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30日 星期二

靜坐做什麼

  一天,有位姓吳書生經過,見一棵菩提樹下有位老和尚靜靜坐在那裡,書生忐忑不安的走過去,向老和尚問訊請安,便說:「師父在這裡靜坐嗎?」

  「嗯!」

  再問:「靜坐做什麼?」

  「不做什麼。」

  續問:「那麼是空坐囉!」

  「不是空坐。」

  接著說:「既不做什麼,又不空坐,那為何坐?」

  和尚問:「你站著做什麼?」

  「不做什麼。」

  再問:「那麼是發呆囉!」

  「哪有發呆。」

  接著說:「既不做什麼,又不發呆,那為何站?」

  書生不假思索的回答:「只是自然的站著。」

  和尚也回說:「既然您是自然的站著,我也是自然的坐著,有何不同呢?」

  書生愣了一愣,便問:「為何要修道?」

  「將不自然回歸於自然。」

  再問:「不是每個人都很自然嗎?」

  「你剛才過來時有很自然嗎?」

  「喔!沒有。」書生尷尬的說。

  書生問:「那如何自然?」

  和尚說:「明白自然!自然生、自然死。自然行住坐臥、動靜語默,自然工作、自然休息;飢來吃飯睏來眠,寒來穿衣暑乘涼,隨緣生活,隨遇而安。不妄想、不刻意、不造作,當拿則拿,當放則放,該做何事就做何事;做完之後,就不必掛在心頭,一切隨順因緣,便是自然。自然即是道,順應自然就是修道。」

  老和尚講完,看著書生說:「你悟道了嗎?」

  自從那一天遇到老和尚之後,心中生起種種的疑惑,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生命的價值是如何?生活的目的又在哪裡?

※ ※ ※

  修學行持,當以無為自然作為根基。什麼是無為?最簡單的說明,即是無欲、無目的。什麼是自然?最淺顯的說法,即是萬物演進不加外力。

  可是諸靈兒降世,無法豁免己身肉軀,是以,為滿足基本生理,難免有欲,所以道家有云:「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降生即「有」,能謀事是「為」,為而能成就。一連串的道理,就是解釋肉體的我的需求。但如精進道果上,修子就該在「不有」、「不為」、「不居」上琢磨,因為這樣才是無為的基本功,也才能符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境界。

  總而言之,靈兒既有肉軀的事實,便應利用「有」之利,修持靈真。換句話說,無為自然,是種境界。但是為達到如是境界,就得下「功夫」,所以無為自然也是功夫。為使諸靈兒學習無為自然,就從無或寡欲起始吧!倘若人人如此,對等觀念銳減,無有你我,離大同世界就不遠了!

  箴言:「無為自然」,看似簡易的四個字,但在實踐過程中總是難以透徹,因為私欲重而煩惱多。

訓子箴言第十九章

2014年9月28日 星期日

為民服務

岳武穆王 降

陳生:學生恭向恩師接駕五叩首!

岳武穆王:賢生免禮!

陳生:歷史上堯舜禪讓的事蹟,是值得後人尊敬崇拜的,到今天我們依舊懷念堯帝的德政。堯帝是一位相當賢明的仁善君主,在他繼任帝王以後,也不會貪想榮華富貴或是以帝王自尊;所以,不管是吃的或是穿的都儘量與百姓一樣,過著一般的普通生活。

堯帝也是一位很民主的君主,為了要接近民眾或想聽聽人民的聲音,於是就在家門口放了一面大鼓,只要想和他說話或有什麼建議的人,都可以去打鼓,發表自己的意見。接著又立了一根木頭,同時宣布任何人只要發現他犯了錯誤,都可以站在木頭旁邊,把他的缺點一一的說出來。就這樣他想了這二種方法,後世的人就稱那面鼓為:敢諫之鼓,那根木棍就稱之為:誹謗之木,這都意味著自我警惕的作用。

所以,堯帝統治時間內的老百姓都過著安和樂利的生活。

岳武穆王:一位君主並不是要以權勢來凌駕在萬民之上,而是必須要以百姓的幸福為自己的幸福,以百姓的安危為自己的安危。古有明訓:「得民心者昌,失民心者亡」,這是說人民地位是不可忽視的。

如今,科技昌明,技術突飛猛進,物質豐富,日常生活多元化,娛樂更五花八門,以致人心受物欲之誘惑,進而貪名、貪財、貪利、貪權、貪色、貪情;既然心中有貪,就會開啟八萬四千煩惱,小則造成家庭混亂,中則造成社會動盪不安,大則造成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戰亂不歇,讓無辜的百姓受苦受難。

為民服務是為官者最重要的一環,領其百姓繳稅的薪資,為民公僕,為民效勞,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有些官員以為擠上大官的門檻,乃是很不容易才得到的機會,於是利用各種機會,肆無忌憚的收刮不義之財,把民脂民膏當成他獵取的對象。

為官者要處處為民服務,使得窮困的人得到效益,讓不法之徒無洞可鑽,這是為官者的忠義之心。

陳生:所以說,世人只要存有微細的貪念,因為牽動起心動念,逐漸延伸或心念不止,就能造成無數的煩惱;何況有得不到的東西,而且心念不止,就生起憎心,憎恨心一起,災難叢生,若是再加上是非不分、道理不明,確實令人擔心。

一個人的成功,絕對不是偶然的,首先必須具備基本的條件與才能,其次則是歷練與經驗,更必須經過無數艱苦的努力奮鬥,才能得到豐碩的果實。但是成功之後,決不可以大意或輕率,更應該保持創業時的精神,戰戰兢兢,才能保有成功的果實,甚而更發揚光大。

岳武穆王:念頭是一切言行的依據,有了善念,才會有善行、善言的出現;有了惡念,惡言、惡行當然就會跟隨而來。

陳生:在官場上為了自己的升遷,寧願犧牲他人的權益,不願自己損失毫毛的情況,大有人在。

岳武穆王:有人為官,清廉自居,勤政愛民,為了救人性命,而寧願失去當官的前途,如此一來,所做所為皆是為百姓、為部屬而實際付出服務。

有人為官,自私自利,貪贓枉法,亦有不顧多年的親情、友情、恩情或者同學之情誼,往往為了權益,爭取同一個職位,當利益衝突時,不但不能禮讓,而且明爭暗鬥,互相攻訐,甚至大動干戈。諸此種種,不顧情義的情況,而且發生在修子的周遭,乃屢見不鮮。

是故,世人想爭名奪利,當先冷卻自己慾望的雄心,以免造業也。可。停筆。吾回!

陳生: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

萬事忠為首-第五十二章 忠義之心

2014年9月27日 星期六

一碗水的故事

蓮生/文

  有一回,我們在美國芝加哥,進到一家餐廳吃飯,我們要了一碗湯。

  蓮香上師與我對廚師說:

  「少糖、少塩、少油、不放味精,不要辣………。」

  結果:

  廚師端出一碗「開水」放在餐桌上。糖、塩、油、醋放在一旁。

  廚師說:

  「這種湯,我不會做,你們就自己加吧!」

  剎那間。

  我們全儍了眼。

  這是一件真實的故事,當時在場的芝加哥同門可以証明。

  我們覺得:

  這位廚師很「性格」。

  而我們也有我們的「執著」。

  曾經有一群專家研究飲食「健康」及「長壽」的問題,討論了幾天,結果報告出爐,要營養、要健康、要長壽。

  最好的飲食是四個字:

  「粗茶淡飯。」

  鮑魚。

  魚翅。

  龍蝦。

  烏魚子。

  全被排斥在外。

  最好的青菜是「地瓜」(蕃薯),最好的水果是「木瓜」,最好的肉仍然是「雞肉」,最好的米是「糙米」。

  「精美的佳餚」輸給「粗茶淡飯」。

  我們年紀愈來愈大的人,人人都已經知道,少糖、少塩、少油、少辣、少剌激,不要味精了,這等於回歸到:

  「我們小時候的時光,吃蕃薯飯的時代了!」

  由「一碗水的故事」,我聯想到,我們行者的生活,很難掌控的剛剛好。

  我修禪定:

  不可以太緊,緊就成了「掉舉」。

  不可以太鬆,鬆就成了「昏沉」。

  很多同門來告訴我:

  「無法入定,只因為雜念太多,空不了,所以無法定入。」

  又有同門說:

  「只要一打坐,就睡著了。」

  我的回答只有一個字:

  「調。」

  這個「調」字就是「調整」太緊的就放鬆些,太鬆的就稍緊一些。

  我們要專心一致的修持「四禪八定」,這是清淨的熏修方法之一。這個法門,熟能生巧,須要恒長的修習,絕非是一蹴而得的。

  我覺得佛法深奧,例如:

  生即無生,不取無生。

  我即無我,不取無我。

  無生與無我,我們可以明白。不取無生,不取無我,大家可明白?

  這就非常難解說了!

盧勝彥文集194冊《夢幻的隨想》一碗水的故事

2014年9月26日 星期五

西天大自在王佛國土

西方濟公活佛 登臺

詩曰:佛經藏法傳千年,教化人心普渡緣,西天淨土無邊界,遊覽聖境悟妙蠲。

濟佛:哈哈哈!阿彌陀佛!善哉、善哉!今日即又到著鸞聖期屆此時辰有限,傻賢徒快出靈竅囉!(此刻濟佛用蒲扇拍打佛一之天靈蓋,將佛一元靈調出)

慈筆:弟子參見活佛尊師聖駕,弟子……(當佛一話未段落,濟佛已搖擺身臀而步出堂外)

濟佛:嘿嘿!汝小子每回總是囉嗦不已!老衲可沒閑功夫聽完矣!

慈筆:唉喲!恩師還真是有個性哦!弟子都未請安呦,恩師即就先登足而席坐,好歹也讓弟子發言幾句嘛!(此時二人已步出堂外,即已有燦耀之七彩光芒反射堂內)

濟佛:好咧!賢生若不快步坐上,恐怕吾等又要搞到七晚八晚才回,那老衲這把老骨頭可又折騰不少囉!(這時佛一立即攀上金色蓮台乘坐)

慈筆:恩師真是性情中「佛」呀!

濟佛:是呀!嘿嘿嘿!汝若不像老衲如此灑脫呀,那恐怕汝就有每日煩不完鬱卒之事囉,這時當然受不了啦!

慈筆:是、是、是!相信世人與弟子都一樣,都有忙不完及煩不完之事!

濟佛:那要看汝如何看待與化解,以不致修道越修越回去!(此刻蓮台持續飛馳升上天界)

慈筆:那弟子可否請示恩師,為何這世間的修道人甚多,但是總是聽不到修道人終極可安樂往生的,不是病亡就是意外走的!可否請恩師開示一番,解析正確之理!

濟佛:嗯!既汝有心提此!為師可有不解析之道理。

慈筆:那弟子即洗耳恭聽。

濟佛:現今三曹末劫,上天大開普傳聖法及聖門,無非要讓眾生知道內義所在,其無極母娘亦希盼可早日渡回世子之原靈,然大肆普化眾生,然而相對眾生在初本所墮落娑婆時亦有造諦眾多罪業,故而有夙世累劫之冤親債主在受其冤報之下無法超薦或投生,故母娘即特准眾所有修道之世子其夙世冤親債主可提前示現討報,欲想倘若修子假以時日修證果品,那麼此修子之冤親債主祂們應如何討回此果報,就如「世尊」所曰:「修道證果無上限,因果依然可報現」所以凡有修世道之人,都有可能使冤親債主提前十年索討果報,故而值此上天在告急之際,奉勸修道之人子應懂得先「解冤釋結」了卻因果關係,縱然汝升等大羅金仙亦然須釋結「業債」以不致阻障道途。

慈筆:這麼說來!即使當上仙佛亦要先渡化排解己身之因果業債囉!

濟佛:哈哈哈!然也!

慈筆:像現在多數人都說要好好修,可否請恩師再行開示弟子與世人到底要如何修才叫作好好修呢?

濟佛:其實修道人常以為多誦持經咒,多暸解佛理經典,甚至多閱讀高深經文或研背理義即是好好修,那可是錯矣!主要修道乃須依行道為主,且倘若家庭未顧,子女未教,而成日覓求外緣外像,又不遵三綱、五常、倫理、道德等規範。在道場常拱手作揖畢恭畢敬,回至家中卻打罵妻女、邁老、幼童,那又何來稱修!此稱「偽君子」只顧己身顏面,卻不顧他人之看法,恐怕將來終歿,定墮入幽冥深淵之苦,奉勸世人及諸天下修子定當謹慎省悟、懺思改過。

慈筆:是!感謝恩師之敦行教誨,苦口婆心,弟子亦實為慚愧!尚有部份未有確實遵循做到。

濟佛:嗯!吾徒既知有過失,亦懂懺思遷過為師當為賢徒惕勉,倒是有些其它世子亦快快醒悟省明、改善心念。

慈筆:弟子內心愧疚不已!希望今日弟子可多盡心付梓,鞠躬盡瘁,不遺餘力為道為上天代誠普化,儘早來還清為己身夙業之債。

慈筆:方才恩師所析論中,若是修道世子無有參酌研閱高深之佛理或佛學之聖書,那要如何證得無上菩提聖因呢?

濟佛:哈哈哈!嗯!要證得無上菩提聖因並非一定要研閱高深之佛學,只要汝懂得敬重「忠孝」得體,次重為「誠正」即能尊師重道、視畀倫理禮規,縱然學識不精亦有可能升等無上菩提佛果,然而切實不予計較功德之大小,多行善佈道渡化即有證得蓮品果位之時,明瞭嗎?

