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長慶初年,負責管理新平縣治安監獄的官員裴璞死了之後,他的外兄華元,當時正在隴右做客。
華元在路上遇到了一位武官,跟隨在他後面的隨從很多,仔細的一看,這位武官原來就是斐璞!
華元又驚又喜的說:「您不是已經過世了嗎?怎麼又擔任武官的職務呢?」
斐璞說:「我現在的職務是西川刷掠使,專門負責管理世間財務的盈縮增減。」
斐璞接著說:「人生的富貴貧賤,都是命裡註定的,更何況是錢財,陰司都有登記,所以一個人獲得的錢財,也都有一定的限制;若是超過了限制,就會被刷掠掉;或是被自己消耗浪費掉,或是遭遇橫禍,或是做生意投資虧掉,或是疾病消散,都是由我這個刷掠使所掌管。」
斐璞再說:「世間的農人,勤苦的耕種求獲糧食,商人勤奮的經營獲得利潤,讀書人苦讀得到官祿,都只是得到了本分中所得的錢財,並沒有增加些許本分外所沒有的;世人妄心貪念徼倖的希求,不但毫無益處,恐怕還會因此而折福!你遇到了我,這也是前定;你應得到白金二斤,若是給你超過了二斤,則超出的部分還是會被刷掠掉,所以我也不敢多給你啊!」
斐璞說完之後就不見了。
安貧守分,節儉用度,可以免得求人;也可以省事,心地保持清淨;而分外營求,只是苦了自己;因為人生的福報享受,上天已有安排;而富有和貧窮,發達與不發達,也是命中註定;縱然是有人能夠運用智謀而獲得,那也是他時運當來時應該得到。能夠認識看透了這個道理,心中就會感到非常的自在。若是要等到滿足的地步,又有誰能夠達到呢?還不如得到多少就算多少,來得隨緣自在!
※ ※ ※
俗語有云:「知足常樂。」這句話如果不能深切的體會與施行,是無法瞭解其個中之真諦。然而人之心,能知其足者少,故而世上之問題重重,難以擺脫,造成世間甚多之困擾,如果每個人能收歛其心,安然知足,社會自可安和,就可減少許多社會之問題而無任何之煩惱。
試看社會罪業之來,大多由於不知足所致,如錢在生活上已夠用,但是總認為不足而向外企求,如不能如願,則百般用計、或違心、或陷計,一味的想達到目的而後已,在此之間,當然免不了會有罪業之來。如果能知足而安之,那有罪孽滋生呢?世人皆好「貪」,「強取豪奪」只為多得一些「非分之財」,但可貪得之財亦屬「命中所有」;命中若無,則「貪亦無所得」,反倒讓自己之「陰騭」被削減,猶尚不知也,何苦來哉?
知足常樂,說起來是一句簡單之話語,做起來,可不那麼容易,除了涵修鍊心而外,還得能少欲勉勵,始可為功也。但如今之世人沉墜已深,又欲望受染太重,如不能下定決心,毅力的勉懷自己,是難以做到,但盼世人多以此思悟,並勉勵行之,不但可減少罪業之來,還可藉以光明己性,成德成靈,希齊加勉之。
轉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