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學僧想要學習打坐,可是他每次打坐時,腦海中總是不斷有念頭浮現,想東想西,令他困惑不已。
於是他便去請教禪師:「弟子打坐時一直妄念不止,該如何息止妄念?」
禪師回答說:「隨他去,不去理會他。」
學僧嘆了口氣,說:「雖不理他,但他前來騷擾,無法抵抗,如何是好?」
禪師看著學僧,說:「提起勇氣,還是不理他!」
學僧接著又問:「縱有勇氣,但是妄念圍繞在心中不肯離去,二六時中,心靈煩躁不休,應如何靜息?」
禪師閉起雙眼,淡然地說:「那你只好隨他去了。」
學僧一聽,豁然有省,就在這句話裡得到入處,歡喜禮拜而去。
※ ※ ※
觀今修行者,常入紛擾之意境。一般修行者,最易引用有四:
一、拂拭法:乃以回照之力,照向內心。雖然其法無誤,卻像抽刀斷水水更流,無法斬斷原始念流。究其因,乃在以慧而用,未能以定而用,有本末倒置之虞。
二、任由法:此法與前法相較稍佳,乃採取任由自性起念、止念,以不加以強制用功為主;但一朵白雲橫谷口,萬隻倦鳥卻迷巢,此法亦乃用慧、未用定之缺失。
三、觀想法:此法乃以假設一佛相或法相,或專注於某一事物、意念等。唯此法卻會分心離心,乃心有二用,導致易受幻覺或錯覺之誤導。
四、參話頭法或守玄法:話頭法乃為禪宗所崇,禪坐之修行者喜以此法而行;守玄法乃道家練氣士以守關入玄之法。雖然俱為正法,但其過程卻非一般修行者容易達成的境界。
另外尚有許多法更是等而下之,不再贅述,僅以融匯各家所傳而擷其菁華,演繹一套簡易修法,以供諸生研悟。修法須知:
身體乃血肉之軀,純物質,故有其觸感(即為身覺)。當修行者暝坐(不限盤坐或正坐,亦不可全閉眼)之時,身覺立起作用(亦即遐想紛飛,念無所定):此乃後天身覺之作用,唯有靠本身耐性之導引(有似疏洪之作用,以導引為工,亦即將此思念之意識,順其思維而引循,使意識不因強制而岔亂。有如鯀治水用堵,而使水反成暴亂改道,終成水禍,其理相同),直至意念受疏導,由紊亂而規律,由規律而成節奏,引入意識,而可弭消念起之動力,亦即無始流念從潛意識無從發生,也就不干擾身覺。
再有一段時日後,流念不生,萬籟俱寂,反而產生空虛:此即為離心與分心之作用,此心因在身覺意識之牽引,乃導致紛崩之現象,故無須驚怕,不是走火或岔氣。此時或有高山流水,鳥語花香之實物依託,或沈檀香味,或神佛法相之無實物依託等;前者為錯覺,後者為幻覺。到此境界即是關鍵,不要理它。因為此一現象乃為身覺依累世業識以及靈界引力,所顯現串連迭迷之顯影;亦即人識(即為我識)受到無形空界之波動所產生之現象,有如風吹水面形成波紋之現象一般,故莫使自身又再落入念海。當然其間現象尚有全身浮沉,或者身體擺動,甚至暖流、冷流等一切現象,具不要理它。(不論是真實身覺,或者幻覺,或者錯覺,在修行時,一概不理,任其現象生滅。僅記不要使意念投入這個境域裡,因為一旦投入,若是受業識牽累則前功盡去。)
過了這一關,一旦在修法時,通體舒泰即是大成境界。(所謂大成之意乃指已入修法之堂奧。)
此一現象會有反復,可依循前法行之,則洞徹明慧再生,一日修來一日功矣!修行者最好一次二刻鐘:因為人之耐性在二刻鐘是可以忍受之最佳限度,避免不耐而念紊心浮。以上所述乃為一個梗概之介紹說明。諸生修行則大同小異,可酌勘其理而調整自己,但原則性之問題則不可忽視。
直指不墮輪迴-修習法門之論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