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7日 星期六

惡知識法

  昔日,佛陀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時,對眾比丘說:「今日我要為你們開示『善知識法』及『惡知識法』,你們要一心諦聽,善自思惟。」比丘們齊聲稱是,專注聆聽佛陀的教導。

  佛陀說道:「何謂『惡知識法』?若有比丘常念:我為豪門望族而來出家學道,其餘比丘皆為卑賤之身而來出家,因而心生我慢、詆毀他人,此即『惡知識法』。或者,若有比丘常念:我極為精進持戒、如法如律,其餘諸比丘皆不精進持戒,而以此貢高我慢、詆毀他人,此即『惡知識法』。又或者,若有比丘常念:我修行有功,三昧成就,其餘諸比丘未得三昧,心意錯亂,不得禪定,並以此貢高我慢、詆毀他人,此即『惡知識法』。」


  「此外,若有比丘常念:我智慧第一,其餘比丘皆無智慧。若以此貢高我慢、詆毀他人,即為『惡知識法』。再者,若有比丘常念:我常得飲食、床褥、臥具、醫藥等供養,其餘比丘皆不能得此供養。若此人因利養之物而生我慢、詆毀他人,此即『惡知識法』。比丘們!所謂惡知識人,即是行此邪業之人。」


  佛陀又說:「什麼是『善知識法』?若有比丘常念:我出身豪門望族,其餘比丘雖不是出自豪門,然彼此佛性並無不同,此即『善知識法』。或者,善知識人不會因自己精進持戒,其餘比丘不持戒行,就認為自己與他人的佛性有所差別,亦不會因此貢高我慢、詆毀他人,此即『善知識法』。又或者,善知識人不會認為自己三昧成就,其餘諸比丘未得三昧,修行無定,就認為自己與他人的佛性有所差別,更不會因此貢高我慢、詆毀他人,此即『善知識法』。」


  「此外,善知識人不因自己智慧成就,其餘比丘無有智慧,而認為自己與他人的佛性有所差別,亦不會因此心生貢高我慢,詆毀他人,即為『善知識法』。再者,善知識人不會因自己常得飲食、床褥、臥具、醫藥等供養,其餘比丘無此供養,而認為自己與他人的佛性有所差別,更不會因此貢高我慢、詆毀他人,此即名為『善知識法』。」


  佛陀告訴諸比丘:「今日,我為你們開示善知識法及惡知識法,你們應當遠離惡知識法,修持善知識法。」比丘們聽聞佛陀的開示後,歡喜奉行。


摘自《增壹阿含經‧卷八》


※ ※ ※


  《太上清靜經》提及:「雖名得道,實無所得」,《太上老君》接著說明本文乃是針對已經證得無上先天大道的人而言,他已經達於天人合一的程度,宇宙與我同一,徹悟真道自己本身就有,乃是與宇宙的真道相同,不一不異,不即不離,本身已有切勿向外盲求,實際上就沒有得與不得的問題了。


  因此,文中說:「雖名得道,實無所得」,反應到慧能大師在《六祖壇經‧懺悔品》說道:「善知識自皈依,是皈依自性,是皈依真佛。自皈依者,除卻本性中的不善心、嫉妒心、諂曲心、無我心、狂妄心、輕人心、慢他心、邪見心、愩高心,以及一切時中不善之行,並且常見己過,不論他人之好惡,是自皈依。常須下心,普行恭敬,自性通達,更無障礙,是自皈依。」慧能大師所說的「自皈依」,乃是在說明從心中去除「不善、嫉妒、諂曲、吾我、狂妄、輕人、慢他、邪見、愩高」,並且必須經常自見己過而不論他非,經常低心下氣,普行恭敬,能如此清楚覆蓋在本性中的假象,使之回歸到先天真如本性之清盈靈明,並且常住真道中,才能有所成。又譬如三寶乃是本身早就存在,拜訪名師,透過名師的一指點,只是為了點破要訣,讓眾生可以開悟,接下來就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了;唯有不斷的依師承教法,逐漸的清除久障世人本性中的塵垢,也就是「貪、嗔、癡、慢、疑」,從身口意中逐漸的將之清除,使之重現清靜真道,獲得永不退轉之境,到了這樣的程度,認真想起來,原來本身就俱足,未假外求。因此,才說「雖名得道,實無所得」,其實是絲毫未曾向外求得也。


  眾生唯有常住真道中,才能有成聖成佛的緣份也;因此,能與諸佛同在,能與上帝同在,能與老母娘同在也。


清靜真詮-第廿九回 雖名得道‧實無所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