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5日 星期一

天下第一家

  明朝鄭濂家裡七代同住在一起,二百多年不曾分家,合族聚居在一處。太守為他們的門題匾為「天下第一家」,為的是鼓勵這一家,同時也鼓勵鄰里向他們學習。


  明太祖即位,把鄭濂召到京都,問道:「你家憑什麼稱作‘天下第一家’?」


  鄭濂回答說:「臣全族合灶共食,至今已有十一代了。太守認為可以鼓勵,樹立好風俗,所以題以這個匾名。」


  皇上說:「你家吃飯的有多少人?」


  鄭濂回答:「一千多人。」


  皇上說:「千人同居,真是天下第一家。」於是就讓他退下。


  馬皇后正巧在屏風後,聽了之後對皇上說:「陛下當初一個人發動起義,就取得了天下,現在鄭氏一家千餘人,假使發動起義,不是更容易了嗎?」


  皇上聽了一驚,命太監再召鄭濂入宮,問道:「你管理家事也有什麼規矩嗎?」


  鄭濂回答:「也沒什麼,只是不聽婦言而已。」


  皇上聽了大笑。正逢河南進貢香梨,就送他兩個梨子。鄭濂拜謝後,接受了梨子回到家。


  這時太祖皇帝叫校尉暗地裡跟他去,看他有什麼舉動。哪裡曉得,鄭濂一到了家裡,就召集了全家一千多人,一齊出來謝恩。


  謝恩後,鄭濂就搬出兩個大水缸,放了兩大缸的清水,把大水梨一邊一個敲碎,使整個果汁滲到水缸裡去,然後,每人都分一碗梨水,全家人都得到皇帝的賞賜。太祖皇帝得知這件事,非常高興。


  由此可知,鄭濂是一個非常有智慧之人,懂得領導家庭、懂得大公無私、也懂得怎樣去持家才能做到公平。公平,人心就平,心平了之後就和,和諧安樂,其樂融融。


※ ※ ※


  華夏民族自古以來便是以大家庭而居,時至今日由農業時期轉變為工商業時期;然而這樣的一個轉變,不但沒有使世人更趨合群,反而使世人情義道德更趨於低落,此實非世人所樂見之事也。 


  然而無論社會如何的變遷,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仍是不容有變的。現今臺疆政界正積極推動的「三代同堂」,對於久已習慣小家庭的社會,又究竟有多少作用?現代的年輕人也好,中年人也好,總是有著不正確的觀念,那便是大家庭的生活約束頗多,無法忍受這樣的生活;故而許許多多的人,一有機會便走向小家庭的生活。 


  有些老人家為了要看看兒女,常要千催萬促,為人兒女的才遲遲返家去探望父母親。有些人為了不想回家,便找了一大堆理由推辭,例如公司加班……等等,以這樣的理由去搪塞父母,實大為不孝不敬也!眾生忘卻父母生我、育我之辛苦,受盡了多少苦楚,才將兒女拉拔長大;而為人兒女的竟反而嫌父母太約束,個個去過自己的生活,不管父母的感受。 


  世人須知父母恩重如山,思報都來不及,豈可藉故遠離。況且家有二老如有二寶,當兒女的出外工作,亦還有父母在家中可代為看管門戶,以及處理突逢的急事;倘若為人兒女的,有了自己的下一代,家中的父母也可代為照料,讓夫妻倆可以安心的去工作,這樣的生活不是很好嗎? 


  所幸臺疆的許多宮廟積極的弘法宣講、印送善書,為提昇世人的倫理觀念不遺餘力,尚稱頗收效應;然而最重要的還是眾生的自我鞭策及昇華自我之清明本性。


世風集錄-家庭篇:第九章  三代同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