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31日 星期二

婚姻不成之判例

  在桃園市,有一詹姓青年,貌相尚稱不俗,並且在一家民營客運公司,當上課長,可說條件相當優秀。


  可惜四、五年來,婚姻一直不成,不論親友介紹,或是自身認識的異性朋友,都在短時間內,便告分手。此一案例,乃為本殿所判,按詹某此世婚姻之所以不顯,而致孤單,乃有其前因。


  詹某前世,乃生於咸豐年間,及長,適逢亂世,時局動盪之中,國法有所不及,而民生塗炭,俱都毀於戰禍;因而社會間,各種黑暗勢力,叢生不窮。


  詹某之前世,即在此一環境中,依附惡勢力,而有所不法,而其偏好漁色之性,更因此如魚得水,所行乃致見色心喜,難以自制。


  曾有柳氏、金氏,俱因戰禍之中,無以申訴,難得庇護,而遭欺辱;金氏尚好,雖然身受欺辱,但得良好歸宿,遠嫁他鄉;而柳氏卻因遭辱,又逢戰亂,一命枉死,乃心生怨尤。


  詹某前世,姓尤名重湘,一生雖然風雲得志,但所造惡孽,少修功德,因而福報享盡,壽而不永,年僅四十三歲,便已一命歸終,魂往地府報到;案經本殿主公判決,大意如下:


  一、尤重湘一氏,在生所犯淫業,雖然未至傷命之行,但累計已深,淫孽難補,因而判決十世孤鰥,雖可行善補過,但判決十世之內,除有上符天律賞例,否則不准解除此判。


  二、金氏受辱,併於前罰,不再另判;但種下奸淫前因,必有後果了結,因而兩造判處人身,尤某轉世,以財物、情感受戲弄,准金氏以此為討報之果,了結此段因果。


  三、柳氏受辱喪命,雖非尤某直接所造,卻間接因此而起,故准由柳氏枉死城期滿,出冥府討報此段因果,以作了結。


  四、尤某一生為惡,身受國恩,不思圖報,借機非法,因不在本殿所管轄,命註結移交五殿審斷,但書尚請五殿審酌本殿所判,先行決議,以了因果。


地府判例述:婚姻不成之判例


得者失

 

  《首山省念禪師》


  僧問:「四眾圍繞,師說何法?」


  師曰:「打草蛇驚。」


  僧問:「二龍爭珠,誰是得者?」


  師曰:「得者失。」


  曰:「不得者又如何?」


  師曰:「珠在甚麼處?」


  問:「一切諸佛,皆從此經出,如何是此經?」


  師曰:「低聲!低聲!」


 ※ ※


  《太上清靜經》提及:「為化眾生,名為得道」,這句話乃是《太上老君》殷勤言說,主要在說明宇宙生命是共同體,並且整個宇宙乃是由眾生所組織而成的。若是眾生不淨化,則宇宙之間必定要經常產生出許多之災難;若是俗世之間不予淨化,則人心自然無法獲得安寧;是以,唯有促使眾生得道,才能有機會度化群黎,以離苦得樂。


  佛陀說法乃是依照眾生根器不同而分別演說,演化出五大階層,並且孔老夫子所創始的儒家哲學,亦採取因材施教於各種不同根器的眾生身上,分別運用有教無類,只是依根器不同所施行的方法有所不同而已;主要是在使各種根器的眾生,都可以有更容易明白的方法,做為提昇自己的法器。然而法理乃同出一體,故而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只因為每一個人的際遇不同,才需要有不同程度的方法予以教授,使每一種程度的眾生,皆有各階段的獲得,其中之法理只能意會,甚難言喻。


  因此,《世尊》經常使用比喻,好像有一個人在人群中有其特有個性,不喜歡融入人群中,甚至於有攻擊性,於是人人都恐怕受到其人之傷害,各個都心驚膽跳;宇宙真理也是如此,因為是眾生所組成,當其中有一位眾生產生缺陷時,其他眾生難免要受到波及,產生煩惱憂苦;眾生之所以內心煩惱憂苦不能得樂,乃是起於妄念及自私的緣故,因此妄念紛飛,所以迷惘度日。


  因為自私,所以諸苦糾纏身心,為了方便度化眾生,於是有了「得」,讓喜歡「得」的眾生,知道親近法可以得到將來往生樂土的機會,並且讓眾生明白修身行善,可以得到諸佛菩薩以及諸天聖賢的庇佑,有了「得」的喜悅,便能樂於學習諸經論,並且樂於布施行善,不但廣結善緣,亦深植福慧。


  當眾生進入法藏之後,便慢慢將「得」解釋開來,使之不再有「得」的念頭,如此才能更深入的實行一切真道妙義也。


《清靜真詮》第三十章 為化眾生‧名為得道

2023年1月30日 星期一

荷花仙子

 

  相傳,很早以前的人世間沒有荷花,荷花是從天上降下來的。


  據說遠古時期,世界各地的人都很少,而在浚河一帶更是人煙稀少,只有一個孤身張老漢,每天以打魚維持生計。


  張老漢每天除了在茅草棚子睡覺外,就來到河邊上打魚,累了也不離開那裏,只是一人躺在河岸上,望著天上那流動的雲朵發呆。


  一年浚河突發大水,茅草棚被大水沖走了,張老漢正躲在高地發呆時,看見遠處的河面上漂下來一個木盆,張老漢急忙下河撈出木盆,沒想到這木盆中還有一個出生沒多久的小子,從此,張老漢有了一個兒子。


  張老漢每天打魚更加勤奮了,硬是用鮮美的魚湯和鮮嫩的魚肉,把小兒子養得胖胖的。


  在兒子一歲多時,正在河邊忙碌的張老漢忽見河水往上翻出很大的水花,不一會,隨著翻騰的水花冒出個竹筒來,這竹筒中傳出小孩的哭聲,張老漢忙扔下魚網,把竹筒子撈上來,抱著竹筒跑回家。


  待他小心地鑿開竹筒,只見裏面有一個很小的女嬰,兩年時間張老漢拾了一雙兒女,那個高興勁就別提了。轉眼,這一雙兒女在張老漢的精心養育下,長成了二十來歲的大姑娘和小夥子,這兄妹倆長得都很漂亮,特別是那小妹,那粉嫩的臉如同出水荷花,甜美的歌聲勝過百靈。


  這雙兒女不僅長得好、心靈更好,哥哥從十歲起就每天外出下河打魚、上山打柴,妹妹則每天做飯、收拾屋子,把個張老漢給養了起來。


  有一天,就在哥哥打魚未歸而張老漢閑著沒事,正在院子裏曬魚乾的時候,妹妹突然跪在張老漢的面前含淚說道:「女兒再也無法報答您的養育之恩了。」


  正滿心歡喜曬魚乾的張老漢,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給驚呆了,吃驚地看著跪在面前的女兒不知說什麼好。


  這時,天空中飄來一陣仙樂和一隻仙鶴,落在妹妹的身邊。原來,張老漢撿回的女嬰本是天上的荷花仙子,因為一時疏忽做錯了事,而被玉皇大帝罰到人間受苦二十年,現在期滿準備回還天庭。


  妹妹對張老漢說:「爹啊,我就要離開您了,以後多保重吧!」


  然後來到河邊對著正在河中忙碌的哥哥說:「哥啊,你要好好照顧咱爹。」說話間忍不住淚水落在河水中,隨即長出一片荷花來。


  荷花仙子在駕鶴飛天前,對張老漢和不遠處的哥哥說道:「以後,就讓這些荷花代替我來陪伴你們吧!」


  從此,荷花仙子留在人間的荷花傳遍了世界。


2023年1月29日 星期日

龍樹破「修福」者

 

