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30日 星期四

忘恩記怨

  有一次,吉伯和馬沙這兩位朋友一起旅行。經過一處山谷時,馬沙失足滑落,幸而吉伯拼命拉他,才將他救起。於是,馬沙在附近的大石頭上刻下了一行字: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馬沙一命。


  兩人繼續走了幾天,來到一處河邊,吉伯跟馬沙為了一件小事吵起來,吉伯一氣之下打了馬沙一記耳光,於是馬沙跑到沙灘上寫下一行字: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馬沙一記耳光。


  不久,他們旅遊回來了,有人知道這事後好奇地問馬沙為什麼要把吉伯救他的事刻在石上,將吉伯打他的事寫在沙上?


  馬沙回答:「我永遠都感激吉伯救我,至於他打我的事,我會隨著沙灘上字蹟的消失,而忘得一乾二淨。」


  記住別人對我們的恩惠,洗去我們對別人的怨恨,在人生的旅程中才能晴空萬里。


※ ※ ※


  「受人之恩,雖深不報,怨則淺亦報之;聞人之惡,雖隱不疑,善則顯亦疑之。此刻之極,薄之尤也。」


  《太上感應篇》云:「受恩不感,念怨不休。」末法眾生,常有接受他人之恩惠,卻未能思及感恩圖報,以為別人給予自己的種種好處是應該的,認為別人給予自己之恩德是正常的,心裡一直認為別人對自己的種種幫助是必要的。


  但是往往這些以往對自己過度好待遇的人,只要有那麼一次不夠美好,或者只要有那麼一次對我人不夠圓融,我人便開始對這些恩人給予怨念,甚至懷恨在心,而且是永無止盡的怨言。當眾生在訴諸抱怨等事之時,從來未曾思惟別人對待我人不能善巧方便是正常的,無法認知別人對待我不能施予好處,本來就是應該的,畢竟我人未曾盡心對於別人有過任何的好處捨出,也未曾盡力施予恩惠德澤於別人!


  古時候的人,就是受到別人布施一餐飯的恩惠,也必定會回報;縱然是沒有能力回報,也一定是銘記感激在心,念念都不敢忘記。俗話說:「畜牲尚且知道要報恩!」小蛇為了報答隨侯的救命之恩,銜了兩顆寶珠送給隋侯;而黃雀則銜著玉環,報答楊寶的救命之恩;動物尚且如此懂得知恩報恩,人為什麼竟然能忘恩負義,連畜生都比不上呢?


轉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