慈筆:是!弟子明白了,所以無論修學多麼高深之佛理,若不懂得謙卑且遵道禮規,且若敷衍了事,都可說是無法圓融修道之真理!不知弟子解釋是否正確?

濟佛:哈哈哈!嗯!正確!其真理本不變,只因世人將其曲解陷於蔽障之中。(二人談話中,金色蓮台已飛馳至無極理天淨土)

慈筆:咳咳咳…哦!很不舒服喲!空氣越來越稀薄了!(此時濟佛見狀立即將「西天清靜除渾丹」塞入佛一口中吞服)

濟佛:唉!老衲差點忘卻,賢生尚為凡靈,欲入西天大自在王佛國土,惟恐受不住那清澈佛光之力,幸好來得及,否則徒兒恐怕即凡靈無存囉!

慈筆:喔!好多了!恩師您真是貴佛多忘事,差點害弟子小命不保!不過又幸好恩師及時搭救!前方及四周都是明亮之處,且祥雲翩翩、彩光繽紛燦爛,簡直是「快樂天堂」一樣。(二人乘坐蓮台已緩緩降下「西天淨域國土」)

濟佛:哈哈!賢徒今日可真是無上福份,踏上「西天大自在淨域國界」,汝可乘此欣賞一番這天外之天的美景勝筵。(此刻二人即下蓮台,以步行方式前進)

慈筆:嘩!果然美不勝收,風景耀眼迷人,且不時有見到諸多聖賢修者、居士、高真及比丘和比丘尼,無數之得道高僧及各天之仙佛、騰雲駕霧著且逍遙又自在,神識有無比喜悅的聖心,另有飛禽珍獸掠過,亦有孔雀及白鶴飛躍雲端,更有龍神及麒麟等之神獸穿梭自如,如此之美景恐怕在人間無法尋覓得見,更不用說有此景象會發生。

濟佛:哈哈哈!賢生有此流連忘返之心,老衲若不看緊些以免亂心而飄至它處,耽誤那聖務,屆時老衲可要吃罪囉!

慈筆:喔!不會啦!不過任憑他人見著此景,一定會入迷陷心無法自拔,不過弟子還是懂分寸的啦!

濟佛:嘿嘿!嗯那就好,那就好。嘍!前方已展現那西天之「大雄寶殿」吾等可要先進入參觀!

慈筆:嘩!是吔!好高大峻巗,巍峨之佛殿喔!簡直像螞蟻到巴黎去看巨塔一樣,又雄偉又高大,不過見到眼前之層梯恐怕要腿軟,那階梯至少有一、二百層階,不知如何攀爬?

濟佛:哈哈哈!由老衲攜賢徒攀登,即可不費吹之力呀!那階梯可有三百多層哪!(此際!濟佛拎著佛一之衣領,一躍即登上層梯頂端了)

慈筆:唉喲!弟子驚魂未定啦!恩師就這拎著弟子之衣領一躍而上,真是處處驚悚,十分危險喲!您老人家就別再跟弟子開玩笑了,還好沒讓徒兒們看見弟子這醜態樣,要是有錄影這畫面能看嗎?真是媽呀!

濟佛:呦!為師深怕汝累喘不已,特助汝可躍進而上,真不知感恩哪!

慈筆:好嘛!感謝恩師之「提拔」呀!

濟佛:嘿嘿嘿!吾等就別在此蘑菇啦!快轉身吧讓為師助得汝形體壯升!

慈筆:喔!遵命!

濟佛:唵、嘛、呢、叭、咪、吽、變!(此時佛一身形變高身長有五丈高)

慈筆:嘩!原來西天淨土甚麼都很縱高偉大,所以恩師怕弟子逛不完才將弟子身形變大許多,而且就如正常一般人見高樓大廈沒兩樣。

濟佛:好啦!快隨為師入佛殿參駕。

慈筆:是!咦!原來恩師也一樣變得高大了。(二人已進入大雄寶殿)

濟佛:賢徒快參駕「西天大自在王佛如來」。

慈筆:是!蟻生慈筆參叩「大自在王佛如來」。(眼前已呈現一位像貌莊嚴、慈眉和藹、法像殊榮之老佛者)

王佛:善哉!善哉!歡迎道濟與鸞堂慈筆善生蒞臨吾佛之西天淨域國界。

濟佛:貧道參見尊佛,有請尊佛廣長舌相為吾徒此刻開示著鸞寶書助編金篇、贊啟垂蒙,以渡啟迷蒙之眾生,稱嘖尊佛為眾生以法船慈渡航舟,此乃眾生累修之福份果報。

王佛:道濟實為客謙!吾在此願盡微薄力協助爾等著鸞聖書助編金篇。

慈筆:蟻生感謝王佛如來之慈悲及垂愛,願讓蟻生可粗淺而詢提,請問要如何才能像王佛如來一樣的身心自在逍遙無比呢?

王佛:善哉!善哉!既爾此詢,吾即娓娓道來,倘若一般世俗修子欲修得身心逍遙自在,應且即須忘卻貪、嗔、癡之三毒心,並應舍去一切欲望之利益,然而此項之舉惟恐不易做到,世間凡修世子經常對於名、利、地位、財富等卻爭奪不退,且終究嫌之不足,貪欲甚強常為名為利受綁受縛,為財富陷迷陷執,孰不知假合之體與萬物皆為幻象,時而迷戀不棧,終極歿後亦墮幽冥再生輪回,然而願心割捨下萬物萬念,不著生之悲或不著死之泣,拋開依戀纏合,多予以行道漸善,扭轉思欲念心,乘聖習勉,遵道法禮萬念皆俱空,即可修證菩提正覺、清淨心念,薦入自在佛界逍遙理天,倘若欲證得大自在清淨領域,更應懂得修法至圓通,不誹謗聖法及他人,更不可比較妄心(幻想心),殊法真理萬法歸一,無有別心,那即可證得大自在蓮品果位,遨翔無極,逍遙無比!

濟佛:感恩尊佛金贊良言,貧道師徒叨擾已久!謹此榮典佛恩,吾等即先告駕欽退回程,賢徒快向尊佛告駕回堂。

慈筆:是!感恩王佛如來聖恩僻言金篇,愚生在此先告駕返程,恭駕王佛留步。

王佛:善哉!善哉!爾等頌辭安順矣。

濟佛:賢徒快上坐穩蓮台!

慈筆:是!恩師、弟子已坐穩了。(此刻蓮台急速馳行而降凡塵)

濟佛:世間之眾生多為六欲而彌心,貪婪之心過盛且已遺忘初本原靈之善意,而無法徑回返理天,今時大宗聖法齊開,孰不知把握當下,惟恐歿後墜入幽冥才知悔醒已違時甚慢!璧慈佛堂已到,賢徒元靈投體。可!吾回!哈、哈、哈!

陰陽善惡因果實錄-第十七回 繼遊西天觀摩暨 拜謁大自在王佛

2014年9月25日 星期四

般若本質

  天台德韶國師是宋朝時候的僧人,十五歲出家,十八歲受具足戒。他曾經參訪過五十四位善知識,然而都法緣未契,直到參謁了法眼文益禪師,終於在他座下開悟,成為法眼宗第二祖,吳越王錢弘俶尊為國師。

  有一次他上堂說法,有學僧問說:「古人有言,若人見般若,即被般若所縛;若人不見般若,也被般若所縛。既然已經見到般若,為什麼還會被束縛呢?」

  德韶國師反問說:「你說,你見到什麼般若?」

  學僧惶恐地改口說:「不見般若,為什麼卻還是被束縛?」

  「你說,你什麼地方看不見般若?」德韶國師逼問著。

  然後國師接著說:「如果說般若能見,則不名般若;如果說見不到般若,這也不名般若。般若沒有所謂見與不見,有了見或不見的分別,就與般若背道而馳了。故古德云『若欠一法,不成法身;若剩一法,不成法身;若有一法,不成法身;若無一法,不成法身。』這是般若的宗旨所在。」

※ ※ ※

  為什麼破除執妄才能發揮般若的功能呢?因為執妄是一個人的成見,偏見刻薄的印象以及種種的情染,在知性方面就會產生知障,在情性方面就會產生煩惱障,矇蔽了「般若」的功能,造成思想、情緒、情感的錯失和痛苦。

  禪家說:「平常心是道」、「平直心是道」。就是要能放下成見,放下人與人之間的虛幻與臆測,放下一切對色相的執著,才能得到真實的會心,這就是「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禪家心法。

  去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自我,禪家稱之為「脫底桶」,這時就可以看到真實的般若,同時亦可看到一切無相的空性般若,所以說:「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得之。」

  般若產生了悟與理性。頓悟是禪家非常重要的課題,因頓悟才能見性,徹悟才能成佛。

  學禪就是要能自我的醒覺,自我的醒覺就是禪。禪具有聰慧的悟性,禪可洞視一切物象的如來面目,禪可明白倫理,禪能清楚人生的目標與一切的知識。

  人性本具有般若之性,自用的智慧可相互觀照,而不須假以文字的,當明而悟之。

禪-第三一章 般若本質(二)

2014年9月24日 星期三

烏鴉逐臭肉

  有只烏鴉銜了一塊臭肉,在途中休息。忽然,很多鷹從後面飛來,一齊爭搶那塊臭肉。

  這時,佛陀帶領弟子們路過此地。

  一位弟子歎道:「真可憐,為了一塊臭肉也要爭得你死我活!」

  佛陀開示說:「世間的財寶在聖者眼中如同這塊臭肉,但世人卻以命相爭,就好比烏鴉爭奪臭肉一般愚痴。」

  「君子山嶽定,小人絲毫爭。」世人之嗔怒,大多源於貪欲,小至左鄰右舍的爭吵,大至街坊廣場之爭執,無非是為了一點蠅頭小利,或是己身利益受損。故若能淡泊面對金錢財富,人生亦能輕鬆逍遙也。

※ ※ ※

  財何來之有毒?世人必定迷惑,然而世人所迷惑者,並不能知「財」之毒,反致爭財、求財而鑽入毒害之中而不自知。

  天之生人,衣食必有其定之賜與而不使之匱乏,至於一個人「財」之多寡,當然與前身功德關之,而沒有任何之差錯,但這點世人總不以為然,故而處心積慮爭取不該得之財。世人更是用盡心機搶取不該有之財,不但因而造罪造業,更是違天逆理,難以如願。財只不過是生活上必須交換之條件,作為生活上的形式,並沒有太大之意義,試思一個人一日間能吃的有多少?能穿、能用的又是有多少呢?盤算也只不過些許數量而已,即可過活。那請問掙取再多、更多之財富又有何用呢?更可能因為要爭取更多之錢財而傷身敗義,這種人生又有何義呢?世人總以財富的多寡來論身份與地位,這種觀念偏差矣!應以德來論高低才是正確的。

  又有世人偏差之概念,說什麼有錢財是萬能的,就如俗話說的:「有錢能使鬼推磨。」這好像說是有錢好辦事,誠不知這話含藏了有多少毒害與危機,因利用錢財做些不德、不義、不仁之事,這就是禍害,非真福也。有財非有其罪,正道而行,正德而來者擁之無愧,但若是不德而得,則其罪則大也。又有錢財當知如何去運用,才不會受毒,而錢財也就不會致害於你也。

  現今社會甚多見有錢者眼紅,試圖綁架、勒索,這就是有錢財隱藏的危機,倘若能將錢財轉換為德富而存藏,就可無任何之危險,像是能正念而佈施,造就社會公益,以有形之錢財,換成無形之陰功陰德,不只他人無法覬覦偷取或傷害,更能為自己真正築立無限之後福。

  所以世人應知如何不受財蠱而善行之,那有錢就沒有任何之憂心,更可悠哉的生活。毒如何去解?如何去疏導?明智者思之可得也,盼能悟理明之。

蠱-第五章 財蠱

2014年9月23日 星期二

福證新人

蓮生/文

  每一次我主持的大法會,總會有幾對「新人」,要我給他她「福證」。

  「福證」的意義,我認為:

  一、佛菩薩證明。

  二、根本上師證明。

  三、與會大眾證明。

  也就是在寺廟之中的「結婚儀式」,這種儀式,簡單隆重。

  互喝加持過的「交杯酒」。

  互換「戒子」。

  根本上師開示。

  我的開示,離不開「忍辱」二個字。

  不知道是誰說的:

  結婚是一種失誤。

  離婚是一種覺悟。

  離婚後再結婚是執迷不悟。

  白首偕老是一再的忍辱。

  我說:

  墻外的人,拼命往墻裏面跳,而墻裏面的人,拼命想往墻外跳。

  「婚姻」是二個人,共組一個家庭,這二個人要共處一輩子,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為,人是一個個體,要同另一個個體,共同生活一生,非有強大而永恒的「愛心」是不成的。

  我說:

  婚姻是因緣。

  婚姻是互相欠債。

  婚姻是互相輔助。

  婚姻是「昏因」。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婚姻有可能是遇到「仇家」。

  婚姻有可能是遇到「冤家」。

  婚姻有可能遇到「對頭人」。

  因為,這全是緣、緣、緣、緣、緣,因緣的恩恩怨怨。

  人們因為肉體的緣故,要尋找另一個肉體,而形成一個完整的肉體。

  但,往往過了一段時光,才會發覺這並不是完整的。

  於是有了間隙。

  一般人在缺點的間隙擴大之後,會選擇了,再另外尋找另一個個體。

  我是如此認為的,每一個人都有缺點,只要是人,都不是完美的,完美的人,只適合是佛,是菩薩。

  我們學佛的人,想成佛,當菩薩,成為「在家」的佛弟子,就一定要「忍辱」。他要忍受她的「侮辱」,她也要忍受他的「侮辱」,彼此之間學習「忍辱」才能長久。

  能夠「忍辱」才是一位大菩薩。

  認真的說來,菩薩是「難忍能忍」、「難行能行」。

  唯有這樣,才能白首偕老,始終如一。

  佛菩薩的福證,是有力。

  根本上師的福證,是有力。

  大眾的賜福,是有力。

  然而,人們沒有想到的是,最大最有力的福證,原來是自己證明自己。

盧勝彥文集194冊《夢幻的隨想》福證新人

2014年9月22日 星期一

衣服上的污漬

  一天,一位婦女在陽臺晾衣服的時候,發現對面鄰居晾著的衣服中有一大塊灰色的污垢,她想:「這家人怎麼搞的啊!衣服都不洗乾淨,她家一定很亂,其夫婦一定在鬧離婚。」

  第二天,這位婦女晾衣服的時候又發現的鄰居晾著的衣服中又有了一塊污垢,她又想:「真是無藥可救了,怎麼會有這樣的一家人啊!」

  每天,她在晾衣服的時候都會發現這種情況。

  有一天,有一位朋友來她家做客。她終於忍不住了,就向朋友抱怨道:「對面那家人不知道怎麼的,衣服老是沒有洗乾淨就晾起來了。」

  朋友聽後感到很奇怪,於是婦女就領著朋友來到了陽臺邊。果然,那衣服中有塊很大的髒東西,在陽光下特別的顯眼。這時,一陣小風吹來,衣服搖搖晃晃,在風中飄動著,朋友很快就看出了,衣服與那塊「污垢」很不對稱。她走到窗戶邊,拿起潔淨的抹布向玻璃窗擦拭了一下,又向它哈了一口氣。

  「這樣不就乾淨了嗎?」朋友笑著說道。

  那衣服在陽光下飄逸著,是那樣的雪白無暇,沒有一絲可挑剔的地方。

  婦女啞口無言,原來是自己家的窗戶髒了。

  有時,我們擦亮自己內心的窗戶後再去看這個世界,你會發現有不一樣的色樣。

※ ※ ※

  女子喜刳胎剖形,視其惡露,即是指女子喜好揭發他人醜事,喜看別人不淨,以此貶低他人而沾沾自喜。

  「君子常思己過,小人喜說人非。」一般人都不認為自己有過失,或是對自己的過失渾然不覺,因此喜挑剔別人之過錯,說三道四,然而人無完人,人誰無過?故時時檢點自己的過失尚且不暇,又豈有閑功夫檢點他人?若喜形人之醜,訐人之私,喜看別人不淨,不僅會讓他人生起煩惱,也會形成自己生起煩惱、增長煩惱的因緣,可說是傷人又傷己,對自己不但沒有任何好處,也會讓別人輕視。因為只有智慧不足之人,才會喜對他人議論滔滔,正是愚昧之人喜歡愚昧,褻慢之人喜歡褻慢,愚頑之人厭惡智慧也。

  《四十二章經》有云:「對天而唾,唾不至天,還從己墮;逆風揚塵,塵不至彼,還坌己身。」別人之是非善惡,乃是別人之事,若一個人將別人之是非善惡拿來起煩惱,乃是愚癡之舉,也會摧毀自己的功德。故《月燈三昧經》有云:「他人之過失,不可宣說之,如是之行業,得如是果報。」即是此理。一個人不但不要道人是非,若是有他人至耳邊談論是非,則應不置可否,不要參與,他人心思不正走錯了路,自己不可盲目跟從,則對方自退,自己也不會被度走,未來才不會受共業之苦惱。

  親目所見之事,猶恐未真,背後之言,豈足深信。故言行二端,乃君子立身之要務。一個人之行止若能循乎天理,則所行就寡悔矣;出口若能順人心,則所言就寡尤矣。大凡道高德厚之人,必不輕率出言;沈機觀變之人,必不輕率出言;謙退守己之人,必不輕率出言。而會輕率出言者,多是心志浮躁者,其過患亦多也,希世人能明悟之。

坤道與習氣-第四十三章 女子喜刳胎剖形,視其惡露;又喜擿燒男子,令意迴轉,不能自還

2014年9月21日 星期日

虛心學習

  晦堂祖心和尚曾經前往寶峰禪院參訪曉月禪師。曉月禪師對於《楞楞經》造詣深厚,領悟透徹,在禪林獨步一時,無人可比。

  祖心和尚每聽到他講說《楞嚴經》的隻言片語,便如獲至寶。

  在僧眾中有人對此私下議論,認為祖心和尚不該如此自貶身分。

  祖心聽到這種議論,便說:「請教他人之所長,彌補自己之所短,我又有甚麼遺憾不滿呢?」

  英邵武曾經就這件事評說道:「晦堂師兄的佛學造詣為禪林僧眾所宗仰,他尚且尊重有德,能自勝自強,以自己未見未聞而自愧。這使得禪林中那些自高自大,不能謙虛待物的人,有了學習的楷模,行為的典則。這對於端正禪林的風氣,其補益能算小嗎?」

※ ※ ※

  世間乃是群體互生、互長的社會,佛云:「離群索居,背道而馳。」又云:「菩薩乃入世而成就。」因此,群體的互動乃是日常生活的重要一環。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乃在說明群體的互動當中,必有值得效法之處;亦在道明互動的益處,切莫輕視於任何人,哪怕是街頭行乞的人都有他值得世人學習的地方;是以,成功的人,必然具備有虛懷若谷的心量,而且具有堅毅的精神。

  人生在世,雖然自己的生活是由自己決定要怎麼過,並且是由自己規劃人生生涯,若是能夠吸收到成功者的寶貴經驗,能夠吸收到成功者的奧妙智慧,一則可以充實自己,再則可令自我充滿選擇良好的人生路徑,以促進人生朝向燦爛光明之路前進。

  是故,謙虛的人時時成長,日日茁壯,前途自然平坦無障礙也。

增福開運寶鑑-第二十七章  謙讓未皇增福運

2014年9月20日 星期六

紫砂壺

  老街上有一鐵匠鋪,鋪裏住著一位老鐵匠。由於沒有人再打制鐵器,現在他改賣鐵鍋、斧頭和栓狗的小鏈子。

  他的經營方式非常古老和傳統。人坐在門內,貨物擺在門外,不吆喝,不還價,晚上也不收攤。你無論什麼時候從這裏經過,都會看到他躺在竹椅上,手裏拿著一個半導體,身邊是一個紫砂壺。

  他的生意沒有好壞之說。他老了,已不需要多餘的東西。因此他非常滿足。

  一天,一個文物商人從老街上通過,偶然看到老鐵匠的那把紫砂壺,因為那把壺古樸典雅,紫黑如墨,有清代制壺名家戴振公的風格。他走去,順手端起那把壺。

  壺底有一枚印章,果然是戴振公的。商人驚喜不已。因為戴振公在世界上有捏石成金的美名,據說他的作品現在僅有三件,一件在美國紐約州立博物館;一件在台灣故宮博物院;還有一件在泰國某位華僑手裏,是1993年在倫敦拍賣市場上,以十六萬美元的拍賣價買下的。

  商人端著那把壺,想以十萬元的價格買下它。當他說出這個數字時,老鐵匠先是一驚,隨即拒絕了。因為這把壺是他爺爺留下的,他們祖孫三代打鐵時都喝這把壺裏的水,他們的汗也都來自這把壺。

  壺雖沒賣,但商人走後,老鐵匠有生以來第一次失眠了。這把壺他用了近六十年,並且一直以為是一把普普通通的壺,現在竟有人要以十萬元的價錢買下它,他轉不過神來。

  過去他躺在椅子上喝水,都是閉著眼睛把壺放在小桌子上,現在他總要坐起來再看一眼,這讓他覺得非常不舒服。特別是讓他不能容忍的是,當人們知道他有一把價值連城的茶壺後,紛至遝來,有的問還有沒有其他的寶貝,有的甚至開始向他借錢。更有甚者,晚上推他的門。他的生活完全被徹底打亂了,他不知道該怎樣處置這把壺,並常常失眠。

  當那位商人帶著二十萬元現金,第二次登門的時候,老鐵匠再也坐不住了。他招呼左右店鋪的人和前後鄰居,拿起一把斧頭,當眾把那把紫砂壺砸了個粉碎。

  現在,老鐵匠還在賣鐵鍋、斧頭和栓狗的鏈子,據說他今年已經102歲了。

※ ※ ※

  繁華世間,人心易受種種形色誘惑,而今時代世人的心靈世界不再純淨,何以故? 

  乃世人整日忙碌,為了三餐生活溫飽心靈每分每秒都無法休息,每一個念都是執著在金錢上,而富者還要更富,貧者則用盡心思就是要能如富者一樣的日子,種種慾望不止,身心靈怎能清靜呢?再說時下的年青人再再追求貪得無厭,不能滿足,此等心靈怎又能清靜。 

  世人應該知道知足常樂道理,世間的一切只是讓你在生存之時暫用代替品終不可得啊!心靈世界要能擺脫世間形形色色種種迷惑,唯將清靜的心找回來才能自在也。

慈聖雜誌118期

2014年9月19日 星期五

孤獨也可以

蓮生/文

  記得讀古書,常常讀到英雄豪傑,歃血為盟,拈土為香,幾人同時跪拜天地,禱曰:

  雖非同年同月同日生。

  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

  於是結拜為兄弟,豪氣干雲。

  我小時候,很羨慕這些人。

  後來,成長,出了社會,發覺人與人之間,真能肝膽相照、風雨同舟的人很少,倒是見利忘義,賣友求榮,欺師滅祖的人甚多。

  被出賣多回之後。

  怕了。

  我衷心期盼有一、二知己,能推心置腹,但,天涯如此之大,何處去尋覓?

  老天爺,我這個人容易相信人,也無防人之心,也從無害人之心。

  但屢被相信的人所害,怎不叫我心寒?

  這是:

  皺了這黃皮膚

  至始至終仍然獨處

  多少紛紛的陌生人走過

  卻不敢多接觸

  只因跌了太多跤

  始終是自己多事

  終於雲散長空時

  才知還是一個人走路

  這樣子一來,我能相信誰,我敢相信誰,我如何不痛心疾首,恨自己的「天眼」,老是「明知」而故犯,一次相信,一次失敗,次次相信,次次失敗。

  隱居閉關期間,我學習孤獨,獨立而自主的生活,學習隔離外界的一切,我發覺,完完全全不受外界干擾的生活,其實滿不錯的。

  我獨自修行。

  我獨自寫作。

  我享受修行,享受寫作,享受「經行」時大自然的風光。自己一個人習慣了,在禪定「三昧」中,竟然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我想:

  「多寶」如來為何一悟到真如,便涅槃了。

  「釋迦」如來廣度眾生,有多少是非?

  當初「了鳴」和尚告訴我,依你現在的成就,只有三條路可走:

  一、涅槃。

  二、隱居。

  三、裝瘋。

  如果不走這三條路,未來的存活率不大,一定會被害。害來害去,已經被害到六十歲了,哈哈哈,真是「狗屎運」。

  我當然明白,孤獨有可能是一種「恐怖的感覺」,但反過來說「什麼都不知道」也是一種享受,一個人獨處,可以沉思、精進、三昧、無憂、讀經、念佛、持咒、經行,經行時順便欣賞大自然,這樣子的感覺很「自由」,而且很愜意。

  沒有電話,沒有信件,沒有交談,也不會電腦,可以說是「無聊」,但也可以說是「恬靜」。

  以前我的弟子有五百萬,而弟子是「人」,「人」又是那麼複雜而多事,處理好,就平和些。處理不好,就要被譭謗,滿勞心勞神。

  想一想,度眾生三十多年,在那些難相處而又不得不相處的人中穿梭,實在辛苦的可以了,辛苦也不算什麼,還要聽一些「有和沒有的」的種種批評,真是累死我了。

  現在,孤獨也可以,很好,很自由,永遠也沒有磨擦,這種日子,也是一種快樂。

《登山觀浮雲》孤獨也可以

2014年9月18日 星期四

吐穢除紛

無極皇母大天尊 降

詩曰:和諧待人勤培德,口舌之爭多嗔根;
   忍辱負重多噤語,理天可回資糧多。

聖示:娘見諸兒女在家庭、工作、生活處事上,每天面對數不清的人,要保持和悅的心情,理性的應對進退相當困難。人與人常因小事或意見不同而起衡突,累積一大堆穢氣在心上,吐出來時又害人害己,實為諸兒女憂心也。娘今夜便以「吐穢除紛」為題,與諸兒女共同參研之。

  「吐穢除紛」

  最近,有很多來堂叩問的兒女們,常在家庭與親人,或在公司與同事、上司相處時狀況連連,連工作都受影響,甚至想離職另謀他處,皆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古時,有一個脾氣暴躁又愛抱怨的年青人,其學識不錯,寫得一手好文章,好批評時政,更看不慣別人的言行,只要與其牴觸者,非要找別人辯個你死我活不可。

