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7日 星期三

養生之道

  廣成子是古代仙人,住在崆峒山石室中。黃帝聽說就去見他,說:「請問至道的精要。」

  廣成子說:「你治理天下,雲沒有集聚就飛散了,草木沒有黃就凋落了,怎麼值得跟你談論至道呢!」


  黃帝退回,閒居了三個月,又去見他。廣成子正頭向北而臥,黃帝跪著向前行進,連著下拜兩次,請問修身的道術。


  廣成子迅疾翻身而起,說:「你問得很好啊!至道的精粹,深遠暗昧;至道的極致,幽深寂靜。不要外視,不要收聽,保持精神寧靜,形體將自然正常。一定要寧靜,一定要清明,不勞累你的形體,不擾動你的精神,就可以長生。慎守內心的靜定,關閉感官,智巧運用多了就會敗壞。我保持先天真性,處於陰陽之和,所以活了一千二百歲而形體沒有衰老。得到我說的至道的人,上者可以為皇;修入我說的道的人,下者也可以為王。我要離開你,與天地共存。人們都不免於死,而我獨自永存下去。」


 ※ ※ ※


  養生之道 延年益壽之觀念,人人俱同此心,不論是達官貴胄、方外修真或三教九流,於此莫不關注,故而養生之道不限於醫家,諸子百家均有所涉及。


  人體生命由『形、神、氣』三要素組成。形者,生之舍也,即人體生命的『房舍』;神者,生之制也,即人的自組織、自康復能力,是生命的主宰;氣者,生之充也,即是溝通形與神之間關係的使者,世之人若能『將養其神』、『和弱其氣』、『平夷其形』,自然調和陰陽,得保康泰。


  道家崇尚自然高遠,鄙棄狹隘之功利主義,強調凡事要『順天之時,隨地之性,因人之心』,莫違反『天時、地性、人心』,而憑主觀願望和想像行事。故道家生之道者有三:


  一、清靜無為


  清靜者心神寧靜也;無為者不輕舉妄動也,具體而言,即是<<道德經>>所言『少私寡欲』之理。因為一個人若精神樂觀,則氣舒神旺;若精神抑鬱,則氣結神頹;若喜怒不節,則氣耗神消。故清心寡欲、清靜無為,可使人心氣平和、血脈流暢、精神安定,雖有大驚猝恐而不能為害也。


  二、貴柔以返璞歸真


  新生的生命是柔弱的,但卻富有生命力;事物強大了,就會引起衰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若經常處在平和不強出頭之狀態,即可避免過早衰老。而無欲、無為,回復到人生最初之單純狀態,即所謂『返璞歸真』也。


  三、形神兼養


  去物欲、致虛靜可以養神;吐故納新、熊經鳥申(乃形容狀如熊之攀枝可以自懸,鳥之飛空而伸其腳),可以養形。養神之法,或參禪入定,或弦歌自娛,或山林探幽,以氣度從容,心思安定,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則神自調也。故形神兼養能調和氣血,達到健康長壽之效。


  吾再述『養生訣要』如下:


  一、名過傷肺,因名人每多言,言多則損肺氣,故肺病者宜逃名。


    色過傷腎,因色鬼每虧精,精虧則損腎氣,故腎病者宜戒色。


    財過傷肝,因財主每使氣,氣盛則損肝氣,故肝病者宜散財。


    食過傷脾,因食客每多納,納多則損脾氣,故脾病者宜節食。


    睡過傷心,因睡蟲每多眠,眠多則損心氣,故心病者宜減睡。


  二、以默養氣,以瞑養血,以睡養精,以靜養神。


  三、動能生陽亦能散陽,靜能傷陽亦能斂陽,故無病時以勞動養陽,有病時以安靜養陽。


  四、病有百藥不痊者,當靜室問心,知因達果,可以無惑。治法宜在懺悔中求之,體力不足,輔以心力,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經云:『致心一處,無事不辦。』治病亦如是也。
 

虛原雜誌183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