蓮生/文


  天竺十四祖師龍樹大士,得了十三祖迦毘摩羅付法之外,便至南天竺弘法。


  南天竺的國人,太半以修「福」為主,所謂修行,就是「做善事」了。


  龍樹大士為他們說法。


  有修福者,質問龍樹:


  「人有福報,世間第一。徒言佛性,有誰能見?」


  龍樹說:


  「汝欲見佛性,先須除我慢。」


  修福者問:「佛性大小?」


  龍樹說:


  「非大非小,非廣非狹。無福無報,不死不生。」


  修福者折服。


  龍樹大士為度化這些人,施展神通,現如滿月之輪,清淨湛然。


  其中,龍樹的首座弟子「迦那提婆」,謂大眾說:「識此相否?」


  大眾答:「目所未覩,安能辨識?」


  提婆說:「這是大士現佛性體相,以示我等。何以知之,因其無相三昧,形如滿月,佛性之義,廓然虛明。」


  龍樹大士復現本相,說偈:


  身現圓月相。

  以表諸佛體。

  說法無其形。

  用辨非聲色。


  最後,龍樹大士付法給上首弟子「迦那提婆」。


  付法偈曰:


  為明隱顯法。

  方說解脫理。

  於法心不證。

  無瞋亦無喜。


  在這裡,我要告訴大家,到了今天,談到修行,許多人都會說:


  「我心好,就好了!」


  「修行,就是做善事,就對了!」


  這二句話,至今仍然盛行。


  我不敢說,這兩句話有什麼不對,「心好」、「做善事」,正是做人的根本,升天的根本,至天堂的根本。不管任何宗教,均以「心好」、「做善事」為根本第一。


  佛教亦言: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也!


  然而,「心好」、「做善事」是有形的。


  一般人,以為「心好」、「做善事」就是功德很大了,但是,他們不知道,「心好」、「做善事」,就如同一粒沙彈入一座山,這是我常常用的比喻。


  以今天的宇宙觀而言:


  地球如一粒沙。


  汝善事再大,仍然在沙中,在一粒沙中做善事。


  所以,做善事,要以無功德想,才是長養「菩提心」的方法。也即是:


  「所謂功德,就是沒有功德,才是功德。」


  大家可以想一想,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其中慈善家不在少數,我們今天看看,他們的功德也是無形的。


  有形的功德,何存?梁武帝蕭衍自以為功德甚大,如今他的有形功德何存?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


  「功德無形、無相。」


  龍樹大士現出淨月輪相,以表佛性。在密教的觀想之中,正是「月輪觀」,「月輪」就代表了佛性,因為除了「淨月輪」,佛性根本是無言無說的,是不可說的。


  我當然明白「淨月輪」是無相三昧的表徵。


  我若坐法座之上,不言不語。


  請大家告訴我,佛性是什麼?是什麼?


盧勝彥文集184冊《給你點上心燈》龍樹破「修福」者

2023年1月28日 星期六

困苦時獲拯濟

 

  在二十年前,於嘉義地區,乃有唐氏,年少便往北部發展,在某個機緣裡,得知有朋友想創業百貨行,便以朋友立場予以支援,其餘也沒想太多;後來,百貨行逐漸獲利,而唐氏也在無意間,每月增加不少紅利。


  未久有公司主管,因年紀稍大想回南部家鄉經營休閒餐廳,就因本身的退休金僅是足夠裝潢,並無餘力做其他設備與原料購置,於是向唐氏提起此事。因為主管長期對唐氏也很照顧,而唐氏本身也想以後可以朝休閒餐廳發展,於是便立即答應投資事業。


  原本只是純投資打算,並未料休閒餐廳在不久後,便大為獲利,並從原本一家增開到五家,而唐氏的額外收入,又比預料中每月增多而更勝於工作所得,一直到近期才因想要學習些休閒事業的經營與規劃而全心投入。此時唐氏投資之土地,也從原先的租賃,進而到購買。


  追溯唐氏在過去生中,本身不是很富裕,但是為人樂善好施,從不與人計較,並曾經無條件提供僅有之房舍,給一對虛弱的母女做為棲身養病之用,而自己則另在旁邊搭建一間房子供讀書之用;凡是鄰裏有人借米調鹽,皆未予算計,更不主動索討。積其一生行善不斷,造福人群頗廣,現時則處處逢貴人,財帛祿位點滴回流。


  願眾生省悟「福報因緣」皆是過去積造,財祿皆由佈施所得,願能修身行善,以蓄財祿位,以享生生世世也。


福祿壽喜-福部-第十三章 困苦時獲拯濟

2023年1月27日 星期五

化樂天女生天因緣

 

濟公活佛 降


詩曰:蒼松傲雪伴青峰,悟道參開世事宗;

   多少煩愁皆自取,不知來去兩空空。


聖示:吾今日降著:「生天並不難」


  第九章 化樂天女生天因緣


  欲界第五層天名為化樂天,因為此天的天人能夠自行以神通力,自在變化妙樂來娛樂,故名化樂天。


  有一次,一位比丘在僻靜的林中獨坐禪思。過沒多久,有三位來自化樂天的天女出現在比丘面前,她們向比丘頂禮後站在一旁,並且說:「尊者!我們是化樂天的天女,您知道嗎?我們有三項,可以隨著自己的意念變幻之能力,是哪三項呢?


  一、我們希望怎樣的容色,就能立即變幻出該種容色;


  二、我們希望怎樣的美妙聲音,就能立即變幻出該種美妙聲音;


  三、我們希望怎樣的歡樂,就能立即變幻出該種歡樂。


  尊者!以上就是化樂天天神的特質。」


  比丘聽完,內心暗忖道:「喔!願這些天女全都變成藍色:藍色的容貌,藍色的衣服,藍色的裝飾。」


  這些天女讀取比丘的心思後,全都變成藍色:藍色的容貌,藍色的衣服,藍色的裝飾。


  接著,比丘又想:「喔!願這些天女全都變成黃色……,紅色……,白色……。」


  這些天女讀取比丘的心思後,全都隨著比丘的心念變換顏色。


  隨後,一位天女引吭高歌,一位天女曼妙起舞,一位天女彈指演奏,不論是她們的歌聲、舞姿或演奏旋律,都能令一般人忘我地陶然如醉,甚至意亂情迷。但是,這位比丘嚴守六根,並不理睬她們。


  天女們的行為得不到共鳴,感到悵然無趣,便消失不見了。


  這位比丘傍晚從獨坐中出來後,就去禮見佛陀,並將上述經過向佛陀稟告。接著,比丘問佛陀說:「世尊,一位女子要具備何種條件,才能在死後轉生至化樂天,成為化樂天天女呢?」


  佛陀回答道:「一位女子具備下列八種德行,死後即能轉生至化樂天:


  一、當她結婚後,應該勤於家務,善待丈夫,言語上溫和不傷人,要和丈夫患難與共,互相包容,不要瞧不起丈夫。


  二、對夫家的公婆長輩,應該恭敬尊重,對夫家的信仰,也應包容尊敬。


  三、在夫家工作時應做好該做的事,譬如該做女紅、烹飪或家務時,應該學習熟練,不要怠惰偷懶。


  四、對於夫家的傭僕、工人,應該知人善任,適才適所,並公平分配報酬以及每人應得的食物。


  五、凡是丈夫辛苦賺得的財富、穀物或黃金等財產,她應該妥善打理,不要揮霍浪費,也不要私藏占為己有。


  六、她應皈依佛、法、僧三寶,成為在家女居士。


  七、她應該持守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等五項戒條。


  八、她應該在能力範圍內,多行布施,對於有需要幫助的人樂於自在施捨。


  比丘!一位女子如果具備以上八種善德,死後便能轉生至化樂天界。」


  欲界天中,每一層天界的福報與壽命皆不相同,善德愈高,就能轉生至愈高層的天界。所以,不論是布施、持戒或各種善業,有能力做就做,沒能力做就隨喜讚嘆,則未來必能轉生福地或相應的天界。就像一個人想要擁有強健的體魄,就必須食用健康的食物,並且養成運動的習慣,則身體就必能變得更健康敏捷,乃是相同的道理也。


2023年1月26日 星期四

修行要及時

 

無極皇母大天尊 降


詩曰:新年氣象一番新,棄惡揚善要及時;

   勤修培福莫猶豫,時光荏苒不待人。


聖示:新的一年忽爾在前,大人都不想長一歲,年老之人更怕韶光易逝,白首雞皮,不勝唏噓。娘見諸諸兒女日日在苦海沉淪卻不自知,時時為諸兒女擔憂也。人之歲數有長有短,卻見諸兒女以為自己的生命無限,縱情於聲色名利之中,待歸空之時,悔之晚矣!娘今夜便以「修行要及時」為題,與諸兒女共同參研之。


  「修行要及時」


  最近在臺肆虐的流感已奪走數十修的人命,尤以嬰兒最多。可愛的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父母想給孩子最好的物質享受,幻想孩子長大成人,念書習藝,娶妻生子,一家共享天倫之樂。無奈病魔說來就來,可愛的孩子突然高燒抽搐,不治而亡。


  北方大雪已達數月,行人寸步難行,又遇電力供應出狀況,家裡沒有暖氣供應,全家像住在大冰凍庫一般。年老不方便走動者,蓋了一件又一件的棉被,穿了一層又一層的毛衣棉襖,仍覺得冷。在業力摧殘之下,無聲無息的走了,醫生開立「心臟衰竭」的死亡證明書,家人舉行告慰親人的葬禮,生命就此結束。


  夫妻歡善結為連理,舉行熱鬧的婚宴,向全世界宣告二人的幸福。好景不常,彼此出現磨擦,從柴、米、油、鹽、醬、醋、茶,到工作、薪水、人際關係、子女的教育、長輩的奉養,舉凡從家庭、社會到國家的任何大小事,都可以影響夫妻的恩恩怨怨。兩人每天忙碌的不停,快樂卻很少,當無常來到時,夫妻能共存亡、共進退嗎?


  娘見諸兒女每日忙個不停,從出生、兒童、青少年、成年、老年都有很多事要忙,不知汝等什麼時候才能覺悟「自己真正該做的事是什麼」?一天二十四小時,有多少時間冷靜思考?有多少時間行善?又有多少時間處理自己的生死大事?恐怕沒有多少時間可利用了。


  看見諸兒女又長了一歲,只覺得大家又接近死亡一步,娘沒辦法向諸兒女道聲「恭喜!」娘只能暗自焦急,望諸兒女在新一年裡多把握時間,好好精進。每天念佛、誦經、行善助人,聆聽古聖先賢的教誨,在剩下不多的生命中,舖設好解脫生死的道路,當歸空之時回到靈魂故鄉(理天),這才是娘真正的喜悅。可、娘回。


本堂主席法主聖君 登台


聖示: 母娘今夜之勉勵,語重心長的說明人生之無奈,若不能「看破」人生之真相,「放下」人生之貪欲,何時才能解脫呢?新的一年除了深切的期望外,沒有真實的歡樂與享受,生命的流逝像河水一般無聲無息。當眾生沉迷在五欲六塵之時,時間毫不心軟的消逝,不等待任何人,也不給任何人方便。望諸賢生及眾善信大德能真正領悟人生之苦,為解脫之樂勤加準備。


可,吾退。


全真月刊130

2023年1月25日 星期三

尋找失蹤兒

 

蓮生/文


  王瑞夫婦至「靈仙精舍」問事。


  問:「子女?」


  我答:「無子女,無後代。」


  王瑞夫婦回答:


  「我們夫婦有一子十歲,只因讀書差,好玩,身體尚健朗。今天只是來問孩子讀書,怎會告知無子女,無後代?豈不是神算亦有失準之時?」


  王瑞夫婦非常詫異。


  我這一聽,也自覺茫茫然,但,很快的臉紅了,連脖子也紅了,明明王瑞有一子十歲,我怎能回答無子女,無後代,豈不是讓人笑掉大牙,這如何稱得上神算第一?簡直是丟臉丟到了太平洋,如何不臉紅。


  我的問事,一向很準,也的確令人驚嘆,很少有意外,像王瑞的問子女,連我自己也吃驚。


  然而在吃驚之外,我亦然知道,在奇特的經驗之中,我體認到靈界的變化曲折,也就是說,這裏面一定有特別的啟示,特別的耐人尋味的答案。


  我要告訴大家的是,當我的眼睛真正看到王瑞夫婦的時候,當他們問子女的時候,我真正看見一片荒蕪的沙漠,沙漠連一根草也沒有,連一朵花也沒有,如此的看見,我當然回答,無子女,無後代。


  我的看見沒有錯。


  錯的是王瑞夫婦,他們怎可能有一位十歲的男孩,而居然靈界會不知道。


  如何解析!


  這場問事,草草收場,連讀書如何也不用問了,一無所獲,我是有點懊惱。



  約隔一個月。


  我看見王瑞夫婦又來我處,他們夫婦有驚慌之色,我亦不明所以。我淡然,面對著他們的問題。


  「王果失蹤了,約一個星期前,他出門,就一直沒有回來,我們到處找,任何同學、朋友、親戚處,一點蹤跡也沒有,王果到底那裡去了?我們驚楞無望,特來你處。」


  我聽了,亦呆了一呆。


  我閉上眼:


  一個極其玄妙難測的神祕領域出現在我眼前,我看見月亮,月亮照在一條河流之上,澄江如練一般。


  我正看著河,忽然看到河水內有三個人物,正在喝酒,酒席有一些菜饌,看不清是什麼菜,三人喝得正高興,這酒席竟然在河底,真是微妙。


  這三位人物,均是大漢,留著鬍鬚,喝得酩酊,三位人物均穿著褐色衣。


  另有一侍者,是一位小童子狀,幫忙三位大漢拿東西,侍立一旁。


  「你才來,要勤快些,勿呆呆站立。」大漢說。


  「是。」童子答是,接東西也快了些。


  「再去拿一雙筷子。」


  「是。」


  即見童子一轉身,忽而沒入水中,忽而又冒出來,手中已多了一雙筷子。


  我注意看那童子的臉,面孔方方正正,右眼眉毛後有一特徵,有一大痣。


  我看完這些,我問王瑞夫婦:「孩子右眼眉毛後,有一大痣否?」


  「正是。」王瑞說。


  「他在哪裡?他在哪裡?孩子在哪裡?快告訴我?快告訴我?」


  王瑞太太非常激動。


  我雖心裡難過,但,很平靜的問:


  「家附近有河流否?」


  「是有,離家不遠。」


  「王果離家,是晚上否?」


  「正是。」


  我給王瑞夫婦的答案是,小孩子離開家,晚上去找同學,過河時,一時好玩,到河邊走了一走,由於太黑,一不小心掉到河裏去了,如今小孩子在河底。


  「不準,不準,不準,你算的不準,上次你不準,這一次更不準,你是唬卵仙,一定不準。」孩子的媽大喊大叫。


  王瑞則靜靜的坐著,不說話,臉色凝重。隔了一會兒,王瑞才問:


  「盧先生如何知道孩子在水底的?」


  「我看見。」我答。


  「我們如何不見?」


  「我是明眼人,而世人一般不是。」我答。


  「至少,我們要確實看見孩子,才能確信孩子在水底,你說是不是?」


  「是的。」我說。


  王瑞夫婦傷心的走了。


  原來王瑞的家,距離運河是很近的,只隔一條街,站在門口都可以看見河流,他們請人打撈,上下游均到處尋覓,就是沒有王果的屍體,也未見浮上來。這條運河,表面上看,風平浪靜,清澈澄潔,然而其內在,暗流及漩渦洶湧,曾經溺斃過不少人,這條運河的凶險人人皆知。


  王瑞來請教我,找不到屍體,怎辦?


  我教他一法。


  取青竹桿一支,書一符貼上,符式是:


  「水國之魂,速速來附罡」。


  我唸:


  「今之一切人,六親眷屬,皆得神氣與性命,假託父母生育而成,雖受稟於天地,實與父母亦有因緣。現王果之父母,欲尋覓王果,懃心禱祝天地,發一切善願力,但祈王果速速奉法,到此一見。」


  我加持青竹桿。


  取王果的帽子,衣服褲子,鞋子,懸掛在青竹桿之上,將青竹桿於「收日」午後,插於運河之岸旁,距王瑞家甚近。


  我唸:


  「清淨身心,


  神氣運用;


  往來無窮,


  無有滯塞。」


  王瑞的家人,對我將青竹桿插家附近的河旁有意見,他們認為王果的屍體不可能浮出在青竹桿附近,一定會流到下游去了,尤其落水那麼多天,怎有可能,最好把青竹桿插在海口,運河連接大海之處,這樣才可能。


  我說:


  「我用的是『太一法門』,大道明言,此法力無邊,可令諸天及諸地神,甚至風神、水神、火神,無量鬼神眾,各令協助的。」


  他們嗤之以鼻。


  最後王瑞聽我的,仍然插在家門口的運河旁,大眾一哄而散。


  我這青竹桿一插,第一天沒有動靜,第二天也沒有動靜,到了第三天,忽然起了大風,大風吹動,掀起波浪,這浪濤忽起忽落,如同大河搖盪,騰起尋尺尋丈,如滾滾作沸泡,泡起泡滅。


  不多久,在青竹桿旁,浮著王果的孩童屍體,不只是一具,一共有四具,其他三具身上沾滿了「褐色」的土壤,如同剛從泥土中挖了出來一般。


  眾人看見了,皆駭然。


  其他那三具,據說是半年前,有三人相約到運河中乘船喝酒,因船翻覆,從此便找不到屍體的人,竟然全浮出在青竹桿之旁。


  我聽了,不說什麼!


  我說我是「明眼人」,世人有信有不信,不信的人說,盧勝彥發神經病(去校),出家人說我是「魔」,我的修行方法是「大外道」,又說我「詐財」,我「騙色」,又說「神棍」,也說「迷信」,我只是笑一笑。


  告訴大家,這就是娑婆世界,如果不是這樣,如何是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就算住世,也一樣要受眾生的譭謗,此必然也。



  密教修行得大成就,有四點非常重要:


  一、灌頂。(傳承具實的灌頂)


  二、密法。(能解脫的方法)


  三、生起次第及圓滿次第。


  四、三昧耶及究竟的修行。


  在這修行之中,如佛典云:


  感覺和妄念隱沒,


  粗分及細分隱落;


  熟悉如此再熟悉,


  自性光明自顯露。


  我的「明眼」是如此而來的,先看見「光明的點」在虛空之中,那是自然而然出生的。


  在靜慮中,不去思索,而「光明的點」便一一串聯起來,愈是靜而不動,愈串聯愈多,而成「金剛鍊」。


  我熟悉如此之法,進入隱沒之中,這是無法說出來的,此時的「金剛鍊」集合,而成了「金剛幕」,我看見「金剛幕」了,而「金剛幕」就是「金剛銀幕」。


  當我思什麼?


  銀幕便現什麼。


  這就是「明眼」。


  另外,我說過准提佛母(七俱胝佛母)也有開天眼(明眼)之法。准提即清淨,能摧毀一切眾生的惑業,成就息災、增益、敬愛、降伏、長壽、求願。……等等。


  其第三眼照行者的第三眼。


  取「牛黃」供奉壇城之前。


  唸:「七俱胝佛母菩薩」經。


  或「准提陀羅尼真言」。


  如果看見「牛黃」出煙或出火時。


  取「牛黃」點自己的雙眼及第三眼,又服食「牛黃」。


  可以看見鬼神,及獲得「明眼」。



  對於王瑞夫婦的事,我運用「明眼」觀察他們的前世因果,我相當的驚駭。


  原來王瑞竟然是杭州雲棲寺的比丘僧人。


  而王瑞夫人竟又是雲棲寺附近村莊的一名女子。


  由於比丘僧人至村莊化緣,開門的就是那一名女子,二人四目相對,這一相見的驚楞。


  比丘僧人心中一念:


  「有此女子,何用出家!」


  而女子亦有一念:


  「此僧人相貌甚好,竟是出家人!」


  後來女子常至雲棲寺,供養這位出家僧人,然而只是淡然的保持距離,並無逾矩。


  只是心靈上,坦然接受而已。


  比丘僧人老了。


  該女子一直沒有嫁,後來亦出家為尼。


  在輪迴上,這一世王瑞所娶的,就是前世供養他的女子。為何無子女、無後代,只因王瑞前世是出家僧人,當然子女方面是一片沙漠了。


  然而,何又有一位十歲的王果來轉世,是何因?這豈不是矛盾重重。


  我再仔細詳查──


  原來事情是這樣的,該名女子,供養比丘僧人心切,竟然向一位親戚借了一大筆錢,這筆錢債後來根本無法償還,一直拖著。


  女子心有虧欠,但無可奈何。


  該女子的親戚在討債未果時,動了瞋怒:「我要你下輩子連本帶利的還我。」


  這王瑞夫婦本無後代。


  只因女子親戚動怒,便轉世成為王瑞之子王果。


  討債十年,便回去了。


  這「因果輪迴」現象,追溯起來,果然神祕莫測,但,若精細入微的觀察,仍然令我神迷不已。王瑞夫婦後來皈依我學佛。


盧勝彥文集第135冊《揭開大輪迴》尋找失蹤兒

2023年1月24日 星期二

拘忌

 

《子不語》


  有個侍郎,非常拘泥於忌諱的事情,每次遇到有人說了「死喪」之類的字眼,就一定要打噴嚏吐口水來驅除晦氣。


  路上遇到殯葬棺材,就連忙跑到親朋好友家去,脫下衣帽撲打多次,認為這樣就能把晦氣留在別人家裡,和自己沒關係了。


  又有一次,薛白常去侍郎家看病,清晨就去到了,到了中午侍郎才出來。侍郎臉朝著屋內,背朝著外,兩個兒子扶著他走出來。


  坐下把脈的時候,侍郎嘴裡說著病源,卻始終不回頭看。薛白常非常驚恐,懷疑侍郎的臉上有惡疾,所以不面向客人而坐。


  問侍郎的家人,家人說道,侍郎的容貌非常豐滿,並沒有惡疾。之所以這樣坐著,是因為喜神方向在東方,所以不肯背對喜神走出來;又因為今天辰時與巳時都不吉利,所以一定要等到正午才出來。


 ※ ※


  吾常笑看世人昧理無知,總喜在幻化上去企求,為何不知踏實來找回本性?真是癡啊!像經常有人備些品,手持清香,就在神佛面前大求特求,說什麼乞求生意稱心,兒孫乖巧啦!早生貴子啦!能多福多壽啦!一大堆叩求不已,這實在也太為難了吾等神佛,不知如何是好?