  有一天,年青人和朋友搭渡船過河,這一趟因船走在水流湍急的河道,稍不注意就可能翻船,年青人與朋友大氣都不敢喘一下,深怕翻船出事,大家小命皆不保。

  一開始大家忍住不說話,只有年青人與船老大招呼,有一句沒一句的搭著,船老大精神繃得緊張,船上也堆了不少貨物,年青人開始打量起貨物,想找個話題說說話。

  年青人對朋友們說:「這幾年河水湍急,遇到洪水氾濫時,不少船皆翻船,死了不少人。」朋友小聲應答,不敢讓船老大緊張。年青人以為自己說的話,大家肯定有興趣,就肆無忌憚大聲說著河流的傅說,每個人聽了心裡害怕,更怕年青人說:「這條河每年都有水鬼出來抓交替。」其他人聽了心跳加快、血壓上升,連船老大都受了影響。

  說時遲,那時快,船突然遇到漩流,開始在河面上打轉,大家都嚇壞,船老大死命掌舵,深怕一個不小心,全船翻入水中。終於,有人喝止年青人莫再出言隨便,將自己的話留給自己聽吧!說了一堆廢話,對大家都沒好處。

  娘以上述實例勸喻諸兒女,在團體或家庭中生活,最忌「說話口無遮攔」,想說就說,不考慮別人的想法,更有人常常發牢騷,將自己負面的情緒發洩在別人身上,引起紛爭,導致情況無法收拾。

  在道場或佛堂中,也要留心自己是否因喜亂發牢騷或亂發表意見,導致團體不和諧,甚至引起軒然大波,場面無法收拾。望諸兒女處事細膩圓融,多做事,少說話,以免犯了十惡業而不自知。可,娘回。

本堂主席法主聖君 登台

聖示: 母娘今夜之慈語鞭辟入裡,道盡人與人之間紛爭的源起。若每個人可減少說話的時間,減少抱怨、發牢騷的時間與次數,相信汝等家庭、工作場合與道場會更加和諧。吾還是那句話:「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說不出好話就不要開口說話。」與諸賢生暨眾善信大德互勉之。可,吾退。

全真月刊133期

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善立宏願

  一位老和尚帶領小徒弟外出雲遊,當日陽光普照,古木參天,小徒弟沿路瀏覽,心有所感贊嘆天地之化育,不由心生宏願:「人為三才之一,應當效法天地之德行,度化眾生脫離苦海!」

  此念方起忽聽到老和尚說:「包袱我來提你走前面。」

  行至山下看到雨後一窪地正好積水,徒弟眼明看見有螞蟻在水上載沉載浮,想起平日師父教誨要效法菩薩發愿普度眾生,而螞蟻也是眾生,應該要救度它們,便摘了數片葉子放入水中,將水中螞蟻一一救起。

  完成後,小和尚想:「救這麼少數螞蟻就這麼累了,救度眾生的工作多艱鉅呀!還是算了吧!」

  此念方生又聽老和尚說:「你拿包袱跟著我吧!」

  小徒弟心想師父好善變喔!老和尚知道徒弟的心念,就對他說:「不是師父善變,是你善變才對,方出寺門你不是發宏願要度眾生嗎?」

  老和尚接著說:「當你發宏願時你的功德已在我之上,我只配替你拿包袱。可是你救完螞蟻後又心生退意,這時候,你只是平凡眾生無功無德,所以必須替為師拿包袱。」

  徒弟此時才豁然醒悟!

  世間修子乃是個個身帶大慈悲之初願而來,但是歷經無數輪迴,宏大願心已受五濁惡世污染而無法尋回。

※ ※ ※

  試觀宇宙之大,含蓋萬靈、萬物,滋潤成長,其功厥偉,令人感歎!況乎人生居於天地之間,相較之下實在渺小,且任何之一行止,是善則更微乎其微,難以與之相比也。

  然而人生立於天地之間,除感恩宇宙之化育而外,當秉渺小之肉身來善立宏願,不可有違先天而降之善靈、善性。當然人生在短短數十寒暑之間,思欲造立大的善功、善德當屬不易,但如不立宏願,逐次由小而大,秉持堅心而行,總不失其善道也。但任何之事能完其功,亦是由微而積其大者,並非一蹴可及者也,只怕不立不行,不怕不成其功也。

  以往仙佛之例甚多,如地藏王菩薩所立之「吾不下地獄,誰下地獄?且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就是宏願之寫照──普度眾生。世人只要先立善心念,依自己的條件來下行宏願,以期求天下眾生之能同歸於善境,如能人人如此尊賢,以比照行之,則社會可升平矣,同時堯舜之日可期矣,盼能思勉之。

思歸覺路-第三十章 善立宏願

2014年9月16日 星期二

營商嫖妓成慘劇

  三十年代在上海英租界,黃堅成和江小姐均是大學高材生,畢業結婚之後齊心協力創辦『堅成貿易行」,由於倆人的英語和交際能力極佳,生意以英美客戶為主,經過幾年經營,躍居為上海著名大商行。

  生意發展順利,妻子又誕下男孩,取名大衛,可謂雙喜臨門。為了照顧孩子,生意由堅成一人負責,以前商業上的應酬總是夫妻結伴同往,現在僅堅成一人去應酬。

  每當宴客之後,餘興未盡,再陪伴客人到風月場所尋歡作樂,直至午夜後方才歸家,漸漸地成為習慣。

  隨著生意擴展,應酬更多,有時每週五、六次之多,與妻兒共進晚餐相聚的時間越來越少。江氏賢淑善良,體諒丈夫為生意而奔忙,對於感情生活只有自我壓抑克制。

  而大衛自幼缺乏父愛,與父親交談親近的機會極少,母親成為生命中唯一的親人。

  由於累月經年的壓抑導致鬱結成疾,江氏日漸消瘦、失眠、食慾不振。堅成朝出晚歸,也未加以關心,而江氏恐怕丈夫擔憂,從沒有透露病情。

  直至極度虛弱,一次下樓之時,突然眼冒金星昏暈滾落樓梯,送往醫院搶救,為時巳晚,因腦震盪去世,終年三十七歲。

  年僅十六歲的大衛頓失朝夕相處的慈母,內心萬分痛苦,無法適應孤獨生活。雖然父親較以前關心他和給予充裕的零用錢,但是始終無法彌補心靈的創傷。

  尤其每逢週末,更感空虛,起初與同學去看電影,漸漸地去酒吧、夜總會等場所流連,消磨時間,而且學會抽煙、喝酒,再也不是以前勤學向上的好學生。這一切父親全然不知。

  有一次週末,黃堅成與客戶去夜總會,赫然看見大衛摟著舞女步向出租車,本想上前阻撓,但是又怕客人知道年青的兒子竟然學會嫖妓,太沒顏面,只好呆望著兒子乘車絕塵而去。

  深夜大衛回家,父親在客廳等候已久,一見大衛就厲聲質問道:「去哪兒回來?」

  稍帶醉意的大衛回答說:「去你去的地方!」把多年的怨氣一古腦兒地發洩出來,然後頭也不回,逕自向睡房走去。

  堅成既羞又怒,自知自己十幾年來的所作所為,不配教訓兒子。從此不敢再過問兒子,各自風流快活。

  二年後,大衛被傳染中梅毒,父親並不知道,由於羞愧不肯求醫,一方面自暴自棄,感到人生無可留戀,終於病重去世,終年僅十八歲。

  黃堅成於二年之間,失去妻兒,至此方才醒悟自己十幾年來於商場和風月場所打滾,釀成家庭的慘劇,悔之莫及。自此意志消沉,再也無心經營生意。

  曾經在上海灘風雲際會的殷商,從此消聲匿跡。可見黃堅成二十年來沉醉於追求財、色,所付出的慘重代價,享樂猶如春夢,醒來之時一場空。

※ ※ ※

  世人每說挾妓無害,我不淫,他人淫之。娼妓無非要我錢財,此言大荒謬矣!

  野草閒花,貌雖美,而質藏污;體雖嬌,而品實賤。奈他百般引誘,雖是蓋世英雄,聰明秀士,一中其計,終被其迷,亂厥心性,廢棄正業,傾家蕩產,流入匪類。倘遇癆傷之婦,瘡毒之妓,小則痼疾傳身,大則喪命黃泉。或有耳聾,或有半身不遂,或有四肢癱軟,或有病久骨軟如綿,或有病蠟燭瀉,或有種毒於妻,終身不育,或有生瘡發瘤,種種弊害,難以枚舉。

  勸爾世人,莫嫖娼妓,保守精神,築好根基,休為輕薄狂徒,好掩醜事,免致精力虧損,噬臍不及。

修緣寶典

2014年9月15日 星期一

最最最大的口訣

蓮生/文

  我先講個笑話吧!

  有一個人到了麵店,去吃一碗牛肉麵,他發現麵裡沒有牛肉。

  他問老板:

  「老板!老板!牛肉麵裡沒有牛肉喲!」

  老板理直氣壯的回答:

  「你吃太陽餅,太陽餅裡有太陽嗎?」

  客人:

  「……。」

  哈哈哈!

  這則笑話,是有很深奧的含義,這裡面出現了「最最最大的口訣」。

  我過去常說:

  太陽餅裡沒有太陽。

  月餅裡沒有月亮。

  老婆餅裡沒有老婆。

  (最近,台灣發生了「食油」事件,橄欖油裡沒有橄欖、芝麻油裡沒有芝麻、花生油裡沒有花生、辣椒油裡沒有辣椒。……)

  這個口訣是:

  「沒有,沒有,沒有」。也就是「無、無、無」。亦是「空、空、空」。

  由此,我常常引伸到月球上,月球上有什麼?月球上沒有人,月球上沒有汽車、房子。什麼都沒有,月球上沒有權位,沒有金錢,沒有美色。

  我問:

  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佛?什麼是魔?什麼是喜?什麼是怒?什麼是正?什麼是邪?……在月球上。

  我告訴大家:

  「一切是一片澄明且寧靜的大海。」

  這就是「泯心泯境」。

  這個口訣就是:

  地球上的人及萬事萬物,大家都以為真實,實實在在的存在,太真實了。

  但,可以如此的想:

  「人會死。」

  「事會過去。」

  「物會壞。」

  地球上一切有形,避免不了「成住壞空」,有慧眼的人看見了瞬息萬變,明白了「虛幻不實」。如果行者,能如此的思維,早晚就能夠開悟,這就是最最最大的口訣了。

  憶持這種思維,第一重要。

  憶持這個口訣,就可以遠離顛倒妄想,遠離貪瞋癡,遠離煩惱。

  也就是:

  空寂外境。

  滅了內心。

  內外俱寂。

  妄心何起?

  想一想「水中月」,想一想「鏡中花」,想一想你自己在婆娑人間,你究竟能夠得到什麼?如此就能夠大澈大悟了!

  「紅樓夢」的詞,我把它縮短: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

  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

  脂正濃,粉正香,兩鬢又成霜。

  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

  正嘆他人命不長,

  哪知自己歸來喪。

  亂烘烘,

  你方唱罷我登場。

  甚荒唐。

盧勝彥文集240《打開寶庫之門》最最最大的口訣

2014年9月14日 星期日

嚴格,也是一種慈悲

  愛,要有方法、有智慧

  在教學中,有時會教到一些很可愛、或很漂亮的小朋友,而我也會有些偏心地喜歡他們。

  李凱,就是這樣的小孩,天真又可愛;可是他卻也很頑皮,喜歡「騎快車」──上學時,故意快騎腳踏車,並從後面抓班上同學玉梅的頭髮!

  每次玉梅被欺負時,總是氣得大罵「幹x娘」的髒話。

  玉梅,很髒,常不洗臉、不洗頭,也長頭蝨,脖子上的污垢像是「一條黑蛇」,每次經過她身旁,都會聞到「很難聞的異味」;而且她的功課經常沒寫完。

  一般來說,很少有小女生會罵「粗魯低俗的髒話」,偏偏玉梅一被李凱譏笑、欺負,就會尖叫、大罵髒話,所以我也常在同學面前指責她。

  相反的,每當李凱「騎快車」或「欺負玉梅」時,我只是輕聲細語、笑笑地對他說:「李凱,你騎車要慢慢騎,不要欺負女生哦!」

  我總是不忍心大聲地斥責可愛、俊美的李凱,也常對他網開一面。

  一天,同學們都在操場上體育課,我懷孕、大著肚子,坐在教室裡批改作業;玉梅則因身體不舒服,也坐在教室裡。

  當我不經意抬頭時,與玉梅四目相接她突然說:「老師,等妳生了小寶寶,我媽說她要幫妳帶小孩!」

  「你媽媽在做什麼?」我問。

  「我媽媽在幫很多人家裡打掃房間,也在大樓洗樓梯,她說她可以幫妳帶小孩!」

  一臉髒兮兮、頭髮油膩膩的玉梅回答我。

  「那妳爸爸呢?」

  「我爸爸整天都在喝酒,因為我媽生了六個小孩都是女生,我爸爸每天都罵我媽『只會生些賠錢貨』!所以他每天都喝酒、罵人,也打我媽、打我們小孩子!」

  玉梅又說,她是老大,一回到家、放下書包,就必須幫忙照顧妹妹們,也要洗米、煮飯、處理家事;她,總是忙得很累,也沒時間洗臉、洗頭、寫功課…

  我一聽,一陣難過湧上心頭,也突然覺得「每個老師眼中的『壞孩子』,他們背後,可能都有別人不知道的苦楚與心酸!」

  後來,我放下批改作業的筆,帶著玉梅到洗手台,幫她洗頭、洗臉!

  不久,臉變乾淨了,用吹風機吹乾頭髮後,頭髮也不再油膩惡臭了。

  梳完頭髮,我又拿了鏡子給她看,她突然──笑了!

  真的,在我印象中,這是她第一次笑!

