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 星期二

終南捷徑

 

  唐代進士盧藏用一直沒有受到重用,他就隱居在京城長安附近的終南山,希望藉此得到很高的聲譽。後來果然受到朝廷的重視,當了高官。


  當時有個道士司馬承禎,頗有令名,睿宗將他徵召至京師,但他無心於仕途,請求歸還天台山。


  盧藏用對司馬承禎:「終南山是個好地方,到那裡隱居就可以了,何必千里迢迢回到天台山呢?」


  司馬承禎答:「據我看來,終南山只是當官的捷徑罷了。」


  盧藏用聽出他語氣中譏諷的意思,臉上露出了慚愧的顏色。


  「終南捷徑」比為追求官位或名利之便捷途徑。


※ ※ ※


  往昔封建社會體制下,雖然士農工賈百業各有其人,從事於人際社會之貢獻;但一般人,大多數想從科考中入仕,博得功名以謀取一官半職,俾能光宗耀祖,甚至一生衣食無缺!正如宋詩所云:「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是以故,在封建社會中平民百姓,以「讀書人」身分最尊貴、社會地位最高。


  所以民間平民若是無法讀書,只能從事於農作或工人、商賈,而庸碌一生。在心態中,自然是以求溫飽再求富裕;職是故,只能耗盡一生光陰,終究黃土荒坵深埋白骨而已!


  讀書之士縱然求得功名、身在官場,卻是汲汲功名利祿、鑽營官場人脈。有者,終其一生可以富貴榮華,告老返;但部分之人,卻深陷官場名利,為富貴而捨棄文人士子之氣節。有者尚且囹圄加身,死於黑牢,縱然有小部分勘透官場名利,急流湧退隱跡山林,但是仍然一事無成!


  所謂「樂山樂水,見仁見智!」不論士農工賈,每個人生於此世,迫於現實總必須賺取賴以維生之錢財;雖曰無可厚非,但生命歷程中除溫飽之外,仍然有必要窮極一生所追求之目標;不能在茫茫人海中,忘卻本心、捨本逐末!


  因此,儒家重淡泊;所謂「淡泊」,正是粗衣陋食亦甘之如飴,只要維持民生所必需,即不刻意、甚至不擇手段攫取不法利益。


  所謂「明志」,即是不以此身涉入官場、商場等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之紛爭中,藉此身有限生命之歷程,盡一己力量為此當下人際社會,作正面楷模、正面示範;以此有限生命,不論是著書立,或萬里覽遊傳述於世;或修行大道,藉此假身獲取永恆不滅之精神!


  不論士農工賈,處身當下汲汲營營,或許當世人自認理所當然,但是在若干年後大限將至,驀然回首一生,卻是空洞!


  因而我人之初心,乃至我人之本性,到底何在?到底如何能照見?實為三教有識之士,深入探討以求明澈。


直指本心之見性-第七章 儒家心性觀點—淡泊明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