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徒弟抬一面鏡子,邊抬邊說:「這鏡子可真是賤貨,幾十元買了這麼一大面!」
師父笑著說:「你可別小看了這鏡子啊!它可以當你的老師呢。」
「哦?」徒弟也逗趣說,「不知這鏡子老師將何以教我?」
師父:「不管什麼東西,只要放到鏡子前面,它都映得出嗎?」
「當然!」徒弟說。
「那麼東西移開後,鏡子裏還留有餘影嗎?」師父問。
「那怎麼會呢?」徒弟說。
「這就是智慧啊!」師父說:「這叫“物來則應,過去不留。”徒弟,你在生活中能做到“事來則應,事過即忘”嗎?」
「不能!」徒弟說。「想不到這鏡子還有點門道,還有嗎?」
「多得是呢!」師父說:「比如孔孟先師或帝王將相來照鏡,你說鏡子會因為高興而加倍細心嗎?」
「不會。」徒弟答。
「如果乞丐、棄兒來照鏡,鏡子會因厭惡而應付了事嗎?」師父問。
「不會。」
「這就叫“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又叫“與聖人居而不喜,與凡夫居而不憂”,你做得到嗎?」師父問。
「做不到!還有嗎?」徒弟興衝衝地問。
「當甲物體正在照鏡子時,鏡子會一邊照甲又一邊惦念乙嗎?」
「不會。」
「這叫“把握當下,置心一處”。你做得到嗎?」
「做不到!還有呢?」徒弟窮追。
「鏡子映現紅色物體時,其本身會不會也變成紅色?映現綠色時會不會本身也變成綠色?」
「不會。」
「鏡子本身雖不變色,卻仍能紅來現紅,綠來現綠,是不是?」
「是,這叫什麼?」徒弟問。
「這叫“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你做得到嗎?」
「做不到,還有嗎?」徒弟還不解渴。
「鏡子映人映物、映狗、映水、映火、而本身玻璃的本質卻始終不變,這叫做“體不動,而用常顯。用常顯而體不變”你明白嗎?」
「明白了!」徒弟感歎地說:「想不到一面小小的鏡子,竟蘊含了這麼多道理!真是物物皆可為師啊!」
※ ※ ※
「空中雁過不遺踪,水裏魚游無痕迹;心中若是不掛礙,何妨對境心數起?」
慧能六祖本於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之理念,指出心念仍然要活活潑潑,只是不著相而已。
鏡子能照萬物,卻不為一物所黏著,同時對於外境之一切,全無分別之心,自性像鏡子一樣,善來時,照(應)明其善,惡來時,照(應)出其惡。而鏡體始終不受汙染。參禪者要打破執著外修之工夫,而強調心地用工夫。外修之工夫是借外來而使心念不動,這屬人為的,因此只能有短暫之效果。心地之工夫,乃是由明心見性之智慧,使得心地不受一切妄念之污染。這方是自然的永恆的真工夫。
慧能六祖在於禪的功夫,更著重煩惱即菩提。所以不必怕妄念,有妄念時正好照出其為妄念。也不必躲煩惱,有煩惱,正好可覺出其為煩惱。如此心地上之工夫方有落手處。此間問題是在如何去用工夫,這工夫之最緊要處,就在於先要能「覺」,能「覺」之後,妄念自然不染,即使有煩惱也會轉成菩提,否則沒有智慧(覺)而要斷妄念,結果任何現象都變成妄念,草木皆兵,不妄也狂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