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死亡之後,會依照下列順序,受四種業力所左右而轉生:
一、重業:此是最強的業力,沒有任何其它的業可以阻止它,所以,必定會產生下一世的投生。善的重業是指禪修功德,造此善業者未來會轉生天上或人間;惡的重業是指五逆罪: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分裂僧團,造此惡業者未來必定下地獄。
二、慣行業:習慣性上時常造的善業或惡業。習慣的養成並非一天兩天或者偶爾為之,而是經常地做,長期形成的。例如,一生禮敬長輩,習慣持戒,時常布施、助人、隨喜、說好話等,皆是屬於善的慣行業。
三、臨死業:臨死之前所憶起或所造之善業與惡業。
四、已作業:如果沒有上述三種的明顯業力時,宿世所造下的業會決定下一世投生到哪裡。
昔時,有一位長者的女兒,心地善良又勤於家務,她每日早起第一件事情,就是淨掃家中庭院和兩側門廊。
有一天,當她在掃地時,恰巧值遇佛陀托缽完,從她的家門前經過。這位女孩見到佛陀,莊嚴高貴、相好光明,比傳聞中的描述還要尊貴,不但生起了極大的歡喜心,而且非常專注地目視著佛陀。那種歡喜心一直縈繞在心頭,久久都無法忘懷。
然而,這位女孩的壽命並不長,沒多久就突生重病身亡。不過,由於她心中時常憶念佛陀功德,因此死後即轉生天界。
一般屬於利根而轉生天界的天人,能夠思惟憶知三件事情:
一、我前世是何種有情之身?
二、我現在是生在何處呢?
三、我過去世是造了什麼善業,而使我生到這天界呢?
這位女孩即是屬於利根者,因此,她生天後思惟憶知了三件事情:
一、自己的前世是人類;
二、自己已經生在天上;
三、自己過去世是因為見了佛陀而心生歡喜,時常意念佛陀功德的善業,所以得到了這個生天的果報。
當她明白上述因緣後,就從天界下降至人間,供養佛陀;佛陀受供養後即為她說法,天女因而證得初果。
女孩生天是臨死善業轉生天界的典型例子,不過,臨死善業常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如果能夠養成造各種善業的習慣,或是進行禪修,未來世就容易往上晉升,而毋須擔憂是否會墮落沉淪。
在這個世間,很多老人、病人都是在貪戀、牽掛、執著,或是在痛苦、恐懼、後悔中死亡。一個人在臨終時如果生起不善心,就容易引發惡業成熟,來世往生惡趣;如果生起善心,就容易引發善業成熟,來世往生善趣。
因此,適當的臨終關懷甚為重要。適當的臨終關懷有下列重點:
一、提醒臨終者憶起曾做過的善行。請他的家屬、親戚或朋友,宣讀他曾經做過的善行,當臨終者憶起曾經做過的善業並感到高興時,將有可能在下一世,投生至天界或人間。
二、勸導放下對眷屬、財產等身外之物的執著。可以勸導他放下對身外之物的執著,但不要勸勉放棄生命。
例如:「人生充滿痛苦,你不要執著這個肉身。」因為這種話是在鼓勵他放棄生命,若是臨終者因為你的話而放棄生命,你將犯下殺生之惡業。
三、以他的名義做善事,然後讓他隨喜。以臨終者的名義去布施、供養,然後在他面前讚歎這些善行,讓他生起淨信心,同時提醒他應該對所做的功德感到高興,這就是隨喜的善業。
四、教導他禪修業處。
例如:專注呼吸、散播慈愛、佛隨念等,讓他平靜、歡喜地離世。
五、為他誦經、說法等。
適當的臨終關懷,不僅可以幫助臨終者驅除對死亡的恐懼,而且可以改變他們下一生的命運,這是身為子女者都應該學習的善法。
生天並不難-第十五章 念佛生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