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5日 星期四

才子出家

  明朝時期的杭州。一直是全國的絲織業中心,也是全國最發達,最富饒的商業城市之一。更難得的是,這座商賈雲集的江南名城,同時也是人文薈萃,讀書,習儒之風,更是冠絕明清兩代。

  江南自古多才子,狀元明年到我家。

  在杭州城裡,有一位姓沈的世家,主人名叫沈鑒德,沈家老爺不但財有萬金,而且書有萬卷,他號明齋主人,可見其頗為精通儒業,唯一的遺憾是,陰差陽錯,沈老爺時運不濟,未能進士及第。於是,他將全部的心血與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自己的獨生兒子身上--後來的祩宏。

  小祩宏雖然身體單薄,卻聰慧異常,十七歲時,他以優異的成績被錄為杭州府學的諸生。由於祩宏天資穎悟,再加上勤奮好學,禮,射,書,數各門功課都名冠諸生,無論月試,歲考,他每次都能奪魁。

  明清兩朝,狀元郎大都出自江南。而杭州官學,更是出乎其類,拔乎其萃,名列江南第一。因此,杭州之冠,十有八九就是浙江鄉試第一,而浙江第一,往往能在會試中大魁天下,一舉奪得狀元。

  沈老爺那個高興,真覺著自家的宅氣裡紫氣升騰,連祖墳上也冒清煙!然而,出乎所有人的預料,每逢科舉開考,祩宏不是腦袋疼,就是肚子痛--當然都是假裝的--他是在故意推脫逃避!直到這時,沈老爺才注意到,每次與兒子談論學問,他的落腳點最終都要回歸在佛理之上!

  有一天,沈老爺來到祩宏的書房,無意中赫然發現,他的案頭前高懸著“生死事大”四個大字。

  天哪,祩宏之所以淡薄功名,原來是因為醉心佛學!沈老爺差點背氣過去,他百思不得其解,兒子何時迷上了這出塵離世的學問?

  原來,祩宏的書房挨著鄰居家的佛堂,每當他在夜闌人靜的深夜用功讀書之時,總能隱隱約約聽到若有若無的念佛之聲,那是一個老太婆蒼老的聲音,其用功之專注,其用心之虔誠,比他這個要博取功名的莘莘學子還要精勤,一日,一月,一年……數年如一日,她每天念佛數千聲,從未間斷,從不懈怠。

  祩宏十分好奇,詢問其故,老婆婆說:「先夫常年念佛,臨終之時無災無病,與人揮手告別,瀟灑而去,故而,老太婆我知道念佛功德不可思議。」

  修習儒業,能博得功名,光宗耀祖,而學佛,卻能悟透人生,了脫生死!

  一次,祩宏從帽店裡買回了兩頂帽子,一頂是朝官的烏紗帽,一頂是出家人常帶的黃色帽子,他先戴上烏紗帽對鏡子自顧,看到自己消瘦羸弱的身體,似乎無法承載官帽的富貴,他自己不禁連連搖頭,不像不像,一點都不像!

  他隨後再將僧帽扣在頭上,鏡子裡那張清癯的臉孔,立即顯出幾分仙風道骨,他不由得喜上眉梢:「像像,這回真像!」於是,祩宏悄悄找來內典(佛學典籍)認真研習。

  一日,他在閱讀禪宗著作《慧燈錄》時,失手打碎了茶杯,“哐”的一聲,豁然有省,自此,他更專注於佛學。

  沈老爺惟恐兒子有一天會離家出走,便與夫人私下商量,也不管祩宏是否同意,強行為他娶了張姓女子為妻,沈老爺的如意算盤是,一是用女人溫柔的情感拴住他的心,二則可以生下幾個孫男孫女,免得絕了沈家的後。

  誰知,沈老爺的計謀不但沒有得逞,反而成了祩宏出家的催化劑。

  祩宏二十七歲那年,他的獨生兒子夭折了,緊接著妻子張氏一病不起,接踵而來的亡妻,喪子之痛,使得祩宏更加深切地體會到了命運無常,人生無常。他本來是一個十分聰穎,十分敏感,也十分怯懦的人,一直在功名與出世之間痛苦地徘徊,猶豫,彷徨。而現在,心灰意冷的他真正看透了人生,出塵之志俞發彌堅。

  父母故計重演,又自作主張,給他續娶了一位姓湯的妻子,但是,這次祩宏鐵了心,一直未與湯氏圓房--他倆有夫妻之名,卻無夫妻之實。或許是機緣巧合,湯氏在娘家一直吃齋念佛,一直心想出家而不得,現在,他們二人倒是都如願以償,打坐念佛成了夫妻之間的閨房功課--真是造化弄人,沈老爺每個挽留他的措施,卻都更將他推進了佛門。

  一年之後,沈老爺含恨歸西,祩宏孝服未脫,老母也病逝了。那年除夕,杭州城裡家家張燈結綵,戶戶花炮連天,而庭院深深的沈家,卻是一片黑燈瞎火,侵沉在無邊的冷清,幽寂,無邊的淒涼哀傷之中。

  湯氏為了緩和一下令人窒息的氛圍,起身去給祩宏泡了一杯熱茶,不想,茶杯從手中滑落了……

  又是一聲破碎!

  祩宏望著一地碎片,心中幽幽一歎,真是因緣有聚即有散,於是,他飄然離家,投西山無門性天禪師剃度為僧,法號祩宏,字佛慧,別號蓮池。

  湯氏處理完後事,亦削髮為尼,法號祩錦,她本來就功底深厚,再加上修行精進,終於成為蘇杭一帶出家女眾--比丘尼的領袖人物。

※ ※ ※

  人之生於世,一切皆虛幻也,就是再豐衣足食,就是再一切順心如意,一切都是虛假之雲煙,如果其中所得來的遇有罪業之存在,還得肩負起造罪造業之苦,故如屬聰智者,惟思能巨集志與巨集道才是最為妥當,而且更是最為根本之途也。

  人之生於世,所圖的當是能將真道傳佈於世,使之人人能在真善之道上堅行,這才是屬於真諦之人生,否則茫茫然,懵懵懂懂的過了一生,不只是業罪滿身,更是累子累孫,使得子孫亦永沉於苦海之中。最聰智之人,就是能看開世事一切皆虛幻,一切均是真真假假,能宏己志於真真假假之中脫穎而出,能堅心致力於道,使之人人真受其惠,功德無量也。惟有愚昧者隨世俗波之逐流,跟隨罪業而枉費一生,到頭悔恨則晚矣,更是醉夢永難醒也。

  但盼世人能多智醒自己,宏願宏道,使得世界能升平,則與之共用真正幸福美滿之人生。

思歸覺路-第二十五章 巨集志與巨集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