解,六道眾生最苦之處,就是「地獄道」,地獄道是罪惡眾生死後墮落之地。由於在地底下,故名地獄。


  地獄分三類:


  一名根本地獄,有八熱八寒之別,是十六大地獄。


  二名近邊地獄,即是八熱四門的十六遊增地獄。


  三名孤獨地獄,在山間、在曠野、在樹下、在水濱、場所不定。為各人別業之所感,因此苦報及壽命,亦各不同,若論受苦,根本最甚,近邊次之,孤獨又次之。


  我曾經如此說:「地獄何處有?人間就有,大醫院的手術間即是,裏面有開腦大地獄、開心大地獄、換腎大地獄、剝皮大地獄、拆骨大地獄、刮肉大地獄、拔牙大地獄………。」


  算來,大醫院的手術間,是孤獨地獄之一。


  我也進過此等地獄,是拔牙大地獄,果然苦也。


  在所有菩薩之中,地藏菩薩的誓願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大菩薩,因其發了大願望,是濟度五濁惡世界中的一切眾生。


  釋迦牟尼佛曾對地藏菩薩說:「吾今在忉利天中,於百千萬億不可稱不可說一切諸佛,天龍八部大會中,人天諸眾生中,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以咐屬汝。」


  所以,地藏菩薩,在六道中各有顯現:


  一、金剛願地藏──左手持人頭幢,右手結甘露印,專主救濟地獄道。


  二、金剛寶地藏──左手持寶珠,右手結甘露印,專主濟度餓鬼道。


  三、金剛悲地藏──左手執錫杖,右手結接引印,專主度畜牲道。


  四、金剛幢地藏──左手持金剛幢,右手施無畏印,專主度阿修羅道。


  五、放光地藏──左手持鍚杖,右手結與願印,專主度人間。


  六、頂天賀地藏──左手持如意珠,右手結說法印,專主度天道。


  地藏菩薩最神奇,是顯現閻魔身(閻羅王身),在地獄,度最苦最惡的種種生靈。


  有一位大法師,曾至我處,問:「地藏菩薩為何言: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我答:「願力第一。」


  又問:「汝為何誓願追隨地藏菩薩?」


  我答:「當仁不讓。」


  再問:「地藏菩薩本尊的口訣是什麼?」


  我答:「無分別心。」


  為什麼地藏菩薩本尊的口訣是「無分別心」?


  我認為,分別心是一切的惑障,分別是由邪師邪教邪思維等後天環境的養成,會升起見惑、易斷。我們一般眾生意識常隨著六塵的種種境界而起分別,例如:


  一、這人長相醜陋,我不願度。


  二、這人聲音粗啞,我不願度。


  三、這人身中發惡臭,我不願度。


  四、這人幹盡壞事,我不願度。


  五、這人身子殘障,我不願度。


  六、這人邪思邪念,我不願度。


  然而,地藏菩薩,不但入地獄,且常住地獄,不惟常住,且常樂地獄,甚至莊嚴地獄,把地獄變為佛國。


  惡人可變善。


  地獄化佛國。


  這是「沒有高下貴賤深淺的分別」,這是「對一切眾生愛念相同毫無怨情的分別」。


  這即是「自他平等的慧」。


  由「無分別心」進入「從空入假的平等觀」,產生了平等性智。


  這「無分別心」是去掉對一切事物、理論、思想以及意見等的執著,達到「地獄即佛土」,「地獄眾生也是佛」的境界。


  我以為,地藏菩薩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個本誓就是「無分別心」,度眾生不必選擇,這樣廣大的誓願,正是「平等王」,成就眾生平等成佛之密法。


盧勝彥文集第75冊《真佛法中法》地藏菩薩本尊口訣─無分別心

愛的教育

  近代教育家夏丏尊曾經在浙江一師做舍監。看見學生玩狗,他要嘮叨一句:「為啥同狗為難?」

  放假了,學生走出校門,他要在後面喊一句:「早些回來,別喝酒啊!」學生走遠了,他還要踮著腳在後面再補充一句:「銅鈿少用些!」


  因為他什麼事兒都管,婆婆媽媽的,大家索性稱他為「慈母」。


  有一次,一位同學在宿舍裡遺失了東西,告到夏丏尊那,並且說出了懷疑對象,希望夏丏尊去搜查。


  夏丏尊一時非常為難,搜查學生鋪位,他是萬萬不肯的,覺得這有辱學校和學生尊嚴,可是,學生丟失的東西若不找回來,他這個舍監也當得太不稱職了。


  為了找到解決辦法,他愁眉苦臉地到處找同事幫忙出主意,結果那些主意要麼他不屑於做,要麼太過偏激沒法做。思來想去,最終,他決定來個絕食捉賊。


  他在宿舍樓外貼了個告示,讓偷東西的學生速速前來自首,並說犯錯不要緊,誠實承認依然是好學生,如若不然,便是他這個舍監的失職,是他沒有教育好學生,他願絕食謝罪。學生一日不來自首,他便一日不肯進食。


  此告示一經貼出,立即轟動全校,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到了夏丏尊身上,密切關注著事態發展。夏丏尊說到做到,從告示貼出之時起,便滴水未進。最終,那位偷盜的學生受不了良心的譴責,主動找到夏丏尊承認錯誤,並交出了所偷的東西。


  學生犯錯,他痛心疾首,卻又不願大肆搜查傷害學生的自尊,絕食之舉,表現出他對學生充分的信任和疼愛,這份愛和信任最終讓學生受到感化,從而迷途知返。


  夏丏尊曾說:「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 ※ ※


  愛乃牽連廣泛,且以真情付出於他人,如父母對子女之關心疼愛,子女縱有不對,父母總是疼惜有加,不忍見兒女情緒低落,或被打擊傷害而心痛不已;因此也常有父母因護子心切,而受子女牽累,卻也毫無怨言。


  至愛存於人間,悠悠歲月長伴於人,是人天性之一;但人既有天賦之至愛,為何社會尚有受漠視的一群人呢?說是心殘,或說是因果報應,或許皆有關連;但是最主要還是人心泯昧所致,再契合業因而造下惡業;如此之惡孽,造成社會有受不到溫馨關懷的人;因此個人泯昧人性的結果,由社會承擔,形成共業現象。


  真性已失,道德沉淪,故未法時期仙佛迭降鸞訓,開示眾生明白,道德以及倫理綱常理應足備而為修道根本,如此可端正社會風氣,淨化人心,進而昇華真情大愛利人間。希芸芸眾生明白,塵世間處處角落,都有待爾真愛之人。


談心論道話家常-述論:真愛利人間

2019年10月18日 星期五

前世挑撥離間人

  「今生吐血為何因?前世挑撥離間人。」

  經文明白告訴世人,人的語言是用來溝通,非是用來造業。世人時常出言不慎,忽略口德,也常有因故挾怨到處散撥謠言,損人名譽說人是非,更有惡心報復,借用各種言語或手段來挑撥離間報復別人。此等等作風有損人格更損德行。終會遭受造作的因反撲傷害自己。是以凡世間人在言語之中皆要謹言慎行,莫因一時之快,造下無法解脫的果報。


  實例闡述:曼谷有一少年,今年十九歲姓名李○泰。從小就體弱多病,肺部心臟都不好,牽纏隱藏性病症,李氏打從十五歲起,就一直有莫名的吐血狀況發生,父母雖有帶往醫院求診,但都察不出病因,只有向其父母說肺部心臟不佳而已。


  李氏少年的吐血病疾牽纏四年餘,已有近四十次病發,每一次吐血就暈眩倒地被送醫,生命雖無立即性的危險,但可說損傷身體嚴重。經醫學的治療四年多,無有好轉。李氏少年何故今生受此病症磨苦?


  原因乃在李氏少年前世造深缺德事,惡心造謠,凡與人結怨就處心積慮想要報復對方,期中不但離人父子親情,也陷人名聲名譽受損,種種造因與惡口缺德種下今生承受果報諸苦。李氏前世非止於惡心挑撥離間,更還對寺廟修行人不敬,每逢寺廟佳節法會,佛門清靜茹素供佛,李氏卻皆大肆殺生,帶往佛寺供佛,佛門弟子本善言勸導,奈不但不接受勸言,還到處造謠損及佛門聖譽,綜其造因,今生病疾果報需受苦至老,若無虔懺前業難釋消果報啊!


  世人莫認為言語說說沒什麼要緊,宜慎一句失言必種下禍端,有言道「禍從口出」不是嗎?


三世因果傳記-經章三十八:「今生吐血為何因?前世挑撥離間人。」

2019年10月16日 星期三

六言六蔽

  孔子說:「仲由啊!你聽過六種美德與六種蒙蔽嗎?」

  子路回答說:「沒有!」


  孔子說:「坐下來!我告訴你。


  喜好仁德而不喜好學習,容易受到蒙蔽,不免受欺受騙,反成愚昧;


  喜好才智而不喜好學習,容易受到蒙蔽,不免好高騖遠,輕妄放蕩;


  喜好守信而不喜好學習,容易受到蒙蔽,不免不顧事義,害人害己;


  喜好率直而不喜好學習,容易受到蒙蔽,不免過於急切,變得偏激;


  喜好勇力而不喜好學習,容易受到蒙蔽,不免冒失爭鬥,釀成禍亂;


  喜好剛強而不喜好學習,容易受到蒙蔽,不免師心自用,粗率狂妄。」


  原文:


  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


  對曰:「未也。」


  「居!吾語女: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


  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


  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


  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


  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


  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 ※ ※


  「玉」珍寶也,隱藏於深山之石也,若不琢而磨之,則與普通之石有何異哉?所以欲成器之玉,必須琢磨,然後而成美玉。


  「人」有才能也,出生於世,若不勤修學問,則不知義理。


  人為萬物之靈,個個均有善性,自幼小時若不送入學校讀書,則長大後目不識丁,就成為明眼實而盲目也。人既盲目不識字,就不知人情義理,無學問就無智慧;無智慧,就不能做事,其所行所為,往往不近人情,背天理而自以為是,此乃失學之故。


  現世態已文明,兒童若到學齡時期,個個都要入小學讀書,並進入中學,此乃義務教育也。可謂已無盲目而不識丁者。但遺憾者,學而不求知,不了悟教育是導人行正,有部份頑兒畢業後,更迷失本性之善良,將學問之智識,用作於邪徑,致貽害社會人群至甚,良可嘆也。


  願世人,上體天心好生之德,多求學、多修身以發揚道德,勤修大道真理,作一個好兒孫,以慰娘心之期望也。


大道心德-論:「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2019年10月15日 星期二

行者的處世

蓮生/文

  我說:


  修行人在人間,如何處世呢?


  專一瑜伽,最好的方法是「閉關」,把自己的外緣,全部摒棄。


  人際關係停止。


  經營謀生停止。


  多利地位停止。


  親情牽纏停止。


  止、止、止、止、止……。


  「守一」。


  一直到成就。


  離戲瑜伽,最好的方法是「上山」。

  眼中只有山與樹。


  耳中只有風與鳥鳴。


  鼻中只有新鮮空氣。


  舌中只有一味。


  身中有空。


  意中無住。


  「守山」。


  一直到成就。


  如果「閉關」及「上山」都不行,那怎辦?我送你三個字:

  一曰:


  慈。


  慈心與人,不造惡業。


  身——守身如玉。


  口——一言有損於人,亦不輕發。


  意——凡事皆為他人想。

  利他可為。

  利己不可為。


  利己利他可為。


  二曰:


  儉。


  借物命當戒殺。


  惜物省著用。


  惜福勿浪費。


  儉於飲食。


  儉於嗜慾。


  儉於言語。


  儉於飲酒。


  儉於交遊。


  儉於應酬。


  儉於思慮。


  ……。


  這儉字,是養天和,養吉祥,養氣,養精神,養德,養身體。


  處世宜慈。


  處世宜儉。


  又慈又儉自然得「靜」。


  三曰:


  靜。


  有靜能定。


  有定能安。


  如此災禍不生。


  福常有餘。


  方有餘地。


  去煩去擾。


  我說:


  如此一來,大隱隱於山,雖處世亦是隱。


  我說,這是心隱,身不隱,亦是身心皆隱。


盧勝彥文集249《來自佛國的語言》 行者的處世

2019年10月14日 星期一

仁慈重於才智

  網路零售大廠亞馬遜的創辦人傑夫貝佐斯在十歲時就很聰明很會算數,例如算汽車每加侖可以跑幾英哩,每天的雜貨要花多少錢等等。

  有一天他坐在祖父駕駛的貨車後面,而祖母則坐在前面的乘客抽菸。


  貝佐斯想到一個有關戒煙的廣告,基本上說每抽一次香菸會少掉兩分鐘的生命,於是他又想算一算祖母這樣抽菸會少掉多少時間的生命?經過一番估計和計算後,他頭伸到前座,告訴祖母他的算法,並說祖母這樣一直抽菸,已經少掉了約九年的生命。


  本來貝佐斯以為祖父母會讚許他算數很厲害和很聰明,沒想到祖母卻痛哭起來,貝佐斯慌了,不知該怎麼辦?


