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7日 星期日

處處覓不得

   真州長蘆真歇清了禪師,丹霞子淳禪師之法嗣,俗姓雍,左綿人。



  清了禪師生而有善根。在繈褓中時,入寺見佛像,便喜動眉睫,眾人皆認為他不同凡響。


  清了禪師十八歲參加試經,因誦《法華》,得度出家。初往成都大慈寶範座下學習經論,對大乘教義頗能會通。後出蜀至沔漢一帶,行腳參學。不久,即投丹霞子淳禪師座下。


  一日,丹霞和尚問:「如何是空劫已(以)前自己?」


  清了禪師正要開口答話,丹霞和尚當即便止住他,說道:「你鬧在,且去。」


  清了禪師不明其意。


  後來有一天,清了禪師攀登缽盂峰,登上峰頂,四顧一望,遂豁然契悟。於是他當即返回寺院,歡喜踴躍,侍立在丹霞和尚身邊。


  丹霞和尚便打了他一掌,說道:「將謂你知有。」


  清了禪師於是便欣然禮拜。


  第二天,丹霞和尚上堂,說道:「日照孤峰翠,月臨溪水寒。祖師玄妙訣,莫向寸心安。」說完便準備下座。


  這時清了禪師便徑直走到跟前,說道:「今日升座,更瞞某不得也。」


  丹霞和尚道:「你試舉我今日升座看。」


  清了禪師於是低頭,默然良久。


  丹霞和尚道:「將謂你瞥地(「瞥地」,義為刹那,宗門中專指頓悟見性)。」


  清了禪師一聽,便走出法堂。


  清了禪師後辭丹霞,一路行腳,至長蘆,禮謁祖照禪師。因為一語相契,便留在祖照禪師身邊,充當侍者。一年之後,祖照禪師便讓他分座傳法,不久,祖照禪師便稱病退居,命清了禪師繼承法席。一時學者輻湊。


  清了禪師的上堂法語,若仔細領會,個中趣味確實良多。現舉數則--


  一.上堂:「我于先師一掌下,伎倆俱盡,覓個開口處不可得。如今還有恁麼快活不徹底漢麼?若無,銜鐵負鞍,各自著便。」


  二.上堂:「上孤峰頂,過獨木橋,驀直恁麼行,猶是時人腳高腳低處。若見得徹,不出戶,身遍十方;未入門,常在屋裡。其或未然,趁涼般(搬)取一轉柴。」


  三.上堂:「處處覓不得,只有一處不覓自得。且道是那一處?」良久曰:「賊身已露。」


  四.上堂:「口邊白醭(bu,白醭,米酒等物,因腐敗而產生的白黴。這裡的意思是拋開語言文字和名相概念)去,始得入門。通身紅爛去(意思是破除俱生我執),方知有門裡事。更須知有不出門底。」乃曰:「喚甚麼作門?」


  五.上堂:「乍雨乍晴,乍寒乍熱,山僧底個,山僧自知。諸人底個,諸人自說。且道雪峰口除吃飯外,要作甚麼?」


  上引第一則法語中,清了禪師談到了自己當年在丹霞和尚座下悟道時的體驗。其中,「伎倆俱盡,覓個開口處不可得」一句,值得我們好好體會。


※ ※ ※


  所謂明心見性,應該說是先見性然後明心,因為性乃自己帶來。所謂性本善,而心則容易受思議而生心,性則不尋不得。性雖失而易尋回,雖一時蒙塵,但不為所染。只要不住不留,便容易得到。


  心之所以外馳,皆因不淨。修心之法,首要不捨不受,不思不議,自然乾凈。老衲之成道,是依循師訓,就是以「不捨不受,不思不議」而傳心印。其實到了佛乘最高境界,一切皆空,不留影跡,不避見聞。本來有眼有耳,何能避見聞?


  佛說:「見者自見,聞者自聞,事不及因,念不合宏,(宏者尋根之謂),自然無跡,當可明心」。只此而已,不必外求。


雨華四集-明心見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