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5日 星期一

作威以防怨

  子產說:「人們認為好的,我就去推行;他們厭惡的,我就改掉它。這是我的老師,為何要毀掉它呢?我聽說盡量為善可滅損怨恨,卻沒聽說要弄威權可以防止怨怒。」

  子產這段話是對鄭國大夫然明說的,因為當時鄭國人習慣在工作之餘到鄉校聚會,同時議論執政者施政的好壞得失,於是大夫然明對子產說:「將鄉校廢除掉如何?」


  子產反問說:「為什麼要這樣做呢?」並說了這段話。他還對然明說:「擺出威勢不見得能很快制止議論,要堵住百姓的嘴巴就好像要防堵河川的流水一般,到時後反而會造成河川潰決,當洪水沖破的決口大,傷害的人必然很多,身為執政者的他根本無法挽救;不如就河川有個小決口,再用導引的方式讓水流通暢。」所以他以很正面的態度來看待群眾的批評,並將這些意見作為治國的良機,以匡正他的過失。


  從子產說出:「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可見他的恢宏氣度,能容忍他人的批評意見,並進而以批評做為施政參考。


  而他不毀鄉校的另一個原因則在不忍見以強硬手段防堵民意後造成「傷人必多」的局面,從此可見他的仁心。是以孔子評論道:「從子產不毀鄉校這件事看來,有人要說他是不仁的人,我是不信的。」


  至於然明聽了子產的解釋後,肯定子產是個有遠見,能成就大事的人,鄭國有了他就有了依靠,且將不只是少數幾位大臣得到好處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