  這時一直沉默的祖父把車停在路旁,並請他出來,貝佐斯以為要挨打了,但祖父只是很平靜地告訴他說:「傑夫,或許有一天你會明白,居心仁慈比耍聰明要困難的多了。」


※ ※ ※


  仁者,慈悲之心也!惻隱之心亦是仁也!仁亦是心德也!為人當有仁心,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別人有錯,當寬宏大量原諒他人。於己則慈悲為懷,戒殺放生,清口茹素。如若有人失意或落難,必懷憐憫之心,不可以其失敗挫折而幸災樂禍,如此則其心態已趨於邪惡;故一個真正仁慈者,此時更應伸出援手,給予他人助力,如此之寬容慈悲那才是真正之仁者。


  《弟子規》中有云:「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意思是說別人之缺點,不須要去揭穿;對於他人之隱私,切忌去張揚。稱讚他人之善行,就是行善;因為當對方聽聞讚美之後,必定會更加勤於行善。而張揚他人之過失,即與做一件壞事無異;若指責批評過於嚴厲,還會給自己招來禍害。


  由上列《弟子規》中所闡述之另一層含意即是:凡你對別人所做的,就是對自己做,因為此舉就如挾弓對空射箭,最終箭矢力盡反而會傷到射箭之人。故孔門四科有: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此四科其道乃終紿一貫。孔門以此教來學,來學之士亦以此學孔子,而德行、言語排在首二位,即可知德行、言語之重要。己所欲,施於人;施人與善,廣種福田;施人與惡,報應連連。一個人若想受到尊重,就要先尊重別人;若期望得到關心,就要先關心別人;若想交到有誠信之朋友,就要先對朋友誠信。一個人若總喜對他人冷潮熱諷,別人也會冷嘲熱諷以對;若經常對人惡言相向,別人也會如法泡製;若經常以晚娘臉孔對人,別人也不會有好臉色相待。正是「量大福也大,機深禍亦深。」而一個人之習氣若持續愈久,其心性所受到之影響也會益發明顯,如殺生者喜殺,修禪者喜清淨,布施者仁慈等,皆是此種道理,世人不可不慎、不知也。

掃業力

  昔時,大長者摩訶男命終,因為沒有兒息,因此波斯匿王以摩訶男無子、無親屬,而將其所留下數千億萬不可稱計的龐大家產,悉數納入作為政府財產。因為摩訶男曾因布施辟支佛後悔,又殺害同父異母的兄弟,奪其財產,因此得到無子繼承家業的果報。針對此個案,佛陀即對波斯匿王說:「一個人造業之後,『業』就會如影之隨形,即使是天涯海角,也會緊緊跟隨,生生死死都不會捨離。」

  佛陀形容業力「如影之隨形」,以「形」來代表眾生,業力就如同影子一般,緊緊地跟隨著每一位眾生,即使「飛上空中也追逐上去,走入山石中也亦步亦趨,鑽進地底下也跟著鑽入,潛入海水中也一同沒入」。每一位眾生,都會依著他的業力而受報,而且「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報;子作不善,父亦不受報。」即使是父子、夫妻之親,也不會有交互替代的錯亂情形發生。因此一念一事,須要謹慎,一動一靜,不可忽略。


  雖然每一位眾生,都是業力在引導人生,但業力不是一成不變的宿命論,而是隨著新增加的善惡業不斷的變化。例如《鹽喻經》中以鹽溶入水來作譬喻:「當一個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時,業力就像一兩鹽投入一小杯水中,水中鹽的濃度非常高,因此必定鹹得難以喝下口。


  但當一個人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時,業力就會像這一兩鹽丟入恆河中,在大量河水的稀釋下,就發揮不了什麼作用了。」以鹽代表惡業,以水代表善業,如果有大量的善業,來稀釋惡業的影響力,那麼,惡業的影響程度,就會相對地變小,反之亦然。因此凡事當慎之於始,非禮不履,非義不行,行行皆善,不使有一件惡行見於日用之間,如此自能全之於終老也。


修道基本功-第卅七章 掃業力

2019年10月13日 星期日

不欺暗室

  從前,在紐約貧民區某公立學校裡,奧尼爾夫人所教的三年級學生舉行算術考試。

  閱卷時,她發現有十二位男孩子對某一題的答案錯得完全一樣。


  奧尼爾夫人叫這十二位男孩子在放學後留下來。她不問任何問題,也不做任何責備,只在黑板上寫下這樣一句話:


  「在真相肯定永無人知的情況下,一個人的所作所為,能顯示他的品格。——湯姆斯·麥考萊。」


  老師叫他們抄一百遍。


  我不知其他十一人有何感想,只知道自己,可以說: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訓。


  老師把麥考萊的名言告訴我們已經是三十年前的事了,我至今仍認為那是我所見到的最好的准繩之一。不是因為它可以使我們衡量別人,而是因為它使我們可以衡量自己。


  我們中間需要決定國家大事的人不多。但我們每人每天都必須做出許多個人的決定。在街上撿到一個錢包,該把錢吞沒呢,還是送交警察呢?這筆交易本是別人的功勞,可以把它據為己有,列在自己的推銷紀錄裡嗎?


  不管有沒有人知道,你必須對得住自己,最好能問心無愧。因為問心無愧可生自信。而自信會使你變得更加有力。

2019年10月11日 星期五

司祿神

蓮生/文

  「神算靈驗」之事,我的事蹟,是世人津津樂道的。


  例如:


  早期,我的部隊(五八零二測量連)副連長魏青萍,手握銅錢,要我即刻算出多少枚?


  答:「十四枚。」


  魏副連長自己都不知道有幾枚,他數了一下,瞪大了眼珠,原來真的不多不少,是十四枚。


  此事使魏青萍皈依佛門,唸佛誦經。


  又有一次:


  一位鐵齒者,嘲笑家人相信我的神算。


  至我處時,瘋言瘋語,盡講一些風涼話。


  我先請他上前。


  他放話問我:


  「你能算出我昨夜做什麼嗎?」


  我答:「打麻將。」


  這位鐵齒者怔了一下,幾乎不敢相信,怎會如此準,他又說:


  「是打麻將沒錯,但,你能算出輸贏多少嗎?」


  這是一個大考驗,眾人皆看著我。


  我答:「八百八。」


  那位鐵齒者大叫:


  「準,準,準,果然準,準得真神,準得令人不敢相信,天下豈有這等事。」


  眾人鼓掌歡呼。


  鐵齒者說:


  「原本自己只輸八百元,輸了就算了,準備走了。後來,鄰座有人向自己借八十元。我自己想,八十元還借什麼,就當成插花吧!結果八十元也輸了,剛好是輸八百八,自己輸八百,他人幫我輸八十,就是這樣。」


  又有一回:


  有一位年輕人根本不相信神算的,他只是被家人帶到我處,他縮在牆角,根本不願向前。


  家人叫他。


  他大喊:


  「神算都是騙人的,是江湖術士,都是騙子、騙子、騙子、大騙子。」


  我很安靜,對他說:


  「這世界有真就有假,騙子是很多,但,你何不認一認,誰是真?誰是假?」


  他答:


  「我不管,反正你是騙子。」


  我說:


  「我能知道你的一些事!」


  「我不相信。」他很倔強。


  我說:


  「你的右腿上擦傷了,而且流了血,昨天你騎機車跌了一跤,是嗎?」


  他瞪大了眼睛說:


  「我從來沒有告訴任何人,連家人也沒有,只我一個人知道,你是如何知道的?」


  他捲起褲管給大家看,右腿上果然有傷,血跡已乾,他自己擦「梅斯里盪」。


  他走向我的座位前,給我神算。


  眾人歡呼。


  一般說來,神算靈驗的事甚多,但也有不靈驗的,如何會不靈驗呢?請聽我一一道來。

  一位高官,欲當局長。


  有三位競爭者。


  這位官員姓鄧,其他三位是趙、陳、梁。


  鄧來問我:


  「可任局長否?」


  我答:「可。」


  經過了約半年之久,局長任命下來,不是姓鄧的,而是姓陳的,姓鄧的大怒,來質問我,當初神算說可任局長,何以今日卻不準了,這還算什麼算?什麼神算第一?根本不靈不應?豈不是騙人嗎?


  鄧問:


  「如何說,你怎麼說?」


  我答不出來。面紅耳赤。


  鄧再問:


  「你不是說可嗎?這是怎麼一回事?」


  我啞口無言,我只得回答:「其實我是不知道的,我只是聽司祿神說的,祂怎麼說,我怎麼答。」


  「司祿神?司祿神在那裡?」


  「司祿神是無形的。」


  「真是廢話。」鄧極度的不滿。


  當我神算不準的時候,當人們質問我的時候,可以想見的,我的處境非常的尷尬,神情自然很頹喪,真的只有無語對蒼天了,我這時候,也只能呼叫蒼天。


  正當此時──


  我的眼前一亮,司祿神出現了,這神吏手書一「淫」字,給我看得一清二楚,「淫」字底下是某月某日。


  我告訴鄧:


  「你犯淫戒!」


  鄧答:「沒有。」


  「某月某日。」


  鄧仍然答:「沒有。」


  我傻了,明明司祿神手書「淫」,又有某月某日,指示非常清晰,怎會可能沒有,我不相信。


  我說:「請清楚想一想。」


  鄧想了想,又仔細的算了算日子,仍然答:「沒有。」


  這時司祿神又指示我,鄧是偷窺鄰女洗澡,我聽了司祿神講偷窺洗澡,心中就想笑,但不敢笑出來。


  我對鄧說:


  「不是私通,而是偷窺鄰女洗澡。」


  鄧一聽,換他傻住了,他不再說話,低著頭走了。


  據我所知,鄧的情況是這樣子的,鄧原本是局長的格,約幾個月前,鄰居搬來一位單身女郎,模樣俏麗,人也落落大方,鄧對她多注意了幾眼。


  鄧有一窗,巧對鄰居浴室。


  某月某日,鄰居女郎沐浴,忘了關窗簾,鄧剛好看見,於是鄧取來望遠鏡,從頭看到尾,從頭看到腳,口中嘖嘖稱讚不已,而內心也極度興奮。


  口中言:「能與此女一度春風,也不枉虛度此生!」


  眼看心想。


  心癢難抑也。


  司祿神說:「雖然鄧與鄰女事情雖然未成,但,鄧窺見鄰女沐浴,應該即時迴避,非但未迴避,竟然從頭偷窺到尾,不但眼動,其實心也動。淫慾之心一發動,雖非有淫事,也已犯了淫戒也,因此削去祿位,須六年後才當局長。」


  又有一回,一位呂固中將到我處。

  呂固說:


  「蓮生活佛盧勝彥,聽說你神算第一,所以今天我來請問你。記得早年,家父母請來一位鐵板神算的葉師父,替我占算,說我十八歲就拿到全國大學聯招的狀元。後來入軍事研究所,二十七歲取得博士學位。三年赴美,又取得另一博士學位。五十三歲時,將官達上將。」


