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2日 星期二

最偉大的持齋

   文帝召見求那跋摩,殷勤有禮的慰勞他,還問了這樣的話:「弟子經常想持齋戒、不殺生,但迫於必須屈從俗事俗物,往往不能如願。法師既然不辭萬里來到我國渡化傳教,您會如何教導我呢?」



  跋摩說:「道存在於心,不存在於事物上,法是由自己作主遵行,不須由別人來決定,況且帝王守齋戒的方式不應該與凡夫同一而論。為什麼呢?因為一般人沒有處在社會位階的高處,說話難起大作用,這時他只好「剋己苦躬」,以身作則。


  然而,君王說一句嘉言,四海之內都會傳誦;施行一道善政,就能便民心安樂祥和,君王的影響力是如此的廣大!若能廢除殘忍的刑法,不殘害生靈;若能不興徭役、不過於勞民,百姓就能專務於民生事業,使得物產隆盛、五穀豐收。


  天下有哪種吃齋、守不殺戒的力量比這還大呢?君王與其在意是否在一餐中殘害了畜生的性命,還不如多想想如何在善言善政上,長養、保全成千上萬的老百姓的性命。如此的持齋,才是最偉大的持齋!」


※ ※ ※


  然則各宗脈之立論,或於原始已有偏離、或由人撰口述,乃有以訛傳訛,許多親近道場之人心中常存:「持齋茹素,是甚大功德!」吾今夜藉此緣機,剖析明白,以啟眾生。


  素食之功德,首先需分「積極」與「消極」。基本上,個人素食並無功德!最大利益是自身不與動物界眾生結惡緣,不再造作殺業,僅止如此而已。但是,所謂「積極」,即是「因你素食恒持不斷,因而啟悟他人效行」;如此,一位就有一位之功德,十百千位,即有十百千之功德。所謂「消極」,即乃自身不再造殺業,那麼平素間修造之功德,可以不必因當下造業而侵蝕、減損;沒有損失所累積功德,則比有減損者容易豐厚!此即消極。


  吾願眾生明白素食是不造殺業,是以佛菩薩之悲心大願而效行,使自身常存慈悲護生之仁心,進而因無造殺業,可消弭怨戾,對自身修行之道程,絕對是正面;至少可以「靈明福慧,乃至修程平順」!甚願眾生明悟,切勿先入為主,以為素食是修功德,如此誤執,不但無益,更有因此入迷誤導他人之虞!


拱衡雜誌第275期

2020年12月21日 星期一

暴雪下不停課

   紐約公立小學的故事。



  紐約位在寒帶,所以冬天常有大風雪,撲面的雪花不但令人難以張開眼睛,甚至呼吸都會吞入冰冷的雪水。


  有時前天晚上還是一片晴朗,第二天拉開窗簾,才發現已經積雪盈呎,連門都推不開了。


  遇到這樣的情況,公司行號會停止上班,學校也透過廣播宣佈停課。


  可是令人不解的是,唯有公立小學,即使那雪已經積得難以舉步,卻仍然開放,只見黃色校車,艱難地在路邊接送小孩子,老師們則一大早就噴著白煙,鏟開車子前後的積雪,小心翼翼地開車去學校。


  據統計,十年來紐約的公立小學只因為超級暴風雪而停過七次課。


  這是多麼令人不解的事,犯得著在大人都無須上班的時候讓孩子去學校嗎?小學的老師也太倒楣了吧?


  於是每逢大雪而小學不停課時,都有家長打電話去罵,妙的是,每個打電話的,反應全一樣──怒氣沖沖地責問,再滿口道歉、笑容滿面地掛上。


  原因是,學校告訴家長:在紐約充滿著百萬富豪,但也有不少赤貧的家庭,後者白天開不起暖氣、供不起午餐,孩子的營養全靠學校的免費中飯(甚至多拿些回家當晚餐),學校停一天課,窮孩子就受一天凍、挨一天餓,所以老師們寧願自己吃苦,也不願意停課。


  有家長說:何不讓富裕的孩子留在家裡,貧窮的孩子去學校享受暖氣和營養午餐。


  學校的答覆是:我們不願讓那些窮苦的孩子感覺他們在接受救濟。 因為施善的最高原則,是保持受施者的尊嚴。

2020年12月20日 星期日

開悟者的苦樂之觀

 蓮生



  (一)


  有人問我:「開悟者對苦與樂的觀念如何?」


  我答:「當樂我淨」。


  「世上不是有很多苦嗎?」


  「是的,世上是有很多苦,但,外在是苦境,內在已化為樂境。」


  我先把苦,述之如下:


  身苦──肉體上的痛苦。飢餓、痛、疲勞等。


  心苦──精神上痛苦。瞋怒、憎恨、嫉妒、憂慮、悲痛、哀悼、恐懼、苦悶等


  外苦──虎狼猛獸、地震風火水之災,霜雪旱等等。


  苦苦──是指苦上加苦。人身之苦加上天災人禍之苦,謂之苦苦。


  壞苦──由樂境變壞之苦。順境之中,突然變禍殃,所遭之苦。


  行苦──人生行年之苦。年輕時矇昧無知之苦。中年奮鬥掙扎之苦。老年空虛落寞之苦。


  生苦──嬰兒十月懷胎之苦,及出生時的哭叫均是苦。


  老苦──老人的生理退化,老境堪憐,是老苦。


  病苦──生病的痛苦,人皆畏懼。


  死苦──死苦雖一剎那,但地獄現前,也是苦境。


  愛別離苦──喪偶的、喪子的、親人分別的,均是人間慘事的「愛別離苦」。


  怨憎會苦──互相憎怨的人,愈是相處在一起,人際關係之苦。


  求不得苦──人生均在「求得」。而求不得者更多,求不得是苦也。


  五陰熾盛苦──是指人的起心動意均是造業,先得苦之因,再獲苦之果,如此無盡之五陰熾盛,遷流不息,是無期之痛苦也。


  難苦──三災八難之苦。是水災、火災、風災。是飢餓、瘟疫、刀兵。所謂八難是「盲聾瘖啞難、世智辯聰難、佛前佛後雜、北俱盧州難、無想天難、地獄難、餓鬼難、畜生難。」


  對於人生的苦難,其人多半身心有感受。總之,娑婆世界的人間,一切均是苦的,凡夫愚迷,出了這邊苦,又入那邊苦,人們追求快樂,像天倫之樂、五欲之樂、色身之樂、心靈之樂。但樂後又是苦的,樂的因子,原來仍是苦果,人世間萬法無常,無常就是「苦」啊!


  (二)


  開悟者,如何「常樂我淨?」


  因為開悟者明白:「苦仍是由眾生的妄想執著而有的。」


  離開貪戀取著。對欲樂、財名、權勢不貪求。能滿足、知足、適足。知五蘊皆空。


  知「我」實「無我」,是幻妄身心。成了四大本空,五蘊無我。


  一個修行人,達到沒有自私時,達到無我執之時,完全明白一切苦本,雖身心承受外在環境的一切苦,但知道因果之理,雖承受之,也樂受之。這是化苦為樂之理也。


  因此,一切苦苦,是一切樂樂。


  苦樂相等。


  「苦」是來消一切「惡業」的。


  聖人樂意承受一切苦厄,而心不變異。到了如此境界,就是「外受諸苦,而內心常樂。」


  開悟者明白,人世本苦,苦是正常,也是自然。我們受一切苦,是自己所造的一切業,受苦等於消業,苦若不受,業不會消。因此,開悟者願意去承受一切苦,而且心靈平和,毫無怨尤。


  開悟者明白,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禪定」明白因果。


  「我」是「無我」。


  一切解脫。


  苦厄解脫。


  宇宙間所有物質現象是非常短暫的,連苦也是空的。唯有進入這樣的境界,才能「常樂我淨」。


  蓮生聖尊要真佛行者,學到:


  廣博多學。


  決定善知。


  禪定智慧。


  不增不損。


  這「不增不損」是對「苦與樂」的特別認知,請真佛行者仔細的體會這四個字。開悟的人明白,世間人惛濁猖狂,渴愛苦海,顛倒妄想,具受苦樂,實在可憐啊!


  「常樂」是無樂見樂。


  「我淨」是無常見常。


盧勝彥文集第80冊《佛王之王》開悟者的苦樂之觀

2020年12月19日 星期六

推薦劣藥

 觀世音菩薩 登台



詩曰:人生短短幾春秋,莫貪小利逞機謀。

   貪得小利心歡喜,他年地獄淚串流。


聖示:昔宋朝名臣劉安世、聽司馬光說君子之言立於誠,故立志要做到『誠』,司馬光言:『欲立誠必須先從不妄語著手』,起初劉安世以為:不隨便亂說話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每晚檢討自己言行的結果,卻發現日之所行、所言、自相矛盾甚多、其方才警悟原來『不妄語』是如何不易。但其卻因此更堅定要做到言行一致,表裡相應,日後亦因其言行一致而受眾人之敬重,於議論朝事更是剛直而令侫臣畏懼,而敬其名「殿上虎」之美譽,故待人處事宜言行如一,更不可有欺瞞荒穢之語。可,文筆靈體出竅。


文筆:徒兒叩見恩師聖安!恩師、要做到不妄語真的不容易,但若能立志做到便更能受到他人之敬重!


