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極皇母大天尊 降
詩曰:虔誠無念是真誠,妄求回報是虛誠;
不計得失是實誠,看破放下謂至誠。
聖示:娘見諸兒女每日精進修行,但言行舉止皆有目的,例如:念幾遍佛?誦幾部經?幫助多少人?捐了多少善款?每一件善行都要計較得失,更有兒女常問自己積功累德足夠否?在問的當下,所有的陰功已轉為「陽善」。娘今夜便以「至誠無念」為題,與諸兒女共勉之。
「至誠無念」
凡人起心必會動念,做好做壞都有準則,都有看法,做太少會心虛,做太多則自滿,腦中、心中一刻也沒得停歇。
「活在當下」,只要做好當前的事,避免造惡,努力行善才是真正的修行者。煩惱未來,緬懷過往皆是修行的阻力,過了這一秒就沒辦法後悔,過了這一秒不一定有下一秒,如此一秒一秒過日子,還有辦法東想西想嗎?
唐朝西天取經的玄奘大師,從小喜歡閱讀佛經,當時翻譯成漢文的經書不多,經書輾轉到中國,已翻譯過多國文字,連本義都含糊不清。玄奘法師深覺:「與其等待別人將佛經傳到中國,不如自己去當時的印度古國取經更快。」當天,玄奘法師便託人向皇帝稟告,取得皇帝的同意,拿到皇帝親賜之通行證,便揹著簡單行囊動身取經。
沿途,沒有足夠的糧食,三餐當一餐吃,偶爾一碗飯,要晾乾當三天糧食,晚上有古廟或破屋住宿已是奢侈。玄奘法師多在大樹下打坐念佛度過整夜,餐風露宿,刮風下雨是平常。
在諸天仙佛的護佑下,玄奘法師尚能化險為夷,但風吹雨打、飢寒交迫、生病風寒之苦,他都從來沒抱怨過。
他不懷念取經前的安定生活,也不奢想取經後的風光日子,一心一意走向西方,口中從不間斷念佛。其至誠之心使原本二十年的折磨,於十幾年就結束,包括學會梵語,翻譯數百本佛經。一回到中國,玄奘法師更將一日當三日用,每天與其他法師理首在佛經的翻譯中,一筆一筆、一字一句將佛經翻譯成漢文,看到佛經的真義漸漸浮現在紙面上,玄奘大師只想到眾生之苦有解,從沒想過自己有何疲累。
娘以上述實例勸喻兒女,莫將心思懸著計算功果,而是「至誠無念」的看破、放下一切,做好這一秒、這一分該做的事,心就不會常在浮動中上上下下。可,娘回。
本堂主席法主聖君 登台
聖示: 母娘今夜之慈訓足有安撫修行人之力量,大家常說「看破」、「放下」,但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思考籌謀著,心如何安定下來?唯有專心做好眼前的事,無得失、無懊悔、無苦惱、無嗔恨,才是真正「至誠無念」,望諸賢生暨眾善信大德能悟而行之。可,吾退。
全真月刊132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