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5日 星期二

不亦快哉

季旭昇/文

  明末清初的金聖歎,本名張采,字若菜,蘇州府長州縣人,小時候過繼給親戚,所以改姓金。明代滅亡後改名人瑞,字聖歎。


  他從小才華橫溢,有「吳縣第一神童」的美譽,喜歡看「稗官野史」,不喜歡「四書五經」,認為這些經典枯燥乏味,甚至說出「自古至今,止我一人是大材」這樣狂妄之語。長大後更是狂傲不羈,常常戴著一副貝殼眼鏡。


  但是也因為恃才傲物,常在考試時譏諷考官,所以官運不順遂。最後更因「哭廟案」而被治罪,據說他人頭落地時,耳朵裡還滾出紙團,寫著:「好快刀!」


  金聖歎總是率性而為,表現在文學作品上,也是處處讓人驚奇,只能用「絕妙」來形容,有「姑蘇奇才」、「鬼才」等稱號。他的〈不亦快哉〉共有三十三則,多為生活中到處可遇的事物,原本是他在《西廂記》的眉批,因為極富趣味,所以總是被後人特別挑出來說明。


  對金聖歎來說,這些生活上的點點滴滴,都充滿了享受與樂趣,非常符合他直爽又毫不隱諱的人生態度。如:「夏日於朱紅盤中,自拔快刀,切綠沉西瓜,不亦快哉。」在炎熱的酷暑裡,當其他人還在焦躁、煩悶時,金聖歎已經在享受吃西瓜的痛快了。


  人生最棒的享受,往往是生活中一些不被注意的細節。性格豪爽,樂天知命的金聖歎,非常瞭解這個道理,所以在炎炎夏日中,自己「片刻的清涼與輕鬆」這種小小的欲望能夠被滿足時,當然能夠意氣風發地大聲說:「不亦快哉!」


  至於〈不亦快哉〉的其他數則也是如此:「子弟背誦書爛熟,如瓶中瀉水,不亦快哉!」、「看人風箏斷,不亦快哉!」、「存得三四癩瘡於私處,時呼熱湯,闗門澡之,不亦快哉!」、「篋中無意忽撿得故人手跡,不亦快哉!」、「讀虯髯客傳,不亦快哉!」所有生活中的小細節,旁人也許感到乏味無聊,甚至是一些幸災樂禍的事情,在心胸開朗、豁達的金聖歎眼中,只要能讓他達到一點點的愉悅與滿足時,就值得暢快歡笑、大肆宣揚一番。


  這樣看來,金聖歎己經把所謂的「幸福」、「痛快」的定義發揮到極致。他提醒我們,原來每個人都想追尋的幸福與快樂,其實在生活中俯仰即是,只要稍加留意、再加上豁達開朗、樂天知足的心境,自然能滿足現狀,即使這樣的「滿足」是片刻短暫,何嘗不是人生中最痛快的事。


  金聖歎不愧是「才子」,以文字說明自己心境的滿足與痛快之餘,不僅充分表現豪放不拘的性格,還兼具文學的內涵與美感,還道盡了自古以來許多人都還不能真正體悟的人生真諦。


  我們總是不斷追尋快樂,為了尋找幸福而感到煩惱;或者誤解幸福的意義,錯把世俗刻皮印象中的功名利祿、錦衣玉食、財富權勢等,當作人生追求的目標。原來滿足於現狀,知足常樂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只是欲望無窮的人類,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忽略了身邊處處可見的幸福感。


  孟子曾說:「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作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認為親人都能生活美滿、平安無事;自己在待人處世上俯仰無愧;可以把自己的學問傳授給天底下所有優秀的人才,這些看似平淡的日常瑣事,卻是君子感到最快樂的三件事。


  我們並非得像金聖歎一樣,在火火夏日「自拔快刀」、「切綠沉西瓜」,才是人生樂事;而是要懂得如何享受平凡的生活,在平淡無奇的日子,找到一點點的感動。


  尤其在緊張繁忙的現代社會,冷漠的人情、疏離的人際關係,讓「幸福」成為一種奢求,我們不妨學習金聖歎的精神,樂天知足、忙裡偷閒,放下緊繃的情緒,結束一整天的忙碌,好好睡上一覺;或在寒冷的夜裡,喝上一碗熱湯、窩在舒服的被窩裡。


  愉悅與滿足是來自心裡,不需要大費周章的刻意外求,當我們能真正體會金聖歎這句話的精神時,自然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是驚喜,幸福無所不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