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達禪師,六祖慧能大師之法嗣,洪州豐城人,七歲出家,一直持誦《法華經》,受具足戒之後,即前往曹溪禮拜六祖。
法達禪師自認為一直持誦《法華經》,功德不小,故心懷我慢,初禮六祖的時候,頭不至地。
六祖呵叱道:「禮不投地,何如不禮!汝心中必有一物,蘊習何事邪?」
法達禪師回答道:「念《法華經》,已及三千部。」
六祖道:「汝若念至萬部,得其經意,不以為勝,則與吾偕行。汝今負此事業,都不知過。
聽吾偈曰:
禮本折慢幢,頭奚不至地?
有我罪即生,亡功福無比。」
六祖接著又問:「汝名什麼?」
法達禪師道:「法達。」
六祖道:「汝名法達,何曾達法?」
於是六祖又說了一個偈子:
汝今名法達,勤誦未休歇。
空誦但循聲,明心號菩薩。
汝今有緣故,吾今為汝說。
但信佛無言,蓮華從口發。
法達禪師聽完六祖的偈語,頓生慚愧,連忙向六祖懺悔道:「而今而後,當謙恭一切。弟子誦《法華經》,未解經義,心常疑問。和尚智慧廣大,願略說經中義理。」
六祖道:「法達,法即甚達,汝心不達,經本無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經,以何為宗?」
法達禪師回答道:「學人愚鈍,從來但依文誦念,豈知宗趣?」
六祖道:「吾不識文字,汝試取經誦一遍,吾當為汝解說。」
於是法達禪師高聲念誦經文,念到《譬喻品》的時候,六祖道:「止!此經元來以因緣出世為宗。縱說多種譬喻,亦無越於此。何者因緣?經云: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見也。
世人外迷著相,內迷著空。若能於相離相,於空離空,即是內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開,是為開佛知見。佛知見者,只汝自心,更無別體。蓋為一切眾生自蔽光明,貪受塵境,外緣內擾,甘受驅馳,便勞他從三昧起,種種苦口,勸令寢息,莫向外求,與佛無二,故云開佛知見。
汝但勞勞執念,謂為功課者,何異氂牛愛尾也?」
法達禪師問道:「若然者,但得解義,不勞誦經耶?」
六祖道:「經有何過,豈障汝念?只為迷悟在人,損益由已。口誦心行,即是轉經;口誦心不行,即是被經轉。聽吾偈曰:
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
誦經久不明,與義作仇家。
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
有無俱不計,長禦白牛車。」
法達禪師聞偈,言下大悟,所有的疑惑一時冰消,踴躍歡喜,作偈贊曰:「
經誦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未明出世旨,寧歇累生狂。」
六道祖:「汝今後方可名念經僧也。」
正如六祖所教誨的那樣,法達禪師頓悟一乘妙旨之後,還象先前一樣,繼續誦經不止。
「善讀書者,非在一知半解,走馬看花,敷衍了事:重在神悟,知其精華,始能默而契之,聞一知十,舉一反三,旁通萬類,迄言乎行證,活用書意而不死執書下,受文字障也。」
※ ※ ※
世人均知經典者乃聖神仙佛之心法精髓,真諦的結晶,延傳而下,讓世人能藉以悟理而得道也。
經典雖是千百樣,但都有其主旨之所在,故經者有對心靈之啓發性,有對本性之悟理性,有對內心之激揚性,更有對人靈之昇華性,總歸言之,就是導引世人之真靈能齊昇於妙境,使之與神佛同歸也。
故經文中得須細加研悟,始可得其妙,每於誦唸時,可不必求其速,以能悟得內裏為旨要,以往之經典甚少註釋者,讓習者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學道一輩子而無以通理。現今應運普降之經典均有註釋,有利學者之悟理,故在虔誦之前宜先悟知註釋,再予誦念,可得心印也。
皇母慈音第三輯-悟理經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