  又有人喜許願叩求,以各種不同的條件作為賄願,請問神佛又該怎麼辦?答應嗎?又落塵所惑,有失神佛本份;不答應,又可憐愚昧的一片癡心,真是難為。其實世人應知,只要你是善者,如遇有難,神佛不會袖手旁觀的,不需供品,一點真心,神佛自祐之也。


  又有甚多不重「心」的,只求虛偽的假相,也是常見不對的事。像是凡事要討吉利,不可任何的忌犯,什麼喪家拒與交往啦!什麼不願入喪家,會帶來晦氣啦!這都是自心在作祟,己心中有鬼所致,難道他家永遠不會有死人嗎?愚迷也,心不實也。


  又有人喜在各種交通工具上貼滿神佛聖名、聖像,作為祐護,其實這也並不是什麼不對,但如你心不專注,平時心無善念,神佛還是不會接近你的。更有甚者,在神佛面前乞求賭博贏錢,自己想想就知道這可能嗎?神佛跟前一樣是賭怪堅強者嗎?更有人虛幻各種歪理,來助長不良之社會歪風,真是不可原諒!


  諸如此等,多的不勝枚舉。惟盼斷迷以踏實己心,平平穩穩的安放己心,這才是最重要的,今夜就不多談了,多悟理之。


斷迷悟理-第五章 安心實質

2023年1月22日 星期日

上頭香

 

  《大學》傳六章釋誠意,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意指學道要從心念上去防止不好的念頭,是為釜底抽薪;所謂「念善則昇,念惡則墜」,指出了賞善罰惡之理是十分嚴厲的。


  明朝海瑞公是當朝七省欽差大人。聽聞福州雷公廟十分靈驗,要到山上進香者必須先齋戒沐浴;真心無愧之人,才上得了山。某天海公來到山下住了一宿,當晚就齋戒沐浴,準備明日早起上山。


  次日五更,起來換了新衣,連茶水都沒喝一口,就趕著上路!


  等到了山門,有道士出來迎接。海公經洗手再燒香,只見那香爐中早已有了頭炷香。海公心想:「上山只有一條路,我五更來這兒,並無一人同行,怎麼已燒有頭炷香呢?想必是我心不誠所致吧!」於是燒了第二炷香後便下山。


  回去的一路上就想:「我平生無任何不清不白的事,昨夜已沐浴,又未茹葷,怎麼神聖卻不明鑒我的誠心呢?」忽又轉念:「對了,是因我未曾齋戒三日,未盡心誠意,才會如此。」回去便素齋三天。


  到了第四天,四更將盡,海公就起床梳洗、更衣上路。一路上黑暗如漆,四面猿啼鶴唳,海公只顧前行,卻不理會。


  等到了廟前,只見廟門還沒開,側耳細聽,遠遠聽到五更鼓聲。海瑞心喜:「我今定燒得頭炷香啊!」


  道士此時尚未起來,聽得外邊有人叫門,便起來開門。海公恭恭敬敬地走到殿上,卻見已有頭炷香在爐內。


  海公心裡納悶,問道士說:「日前因我不曾齋戒三日,所以不得上頭香。下官自從下山,即沐浴齋戒,不但葷酒不茹,連一杯清茶也未曾吃。昨晚成夜無眠,等到四更,便起程而來,怎麼卻又有頭炷香在爐內呢?」


  道士說道:「須清淨無過之人才上得了頭炷香呢!或請大人今夜在此歇宿,看明日如何?」


  海公說道:「也罷!我且在此過宿一宵。」於是喚了人,回寓所取了鋪蓋,以及自備的素菜淡飯來到廟裡。


  道士見了不勝驚愕道:「怎麼大人連一口飯、一口茶也不肯賞臉,遠遠的還要累大叔搬來?」心中不禁讚佩海公雖為高官,卻不擾民。


  到了三更,海公即起身洗臉、梳髮;來到大殿,見道士們成夜守著。海公暗自道:「此時才交三更,諒這一炷香煙,定是我上的了!」


  欣然趨前上殿,細看爐中,不覺吃了一驚!一炷香煙竟已繚繞。


  此時,海公連自己的香也顧不得燒了,便來找方丈詢問,海瑞歎道:「我自為官以來,未曾虐民貪賄,怎麼想進一炷頭香而不可得,這是何故?」


  忽旁有一行者道:「師勿疑!我觀大人自從來此,無不誠心,卻一連三次而不能上頭香;見大人所穿之靴乃是皮製的,本山最禁殺牛,是否因此之故呢?」


  海公聞聽之下,乃在心念上辯稱:「廟中之大鼓豈非也是皮革製成!」


  此一念之轉,忽聞殿上傳來一聲巨響,恰如天崩地裂般,把眾人嚇得一跳!正在驚疑之際,行者來報:「大殿上之牛皮鼓忽然無故自破,其鼓上之皮竟都撒於山門之外。」


  此即所謂「萬籟一元,聲息相通,意念一動,浪傳十方。」


  《王鳳儀性命哲學淺述》心念一動,勿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卻是昭然於天地之間啊!可不畏哉。


 ※ ※


  每個人的心都有一枝香,叫做:「心香」。當心香沒有受到物慾困擾所左右,以及內外八風吹動時,心香是靜;受到物慾困擾時,則是動。內在八風:嗔恨、疑惑、執著、嫉妒、貪慾、驕傲、我見、無明,外在八風:衰、利、毀、譽、稱、譏、苦、樂。心香受著八風吹動不已,則無法神人合一,與天地萬物契合,正氣而通天。


  良善的本性,常因後天物資的追求享受,而將之蒙蔽,就好像一顆非常高貴的鑽石掉入泥沼裡面,失去了光澤,但只要把那污泥洗掉,那麼光澤依舊,其質不變。


  一個人如果不能靜,就容易被外來所困擾,將理智給蒙昧了。因此,靜觀對自己而言是要反省檢討,對事物而言是要探索觀察。一個人能常靜觀,便能平心靜氣,心平氣和也。


寶德雜誌第236期 述論:心香的意義

富貴從佈施中來

 

  富貴從佈施中來,但其果報錯綜複雜。


  《彌勒所問經》說:錦繡滿箱卻穿著布衣,金銀滿櫃卻吃著糟糠,可以安閒卻一定要勞筋動骨,可以快樂卻整天愁眉苦臉,這就是有福不能享。原因是由於他前世佈施的時候不能發至誠心、歡喜心,或者因為別人的勸告而勉強佈施,或者佈施以後馬上又後悔。


