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5日 星期一

無心是道

  司空本淨禪師隱居於安徽的司空山修行,當時唐玄宗派遣中使楊光庭到山裡採集長生不老的長春藤,無意間來到禪師所居的道場。

  中使楊光庭就向司空本淨禪師參問:「弟子慕道已久,請問如何了脫生死?」

  司空本淨禪師答:「中使是從京城而來的,京城是帝王所在之地,原本就有許多的高僧禪者,可以解答中使您的疑問。貧道住在這依山傍水的山林裡,每天無所用心,中使何必捨近求遠呢?」

  楊光庭聽了,立刻又禮拜禪師。

  司空本淨禪師就說:「中使莫再禮拜!您到底是要求佛,還是要問道?如果是求佛的話,即心是佛;若是問道的話,無心是道。」

  楊光庭馬上問說:「何謂即心是佛?」

  司空本淨禪師說:「佛性因心而悟入,心以佛性才彰顯;如果能了悟無心的話,連佛性亦無。」

  楊光庭問說:「那麼,無心是道又是什麼意思呢?」

  司空本淨禪師答說:「道本就是無心,無心名道。若能夠了悟無心的話,無心就是道。」

※ ※ ※

  夫希聖希賢,學佛學仙,心必主於誠、敬、靜,然後可得其真矣。心機定靜,窮盡性理,完於人,合於天,天人合一,性命歸元,無罣無礙,不生不滅。

  安禪者,萬象皆空,定靜者,一念俱無,空無所空,無無亦無。凡有為之道,如露亦如電,如夢亦如幻。欲求大道,須入無為,觀心無心,則無內情,觀身無身,則無外境,情境俱忘,是為「真道」,所以:「常清常靜,自可得悟。」

  動靜之間,必思慎獨,以靜制動,而無外境之煩及內情之擾,身心常靜,懷抱誠敬,道德存於心間,陰陽同參,法天象地,可見真如本性,真道永固,清靜無為矣。

清、靜得、思省-第二章 大道無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