  呂固接著說:


  「這位鐵板神算的葉師父,是非同等閒的師父,要請他批命,一定要重金,他批命也要看人,小命運的他不算,同時要排期預約,並非隨到隨算。葉師父給我批的,非常的準,我真的十八歲時,全國大學聯招得第一名。然而二十七歲取得博士學位,卻差了一些,我二十九歲才拿到博士學位。三年赴美,取得另一博士學位是真的。五十三歲官達上將,這就差了,如今我五十六歲,仍然是中將,始終和上將擦身而過。現在我要問盧師父,請你算算我一生的命運,又何時會當上將。」


  我用我神算的方法,替呂固算了算。


  我手掐「祿」字手訣。


  再按時辰手訣。


  最後用「召請」手訣。


  我唸:


  「咒起翻雲擾海,指向法界虛空,動處如鑰開鎖,靜處如日破洪,照見陰陽交感,現出司祿仙翁。急急如太上老君律令。」


  這咒唸三遍。


  司祿神如一點星光,漸漸變大,出現了。


  我問呂固一生命運。


  司祿神的回答與葉師父所算無差。


  我又問:


  「何以得博士,卻遲了兩年?」


  司祿神答:


  「原本他可以如期拿到博士學位,然而他卻和一些年輕學子,在一次酒後,去了娼家,同學鼓舞他,他為了表示有膽,和一位青樓妓女姦宿一宵。因此,遲了兩年。」


  我問:


  「娼妓一宿,便差兩年?」


  司祿神答:


  「莫看青樓妓女,倚門百媚夭斜,須知君子惜身家,護玉一般深怕。彼自落花有瑕,我終白璧染污,破財傷身誤生涯,染毒罹痾禍大。」


  司祿神再說:


  「遲了兩年,只是小罰,染了毒就死了,博士成了博土,又成了博死。」


  我捲舌無語。


  我又問司祿神:


  「呂固應該在五十三歲昇至上將,又何以今年五十六歲,才是中將,而且未擔任重要職務,何以故?」


  司祿神寫了二字給我,此二字是:


  「莫書。」


  「莫書是什麼意思?」我好奇。


  司祿神答:「人名。」


  「此人和呂固有關?」


  「自然。」司祿神說:「呂固算是世間才士,文武皆備,少壯犯一娼妓,已遲兩年,只是小罰。中年之後,卻不知改過,竟然喜男色,莫書者,弱冠才華,丰姿韶秀之下屬者也,呂固與莫書共聚八年。呂固官至中將已是僥倖,何可有上將重職之想,他只求自己祿位,竟不知已惹下孽障。」


  「呂固將來如何?」我問。


  「報在其子。」


  「其子如何?」


  「絕嗣夭亡。」司祿神說。


  我聽了大駭。


  我對呂固先談差遲二年拿到博士學位的事。


  呂固回答:


  「是有的。年輕時,大夥一起去,大家好玩,想不到就這麼樣,真的遲了兩年。」


  再提到何不能當上將?我寫了「莫書」二字遞了給他看,他看了「莫書」兩字,低頭不語。


  「可有這等事?」我問。


  「有。」呂固點頭。


  呂固站起來,對我說:


  「蓮生活佛盧勝彥,你果然神算第一。然而,我終於也明白了,人的命運,雖有天定,但,事實上也一樣會改變,變來變去,唯在自心。」


  「說得好,希望你自心體會,免得遭報!」


  呂固走時,我給他一張紙條警語:


  「男女居室正理,豈容顛倒陰陽,汙他清白暗羞愴,自己聲名先喪,浪費錢財無算,戕生更自堪傷,請君回首看兒郎,果報昭昭不爽。」


  過後不久。


  呂固果然獨子發生車禍身亡,真的絕嗣!


  司祿神厲害。


  再有一件有關「司祿神」的事──

  有袁茂者,是工廠老闆,業五金。


  早年來問事。


  司祿神答:


  「十五年後,大富商。」


  結果是,約十多年後,袁茂經營的工廠倒閉,袁茂因借貸太多,負債纍纍,逃到國外,從此流亡海外,無法回到自己的國家。


  袁茂在海外很辛苦,他在跳蚤市場擺地攤,收入非常微薄,他也當建築工人,原本是工廠老闆,如今卻在屋頂上爬來爬去,結果建築不是內行,被辭退。


  袁茂在一家餐廳打工,勉強糊口。


  後來,袁茂在海外,查訪到我住的地方,坐了灰狗巴士,趕來找我。


  他在灰狗巴士上,共搖晃了三天兩夜。


  我清晨看見他,嚇了一跳,昔日的袁茂,西裝筆挺,油亮的頭髮,出門有黑色大轎車,有司機及秘書。今天的袁茂,一頭灰白髮,不修邊幅,一件破夾克,皺紋爬滿臉,風塵僕僕,一幅潦倒的模樣,狀至可憐。


  我請他進屋內,倒了一杯熱牛乳給他,又請他吃了麵包,他連早餐都未吃。


  袁茂問:


  「司祿神說十五年後,我會成大富商,如今?」


  「現在幾年了?」我反問他。


  袁茂用指頭算了算:


  「剛好十五年,司祿神不準了,你神算不靈了!」


  「我。……」我回答不出來。


  袁茂一臉的委屈及無奈,問:


  「怎會不準不靈呢?」


  「這。……」


  袁茂說:


  「當年,我的工廠做的最輝煌的時候,也曾請你到工廠來看風水地理,依照你的意思,改正了缺點的地方。也曾請你神算,你說十五年後,一定大發,十五年後是人生的最高峰。如今,正好十五年後,我潦倒如此,你怎麼說?」


  「我,我也不知道。……」我汗涔涔下。


  袁茂說:


  「現在,我走投無路,你說我怎辦?」


  「我再幫你算算如何?」


  「算?怎麼算?」他似乎有點火大。


  我閉上眼。


  竟然看見司祿神,左右手各牽了一個小孩。


  「誰的小孩?」我問。


  司祿神答:


  「袁茂的水子靈。」


  呵!我知道了,袁茂在這十多年中,殺了生,拿小孩子,所以有兩個水子靈。


  我說:


  「袁茂,你殺了生,你的女人墮胎拿了兩個小孩。」


  袁茂答:「墮胎的多的是,罪有那麼重嗎?」


  司祿神再現,搖頭示我,用手指向虛空,虛空中現出一座尼姑奄,一位嬌美年輕的比丘尼走了出來,左右手各牽剛剛的那兩名小孩。


  這下我駭然,當下明白。


  我說:


  「袁茂你夭壽,你污辱比丘尼!那兩名水子靈,是比丘尼生的,是嗎?」


  這回換袁茂額頭有汗水。


  「這…這…,這比丘尼也喜歡我啊!」


  「唉!」我嘆氣:「佛寺中有佛有菩薩,有金剛有護法,比丘比丘尼是清淨的修行人,如果去引誘之,這是罪加一等的。你行為不檢,淫比丘尼,連生二子,又墮胎,這是何等重大的罪業,今之潦倒,其來有自。」


  「是這樣嗎?」


  「當然是。」我答。


  「我以後怎辦?」


  「發誓持戒,我認為你必須寫疏文,列出你的姓名八字。簽上你的名,對天地立下誓言,焚文書,告於天地,從今懺悔前過,以後舉止動念,務必戰戰兢兢,完全不涉及邪淫,永斷孽根,重新走回正路。不只是如此,以後心存善念,時時以口或傳單,勸人勿邪淫,經云,戒邪淫,得五增福,也可避三塗惡道之淪也。力圖自振。」


  袁茂聽了,唯唯稱是。


  有一首修行犯淫的詩詞:


  「彼即修行出世,豈容覓趣調情,敗他戒行壞他名,不顧佛家清淨。神目赫然如電,男女借隙相乘,官刑冥罰禍非輕,真是墮身陷阱。」


  我送走袁茂。


  給他兩千元美金,期望他永遠自新。


  對於袁茂的事,我有一點感想──

  我看過「刺鳥」的影片。


  內容描寫天主教神父與一名女子的感情糾纏。這名女子,對於神父,有一種征服的內心欲念。


  對這影片,我聯想到──


  信女去勾引出家比丘。


  信男去引誘出家比丘尼。


  比丘與比丘尼。


  這一類的事,不是沒有,一遇此事,媒體最有興趣,馬上擴大宣傳,不管真實與否,反正愈是傷風敗俗的修行醜事,愈登愈有人看,愈有賣點。現代潮流變了,媒體有迷亂顛倒的本領,真相又有誰去顧及?媒體當然是這種醜聞的宣傳隊。


  修行人,如果去犯淫慾,在因果上,更覺得可怕了,這是知道佛法,更去犯法。


  佛典上說,造淫業的人,他得到的報應,是妻女不貞,斷子絕孫,死後入三塗惡道,成了畜牲、餓鬼、地獄。百千萬劫,不易出離,再得人身。


  犯淫戒的人,會喪失了地位,敗壞了名譽,耗散了資財。好淫的人,多病,容易衰老,不能長壽。


  在影響上,社會唾罵,怨讎深結。


  最終是名譽受損啊!


  女人去勾引比丘。


  男子去引誘比丘尼。


  比丘比丘尼互相犯戒。


  這是萬惡淫為首之首。


  所以佛制戒律,出家弟子的五戒之中,淫戒至重也。出世的聖人,入世的賢人,明道的達士,早已看出淫慾的本原,有人主張斷除,有人主張節制,而密教則主張疏導慾念,把淫慾化為修行。


  在這些範圍之內,善說力勸,無非希望人人打破迷關,從世俗的快樂,得到清淨的極樂。


  密教修法──


  身──光明風脈。


  口──氣點雙流。


  意──大樂清淨。


  我當然知道,比丘比丘尼在未得證道之時,人非聖賢,誰能無過,但,要能力行守戒,知天道禍淫,要時時懺罪悔過,人人知道贖罪之方,毅然斷除。


  對於裨益人心世道的善書及經典,要宣揚推廣,使舉世之人,明白徵逐物質享受無益,放縱淫慾墮落之苦,不要大肆提倡,如此才能社會和祥平安,風俗漸漸變好,人心淳厚。


  我寫偈:


  一切事業以身為本。


  傷身之事種種不一。


  最酷烈者莫過淫慾。


  是以君子持身如玉。


  莫邪存誠以此修身。


盧勝彥文集145《當下的清涼心》司祿神


君子不下棋

  魯哀公曾問孔子:「我聽說君子不下棋,有這樣的事嗎?」

  孔子回答:「有這樣的事。」


  哀公又問:「為什麼他們不下棋呢?」


  孔子說:「因為下棋雙方都會互相爭勝。」


  魯哀公又問:「為什麼雙方互相爭勝就不下棋了呢?」


  孔子回答說:「因為爭勝就會走邪路。」


  魯哀公聽了之後感慨地說:「如此看來,君子特別憎恨走邪路!」


  孔子回答:「如果不特別憎恨走邪路,那麼就不會特別喜好走正路;不特別喜好走正路,那麼百姓就不會特別親近他。」


  魯哀公說:「我聽說君子總是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促成別人做壞事。如果沒有先生您,我怎麼能聽到這樣的言談啊!」


※ ※ ※


  無極老母曰:魔道是一種與正道相反的力量,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此種魔道之魔力,是專門阻礙正道之進修。


  天道由來平坦寬廣,怎奈,民眾好走小路,小路者,近乎魔道,魔道者為不正當的路,好比一個小巷子,雖然也是一條路,可是很狹小,最後就無出路,是一條死巷子,也就是一條死路。死路走不通,這就是魔道。魔道者左道也,不是中正大道。


  大道是光明的,昭然於世,人人可見,人人可修。大道甚易行,為人生不可須臾離由,離者非道也。凡是隱晦黑暗的,都不是正道,就是魔道。所以,凡修道者,必須「誠意、正心、修身、少私、寡欲」為主,這是光明大道,也是修道者,築基的功夫,惟有遵循此功夫而修,才能進入正道之境,否則,易墜入魔道也。


