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常幻想這世上有沒有一個工場,可以不停地製造快樂!有沒有一種企業,可以行銷快樂?
每當這樣喃喃思索時,大嬸婆就會哼一聲,打斷我的遐思:「那是神話,命不好的人,你叫他怎麼去快樂呢?三餐都不繼的人,也買不起快樂的,這一行注定滯銷,工場肯定倒閉!」
有次,到美國參加同學會,我真的在同學身上發現了這樣的「神話」。
聽說她失婚、失業又負債,為了不想得到同情,不願陷在羨慕別人的情境中,多年來她從不願出席同學會。今年,她居然出現了,而且神采奕奕。
同學們耳語著:「一定是她的環境改善了!」
當她主動過來和我握手招呼時,我忍不住問起她的近況,她笑得很燦爛:「你們一定以為我的命運轉好了,其實我去上一個成長課程後,思考模式改變了,尤其在我每天認真地執行每一條備忘錄之後,事情也愈來愈順利了。因為思想轉,心喜悅,環境也就轉變了。」
她的話,讓我從記憶底層湧現出夢想中的「快樂工場」景象。
我趕緊問她:「可否透露一下上課的內容?」
她神秘地一笑:「這可是花學費學來的哦!不過為了日行一善,可以讓妳過目。」
她的小筆記本上,工整地寫出了十項「快樂備忘錄」:
*看見人微笑打招呼,熟識者要擁抱對方。
*關懷、問候對方。
*每天感謝周遭的人、事、物。
*轉化負面情緒為積極思想。
*不看負面的資訊媒體。
*察覺所發生事件的正面意義。
*吃清淡食物。
*每天做一件好事。
*每天告訴自己是最好、最棒的。
*參加一個有益身心的團體。
她很熱心地解釋每一條定義,其中有「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好熟的名字,頓時,我覺得大地雖大,卻複製著同樣的公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