  以前我只記得玉梅常「板著臉、罵髒話」,可是,現在她笑了,而且笑得是那麼燦爛、漂亮,笑起來真的很美!

  從那天開始,玉梅開始「喜歡自己」,每天也都洗完臉才來上學。

  兩三星期後,課外活動,我叫小朋友練習跳繩,她當著同學的面、拿起跳繩,大方地表演!

  天哪,她居然「前跳、後跳、交叉跳、花式跳……」都跳得那麼棒!

  一跳完,全班小朋友也都不吝嗇地給她如雷的掌聲!

  我想,那是玉梅小學生涯中,第一次接受「如此豐盛的喝采」,因她的學業成績始終都是「最後一名」;然而,當她跳完繩,抬起頭,她的眼睛竟變得好亮、好美,好有自信!

  就這樣,我發現了玉梅在體育方面的長處,也鼓勵她加入了「田徑校隊」。

  而在升學國中時,更是大爆冷門,全班只有玉梅一人進入「資優班」考上高雄一國中的「體育資優班」。

  十多年後,我與孩子們有機會於同學會中,再次相遇。

  那天,我搭車到高雄,亭亭玉立的玉梅到火車站來接我。

  一見面,玉梅就說:「倪老師,今天同學會,來了十多位同學,大家都在高醫的加護病房!」

  「為什麼?」我大吃了一驚。

  「因為李凱出了車禍,他去跟人家飆車,撞成重傷,現在正躺在醫院裡,一直昏迷不醒,我們大家都到醫院去看他。」玉梅心情沉重地告訴我。

  到了高雄醫學院的加護病房,我穿上「消毒衣」進入,看到同學們都已經站在裡面。

  而李凱,他躺在病床上,戴著氧氣罩,頭與臉部已經嚴重扭曲、變形、浮腫……全身也佈滿插管;一旁的心電圖則顯示,他的生命跡象十分微弱。

  醫生說,李凱已經快不行了!他被撞後到現在,都沒有醒來過;不過,我們可以多跟他講講話。

  這時,我摸摸李凱的腳,也摸摸他的手……他,竟是那麼冰冷!

  我和同學們不斷地叫他:「李凱、李凱、李凱……」

  李凱、李凱……小時候,我那最可愛、最漂亮的李凱到哪裡去了?

  ……你知道嗎,老師一直記得你小時候俊帥的臉龐呀!

  可是,你現在……怎麼動都不動,不看老師一眼,也不回答老師一句話呀!

  此時,玉梅站在我身旁,拉拉我的手,對我說:

  「老師,妳跟他說嘛,妳跟他說『妳以前常對他說的那句話嘛』!」

  我怔了幾秒.......知道了。

  我握住李凱的手,彎著身,靠近他的耳朵,清晰地對他說:「李凱──你騎車──要慢慢騎──要慢慢騎哦!」

  話一講完,心電圖的曲線也起了變化。

  他的眼淚,竟從眼角流了下來……那天夜裡,李凱走了,動也不動地走了。

  而他俊帥的臉龐、頑皮地騎著快車、以及扭曲浮腫的眼角滴下淚水的情景……

  卻是我心中「永遠的悲痛與回憶」!

  法國文學家盧梭曾說:

  「你知道用什麼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就是──對他『千依百順』!」

  真的,如果老師或父母,對孩子「太縱容、太放任、太溺愛」,就可能會害了孩子,甚至使他成為「不幸的人」。

  所以……「嚴格,也是一種慈悲。」

  事實上,人都有情感式的「月暈作用」,也常會「以貌取人」,見到可愛、漂亮、聰明、能言善道的孩子,就特別喜歡他;就像本文中的倪老師,因太過於偏愛李凱,在他騎快車時,未曾嚴厲地管教他、約束他,以致最後李凱因飆車而喪失生命!

  因此,「愛孩子」是對的,但是必須是「有智慧的愛」,不能是「縱容的愛」

  若太過溺愛孩子,就如同在孩子的成長性格上「下了毒藥」,將會使孩子嚐到苦果!

  所以,古人說:「愛是好的,姑息卻是絕對的惡!」

  不過,在文中另一主角玉梅,卻是個令人欽佩的女孩;她在一直「被欺負、被瞧不起、始終是最後一名」的低潮中,因著老師「不嫌棄的愛」,找到自己「生命的亮點」,因而考進了體育資優班,也為自己的生命找到「光明的出路」!

  曾聽過一句話:

  「世界上最柔軟的是風,最暴烈的也是風;世界上最柔和的是水,最蠻橫的也是水!」

  捨不得管教孩子、捨不得讓孩子挨罵吃苦……他將來會更苦!

  愛,要「有方法、有智慧」,讓孩子「吃必要的苦,耐必要的勞」,也捨得讓他跌倒,他才會勇敢爬起來而且走得更英挺、更有自信!

2014年9月13日 星期六

見性成佛

  智常禪師,六祖慧能大師之法嗣,信州貴溪人,童年的時候就出家了,並且立志要明心見性。

  一日,他前來曹溪參禮六祖。

  六祖問:「汝從何來?欲求何事?」

  智常禪師道:「學人近禮大通和尚,蒙示見性成佛之義,未決狐疑。至吉州遇人指迷,令投和尚,伏願垂慈攝受。」

  六祖道:「彼有何言句,汝試舉看,吾與汝證明。」(大通和尚跟你講了些什麼,你告訴我,我給你辨明真偽)

  智常禪師道:「初到彼三月,未蒙開示,以為法切,故於中夜獨入方丈,禮拜哀請。

  大通乃曰:『汝見虛空否?』

  對曰:『見。』

  彼曰:『汝見虛空有相貌否?』

  對曰:『虛空無形,有何相貌?』

  彼曰:『汝之本性猶如虛空,返觀自性,了無一物可見,是名正見。無一物可知,是名真知。無有青黃長短,但見本源清淨,覺體圓明,即名見性成佛,亦名極樂世界,亦名如來知見。』

  學人雖聞此說,猶未決了,乞和尚示誨,令無疑滯。」

  六祖道:「彼師所說,猶存見知,故令汝未了。吾今示汝一偈曰:

  不見一法存無見,大似浮雲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還如太虛生閃電。

  此之知見瞥然興,錯認何曾解方便。

  汝當一念自知非,自己靈光常顯見。」

  智常禪師聞偈已,已意豁然。旋即作了一偈,以呈悟境,云:

  「無端起知解,著相求菩提。

   情存一念悟,甯越昔時迷。

   自性覺源體,隨照枉遷流。

   不入祖師室,茫然趣兩頭。」

  六祖聽了智常禪師的悟道偈,遂予印可。

  一日,智常禪師又入室參禮六祖。

  智常禪師問:「佛說三乘法,又言最上乘,弟子未解,願為教授。」

  六祖道:「汝觀自本心,莫著外法相。法無四乘,人心自有等差。見聞轉誦是小乘,悟法解義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萬法盡通,萬法具備,一切不染,聞諸法相,一無所得,名最上乘。乘是行義,不在口爭。汝須自修,莫問吾也。一切時中,自性自如。」

  智常禪師悟道之後,繼續留在六祖身邊,一直執侍六祖,直到六祖入寂。

※ ※ ※

  佛者,不離自心,不離自性也!是以有所謂:【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爾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在靈山塔下修。】蓋,因佛不離心,心即是佛,有所云【心生萬法生,心滅萬法滅】。是以《法寶壇經.附囑品》自性真佛偈云: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見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時魔在舍,正見之時佛在堂。

  性中邪見三毒生,即是魔王來住舍,正見自除三毒心,魔變成佛真無假。

  法身報身及化身,三身本來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見,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從化身生淨性,淨性常在化身中,性使化身行正道,當來圓滿真無窮。

  淫性本是淨性因,除淫即是淨性身,性中各自離五欲,見性剎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頓教門,忽遇自性見世尊,若欲修行覓作佛,不知何處擬求真。

  若能心中自見真,有真即是成佛因,不見自性外覓佛,起心總是大癡人。

  頓教法門今已留,救度世人須自修,報汝當來學道者,不作此見大悠悠。

  是故,識自本心,見自本性,無動無靜,無生無滅,無去無來,無是無非,無住無往。依上述分明可知,佛在心性之修,心中無是無非,無善惡別,無高低分,無對錯心,無愚迷心,無偏無私,一心公正,一心平等,唯有慈憫,無有私情。故古云:【天下為公也!】。中庸雲:【中庸其致矣!夫民鮮能久也!】正明白宣說,此平淡無奇之中庸之道,佛性已在眾人心中淡忘久矣!是以至希見本篇者深自研閱,期能早得自性佛也!

修道心法衍繹-第二十六章 自性佛

2014年9月12日 星期五

斷臂洗腎,其來有自

濟公活佛 降

詩曰:黑心買賣少良知。牟利貪得性轉痴。
   寶馬香車衣缽滿。不如隱世臥蘭芝。

聖示:吾今日降著「因緣與果報」

聖示:世人總以為擁有億萬財富、豐裕的物質生活,或住豪宅享美食才是福報,其實事實並非如此,因為真正的福報必需輔以「智慧」,否則,只有物質的福報,反而會成為一個人最好的造惡工具,成為沉淪的眾生也。

濟佛曰:徒兒隨為師上蓮台,準備出發著書。

王生曰:徒兒遵命!

(此時濟佛口念真言,堂外現出蓮台,師徒二人上了蓮台,快速飛往目的地。)

王生曰:叩問恩師!徒兒有時候看善信叩問求姻緣,既要對方外貌漂亮,又要性情溫順,孝順父母,善解人意,還要能助道修行,簡直就是只有小說中才存在的人物,故恩師可否藉機開示,讓世人明白箇中道理?

濟佛曰:此乃人之常情,不過若是一廂情願反而會蹉跎了姻緣,因為「福業相等方為夫婦」,也就是說夫妻二人之福報一定是相當的,否則不會成為夫妻,或是夫妻關係維繫沒幾年就勞燕分飛,所以要求得到好伴侶就要先增進己身福德。

《雜寶藏經》有一例證,昔時舍衛國有一長者,建造塔寺,命終生三十三天,其妻因思念丈夫,就常去打掃其夫所造之塔寺。一日,其夫幻化人身從天而降,對其妻說:「我是汝夫,因生前以造塔寺之功德,而得生三十三天上,我見汝精勤打掃塔寺,故特來汝住所。奈何人身臭穢,我不敢靠近。汝若欲復為我妻,需勤供養佛僧,命終之後,生我天宮,我復以汝為妻。」婦人聽從其夫所言,供養佛僧,作眾功德,發願生天,命終之後,果生彼天,復為夫婦。

故古人所言「門當戶對」,其實並不是完全不可取,因為門當戶對的夫妻,彼此生活環境和社會背景相近,其觀念、教養、習慣、生長環境、好惡等相當,婚姻生活更容易走得長遠也。

王生曰:叩謝恩師之說明,有福德善緣就能娶得賢淑妻子,嫁得忠良丈夫,因此,世人當廣積丘山之善德,自然能成就好姻緣的。

濟佛曰:然也。

(師徒二人談論間,蓮台已抵達一醫院洗腎中心。)

濟佛曰:目的地已到,徒兒下蓮台。

王生曰:徒兒遵命!下了蓮台,跟隨恩師進入醫院,電動門上貼有斗大的「洗腎」二個字,進入裡面環顧四周,可看見二排約二十張病床,病床上則躺著病患正在洗腎,叩問恩師,今日是要訪談哪一位病患呢?

濟佛曰:就是你眼前這位斷臂男子,待為師將其元靈調出,你訪問他為何會斷臂又洗腎之因由,以做為世人之警惕。

(此時濟佛以佛扇一搧,男子之元靈隨即被調出。)

王生曰:先生您好,因為今日濟公活佛恩師奉旨領我訪遊著書勸化世人,而我看您缺了一條右手臂,現在又洗腎,不知其中有何因由,可否現身說法作為著書案例,積一些功德。

(男子經濟公活佛點化後,恍然大悟自己的前因後果,隨即娓娓道出。)

男子曰:真是丟臉後悔,我生性好動,自少不喜讀聖賢書,而喜歡呼朋引伴玩樂,對父母亦無孝心。學校混畢業之後,即出社會工作,但所得不多,為了想要發橫財,因此開始學習做生意,然而嘗試多種生意都賺錢不多,最後從事家具買賣之後,終於日進斗金,錢潮滾滾。

因我平日對母勃逆不孝,常常惡言相向,因此母子關係惡劣。有一次我與老母發生口角,於是憤而舉手毆打,數日後的晚上,我就在酒酣耳熱之際被誤殺,混亂中我用右手阻擋,結果被砍斷手臂,對方接應車輛又不慎將斷臂輾過,因此無法縫合而殘廢,而我會被砍斷手臂,就是毆打老母的報應。

除此之外,我從事家具買賣能日進斗金,其實是我用低價劣質產品,混充高價產品販售而來,因為此惡業讓我鬼使神差的誤食有毒草藥,造成腎臟衰竭,而需終身洗腎。因此奉勸大家千萬不要昧著良心做事,否則下場就會和我一樣,甚至更慘。

濟佛曰:你奸詐盈腸肚,貪婪滿肺肝,加上毆打老母,所作所為皆是天理不容之事,所以現世得到惡報,若是沒有真心懺悔,恐怕來生失去人身,將墮入畜道也。

(此時濟佛佛扇一搧,男子之元靈又重返體內。)

濟佛曰:好了!今日就訪談至此,我們回去吧!

王生曰:徒兒遵命!