  魔道不時都在引誘民眾,一旦墜入魔道,則陷落地獄中。惟有善覺者,則可超然進入大道,堅志而修,就可超昇天國。地獄與天國,是兩個境界,一個代表黑暗──悲哀,一個代表光明──快樂。這兩個境界,隨時隨地都存在著,惡與善是地獄天國的分界線。魔道之魔力,好似一片的烏雲,遮蔽了日月,不久烏雲散開,日月重光。


  人的良知──人性,縱然一時為私慾之魔力所淹沒,但魔力終有消退之時,它是一種陰氣的凝結,好似晨霧一樣,轉瞬間,旭日東昇,晨霧自然消失了。每人都有良知,好似旭日,必能透過雲霧大放光明。只要堅志勤修正道,終必戰勝魔道,進入光明大道之境,所謂:邪不勝正,魔終是要滅亡的。


  然則,世人應走什麼道路,才可避免魔力的侵害?當然要走康莊大道,遵照聖佛仙神的聖訓,勤修天道,始得光明,就可避免魔力的侵害。但切不可誤入歧途,墜入魔道,以致萬劫不復也。


  語云:「玉不琢,不成器」,修道若無魔考,亦不能進道。修道者如玉之未琢,一旦受魔考而不退志者,則如玉之琢而成器,自可進道而成果也。


  須知人世上,有一種魔力,此魔力是很大的,不過邪不侵正,祇要堅心信道而修之,自有定力,魔鬼自然要退避的。人有一種正氣,其形如火,一個正人君子的火焰數丈,任何魔力都將退避的。凡是無慾的人,其火力都是很強的。魔鬼畢竟屬於陰氣,縱然也有很強的力量,終是陰不勝陽。如果心不動,則一切魔力化歸無有。蓋以「相」由心生,心既不動,則萬相岑寂,這是修道的最高境界。


天道奧義-第十九章 魔道

2019年10月10日 星期四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有一天,佛陀在精舍中靜坐,有一個人愁眉苦臉地長跪在佛陀座前,等待佛陀的開示。不久,佛陀睜開眼來,問道:「你有什麼事?盡管問吧。」

  「佛陀!我信了佛教以後,我的父親非常不贊成。他認為佛教的戒律太廣泛、太嚴格,哪能全部受持,不如不學好了。他這樣強詞奪理地堅持著自己的見解,我費盡唇舌,他還是不能接受。我怕他將累劫流轉生死,墮落惡道受苦,所以祈求佛陀度化我的父親。」


  佛陀說道:「你的父親是利根之人,只要你把我說的故事轉述給他聽,他必然能去邪向正,回迷向悟。」


  「是什麼故事,請佛陀開示。」


  於是佛陀說了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個愚人在曠野走了好幾天,滴水未進,口渴得兩眼昏花,渾身發熱,沿途尋找水源,總不可得。


  忽然,他看到遠處有一條河,河水清潔明淨。然而,他呆立了半天,卻不想前去取水喝。


  這時候,同路的行人覺得納悶,就上前問道:「你不是口渴嗎?為什麼找到了水,反而不喝呢?」


  愚人拉開嘶啞的喉嚨答道:「你有所不知,這麼多的水,我喝得完嗎?我怕我的肚子裝不下這麼多水,所以干脆不喝算了。」


  路人聽了,不禁搖頭嘆息:「真是無知的人,多麼可憐呀!」


  聽了這則故事以後,青年馬上回家告訴父親。父親聽了恍然大悟,於是便與兒子一起學佛向道。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便能解渴;佛法無邊,奉行一法,便能得益。


  佛法有「萬法歸一」之說,日子要一天一天地過,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事情要一件一件地做,人生就是這樣簡單,把「一」做好即可,何必為無限的時空煩惱呢?


※ ※ ※


  修道各依資質修法通達,智聰頓悟,唯較有智礙難容可漸悟為修,不論修行何種法門絕無高低分別,要知一切修為端在一心用功夫,漸悟修法雖多阻礙,但能一心稱念佛號,一心求生淨土,那也能証悟了脫。


  末法時期萬法齊發,鸞門方便文字教化教育眾生,雖因世眾各有智根劣根不一,難免在教化上有些吃力,然而能從文字上用心參悟習修,一樣能解脫超凡入聖。


  修道人自入教門學修,定要有勇往向前之志,自勵自勉,愿心倘若沒有自信心與自勵心,那是非常容易受到萬般考驗致使退道心,是以修道非為何人修,乃為自身命終去處。故莫認為修行是遙不可及之事,只要一心把握道果必成。


慈聖雜誌第一五八期


2019年10月8日 星期二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宋朝時候,有個人名叫田登,平時與人交往十分挑剔、苛刻。後來,他當官做了郡守,那架子更大、脾氣更凶了,在老百姓面前擺譜擺得出了格。

  平時最忌諱別人說出他的名字,而且凡與他名字中那個「登」字同音的,都得換個說法。比如說「蹬」字,只能說「跳」,「登高」只能說「上高」。這還不算,老百姓用得最多的一個「燈」字,也被換成「火」字。誰要是一時疏忽說了「燈」字,那可就要倒霉了,一頓揍是少不了的;若遇上田登大人再有什麼情緒不好,那恐怕還要罰款、革職什麼的。


  反正,當地老百姓以至於他手下的辦事員、小官吏、士兵都為此吃了不少苦頭。


  到了元宵節,按老傳統要鬧花燈了。州府傳下命令,可以放花燈三天。


  可是他手下的人怎麼敢寫「放燈」呢?想去想來,只好寫出了這樣的公告牌:


  「郡守傳下令來,按傳統習慣,州裡放火三天。」


  那廣告牌寫好後,高高懸掛在鬧市街頭,過往百姓圍在廣告牌前,議論紛紛。人們諷刺說: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本來這只是統治者專橫霸道作風中的一件小事,可是老百姓卻利用這句話的雙關義,諷刺揭露他們目無法紀、為所欲為的行徑,而老百姓呢,連一點正當的行為也常常受到百般限制與刁難。

2019年10月7日 星期一

赤子之心

蓮生/文

  我先講一則笑話:


  有一位老師,爲了測驗學生的愛心程度,出了 一個問題,問小明:


  「小明,如果你在公共汽車上,看見一個行動不便的老婆婆站在你面前,你要怎麼做?」


  小明說:


  「老太太,你年紀那麼大,不要省錢了 ,改坐計程車吧!」


  (哈哈哈!)


  我常常講一則故事:


  一個專門行搶的強盜,到一個村莊去搶人財物。


  進入村莊時,看見一位才會學爬的小嬰孩,這位嬰兒爬到一個井的邊緣,很危險的趴到了井口 ,再進一步,就掉下去了 。


  強盜一見,不由自主的,便大步向前,救了這位小嬰孩,把他安置在一個安全的地方。


  然後才繼續去行搶。


  我說:


  就算是一名搶匪,仍然有惻隱之心。


  而我們做一個行者,當然要發出菩提心,所謂願菩提心、行菩提心、勝義菩提心。


  我們常說:


  給人快樂--慈。


  拔除人的痛苦--悲。


  歡喜的去行願--喜。


  平等無差別的給予--捨。


  我認知,發菩提心的重點在一個「捨」字上,「捨」是一個大口訣。


  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不是口頭禪,而是一個「捨」字了得。


  我們知道:


  人身是苦。


  人間是火宅。


  眾生莫不是可憐人,尤其是你的怨敵及仇視你的人,他們不明白、不清楚、沒有悟境,這些怨敵仇視,豈不是可憐中的更可憐人。


  所以你須要去度化他們。


  這是:


  「捨」。


  「捨」之一字,是發菩提心的一個基點,有了平等無差別的心,才是菩提心。


  爲他人想。


  不爲自己想。


  這才叫菩薩。


  願菩提心的口訣是—-「自他互換」。


  行菩提心的口訣是—-「平等智慧」。


  勝義菩提心的口訣是--「空」。


  發菩提心有三:


  國王發心--自己先成就,再度人成就。


  舟子發心--自他一齊成就。


  牧童發心--他人先成就,最後自己才成就。


  我這一生,倒裝下凡度眾生,最主要是演一場救度眾生的戲。


  施財--盧勝彥佈施基金會。


  施法--灌頂傳法無數。


  施無畏--同登彼岸。


  五戒--勿行邪徑。


  十善--利益眾生。


  忍辱--自他平等。


  精進--懶惰懈怠須拋棄。


  禪定--不執著一切。


  智慧--聞思修到彼岸。


  這就是一場救度的戲,戲演完了 ,我就走了!


  哈哈哈!


盧勝彥文集240冊《打開寶庫之門》赤子之心

2019年10月6日 星期日

先入為主,踐踏法律

  2002年7月12日淩晨2點10分,唐山市公安局南堡鹽場派出所的接警電話突然響起,一個小女孩語音顫抖地在電話裏哭著說:「我爸爸媽媽被人砍傷了……」原來,在冀東監獄家屬院仁愛樓8號樓307室,有人被歹徒刺殺。

  派出所的民警立即趕往案發現場。到達現場後,隻見房間內一男一女渾身是血倒在地上,隻有微弱呼吸;房間的門廳、餐廳、牆壁和陽台上到處血跡斑斑,布滿了雜亂的血足跡;一名年輕女子和一個小女孩蜷縮在地上,驚恐地望著眾人,不停地啼哭。


  在公安民警的安排下,兩名被害人被立即送往醫院搶救。與此同時,民警們通過詢問年輕女子和小女孩得知,被害人是冀東監獄幹部王忠和、宋淑麗夫婦。


  民警問小女孩當時有沒有看到凶手,小女孩哭著搖搖頭,說什麼都沒有看到。民警又問宋淑紅在趕往案發現場的路上有沒有發現什麼可疑人員,宋淑紅想了一會,也搖頭否認。


  現場勘驗筆錄是現場勘查人員以文字記錄的方式,對與案件有關的場所、物品、人身、屍體和遺留痕跡以及勘驗檢查過程所做的客觀記錄,是現場勘查卷宗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法定證據種類之一。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對現場勘驗筆錄的製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對筆錄的內容、形式、製作程序都進行了規範。但在實際工作中,刑事案件勘驗筆錄的製作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筆錄製作不及時,存在事後修改現象;筆錄製作不客觀、不全面,時常妄加現場勘查人員對案情的主觀臆斷;筆錄用語不準確、不規範;筆錄製作不符合程序法規定,尤其是現場勘查人員和見證人的簽名問題。


  此時,醫院方面傳來好消息:兩名被害人經過搶救脫離了生命危險。其中,宋淑麗已經蘇醒,但王忠和因為傷勢過重還處於昏迷狀態。聞訊,南堡公安分局的偵查人員立即前往醫院,向宋淑麗詢問案件情況。躺在病床上的宋淑麗忍著劇痛,向偵查人員回憶起當時的驚險一幕:


  這天淩晨2點多鍾,已經睡下的宋淑麗起來到廚房關窗,突然看到一個身穿迷彩服的人站在她家陽台上,他蒙著面,用她家廚房的窗簾布包著頭。宋淑麗下意識地尖叫起來,歹徒立馬竄進廚房,用左手扼住她的脖子,右手拿著一把刀向她的左胸、左胳膊連紮數刀。宋淑麗的丈夫,從武警邊防部隊轉業到冀東監獄的王忠和聞聲立即從臥室跑出來。看到身強體壯的王忠和,歹徒隨即放開宋淑麗往北陽台跑去。王忠和追到北陽台,抓住歹徒與之廝打起來。奈何歹徒年輕力壯,還有凶器,他上來就向王忠和的頭部、脖子、肩膀、胳膊等處紮去,王忠和倒地後歹徒還踹了他腰部幾腳,最後從北陽台跳下去逃走了。


  冀東監獄是河北省司法廳直管的副廳級單位,也是河北省最大的監獄。在監獄家屬院內發生故意殺人這種性質惡劣的重大刑事案件,唐山市公安局南堡分局的領導豈能不重視?!於是,南堡分局立即成立了專案組,由局長張建業親自掛帥擔任組長,副局長楊策軍任副組長。專案組的另外幾名主要成員也都是經驗豐富、堪稱破案能手的偵查骨幹,其中包括唐山市公安局刑警支隊一大隊大隊長聶榮東、副大隊長張海濤,南堡公安分局刑警大隊大隊長陸衛平等。


  於是,陸衛平帶人再次前往醫院向宋淑麗了解有關情況。宋淑麗隻是表示:「那個人我不認識,因為他蒙著面、用窗簾布裹著頭,實在看不清面貌樣子。但好像身高1米68左右,中等身材。」陸衛平等人考慮到宋淑麗剛剛經曆了生與死的瞬間,還處於驚慌恐懼、情緒不穩定的狀態,想不起來案件的具體細節很正常。他們耐心地啟發宋淑麗,提醒她沒必要非從面容角度入手,體貌特征方面的特殊之處也很有價值。經過偵查人員如此「點撥」後,宋淑麗左思右想、反複回憶,越來越覺得凶手的身高、體態和走路姿勢很像自己的同事——同在冀東監獄工作的李久明。


  那麼,李久明是誰?他可能是這起凶殺案的凶手嗎?


