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示:天生我人,必有所用,代天宣化,替天行道,可從日常生活之中,說好話、做好事的義行做起。
陳生:學生恭向恩師頂禮五叩首!
關聖:賢生免禮!
陳生:唐朝詩人杜甫,《前出塞詩》有這麼二句話:「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說明了用兵之道,要想打敗強敵,必先制服敵軍所依靠的主力,馬一停蹄,騎馬的人就只好束手待擒了;要想平定賊寇,必先擄獲賊王,眾兵卒在群龍無首的狀況之下,也只有逃之夭夭,作鳥獸散了。
關聖:非但用兵如此,待人接物也是這樣。
陳生:孔子也是一位能夠掌握人性特點的聖人,因此,他所提倡的道理,都能深獲民心。他曾說:「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禮者,敬而已矣。」一句話就說明了「禮」和「敬」本是一回事,並且是人際交往唯一的正道。
關聖:所謂:「禮」,就是禮儀法度,也就是君臣、父子、兄弟的上下之別,作一個明確的區分。
所謂:「敬」,即是尊敬,如果一個人能夠以敬人之心對待周遭的人,這個人就該稱得上是一個謹守禮儀法度的人了。
陳生:重信義是掌握民心之道。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曾經逃亡他國達十九年之久。十九年後,由於秦軍的幫助,才得以順利回國繼承王位,他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晉文公。
晉文公繼位之時,並未獲得老百姓的尊重,因為百姓對這位異國回來的君主感到十分陌生。一個長年流落在外的君王,怎麼可能待我們如同胞手足,又怎麼可能對這個曾經不容於他的國家,而竭心盡力施行仁政;他只不過想藉著權力,總攬一國大權,又怎會顧及我們百姓之死活呢?由於百姓心懷忐忑不安,晉國強將呂省、郤芮趁機反叛,糾集眾軍直搗王宮,一把火燒燬富麗堂皇的宮殿,晉文公只好又出城求助於秦軍。秦穆公看見晉文公如此狼狽,便派遣三千精兵,護送他回晉國都城;呂省、郤芮懼於秦軍的威猛,只得不戰而降。至此,晉文公才算順利的登基了。
由於經過這次慘痛的教訓之後,晉文公明瞭了治國之道,要想一攬大權在身,需先掌握住民心,而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堅守信諾,大行義政了。於是晉文公就在任人舉官方面,本著大公的原則,不計恩怨,唯才是用。他不特別禮遇逃亡十九年與他同甘苦、共患難的臣子,也不敵視曾經暗殺他的人;他虛心接納大臣趙衰的建議,擴充軍隊,將人員適時的給予編配。他並且明立規定,曾經跟隨他逃亡的人,軍職最高止於副將,而幫助他處理政務而獲得民心的人,才有資格掌權最高統帥。因此,眾官、百軍都樂於為他竭力效忠,鞠躬盡瘁。
關聖:晉文公的言出必行,也因此讓晉國百姓人人都養成守信用、講義氣的良好風範。晉國百姓不只在待人處事是如此,在生意場上也不再錙銖計較、索求高利了。掌握民心並不是僅憑一次守信用就可以做到的,必須時時刻刻以信義之道自勉,才可以獲得百姓衷心的擁戴。希望諸子在待人處事與進德修業之中,也能時時刻刻以信義之道自勉。
一個和樂平易的統治者,必定能夠通達人情世故,了解民心的需求,並且能讓自己的言行成為百姓言行的模範。所以教忠、教孝,撕破了喉嚨,也難以收到實效,必須為政者以身作則,率先行孝盡忠,影響民心,感化民眾,使大家不約而同的群起仿效。
是故,身為一國之君除了要具備豐富的學識以外,還應該要能依理行事,以親切和藹的態度體恤人民,對人民如同對待自己親生的子女一樣,能做到這個地步,才算真正是百姓心目中的好君王。可。停筆。吾退!
陳生: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
微言大義集-第十章 禮敬處世‧以德服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