(此時師徒二人上了蓮台,蓮台往虛原堂飛回。)

濟佛曰:虛原堂已到,徒兒下蓮台。

可,吾回。

因緣與果報-第二十一章 斷臂洗腎 其來有自

2014年9月11日 星期四

查庫

蓮生/文

  我曾經如此說過,人對自己的生命,充滿了迷惑及疑問,很多人雙手不停的勞動,但一生皆在困厄之中,人們無法了解自己的福份,所以他們會去祈求相師的指點。

  我說,我慈悲天下眾生,我願為蒼生指點迷津,解脫他們的痛苦,求得幸福人生。

  然而,我亦然知道,人的福份是有定數的,也就是說,依照三世因果的律令,一個人吃多少米,賺多少錢,其地位多高。妻、財、子、祿,原來全有個定數,這定數是千真萬確的。

  再說,雖然有個定數,這定數很難改變。然而,我們亦然知道,學佛修行可以改變命運,大慈大悲可以改變命運,行大善可以改變命運。我常常運用自己任運的法力,進入另一時空之中,去「查庫」,追尋福份的源頭,安祥地一一為眾生解說「庫藏」的問題。

  「庫藏」就是福份。

  「查庫」解說每一個人三世因果中,原具有的福份有多少之意也。

õ

  有朱龍若來我處,問福份。

  這位朱龍若年約五十,面圓,穿著昂貴西服,走路從容徐步,舉手投足,眉鼻眼口,均是富貴相。

  我觀察面相,我說:「有七個財庫。」

  朱龍若答:「不準。」

  朱龍若再問:「盧大師看我身價若干?」

  我答:「二億一千萬美元的身價。」

  朱龍若哈哈大笑:「更不準,更不準,你這個盧大師,我要拆了你的招牌。」

  我面紅耳赤。

  朱龍若告訴我,他這一生,是做了不少事業,每到成功的邊緣,就差一步,發生其他的事故,就倒了。

  如今年紀五十歲了,仍然一事無成,可以說,身無分文,更不用講二億一千萬美元的身價。

  朱龍若奇怪的是,他自己相貌很好,每一個人看見他都說是富貴相,氣色甚佳,手腳也豐厚,他自己也喜歡到處找相士,隨眾受教,每一個相士都說他的財富是碩大芳馥,財富纍纍,但,事實上是一名窮措大。

  朱龍若告訴我,連盧大師都會失算,這天下已無奇人,以後不再找人算命了。

  我一聽,更加羞赧,我簡直見笑於世人。

  我說:「我再靈測如何?」

  「再求一試,但你已知答案。」朱龍若說。

  「無妨!」我用屈指神算,屈指神算的結果,仍然是七座財庫,二億一千萬美元的身價。

  「亂來,亂來,所謂命理,不可信也!」

  我實在沒有辦法了,我說:「我去查庫。」

  「什麼是查庫?」

  「查你三世因果的庫藏福份,這是最後的辦法,也是最實際的辦法。」

  「好吧!你去查庫,我等大師的答案。」

õ

  當夜,我見一吏駕一車乘至,對我恭敬的說:「請蓮生活佛查庫。」

  「如何不準?」我責怪。

  吏不言,只是回答:「查了便知。」

  這位官吏駕著車乘,急速而行,到了一座大城市,如同王都一般,其中宮殿均非常壯麗。

  宮殿之間,有一棵如天一般的大樹,大樹枝葉扶疏,倏而花,倏而實,可以說大樹的果實纍纍。官吏扶果實,由我觀之。

  上有七顆果實,全寫了朱龍若的名字。

  「七座寶庫。」我大駭,明明是七座財庫的,怎會是一文不名呢?

  我還要告訴大家,這寶庫果實,不是世間的水果,世間的水果是圓的,而寶樹長出來的果實是方的,四四方方的,如同倉庫一般,故稱「寶庫庫藏」。

  據我所知道的,「寶庫」有無窮盡的數量,這「庫藏殿」又在世界各地宇宙十方法界,這些是不可思議的,也很難令人想像的。

  彷彿是所有眾生的資料,在不同時空因緣當中,存檔在「地大」、「水大」、「火大」、「風大」、「空大」,隨眾生的因緣不同而存檔。

  這些庫藏,是眾生的「福份」、「智慧」的總合,明白了「庫藏」,一切宿命全一清二楚,有了「庫藏」,遍知一切眾生的救度。

  為了救度一切眾生,使有著深重習氣的眾生得到調伏,可以「查庫」,在這種的因緣下,能使大眾產生信心皈命信仰。

  「庫藏」的地點,因人而異,約分有五:

  一、總統及國王。

  二、榮華富貴的人。

  三、工、農的人。

  四、修行人。

  五、貧苦的人。

  據我所知,有很多修行人的「庫藏」,裡面是充滿智慧的法本,他們將智慧握在手中,「庫藏」內並不一定有什麼福份,他們只是將智慧發光,使一切眾生得到成就,而他們的福份就是「自在」。

  保護「庫藏」的護藏神,都是極其威猛忿怒的護法,因為他們的使命,就是使每一個的庫藏都非常安全,因為所有的「庫藏」都是每一個人歷世轉劫的殊勝因果,有著甚深的宿命因緣。能夠明白「庫藏」之理,能夠「查庫」,也只有具足殊勝福德的人,才能見到「庫藏」,這種人在人間寥如晨星。

  我見到朱龍若的「七座庫藏」,確定他是實有財富的人,也就是榮華富貴的人。

  我疑惑。

  官吏要我打開。

  我一一打開,吃了一驚,因為裡面的「庫藏」全是空的,並無一物。

  現在換我迷糊了,有七座寶庫,但全是空的,這是怎麼一回事?

  我問護藏神。

  護藏神答:「追溯朱龍若,此人前世修行,修出了七座庫藏,今世是大富大貴之人,可惜的是,他年輕時,風流成性,飽暖思淫慾,他原有妻室,又有第三者。其妻浮屍在家後院的游泳池。」

  「游泳溺斃?」

  「甚妻根本不會游泳。」

  「是失足落水?」

  「這是朱龍若說的。」護藏神回答:「朱妻水淋淋的亡魂,帶著已有七個月身孕的胎兒之魂,再隨著一位穿黑衣裳的老太太,是朱之岳母。他們三位持著文疏前來,把七座寶庫的庫藏全數分光,三位亡魂帶著庫藏的緣份轉世去了。」

  「朱妻之名?岳母之名?」

  「朱妻是施玉圓,其岳母曾知慧。」

  「為什麼其岳母曾知慧也可以來分用他的庫藏呢?」我大惑不解?

  護藏神說:「原先朱龍若一切經營的資本,全是曾知慧的。」

  「哦!我明白了。」我約略明白朱龍若這一世的來龍去脈了。這裡面隱藏著靈異,其實也不算是靈異,而是現實的反映,這些過程的諸端現象,當中都有因果存在,一丁一點也不可疏忽,在這種情形之下,生命輪迴的現象,也就更加的明晰!

õ

  那天,朱龍若來了:「查庫了沒?」他的嘴角輕佻的帶著笑意。

  「查了。」我正等著呢!

  「幾座寶庫?」

  「七座。」

  朱龍若帶著嘲笑的口吻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用斗量。」

  我說:「不錯。」

  我反問朱龍若:「你的岳母曾知慧,儲蓄錢嗎?有錢嗎?」

  「是的,她曾去過唐山學醫,回來後開始行醫救人,她是有錢人,後來先生早逝,守寡一生茹素。」……。

  朱龍若有點詫異:「你怎知,我前妻岳母之名?」

  「我還知道你前妻之名呢!她是施玉圓。」我說。

  「你還知道什麼?」他吃驚了。

  「失足落水,帶著胎兒。」

  「是的,失足落水。」

  「那是你說的。」我大聲的說。

  「盧大師,你是什麼意思?」朱龍若漲紅了臉:「你查庫不查,查這些幹什麼?」

  「這是查庫的插曲。」我坦白告訴他:「你命中雖註定了七座寶庫,但寶庫卻是空的。」

  「被他們分了?」

  「你很聰明。」

  朱龍若不說話了,他沈思了很久,默默的喝了幾口茶,猛然的站立了起來,身子施施然的,拖著一條長影,走出我家的門。

  臨走時回頭對我說:「你查的,算你對。」

  後來,有很多位陌生的客人找我,他們都說是朱龍若介紹來的。

  朱龍若對他們說:「如果要知道命運,誰都不用去找了,要找就找盧大師。」

盧勝彥文集126冊《嘆為觀止的靈異奇事》查庫

2014年9月10日 星期三

強暴犯中樂透彩

東華教主 李鐵拐仙翁 降

詩曰:慾海浮沉妄語多,虛邪狡詐作妖魔;理真本就毋需辯,了徹塵凡自快活。

聖示:世人為求生活更上層樓,於是漸拋純樸清淨之生活,而屈就浮華社會的大染缸。在熾盛慾念驅使下,貪得無饜,恣情放縱。於是打壓同僚,擊潰競爭對手,侵略他方市場,為達目的無所不用其極。如此一來,尚未享受到物欲之足,反倒讓自己生活日益緊張,精神常處於高壓之下,造成煩惱日增,生活索然無味。因為念念在茲都是如何打倒對方,成就自己,反而離初始之念愈來愈遠,難復昔日少欲常樂靜謐的日子,如此豈是明智之舉哉?世人多細思悟之。

仙翁曰:王生靈遊著書去也。

王生曰:下生叩請仙翁金安。

仙翁曰:免禮,出發吧!

(二人步出堂外,乘仙翁之鐵拐飛行船,往虛空颺航。)

王生曰:近日颱風來襲,造成多處土石流,而讓百姓家園毀傾,甚至命喪風雨中,看了真令人鼻酸。

仙翁曰:人就是這樣子,未臨生死關頭總是不信邪,待災禍發生方才悔恨。這些罹難者有其因果存在,不過若能早日行善布施,放生護命,定能避禍安然的。

王生曰:可惜!可嘆!並非人人可以想得通。就像近日有一英國終身監禁的強暴犯,竟中了折合台幣四億的樂透彩;一韓國弒母的惡徒,中了折合六千萬台幣的樂透彩。在在都令不明究理的人怨嘆上蒼不公,仙翁是否可好好敘敘,以撫世人不平之心?

仙翁曰:哈哈!王生此一問題倒是妙問,吾若不述之,還真讓世人以為天理盡喪,沒了報應。吾先述前一例子,該囚犯本在今世可以證道回天,可惜泯滅本性,迷失原心,鑄下大錯。話說四百五十年前,英格蘭由「瑪麗一世」登基,由於她秉性剛烈,又是忠誠的天主教徒,與其父親亨利八世所創之英國國教相衝突。於是「瑪麗一世」展開連串的血腥鎮壓,其手段殘忍,有「血腥瑪麗」之封號。

就在其鎮壓某村莊時,該村村長華勒西見難挽滅村之災,於是暗中遣散村人往山中躲避,自己卻隻身與英軍武士周旋,拖延時間。待其詞窮難對後,竟以肉身擋住軍隊,最後慘死路途,因其一念之慈,救了村民合計一百五十六人,陰騭浩大。閻王嘉其善功,本欲令其留冥潛修,然其無意修行,於是再轉人身為蘇格蘭境內之爵士。轉世後享盡榮華富貴,歿後因無過失,閻王再遣其轉生,希其能明修真之理,以便返天逍遙,故今生其財庫廣巨。

可惜自轉今世後,受環境影響而誤入歧途,雖然中了四億之樂透彩,卻已無福享用,來世將窮困潦倒,以懲今世之惡。故世人應明因果之來,並非以表面來妄斷一個人也。至於那位弒母之韓國惡徒,則是偷竊了別人的皮包而對中樂透,非是其買的,故不再贅述,世人應理明也。

……(省略)

荒野悟真詮《第七回》

2014年9月9日 星期二

包袱

  一個背著大包裹的小夥子求見無際大師,說:「大師,一路上我非常孤獨、痛苦和寂寞,長期的跋涉,使我疲憊不堪。我的雙腳被荊棘割破,雙手被劃傷,可為什麼我還找不到心中的陽光呢?」

  大師問:「你的包裹裡裝的是什麼?」

  小夥子說:「它們是我一路跋涉所得到的東西:每一次跌倒時的痛苦,每一次受傷後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時的煩惱……靠了它們,我才一步一步走到您這兒來。」

  大師沒有再說話,他帶小夥子來到河邊,坐船過了河。上岸後,大師叫小夥子扛著船趕路,小夥子非常吃驚:「船那麼沉,我扛得動嗎?」

  「是的,孩子,你扛不動它。」大師微微一笑,說:「過河時船是有用的,但過了河,我們就要放下船趕路,否則,它就會變成我們的包袱。」

  「痛苦、孤獨、寂寞、災難、眼淚,這些對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使生命得到昇華,但須臾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吧!孩子,生命不能負重太多。」大師再說。

  小夥子恍然大悟,放下包袱繼續趕路,他的步子輕鬆而愉悅,比以前快得多。原來,生命是可以不必如此沉重的。

※ ※ ※

  中國文字非常的有意義,由其字型上就可體會出其意義,像「愁」字是由「秋」與「心」結合而成,人一旦有了愁心,心靈就已入秋,生命入了秋,就有秋風秋雨愁煞人的感受。

  人生難免有悲歡離合,得失榮枯,不要老是沉溺於痛苦的陰霾裡,也不要沉醉於得意的時光中,應該轉變個方向,邁向真正人生的愉快,那才生活的有意義,心智才能逐漸的成長,因為不論是失意或得意,那是人生的偶然,並不是全然的,放開心靈,朝向真正美妙的人生。

