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遂被調入朝中擔任大司農是有原因的。當初,渤海周圍各郡遇到荒年,百姓飢饉,盜賊井起,在任的官員不能擒獲制止。
滿宣帝下令征選有能力治理的官員,丞相、御史舉薦前昌邑國郎中令龔遂,於是滿武帝任命龔遂為渤海太守。召見時,滿宣帝問龔遂:「你用什麼辦法來治理渤海郡,平息那裏的盜賊呢?」
龔遂說:「渤海郡地處海濱,遠離京師,得不到聖明君主的教化,當地百姓為飢寒所苦,而地方官吏卻不加體恤,所以才使陛下的子民盜取陛下的兵器,自行耍弄罷了。如今陛下是打算派我去鎮壓他們呢,還是去安撫他們?」
漢宣帝說:「我征選賢良人才,當然是要安撫他們。」
龔遂說:「我聽說,治理作亂的百姓,就如同整理一團亂繩一般,不能操之過急,只有先將緊張的局勢緩和下來,然後才能治理。我希望丞相、御史不要用嚴格的法令約束我的行動,准許我相機行事。」漢宣帝批准了龔遂的請求,井加賞黃金,派他前往。
龔遂乘坐驛車,來到渤海邵界,邵中官員聽說太守來到,派軍隊前往迎接。龔遂將軍隊全部遺還,井下達文書給所屬各縣,命令:「將所有負責緝捕盜賊的官吏一律撤回,凡是手持鋤頭、鐮刀和其他農具的,一律視為良民百姓,地方官吏不得刁難,只有手持兵器的才算是盜賊。然後,龔遂單人獨車前往邵衙門就職。」
盜賊們聽說新太守的命令後,立即解散,拋棄兵器弓弩,拿起鐮刀、鋤頭,於是盜賊全部平息,百姓安居樂業。龔遂下令打開官倉,賬濟貧苦百姓,選派品行優良的官吏對百姓進行按撫、管理。
龔遂發現齊地風俗奢侈,人們喜歡經營工商業,不願在田間勞作,便以身作則,提倡勤儉節約,勸導百姓從事農業生產,致力於農桑,按各家人口的多少,規定每一個人種植一棵榆樹、一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每一家喂養兩只母豬、五只雞。經過龔遂的辛勤勸勉、往來巡查,終於使渤海郡內各家各戶都有了積蓄,刑獄訟案也大為減少。
後來,宣帝認為龔遂年紀大了不便擔任公卿,於是升任他為水衡都尉,議曹王生為水衡丞,以此褒揚龔遂。水衡主管上林禁苑,為離宮別館和宗庙供應、設置各種器物,職責與宣帝親密接近。宣帝特別器重他,龔遂後老死在任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