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

清廉的吳隱之

  吳隱之,東晉時人,雖然家庭貧窮,但勤學好問,因此學富五車,而且他品德高潔、志向高遠,極受大司馬桓溫的賞識,被任命為晉陵太守。隆安年間(三九七—四○一),簡文帝聽說他清正廉潔,將他提升為廣州刺史。

  在晉陵為官時,吳隱之從不接受任何人的禮物。朝廷給他的俸祿,除了維持全家人的生活之外,還要接濟家境困難的族人。為了節約開支,他處處精打細算,上街買燒柴的時候,親自把柴背回家,他的妻子也必須自己織布縫衣。有一年冬天,天寒地凍,吳隱之夫婦竟連一床厚棉被也沒有。

  被提升為廣州刺史後,吳隱之依然一身清廉。廣州離京都建康(今南京)千里之遙,許多官員自恃天高皇帝遠,無法無天,大肆收斂奇珍異寶。他們不但不省察自己的德操,反而百般為自己開脫罪責,說:「之所以收受賄賂,是因為在赴任的路上誤飲了『貪泉』之水。」「貪泉」是距廣州二十里的石門的一處泉水。

  吳隱之上任途中,卻偏偏要飲「貪泉」水。家人勸他還是小心點好,吳隱之不聽,不僅喝了水,還賦詩勵志。他覺得:「只要心中無貪欲,無論喝多少都不會貪。」

  吳隱之任滿回京時,一點金銀寶物也沒帶上。他的夫人曾買了一斤沉香,吳隱之發現後扔到河裡,那條河因此被稱為「沉香浦」。

  他當官幾十年,家中只有薄地數畝、茅屋數間,有人要送車馬給他,要給他另建府第,他都謝絕了。因此,人們都說他是一個「處可欲之地而能不改其操」的好官。(《晉書.吳隱之傳》)

※ ※ ※

  廉者,明也;察也,有明白分辨不苟取之謂也。平時廉潔自持,克勤克儉,廉以持躬,各循分而自守,接物以公私分明,品德高潔,無愧於心。若欲躁進以致寵榮,捷徑而取利者,必失義,故必守吾身精勤廉潔之操。

  君子廉風清白,安貧樂道,窮而不變其志,清白心地。抑有不義之財物,亦不貪不取,亦不失中道,以義為廉。夫廉風之可嘉,清白其身而不貪其欲,然常碌碌之餘,亦可施舍濟貧,而合乎仁義,此則謂之廉而得義者也。夫廉之道也,唯顧廉而不顧義,則求廉反傷廉,亦失仁義之慈,故常錄省己以周於眾,方謂廉義兩全之美德矣。

  廉者,凡人風骨卓然,不妄營求功名利祿,行端志堅也。夫廉也者,潔己身心為本,心之廉潔,在於清心寡欲,樂善修身,正心為本。君子清廉之道,在於重義輕利,不越其軌,而各恥其恥而正焉。論語顏淵篇,季康子患盜,問於孔子,孔子對曰:「茍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此之謂居上廉身潔己,禮以使下,不為利欲,居下則亦廉身事上,上下皆能廉,禮義至矣。或曰:廉己潔身,恕及於眾生,進退合義,寬德以化眾生,則眾生無以生怨。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此則廉以矜,而親其親也。

  俗語曰:「儉以養廉。」人能潔身自愛,無不良之嗜好,當用則用,不當用則省。古人以儉為美德,令人則以儉相詬病。夫儉美德也,人人皆知之,然幾人能守之歟?不儉則貧,貧則貪,貪得無厭,揮霍無度,無所不為。春秋魯大夫御孫曾曰:「儉,德之共也。」守儉之人,能清心寡欲,不為物欲所矇蔽而失去理性,能守正不阿,能永保廉潔之節操,此非儉以養廉之真義乎?

佛說仁義禮智信-第三節 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