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7日 星期一

獨坐大雄峯

 

  百丈懷海禪師所住的百丈山又叫大雄峯,有一次一位和尚問禪師:「如何是奇特事?」


  懷海答:「獨坐大雄峯。」


  僧禮拜。師便打。


 ※ ※


  夫,靜為入聖之門,進德立業之基,人生修養,不可一時或缺者也。靜所以養生、生慧、開悟、明道與通神也。廣成子仙翁曰「抱神以靜,形將自正。」靜者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也。蓋人心本體皆一般,衹要養之以靜,便自開大,為學宜由靜中養出個端倪來。


  人生修養,靜字工夫最為緊要,工夫若足,遇事能不動心,則清明在躬,氣志如神,夢劇不亂,寵辱不驚。故明日之成就皆立於此也。是以靜中別有天地,靜中別有人生,靜中可以變化氣質,心性與形神,亦即超然天地外,不在有無中也。


  抑宗元有詩云「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簑笠翁,獨釣寒江雪。」此靜中之境界,可以見高雅、超脫、孤曠、空靈,亦可見吾與萬物無忤矣。故默坐澄心,體認天理,以立靜為貴,學人不明究裹,徒以棄靜,動則失之,如是何益哉?吾輩日纏縛於塵境,此心憧擾,無一刻暇適,苟非立靜以藥之,則日為軀殼之奴隸而已。


  人世間一切榮辱得失,不亦多累,人心本自靜定,本自泰然,何病之有?惟遇貨財則思爭奪,遇功名則思排擠,遇勢燄則思趨附,遇睚眥則思報復,遇患難則思推避,其未遂則心病於患得,既遂則心病於患失,於是日攻於心,而病入於膏肓。雖外有所養,終不勝內之所擾,此扁鵲所以望而走焉。


  以其心牽於物,而役於物;心牽於名,而役於名;心牽於利,而役於利;心牽於欲,而役於欲;無所不牽,則無所不役;無所不役,則無所不病。是故能以此心自作主宰,心必清靜,清則明,靜則淨,了無一物,了無一塵,人生自可廓然、泰然。則此心不能有所纏,有所纏則有所動,有所動則心未得靜定也。


  惟立靜可以安排此心,可以安排吾之人生,先哲詩不亦云乎「近名終喪己,無欲自通神,識遠乾坤闊,心空意境新,閉門只靜坐,自是出風塵。」是故立靜非玄非禪,須知吾道本於天,一朝忽顯真面目,方信誠明本自然也。


聖言真理 談:主靜入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