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4日 星期三

為什麼而活

  某日,無德禪師正在院子裡鋤草,迎面走過來三位信徒,向他施禮,說道:「人們都說佛教能夠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們信佛多年,卻並不覺得快樂,這是怎麼回事呢?」


  無德禪師放下鋤頭,安詳地看著他們說:「想快樂並不難,首先要弄明白為什麼活著。」


  三位信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沒料到無德禪師會向他們提出問題。


  過了片刻,甲說:「人總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著。」


  乙說:「我現在拚命地勞動,就是為了老的時候能夠享受到糧食滿倉、子孫滿堂的生活。」


  丙說:「我可沒你那麼高的奢望。我必須活著,否則一家老小靠誰養活呢?」


  無德禪師笑著說:「怪不得你們得不到快樂,你們想到的只是生存、養老和責任,不是理想、信念和意義。沒有理想、信念和意義的生活當然是很疲勞、很累的了。」


  信徒們不以為然地說:「理想、信念和意義,說說倒是很容易,但總不能當飯吃吧!」


  無德禪師說:「那你們說有了什麼才能快樂呢?」


  甲說:「有了名譽,就有一切,就能快樂。」


  乙說:「有了愛情,才有快樂。」


  丙說:「有了金錢,就能快樂。」


  無德禪師說:「那我提個問題:為什麼有人有了名譽卻很煩惱,有了愛情卻很痛苦,有了金錢卻很憂慮呢?」


  信徒們無言以對。


  無德禪師說:「理想、信念和意義並不是空洞的,而是體現在人們每時每刻的生活中。必須改變生活的觀念、態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變化。名譽要服務於大眾,才有快樂;愛情要奉獻於他人,才有意義;金錢要布施於窮人,才有價值,這種生活才是真正快樂的生活。」


※ ※ ※


  幸福的人生,是人人想要追求的,但是世人追求幸福的途徑,大都以物質為主,以為人生的幸福乃是富裕的物質生活,以及後天顯赫的名利地位。所以一生為衣食住行改善而努力,為名利恩愛而奔跑,但到最後還是一場空。


  生命的本身是無價的,乃指生命之奧妙、珍貴、親情等而論之,實非錢財可衡量或買得到的,此所以為何我們要敬畏一切生命之根由。又可由生命本身所發揮之功能、之價值,亦是無以衡量與評定的。


  生命者,身軀也,既得人身,須知生命之可貴與價值,而應能善予把握短暫之人生旅程,俾人人皆能及時激起良能,以發揮生命之潛能、之無限能量,則生命之價值無以比擬矣。然生命的價值並非論計你一生所擁有之多少,乃在於你是否全心全力的去活出屬於你的那一份光和熱:指所踐行而直接、間接助益、功益,或影響或施惠於世人之廣泛而評定之。所以生命的價值觀,完全視各人的修為,善予修為,則生命價值高超,反之,如一無作為,或一生自私自利,只圖自己之享樂而苟活,那也是有失活著之意義。


  眼觀古聖先賢之所以能名留千古,受人敬仰,就是因為他們能發揮自己之大智慧,觀照世間的無常,而不把全部的精神貫注在物慾的追求及享受,在心性修養上下功夫,濟世化人,所以能在世間脫穎而出,成為人上人。


轉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