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人請客,看看時間過了,還有一大半的客人沒來。主人心裡很焦急,便說:「怎麼搞的,該來的客人還不來?」
一些敏感的客人聽到了,心想:「該來的沒來,那我們是不該來的囉?」於是悄悄的走了。
主人一看又走掉好幾位客人,越發著急了,便說:「怎麼這些不該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
剩下的客人一聽,又想:「走了的是不該走的,那我們這些沒走的倒是該走的了!」於是又都走了。
最後只剩下一個跟主人較接近的朋友,看了這種尷尬的場面,就勸他說:「你說話前應該先考慮一下,否則講了,就不容易收回來了。」
主人大叫冤枉,急忙解釋說:「我並不是叫他們走哇!」
朋友聽了大為光火,說:「不是叫他們走,那就是叫我走了。」說完,頭也不回的離開了。
※ ※ ※
所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尤其在一個人情緒激動時所說出的言語,和冷靜時所要表述的意思,無論語氣、內容都將全然不同。因為情緒激動時,只會簡單述說目的,而不會詳細說明過程,如此容易使聽的人產生誤解,結下心中解不開的結。若是聽的人處於忙碌急躁的情緒之時,更容易將別人的話聽成不友善的話,若是說者忙、聽者躁,誤會則更大了。許多的業愆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不斷產生出來。
所以說話是一門技巧,不但是人際溝通之方式,更是傳承知識之方式,其中言語之間,端視各人如何運用,不懂說話技巧之人,可以將好話變成壞話,其嚴重,更有如子路所云:「一言興邦,一言喪邦」;亦可禍國。直言賈禍,從古至今,不勝枚舉。說話如此重要,當然即可從此生禍增福,試看,善用言語技巧可以使心生自殺之念之人打消輕生之心,重新振作;亦可言語挑撥,使人心生恨怨、毒心而害人。
人人既知口言,亦能助人,亦能害人,若能用善言勸人,以做功德,就是受口言之助成,若故意用惡言,或逆語欺人罵人,又用口言唆使人作惡訴訟,以造罪過,此乃受言語之累害。所以不論男女,要說話時候,定要先三思,明辨是非之後,方可說之也。切莫因一味愛談話,而口快,致說出惡話,傷害他人,生出不好之災禍,此謂之自作之孽也。
轉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