  李久明,二級警督,1965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冀東監獄二支隊政治處主任。李久明與王忠和、宋淑麗夫婦是多年的同事,但同時,對夫婦二人來說,李久明還有另外一層身份——他是宋淑麗的妹妹宋淑紅的情人。


  專案組偵查人員根據被害人宋淑麗的推測和懷疑,認為李久明有重大犯罪嫌疑。雖然他們也自我反問:作為冀東監獄二支隊的政治處主任,堂堂一個副處級幹部,李久明可能會是殺人凶手嗎?但是專案組成員一致同意——偵查初期,任何一個可疑線索都不能放過。因此,他們決定立即采取行動,抓捕李久明。


  2002年7月12日上午,李久明照常來單位上班。9點多鍾,專案組的張建業局長、楊策軍副局長帶著五六名刑警突然來到他的辦公室,把李久明帶回公安分局接受調查。


  經過一連串搜查,專案組開會討論案情。


  首先,結合宋淑紅的證言,偵查人員認為李久明具有作案動機:李久明與宋淑紅長期保持曖昧關係,因為宋淑紅要求李久明離婚與其結婚,李久明不同意,所以雙方產生矛盾,發生了數次衝突。為泄私憤,同時警告宋淑紅以後不要再做任何過激行為,李久明將宋淑紅的姐姐、姐夫刺傷。


  其次,現有的指向李久明的不利證據很多。例如,被害人宋淑麗指名道姓的猜測,從李久明家中發現的鋼珠槍,從他辦公室搜得的迷彩服,以及在宋淑紅家樓前小院東側發現的可疑警用匕首。偵查人員分析,雖然李久明對鋼珠槍的存在進行了解釋,但考慮到他在工作中一向小心謹慎,很少出現差錯,一般不會做出忘記上交槍支這麼疏漏的事情,因此不排除這是李久明的故意狡辯。至於迷彩服上之所以沒有血跡,則可能是因為李久明已經洗過了衣服,或是他故意放置一件幹淨衣服來迷惑偵查。


  再次,針對張芳濤提供的李久明不在場的證明,專案組成員認為,張芳濤是李久明的妻子,雖然李久明背叛了他們的婚姻,但張芳濤一直很愛李久明,不能保證她不會因護夫心切而提供虛假證言,因此她的說辭並不可信。除此之外,也不能排除李久明確有趁張芳濤睡著後再偷跑出去作案的可能性。


  經過認真討論,專案組初步得出結論,綜合現在掌握的所有證據與情況分析,李久明確有重大嫌疑。因此,在沒有發現指向其他犯罪嫌疑人的線索之前,必須將李久明作為首要破案目標繼續跟進,實現突破。


  專案組決定兵分兩路。一路負責審訊李久明,要爭取拿下他的口供。張建業局長特別指出,此案的「口供突破」工作將非常艱難。因為,作為警察,李久明肯定具備很強的反偵查能力;同時,作為政治處主任,李久明又正是以思想政治工作見長。通過這幾天與李久明的接觸可以發現,除了審訊初期,他可能因為緊張而顯得有些遲疑和不自然之外,接下來他在平穩心態後,面對偵查人員的各種提問甚至刁難,都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應對自如,可見很不好對付。如果這起凶殺案真是他幹的,那他必定會頑抗到底,所以審訊人員要做好「持久應戰」的充分心理準備。而另一路則負責繼續搜索、尋找物證,並通過物證鑒定的方法得出「有科學保障」的、能證實李久明確為凶手的可靠證據,以此輔助審訊人員,攻破李久明的心理防線。「在‘鐵證’面前,任憑他李久明再怎麼口若懸河、舌燦蓮花,肯定也隻能百口莫辯、啞口無言!」王建業局長信心滿滿地說。


  不過,以故意殺人罪來說,現有證據確實不足,而且都是需要經過層層推理才能得出有罪判斷的間接證據,遠遠達不到以「涉嫌故意殺人」施以刑事拘留的標準。但是,為了以防萬一,專案組決定,先以涉嫌非法持有、私藏槍支罪將李久明刑事拘留。7月16日,李久明被刑拘,並送入唐山市第二看守所羈押。


  2002年7月21日,也就是李久明被拘留後的第6天,專案組開始了對他的第一次訊問。這天上午9點,楊策軍、陸衛平來到看守所,在沒有履行任何手續的情況下,將李久明提訊到唐山市公安局刑警支隊一大隊的一間辦公室裏。
 

  訊問前,偵查人員製定了詳細的審訊方案。他們認為,首先必須打壓李久明認為自己是二級警督、副處級幹部的這樣一種「優越」心態。因此,聶榮東大隊長在訊問一開始就問李久明:「你聽說過李真嗎?」「知道。」「他堂堂一個正廳級幹部,到了這裏狗屁都不是,最後不也什麼都說了嗎?你跟他相比,更是狗屁都不是!聽清楚了嗎?」但是,李久明仍舊不承認是他對王忠和、宋淑麗夫婦下的毒手,還反複強調自己沒有作案時間,公安機關推測的所謂「作案動機」也是站不住腳的。偵查人員覺得李久明還沒有端正態度,還在狡辯抵賴。

  於是,專案組決定啟用第二套審訊方案,即讓李久明認為偵查人員已經掌握了證實他有罪的充分證據,以端正他的認罪態度。王建業局長厲聲問李久明:「你相信科學嗎?」「我相信。」「那很好。你要是相信科學,就應該心知肚明,案發現場的證據已經清楚地表明——這案子就是你做的,鐵證如山!所以,趕緊好好交代,還能爭取個寬大處理。」但令專案組意想不到的是,李久明竟請他們拿出所謂的「科學」證據來。這樣的「惡劣」態度更讓偵查人員認為他很不配合偵查工作。尤其是楊策軍副局長,他是個急性子,看到李久明這般刀槍不入、油鹽不進,他非常生氣,於是衝著他吼道:「案子就是你做的,你不老實交代的話,就讓你脫三層皮!不信?!你好好聽著,你李久明今天要真能死扛著不說,我這個副局長就不當了!」


  隨後,偵查人員輪番上陣,采取車輪戰的戰術「對付」李久明。終於,7月21日晚上10點,被不間斷地審訊了整整13個小時後,李久明的心理防線終於崩潰了,他承認:「案子是我幹的。」聽到這句話,偵查人員總算暗暗鬆了一口氣。聶榮東大隊長看著李久明說:「其實吧,我挺喜歡你這樣的性格。」隨後,他遞給李久明一支煙,又讓他喝了點水。接著,聶大隊長說:「煙也抽了,水也喝了,你現在該講講作案過程了吧。」


  李久明供述說,作案時,他把繩子拴在王忠和、宋淑麗夫婦家樓頂房沿的一根鐵棍子上,然後順著繩子從頂樓下到三樓,推開紗窗進入他們家的南陽台。被王忠和發現後,他先是在陽台上用匕首朝著王忠和的肩膀、肚子各紮了一刀,還有一刀不知道紮哪了,隨後又在門廳紮傷了宋淑麗。最後,他打開屋門衝出去逃跑了,把作案時穿的迷彩服扔在了他們家門口,穿的球鞋則隨意扔到了半路上。


  顯然,李久明這份有罪供述中所描述的作案過程和細節,包括從哪裏入室、如何行凶、從何處逃跑、作案穿著等等,幾乎無一例外地與辦案人員的現場勘驗筆錄和被害人的陳述不相符合、矛盾重重。偵查人員認為李久明沒有老實交代,很有可能是在故意試探偵查人員查案到底查到了什麼程度。於是,王建業局長再次來到李久明面前,跟他講政策,讓他把行凶殺人的事情交代好。沒想到,頭戴鋼盔、昏昏欲睡的李久明卻說,「我聽不見你講話,我耳朵聾了!」王局長被激怒了,他覺得李久明到了現在還如此這般負隅頑抗,真是死不悔改,於是對他嗬斥道:「你很清楚自己講了多少實話,30%都不到。我勸你收回你那些‘小聰明’,不要存什麼僥幸心理,更別抱什麼幻想。你企圖繼續跟我們耗著,那我們就陪著你玩‘持久戰’,反正我們有的是時間和精力!」
 

  這一場「持久戰」最後足足打了4天3夜。7月24日上午,在偵查人員不斷的「提醒」和「幫助」下,已經筋疲力盡的李久明終於供述出一份在他們看來「比較完整的」、「能與案件中已知的其他證據互相印證的」、「基本符合案件客觀事實」的口供。當天下午,李久明被送往唐山市玉田縣看守所羈押。

  拿下這關鍵的犯罪嫌疑人供述後,偵查人員並未就此掉以輕心,他們深知,僅有口供是沒用的,遠不足以結案[4],還必須找到其他能予以支持、佐證的證據,形成一條結構完整、紮實可靠的證據鏈。毫無疑問,此時,物證以及物證鑒定結論[5]是偵查人員最為信任、「不會說謊」的證據。於是,專案組決定從這一點著手,把整個證據大廈做得更加牢固些。


  偵查人員再次來到李久明家裏,提取了他的兩雙皮涼鞋,其中一雙為42碼棕色「金猴」牌,另一雙為42碼黑色「歡鳥」牌,以通過足跡鑒定的方式確定案發現場找到的那雙棕色皮涼鞋是不是李久明的。期間,發生了這樣一段小插曲,當偵查人員拿著現場找到的那雙41碼的鞋問李久明「這鞋是不是你的」時,李久明很幹脆地回答說:「不是,我穿42碼的鞋。」偵查人員讓李久明試試能不能穿,李久明表示穿不進去,但偵查人員卻使蠻力將李久明的腳硬擠進鞋裏,並拍照留證。隨後,偵查人員又前後兩次來到玉田縣看守所,分別提取了李久明的陰毛和血樣,以通過DNA鑒定的方式確定案發現場發現的沾血毛發是不是李久明的。但是,關於血樣的具體提取情況卻並未留下任何《提取筆錄》予以記錄和證實。


  不久,承擔送檢任務的偵查人員帶回來兩個天大的好消息——足跡鑒定結論表明,在案發現場提取的皮涼鞋的步法、磨損等特征與李久明所穿皮涼鞋的對應特征一致;DNA鑒定結論則表明,在案發現場提取的毛發的DNA與李久明血樣的DNA一致。


  拿到這兩份物證鑒定結論後,偵查人員覺得案件的偵破工作已完成了一大半。被「勝利」的喜悅衝昏了頭腦的他們完全沒有注意到、可能也未曾意識到:應當掀開這兩份外表籠罩著「科學」光環、似乎「絕對可靠」的物證鑒定結論光鮮的「外衣」,從鑒定原理、檢驗程序、邏輯推理等各方面對之進行一番認真而完備的審查。一旦審查,偵查人員就將發現,這兩份物證鑒定結論漏洞百出——足跡鑒定結論上沒有載明具體是用哪兩雙鞋做對比進行的足跡鑒定,而且結論落款處居然沒有鑒定人的簽名或者蓋章。DNA鑒定結論則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李久明的血樣是何時送檢的?其具體與案發現場發現的哪些毛發進行了檢驗?這些重要信息在鑒定結論中都沒有記載與說明。更難以置信的是,鑒定結論上所標注的人體基因鏈對比數字竟然是不完整的!


