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一年,加拿大喬克河附近的一座核電廠發生洩漏事故。等有關人員趕到時,核反爐已開始融毀,如果不立即拆除反應核,上萬人將有生命危險。
當時機器人還無法完成這麼複雜的任務,必須有人鑽進核反應爐內部,手工拆除反應核。
這個人必須膽大心細,拆除過程中不能有半點差錯。核電站負責人最後選中了一個年輕人。他二十七歲,美國海軍少尉,受過核子物理與反應技術的專門訓練,曾參與通用電氣公司一個原子能實驗室的設計施工,目前在美國原子能委員會華盛頓總部工作。
事不宜遲,負責人派專機把少尉接到了出事地點。工程師們搭建了一個臨時核反應爐模型,與出事故的那個一模一樣。下了飛機,年輕的少尉立刻在技師們的協助下開始研究模型,一遍遍操練拆除反應核的每個步驟。
拆除分四個階段進行,每階段必須在一分三十秒內完成,連猶豫的時間都沒有,所有步驟必須精確無誤。記錯一個閥門,轉錯一個螺絲,後果將不堪設想。
演練結束,少尉二話沒說,穿上防護衣,毫不猶豫地走進了核洩漏最嚴重的地方,獨自面對一個正在融毀的反應核。整個過程中他所受到的核輻射,等於常人一年最大幅射容許量的總和。
很多專家認為在這麼強的幅射下,年輕人生還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唯一的希望是他能支持到第六分鐘,完成拆除任務。
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我們知道那個年輕人不但堅持到了第六分鐘,成功地拆除反應核,而且至今健在。他就是諾貝爾和平奬得者、美國第三十九屆總統——吉米,卡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