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

孟母三遷

  中國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孟子出生於山東鄒城。孟子三歲時喪父,由母親撫養長大。

  孟家附近有一塊墓地,送葬的隊伍經常從家門口經過。孟子就模仿送葬隊伍哭啼的樣子。孟母對兒子這樣的玩耍很生氣,認為不利於他讀書,便把家遷到了城裏。

  到了城裏,他家處於鬧市中,殺豬聲、叫賣聲終日不斷,孟子就和鄰居家的孩子玩起了做買賣的遊戲。

  孟母覺得這個地方也很難集中心思讀書,便再次搬遷到學宮對面居住。夏曆每月初一這一天,官員進入文廟,行禮跪拜,揖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記住。孟母想:「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裏定居下來了。

  一天,孟子因不用功讀書而逃學回家。孟母立刻拿起剪刀,把織布機上正在編織的布剪斷了,並且對孟子說:「求學的道理,就和我織布的道理一樣,要一絲一絲的織上去,才能織成一塊有用的布。你讀書也是一樣,要努力用功,經過長時間的積累,才能有成就。像你這樣不用功,怎麼能夠成就大業呢?」

  孟子聽了非常慚愧,從此發奮向學,終於成了一位飽學高德的聖賢。

  孟母因為很注重小孩的幼年教育,所以才會注意到自己的孩子因為不良環境的影響,在行為上有了偏差。為了讓幼年的孟子能將心思放在學業上,曾經搬了三次家,留下「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個有益的幼兒教育故事。

※ ※ ※

  現今之社會,人情淡薄,眾所皆知,連至親之親情亦無不如此,實在令人寒心!為人子女者除了難以人倫之禮奉教雙親外,就是為人父母者亦有疏於親情教化之情況,難怪乎如今之社會問題層出不窮,青少年之遺害比比皆是,實在令人扼腕也!這都是不能做到「義教親情」的嚴重後果。

  然今工商社會,人人為了爭名爭利,不眠不休,總是忽略了親情的管教,只以為可供子女豐衣足食就可以了,其實他們的內心中是空虛無奈,缺少了種種人倫義理的灌輸,所以青少年把持不住了就為非作歹,等到受害了才痛哭流涕,這又何用?毀了子女的前程,更毀了自己的希望,此等現象,如今之社會難以盡書,這也是大家共認的事實。

  奉勸世人,錢可少賺些,義情應多加以照應,不然那就如同俗云:「偷雞不著蝕把米」呢!希望能思悟這言,多付出一些心力在自身之親情身上,免爾後遺憾終生,更可因而鞏固社會的和諧,勉之。

皇母慈音-義教親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