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9日 星期三

胡蘿蔔的根鬚

  諸嶽奕堂禪師是日本江戶時代有名的僧人,年輕時曾經在曹洞宗香積寺的風外本高和尚門下擔任典座,為寺裡的大眾打理飲食,受到風外和尚的印可。

  在他擔任典座期間,有一天傍晚,由於已經逼近藥石的用餐時間,奕堂禪師怕延誤大眾吃飯,就拿著一把鋒利的刀,獨自到菜園採收了一些青菜回來,然後在很短的時間內,煮出一大鍋的菜湯,沒想到,無意中留了一段蚯蚓在菜湯裡。

  叢林裡的飲食一向簡單,平常大家都是有什麼吃什麼,並沒有人察覺到今天的菜餚有什麼異樣。就如在夏季的時候,菜葉上的小蟲甚至都飄浮在湯水中,那許多禪僧,眼睛看也不看,就囫圇吞棗地下肚,三餐只當是餵飽臭皮囊而已。

  住持風外和尚等大眾吃過飯,魚貫出了齋堂之後,便將奕堂找來跟前,從自己的缽裡夾出一條蚯蚓,問他:「這是什麼?」

  奕堂禪師一看,心想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雖然如此,他還是神情自若地說:「謝謝大和尚,這是胡蘿蔔的根鬚。」

  說完就把它接過來,一口吃到肚子裡去。

  風外和尚也沒有再說什麼,只是點點頭說:「啊!那就好。」

  經過這次事件,風外和尚很欣賞奕堂的機智承擔,遇事穩若泰山,從此不再提起此事。

  奕堂禪師擔任典座,寧可自己吃下蚯蚓,表示無事,也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像這種不生事端的承擔,不也是禪心嗎?

※ ※ ※

  齋者乃人心自我之約束,並非其他形式的表現,也非只求形式之完美而已,必須從內心澈底之戒律,始可為功也。

  一般世人之齋形式甚多,大凡悟知者先主在齋身,以求得遂次漸進的來齋己之心靈與肉身,其實這亦只是形式之齋律,雖言齋食有憐憫愛物之功,但亦有甚多外齋食,而內並無齋心之憾,實足惜也。

  故智明者不刻求外表之齋食,但求嚴格之齋心,因心一成齋,物必不為所動,亦即是無需任何形式之來也。鸞門無特律以齋食,其理在此。故雖教門之差異,其齋律之有不同,但最後還是在於能真正的「齋心」而成道也,否則就只齋食之表,則功不能達於火候而功虧一簣也。

  在此當知「齋」示之真諦,更當悟明以突破修行之瓶頸,始可達心所願,希思明之。

摘錄自心志歸向-第廿四章齋戒的啟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