  2002年8月初,自認為本案的犯罪事實已基本查清、且有查證屬實的證據表明該犯罪事實確為李久明所為的南堡公安分局報請唐山市路南區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李久明。8月26日,檢察院作出了批準逮捕的決定。


  但事實上,本案中還有諸多細節存在疑點,尚待核實。例如,根據李久明的口供,他作案時用的警用匕首是從他弟弟李虎鬆那裏得來的,可經過調查,偵查人員發現李虎鬆從未擁有或者接觸過任何警用匕首。再如,關於作案工具尼龍繩,李久明供認是他在南鹽巡警二中隊南邊的一家廢品站偷來的,但偵查人員調查後發現,南鹽巡警二中隊周邊根本沒有廢品站。又如,那件據李久明供述其作案時穿在身上、逃跑時扔在被害人家門口的迷彩服,無論偵查人員在王忠和、宋淑麗夫婦家門口進行怎樣的「地毯式」搜索,就是找不出來。對此,偵查人員認為,這些是李久明為了給案件添亂、使公安機關掉入陷阱、最終達到證據不足的目的而故意做出的不實供述。


  8月26日這天,拿到路南區人民檢察院的批準逮捕決定書後,王建業局長來到玉田縣看守所口頭宣布以故意殺人,非法持有、私藏槍支罪對李久明執行逮捕。隨後,王建業局長在看守所召開了專案組緊急會議。會上,王局長表示,李久明在7月24日之後的幾次提審中都一直翻供,堅稱自己「沒有殺人」,導致很多細節無法核實,案件陷入瓶頸。現在,李久明剛剛獲知自己被批準逮捕了,思想上正處於嚴重波動期,可謂是開展審訊工作、徹底攻下他的心理防線、突破其口供的最佳時機。


  於是,當天晚上8點,專案組再一次在沒有履行任何提訊手續的情況下,把李久明從玉田縣看守所帶到玉田縣公安局刑警大隊的一間審訊室裏,給他戴上手銬、腳鐐,開始了長達7天8夜的審訊。在這7天8夜裏,一直戴銬被困於那把小小的提訊椅上的李久明究竟遭受了什麼,我們無從得知。我們隻知道,9月3日,當漫長的審訊終於結束、李久明被重新送回玉田縣看守所時,渾身多處腫脹甚至化膿糜爛、雙手已失去知覺的他竟然使原來監室的號長因害怕擔責任、受連累而向管教幹部表示不願再接收李久明,但看守所的領導對此卻並未作出任何表態。同時,我們也從那厚厚的一摞案卷資料中得知,這一次,李久明一直堅持著——沒有再做出任何有罪供述。


  李久明的親友和律師並不知道,專案組正因案件中的一些細節難以查實由此導致全案證據鏈條無法牢靠閉合而焦頭爛額。例如,因為實在無法突破李久明的口供,偵查人員想到了對他進行測謊實驗,但李久明卻順利通過了測謊儀的評估;面對那根無法查明來源的作案工具尼龍繩,偵查人員原本寄希望於通過指紋鑒定證明其上存有李久明的指紋,但卻發現因尼龍繩質地粗糙,根本無法顯現出指紋進行物證鑒定;而偵查人員認為是李久明作案工具的那把警用匕首上也並沒有發現李久明的指紋;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偵查人員竟然在足跡鑒定後,「不慎」將李久明的那雙棕色「金猴」牌皮涼鞋弄丟了!


  專案組好像走入了一條死胡同,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一方面,他們拿不出有力證據擺在李久明面前讓他心悅誠服地招供;另一方面,長期遵循「由供到證」偵查模式的他們又不得不承認,沒有了李久明的口供作為其偵查工作的切入點,他們根本找不出其他證據。也正因為該案的證據鏈上存在嚴重缺漏,所以專案組遲遲不敢也不能將案件移送檢察機關。


  又過了5個多月,直至2003年6月,唐山市人民檢察院還未對本案作出起訴決定。期間,作為警察、對刑事法律法規比較熟悉的李久明曾就超期羈押問題提出過控告,但卻並未得到任何反饋。相反,偵查人員認為,他這是故意給已經深陷證據不足泥潭的偵查工作搗亂,給心頭早已是一團亂麻的偵查人員添堵。


  在唐山市有關領導部門的直接介入下,李久明一案的處理步調大大提速。2003年6月24日,唐山市人民檢察院依據有關會議精神,以故意殺人罪,非法持有、私藏槍支罪向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2003年10月29日,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了本案。


  開庭前的那一天晚上,李久明幾乎徹夜未眠,他腦海裏滿是自己設想的公訴人可能會提出的各種問題,他反複斟酌著應當如何應對,如何回答,如何向法庭澄清事情的真相,如何向法庭表明自己的清白。


  然而,李久明無論如何都沒有預料到,公訴人宣讀完起訴書之後,向他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卻是:「你之前是否曾經作過有罪供述?請回答是或者不是。」李久明很清楚,無論自己回答是或者不是,都無法反映案件的真實情況,他隻能回答道:「我是作過有罪供述,但那是在刑訊逼供的情況下被迫作出的。」但公訴人馬上打斷他:「你不能這麼回答,我就是問你是或者不是。」


  隨後,公訴人向法庭提交了本案的主要證據——名曰「提交」其實並不準確,公訴人隻是一一宣讀,並未實際出示任何一個證據,而法庭也沒有要求公訴人出示。當然,庭審中也就更沒有什麼辨認物證、雙方質證的程序了。接下來,審判長竟然直接宣布法庭調查結束,進入法庭辯論階段。


  首先由公訴人進行陳述。公訴意見隻是簡要重述了起訴書中指控的犯罪事實,再次摘要列舉了相關的主要證據,然後如同例行公事一般說,李久明目無國法,行凶殺人,造成兩人重傷,同時非法持有、私藏槍支,本案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足以認定,請人民法院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檢察官陳述完畢後,審判長讓辯護人朱鴻明律師發表辯護意見,朱律師終於獲得了開腔發言、表達意見的機會。由於審判長在之前的庭審程序中跨過了質證環節,也不允許律師進行質證,所以,開庭前做了大量準備工作、深感本案疑點重重的朱律師現在憋著一肚子的話要說。


  朱律師開門見山地指出,本案中的大量證據均為非法證據,應被排除在法庭之外。這些非法證據具體為:第一,公安機關的現場勘驗筆錄,其上沒有現場勘查人員和見證人的簽名或者蓋章;第二,DNA鑒定結論,其上沒有關於檢材來源、取得、送檢過程以及必要鑒定過程的相關內容,同時,檢驗結果中所標注的人體基因鏈對比數字也違反了DNA鑒定的特定標準;第三,足跡鑒定結論,其上沒有記載、明確檢材和樣本的具體特征,讓人對所鑒定的檢材和樣本到底是什麼都無從得知,同時,也沒有注明鑒定人的資質情況,甚至結論落款處竟沒有鑒定人的簽名或者蓋章;第四,針對「應為」警用匕首上的血跡所作的物證鑒定結論,其檢材來源存疑,與公安機關現場勘驗筆錄上記載的內容明顯不符;第五,李久明在公安機關所做的唯一一次有罪供述,是偵查人員采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朱律師義憤填膺地表示,上述這些非法證據體現出公安機關在偵查本案時嚴重違反辦案程序,非法取證情況突出。而且,斷裂、短缺的證據發現、收集、保管鏈條讓人不得不懷疑有關證據與案件的關聯性,也完全有理由質疑它們的真實可靠性。


  從程序上分析完本案證據中不符合法律規定之處後,朱律師又從實體上論證了本案證據在證明力方面的缺陷,以此說明公訴方現有的證據體係所能證明的案件事實不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特別是針對那份足跡鑒定結論,朱律師說,「現場遺留的皮涼鞋是41碼,而李久明平時穿的鞋是42碼的,從這一點上看,就難以證明這雙鞋是李久明的。同時,鑒定對比物之一——李久明的那雙棕色‘金猴’牌皮涼鞋已被公安機關丟失,無法進行質證。更何況,本案通過比較鞋印的步法、磨損等特征進行鑒定,檢驗原理是個人的行走習慣各不相同從而導致鞋底受力也會有所差異。但是在同一個地區,具有相同走路習慣的人不止一位,而且,如果此人係流竄作案,那麼這個範圍將更加無法確定,所以僅從走路習慣上進行人身推斷無法排除其他可能性。」


  此外,朱律師還針對李久明的作案時間、作案動機等問題提出辯護意見,指出李久明不具有作案時間且不在場證據充分,公訴機關所稱「李久明為泄私憤,捅傷王忠和、宋淑麗」的作案動機缺乏證據且違背正常思維邏輯。


  最後,朱律師總結道:本人認為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李久明犯有故意殺人罪、非法持有槍支罪的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不足以認定,因此,請求法院作出無罪判決。


  2003年11月26日,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李久明因犯故意殺人罪、非法持有槍支罪,被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2004年2月18日,王樹洲律師寫成一封萬言辯護意見書,提交到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他在辯護意見中明確指出,公訴機關所列證據,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協調一致、沒有矛盾的證明體係,也不能得出唯一的、確鑿無疑的結論,即證明李久明犯罪;相反,所有這些都從反面證明了李久明沒有實施犯罪。唐山市人民檢察院依據實體上漏洞百出、程序上嚴重違法的證據材料來指控李久明犯罪,其結果應該是,也隻能是導致人民法院依法宣告李久明無罪。但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沒有堅持「疑罪從無」的原則,作出了錯誤判決。因此,請求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作出合法、公正的判決,宣告李久明無罪。


  雖然沒有開庭審理,但經過8個多月的縝密調查,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認為本案證據不能「卡死」,案件難以辦成「鐵案」。2004年8月11日,河北省高院以「事實尚有不清楚之處」為由,二審裁定撤銷原判、發回重審。


  8月17日晚上,一位自稱是「唐山市公安局南堡分局知情人士」的男子打來的匿名電話。在電話中,這名男子稱:唐山市公安局接到了一份從溫州市公安局甌海分局發來的協查通報。通報上說,羈押在甌海區看守所的一名叫蔡新武的犯人供認,2002年7月12日淩晨,發生在冀東監獄家屬院某樓棟三樓一住宅的盜竊、殺人案是他所為,請予以查證。說完,電話就掛斷了。


  2004年1月6日,溫州市甌海區看守所收押了涉嫌搶劫、強奸、殺人的犯罪嫌疑人蔡新武。在偵查人員的審訊下,蔡新武很快承認了自己就是此案凶手,並非常痛快地供認了犯罪過程。經查證,蔡新武供述的作案細節與偵查人員已經掌握的相關案件情況完全吻合。於是,案件迅速進入到起訴、審判等常規環節。


  某一天,看著電視上播放的警匪片,蔡新武喜好誇誇其談、經常吹牛的本性又顯露出來,他撇撇嘴不屑地說:「這人也太笨了!我過去收拾一個男人的時候,幾拳就把他打趴下了。然後從三樓光著腳丫子跳下來跑了。」獄偵幹警聽說後,想到蔡新武正是在遼寧服刑期間吹牛暴露了其在溫州作案的犯罪事實而被押解回溫州的,所以,他們非常重視該消息。果然,經過耐心細致地訊問、教育和感化,蔡新武供認:2002年7月11日,第二次從冀東監獄刑滿獲釋不久的他,為了迎接當天出獄的「獄友」,重回監獄附近。但因身無分文,當天晚上,已是慣盜的他進入監獄家屬院一居民家中行竊,沒想到隻偷著一把匕首而沒偷到一分錢。蔡新武不甘心空手而歸,淩晨時分,他又潛入家屬院另一棟樓三樓的一處居民家中,正欲行竊時,不料被主人發現,雙方發生了激烈搏鬥。後來,他用匕首將二人刺成重傷後跳下陽台逃跑。


