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輕人和新婚的妻子經常吵架,他很懊悔,埋怨自己當初結婚前看走了眼,他感覺日子這麼過實在沒有意思,他決定徵求父親意見後和妻子離婚。
父親聽完他的埋怨及訴苦之後,問他:「你的妻子有優點嗎?」
年輕人抱怨說:「結婚前有,現在沒有了。」
「你在她心目中有優點嗎?」父親又問。
年輕人遲疑的說:「好像也是結婚前有,現在沒有了。」
父親說:「你比我強,我結婚前不知道你母親優點是什麼。」
年輕人抬頭瞭望他的父親,想說什麼又最終咽了下去。
父親走到屋外,拿起了一塊瓦片和一團棉花問他,它們誰更硬一些,
年輕人不知父親想幹什麼,說:「這還用問,當然是瓦片硬了。」
父親把瓦片和棉花舉到同樣的高度鬆開了手,只見瓦片落地後被摔得四分五裂,棉花輕飄飄的落了下來,
父親問他:「為什麼硬的碎了而軟的絲毫未損?」
年輕人想了想說:「軟的很輕,所以絲毫未損。」
父親拍拍他的肩,深切的說:「孩子,你應該像棉花一樣謙卑下來,不傷害別人,也不傷害自己,而不是像瓦片一樣有棱有角,遇冷則冰,遇硬而碎;傷害了他人,也傷害了自己。父親一輩子只明白一個道理,承認一個人的優點會讓自己溫暖,盯住別人的缺點,你一生傷害的是你自己。你應該學習棉花,可以為別人抵禦風寒,可以像陽光一樣溫暖。」
「一句好話可以溫暖她一生,一句自私刻薄的話可以讓她記恨你一輩子,也會葬送掉你的婚姻。你希望父親像你對待妻子一樣對待你的母親嗎?」父親問。
「堅決不。」年輕人低下頭對父親說,默默轉過身走向家的方向。
做人應該像棉花一樣謙卑、柔軟;不會傷害別人,也不傷害自己。而不是像瓦片一樣有棱有角,遇冷則冰,遇硬而碎,傷害了他人,也傷害了自己。
父親說明一個道理,承認一個人的優點會讓自己溫暖,盯住別人的缺點,你一生傷害的是你自己。一句好話可以溫暖她一生,一句自私刻薄的話可以讓她記恨你一輩子……
※ ※ ※
在《玉皇育德真經》提及:「軟語相恭維,包容互體諒」,人與人之間,最容易產生磨擦之處算是:言語。日常生活之間,任何一句不經意的言語,都能令彼此發生口角與產生心結,相對的柔軟的言語,乃可以使群眾樂於接受與喜愛,然而世間事都是互相的,互相要學會包容對方的一切,才能促進彼此互相體諒對方。
普天之下,親戚及朋友之間,因為平常甚少有聚會之機緣,因此不太可能會有言語磨擦之時;但若是經常見面的朋友之間,經常有言語上的磨擦,亦能產生彼此交惡之危機。時下最經常可以見到的言語磨擦的地方,最多的屬於家庭,在家庭裡最容易發生口角的便是夫妻了,容易彼此大小聲也是夫妻比較常見之事,要是面對長輩,眾生比較不敢有大小聲的情形;只有夫妻因為長期相處太過「靠俗」〈台語〉,於是彼此不能低聲下氣的多,夫妻間連言語交談都不能柔軟,那麼取而代之的便是硬邦邦的言詞,長期如此則夫妻關係便會產生質變。因此,唯有能夠互相言談柔和,彼此才能懂得互相恭敬;唯有互相語氣柔和,才能知道彼此順承的道理。
眾生當知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包容,彼此才能懂得包容對方,自然就能夠體諒對方,家庭上亦如是,夫妻之間更該如此。因為夫妻是長期要生活在一起,所以無論是夫方或妻方都要有共識,面對彼此的生活小習慣,在無法與自己融合與共通的情形下,只能選擇包容著對方,因為夫妻畢竟來自於兩個不同的家庭,這不同之家庭造就彼此不同的習慣、興趣與嗜好,不能要求別人的興趣與嗜好非得和自己一樣,因此對於另一半的興趣、嗜好、生活習慣,未能與自己一樣時,必須彼此包容對方,才能好好的相處。
面對另一半在外受到工作壓力,亦或同事間產生矛盾問題,甚至於在外受到委屈,回到家中悶悶不樂、情緒不佳時,或許本身也因工作而有種種壓力,遇此情況,本身必須把持好自己,千萬不可在此時連自己都加上去軋一腳,若此時自己又來軋一腳,則恐怕夫妻間的衝突勢必一發不可收拾,甚至演變到發生家庭革命就不好了。
奉勸眾生要學習柔和的說話,提升與人交談的柔軟度,能這樣夠柔軟的言語,才能搞好人際關係,家庭裡人人談吐都能柔軟,則家庭關係便能溫馨、吉祥。願人人互相包容對方的小毛病,日常間才能好相處,互相體諒彼此的心情,則生活才能快樂、美滿,處理世間事才能如意也。
寶德雜誌124期 述論:軟語相恭維‧包容互體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