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31日 星期四

救民之窮當如救焚拯溺

 

  明仁宗洪熙元年(公元一四二五年),有一位使者從南京回來,仁宗問他:「你到過的地方有什麼好建議的呢?」


  使者回答:「淮州、徐州、山東的人民多缺乏糧食,而地方官府正趕著要課征夏季的捐,所以老百姓負擔很大。」


  仁宗立即召楊士奇,請他起草寫減免一半糧的詔文。楊士奇請皇上准許他通知部。


  仁宗:「通知部可以慢一點。拯救人民要緊!解救蒼生的困厄當如救火拯溺,不可稍有遲疑。因為相關的部門會顧慮到國家的財政,必定不敢放手去做,所以賢卿暫且不要通知他們。」


  完,仁宗便命中官取紙筆,令楊士奇快速書寫詔文,呈覽完畢,馬上蓋上玉璽,派遣使者出發賑災。


  然後,再告訴楊士奇:「你現在可以去告訴部,朕已全部免除他們的糧了!」


  左右的文武百官都:「那地方很廣闊,其中未必完全沒有收入,也許應該分別一下,才不會濫恩!」


  仁宗:「體恤老百姓寧可寬厚一些,朕為一國之主,難道要跟人民斤斤計較嗎?」


  明仁宗這種做法,真可以做為萬世的榜樣。(《德育古監》第七十九頁)


※ ※ ※


  論語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位,而眾星拱之」。一個為政者之理想,必是以其德行使國民心悅誠服,猶如:北極星常守在固定的位置上,卻有許多星辰在它的四周拱衛環繞,以其為中心。


  一個人必須從修身做起,乃至齊家、治國、平天下;而居上位者必須以德服人,除了本身之修身外,對其他人必以仁愛對待,所謂仁民愛物,因為能以身作則,故言而有力,雖然僅是佇立不動,亦不發一言,卻有許多人受到他的德性之影響,乃致依循環繞,甚而追隨,此皆全賴之以德也。個人如此,團體或者道場亦是如此。


  領導地位者,若能德行彰顯,並且仁慈待人,對於事物能充份了解,盡心盡力去解析,甚至於解決,態度上秉持中正不偏之理,必可使眾人有所依循效法,此乃因以身作則;是以,雖然不常見其言,但觀其行,則萬眾一心,俱皆為德之召感。


  我人於進德修業上,亦是如此,彰顯本德為修行之目標,因一切自然,非刻意造作,則導民中正,嚴己寬人,律人則不立法而自律,蓋因居上位者以身作則、以德服人也。


  昔時,包公位居開封府尹,雖不刻意去招賢納才,卻有不少賢才因其德行而一一出現,並在左右而擁護拱衛;反之,若人無德,雖居高位,其左右常是阿諛奉承的小人之輩,此即因無德基也。


  修道子於進德修業上,鑒及於此,明乎真理,外行諸善,修至德,恆心毅力,持之以誠,德行則自然流露彰顯,宜悟而實踐之。


修身養性-第二十章 為政以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