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7日 星期二

詠菊

 

  一天,蘇軾來到王安石府中,恰巧王安石不在。蘇軾就在書房裡隨便看看,見桌面上有首詩稿:「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遍地金。」

 

  蘇軾立馬提筆寫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與詩人仔細吟。」意思是王安石弄錯了,菊花是不會凋謝的。

 

  之後,蘇軾在黃州任職的時候,親眼見到了菊花落瓣,立刻認識到自己錯改了王安石的「詠菊」詩,想向王安石賠罪,只是苦於找不到機會。

 

  後來,蘇軾忽然想起了王安石在他被貶黃州前提過的一件事,原來王安石囑託他取瞿塘峽的江水。蘇軾當時由於被貶,心中不服氣,忘了這件事,現在想起來一定要辦妥此事。不料由於車馬勞頓,蘇軾竟睡著了。醒來時問船公現在到哪兒了,船公到了下峽,蘇軾沒辦法,只得從下峽中取了水。

 

  等見到了王安石,蘇軾對改錯詩句一事向王安石謝罪。王安石:「你沒看過菊花落瓣,我不怪你。」然後兩人就談到了取水之事,蘇軾已經帶到了,王安石趕緊叫人生火燒水煮茶,而茶色半晌才現。

 

  王安石就問:「此水何處取來?」蘇軾是中峽的,王安石笑著:「又騙我了,這是下峽的水,怎麼是中峽的呢?」

 

  蘇軾聽後大驚,問何從知曉,王安石教育他,讀書人不可輕舉妄動,凡事要尋根究底,並向他解釋:「上峽水性太急,下峽太緩,只有中峽緩急相伴。太醫院宮乃明醫,知老夫患中脘變症,故用中峽水引經。此水煮茶,上峽味濃,下峽味淡,中峽濃淡之間。今見茶色半晌方見,故知是下峽。」

 

  蘇軾心悅誠服,離席謝罪。王安石又安慰他哪有什麼罪,並指出是因為蘇軾太過於聰明了,所以容易疏忽。此後,蘇軾再也不敢自視清高,他虛心求教,細心鑽研,終於成為我國文學史上著名的詩詞大家。

 

  王安石對蘇軾做錯了事,不但沒有斥責他,反而中肯地勸他,並且還指出蘇軾是因為過於聰明、容易疏忽造成的。朋友有過錯,這是很正常的事,就連聖人也有犯錯的時候。所以,對待他人的過錯,應該委婉地勸告,顧及到對方的自尊心,即使他當時不明白不理解,事後回想起來,也會覺得你勸的是對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