  住宅簡陋的人卻常住別人的豪宅,飲食粗糙的人卻常吃別人的山珍海味,這就是能享受卻無自主權。因為他前世自己不能佈施,只知道勸別人佈施,或者見別人佈施而隨喜讚歎。


  《業報差別經》說:如果眾生因為別人規勸而佈施,佈施後又後悔,以這樣的因緣,他來生先富後窮。


  又有眾生因別人的規勸而少量佈施,佈施後歡喜,他來生先貧後富。


  如果請僧人到家裏來,使僧人疲勞奔走之後才就食,那麼後世雖能得到富貴,但一定要從勞苦中獲得。


  如果送齋食到寺院,使僧人安然受供,那麼他將來享福的時候就無需勞苦,一切所需都會自然豐足。


  如果眾生以前曾經佈施,但沒有遇到殊勝的福田(供佛、印經、齋僧,使佛法廣泛傳播,使更多的人知道佈施等善法),他所得的果報就會微劣,隨得隨盡。又因為養成了佈施的習慣,所以雖然處於貧窮狀況,也樂於佈施。


  如果眾生遇善知識後暫行佈施,又正巧遇到殊勝的福田,那麼,他來世的生活所需就一應俱全。但因為以前沒有養成佈施的習慣,所以今世雖然富貴卻很吝嗇。


  《菩薩本行經》說:如果眾生不能以至誠心、恭敬心、歡喜心佈施,或者佈施的時候貢高自大,或者受施者是個相信邪見、顛倒是非的人,這就好像在很差的土地上播種,下種雖多,所收很少。


  如果以歡喜心、恭敬心、清淨心佈施,施而不望報,或受施者正巧是菩薩、聖僧,這就好像在良田播種,下種雖少,所收卻很多。


  《般若經》說:如果佈施的時候不發心成佛救度一切眾生,那麼所得到的福報就會很少。


  如果佈施的時候能夠回向無上菩提,發心救度十方眾生,那麼雖然佈施的不多,但所獲得的福報就會無量無邊。


(﹝清﹞周安士《安士全書》)


2023年1月20日 星期五

太熟悉的人間

 

蓮生/文


  我能幫助眾生神算,主要是「屈指神算」,因此,四十多年來,我太了解「人」。


  屈指神算是算:


  財利。

  子女。

  健康。

  姻緣。

  官司。

  職位。

  選舉。


  等等的疑難雜症。


  少部分的人,有問法、求法、灌頂及解除一切障礙。


  大部分的離不開三個字:「財、色、名」,這就是人間。


  問病的也不少,反正就是生、老、病、死,這些都是。


  還有什麼嗎?我想,我問事的範圍已經夠大了。至於輪迴的問題、三世因果的問題、往生何處的問題,都有人問。


  我告訴大家,積四十多年的經歷,我對人世間、世間人,太熟悉了。


  現在,流行「世界村」。有點「世界大同」的現象。


  但我想:


  人都想往上爬,成為人上人。


  家庭也是一樣。


  族群也是一樣。


  國家也是一樣。


  我已非常的熟悉,人、家庭、族群、國家的運作。


  現在,由於非常熟悉,歷史不斷的重演、事件不斷的重演,國家、族群、家庭、人的不斷重演。


  我看太多了!


  我看得太熟悉了!


  由於太熟悉,我對於人世間、世間人完全不感興趣。


  因為不斷的重複。


  就像歷史小說前面的幾句話:


  「話說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哈哈哈!


  就是這幅模樣!


  我想對人間大喊:


  「去你媽的蛋!」(根本不想待在這人間)


  詩:


  《相對論》


  吃一碗冰

  消一消暑氣

  向午

  太陽光照

  只剩下朦朧的睡意


  夏太熱了

  柏油路也會燙腳

  無端火起

  燒了大地


  到了冬季

  冰雪像柳絮

  除了景緻美

  裡面暗藏了詭異

  人間

  就是這樣子的

  變來變去


佛盧勝彥文集第255冊《夢中的翅膀》太熟悉的人間

2023年1月19日 星期四

改名字

 

文筆:徒兒叩見恩師聖安!恩師近來辦理濟世接到很多要改名子叩問其現在的名字是勞碌命而『命相師』言要改名字才會富中帶貴真的改名字就會轉變命運嗎?


聖母:非也!「一落輪迴命已註定」非陽世之言改名字便能扭轉乾坤。冥司判其入輪迴之時便已註藉此人之『命與運』除非勤行善事增添己身之福德才有可能轉變即定之命與運!


有人出生便富貴隨身,但有人出生便殘缺或命運多劫此皆依據前世之造作而定之命與運!


文筆:恩師所言甚是!後學身負濟世之重責亦曾經有接到與王○慶先生同姓名可是命運卻猶如天淵之別,此善德時運不濟工作難尋,所以未然如『命相師』說的改名字富貴在身。


聖母:今日靈遊之目的地已到(言談之間便已來到一間手術室一產婦躺在手術台上醫生正在開刀將嬰兒取出:::, 嬰兒已出生了但卻見之嬰兒手掌五指不全、待清潔完之後抱於產婦看之,醫生面帶愁容告訴產婦其小嬰兒手掌有殘缺產婦一看當下放聲大哭哭喊著(怎麼會這樣?!)實令人聞之亦深感傷悲::)。


文筆此產婦亦是聽聞『命相師』之言特擇於此日此時開刀剖腹言之此時之孩兒非富即貴、文昌顯之、聰穎過人眾人疼惜,但如文筆之所見非『命相師』之言反而有此缺陷,雖特挑選黃道吉日但其之命格未能扭轉脫此嬰兒已註定之命格、此嬰兒若無長輩多勤行善事其之命與運亦是多風波與磨苦之!


文筆:天下父母心,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一帆風順但終究尚須有「福德」支撐之所以即便在改名字亦是希望的落空。


聖母:如『命』與『運』無有改變縱然再改名字亦枉然。在命格裡選名字然若特地選之不合自身之命格之名字爾後『命相師』亦恐難算出當事人之真正命運如此而言亦非好事,因若有劫難就未能真實查至清楚而避過劫難。


文筆:可是也有人真的改名便鴻運當頭了!


聖母:非是改名字而好運!而是其之時運行之鴻運之機,因而有此之相應、故世人常誤為改名字便可改變命運之思維。否之同樣的父母為何兄弟其兄則飛黃騰達貴人彰顯相助?而弟則時運不濟小人纏身工作不穩之差別呢?故改名字不如行善改命運之!可、文筆回宮。吾退!


禍福一念間第三回

2023年1月18日 星期三

國王四問

 

  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時,曾為比丘們講述了一個孝順的長者子的故事:過去,在印度波羅奈國流傳著一個陋習──


  當父母年老時,就將他們活埋,以節省食糧來養活子息。時間一久,竟成了這個國家的法律規定。


  波羅奈國中有一位長者的兒子,十分孝順,因此,對國內有這樣一條法律實在不能認同,總希望有一天能夠導正它。


  歲月不饒人,長者逐漸老邁了,兒子為了孝順父親,便偷偷在地下建了一座密室,將父親藏在裡面,每天以上好的飲食供養父親。他這份孝心,感動了天神現身前來協助。


  天神手中拿了一卷紙,來到波羅奈國王的面前,對國王說:「這張紙上有四個問題,如果七日內能夠解答出來,我就擁護你和你的國家;如果答不出來,我就把你的頭劈成七塊!」


  說完,就立刻消失了。國王緊急召集群臣共同商議,然而,大家望著紙上的四個難題,絞盡腦汁卻還是束手無策,期限一天天的逼近,國王急如熱鍋上的螞蟻。於是,將問題昭告天下,凡是能夠找到解答的人,就能得到最大的獎勵:「不論什麼要求,國王都答應他。」


  天神到底給了國王什麼難題呢?


