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可以依成熟的先後順序而分為四類:一、極重業,二、慣行業,三、近死業,四、已作業。
除非一個人造了極重的善業或惡業,要不然「慣行業」一般會在臨終的時候優先成熟,而帶來下一世的結生。
所謂慣行業是指經常造作的善或惡的行為。例如經常到寺院裡服務、供養僧團、樂善好施,或者聽聞佛法、持戒、禪修等等。如果一個人經常行善,就會養成好的習慣,因此在日常生活或行為舉止中,很自然的就會充滿善念和善行。
反之,一個人經常心生歹念,稔惡藏奸,形成壞習慣,於是逞凶肆虐就變成他的思惟和行為模式。
這些習慣性造作的行為,在輪迴中形成的潛在力量就叫做慣行業。
《法句經》第一品中記載:
曇彌居士是舍衛城的佛陀信徒。他很有德行,一家人都樂善好施,經常供養、服務僧團,也持戒、禪修。
他不僅自己樂善好施、持戒、禪修,還經常和家人、朋友一起佈施、持戒、禪修,造了很多強大的善業。
一天,曇彌居士罹患重病,臥床不起,且自知壽命即將終了。那時他想聽聞佛法,於是吩咐親友到寺院邀請數位比丘來向他說法。正當比丘們正在唱誦《大念處經》時,他看見六天界來了六輛裝飾華麗的巨大馬車,要引領他投生到天界享樂,但曇彌居士不想讓他們干擾自己聞法,於是對天人說:
「你們等一下!你們等一下!」
因為曇彌居士即將命終,所以這些天界的影像是他臨終時出現的「趣相」,但其他人都看不見這些景象,所以比丘們以為他要求停止唱誦,於是便停了下來,不久即離去。
待曇彌居士神智較清楚時,發現比丘們都走了,眾兒女卻在哭泣,因此問道:
「那些尊者在哪裡呢?」
「他們聽到您說等一下!等一下!於是就停止唱誦並離開了。」
「但我並沒有對尊者們說什麼呀!」
「那您是在和誰說話?」
「從六天界來了六輛裝飾華麗的巨大馬車,天人們要引領我投生到天界享樂,所以我在跟他們說話。」
「哪裡有天界馬車呀?我們都看不見。」
「那有沒有看到我結的花環呢?」
「有的!」
「哪個天界最快樂?」
「兜率天界是最快樂的!」
「那你們拿著花環,發願說:『願它掛在從兜率天界來的馬車上!』然後投擲上去。」
於是兒女們發願後把花環往空中一拋,那串花環落在從兜率天界來的天車上並掛在空中。
當時在場的大眾都只見到花環,但看不見那輛車。
曇彌居士說:「你們看見那串花環了嗎?」
「是的,我們看見了!」
「它掛在從兜率天界來的天車上,我要去兜率天界了。如果你們想投生到我跟前,也要像我一樣常常佈施、持戒、禪修,多做福德。」說完便登上那輛天車,滿懷幸福的投生到兜率天界去。
這篇經文批露出,曇彌居士因為經常做佈施、持戒等種種善行,而這些善的「慣行業」在臨終時成熟並帶來果報,因此讓他投生到天界。故世之人若要今生與來世都喜悅,就應當多造作善業,自然未來能往生善趣。
經典的智慧-第廿三章 法句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