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尊者舍利弗與尊者摩訶拘絺羅,同住在摩揭陀國首都王舍城東北邊的耆闍崛山中。
一天傍晚,尊者摩訶拘絺羅在禪修告一段落後,去見尊者舍利弗。兩人見面問訊寒暄後,尊者摩訶拘絺羅問舍利弗道:「是眼睛綁著所看到的東西呢?還是眼睛被所看到的東西綁著了呢?又,其他類似的耳朵與聲音、鼻子與氣味、舌頭與味道、身體與觸碰、意念與所念,到底是哪個綁著哪個呢?」
舍利弗回答:「我說既不是眼睛綁著所看到的東西,也不是眼睛被所看到的東西綁著了;耳朵與聲音、鼻子與氣味、舌頭與味道、身體與觸碰、意念與所念也一樣,都不是哪個綁著了哪個,而是由這兩者所引生的貪欲,將他們給綁著了。這就像將兩頭牛,一頭黑色,一頭白色,並排綁在一起拉車,如果有人問,是黑牛綁著白牛呢?還是白牛綁著黑牛呢?這樣問恰當嗎?」
摩訶拘絺羅說:「喔!這樣問不恰當!因為不是黑牛綁著白牛,也不是白牛綁著黑牛,而是兩頭牛之間的牛軛與繩索,將他們給綁住了。」
舍利弗說:「正是這樣!不是眼睛綁著所看到的東西,也不是眼睛被所看到的東西綁著了;耳朵與聲音、鼻子與氣味、舌頭與味道、身體與觸碰、意念與所念之間,都不是哪個綁著了哪個,而是這些因緣所生起的貪欲,將他們給綁著了。如果是眼睛會綁著所看到的東西,或是眼睛會被所看到的東西綁著;耳朵與聲音、鼻子與氣味、舌頭與味道、身體與觸碰、意念與所念會是哪個去綁著哪個,那麼,我們就無從修行起,而世尊就也不能教導大家修行以離苦了。」
舍利弗接著說:「世尊看見合意的,或不合意的,都不會起貪欲,但一般人就不一樣了,看見合意的或不合意的,就生起想要或不想要的貪欲。所以,世尊說:應當斷除貪欲!當貪欲斷除了,那麼,心就得解脫了。眼睛看是這樣,耳朵聽、鼻子聞、舌頭嚐、身體觸、意念識等感官作用也都一樣:應當斷除貪欲!當貪欲斷除了,心就得解脫了。」
見到美色,惟恐心受到誘惑,連忙把眼睛挖出來,這是愚蠢的行為,因為心才是受誘惑的主角,邪惡之心知能斬斷,做為配角的眼晴就不會有邪念了。
※ ※ ※
「我看到一顆令人垂涎欲滴的蘋果。」此乃一般人眼根接觸色塵時的直接反應,然而此種反應卻不是真實的。
世人執著有一個「我」在看東西,但當你將眼睛閉起時,眼前縱有山珍海味、珍珠瑪瑙,卻完全感受不到。故世人常因不明真理,在觀看東西時就會被感覺所騙,並隨著外境而起分別心。若是愉悅、喜歡就生起貪念執著,希望多看一點、看久一點,最好能永遠如此,一旦眼前所看之人、事、物改變了,則生諸多煩惱、憂苦。若所見是不愉悅、不喜歡的就生起瞋念,希望少看一點、看快一點,最好能馬上消失,一旦眼前所看之人、事、物尚存在,則又生諸多煩惱、憂苦。
要超脫此種情形,須有正確的修行方法,亦即時時刻刻保持不落入自我主觀的陷阱。故世人當看到色境(人、事、物)時,不能加上「我」,因為「看到」就是單純的「看到」,此乃眼根與塵境接觸而產生的眼識,並非「我在看」或「我看到」,否則世人可以說「眼睛代表我」,若聽到聲音亦可說「耳朵代表我」,聞到香味則可說「鼻子代表我」……,那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我」呢?
所以修行者在日常生活當中,可以正見來觀察事實,如此就不會落入偏見而造罪造業。例如看到一棟豪宅,一般人都會生羨慕甚至嫉妒之心,因為自己無能力購置,故反心生咒詛之念,希望屋主事業失敗賤賣家產,或遭祝融焚毀致一無所有,造成「意業」累積深重,實乃得不償失。
真修之人看到一棟豪宅時其意念則有不同,亦即「看到」只歸「看到」,不會落入愛、厭之分別心。這時修行者會觀察此豪宅本乃一荒蕪之地,經過工人將建築材料運輸、堆砌、建構、裝飾,最後成為一棟巍峨美麗的建築。然而經過歲月侵蝕,建築物終將傾毀,恢復到之前荒蕪的情景,所以能斷除隨著境界而生起的貪、瞋、癡等分別心,以及不當的惡念頭,讓身、口、意保持清靜。
其實人的眼睛雖然構造精細,相對亦是甚拙劣的,因為人眼只能見到物質界的一小部分東西。如人眼無法看穿物體,無法看見紅內線之波長和比這波長更長的一切,也不能看到紫外線波長和比這波長更短的一切。亦即世人所看到並認為是完全的、真確的世界,實際上是不完全的、非真確的,因為世人所見只是整個宇宙的極小一部分。
雖然現今科技發達,世人可以靠著顯微鏡看到微生物,亦可靠著太空船或高倍望遠鏡看到比古人大不知多少倍的宇宙,然而這亦只是整個宇宙微乎其微的一部分。
修行所謂的「守護六根」並非勿視、勿聽,也不是拒絕外境,或堵住六根、封閉六根,否則眼盲與耳聾者不就清淨無染了嗎?正確的「守護六根」是在接觸外境,面對外在的刺激時,不可隨心所欲的隨習性所轉而落入喜惡之心。
例如見到美色時,一般人會生起貪染之心,此時修行者就需以正念來防護五根。因為美色不過是髮、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腎;心、肝、肋膜、脾、肺;腸、腸膜、胃中物、屎、腦;膽汁、痰、膿、血、汗、脂肪;淚、油、唾、涕、關節液、尿等所組合而成,實無留戀之美感。而且貪著美色會引起強烈的佔有心,而成為憂、悲、惱、苦的根源。故修行者如能深切了解並時時內觀之,要達解脫之境就容易多了。
摘錄自在家修行法要-第十一節「眼」的修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