  「什麼是最大的財富?」


  「什麼是最大的快樂?」


  「什麼是第一美味?」


  「什麼最長壽?」


  長者子見到這四個問題,立即跑回家詢問密室中的父親,果然,長者一一給了圓滿的答案:


  「信用是最大的財富。」


  「修行正法是最大的快樂。」


  「誠實語是第一美味。」


  「法身慧命最為長壽。」


  長者子向國王稟告這些解答,於是國王順利通過了天神的考驗,國王高興極了。便問長者子:「這些答案是你自己想的嗎?還是誰教你的呢?」


  長者子回答:「是我父親教導的。」


  國王非常詫異:「你父親?他不是已經很老了嗎?他現在在那裡?」


  「請大王饒恕,我的父親確實已經老了,而我違反國法,私自將他藏在家中的密室。」


  長者子接著說:「大王,父母對我們的深恩,如天地一般:十月懷胎、辛苦的撫養長大、還要教育一切為人處事的道理,才能成就今天的我們。縱使有人能左肩擔父、右肩擔母,行走一百年,並且無微不至的事奉、供養,這樣做,都還無法報答父母的深恩啊……!大王,我別無所求,只希望大王能廢除『活埋年老父母』這條法律。」


  當然,波羅奈王必須遵守諾言,答應長者子一切的要求。而事實上,國王也深受感動,不僅廢除這條法律,還增加另一條法律:「凡是不孝順父母的人,將治以重罪。」


  佛陀對比丘們說:「能夠孝養、恭敬父母,即是孝養、恭敬一切佛及賢聖,這是非常殊勝可貴的。」佛陀接著說:


  「當時的長者子就是我,由於當時能夠去除不孝的陋習,更成就孝順的法律,這份功德福報,也就是今日成佛的資糧!」比丘們聽了都讚歎不已,紛紛發心效尤。


2023年1月17日 星期二

轉眼無情,貧寒夭促;時談念舊,富貴期頤。

 

陳希夷仙翁 降


詩曰:雲湧春山憶舊知,幾聲驚鵲喚人遲;

   機關算盡還相誤,誰料淒涼老去時。


聖示:吾今日降著:「人間的智慧」


第四章 轉眼無情,貧寒夭促;時談念舊,富貴期頤。


  白話:


  薄情寡義,轉眼不認人的人,翻臉如同翻書一樣的快,當他在批評一個人時也毫不顧忌,口無遮攔,放任自己說的痛快,這種人肯定貧窮短壽。而時時念舊,發跡不忘故友的人,必定富貴綿遠,長壽多福。


  說明:


  「夭」是夭折,「促」是很短,夭促即是短壽之意;「轉眼無情」即是形容瞬間就可以翻臉的人。此種人是屬於極度自私者,凡事以「利己」為優先,只要有損利益,一轉眼就不認人。今天你對他有好處,他對你卑躬屈膝,異常熱情,等來日你對他沒有好處,他認都不認你。這種薄情寡義之人,非常情緒化,從不顧及他人的感受,也從不感激別人對自己的好處,因此必定福輕命薄,一生貧窮、短壽。


  此種人在社會上屢見不鮮,例如子女哄父母過戶房子,得手後卻不聞不問;夫妻離婚後即形同仇人;男女朋友分手後轉眼無情;政治人物為了政治生命過河拆橋;同事間為求升遷,明爭暗鬥,翻臉不認人……等,而這種人的結局一定是貧寒夭促,沒有福享。


  反過來,「時談念舊」就是常常念舊的人、念恩的人,這種人厚道、不忘本。你跟他交往你就能夠從他口中聽到,他常常感念某某人對他的恩德。古時用一百年做為一期,而「頤」就是頤養天年,故「富貴期頤」就是百年富貴、長壽多福之意。


  例如,昔時韓信少年時父母雙亡,生活很艱難。他和下鄉縣的南昌亭長熟稔,常到他家吃閒飯。亭長的妻子嫌惡他,連著幾天一早把飯煮好,在床上就吃掉了。開飯的時候,韓信抵達,卻不給他準備飯食,韓信知其用意,只好離開亭長家。


  韓信有時到淮陰城下的河邊釣魚,釣到了就換幾文錢,釣不著就只有餓肚子。河邊有一個洗衣服的老大娘可憐他,常將自己的飯分給韓信吃。韓信心存感激,對那位大娘說:「將來,我一定會重重地報答老人家。」


  後來韓信被漢高祖拜為大將,最後垓下十面埋伏,殲滅了項羽,被封為楚王。韓信派人去淮陰找來那位好心的老大娘,對老大娘謝了又謝,並送給她一千金,造就一飯千金的佳話。雖然韓信最後雖因政治因素被殺,但亦符合時談念舊,富貴期頤的真理。


2023年1月16日 星期一

我是先修『淨土』

 

蓮生/文


  我大學畢業後。


  被分派到「五八○二」測量單位,我是測量官。


  當時的測量單位是在台中「南門橋」,幾步路就到了菩提醫院。


  而菩提醫院內有一座「太虛紀念館」。


  有一位大居士李炳南在講經。


  我去聽經。


  李居士講的是: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我那時勤於念佛。


  我也體悟到念佛的口訣:


  佛問圓通,


  我無選擇,


  都攝六根,


  淨念相繼,


  得三摩地,


  斯為第一。


  其最重要的口訣是「攝六根、淨相繼、三摩地」。


  尤其是「三摩地」。


  阿彌陀經也提到,念佛三昩是:


  一心不亂。


  憶持念佛。


  三聖現前。


  往生淨土。


  (這一心不亂也就是三摩地)

  西方極樂世界有四個淨土:


  一、凡聖同居土。


  二、方便有餘土。


  三、實報莊嚴土。


  四、常寂光土。


  凡聖同居土可以帶業往生,其他三土則不可以。常寂光土就是究竟。


  有一位永明延壽禪師說:


  「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現在為人師,將來做佛祖。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法,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有禪無淨土,十人九錯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無禪無淨土,鐵床與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


  這句話對我影響至大。


  我現在實施的是:


  「有密有淨土。」


  我教人念:


  「南無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


  我教人迴向:


  願同念佛者。


  同生極樂國。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見佛了生死。


  如佛度一切。


  我的修行主力是「密教」,但也不忘「念佛」的初衷。


  因為二者的口訣,全在「三摩地」。


  三摩地的口訣是一心不亂。


  三摩地最究竟的口訣是:


  無心。


  無相。


  無住。


  無畏。


  無念。


盧勝彥文集第275冊《解脫道口訣》我是先修『淨土』

2023年1月15日 星期日

善詞勸黃,戒殺放生

 

《張公藝百忍集》


  公藝的近鄰,有一位姓黃的人,習慣以禽鳥為食,又能打鎗。有一天,正打鵲鳥回來,在路上遇到公藝,公藝就請他坐在一旁,並向他勸說:


  一般物命係天心,資與世間報時辰;

  四時八節聲聲應,春夏秋冬各顯形;

  農工商賈知時務,走獸飛禽共一情;

  未討人間衣與食,春餓冬寒有誰親;

  抱崽猶如人做活,求食好似負柴薪;

  隱來隱去防人見,又恐人謀用網繩;

  失防誤入牢籠計,夫妻母子痛哀呻;

  母鵲一死形影隻,公鵲若亡打單身;

  彼山哀呻此山轉,不思飲食物同人;

