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憲,名子思,孔子的學生。
原憲居住在魯國,家境十分貧寒。他住的是矮小的、用茅草搭成的簡陋的棚屋,門是用蓬草編織成的,門的轉軸是用劣質的桑木做的,窗是用破甕代替的。
室內,原憲把一間居室一隔為二,他和妻子各住一間。外面風實在太大的時候,就用破舊的衣衫塞住破甕擋風;遇到下雨天,更是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但原憲不以為意,正襟危坐,一面彈琴,一面唱歌,一點也沒有愁苦的樣子。
一天,同學子貢做官以後前來看望他。子貢穿著華麗的衣服,乘著高頭大馬所拉的軒車,由於車太大,進不了巷子,子貢只得下車,步行到原憲家中。
子貢看到原憲穿著粗布衣服,腳上是沒有後跟的鞋子,拄著一根藜木手杖,很是寒酸,便說:「老朋友,你的面色很不好,生的是什麼病呀?」
原憲笑了笑,回答說:「我聽說沒有財富稱為貧,學到知識卻不能派上用場稱為病。我現在是貧,而不是病呀!現在有些人迎合世俗,和可以利用的人結為朋友;他們為了使別人看得起自己而去求學,為了提高自己的聲譽而教誨別人。嘴上講的是仁義道德,實際幹的卻是奸惡的事。我之所以安貧樂道,就是因為不願去做那種事啊!」(《莊子 .讓王》)
※ ※ ※
安貧,世人總是厭棄貧窮、追求富貴,但並非人人皆可如願,這其中隱藏著夙世之功過。有人過去世積福不少,但有業愆亦須待了結。是以此種人出生於貧窮人家,便知樂觀進取,終能達富貴。有人空有遠志,不知依循正道,亦將移貧就困,可不慎哉!
所謂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矣!」一個有道德學問的仁人君子,在其飲食上,但求能得溫飽、不妄求佳餚美味。在其居住方面,但求能避風躲雨,不受風侵露凍,也就怡然自得。在佛家而言,人一出生便患有餓病,將食物當做治療餓病的藥石,那麼自然不會貪圖口腹之慾,即不追求物質之享受,亦不妄求華麗堂皇之大廈,能夠接近有道德學問之人向其請教,德業道務則自然依循正理而行。認真的加以學習運用,便是好學了。
安貧樂道則首推顏回之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而在好學上能不牽怒、不貳過,此是真正的安貧樂道;在於居處的環境惡劣下,能得安於環境勤奮認真做事;在言行上處處謹慎,言出必能行,難行必不言,而得言行一致,則威儀也。
在現實生活中,物質與學問不可缺,重於物質則流於平凡;重於學問,在心靈層次必然提昇,超凡入聖,所有造作必有賴以學問之配合,方趨道德涵養將可比擬聖哲也。
修身養性 第十七章 安貧樂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