菩薩:然也!可、準備靈遊。(師徒隨即登上蓮台,往地府飛馳著,不久、蓮台停駐於「陽人覺魂受刑司」之門口,文筆下蓮台。)


將軍:末將參見菩薩聖安!請隨末將入內。


菩薩:免禮、有勞將軍帶路。(一行人進入殿內,此時司主正在審判案件…。)


司主:爾身為『藥劑師』,明知此藥劑成份低劣,藥效不佳,但為了高利潤,而誤導前來買藥之顧客,竟口若懸河鼓吹顧客購買偽劣之藥品,此種行為實不可原諒!生病已屬堪憐,但又因信你之言購買不良之藥品回家服用,延宕康癒之時日,甚可惡之!


王魂:大人饒命!因開藥房亦有成本、房租、人事諸多之費用,而且品質較好之藥品費用亦高,大多之顧客也會聞之卻步,所以才會鼓勵顧客購買較便宜的藥品,所以請求大人開恩啊……!


司主:顧客因相信爾之專業,但爾卻罔顧人命之安全,為了利益亂推薦藥品,此罪行不可饒恕,來人啊,判其十二天「碳火穿口」之刑。(數名鬼卒即將罪魂綁在木床上,用鐵橇將其口撬開,並將火紅之熱鐵炙碳放進其口,王魂頓時發出淒厲之哭喊,後因疼痛而昏厥過去了……。)來人啊,將王魂押送回陽間。恭請菩薩上座。


菩薩:多謝!文筆快上前參禮。


文筆:弟子參見司主聖安!


司主:免禮,快請起。


文筆:請問司主,此魂受此刑責,回到陽間身體上會有何之狀況呢?


司主:因其浮誇劣藥之功效,故判其「碳火穿口」之刑,其回陽後便會口腔內膜潰瘍,會有難以咀嚼、吞嚥、夜難以安眠之現象,縱使就醫擦藥也不見其效。


文筆:以口舌謀利罔顧他人身體健康,致遭此刑、但若繼續為惡不悛呢?


司主:那就會註記口腔癌。


文筆:人生不過數十寒暑,切莫心貪眼前之利而魂墬寒衙,致遭萬年之苦刑,所謂『計利當計天下利』以此胸懷加以實踐何愁家不富呢?


菩薩:徒兒之言甚是,今晚有勞司主之解說,因時刻已晚,


吾等該回院,文筆快向司主辭駕之。


文筆:叩謝司主之詳解,弟子就此告辭!


司主:此乃吾司之幸,來人啊,排班送駕。


菩薩:吾等就此告辭,(文筆隨師登上蓮台啟程回院……)


可、院已到,文筆靈體入竅。


文筆:徒兒恭送恩師聖駕!


陽人覺魂受刑錄

2020年12月18日 星期五

南柯太守

 丘處機真人 降



詩曰:人世匆匆走一番,酸甜苦辣幾悲歡。

   槐安富貴榮華享,夢醒全留雲那端。


聖示:吾今日降為「證果之路」一書作序。


  序


  《南柯太守傳》中,淳于棼因酒醉致疾,由二友人扶回屋內休息。淳于棼解巾就枕,在若夢若醒之間,被兩位使者接往家宅南邊槐樹裡的「大槐安國」。


  槐安國國君將其女金枝公主許配給淳于棼,淳于棼在槐安國中任職南柯太守二十年,風化廣被,百姓歌謠,享盡榮華富貴。


  之後,他國前來侵犯南柯郡,淳于棼點兵拒敵卻大敗,雖其獲得國君赦免,但沒多久又遭流言中傷,於是國君再派遣使者送他出槐安國。


  回到現世,淳于棼從睡夢中醒來,友人仍在,酒杯的酒亦猶存。三人相偕前往查看槐樹,發現夢中所見槐安國原來是螞蟻王國。淳于棼遂覺悟人生短暫,皈依道門,戒酒絕色。


  其實,人生如夢,倏忽即逝,不論是曾經富甲一方抑或一文不名;曾為販夫走卒抑或帝王將相,曾經榮耀顯達抑或要拙井而飲,在過往的無量生死中都已經經歷過。然而眾生對世俗財富、名位、權勢的追求,卻永遠不會厭倦,永遠不會知足,導致輾轉輪迴無有出期。


  值得慶幸的是,如今修道的路跡尚在,道上的行人未絶,世人有機緣值遇正法,就應當下即刻啓程,因為,時間不會等待任何人。若一旦輕易讓此修道良機失去,黑暗將會在漫長的歲月裏籠罩生命,欲再次得遇同樣的正法,就不知要何生何世才能如願。故,趁著佛陀已將通往涅槃的地圖畫好,己身修道的條件也已具備,就不要放逸的依路徑前進,自然可以獲得至高無上的果位。


  今值南天虛原堂「證果之路」一書即將開著之際,吾簡數語以為序。


  丘處機真人序於無極禪化院˙南天虛原堂


天運已亥年九月初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