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
本道院副院尊 觀音菩薩 登台
陳生:學生恭向菩薩恩師頂禮五叩首!
菩薩:賢生免禮!
陳生:佛陀在無量劫前,曾經是孔雀王。
有一天,孔雀王連同其子民,被國王佈下的大網所捕,送進牢籠,等著被宰食。國王要把牠們養肥,每天餵養豐富的食物。每一隻孔雀都毫無警覺,拼命的吃,大享口腹之福。
孔雀王對牠們說:「你們不該貪婪於口腹之慾,國王養肥了你們,就是要予以宰烹。給這麼多好的東西,就是要吃你們的肉。所以,要少吃、要節食、不可貪婪於享受口腹之福。」
孔雀王苦口婆心的勸導,肯聽從的孔雀寥寥無幾。但孔雀王和幾隻孔雀堅持節食,牠們吃得極少,僅夠維持生命而已。
有一天,孔雀王知道自己和幾隻堅持節食的孔雀,已經瘦到一定的程度了,便從牢籠的間隙擠身出來,得到自由,飛回去自己的老家。
臨行之前,孔雀王還叮嚀其餘的孔雀:「記得!簡單的節食,就可以從牢籠中解脫出來。要不被物慾所迷,不被物慾所牽,要簡單才能解脫。」
菩薩:人被物慾所牽,就等於被羅網所繫,執迷於名利和野心,就無異入自己於牢籠。
陳生:謝謝菩薩慈言!世人追求名利,以貪多務得,勾心鬥角,逞強鬥勝,表示自己有成就、有能耐。事實上,貪執之心是痛苦和墮落的根源。
菩薩:然也。欲望是推動世人向上的源頭,也是主宰世人墮落的源頭。恬淡不是不精進,恬淡是自奉簡約,而心胸寬敞。
只要有欲望和野心,就會催促著你們想要佔有更多的名利。世人一旦陷入野心的溝壑,就爬不出來,成為物慾的囚徒,失去開放自由的心情,即使你們擁有許多名望也一樣快樂不起來。
陳生:但是人們只要想到擁有,無論是名是利,總是多多益善。
菩薩:哈!…。事實上,野心愈大,失去的自由也愈多。慾望多者,快樂減少;野心大者,必陷入牢籠而不得解脫。
陳生:嗯!學生感同身受。
有一隻章魚在大海裡,原本自由自在的游行,尋找食物,既可欣賞海底世界的景緻,又能享受生命的豐富情趣。但牠卻找了個珊瑚礁,伸出八隻強大的手臂,牢牢地攀住珊瑚礁,然後動彈不得,大聲吶喊著自己陷入絕境,…。
菩薩:哈!…。汝認為呢?
陳生:我是覺得繫住章魚的應該是牠自己的手臂,而不是珊瑚礁的枝葉。
菩薩:哈!切記!切記!諸子要學會不自縛呀!
你們的心很容易被種種煩惱和物慾關鎖綑綁,但都是自己把自己關進去的,是自投羅網的結果。
陳生:喔喔!是呀!不過,人活著都會有煩惱,但有很多的煩惱是自己繫上去的,不是本來就有的;而且我們很容易作繭自縛,執著在自己主觀的經驗,而不肯接受新的事物。
菩薩:所以,把自己困在情緒的死胡同裡,每天愁眉不展,自討苦吃。執著於貪婪和自我中心,是魔在牽引,執著在佛法而失去智慧,是法在牽引,佛的真心教誡是不被魔牽、不被法牽的。
陳生:現代人,崇尚自由,卻易生放縱;喜愛自主,卻疏於顧慮別人;熱衷於價值中立,則又陷於徬徨迷失。所以,不受人惑,始得解脫,不與物拘,灑脫自在。
菩薩:唐朝有位僧人問智門光祚禪師說:「蓮花未出水時,如何?」
智門禪師說:「蓮花。」
僧人又問:「出水後,如何?」
智門禪師說:「荷葉。」
蓮花意味著一顆清醒聰慧的心,未出水時,比喻這顆心不被物慾成見所牽,還是一顆功能完好的心,所以說它是蓮花。當它浮出水來,朝向花花世界伸展出去時,它就不再是清醒的心,不再是蓮花了。
因此,人的心是很容易被牽引的,而且在被牽引迷失時,還以為自己很對。就像發脾氣罵人,總覺得錯在別人;處處與人計較者,卻以為別人小氣;被牽引就產生執著,就像魚兒上鉤一樣失去自由。
陳生:海闊從魚躍,天空任鳥飛,非大丈夫不能有此度量。古人說:「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意思是在千仞高的山崗上抖衣,在奔流萬里的河水中洗腳,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志,非大丈夫不能有此氣節。所以,我們應該用平心經營自己,用純淨穿梭天地。
菩薩:然也。要當一個標竿模範不簡單,要多學習,趁年輕時好好的闖一番,不要等到年紀大了,那時候就會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時光一轉眼就過去了,所謂少年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今方少時,理應展翅飛。
陳生:謝謝菩薩慈悲!恭送菩薩聖駕五叩首!
寶德雜誌第187期-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