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2日 星期日

取捨之心成巧偽

 

  清涼.文益禪師


  僧問:「如何披露,即得與道相應?」   


  師曰:「汝幾時披露,即與道不相應?」


  問:「六處不知音時,如何?」      


  師曰:「汝家眷屬一群子。」


  師又曰:「作麼生會,莫道恁麼來問,便是不得。汝道六處不知音,眼處不知音,耳處不知音,若也根本是有,爭解無得?


  古人道:離聲色,著聲色,離名字,著名字。所以無想天修得,經八萬大劫,一朝退墮,諸事儼然,蓋為不知根本真實次第。修行三生六十劫,四生一百劫,如是直到三祇果滿,他古人猶道,不如一念緣起無生,超彼三乘權學等見。又道彈指圓成八萬門,那滅却三祇劫,也須體究。」


  問:「十二時中,如何行履,即得與道相應?」


  師曰 :「取、捨之心成巧偽。若如此用,多少省力!」


※ ※ ※


  心令清淨,了無一物,解放一切雜念、執著、沾黏,將染著於心中的五蓋,一一摧毀,讓心完全從障礙中解出來。要如何將心從障礙中解出來呢?就是要讓心從所攀緣的對象中解出來,也就是藉由覺性慧觀的力量,從邪見之無明、恆常、喜樂、執我、貪欲、我慢等各種細微的煩惱中解出來。


  所以修持此階令心解之方法有二:


  一、以初禪令心解於五蓋,第二禪令心解於尋、伺,第三禪令心解於喜,第四禪令心解於樂。


  二、以無常隨觀令心解於常想,以苦隨觀令心解於樂想,以無我隨觀令心解於我想,以厭離隨觀令心解於喜愛,以離欲隨觀令心解於欲想,以滅隨觀令心解於集(苦因),以捨隨觀令心解於執取。


  一個人若是只有觀察煩惱,卻不知煩惱的起因,是不能解煩惱的。因此,在觀察的過程中,要了解煩惱是從何而來?它的助緣是什麼?如此,從因下手,才有辦法究竟斷除煩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