  然如何轉變方向邁向愉悅呢?那得看世人自己如何用你的睿智去選擇,如何的去安排與施行,真正活出生命力。

  神仙何別?只在不生憂愁心而生歡喜心,世人何不勉乎之。

皇母慈音第五輯 生命的愉悅

2014年9月8日 星期一

破鏡重圓

  楊素,字處道,在輔佐隋文帝楊堅結束割據,統一天下,建立隋朝江山方面立下了汗馬功勞。他不僅足智多謀,才華橫溢,而且文武雙全,風流倜儻。在朝野上下都聲勢顯赫,頗著聲名。

  隋開皇九年(西元589年),楊素與文帝楊堅的兩個兒子陳後主叔寶的嬪妃、親戚,其中有陳叔寶的妹妹棗陳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也就是陳國的樂昌公主。由於楊素破陳有功,加之樂昌公主才色絕代,隋文帝就亂點鴛鴦,將樂昌公主送進楊素家中,賜為楊素小妾。

  楊素既仰慕樂昌公主的才華,又貪圖樂昌公主的美色,因此就更加寵愛,還為樂昌公主專門營造了宅院。然而樂昌公主卻終日鬱鬱寡歡,默無一語。

  原來,樂昌公主與丈夫徐德言兩心相知,情義深厚。陳國將亡之際,徐德言曾流著淚對妻子說:「國已危如累卵,家安豈能保全,你我分離已成必然。以你這般容貌與才華,國亡後必然會被掠入豪宅之家,我們夫妻長久離散,名居一方,唯有日夜相思,夢中神會。倘若老天有眼,不割斷我們今世的這段情緣,你我今後定會有相見之日。所以我們應當有個信物,以求日後相認重逢。」

  說完,徐德言把一枚銅鏡一劈兩半,夫妻二人各藏半邊。徐德言又說:「如果你真的被掠進富豪人家,就在明年正月十五那天,將你的半片銅鏡拿到街市去賣,假若我也倖存人世,那一天就一定會趕到都市,通過銅鏡去打問你的消息。」

  一對恩愛夫妻,在國家山河破碎之時,雖然劫後餘生,卻受盡了離散之苦。好容易盼到第二年正月十五,徐德言經過千辛萬苦,顛沛流離,終於趕到都市大街,果然看見一個老頭在叫賣半片銅鏡,而且價錢昂貴,令人不敢問津。

  徐德言一看半片銅鏡,知妻子已有下落,禁不住涕淚俱下。他不敢怠慢,忙按老者要的價給了錢,又立即把老者領到自己的住處。吃喝已罷,徐德言向老者講述一年前破鏡的故事,並拿出自己珍藏的另一半銅鏡。顫索索兩半銅鏡還未吻合,徐德言早已泣不成聲......

  賣鏡老人被他們的夫妻深情感動得熱淚盈眶。他答應徐德言,一定要在他們之間傳遞消息,讓他們夫妻早日團圓。

  徐德言就著月光題詩一首,托老人帶給樂昌公主。詩這樣寫道:

  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複嫦娥影,空留明月輝。

  樂昌公主看到丈夫題詩,想到與丈夫咫尺天涯,難以相見,更是大放悲聲,終日容顏淒苦,水米不進。

  楊素再三盤問,才知道了其中情由,也不由得被他二人的真情深深打動。他立即派人將徐德言召入府中,讓他夫妻二人團聚。府中上下都為徐陳二人破鏡重圓和越國公楊素的寬宏大度、成人之美而感歎不已。

  宴罷,夫妻二人攜手同歸江南故里。這段佳話被四處傳揚,所以就有了破鏡重圓的典故,一直流傳至今。

2014年9月7日 星期日

迷情月中水

蓮生/文

  火從日中來,水從月中來。這是古代人們的大信念。

  「月亮」在古代是原始迷信的對象之一。我們中國有「嫦娥奔月」與廣寒宮的故事,吳剛伐桂與玉兔搗米的故事也很迷人。

  事實上,月亮也具有不可思議的大力量,人們在很多年前,對滿月與潮汐的關係早已一清二楚,而且月亮的圓與缺對人類的情緒也有影響。原始民族在滿月或新月的時侯,會在春天與秋天兩季的月圓日,舉行拜月儀式及瘋狂的舞蹈,這都是月亮的神秘一面。還有一件更神秘的事,每逢月圓的日子,人類兩性的慾望必然亢奮。很多特定的案件,都是在月圓日發生的。

  古印度,有一個仙人,名字叫迦毘羅。他有一隻白色的天馬,有一次迦毘羅仙人騰上白色的天馬,在月圓之日飛行到月亮上去。迦毘羅仙人在月亮上遇見一位穿白衫天衣的仙女,想不到這位仙女竟然愛上了迦毘羅仙人。

  然而迦毘羅是一個修真的仙人,早已把兩性的慾望修成了空,對仙女的美貌並不留念,當迦毘羅仙人欲離開月宮的時候,仙女持水向迦毘羅仙人道別。迦毘羅飲了這杯水,騰著飛天之馬,到了半路上,原來清淨本然的心,竟然充滿了白衫仙女的倩影,慾念從新出來了,於是仙人掉轉馬頭,重新回到月亮上。

  那白衫仙女伸開雙臂迎接著迦毘羅仙人的歸來。從此,迦毘羅仙人,祇羡鴛鴦不羡仙,仙女同仙人全掉入情網,變成凡夫。

  據說,仙女持杯給迦毘羅仙人飲的水,就是「迷情月中水」。飲了「迷情月中水」的人或仙,一定會產生愛情,被愛人給束縛住,永遠逃不脫,也變不了心,這迷情月中水的厲害,可以使清淨的仙人,一下變凡夫的。

  黑教黑法的「束縛情愛」法,就有「迷情月中水」法。

  ……(省略)

  祇要飲了「迷情月中水」男子或女子,都會互相思戀對方,如同磁鐵一樣的互相吸引,慾望如螞蟻一樣的在身中爬,抓又抓不到,非馬上去找到對方不可,這「迷情月中水」就有這麼厲害。

  聽說馬來一帶,有很多巫師會下「愛情貢頭」,但他們的方法同黑教黑法的「迷情月中水」不同,法力如何,不太清楚。

  在我們中國的符籙,也有「愛情符」,在國內流傳著如此的故事:

  一個符仔仙,愛上一個女子。

  他畫了一張符(愛情符),置於女子必須經過的地方,準備讓女子走過時,中了符法,自動的愛上符仔仙,跟著符仔仙跑。

  然而,事情竟然生出意外,在鄉村地方,有些豬都是放在外面養的。一個不巧,有一隻母豬竟然在符仔仙施法之後,先一步的跨過符仔。於是這隻母豬追著符仔仙不放,每夜便跑到符仔仙的住處去撞符仔仙的家門,搞得符仔仙欲逃無路。母豬中了愛情符,發了春,追求符仔仙。

  這位符仔仙,據說祇會放符,不會收符,符法祇學會了一半,真是糟糕透了。這是流傳國內符仔仙的大笑話。

  黑教黑法的「迷情月中水」法,是非常厲害的一種「印咒」法,黑牛神與「魃鬼」勾結,這魃鬼是一種性情好遊蕩的幽靈,有著貪淫的習氣,隨著風而走,我們中國人稱喜好風月的人叫「風流鬼」,實在取名字取得「名實相符」,「風流鬼」正是「魃鬼」。

  行「迷情月中水」的黑教巫師,因為淫亂的緣故,死後因貪色習氣未改,入地獄均入火山地獄,受慾火焚身之苦報,若出生為畜牲,則是好淫的雞、狗類。或是其他的色禽淫獸。

  懂得「迷情月中水」的黑教巫師,一定有其特徵,他的周圍一定有一群美女圍住,男巫師少不了美女,女巫師少不了俊男。出門眾星拱月,互相勾肩搭背,不守任何禁戒,根本也沒有羞恥與不羞恥的,就算別人看了不習慣,風流老巫師,正是箇中老手,把下流當成了風流,一切無所謂,甚至洋洋自得。懂得「迷情月中水」的巫師,不管多老,或多髒,多醜,仍然有一群美女會迷上他,這正是「迷情月中水」的緣故。

  有一位博士,在「月的效應」一書中,曾經有一段描寫: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也是整個太陽系的一個較大而引人注意的衛星,月球的磁力很強,強到可以吸出地球的海洋,而且製造驚人的海嘯。在月圓的日子,人類在月球滋力的影響之下,同樣水份會被吸而沖至腦際,製造了許多衝動的情緒。這種情形,月球對整個地球,及地球表而上生存的人類,同樣具有如此的影響力。」

  博士又說:「人類的身體裏面有水份,有荷爾蒙素,有肌肉,有神經系統,月圓的日子一到,月亮展開了磁力,便把水與荷爾蒙搞動,慾念增加,引發了性慾的衝動,一發而不可收拾。」

  一個迷人的月亮。

  一個古老的黑法巫術。

  仍然是蟲惑與擾亂道人失卻菩提道心的邪魔外道。

  要想離開這「迷情月中水」的邪法,一定要學真正的密法,攝心以為戒,由戒才能生定,由定才能生慧,才能知魔而破魔。有了戒定慧三學,再也不會墮落在欲界之中,這樣才能真正出欲界。學佛法的人當知,「什麼都不戒」而能成佛,這一定是魔說,因為釋迦牟尼佛在世,祇教人要「守戒」,沒有教人「什麼都不戒」的。

  「迷情月中水」是黑教黑法之一,教人家著慾境,逞淫念,男好色,女慕春。

  這樣有什麼好?算是什麼修道?

盧勝彥文集第47冊《黑教黑法》迷情月中水

隨月讀書

  南齊有一讀書人叫江泌,他白天做工,晚上讀書。但家貧買不起燈,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讀書。

  他每當讀到月光西斜時,就搬一張梯子擱在牆腳下,站在梯上讀。

  月光逐漸下墜,他也一級一級升高,一直爬到屋頂。

  有時,讀累了,一不小心從梯上掉下來,他連忙爬起來,連身上的泥土也不拂掉,又爬到梯上,繼續讀下去。

  就這樣,一天一天過去了,江泌的學問越來越好,終於變成了一個了不起的大學問家!

  後來,大家就用「隨月讀書」來形容一個人用功讀書,不怕辛苦的精神!

  「偉人所達到並保持著的高處,並不是一飛就到的,而是他們在同伴們都睡著的時候,一步步艱辛地向上攀爬。」

※ ※ ※

  世人不知有沒有注意到,現下的生活各行各業充斥社會,而書店卻是不多,可見現今之人在精神食糧上實在有點匱乏,難怪社會道德會如此低落。

  讀書,不必細說甚好處有多大,古言云:「一日不讀書,則覺面目可憎。」意思是說讀書可充實自己的生活面,使自己能廣增見聞,面對生活的一切,但如今之人只在對賺錢或慾望上有利的書籍去攻讀,導致功利主義日盛,精神生活方面則日靡,真是可惜可嘆也。

  讀書除了可提昇精神的領域而外,還可增達自靈的層次,這是可肯定的事實,以一個常讀書的人與不願讀書之人相較之下,必有明顯的區分。

  今雖以「書香」為題,針對目前人類缺少心靈的資糧而鼓勵之,盼能自今而後多讀書以充實自己,勉之。

皇母慈音第五輯 書香

2014年9月5日 星期五

隨他去

  有一學僧想要學習打坐,可是他每次打坐時,腦海中總是不斷有念頭浮現,想東想西,令他困惑不已。

  於是他便去請教禪師:「弟子打坐時一直妄念不止,該如何息止妄念?」

  禪師回答說:「隨他去,不去理會他。」

  學僧嘆了口氣,說:「雖不理他,但他前來騷擾,無法抵抗,如何是好?」

  禪師看著學僧,說:「提起勇氣,還是不理他!」

  學僧接著又問:「縱有勇氣,但是妄念圍繞在心中不肯離去,二六時中,心靈煩躁不休,應如何靜息?」

  禪師閉起雙眼,淡然地說:「那你只好隨他去了。」

  學僧一聽,豁然有省,就在這句話裡得到入處,歡喜禮拜而去。

※ ※ ※

  觀今修行者,常入紛擾之意境。一般修行者,最易引用有四:

  一、拂拭法:乃以回照之力,照向內心。雖然其法無誤,卻像抽刀斷水水更流,無法斬斷原始念流。究其因,乃在以慧而用,未能以定而用,有本末倒置之虞。

  二、任由法:此法與前法相較稍佳,乃採取任由自性起念、止念,以不加以強制用功為主;但一朵白雲橫谷口,萬隻倦鳥卻迷巢,此法亦乃用慧、未用定之缺失。

  三、觀想法:此法乃以假設一佛相或法相,或專注於某一事物、意念等。唯此法卻會分心離心,乃心有二用,導致易受幻覺或錯覺之誤導。

  四、參話頭法或守玄法:話頭法乃為禪宗所崇,禪坐之修行者喜以此法而行;守玄法乃道家練氣士以守關入玄之法。雖然俱為正法,但其過程卻非一般修行者容易達成的境界。

  另外尚有許多法更是等而下之,不再贅述,僅以融匯各家所傳而擷其菁華,演繹一套簡易修法,以供諸生研悟。修法須知:

  身體乃血肉之軀,純物質,故有其觸感(即為身覺)。當修行者暝坐(不限盤坐或正坐,亦不可全閉眼)之時,身覺立起作用(亦即遐想紛飛,念無所定):此乃後天身覺之作用,唯有靠本身耐性之導引(有似疏洪之作用,以導引為工,亦即將此思念之意識,順其思維而引循,使意識不因強制而岔亂。有如鯀治水用堵,而使水反成暴亂改道,終成水禍,其理相同),直至意念受疏導,由紊亂而規律,由規律而成節奏,引入意識,而可弭消念起之動力,亦即無始流念從潛意識無從發生,也就不干擾身覺。

  再有一段時日後,流念不生,萬籟俱寂,反而產生空虛:此即為離心與分心之作用,此心因在身覺意識之牽引,乃導致紛崩之現象,故無須驚怕,不是走火或岔氣。此時或有高山流水,鳥語花香之實物依託,或沈檀香味,或神佛法相之無實物依託等;前者為錯覺,後者為幻覺。到此境界即是關鍵,不要理它。因為此一現象乃為身覺依累世業識以及靈界引力,所顯現串連迭迷之顯影;亦即人識(即為我識)受到無形空界之波動所產生之現象,有如風吹水面形成波紋之現象一般,故莫使自身又再落入念海。當然其間現象尚有全身浮沉,或者身體擺動,甚至暖流、冷流等一切現象,具不要理它。(不論是真實身覺,或者幻覺,或者錯覺,在修行時,一概不理,任其現象生滅。僅記不要使意念投入這個境域裡,因為一旦投入,若是受業識牽累則前功盡去。)

  過了這一關,一旦在修法時,通體舒泰即是大成境界。(所謂大成之意乃指已入修法之堂奧。)

  此一現象會有反復,可依循前法行之,則洞徹明慧再生,一日修來一日功矣!修行者最好一次二刻鐘:因為人之耐性在二刻鐘是可以忍受之最佳限度,避免不耐而念紊心浮。以上所述乃為一個梗概之介紹說明。諸生修行則大同小異,可酌勘其理而調整自己,但原則性之問題則不可忽視。

直指不墮輪迴-修習法門之論述

2014年9月4日 星期四

前妻打到死,後妻不敢比

南無觀世音菩薩 降

  諺云:【前妻打到死,後妻不敢比。】

  解繹:前妻受盡苛虐,後妻受到特別寵愛之意。夫妻本是因緣之締結,此生得以聚會成緣,自有其因,自有其緣,故珍惜是夫妻須要各自克守的事情。反觀如今對婚姻的珍惜實多耐人尋味,甚多對夫妻對結髮之情卻有藉口而另尋他歡,或藉故離異,另再他娶;又有百般刁鑽,總想如何能得到齊人之福;亦有直接對妻折磨身心,施以壓迫,以圖納妾或再娶她人。如此之行為種下甚大怨因,將會使輪迴不息。

  述例:大陸潮洲一張男子生長於富裕家庭,父母從商,生意頗佳,聚則而成富豪。但張氏少年時就因家境富裕,甚為好吃懶做,常是伸手要錢,揮霍無度,說是其慷慨倒不如說是不知珍惜。張氏非止於金錢不惜,甚至因為財勢與自身長得尚稱俊貌,因此濫交異性朋友,並且欺騙她人感情。很多少女受騙,身心遭到無比苦磨。

  張氏在舞會認識了其妻單氏,二人識結甚歡,投緣之下即相戀,而張氏雙親都還喜歡這對年輕人,交往年餘後,因單女已身懷六甲,難以再拖,不得不結婚。張氏在心尚不定之下,雖有不願,但父母亦要他馬上結婚,無奈下就奉子成婚,締結下這段姻緣。

  但好景不常,張氏娶妻後,時因自己在外行為不檢,妻子言語嘮叨,張氏總感耳根不得清靜,為避妻子說教,且又仍想在外捻花惹草.故心思一偏邪,就想盡辦法要如何將單妻離異。

  單氏生下女嬰,張氏卻藉生女不生男與單氏爭吵,單女不服,因而時常受張氏拳腳相向,毆打酷虐,身心痛苦。單氏受此虐待,本有輕生念頭,幸其雙親勸導,又見女兒幼小,無人撫養,心有不忍,故一直強忍張氏暴力。

  而為了斷此姻婚,張氏更想出了壞點子,將在外同居的酒家女帶回家中,二人同謀以百般言語刺激單女。單氏日夜在這種精神與肉體的雙重虐待之下,終於精神崩潰,發瘋跳樓自殺。單氏之死,其女兒自當留由張氏扶養,但張氏怎可能定下其心,於是將女兒丟給了父母,自己卻在外還是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

  張氏因與酒家女共謀,卻也同樣栽在這一酒家女身上,錢財盡失。並且還因為常在外濫交女人,遭女夫天價索財。張氏無法應付,致女夫尋人報仇,張氏竟然因此慘遭亂刀砍死,橫死街頭。張氏惡行,不但遺留無辜子女,還因自身的造作,使父母長時苦惱,再致喪子之痛,故惡因成果,其下場可見。

  張氏慘死,魂判冥刑八十年,再轉畜道二劫,而後再輪入娼院磨苦二世。世人應知,世道人心不古,總為貪慾尋求,致成因果業報牽纏,實須謹慎深行十善道,以杜絕十惡因果之成矣!

諺語闡因-諺云七:【前妻打到死,後妻不敢比】

2014年9月3日 星期三

亂取名字

蓮生/文

  有人來問事,是取名字,這是屬於姓名學的範圍了。

  而姓名學有三大要素:

  一、字劃數。

  二、音靈。

  三、文字的意義。

  以「文字的意義」來說,文義不佳就不能用,文義低俗也不能用,文義有傷也不能用。

  我覺得姓吳的姓,很難取名字。

  吳忠。

  吳孝。

  吳錢。

  吳福。

  吳仁。

  吳義。

  姓吳,不能取「佳」字,否則一概便成了「吳」,念起來均有憾。

  但如果取「壞」字,也一樣不佳,實在是令我左右為難了。例如:

  吳偷。

  吳煞。

  吳贏。

  吳妄。

  吳酒。

  仍然不是很妙。

  因此,我喜歡在吳姓來求取名字的時候,加上一個「又」字。吳又忠、吳又孝、吳又錢、吳又福、吳又仁、吳又義……。

  取名字是一門大學問,眾生受姓名影響確實也不少。

  最好的姓名,還要看此人,未來生命的走向,士、農、工、商……。

  名實相符合。



  有一名嬰兒來取名,我隨意取「吳又有」,他的父母非常的高興。

  自從取了名之後──

  他們原本沒有房子,買了房子。

  他們的錢財原本不多,後來投資順利,也變得非常有錢了。

  他們想要一個女兒,果然又得了一個女兒了,我取名「吳又真」。

  他們升官了。

  他們老母原本生病嚴重,竟然又好了起來。

  他們也中了彩券。

  他們的孩子讀書,個個名列前茅。

  他們有一塊畸零地,原本沒什麼價值,但,被建築商相中,又發了一筆意外之財。



  有人問我:

  「盧師尊,你這姓名取法,有時候不合姓名學之三大因素。」

  我答:

  「我是亂取,而他人亂用。」

  「這怎麼可以?」

  我答:

  「符合姓名學,有姓名學的好處。我亂用,也有亂中的好處。」

  「怎麼說?」

  「亂中有序。」

  「不懂?」

  「最好不要懂,我這是『空性取名法』,信我則來,不信我則去。」

  詩:

  著意求真真轉達。

  痴心斷妄妄猶多。

  道人一種平懷處。

  明月青山水在波。

盧勝彥文集第219冊《南山怪談》亂取名字

2014年9月2日 星期二

莊子辭官

  莊子,名周,戰國家蒙人,為人淡泊名利,一切順乎自然,自由自在。

  楚威王聽說莊子很賢能,派遣使者以厚幣來迎,要拜他為宰相。

  莊子笑著向楚國使者說:「千金,是重利;卿相,是尊貴的官位。您難道沒見過祭祀天地用的牛嗎?喂養它好幾年,給它披上綢緞,把它牽進太廟去當祭品,在這個時候,即使牠想做一頭孤獨的小豬,難道能辦得到嗎?您趕快離去,不要玷污我。我寧願在污濁的水溝裡遊戲,也不願被國君所束縛。我終身不做官,讓自己的心志愉快。」

  又有一次,他到梁國去拜訪他的朋友惠施,惠施那時是梁國的宰相,莊子學識才能比他更強,惠施深恐莊子來了,會搶掉他的相位,心中非常的焦急,於是就派人在京城裡搜索了三天三夜,要尋求莊子。

  但是莊子對於名利非常的淡泊,聽到惠施這樣害怕,便向他說:「你知道南方有一種大鳥叫鵷雛嗎?它從南海飛到北海,中途若不遇到梧桐樹,決不棲息,若不見甘泉,決不停歇來喝水,若不遇棟實,不肯下來啄吃的。

  有一天,它飛行經過一株古樹,一隻老鴟口裡啣著一隻死老鼠,看見鵷雛飛掠近前,以為要搶它的死去鼠,緊張得張牙舞爪,大喝一聲,使它不能接近;但是鵷雛那有興緻去搶它的死去鼠呢?而鴟雛卻把這隻死鼠當做唯一的寶貝呢!」

  惠施聽了莊子的話以徒,便放心了。

  莊子理想中的人格是「至人」,至人就是對於生死,壽夭、成敗、毀譽、是非、得失等等都看作無所謂,將名利看得很輕淡,他能超脫世間的一切欲好的束縛,一切的喜怒哀樂困擾,而與天地萬物合為一體。

  莊子說:「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達命之情者,不務命知之所無奈何。」什麼意思呢?真正對此生有通達之心的人,不務,就是不去追求,我們認為在生命中沒有價值的東西,就不要用此生的光陰去追逐了。

  紀伯倫說:「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於忘記了當初為什麼出發。」

  學者陶行知說:「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有道德者視爵位如湯鑊,見印綬如縗緻,視金玉如糞土,華堂如牢獄。

※ ※ ※

  達者,開悟之謂也。開吾智慧,遠達廣博大道。道德經云:「大道無形,生育萬物。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夫道大無形,無情,無名,而能生長萬物者,何為哉?唯道之啟吾之智慧而達其玄諦者也。

  達者,達時適運之謂也。君子適時行道,不寬不躁,不怠不慢,臨危不亂,臨安不驕,行道心達胸廣,懷惠慈心利人,可謂達德。夫達德者,德施於民,而不求功也,論語憲問篇,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此君子之心達,高明博厚,敦敦其仁,厚厚其淵,道成德達,立永不朽之聖業。夫小人則心不達,迷昧天性,沉淪名利,以欲為達,是曰捨本逐末,抑有求之不得,怨天尤人,無所不至矣。」論語憲問篇,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

  達者,達觀也,意無沾滯之謂也。夫人若能通達事理,逆來順受,不為外欲所矇蔽,外景所迷惑。達觀之人,有正確之人生觀,與人處仁,與事取義,成者不驕,敗者不餒,人說吾是,不喜,說吾非,不怒,一切喜、怒、哀、樂、發之於中,不為境遇所拘束,可謂達觀矣。茍能喜、怒、哀、樂發於中,則達而合乎中庸,可謂達之至矣。

佛說仁義禮智信-第三節 達

2014年9月1日 星期一

水桶地獄

  有一天,某位信徒請教無德禪師,到底有沒有地獄與天堂?

  無德禪師沒有立刻回答,只是叫信徒提一桶水來。

  信徒把水提來以後,無德禪師說,水桶裡面就有地獄與天堂。

  信徒非常好奇,聚精會神地望著水桶裡面,許久之後,抬起頭來疑惑地說,水桶裡面並沒有天堂與地獄啊。

  無德禪師叫他用心再看,於是信徒又把頭低下去,沒想到,當他把頭靠近水面時,無德禪師忽然用力把他的頭壓進水桶裡去,只見信徒痛苦地掙扎,等他快喘不過氣了,無德禪師才放手。

  信徒一面喘著氣,一面責怪禪師說:「您怎麼可以如此對我!這真像地獄一樣的痛苦。」

  無德禪師哈哈大笑,再問:「現在您覺得怎麼樣?」

  「現在呼吸自由,像天堂一樣。」

  無德禪師這時莊嚴地開示說:「只一會兒工夫,你已從天堂、地獄來回過了,難道還不相信天堂地獄的存在嗎?」

※ ※ ※

  天堂地獄之呈顯,乃由心所造立,可謂是全由己心之心境定位之:善者,常存悲憫,慈仁愛人,知足感恩,輕安自在-心呈天堂景象。惡者,心私易忿,執念不化,偏邪氣大,嗔恚苦惱-心呈地獄景象。

  善就是「天堂」,一念之善,即昇天堂;惡就是「地獄」,一念之惡,即墜地獄。可鑑「心的念頭」是非常重要,不可不時時戒慎惕醒在心,絕不可有須臾之惡錯念頭浮現,一起歹念,一生怨氣,則屈伸臂頃間即墜落地獄矣,此所以為何務須鍊修心性以「盡性」之境地,盡性者「全心之正」也,則所生發之念,心心念念無不正善矣。

  吾人可藉前述善惡二種心境,以惕醒自己,朝目標而努力向修。心想天堂,只要精誠心力而不懈怠,則人人可致的。又吾人在平日之持心,亦易著相而昧心、而動性等之起無明,是以,起心動念常易犯過失者多矣,其實在言行舉止上,只要能稍靜下心、或稍加思省,即可大大改觀己之心態,也就能常持心於意念之正誠,而愈形臻善己身與避開惡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