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會,是諸侯與諸侯相互往來作客的禮節,如果賓客有兩人以上,就需分長幼尊卑,行禮的先後順序有別,如果自認為輩分較高,卻被排在後面,就會覺得很沒面子,有時甚至為此結仇。
魯隱公十一年,滕侯與薛侯來魯國作客,就為了誰當主賓而鬧得很不愉快,做主人的隱公也不知如何是好。
薛侯說:「我薛國是夏朝所封國,在周之前就有了,當然是我為尊。」
滕侯說:「我的祖先當過周天子的卜官長,我是文王的後代,薛國是外姓國,應該是我為尊。」
周朝天子姓姬,姬姓國都是本家,稱其他國為外姓國。
魯隱公命大夫羽父對薛侯說:「寡人辱蒙薛君與滕君來朝,倍感榮幸。關於誰當主賓,有句諺語說:『山上的木料,由工匠來挑;尊客的禮數,由主人來選。』周的祖先有盟書:『姬姓在前,外姓在後。』如果寡人到貴國作客,也是不敢和任姓國君爭為主賓的(薛國姓任)。請貴國君見諒,賜准寡人以滕侯為主賓。」
由於隱公的溫和有禮,態度謙卑之至,薛侯就答應此次朝會由滕侯當主賓。
魯國是大國,自然不可能屈駕到薛國,可是魯國這麼說,給足了薛國面子,薛國國君自然心甘情願地退讓了。魯國的謙抑平息了兩國可能的紛爭。
魯隱公放下大國的尊貴身分,屈居小國的卑微地位。剛開始時雖然看起來像是弱小的表現,然而可以用幾句話就弭平兩國的紛爭,還有誰能比這樣更強大呢?因此要達到強大的方法,先從謙卑開始;而導致衰弱的結果,往往是從自大逞強開始。若非不在意強大弱小的人,誰又能真的知道強大弱小的差別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