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去見一位老業主,過去我替他設計了多家旅館,一家比一家繁複華麗。
後來他生了一場大病,到美國住了十年,現又回台北,他說他的觀念完全改變了,過去他經營的旅館,設計是用「加法」,現在是要求用「減法」,一家比一家精簡,不只成本低,回收快,且整理方便,生意更好。
「減法」的設計,我們學建築的早就知道「LESS IS MORE」的道理。
嗯!我想不只設計,現在也可用減法來過生活,以減法來過後半生吧?!
其實在世上擁有的越多,煩惱也越多。
有一棟房子,有一個煩惱,擁有兩棟,煩惱加倍。財產越多,留給家族子孫的煩惱就越大。
最近金融風暴,也可見證那些擁有越多的人就越不快樂。
前一陣子,我為一位建築商做家庭室內設計,兩個兒子的房子都是百餘坪,等老東家房子來委託設計時,我想那不知要多豪華,不想拿來一看,大吃一驚-總面積:二十一坪。
「這......」我才在懷疑,他打斷我的話,說:「我打拼了一輩子,蓋了不少房子,也擁有不少房子,想通了,小房子既溫馨又好整理,只剩我兩老,這就夠了,孩子們還想不通,由他們去吧!」
世上的一切,我們只能享有,不可能擁有,何必一定要佔有?
因此,五十五歲之後的我,非必要的東西不再添購,去旅遊也不再買東西回來了,也不想與風景合照,只拍些使我感動的景緻、上帝創造的美、或設計上的新知。
我覺得最要把握的是當下,在此時、此景、此物,親臨的那一刻,我是否真正認真的享受、體會、感恩,那一刻才是需要的。
六十歲那年,我把家中多餘的用品、裝飾品、收集的紀念品清了出來,拿去社團義賣,做社區服務經費。家中清楚多了。
現在,該是以減法過人生的時候了。
常常提醒自己,放下對世界的慾求,放下心中的掛念,卸下對人的恩怨,過減法的生活,輕鬆的面對人生。
人,一無所有時,倒很容易滿足;一旦擁有,則有一欠九,反而不足。
心不要貪,一個人能得多少,不是自己可決定的。
※ ※ ※
眾生於日常生活上的華美與質感,並不見得要與奢華及虛華做比擬,在娑婆世界受到五濁習染,皆因為三毒之難捨、難分。於是,當有比較、計較產生時,人生之中因為開始有了比較,人性便不再純真,更失去自在之心。
當事人一昧思索生活型態,追求流行時尚,講究「食、衣、住、行」之美感與質感,似乎忘卻許多事皆非長久之計,但喜好追索無法永恆之迷惑,使心在迷霧中失去自己,生活在世間,有多少個當下?是世人真正把握過的,莫不是為了虛無的未來浪費光陰,無不是為了奢華,而忽略了當下可以自在的生活。雖然無法和富豪一樣,居住華麗之別墅、高樓,但每一個人卻能有屬於自己舒適的家,這便是當下生活的重心所在。雖然無法如同富豪,每日奓華之餐飲,但家常便飯,沏一壺好茶,或三五好友、親眷共聚,不也是當下最值得驕傲的生活嗎?
生活的愉悅,都充滿在當下的每一刻,正等著有緣者及懂得品味生活的人來過生活,使生活時時刻刻皆在充實燦爛也。
寶德雜誌-第66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