  仁義禮智信物曉,五德雞鳴乃司晨;

  上天好生諸物命,傷胎破卵墮沉淪;

  或是少年減壽算,或是一生受苦貧;

  世間多少傷生報,發富發貴為何因;

  諸佛菩薩原因看,那個時身不慈仁;

  勸你回頭改業罷,莫將玉體入迷津。


  說畢,黃某叩頭感謝說:『很感謝張公的指教,真是沒世不忘。』回家後就將鵲鳥全部放生,燒燬所有的捕鳥器具,並焚香向佛祖立誓,永遠不再傷害生靈。之後再買活物放生以贖罪,從此改變捕獵的行業,後來成家立業大為發達。


  這是張公藝『善詞勸黃,戒殺放生』,為第三十一個『忍』。


  後人有詩贊歎說:


  大人愛物喜天心,感格三曹神聖欽;

  苦口勸人回正道,揚名虎嘯又龍吟。


 ※ ※


  殺者,暴戾之所由來也,怨之所由生也。蓋欲無怨無暴戾必先由戒殺生做起。大寰以下,天地蓋載,而萬物萬靈從茲而生,凡所有生命皆俱有佛性,唯在於深淺。古有明訓欲知世上刀兵劫,但看夜半屠門聲,就此足以證明一切刀兵及種種無妄之災,盡是殺生害命之業愆牽纏產生出來的因緣果報。


  世人畏果,竟不知戒因,君不見逢年過節,乃至於做醮三獻,無不有雞鴨魚豬羊之大開殺戒,以為藉此牲禮普奉便可得神靈庇佑而事事如意,實不知此舉已是大違天心之仁。天既慈悲,慈悲者豈有使生靈慘淒受此屍首分離之大難。希世人莫再於祭祀上宰殺生靈性命以瀆天威,自造殺孽而害自身,甚至禍延子孫。


  凡諸祭祀牲禮、拜天之行,乃因古時民生困苦,而雞鴨魚肉之類,皆為皇室貴族方得食用;因此逢年過節百姓之家才可得雞鴨之類食用而直延至今。時值今日,民生可稱富裕,不像以前之人三餐難得一飽,故而殺生拜神之事當改進之才是。況且六道輪回何止千萬年,胎卵濕化有誰可以保證自己從來沒有投生過,甚至畜道之鼠牛馬蛇之類。須知轉輪畜道者皆乃在世時累積貪污、搶劫、騙誘、拐計,背信義、毀盟約等種種惡行之人所來投生,而眾人在生生世世之中或有曾為親族遠戚朋友,而今各自轉世投於不同之形體,世人便已不識真面目。


  故而至希世人能各自守戒不殺生,一來避免殺害宿世之親友,再者可減低世上之災劫、刀兵、禍厄,再者對自身凡體也可避免受諸般毒菌所侵害,而產生不必要之病痛。


修道心法衍繹-第九章 戒殺之目的

2023年1月14日 星期六

知見乃魔

 

  潭州招提寺慧朗禪師,初參馬祖。


  祖問:「汝來何求?」


  曰:「求佛知見。」


  祖曰:「佛無知見,知見乃魔爾。」


 ※ ※


  無極老母曰:修道者,必須「見素抱樸」,始能修成大道。見素抱樸為除掉一切紛擾的捷徑。修道者,須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應如何解除本身的痛苦,痛苦就是魔考,這是急需的。修天道是回歸極樂世界之康莊大道,但未修成天道之前,如何能救我目前的痛苦,這是修道者十分急迫的事。欲解脫目前的痛苦,惟有見素抱樸,始能解脫。


  玆將「見素」與「抱樸」分別闡述如下:


  素者純白,一塵不染,毫無沾執也。見素者,所見為素;此處所講之素,並不是真正純白,而是一假藉之詞。見素則空無所有,如虛室生白。應如何才能見素?


  一、毋我──不要有我念,一有我念,便起他念,我他對立,則生私心,魔就乘隙入矣。


  二、毋遠──不要有遠念,一有遠念,便起近念,遠近對立,則生空間,魔就乘隙入矣。


  三、毋早──不要有早念,一有早念,便有晚念,早晚對立,則生時間,魔就乘隙入矣。


  四、毋親──不要有親念,一有親念,便起疏念,親疏對立,則生愛憎,魔就乘隙入矣。


  五、毋重──不要有重念,一有重念,便有輕念,重輕對立,則生紛擾,魔就乘隙入矣。


  六、毋高──不要有高念,一有高念,便有下念,高下對立,則生不平,魔就乘隙入矣。


  七、毋老──不要有老念,一有老念,便有少念,老少對立,則生生死,魔就乘隙入矣。


  八、毋強──不要有強念,一有強念,便有弱念,強弱對立,則生爭持,魔就乘隙入矣。


  九、毋大──不要有大念,一有大念,便有小念,大小對立,則生計較,魔就乘隙入矣。


  十、毋尊──不要有尊念,一有尊念,便有卑念,尊卑對立,則生貴賤,魔就乘隙入矣。


  十一、毋是──不要有是念,一有是念,便有非念,是非對立,則生罪惡,魔就乘隙入矣。


  十二、毋美──不要有美念,一有美念,便有惡念,美惡對立,則生色慾,魔就乘隙入矣。


  抱樸者無欲也,如何能作到無慾?


  一、毋貪──無論何事,祇要一落貪心,便是慾念。慾則障,有所隔閡不能大通,魔就乘隙而入矣。


  二、毋溺──父母愛子乃是本性,但溺愛則不明,溺者無是非,陷入罪惡中,魔就乘隙入矣。


  三、毋忿──忿怒即嗔。忿是壞事,容易墜入暴戾中,暴則失常,有悖於裡,魔就乘隙而入。


  四、毋喜──過喜也容易生欲,因喜之則不免迷惘,迷惘則亂真,魔就乘隙入矣。


  五、毋悲──悲則沮喪,缺乏勇氣,魔鬼乘隙而入,終至跌倒。


  六、毋惰──惰則精神懈弛,疏於防範,百病滋生,魔就乘隙而入矣。


  七、毋淫──淫為萬惡之首,亟應戒之。


  八、毋感──慾之由來,生理關係最大,故當注意感官,不可輕易受外感,有動於中,則魔乘隙而入矣。


  以上各項是修「見素抱樸以卻魔」之特效法,希修道者,應慎守而修之,則天道可成也。蓋毋者,略舉差別象耳,欲除掉差別,以還我本來之素。差別愈大,則痛苦(魔考)愈大,無差別,則無爭持,無爭持則無痛苦,亦即可避魔考。


  慾之起因不外貪、溺、忿、喜、悲、惰、淫、感。果能塞此八賊,則慾可止也。惟根絕慾念,則須「明明德」;明德既明,好比慧劍在握,一切妖魔,自然倒退。無欲即抱樸,亦即反樸也。


  總而言之,修道者,應「少私寡欲」,祇要無私欲,即可進道。如何能斬斷私欲?老子云:「致虛極,守靜篤」此為兩把利劍。虛則無私也,靜則無慾也,當一片空寂時,是什麼景象?「虛室生白」,「虛者心齋也」亦即修道的最高功夫。


  靜與虛攸關,但也有區別;靜是湛寂,欲其有,則萬象林立,欲其無,則一片闐然,靜中無所照,亦無所不照。前言十二毋以見素,八毋以抱樸,均是修道下手的功夫。如能善為修持,久之,自有成果。


天道奧義第十五章 見素抱樸以卻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