  其實,早在兩個多月前的6月8日,甌海公安分局就已經將協查通報發給了唐山市公安局南堡分局,請求唐山公安方面協助核查此案。6月10日,南堡公安分局的兩名幹警曾南下溫州,對蔡新武進行了提審。可結果卻是兩人悄悄地來,又悄悄地走。之後,唐山市公、檢、法三方組成的一個調查組再次悄然奔赴溫州,分別進入溫州的公、檢、法係統,提閱蔡新武的案卷材料。但是,由於蔡新武是在臨近法院宣判的最後時刻才供述出其2002年7月12日在河北省冀東監獄家屬院盜竊、殺人的犯罪事實,因此,無論是在溫州市檢察院的公訴材料中,還是在溫州市中級法院掌握的卷宗中,都沒有關於蔡新武在冀東監獄家屬院作案的任何記錄。一無所獲的調查組淺嚐而止,匆匆返回唐山。關於蔡新武究竟是不是兩年前發生在冀東監獄家屬院內那起凶殺案的凶手的調查也戛然而止,再也沒有了下文。


  然而,唐山市有關領導部門為什麼沒有第一時間告知他們有蔡新武這麼一號人物的存在——無論情況如何,至少應當知會一聲;又為什麼遲遲未將任何查證結果反饋給溫州方面——無論屬實與否,至少應當給個說法。難道在獲知真凶落網、真相大白後,騎虎難下的他們擔心自己的非法偵查行為暴露於眾,害怕承擔錯案責任並導致事業、前途受到牽連,於是幹脆將錯就錯,掩蓋事實,封鎖消息,試圖將這個「天大的秘密」瞞一時算一時,最好能拖到蔡新武被處以極刑,也就一切好辦了?


  9月17日,以河北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為組長的專案組開始了正式的調查工作:他們一路人馬飛往溫州提審蔡新武,另一路人馬開赴唐山封存李久明一案的全部卷宗。不久,蔡新武2002年7月12日淩晨在冀東監獄家屬院仁愛樓8號樓307室入室盜竊、殺人的犯罪事實得到核實。


  2004年11月26日中午,河北省公安廳、唐山市政法委、唐山市公安局及南堡分局的有關領導來到唐山市第二看守所,向被關押了整整866天的李久明宣布「無罪釋放」。唐山市第二看守所向他出具了《釋放證明書》,上面寫著:茲有李久明因涉嫌私自存放槍支和故意殺人罪,於2002年7月16日被刑事拘留。現因證據發生變化,無犯罪事實,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經南堡公安分局決定,予以釋放。李久明終於走出了看守所,恢複了自由身。


  但故事至此還遠未結束。


  11月27日,李久明重獲自由的第二天,南堡公安分局局長張建業、副局長楊策軍、刑警大隊大隊長陸衛平等人,被停職接受審查。12月7日,一個由河北省、滄州市、河間市(縣級市)三級檢察機關組成的專案組進駐唐山,開始著手調查李久明這起冤錯案件相關辦案人員的錯案責任。12月15日,張建業、楊策軍和陸衛平等12人被專案組刑事拘留,並異地拘押至河北滄州。


  2005年1月23日至24日兩天間,河間市人民法院門口停滿了懸掛唐山牌照和公安牌照的車輛,包括張建業、楊策軍在內的7名幹警在李久明冤案中涉嫌刑訊逼供的案件在此公開開庭審理。這起刑訊逼供案所涉及的人數之多、級別之高,全國罕見。


  由於涉案人員對自己犯罪行為的認識有所不同,所以法院將7名被告人分為兩撥,在兩天內分別進行審理。第一天接受庭審的是包括南堡公安分局刑警大隊原大隊長陸衛平在內的4名幹警。在法庭上,他們身穿「黃馬甲」,對自己所犯的罪行供認不諱,認罪態度誠懇,並當庭向李久明及其家人表示了真誠的道歉。然而,第二天的庭審卻激烈緊張很多。與前一天受審的4名幹警不同,南堡公安分局原局長張建業、原副局長楊策軍、唐山市公安局刑警支隊一大隊原大隊長聶榮東三人戴著手銬,身著便裝被帶上法庭。對於檢察機關的指控,聶榮東表示「完全接受」,承認自己犯有刑訊逼供罪,並當庭向李久明道歉。張建業雖承認公訴人指控的罪名,但認為事實有些出入,對指控的部分事實予以否認。而楊策軍則完全否認了起訴書中指控的犯罪事實和罪名,他一再辯解說:「兩次審訊我都沒有參加,我沒有刑訊逼供。」但無論是同案其他被告人的供述、指認,還是參與刑訊逼供的另外6人(另案處理)的證言,無論是李久明的當庭陳述還是其他人證物證,均清楚無疑地證實楊策軍的確參與了對李久明的刑訊逼供。在確鑿、充分的證據面前,楊策軍最終還是低下了頭。


  兩天的庭審中,李久明一直默默坐在法庭的後排,一言不發。但最後,他的一番陳述讓聽者無一不為之動容:「我與張建業、楊策軍等人素不相識,無冤無仇,可是,在辦案過程中,他們違法辦案,根本不聽我的辯解和忠告,為所欲為,一意孤行,不做深入細致地調查研究,而是迷信口供,大搞刑訊逼供。正因為他們無視國法,隨意踐踏法律,所以今天受到審判。」


  事實充分說明:法律是公正的,縱然公正有時候會遲遲而至。2005年5月,河間市人民法院作出裁判:南堡公安分局原局長張建業、原副局長楊策軍因犯刑訊逼供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市刑警支隊一大隊原大隊長聶榮東、南堡公安分局刑警大隊原大隊長陸衛平等另外5名涉案民警同時被判犯有刑訊逼供罪,但免予刑事處罰。


  《刑事訴訟法》第50條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按照這一規定,偵查人員應該客觀全面地進行證據調查,既要收集能夠證明嫌疑人有罪的證據,也有收集能夠證明嫌疑人無罪的證據。然而,偵查人員在辦案過程中很容易就案件事實或作案人形成一定的看法。這些看法的形成,可能是基於對現場情況和相關案情的分析判斷,也可能是基於接觸嫌疑人時的感覺和印象。偵查人員「有看法」,這是無可厚非的,甚至是辦案所需要的,因為這些看法可以為製定偵查方案和確定偵查方向的提供思路。


  但是,如果偵查人員受這種看法的綁架而進行封閉思維或單向思維,按照「一條道走到黑」的模式去調查取證,那就會步入偵查的誤區。在現實中,一些偵查人員為追求破案效果,在確定嫌疑人之後就不再去收集能夠證明該嫌疑人無罪的證據,甚至對已經發現的無罪證據也采取忽視甚至隱瞞的做法。於是,無罪證據就成為偵查人員調查取證的「盲區」,或者視而不見,或者見而不視。例如,在我們的「刑事錯案」課題組收集的137起錯案中,幾乎在每一起案件中都可以看到這種因先入為主而片面取證的情況。由於偵查人員主觀地認為抓到的嫌疑人就是實施該犯罪行為的人,所以就隻去收集能夠證明嫌疑人有罪的證據,不去收集能夠證明嫌疑人無罪的證據,甚至對於已經發現或者由嫌疑人提供的無罪證據也有意無意地忽視了。[8]於是,偵查人員提交的證據就成為「清一色」的有罪證據。


  在人類社會的司法曆史中,刑訊逼供是普遍存在的。即使到了現代文明社會,刑訊逼供仍然屢見不鮮。雖然在一些法治發達國家中,以肉體折磨為特征的「硬刑訊」已不多見,但是以精神折磨為內容的「軟刑訊」仍時有所聞。近年來,隨著我國一批重大冤案的披露,刑訊逼供問題越來越受到國人的關注。然而,刑訊逼供似乎具有超強的生命力,臭名昭著卻屢禁不止,聲名狼藉卻潛藏生機。


  李久明在《控告書》中寫道:第一次對我刑訊逼供時,南堡分局局長張建業對我說,案子是你做的,鐵證如山,不說就讓你脫三層皮,別想活著出去。副局長楊策軍說:你不說就整死你。……他們將電線係在我的腳趾、手指上實施電刑。我喊冤枉,他們就用布堵住我的嘴,並說要電我的下身。……在這7天8夜裏,張建業、楊策軍等人每次都是酒後刑訊逼供,采用的手段是灌涼水、灌芥末油、灌辣椒水、用打火機燒、打耳光等。他們買來10瓶芥末油和一包辣椒面,用芥末油和辣椒面兌上水灌我;把芥末油抹在我的眼睛上、鼻子裏;把水瓶放在頭上讓我頂著,掉下來就灌涼水。一次,他們往我肚子裏灌了一箱礦泉水,灌得我解大便也全是水。


  我國《刑事訴訟法》早就明確規定「嚴禁刑訊逼供」,但是偵查人員為何會一次次步入刑訊逼供的誤區?根據我們的實證研究,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片面的執法觀念。受片面強調社會公共利益的傳統價值觀念的影響,我國的刑事司法一直偏重於打擊犯罪的需要,而對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權利的保護重視不夠。於是,目的的正當性就遮蔽了手段的不正當性,打擊犯罪的正當性弱化了偵查人員刑訊逼供時的罪惡感。


  第二,陳舊的思維習慣。由於我國的刑事訴訟理論長期排斥甚至否定無罪推定原則,所以一些偵查人員習慣於「有罪推定」的思維模式——既然是偵查犯罪,就要先推定嫌疑人有罪,否則就別去偵查了。於是,一些偵查人員習慣於把抓到的嫌疑人視為「壞人」,並且認為壞人一般都不會輕易承認自己的罪行,所以隻能采用「特殊手段」才能讓其低頭認罪。「包青天」斷案時也會說:不用大刑,焉得實供!


  第三,不良的行為環境。許多偵查人員在當上警察之前從來沒有打過人,許多偵查人員在工作之外也從來沒有打過人,他們是在特定的工作環境中逐漸養成打人「習慣」的。一些剛剛走出校門的學生進入這樣的工作環境之後會感覺很不適應,但是在「師傅帶徒弟」的工作模式下很快就「入鄉隨俗」了。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有效的刑訊行為會獲得鼓勵,如同事的欽佩、領導的讚許、單位的嘉獎等。於是,刑訊逼供就像「臭豆腐」——聞著臭吃著香!當然,警察的行為環境也有地域差異,有些地方比較文明,有些地方比較野蠻。


  第四,低下的偵查能力。近年來發現的冤案多發生於20世紀的八九十年代。無論是從理論研究還是從實踐經驗來說,當時中國的犯罪偵查都處於較低的發展水平,特別是在那些偏遠落後的地區。按照有關規定,故意殺人和強奸等重大刑事案件由區縣級公安局立案偵查。有些偏遠地區發生此類重大刑案時,當地的偵查人員都沒有查辦經驗,隻能是「邊幹邊學」。另外,這些地區的偵查資源十分有限,偵查技術與偵查手段很少,詢問和訊問就是偵查的基本方法。在偵查能力不高的情況下,通過訊問獲取嫌疑人口供就成為破案的「捷徑」。與其他偵查方法相比,刑訊逼供的成本低且收益大。於是,一些偵查人員就甘冒違法風險去「撬開嫌疑人的嘴巴」。特別是當偵查人員承受破案壓力而且面臨困境的時候,對已經抓獲的嫌疑人刑訊逼供就成為不二的選擇。


