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時清朝宰相張廷玉尚在朝當官之時,其家人在其故鄉桐城為其建了一所宰相府,但與鄰人卻因三尺地之糾紛而告上官府,其總管為求官司勝利,即修書一封給其老爺張廷玉,希其能告知縣府讓官司打贏,以爭回三尺地。
當張廷玉接獲家中總管之來信後,便拿起毛筆在信末批了一首詩做為答覆,其詩曰:「千里求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誰見當年秦始皇?」
他的總管見了老爺批示後,即命人將牆往後退三尺,其鄰人見他們如此之客氣、謙讓,亦往後退了二尺,便成了今日所見之「六尺巷」。古人之心胸寬大如此,不但免了爭訟,亦成為千古之美譚。
※ ※ ※
眾生會產生紛爭,不外乎是與(親人、朋友、同事)間,大都是認識過的人。每一個人都有其一定的個性與習氣,一旦與自己「利益相左」,便很容易產生爭執,進而發生衝突,甚至於演變成仇恨的收場。詳細觀察,全是〈缺乏讓步之心〉;人與人只要能互相退讓一步,便能有「海闊天空」的境界。
同事之間經常為了要多做些事或少做些事而產生計較,難怪會常衍生問題而產生口角;若是激進些的,則將會演成肢體衝突。這些都是可以避免之事。
工作而手腳不敏捷的人,要有自知之明,在他人談論我身之缺失時,不該太過於反應激烈;假使自己真的有錯誤或缺失,要從自己的缺點去改進才對。縱使周遭的人確實有某些因素,無法卯盡全力來做事時,要是自己可以幫忙做的,就盡量予以協助達成,不應該去計較這些小細節,必須明白「多做多福」。
這些不計較得失、願意多付出的人,亦會在某些時候獲得僱主之加給,並且在未來世中,若是有因緣與現在的同事再度相遇時,便能經常性得到「貴人因緣」,並且真實利益將會是無法預估的奇妙。
若是我人在平時就經常與他人起紛爭,計較工作誰做的多,誰做的少,恐怕將會加速縮減自己在公司的福祿因緣。並且在未來世當中,亦會經常因為小人當道,而障礙自己的前途。如果因緣際會成為一家人,則恐怕會有擔不完的債務。
因此奉勸世人,在本身得理之時,亦要多饒恕別人,若是處處都要和他人分別、計較、比較,是永遠無法讓心地獲得清淨光明的。修行之人,亦復如是,多讓步、不計較,就會多為自己植造〈慧性功果一粒〉;多為他人服務,就會為自己多修品級一層,深植善功德一分,願行者勉勵也。
轉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