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生/文
踩在石板併起的廣場,看到法國皇帝路易十四世騎馬的銅像,心中昇起了金碧輝煌的意識,那充滿雕刻藝術的龐大皇宮,就坐落在大地上,呈現在你的眼前,令所有參觀的人群,感嘆於皇室的富裕。
曾經有一個日本畫家,為了研究凡爾賽宮內的名畫,每天進出凡爾賽宮,足足達三個月之久,才觀賞完畢。
皇宮內的房間,當然上千萬間,每一個房間,都有它的歷史,當然也不是幾天內可以看完的。
皇宮到處可以看見雕刻的人像、動物像,有的人面獸身,有的人身獸面,在屋頂或在石壁上,令你目不暇視,應接不暇。
凡爾賽宮內有花園噴水池,有太陽神阿婆羅的雕像,有廣大無邊的森林,是供皇帝狩獵用的。
皇宮內的器具用品、藝術品、紀念的雕像、床椅桌台,都是珍貴的歷史,象徵著這個國家,有一段輝煌鍍金的時光,這些物品古董,琳瑯滿目,如山一般。
在凡爾賽宮的後花園,極目四望,森林叢叢而蜿蜒,令人心中昇起了無限的感慨!
到了凡爾賽宮,我自覺自己簡陋的衣服此時看來更為寒酸。(我製作喇嘛裝的布,是最便宜的粗布)
我想到:
我並未崇尚苦行,有很多人以為,祇要是修行人,都須要苦行,認為苦行才是最重要的修行方法,所以修道者很多專做苦行的工作,也就是藉苦行使人的肉體獲得解脫。
當年的釋迦牟尼佛,也曾專心於苦行,曾經一天祇吃一顆豆子,或一粒米,或一粒芝麻,經典上說:「日食一粟」。釋迦牟尼佛當時的形像是腹部和背部幾乎貼在一起,肋骨突如骷髏般,雙眼凹陷,如同活屍一般。
然而,釋迦牟尼佛體會到,不斷重覆的苦行,仍然無法得到他所追求的,祇有令他面色枯槁,精神痛苦,一切灰暗,連生命之火也差一點就熄滅了,得不到超越,反而結束生命。
釋迦牟尼佛領悟到:
要使肉體達到痛苦的極限,精神毅力才能完全迸現,這個理論是值得商確的。
最後釋迦牟尼佛,醒悟「中道」之理,也就是:
「弦」的道理:
旋得過緊。
就會斷裂。
如太放鬆。
就無聲音。
不緊不鬆,聲音最是微妙。
我在凡爾賽宮蹀踱時,就想到了這個問題,凡爾賽宮太奢侈豪華了,要知道富裕的生活祇有令慾望更加的不滿足,富裕的生活容易使人鬆懈墮落,這絕對不是真理的正道。
而苦待自己的肉體,無謂的使自己的肉體痛苦,使自己身體的力量完全消失,如此旋得過緊,就會無聲而斷裂。
這兩者都是偏頗的極端啊!
我曾經過著如此的生活:
吃素整年。
穿別人穿過的破衣。(二手衣)
住違章建築。(無衛生設備、無浴室、無廚房等)
安步當車。
我也曾經有過如此的生活:
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穿錦繡之衣。(佩勞力士錶,戴大鑽戒)
住豪華別墅。(單單車庫有六個之多)
開車中帝王的「勞斯萊斯」名車。
然而,我已從兩個極端走了過來,如同釋迦牟尼佛一般,釋迦牟尼佛有過奢侈的皇族生活,卡毗拉城的山珍海味,上百上千的侍女,嬌豔的妻子。而釋迦牟尼佛也有他的六年苦行,六年苦行的折磨,使他的苦行達到了極限。
有人問我:
「蓮生活佛,你現在做什麼修行?」
「非富非貧,非苦非樂。」
「這是什麼修行?」
「這是順其自然而行,完全無一絲一毫勉強的修行。」
盧勝彥文集第91冊《千萬隻膜拜的手》凡爾賽宮蹀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