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堂玄天上帝 降
詩曰:內斂外揚滿目柔,慈悲喜捨在心頭。
相逢一笑恩仇泯,快意人生對洪流。
聖示:吾今日以「修行的障礙」為題,供世人參悟。
修行的障礙
許多人在修行一段時間後,會產生一些修行的障礙,讓自己提不起心力來修行,或找藉口不想修行,為什麼?這是「業」在阻擋著一個人。
例如,人人都知道適當運動的好處,但絕大多數的人就是不運動,這就是「業」在阻撓。
昔時,舍利弗尊者有兩位弟子,其中一位出家以前是鍛金匠,舍利弗教他修白骨觀,另外一位弟子出家前是洗衣匠,舍利弗教他修數息觀,這兩位弟子雖然精勤禪修卻徒勞無功。這兩位比丘因為過去生的因緣關係,雖然舍利弗尊者給了他們禪修目標,他們還是無法體證。
一段時間過後,他們有機會見到佛陀,佛陀將二人禪修業處對調,鍛金匠教他修數息觀,洗衣匠教他修白骨觀,沒多久他們便證果了。
有些人會誤解,認為舍利弗尊者的兩位弟子能夠證果,都是因為佛陀的緣故,其實這只是看見事情的表面。
因為,當舍利弗尊者給予他們禪修目標時,他們過去生的不善業正在阻撓他體證。但同時,他們新的善業也在累積著,直到他們見到佛陀的時候,佛陀有能力看見他們過去生的因,也看到他們今生的善業,佛陀知道時機已成熟,於是給他們開示,他們就證悟了。
然而,佛陀已經入滅二千餘年,那現今之人要如何減少不善業障礙修行呢?答案就是修「慈心」。
為什麼需要修慈心呢?因為,一般人的心裡或多或少,都有瞋恚、生氣與不必要的念頭在對抗他人。這類性質的念頭,經由慈心的修習能被減少或被移除,而快樂、舒服、柔軟、平靜則會增加。因此,修行者將會成為一位更柔軟、更舒服的人。
「慈心」是一種禪修的所緣,它可以訓練一個人以友愛的心對待世間的眾生,包括天人、人、畜生、鬼道、地獄眾生。
所以,當一個人(不論有無修行)常說:「願一切有情眾生遠離危難,願他們遠離精神上的痛苦,願他們遠離身體上的痛苦,願他們永遠安祥快樂。」這種強大的慈心,流露出一個人慈愛的感情,就可以減少很多逆緣,未來在修行上,一定可以更加得力。
虛原雜誌第251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