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0日 星期三

毘陀羅小經

南海古佛 降

詩曰:人生苦短志難酬,對鏡問君多少愁。

           歲歲花開同萬古,不如養靜守白頭。
 

聖示:吾今日降著:「經典的智慧」
 

   第廿六章   毘陀羅小經
 

  證得須陀洹果(初果)的條件需斷除三結,即斷除身見結、斷除戒禁取見結、斷除疑結。
 

  那麼!身見結到底有幾種呢?

  在《中部》四十四經的毘陀羅小經中記載: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栗鼠飼養處的竹林中。


  那時,毘舍佉優婆夷去見法樂比丘尼。抵達後,向法樂比丘尼問訊,接著退坐一旁。
 

  在一旁坐好後,毘舍佉問法樂比丘尼:

  「聖尼!被稱為『有身,有身』,聖尼!世尊說的『有身』是指什麼呢?」


  「毘舍佉學友!世尊說的『有身』是指五取蘊,即: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

  毘舍佉優婆夷歡喜、隨喜法樂比丘尼所說後,更進一步問法樂比丘尼問題:

  ……
  「又,聖尼!怎樣有有身見呢?」

  「毘舍佉學友!不多聞的愚癡凡夫因為不肯親近善知識,故而不知聖法,不能善加運用聖法,


   認為色是我,或我擁有色,或色在我中,或我在色中;


   認為受是我,或我擁有受,或受在我中,或我在受中;


   認為想是我,或我擁有想,或想在我中,或我在想中;


   認為行是我,或我擁有行,或行在我中,或我在行中;


   認為識是我,或我擁有識,或識在我中,或我在識中,


   毘舍佉學友!這樣有有身見。」


  「又,聖尼!怎樣沒有有身見呢?」


  「毘舍佉學友!多聞聖弟子若親近善知識,則知聖法,善御聖法,就


   不會認為色是我,或我擁有色,或色在我中,或我在色中;


   不會認為受是我,或我擁有受,或受在我中,或我在受中;


   不會認為想是我,或我擁有想,或想在我中,或我在想中;


   不會認為行是我,或我擁有行,或行在我中,或我在行中;


   不會認為識是我,或我擁有識,或識在我中,或我在識中,


   毘舍佉學友!這樣沒有有身見。」

  ……
  法樂比丘尼是「分別義趣,廣說分部」第一的比丘尼,也是一位阿羅漢。而毘舍佉在七歲時因聽佛說法而當下證得初果,可謂女居士的模範,她享有「布施第一」的美名,譬如她曾經為佛陀及僧團斥資興建一座寬廣又雅緻的修行講堂,後人稱此講堂為鹿子母講堂。

  由本經記載可知,法樂比丘尼所說的身見共有二十種。就以「色」而言,世俗的觀念(世俗諦)稱為身體,在究竟諦上稱做色蘊。色蘊是由地、水、火、風四大組成的,如果認為色蘊(身體)是我的話,就會產生執著;只要產生了執著,一旦色蘊(身體)起變化,就會感到痛苦。所以為了去掉執著、解脫痛苦,就要時時觀身體為無常、苦、無我。不管身體起了什麼變化,是樂還是苦,都要如實觀無常、苦、無我。


  受蘊也是一樣,只是變化得更快。所以佛陀說:「只有苦存在,沒有受苦者。」世人可能很納悶,如果說「沒有一個我在輪迴,那是誰在體驗果報呢?」因為果報包含樂與苦,而體驗樂與苦的是受的作用,所以是「受蘊」在體驗果報。錯誤的認為受是我,或我擁有受,或受在我中,或我在受中都是有身見。故,一個人如果能夠突破有身見,則離初果就不遠矣!


經典的智慧-第廿六章   毘陀羅小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