  第五,乏力的監督機製。行為需要約束,權力需要製約,行使權力的行為特別需要監督。刑訊逼供一般都發生於偵查權力的行使過程中,而這恰恰是刑事訴訟中監督較為乏力的環節。由於我國沒有實行偵查行為的司法審查製度,所以法官對於偵查階段的違法行為很難監督。雖然檢察機關享有《憲法》和《刑事訴訟法》賦予的法律監督權,而且可以通過審查批捕和審查起訴對偵查行為進行監督,但是受強調配合的工作習慣的影響,檢察人員往往把批捕視為配合偵查工作的一道程序。


  當案件進入審查起訴階段時,由於偵查已然終結,檢察機關再想監督也就難見實效了。許多國家的法律規定犯罪嫌疑人在接受訊問時可以會見律師或者偵查人員訊問時律師可以在場,這就使律師得以對偵查行為發揮監督製約的作用,但是在我國,這項監督機製長期處於空白狀態。[12]於是,偵查機關的內部監督就成為監督審訊行為的基本方式,但是在偵查破案成為公安機關組織壓力的情勢下,這種帶有「自我監督」性質的行為監督模式很難發揮遏製刑訊逼供的實效。


  第六,空泛的證據規則。如前所述,我國《刑事訴訟法》早就規定「嚴禁刑訊逼供」,而且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有關司法解釋也規定刑訊逼供獲得的口供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但是這些規定不夠具體明確,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在許多冤案中,被告人都曾經在法庭上聲稱被刑訊逼供並推翻了原來在偵查階段作出的有罪供述,但是法官並未排除那些審前供述,依然結合其他證據對有罪供述予以采信。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3],其中之一就是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不夠具體明確。在以法官、檢察官、警察、律師為對象的關於刑事錯案的問卷調查中,55%的調查對象認為「法律規定不明確」是導致刑事錯案的主要原因,排在9個原因選項中的第2位。[14]這裏所說的「法律規定不明確」,既包括實體法規則不明確,也包括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不明確。


  第七,失效的刑罰威懾。刑罰能夠對潛在犯罪人發揮威懾作用,但是刑罰的威懾力依賴於偵查的效率。如果某種犯罪行為被查處的概率很低,那麼相關的刑罰就會變成「稻草人」。一般犯罪如此,刑訊逼供亦然。我國《刑法》明確規定刑訊逼供是一種犯罪行為,但是在實踐中,這類案件多因取證難而處罰難。一方面,刑訊逼供的受害人多處於失去自由和孤立無援的境地,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無法取證,當事後具有取證能力時又因時過境遷而難以拿到充分的證據。另一方面,檢察官或法官的調查往往由於當事人和知情人多為警察而困難重重。檢察機關的瀆職侵權檢察部門在查辦刑訊逼供案件的過程中,經常會遭遇各種抵製、說情、施壓、拆台的狀況。辦案工作「隻開花不結果」或「輕描淡寫從輕發落」等情況絕非罕見。例如,在杜培武冤案中,隻有兩名警察被法院判以刑訊逼供罪,且僅分別判處了有期徒刑1年緩刑1年和有期徒刑1年半緩刑2年。


  綜上,刑訊逼供是我國刑事司法中生成冤案的一個主要誤區,幾乎所有冤錯案件的背後都可以看到刑訊逼供的魅影。由於刑訊逼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是交叉作用的,所以遏止刑訊逼供是一項「係統工程」,包括轉變執法觀念和思維習慣、改進行為環境和偵查能力、完善法律製度和證據規則等。


  摘錄


  何家弘《遲到的正義:影響中國司法的十大冤案》肆 李久明案非法取證

2019年10月5日 星期六

我不教他,誰來教他?

  盤圭禪師是一位廣受尊崇的禪宗大師,每逢他主持禪七之時,分散在各地的學生都會趕去參加。

  有一次,在這樣的靜修會中,一名學生行竊,當場被捉。眾人向盤圭報告此事,並要求把行竊的人逐出。但是盤圭並未理會。


  不久,那個學生惡習難改,再次偷竊,又被抓住。眾人再度請求盤圭懲治他。但盤圭依舊不予發落,把事按下。


  這使得其他學生頗為不服,他們聯合上了一紙陳情書,表示:這回若不將竊賊開除,他們就集體離開。


  盤圭讀了陳情書,把學生們全部招來,對他們說:「你們都是明智的人,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不對,只要你們高興,到什麼地方去學都可以;但這位兄弟連是非都還分不清楚,如果我不教他,誰來教他?我要把他留在這裡,即使你們全部離開。」


  熱淚從那位偷竊者眼中湧出,洗滌了他的心靈,從此,偷竊的衝動煙消雲散。(《一味禪》)


※ ※ ※


  修行非止於成就自己,非只為自己慧命著想而已,要行菩薩大慈悲願,自渡渡人漸由修行來影響別人,引進別人也能修行成就圓滿慧命,這才是修行。


  再則要明白渡一個好人只救一個人、渡一個壞人卻能救無數的好人,故修行人不能只顧渡善良好人,那些一時迷茫作錯事或心思偏差等等惡人,皆更需要渡。


  諸佛菩薩對眾生乃平等心,一切眾生皆隨順因緣的成熟渡化。學習佛菩薩平等心、慈悲,就必需視一切眾生平等,用各種善巧方便來指引教育,如此自能將這人間化為淨土。眾生都有機緣修行,回歸原位,不再墮落紅塵業海。


慈聖雜誌一四六期

來俊臣網羅無辜

  來俊臣,唐朝萬年(陝西臨潼)人,官任御史中丞。

  武后臨朝時,猜忌天下人圖謀反叛,便設銅匭,令人檢舉告密,並寵用來俊臣,審理告密案件。


  來俊臣天性殘忍,迎合武后意旨,每推審一人,必定逼誘供出數十上百人,輾轉牽連,造成冤獄,以逞其能,邀功請賞。又私自召集無賴數百人,專行告密,作羅織經,網羅無辜,織成謀反罪狀,嚴刑拷問,屈打成招,種種酷刑,慘不忍睹。


  犯人見那刑具便已魂飛魄散,因此往往隨口誣供。由他所經辦的案件,前後誅殺一千多族,天下百姓人心惶惶。


  來俊臣權欲膨脹,蓄意謀反,欲將滿朝權貴次第害死,不久罪行暴露,被斬於市。眾人爭相抉其目、摘其肝、割其肉、馬踏其骨,頃刻間了無剩餘,「家屬籍沒」。人們都互相慶賀說:「從今以後可以安枕無憂了。」(《新唐書.酷吏傳》、《歷史感應統紀》)


※ ※ ※


  世人在人生過程中最容易造作惡業者,即屬手中握權柄之人。


  莫看他在世司權握柄、呼風喚雨,一旦三寸氣斷,魂歸冥府之際,難逃陰司冥律之制裁。然則絕大多數有權勢之人,其聰明才智必定超越常人,而其身處陰森冥獄之間,更是一口推翻自己在世所造惡業。但冥府「孽鏡台」卻是秋毫可鑒、無所遁藏。故寶鈔有載「孽鏡台前無好人」。冥府一殿正是職司孽鏡台,不論善惡罪魂要定其功過,必先由孽鏡台顯像,庶幾無可推託。由此,一殿定其功過善惡,善者升天;惡者論其罪業分發各殿審判。


  但是,冥律雖嚴,罰在身後,不免令眾生有「善者未得福報,惡者未得禍報」,而心生不平。故 關皇掌玉帝之尊,令改因果為現世報,以期平息隔世果報之不平。


  一殿承命,乃以孽鏡台所記錄陽世人造作惡業,簽註罰則,立呈有司,侍機即報。因而先列出手握權柄之人,所易造惡業,罰損折耗福祿壽報之條例,以警世人。陽法評判世人犯罪,首重動機;次重損害程度;三則視其有悔改之心與否。


  冥陽同例,凡有所權柄之人,起心動念為私慾者,立即削其一福;若其行為造成損害他人,以受害者多寡,可以削其至百福;更甚者,可以折其陽壽。若犯意者,能有悔悟並進行補救,則可撤銷其耗福損祿之報。若已顯報者,可賜其一次貴人善緣之機,稍助其所損耗之福祿。但其先決條件,是其人確切誠懺,並有實質補救自己所造成之為害他人事件。


玉律規箴 一、握權

2019年10月3日 星期四

無念無心

蓮生/文

  在大乘佛教,文殊菩薩是智慧第一。


  在小乘佛教,舍利弗尊者是智慧第一。


  文殊菩薩的智慧在何?


  佛將涅槃時。


  文殊菩薩說:


  「請佛住世,請轉法輪。」


  佛答:


  「我有轉法輪嗎?」


  文殊菩薩一聽,便悟。


  文殊菩薩一句話都不說,這就是文殊菩薩的大智慧所在。


  試問,諸善信:


  文殊師利菩薩的大智慧是何?


  又:


  舍利弗尊者的智慧第一是何?


  佛在舍利弗尊者崖洞。


  舍利弗說:


  「將一切妄念掃除,就變成無念。」


  佛答:


  「如何是掃除?」


  舍利弗尊者一聽,便悟。


  舍利弗尊者一句話都不說,這就是舍利弗的大智慧所在。


  試問,諸善信:


  舍利弗尊者的大智慧是何?


  又:


  我傳授文殊篋劍的觀想後,繼續講解《六祖壇經》。


  六祖講的很清楚,在所有環境之中,你的心完全不受汙染,這就是無念。


  一般人的無念,是以為自己打坐禪定,把所有妄念慢慢沒有了,變成沒有念頭,這是一種說法。


  另一種說法,是你自己不受所有念頭影響,這才是無念。


  不要以為無念是腦袋「空空」。


  不要以為無念是腦袋「一絲不掛」。


  不要以為無念是腦袋「關閉」。


  不要以為無念是腦袋「白痴」。


  而是在所有環境中,不受環境的影響。


  一心不亂。


  很多人以為,入定於空性,妄念全沒有了,就證明佛性了。


  不對,等一下出定,念頭又來,又受念頭影響。


  佛說:


  入定無念。


  一切清明。


  一心不亂。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


  「心安就是平安!」


  問題是:


  「如何心安?」


  我答:


  「無心。心才能安!」


  無心就是無生。


  點到此就止,再說下去,就全盤托出了!


盧勝彥文集248《天垂異象》文殊菩薩的大智慧

毒樹果實理論

  在法律的審判中,有所謂的「毒樹果實理論」。它的核心內容在於:違法直接取得的證據為毒樹,基於違法取得的證據再以合法手段間接取得的其他證據,則如同從毒樹長出來的毒果,也不得使用。

  「毒樹果實理論」的應用有一個知名的案例——辛普森殺妻案。


  辛普林是美國知名的足球明星,他的前妻在一九九四年六月十二日深夜被殺。案件發生之後,曾有毆妻記錄的辛普森成為最有可能的嫌疑犯。警方搜索辛普森的家中,發現辛普森的後門停著一輛染血的車輛,家中也搜出了一只沾滿血跡的手套。


  眾多的證據指向辛普森就是殺妻的兇手,但是當一九九四年十月三日,審判的結果出來,陪審團認定證據不足,辛普森被判無罪。


  其實辛普森殺妻的相關證據原本是相當多,但因為偵查人員取得證據的手段不合法,導致這些證據都不被接納。事後,有人調查,發現七成的美國人認為辛普森有罪,但是他們卻都認為裁決是合理的,原因就在於「毒樹果實理論」。


  「毒樹果實理倫」是為了避免司法人員採取違法的手段偵辦案件,所以對於非法取得的證據,無論真實與否,一概不予接納。


  採行這個理論,可能會使某些真兇逍遙法外,但為了保障法律制度本身,美國人選擇支持這種方法。


  在傳統的公案小說裡,往往會寫到頑劣的犯人在大刑伺候下坦白招認罪行。看到此處,讀者固然大快人心,但是現實生活中,更多的是屈打成招的人。


  司法人員無論是使用暴力或欺騙的手段,或許可以使正義一時得到伸張。但是,制度一旦被破壞,將會有更多人可能無辜受害,屆時正義反而會遭到嚴重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